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安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但随着道路上车辆数量不断增多,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怎样保障乘员的安全成为车辆行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车辆上都设置有安全带系统来保障在交通事故中乘员的安全,安全带系统可以对乘员进行约束,能够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刹车、追尾等情况下,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者在碰撞时乘员被冲出车辆外导致死伤。

但目前现有技术中安全带系统中锁扣往往是固定安装在座椅下方,一方面由于乘员的体型或者外界客观因素导致乘员在佩戴安全带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安全带锁扣;另一方面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乘员所佩戴的安全带对乘员自身的约束性会降低。而上述两方面的需求,在锁扣的安装位置上具有相反的要求。

现有技术下,已经提供了一些将锁扣升降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些装置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布局刚性,无法根据车内空间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布置。

为此,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安全带锁扣,以提高乘员的使用便利性,并在发生碰撞时还能够对乘员进行有效约束,并能够按照车内空间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布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乘员所佩戴的安全带不能下降锁扣以有效约束乘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是丝杠带动螺母体并带动刚性绳运动,实现对锁扣本体上升或者下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包括驱动机构、丝杠、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母体、刚性绳、锁扣本体。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螺母体与所述刚性绳第一端连接,所述刚性绳第二端与所述锁扣本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丝杠带动所述螺母体并进而带动所述刚性绳运动,从而使所述锁扣本体上升或者下降。

优选地,包括为所述刚性绳设置的导轨,所述刚性绳的绳体至少有一段被所述导轨所限定。

优选地,所述导轨至少包括一段弧形弯角,所述刚性绳在该弧形弯角部位的轨道的限定下而改变延伸方向,以配合所述丝杠和所述锁扣具有不同布置方向。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弧形弯角设置在一壳体中,一套管安置在该弧形弯角中,所述刚性绳穿过该套管。

优选地,所述螺母体包括:螺母本体,与螺母本体固定并随之运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第一固定结构,所述刚性绳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的下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套装在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前后端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护板。

优选地,所述刚性绳第二端通过上接头与所述锁扣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丝杠处于水平方向。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箱;所述丝杠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安装于齿轮箱第一盖板的第一安装位上;所述齿轮箱中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齿轮箱第一盖板的第二安装位;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的驱动力通过所述齿轮箱中的齿轮组传递到所述丝杠端部。

优选地,所述齿轮箱中的齿轮组为齿轮减速机构;其中,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的第二安装位与所述驱动电机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进行啮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的所述第一安装位与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进行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的第一安装位与所述丝杠第一端部配合连接。

如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包括驱动机构、丝杠、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母体、刚性绳、锁扣本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螺母体与所述刚性绳第一端连接,所述刚性绳第二端与所述锁扣本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丝杠带动所述螺母体并进而带动所述刚性绳运动,从而使所述锁扣本体上升或者下降。该技术方案通过在锁扣升降机构中使用刚性绳,使得整个机构具有一定的空间布局的柔性,使该升降锁扣能够根据安装空间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壳体与套管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套管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衬板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第一衬板和第二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丝杠配套的螺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中的第一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中的第一连接壳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壳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连接器、第一连接壳、护板装配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丝杠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一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传动链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齿轮箱第一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盖板与齿轮组装配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下降过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上升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驱动电机;1011:轴头;

1021:第一盖板;1021-1:第一安装位;1021-2:第二安装位;1021-3:第一安装销;

1022:齿轮组;1022-1:第一齿轮;1022-11:第一中心孔;1022-2:第二齿轮;1022-21:第二中心孔;1022-3:第三齿轮;1022-31:第三中心孔;

2:丝杠;

201:驱动输入端;202:第一轴承安装段;203:螺纹段;204:第二轴承安装段;

301:螺母本体;3011:内螺纹;3012:圆柱面;

302:连接器;3021:第一固定结构;3021-1:第三定位孔;3021-2:第四定位孔;3022:第一连接壳;3022-1:腰形孔;3023:第一定位孔;3024:第二定位孔;3025:凸台;3026:前护板;3026-1:滑动槽;3027:后护板;3028:上护板;

4:刚性绳;

401:刚性绳第一端;4011:下接头;

402:刚性绳第二端;4021:上接头;

6:锁扣本体;

7:壳体;701:弧形弯角;702:第一凹槽;7021:第一衬板;7021-1:第二凹槽;7021-2:外轴面;

8:套管;801:环形接头;

9:第一轴承;

10:第二轴承;

12:第二衬板;

13:第一连接机构;1301:第三凹槽;

14: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但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安全带系统中锁扣往往是固定安装在座椅下方,一方面由于乘员的体型或者外界客观因素导致乘员在佩戴安全带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安全带锁扣;另一方面是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乘员所佩戴的安全带对乘员自身的约束性会降低。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包括驱动机构、丝杠、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母体、刚性绳、锁扣本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螺母体与所述刚性绳第一端连接,所述刚性绳第二端与所述锁扣本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丝杠带动所述螺母体并进而带动所述刚性绳运动,从而使所述锁扣本体上升或者下降。

换言之,驱动机构通过控制所述丝杠旋转,根据所述丝杠旋转方向,带动所述丝杠上的螺母体向前或者向后运动,所述螺母体的运动再进一步带动所述刚性绳同方向运动,通过所述刚性绳的运动实现所述锁扣本体的上升或者下降。如此,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可通过乘员佩戴的安全带下降锁扣来进一步有效的约束乘员,避免乘员再次受到伤害。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现方式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实现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是穷尽式的列举,在这些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某些特征或者某些示例进行替换、拼接或者组合,这些仍应视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丝杠2处于水平位置,在所述丝杠2的左上方连接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丝杠2的下方通过所述螺母体与所述刚性绳4连接,并且所述刚性绳4可以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在所述刚性绳4的上端连接有所述锁扣本体6,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丝杠2带动所述螺母体并进而带动所述刚性绳4运动,从而使所述锁扣本体6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刚性绳4具有一定的弯折性,但同时刚性较好,使其既能承担将连接在端部的锁扣拉回的功能,也能向前推动所述锁扣;所述刚性绳4所采用的具体材料可以是多股细钢丝缠绕的钢丝绳。

根据所述刚性绳4的性质,即所述刚性绳4具有一定的弯折性和较好的刚性,使得所述刚性绳4可以以一定的弯折角度布置,使刚性绳两端连接的部件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布置;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性绳由水平方向弯折为竖直方向,当然,在其他情况下,也可以布置为由水平方向弯折其他角度;与所述布置方向相互配合,所述丝杠2和所述锁扣能够具有不同的布置方向,这样,就使得安全带升降锁扣在车辆整体布局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从而适应不同的车内空间情况。

如图2所示,为安全带升降锁扣的分解图;所述安全带升降锁扣包括若干个组成零件,根据其传输路径,依次包括驱动电机101、第一齿轮1022-1、第二齿轮1022-2、第三齿轮1022-3、所述丝杠2、所述螺母体、所述刚性绳4、套管8、壳体7、所述锁扣本体6。

所述驱动电机101为所述安全带升降锁扣最前端,为整个链条提供驱动力。

为保障所述安全带锁扣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平稳的运动,为所述刚性绳4设置有导轨,所述刚性绳5的绳体至少有一段被所述导轨所限定。在此,对于所述刚性绳4的绳体至少有一段被所述导轨所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也不排除整个所述刚性绳4的绳体被所述导轨所限定。

对于所述导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所述刚性绳4的结构进行确定,但所述刚性绳4是实现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运动,或者由水平方向弯折其他角度,以改变刚性绳4的延伸方向,无论如何,所述刚性绳4需要一段弧形弯角701以改变其延伸方向,因此所述导轨至少包括一段弧形弯角701,所述刚性绳4在该弧形弯角701部位的轨道的限定下而改变延伸方向,以配合所述丝杠2和所述锁扣具有不同布置方向。即所述刚性绳4通过该弧形弯角701部位的导轨将所述刚性绳4由水平方向转变为竖直方向,或者所述刚性绳4由水平方向弯折一定角度,以改变所述刚性绳4的运动方向。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是所述刚性绳4通过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共同运动带动所述锁扣本体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导轨的弧形弯角701设置在一壳体7中,一套管8安置在该弧形弯角701中,所述刚性绳4穿过该套管8。

根据所述刚性绳4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可以为安全带升降锁扣在车辆整体布局时,可以根据安装空间的实际情况,提供灵活的选择安装位置。

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7上设置有所述导轨的弧形弯角701和第一凹槽702。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套管8安置在该弧形弯角701处,所述弧形弯角701可根据壳体7的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套管8是为了配合所述刚性绳4在所述壳体导轨处的弧形弯角701,因此所述刚性绳4可以配合所述壳体上的导轨处弧形弯角701而弯折一定角度,同时使得壳体的安装有一定的选择性。所述套管8的内径大于所述刚性绳4直径,即所述刚性绳4可穿过该套管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套管8的内径可略微大于所述刚性绳4直径即可,以保障所述刚性绳4可在所述套管8内运动,这样既可满足所述刚性绳4在所述套管8中运动,同时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5所示,在所述套管8的首端和末端均设置有环形接头801,其中,所述套管8首端和末端的环形接头801结构相同,并且都是与所述套管8直接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接头801的外径大于安置所述套管8处的弧形弯角701的内径,以便通过所述套管8首端和末端的环形接头801将所述套管8固定在该导轨的弧形弯角701处。此外,所述套管8与所述环形接头801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其他连接形式,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所述套管8与所述环形接头801直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7的第一凹槽处702安置有第一衬板7021,如图6所述,所述第一衬板7021中央部位设置有第二凹槽7021-1,并且在所述第二凹槽7021-1向外延伸处设置有一外轴面7021-2,该轴面7021-2装配在所述壳体7的第一凹槽702处,同时在所述第一衬板7021的第二凹槽7021-1处安置有第二轴承10,所述第二轴承10的外表面装配在所述第一衬板7021的第二凹槽7021-1处。

如图7所示,为所述壳体7的第一凹槽702与所述第一衬板7021、所述第二轴承10的装配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轴承10的内表面与所述丝杠2进行连接,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在下面有具体说明。

进一步,所述壳体7在汽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如:公交汽车)上的安装位置,通常是由所述安全带锁扣来决定的。针对目前普通汽车而言,往往采用的是三点式安全带来约束乘员,该安全带锁扣设置在乘员座椅的侧面,但具体对于主驾驶或者副驾驶而言,安全带锁扣位置还是有区别的,对于主驾驶是设置在其座椅的右侧方,对于副驾驶是设置在其座椅的左侧方。

其中,所述刚性绳4是通过与所述丝杠2配合的螺母体与所述丝杠2进行连接。

所述螺母体包括:螺母本体301,与螺母本体301固定并随之运动的连接器302;所述连接器302上设置第一固定结构3021,所述刚性绳4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的下接头4011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

如图8所示,所述螺母本体301上设置有内螺纹3011,所述内螺纹3011与所述丝杠2上设置的外螺纹进行配合连接,即所述螺母本体301与所述丝杠2连接,其中所述螺母本体301上设置的圆柱面3012与所述连接器302的第一定位孔3023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母本体301运动时会带动所述连接器302一起运动。

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器302的第一定位孔3023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024。

此外,如图10所示,所述连接器302上还设置第一固定结构3021,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位于所述连接器302的左侧,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根据所述连接器302左侧的结构而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302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孔302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3024,故而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为了配合所述连接器302的结构,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3021-1和第四定位孔3021-2,所述第三定位孔3021-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023连接,所述第四定位孔3021-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3024连接。所述连接器302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器302进行连接。

所述刚性绳4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401的下接头4011穿过所述连接器302的第二定位孔3024,与所述连接器302左侧的第一固定结构3021的第四定位孔3021-2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下接头4011的结构为台阶通孔,其小端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刚性绳4的外径,以便所述刚性绳4穿过所述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的小端位于其大端的左侧,并且所述台阶通孔的大端外径略大于所述连接器302的第二定位孔3024内径,在所述台阶通孔带着所述刚性绳4穿过所述连接器302第二定位孔3024时,所述台阶通孔的大端会卡接在所述连接器302的第二定位孔3024处。此外,也可以采用所述刚性绳4与所述连接302器的第一固定结构3021直接进行连接或者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

因此,所述丝杠2旋转,则与其配合的螺母本体301根据所述丝杠2的旋转方向,向前或者向后运动,所述螺母本体301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3021运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会带动其上的连接器302运动,所述连接器302会带动所述刚性绳4运动。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302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壳3022,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套装在所述连接器302;所述连接器302前后端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护板。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的前后两面均设置有一腰形孔3022-1,该腰形孔3022-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的长度略大于所述连接器302的长度,以便使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和所述连接器302连接起来的结构更加紧凑,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采用的是倒U型连接壳,便于套装在所述连接器302上,但不排除其他结构的连接壳。

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器302的前后两面均设置有两个凸台3025。如图12所示,在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套装在所述连接器302上端时,所述凸台3025位于所述腰形孔3022-1内,通过前后面的四个凸台3025将第一连接壳3022固定在所述连接器302上端,所述腰形孔3022-1的高度略大于所述凸台3025的外径。

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所述连接器302的前面、后面以及上面均设置有护板,所述前护板3026和后护板3027的结构相同,所述前护板3026和所述后护板3027的中央位置均设置有滑动槽3026-1,所述滑动槽3026-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的腰形孔3022-1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的腰形孔3022-1滑动配合在所述前护板3026和所述后护板3027的滑动槽3026-1内,所述前护板3026、后护板3027以及上护板3028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3所示,是整个所述连接器302的结构示意图,即所述连接器302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壳3022位于所述连接器302的前护板3022、后护板3027以及上护板3028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之内。

故而,在所述丝杠2接收到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所述丝杠2进行旋转,根据所述丝杠2旋转方向,带动与其配合连接的螺母本体301向前或者向后运动,所述螺母本体301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3021在所述连接器302的前护板3026、后护板3027的滑动槽3026-1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会带动其上的连接器302进行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器302会带动所述刚性绳4进行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刚性绳第二端402通过上接头4021与所述锁扣本体6连接。因此,所述刚性绳4在进行往复运动会带动所述锁扣本体6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上接头4021的下端为第一圆筒,所述刚性绳4穿过所述第一圆筒,并与所述第一圆筒固定连接;所述上接头4的上端为一卡接结构,该卡接结构可以直接卡接在所述锁扣本体6上。此外,所述上接头402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将所述刚性绳4与所述锁扣本体6连接即可,或者也可以将所述刚性绳4直接与所述锁扣本体6进行连接。

如图14是所述丝杠2的结构示意图,在安全带锁扣升降的整个过程中,所述丝杠2都是处于水平方向。下面将对所述丝杠2的结构以及所述丝杠2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丝杠2从左端到右端依次设置有:驱动输入端201、第一轴承安装段202、螺纹段203、第二轴承安装段204。

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安装段204与所述第二轴承1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即所述丝杠2与所述外壳7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安装段204的直径略小于螺纹段203的直径。

所述丝杠2配合的螺母本体301上的内螺纹3011与所述丝杠2螺纹段203设置的外螺纹连接,并且同时所述螺母本体301与螺母体上的连接器302连接,所述连接器302上的第一固定结构3021与所述刚性绳4连接,其实际上是所述刚性绳第一端401的下接头4011穿过所述连接器302的第二定位孔3024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的第四定位孔3021-2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丝杠2和与之相连接的所述连接器302以及所述一部分刚性绳4都设置在所述连接器302的前护板3026、后护板3027和上护板3028所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第一轴承安装段202与所述第一轴承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9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3,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3设置有第三凹槽1301,即所述第一轴承9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凹槽配合1301,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3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021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轴承安装段202的直径略小于螺纹段203的直径。

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3的左侧还连接有第二衬板12,所述第二衬板12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3固定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轴承9的滑动或者脱离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3。

所述第一连接段驱动输入端201穿过所述第一轴承9以及所述第二衬板12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输入端段201的具体结构需要与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相匹配,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发生变化时,所述驱动输入端201的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图16所示,是安全带升降锁扣的传动链示意图。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1、齿轮箱;所述丝杠2的驱动输入端201通过第一轴承9安装于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一安装位上1021-1;所述齿轮箱中设置有齿轮组1022,所述驱动电机101固定在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二安装位1021-2;所述驱动电机101输出的驱动力通过所述齿轮箱中的齿轮组1022传递到所述丝杠2端部。

如图17所示,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上设置所述第一安装位1021-1和所述第二安装位1021-2,并在在所述第一安装位1021-1和所述第二安装位102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安装销1021-3。其中,所述丝杠2上的驱动输入端201穿过所述第一轴承9安装在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一安装位1021-1,并与齿轮箱中的齿轮组1022连接,即所述丝杠2通过所述齿轮组1022与所述驱电机构连接。

如图18所示,所述驱动电机101的一端设置有一轴头1011,所述轴头1011穿过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二安装位1021-2与所述齿轮组1022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驱动电机采用的是马达。

所述驱动电机101转动,输出驱动力,所述驱动力通过所述齿轮箱中的齿轮组1022传递到所述丝杠2端部,进而通过所述丝杠2的运动带动安全带锁扣的升降。

所述齿轮箱中的齿轮组1022为齿轮减速机构;其中,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022-1、第二齿轮1022-2、第三齿轮1022-3。

所述第一齿轮1022-1通过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二安装位1021-2与所述驱动电机101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1022-1与所述第二齿轮1022-2进行啮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1022-2安装在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所述第一安装位1021-1与所述第二安装位1021-2之间。

所述第二齿轮1022-2与所述第三齿轮1022-3进行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1022-3通过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一安装位1021-1与所述丝杠驱动输入端201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1022-1与所述第二齿轮1022-2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022-1的第一中心孔1022-11与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二安装位1021-2上的轴头1011进行连接,即驱动电机101与所述减速机构连接在一起。

如图19所示,所述第二齿轮1022-2的第二中心孔1022-21与所述第一安装销1021-3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22-2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022-1和所述第三齿轮1022-3之间。

所述第二齿轮1022-2与所述第三齿轮1022-3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22-3的第三中心孔1022-31与所述齿轮箱第一盖板1021的第一安装位1021-1上的所述丝杠的驱动输入端201进行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输出驱动力,所述驱动力被传递给所述齿轮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并将减速后的扭矩传递给所述丝杠2。

所述驱动机构的左侧连接有保护盖14,所述保护盖14将与所述第一盖板1021固定连接,将所述齿轮减速机构包裹在所述保护盖14与所述第一盖板1021所形成的空间内。

如图20所示,在碰撞监控传感器(如车用雷达)等设备,检测出正在行驶的车辆有可能发生碰撞或者意外情况之后,在车辆发生碰撞之前,车载系统发出信号来驱动电机正转,当驱动电机101正向转动时,所述驱动电机101输出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减速机构的第一齿轮1022-1,经过在所述第一齿轮1022-1、所述第二齿轮1022-2和所述第三齿轮1022-3之间的传递,将驱动力减速到合适的扭矩后传递给所述丝杠2,随即所述丝杠2旋转,所述丝杠2旋转会带动与其配合连接的螺母本体301向前运动,所述螺母本体301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3021运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021会带动其上的连接器302运动,所述连接器302会带动所述下接头4011运动,所述下接头4011与所述刚性绳4连接,故而所述下接头4011会进一步带动所述刚性绳4运动,所述刚性绳4的运动会使所述上接头4021下降,所述上接头4021带动所述锁扣本体6下降,整个过程是安全带锁扣下降过程。

所述丝杠2在整个旋转的过程中都处于水平方向,在所述丝杠2向前旋转同时带动水平方向的下接头4011,所述下接头4011带动水平方向的刚性绳4,所述水平方向的刚性绳4通过壳体上的弧形弯角701而改变方向,同时配合所述丝杠2和锁扣具体不同的布置方向,使得安全带升降锁扣在车辆整体布局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如图21所示,在驱动电机101反转时,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的驱动力会带动安全带锁扣上升,其过程是所述驱动电机101将输出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丝杠2,所述丝杠2旋转,带动与其配合连接的螺母本体301向后运动,其后续的运动过程与驱动电机101正向转动时相同,可参考上述的运动过程。

此外,除了上述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通过下降锁扣拉紧织带约束乘员,以减少乘员的移动量。也可以在乘员就坐后,根据乘员的具体身形,将锁扣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在有效约束乘员的同时,为乘员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同时,在车辆动态驾驶的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带升降锁扣,能够有效减少乘员与安全带织带的佩戴间隙,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安全带松弛。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便于佩戴安全带的方法及其安全带锁扣的升降装置
  • 一种用于安全带锁扣的开关组件和安全带锁扣
技术分类

0612011471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