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备及工具也得到快速发展。模壳是建筑施工中常用辅助工具,现有的模壳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模壳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使得模壳的拆模非常困难,容易出现模壳或墙体的损坏,而且拆模时,劳动强度大,另外模壳破损而变成建筑垃圾,污染环境,耗时耗力耗物;并且现有的模壳的透气性、防水性较差,在混凝土内部沉积产生气泡,使得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出现褶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能够防止模壳或墙体的损坏,减少建筑垃圾,施工操作不繁琐,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节约资源,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包括方盆状结构的免拆部件,所述免拆部件内腔可拆卸地抵接有托拆部件;

所述免拆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承重防潮层、隔音保温层、防腐防水层,且承重防潮层的周边向上延伸与防腐防水层的周边密合,所述承重防潮层、隔音保温层、防腐防水层三者之间内嵌有连接网架;

所述托拆部件包括方环承接盘、侧抵撑板、顶抵撑板、推拉组件以及导撑筒,所述方环承接盘与推拉组件通过侧抵撑板铰接,所述顶抵撑板固定连接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滑动套装在导撑筒上,所述免拆部件抵坐在环承接盘上,所述侧抵撑板、顶抵撑板通过推拉组件驱动而抵接在免拆部件内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滑动套装在导撑筒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底部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支撑臂,且每个支撑臂布置在两个相邻的侧抵撑板之间并与两个相邻的侧抵撑板通过连杆一铰接,所述连杆一上铰接有连杆二,所述连杆二上铰接连杆三上,所述连杆三与顶抵撑板铰接,所述顶抵撑板固定连接在套筒的顶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方环承接盘上相对的两端,设置为一端水平面的宽度大于与该端相对的另一端水平面的宽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防潮层的周边上设置有凹槽和凸卡,且在承重防潮层相对的两边缘,设置为一个边缘上的凹槽与该边缘相对的另一边缘的相同位置处的凸卡相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防潮层上设置有支杆一、支杆二、支杆三以及支杆四,且支杆一、支杆二、支杆三以及支杆四均向外伸出并密合穿过隔音保温层、防腐防水层,所述支杆一倾斜向上布置,所述支杆二水平布置,所述支杆三、支杆四竖直布置,且支杆四高于支杆三;所述支杆一、支杆二分别对称布置在承重防潮层的四个侧面上,且一侧面上的支杆一、支杆二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的支杆一、支杆二分别一一对称;所述支杆三对称设置在承重防潮层的一对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支杆四对称设置在承重防潮层的另一对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支杆三、支杆四不在承重防潮层的同一侧面上,两个侧面上的支杆三分别一一对称,两个侧面上的支杆四分别一一对称;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杆一上设置有支耳一,每个所述支杆一上设置有支耳二,当一侧面上的支耳一相互靠近设置时,则该侧面上的支耳二相互远离设置,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的支耳一相互靠远离设置、支耳二相互靠近设置,且一侧面上的支耳一外竖面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的支耳一内竖面在同一竖直面内,一侧面上的支耳二内竖面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的支耳二外竖面在同一竖直面内;

所述支耳一、支耳二、支杆三以及支杆四上均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钢筋孔,所述支耳一、支耳二上的钢筋孔设置有朝下张口的开口一,两个对称布置在两个侧面的支杆三上的钢筋孔设置有相对张口的开口二,开口二也在两个对称布置在两个侧面的支杆四上相对张口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将导撑筒与支撑装置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套筒通过支撑板与支撑装置的升降部固定连接;

第二,将一个免拆部件卡坐在一个环承接盘上,此时该免拆部件的一边缘位于环承接盘上,且该边缘相对的另一边缘伸出该环承接盘,支撑装置的升降部推动套筒向上移动,侧抵撑板、顶抵撑板向免拆部件内壁靠近,侧抵撑板先抵紧在免拆部件内侧壁,顶抵撑板后抵紧在免拆部件内顶壁;

第三,若干个免拆部件对接,一个免拆部件的凸卡与相邻的另一个免拆部件的凹槽插紧连接,升降设备推动支撑装置移动,使若干个免拆部件同步到达所需位置,然后用钢筋将若干免拆部件连接,并在钢筋孔处将钢筋与免拆部件固定在一起,浇注混凝土;

第四,混凝土凝固后,支撑装置的升降部拉动套筒向下移动,侧抵撑板、顶抵撑板远离免拆部件内壁,托拆部件与免拆部件相互松散,升降设备推动支撑装置移动,使托拆部件与免拆部件完全脱离,完成施工。

更近一步地,所述导撑筒上沿周向设置轴心对称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偶数个导滑槽,所述支撑板沿导滑槽滑动。

其中,当一个导撑筒对应一个支撑板时,所述支撑板呈“一”字型结构,所述导滑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对应滑动插入两个导滑槽内。

其中,当四个导撑筒对应一个支撑板时,所述支撑板呈四方形结构,且支撑板的四边角分别呈“十”结构,每个所述导滑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个边角滑动插入一个导撑筒的四个导滑槽内,所述支撑板的正下方设置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与导撑筒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板固定安装在支撑装置的固定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模壳设置成免拆部件、托拆部件两个部分,浇注后,免拆部件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免拆部件使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平整光滑,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出现褶皱的现象,托拆部件松开免拆部件脱离,操作方便,防止了模壳或墙体的损坏,减少建筑垃圾,节约资源,环保。

2、本发明的模壳安装或拆模方便,操作不繁琐,劳动强度小,有效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能够加快工程进度。

3、本发明的模壳在施工时,每个模壳能够通过钢筋固定连接,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大大增强免拆部件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强度,进而能够提高混凝土墙体表面的质量。

4、本发明的模壳之间对接位置在浇注时不会发生偏移,避免混凝土浸漏,提高浇注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5、本发明的模壳的免拆部件能够提高混凝土墙体的防噪、保温、防潮、防腐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壳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模壳的免拆部件、托拆部件初始安装的施工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壳的托拆部件抵紧支撑免拆部件状态的施工图。

图5为本发明的模壳的免拆部件拼接状态的局部施工图。

图6为本发明的模壳的免拆部件与钢筋连接状态的局部施工图。

图7为本发明的模壳的托拆部件拆除状态的施工图。

图8为本发明的模壳的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模壳的支撑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装置,2、免拆部件,21、承重防潮层,22、隔音保温层,23、防腐防水层,24、支杆一,241、支耳一,25、支杆二,251、支耳二,26、支杆三,27、支杆四,28、钢筋孔,29、凹槽,210、凸卡,211、连接网架,3、托拆部件,31、方环承接盘,32、侧抵撑板,33、顶抵撑板,34、推拉组件,341、套筒,342、支撑臂,343、连杆一,344、连杆二,345、连杆三,35、导撑筒,351、导滑槽,4、支撑板,5、辅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和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为了减少建筑垃圾、减少拆模劳动强度,该模壳装置在具有升降功能的支撑装置1上,并且支撑装置1安装在另一个升降设备上,升降设备在本发明的附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支撑装置1或升降设备可以:千斤顶、液压或气压缸等,该模壳包括免拆部件2和托拆部件3,该免拆部件2通过托拆部件3抵紧而支撑,免拆部件2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后,托拆部件3通过升降支撑装置1向下移动而松开免拆部件2,然后升降机带动支撑装置1下移,使托拆部件3从免拆部件2脱离,由于免拆部件2与混凝土粘结而形成墙体表面,避免了混凝土建筑物表面出现褶皱,防止了模壳或墙体的损坏,另外托拆部件3与混凝土不粘结,拆除方便,不会受损,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结合图2,该免拆部件2呈方盆状结构,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承重防潮层21、隔音保温层22、防腐防水层23,为增强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免拆部件2整体刚性强度,其内部设置连接网架211,连接网架211仅在本发明的图2中展示,其余附图没有体现,其中,承重防潮层21的四个边缘向上包裹隔音保温层22与防腐防水层23的四个边缘密合,能够很好地防止隔音保温层22受损。

为实现对免拆部件2的托举、抵紧支撑、后期分离,该托拆部件3,设置用于举托免拆部件2的方环承接盘31,用于抵紧支撑免拆部件2内侧壁的侧抵撑板32,用于抵紧支撑免拆部件2内顶壁的顶抵撑板33,为实现侧抵撑板32、顶抵撑板33的松紧,设置推拉组件34,顶抵撑板33连接在推拉组件34的顶端,侧抵撑板32铰接推拉组件34,为保证推拉组件34直线滑动,设置导撑筒35,推拉组件34套装在导撑筒35上,导撑筒35与支撑装置1的固定部固定连接,推拉组件34与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固定连接,方环承接盘31的每个内边与一个侧抵撑板32铰接,推拉组件34推动侧抵撑板32、顶抵撑板33移动,实现托拆部件3抵接或松开免拆部件2抵接。

结合图2,本实施例更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为了能够实现推拉组件34的滑动,设置套筒341,套筒341套装在导撑筒35上,套筒341与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固定连接,套筒341随着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沿导撑筒35而上下滑动,为调节侧抵撑板32、顶抵撑板33的状态,将套筒341的顶部与顶抵撑板33固定连接,在套筒341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支撑臂342,并且支撑臂342周向均匀布置,为进一步提高对侧抵撑板32支撑,将每个支撑臂342布置在两个相邻的侧抵撑板32之间,每个支撑臂342与两个相邻的侧抵撑板32通过连杆一343铰接,同时为了提高抵紧或松开的联动性,在每个连杆一343上铰接连杆二344,在连杆二344上铰接连杆三345,并将连杆三345与顶抵撑板33铰接,这样推拉组件34推动侧抵撑板32、顶抵撑板33移动,实现侧抵撑板32、顶抵撑板33与免拆部件2的抵紧贴合支撑或者松开免拆部件2使托拆部件3与浇注好的墙体分离,劳动强度小,进一步地该推拉组件34还能够使托拆部件3对免拆部件2抵紧支撑受力均匀,进而免拆部件2的放置时出现的偏差。

结合图1和图5,本实施例更进一步地技术方案,进一步保证两个免拆部件2对接的精准、密合,在承重防潮层21的每个边缘上设置凹槽29和凸卡210,每个边缘上的凹槽29和凸卡210交错布置,且一个边缘上的凹槽29与该边缘相对的另一个边缘上的凸卡210相对应,一个免拆部件2的凸卡210能够插紧到另一个免拆部件2的凹槽29内,可以快速地使两个免拆部件2对接紧密。

结合图1,本实施例更进一步地技术方案,进一步保持对免拆部件2支撑,提高两个免拆部件2对接处在浇注时的承受强度,在方环承接盘31相对的两端这样设置,一端水平面的宽度大于与该端相对的另一端水平面的宽度,一个免拆部件2抵坐在一个方环承接盘31时,免拆部件2相对的两边缘会是这样的状态,一边缘抵坐在一个方环承接盘31上,与该边缘相对的另一边缘伸出该方环承接盘31,即两个免拆部件2对接时的对接面不与对应的两个方环承接盘31对接的对接面不在同一竖直面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免拆部件2对接时的对接处在浇注时对混凝土的承受压力,避免混凝土浸漏。

结合图1和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基于实施例一:免拆部件2呈方盆状结构,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承重防潮层21、隔音保温层22、防腐防水层23,为进一步提高的免拆部件2内部强度,在承重防潮层21、隔音保温层22、防腐防水层23三者之间设置连接网架211,其中,承重防潮层21的边缘向上包裹隔音保温层22与防腐防水层23的边缘密合,现有的模壳不拆除,在施工时,一般是在相邻的模壳之间及上方连接钢筋6,钢筋6与模壳不连接,长期浸水受潮时,会造成模壳的脱裂,造成混凝土墙体破坏,为此,在承重防潮层21上连接支杆一24、支杆二25、支杆三26、支杆四27,且支杆一24、支杆二25、支杆三26、支杆四27均密合穿过隔音保温层22、防腐防水层23;支杆一24、支杆二25布置在承重防潮层21的四个侧面上,且在每个侧面上对称布置,一侧面上的支杆一24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相同位置的支杆一24也对称布置,一侧面上的支杆二25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相同位置的支杆二25也对称布置,支杆一24倾斜向上伸出,支杆二25水平伸出;支杆三26、支杆四27分别布置在承重防潮层21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在每个侧面上对称布置,且支杆三26、支杆四27不在同一侧面上,一侧面上的支杆三26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相同位置的支杆三26也对称布置,一侧面上的支杆四27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相同位置的支杆四27也对称布置,支杆三26、支杆四27竖直伸出且支杆四27高于支杆三26,混凝土浇注时,支杆一24、支杆二25、支杆三26、支杆四27插入混凝土内,提高免拆部件2与混凝土粘合强度。

结合图5,本发明实施例更近一步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免拆部件2与墙体的连接紧固性,相邻的两个免拆部件2通过钢筋6连接,保证施工时每个免拆部件2不是孤立状态,在每个支杆一24上设置支耳一241、支杆二25设置支耳二251,一侧面上的支耳一241相互远离、支耳二251相互靠近,则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的支耳一241相互靠近、支耳二251相互远离,并使得该侧面上的支耳一241的内竖面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相同位置的支耳一241的外竖面为同一竖直面,该侧面上的支耳二251的外竖面与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相同位置的支耳二251的内竖面为同一竖直面,为提高连接的便利性,在支耳一241、支耳二251、支杆三26、支杆四27上均设置水平布置的钢筋孔28,其中,在支耳一241、支耳二251上的钢筋孔28设置朝下布置的开口一,相对的侧面对称的两个支杆三26上的钢筋孔28设置相对的开口二,相对的侧面对称的两个支杆四27上的钢筋孔28设置相对的开口二,钢筋孔28与钢筋6连接,这样也方便钢筋6的布设,同时也进一步防止浇注时免拆部件2发生偏移,另外还能够有效节省钢筋6扎固寻找节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发明还提供了实施例三,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如图3所示,将托拆部件3与支撑装置1连接,此时免拆部件2与托拆部件3是分离状态,支撑装置1安装在升降设备上;

第二步,如图4所示,将免拆部件2卡坐在方环承接盘31上,免拆部件2内腔与推拉组件34相对,再使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向上推动套筒341,支撑臂342带动侧抵撑板32转动、顶抵撑板33上移,侧抵撑板32先与免拆部件2内侧壁抵紧,顶抵撑板33再与免拆部件2内顶壁抵紧;

第三步,如图5所示,将相邻的两个免拆部件2对接,一免拆部件2的凸卡210对准插紧到另一相邻的免拆部件2的凹槽29内;

第四步,升降设备推动支撑装置1上移,使免拆部件2同速同步到达至所需的位置;

第五步,如图6所示,将钢筋6与钢筋孔28通过焊接或铁丝等方式连接,浇注混凝土;

最后,混凝土凝固后,如图7所示,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向下拉动套筒341,支撑臂342带动侧抵撑板32转动、顶抵撑板33下移,使侧抵撑板32、顶抵撑板33远离免拆部件2,然后升降设备带动支撑装置1下移,使托拆部件3完全脱离免拆部件2,完成施工;现有技术中模壳安装时先搭建支台、支梁等辅助结构以及这些辅助结构的拆除,操作繁琐,耗时,劳动强度大,通过托拆部件3,可以避免辅助结构安装、拆除,有效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大,加快工程进度。

本发明实施例更近一步的技术方案,托拆部件3与支撑装置1通过支撑板4连接,在导撑筒35上周向均匀布置并且轴心对称偶数个导滑槽351。

结合图6,本发明实施例更近一步的技术方案,当一个托拆部件3对应一个支撑装置1时,如图8所示,该支撑板4呈“一”字型结构,该支撑板4中部与该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固定连接,导撑筒35与该支撑装置1的固定部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对应滑动插入导滑槽351内并与推拉组件34固定连接。

结合图6,本发明实施例更近一步的技术方案,四个相邻的托拆部件3对应一个支撑装置1时,如图9所示,该支撑板4呈四方形结构,且支撑板4的四个边角分别呈“十”结构,该支撑板4中部与一个支撑装置1的升降部固定连接,为了稳固,支撑板4下方还设置辅助板5,每个导撑筒35安装在辅助板5的四角,辅助板5的中部与该支撑装置1的固定部固定连接,支撑板4的一个角与一个导撑筒35对应并滑动插入导滑槽351内并与推拉组件34固定连接。

对于支撑板4的结构可以根据一个支撑装置1连接的托拆部件3数量进行设置,必要时,设置与支撑板4对应的辅助板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壳及其施工方法
  • 一种建筑施工用密肋梁模壳固定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7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