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检测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储能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检测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储能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储能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户用储能变流器的使用安全,需要在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与电网端之间通过继电器进行电气隔离,即电网火线和零线与储能变流器输出端之间安装继电器。在储能变流器并网之前,需要对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

相关技术中,均通过电路设计对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硬件设置复杂,检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组件。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与三相电源的零线之间的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组件、开关件和控制装置。开关件与电阻组件串联在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组件和开关件相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值;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检测电路。在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与三相电源的零线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组件进行电器隔离。在储能变流器工作在并网模式下,控制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与三相电源的零线之间的第一继电器组件断开,保证储能变流器与电网在零线上没有电气连接,避免安全隐患。

其中,第一继电器组件中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在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并网运行时,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中的全部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保证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不会处于导通状态,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继电器中部分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与三相电源的零线之间的电气隔离,相比于单一继电器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

检测电路中包括电阻组件、开关件和控制装置,电阻组件与开关件串联,且串联的电阻组件和开关件连接在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

控制装置与开关件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开关件的通断状态。控制装置还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的通断状态。

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的处于断开状态时,需要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中每个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保证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完全断开状态。在控制装置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导通状态,需要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中每个继电器均处于导通状态。

控制装置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能够切换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的通断状态。在控制装置控制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该开关件切换通断状态,并获取该开关件切换通断状态前后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电压差值,并基于切换通断状态前后的电压差值,能够准确判断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

在储能变流器并网之前,通过控制装置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检测,对第一继电器组件进行检测的检测过程具体如下:

在开始检测阶段,控制开关件和第一继电器组件均处于断开状态,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基于第一电压差值能够对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在第一电压差值较小的情况下,则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两端可能处于导通状态,由于储能变流器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此时可能存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电压值均接近0的情况,故此时控制开关件切换至导通状态,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值。开关件导通后,电阻组件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系统之间,从而改变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中性线的一端的电压值,此时如果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还较小,则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继电器组件中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为其中全部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故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中至少存在一个粘连故障的继电器。

本发明通过在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串联设置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在控制开关件导通前,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控制开关件到后,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准确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能够控制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从而对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一端的电压值进行调整,避免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粘连故障的误检。

本发明中的检测电路仅包括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并配合控制逻辑实现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的准确检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复杂电路设计,具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检测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相串联,第一继电器的一端与直流总线的中性线相连接,第二继电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的零线相连接;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或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串联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作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与直流中线的中性线相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零线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

由于第一继电器组件中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为串联连接,因此,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存在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则第一继电器组件就处于断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的任一个处于断开状态,能够对该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一继电器或第二继电器是否存在粘连故障进行检测。

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中设置串联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能够保证储能变流器运行在并网状态下直流总线与三相电源之间处于电气隔离状态,相比于仅在直流总线与三相电源之间设置单独一个继电器的方案,具有较高的隔离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电压差值,以及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中的目标继电器处于故障状态,目标继电器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压差值为开关件和第一继电器组件均处于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第二电压差值为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由于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接地系统(PE,Protecting Earthing)的设计,仅根据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检测,可能存在误判的可能性,而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调整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负极与接地系统之间,能够有效避免误判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到的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对控制断开的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在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第一继电器处于粘连故障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控制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到的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对控制断开的第二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在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第二继电器处于粘连故障状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下,在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定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存在处于粘连故障状态的继电器。

本方案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中一个继电器断开,另一个继电器保持导通,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对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进行准确检测,实现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进行精准定位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组件;控制装置与第二继电器组件相连接;

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之前,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第二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继电器组件用于对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

第二继电器组件包括三组继电器,每组继电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三组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与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三组继电器的第二端均连接于三相电源。

在通过检测电路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储能变流器未处于并网状态下,且第二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即三相电源与储能变流器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了在未确定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之前,就将储能变流器接入三相电源带来的故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检测电路还包括容性组件。容性组件设置于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之间设置用于滤波的容性组件,提高了储能变流器并网运行的稳定性。

容性组件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

第一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用于采集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电压值;第二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用于采集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检测件的采样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第二检测件的采样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

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在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采集到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之后,将采集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进行差值计算,得到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

示例性地,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控制装置能够集成设置。

本方案通过在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准确检测,从而保证计算得到的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包括:

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开始检测阶段,控制开关件和第一继电器组件均处于断开状态,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基于第一电压差值能够对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在第一电压差值较小的情况下,则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两端可能处于导通状态,由于储能变流器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此时可能存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电压值均接近0的情况,故此时控制开关件切换至导通状态,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值。开关件导通后,电阻组件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系统之间,从而改变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中性线的一端的电压值,此时如果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还较小,则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继电器组件中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为其中全部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故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中至少存在一个粘连故障的继电器。

本发明通过在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串联设置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在控制开关件导通前,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控制开关件到后,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准确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能够控制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从而对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一端的电压值进行调整,避免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粘连故障的误检。

本发明中的检测电路仅包括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并配合控制逻辑实现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的准确检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复杂电路设计,具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和/或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或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串联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作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与直流中线的中性线相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零线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

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中设置串联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能够保证储能变流器运行在并网状态下直流总线与三相电源之间处于电气隔离状态,相比于仅在直流总线与三相电源之间设置单独一个继电器的方案,具有较高的隔离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包括:

基于第一电压差值,以及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中的目标继电器处于故障状态,目标继电器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压差值为开关件和第一继电器组件均处于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第二电压差值为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由于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接地系统(PE)的设计,仅根据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检测,可能存在误判的可能性,而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调整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负极与接地系统之间,能够有效避免误判的可能性。

本方案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中一个继电器断开,另一个继电器保持导通,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对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进行准确检测,实现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进行精准定位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组件;

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二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继电器组件用于对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

第二继电器组件包括三组继电器,每组继电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三组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与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三组继电器的第二端均连接于三相电源。三组继电器分别用于控制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

在通过检测电路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储能变流器未处于并网状态下,且第二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即三相电源与储能变流器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了在未确定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之前,就将储能变流器接入三相电源带来的故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包括:

在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获取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确定第一电压差值;在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获取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压值,以及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第四电压值;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确定第二电压差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

第一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用于采集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电压值;第二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用于采集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检测件的采样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第二检测件的采样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

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在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采集到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之后,将采集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进行差值计算,得到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

本方案通过在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准确检测,从而保证计算得到的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装置,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检测电路,检测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

本发明通过在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串联设置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在控制开关件导通前,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控制开关件到后,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准确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能够控制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从而对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一端的电压值进行调整,避免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粘连故障的误检。

本发明中的检测电路仅包括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并配合控制逻辑实现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的准确检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复杂电路设计,具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组件,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中限定的检测装置,和/或第四方面中限定的检测组件,和/或上述第五方面中限定的可读存储介质,因而具有上述第三方面中限定的检测装置,和/或第四方面中检测装置,和/或上述第五方面中限定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方法的示意流程图之一;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方法的示意流程图之二;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检测电路,110储能变流器,112中性线,120第一继电器组件,S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储能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出一种检测电路100,用于检测储能变流器110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112与三相电源200的零线之间的第一继电器组件120的故障状态,检测电路100包括:电阻组件R

控制装置130用于:在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S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储能变流器110的检测电路100。在储能变流器110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112与三相电源200的零线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组件120进行电器隔离。在储能变流器110工作在并网模式下,控制储能变流器110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112与三相电源200的零线之间的第一继电器组件120断开,保证储能变流器110与电网在零线上没有电气连接,避免安全隐患。

其中,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在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并网运行时,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的全部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保证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两端不会处于导通状态,在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的至少两个继电器中部分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储能变流器110的直流总线的中性线112与三相电源200的零线之间的电气隔离,相比于单一继电器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

检测电路100中包括电阻组件R

其中,电阻组件R

示例性地,电阻组件R

示例性地,开关件S

控制装置130与开关件S

在控制装置130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120的处于断开状态时,需要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每个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保证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处于完全断开状态。

控制装置130通过切换开关件S

在储能变流器110并网之前,通过控制装置130对第一继电器组件120是否存在粘连故障检测,对第一继电器组件120进行检测的检测过程具体如下:

在开始检测阶段,控制开关件S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处于断开状态为其中全部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故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至少存在一个粘连故障的继电器。

本实施例通过在储能变流器110的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串联设置电阻组件R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100仅包括电阻组件R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1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包括:第一继电器S

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处于断开状态包括:第一继电器S

该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第一继电器S

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处于断开状态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继电器S

由于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的第一继电器S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120是否存在故障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S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设置串联的第一继电器S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0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120的故障状态,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电压差值,以及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的目标继电器处于故障状态,目标继电器为第一继电器S

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差值为开关件S

由于储能变流器110系统中的接地系统(PE)的设计,仅根据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对第一继电器组件120是否存在故障检测,可能存在误判的可能性,而通过切换开关件S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S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控制第二继电器S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S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中一个继电器断开,另一个继电器保持导通,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对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进行准确检测,实现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120的故障进行精准定位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能变流器110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200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组件140;控制装置130与第二继电器组件140相连接;

在第一继电器组件120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S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继电器组件140用于对储能变流器110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200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

第二继电器组件140包括三组继电器,每组继电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三组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与储能变流器110的三相输入端,三组继电器的第二端均连接于三相电源200。

如图1所示,三组继电器包括A相的继电器S

在通过检测电路100对第一继电器组件120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储能变流器110未处于并网状态下,且第二继电器组件140处于断开状态,即三相电源200与储能变流器110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了在未确定第一继电器S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00还包括容性组件150。容性组件150设置于储能变流器110的三相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12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储能变流器110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200的零线之间设置用于滤波的容性组件150,提高了储能变流器110并网运行的稳定性。

容性组件150包括第一电容C

如图1所示,第一电容C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00还包括第一检测件V

第一检测件V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V

第一检测件V

示例性地,第一检测件V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检测件V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出一种检测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302,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步骤304,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步骤306,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始检测阶段,控制开关件和第一继电器组件均处于断开状态,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基于第一电压差值能够对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在第一电压差值较小的情况下,则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两端可能处于导通状态,由于储能变流器的接地系统的设计,此时可能存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电压值均接近0的情况,故此时控制开关件切换至导通状态,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值。开关件导通后,电阻组件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系统之间,从而改变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中性线的一端的电压值,此时如果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还较小,则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继电器组件中包括至少两个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为其中全部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故能够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中至少存在一个粘连故障的继电器。

本实施例通过在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串联设置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在控制开关件导通前,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控制开关件到后,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准确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能够控制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从而对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一端的电压值进行调整,避免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粘连故障的误检。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仅包括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并配合控制逻辑实现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的准确检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复杂电路设计,具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和/或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或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且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

该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组件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串联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作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与直流中线的中性线相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作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与三相电源的零线相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包括以下任一项: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继电器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继电器组件中设置串联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能够保证储能变流器运行在并网状态下直流总线与三相电源之间处于电气隔离状态,相比于仅在直流总线与三相电源之间设置单独一个继电器的方案,具有较高的隔离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包括:

基于第一电压差值,以及第二电压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中的目标继电器处于故障状态,目标继电器为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

示例性地,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V至30V。

该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差值为开关件和第一继电器组件均处于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第二电压差值为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由于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接地系统(PE)的设计,仅根据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检测,可能存在误判的可能性,而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调整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负极与接地系统之间,能够有效避免误判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继电器组件中一个继电器断开,另一个继电器保持导通,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对处于断开状态的继电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进行准确检测,实现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进行精准定位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设置有第二继电器组件;

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二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继电器组件用于对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

第二继电器组件包括三组继电器,每组继电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三组继电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与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三组继电器的第二端均连接于三相电源。三组继电器分别用于控制储能变流器的三相输入端与三相电源之间的通断状态。

在通过检测电路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储能变流器未处于并网状态下,且第二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即三相电源与储能变流器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了在未确定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故障之前,就将储能变流器接入三相电源带来的故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包括:

在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获取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第一电压值,以及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确定第一电压差值;在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获取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压值,以及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第四电压值;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确定第二电压差值。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

第一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用于采集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电压值;第二检测件设置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用于采集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值。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的采样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第二检测件的采样端与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

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在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采集到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之后,将采集到的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根据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进行差值计算,得到第一电压差值或第二电压差值。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能够对第一继电器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准确检测,从而保证计算得到的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的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402,同时断开开关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

步骤404,控制第一继电器和开关件断开,第二继电器保持闭合,并记录第V1的电压为V10,V2的电压为V20;

其中,V1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的电压值,即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的电压值,V2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的电压值,即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的电压值。

步骤406,判断是否为︱V10-V20︱<预设阈值,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412,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408;

其中,︱V10-V20︱为第一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

步骤408,控制第二继电器和开关件断开,第一继电器保持闭合,并记录第V1的电压为V12,V2的电压为V22;

步骤410,判断是否为︱V12-V22︱<预设阈值,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412,判断结果为否则结束;

其中,︱V12-V22︱为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

步骤412,控制开关件闭合,并记录第V1的电压为V11,V2的电压为V21;

步骤414,判断是否为︱V11-V21︱<预设阈值,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416,判断结果为否则结束,或执行步骤408;

其中,︱V12-V22︱为第一继电器或第二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

步骤416,输出第一继电器组件粘连故障提示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始检测阶段控制开关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

对第一继电器是否存在粘连故障进行检测,控制第一继电器和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此时获取第一电压差值。在检测到第一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第一继电器无故障。在检测到第一电压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开关件闭合,此时获取第二电压差值。在检测到第二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第一继电器无故障。在检测到第二电压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继电器存在粘连故障。

在检测到第一继电器无故障的情况下,对第二继电器是否存在粘连故障进行检测,控制第二继电器和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第一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此时获取第一电压差值。在检测到第一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第二继电器无故障。在检测到第一电压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开关件闭合,此时获取第二电压差值。在检测到第二电压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第二继电器无故障。在检测到第二电压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继电器存在粘连故障。

在检测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任一个存在粘连故障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继电器组件粘连故障提示信息。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出一种检测装置,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检测电路,检测装置500包括:

控制模块502,用于在第一继电器组件处于断开状态下,控制开关件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

获取模块504,用于获取开关件处于断开状态下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第二电压差值,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均为第一继电器组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差值;

确定模块506,用于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的故障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在储能变流器的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串联设置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在控制开关件导通前,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以及控制开关件到后,检测第一继电器组件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能够准确确定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通过切换开关件的通断状态,能够控制电阻组件是否接入直流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从而对第一继电器组件靠近直流总线一端的电压值进行调整,避免了对第一继电器组件存在粘连故障的误检。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仅包括电阻组件和开关件,并配合控制逻辑实现对第一继电器组件是否存在粘连故障的准确检测,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复杂电路设计,具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检测组件600,包括:处理器602和存储器604,存储器604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60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4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出一种储能系统7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500,和/或检测组件600,和/或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702,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限定的检测装置500、检测组件600和/或上述实施例中限定的可读存储介质702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