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6:40


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高污泥浓度,可更好承受高有机负荷、有毒有害物质、冲击负荷等,在污废水处理领域正得到更多的关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复杂,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互作用,一般形成过程可看作是在一定的流体动力学、选择压等条件下,微生物自固定作用形成的生物体聚集现象。而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易发生颗粒污泥解体形成絮状物,导致污水处理过程效果变差,因此,如何使得反应器中污泥颗粒保持合理的浓度以保证污水净化处理的过程持续稳定的进行,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包括:

循环池,所述循环池的顶部封闭;

旋流筒,所述旋流筒竖直放置在所述循环池中,所述旋流筒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旋流筒的顶部设有出料口;

循环驱动件,所述循环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所述进料口处,所述循环驱动件将所述循环池中的混合液通过所述进料口送入到所述旋流筒中;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安装在所述出料口的外侧一周,部分混合液从所述出料口溢出后经过所述过滤件后流回到所述循环池的底部;

混料循环组件,所述混料循环组件包括第一循流组件和第二循流组件,所述第一循流组件和所述第二循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循环池的两侧且分别和所述循环池连通;

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和所述循环池连接,所述输出组件用于将再生的好氧颗粒污泥和过滤的清水送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循流组件包括第一回流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回流泵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为第一喷水端,所述第一喷水端穿过所述循环池连通到所述进料口处,所述第一喷水端上设有第一喷头;

所述第二循流组件包括第二回流泵、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二回流泵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为第二喷水端,所述第二喷水端穿过所述循环池连通到所述旋流筒底部的所述进料口处,所述第二喷水端上设有第二喷头。

可选的,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在所述进料口处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在所述进料口处喷射的混合液形成旋流状态。

可选的,所述循环池的顶部设有顶端挡板,所述顶端挡板为环状结构,所述顶端挡板位于所述出料口的外侧一周。

可选的,所述循环池上设有颗粒污泥回流口、第一混合液回流口、第二混合液回流口和出水口,所述输出组件包括颗粒污泥回流管和出水管;

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和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位于所述第一回流泵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的位置高于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的位置,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和所述过滤件的出口端的位置相连接,所述循环池的外部设有颗粒污泥回流管,所述颗粒污泥回流管和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混合液回流口位于所述第二回流泵的同一侧,且所述出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混合液回流口的位置,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池的外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循环池中还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和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可选的,所述循环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污管;

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可选的,所述循环池的底部设有斜壁,所述循环池的池内空间由上至下依次变小。

可选的,所述旋流筒为锥形筒,所述旋流筒的所述进料口的口径小于所述出料口的口径。

可选的,所述循环驱动件为曝气装置;

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的网孔孔径小于1mm。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用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本系统主要应用在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后端,当反应器中混杂有颗粒污泥、絮状污泥随水排出后进入到循环池中,通过循环驱动件的的带动经过旋流筒再经过过滤件回流到循环池底部完成循环,同时设置的过滤件可有效地过滤分离出颗粒污泥可通过输出组件输回到前端反应器中供后续的回收使用,完成颗粒污泥的使用循环,此外,混料循环组件还可将多余的积存在过滤件上部的混合液再次送入到循环池内部实现多级循环,最终实现颗粒污泥的循环再生使用和处理完成的干净的水流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的整体布置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中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在旋流筒底部布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包括循环池1、旋流筒2、循环驱动件3、过滤件4、混料循环组件和输出组件,所述循环池1的顶部封闭;所述旋流筒2竖直放置在所述循环池1中,所述旋流筒2的底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旋流筒2的顶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循环驱动件3安装在所述所述进料口处,所述循环驱动件3将所述循环池1中的混合液通过所述进料口送入到所述旋流筒2中;所述过滤件4安装在所述出料口的外侧一周,部分混合液从所述出料口溢出后经过所述过滤件4后流回到所述循环池1的底部;所述混料循环组件包括第一循流组件和第二循流组件,所述第一循流组件和所述第二循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循环池1的两侧且分别和所述循环池1连通;所述输出组件和所述循环池1连接,所述输出组件用于将再生的好氧颗粒污泥和过滤的清水送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用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本系统主要应用在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后端,当反应器中混杂有颗粒污泥、絮状污泥随水排出后进入到循环池1中,通过循环驱动件3的的带动经过旋流筒2再经过过滤件4回流到循环池1底部完成循环,同时设置的过滤件4可有效地过滤分离出颗粒污泥可通过输出组件输回到前端反应器中供后续的回收使用,完成颗粒污泥的使用循环,此外,混料循环组件还可将多余的积存在过滤件4上部的混合液再次送入到循环池1内部实现多级循环,最终实现颗粒污泥的循环再生使用和处理完成的干净的水流输出。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循流组件包括第一回流泵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和第三管道8,所述第一回流泵5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管道6连通,所述第二管道7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7的另一端为第一喷水端,所述第一喷水端穿过所述循环池1连通到所述进料口处,所述第一喷水端上设有第一喷头9;所述第二循流组件包括第二回流泵10、第四管道11和第五管道12,所述第二回流泵10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四管道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管道11的另一端为第二喷水端,所述第二喷水端穿过所述循环池1连通到所述旋流筒2底部的所述进料口处,所述第二喷水端上设有第二喷头13。所述第一喷头9和所述第二喷头13在所述进料口处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喷头9和所述第二喷头13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喷头9和所述第二喷头13在所述进料口处喷射的混合液形成旋流状态。本实施例中,前端的反应器中排出的含有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的混合液通过第一管道6流入到第一回流泵5中后,再通过第一回流泵5泵入到循环池1中,第二回流泵10也同时循环工作,同时因为第一喷头9和第二喷头13在所述进料口处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喷头9和所述第二喷头13的倾斜方向相反,在进料口处可形成向上的旋流,同时通过循环驱动件3对水流的向上驱动,可选的,所述循环驱动件3为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可为环形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可不间断曝气,曝气装置在曝气的时候会在曝气装置下方形成负压,并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泡,在上升气泡的带动下将筛过的小颗粒污泥、絮状污泥和水提升进入中间的旋流筒2中,在旋流以及上升的气泡双重作用下,絮状污泥与磨损后粒径较小的颗粒污泥挤压碰撞,再次团聚形成较大粒径的颗粒污泥,上升至旋流筒2顶部后向四周散开,向下接触到过滤件4,可选的,所述过滤件4可选用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的网孔孔径小于1mm,其中粒径大于1mm的颗粒污泥被截留并回流到前端的反应器中去,粒径小于1mm的颗粒污泥以及絮状污泥通过过滤筛网继续沉降至底部,环形曝气装置在曝气的时候会在曝气装置下方形成负压,将筛过的小颗粒污泥、絮状污泥和水提升进入中间旋流筒2中,再次进行颗粒污泥的旋流再生。这样循环池1中形成了中间上升四周沉降的对流流态,利于颗粒污泥的循环再生。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循环池1上设有颗粒污泥回流口、第一混合液回流口、第二混合液回流口和出水口,所述输出组件包括颗粒污泥回流管14和出水管15;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和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位于所述第一回流泵5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的位置高于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的位置,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和所述过滤件4的出口端的位置相连接,所述循环池1的外部设有颗粒污泥回流管14,所述颗粒污泥回流管14和所述颗粒污泥回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8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三管道8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混合液回流口位于所述第二回流泵10的同一侧,且所述出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混合液回流口的位置,所述第五管道1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混合液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五管道1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池1的外部设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在循环的过程中,混合液除了可以穿过过滤件4流回到循环池1底部完成循环,还可通过从第一混合液回流口和第二混合液回流口分别流回到第一回流泵5和第二回流泵10中再次进行循环,使得循环的整体过滤和再生效果更加好。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循环池1中还设有出水堰16,所述出水堰16和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循环池1的顶部设有顶端挡板17,所述顶端挡板17为环状结构,所述顶端挡板17位于所述出料口的外侧一周。混合液在循环的过程中从旋流筒2顶部流出后四周散开的过程中,设置的底端挡板可对溢出的混合液进行围挡防止溢撒,同时还可防止水流湍动影响,使出出水堰16周围的污泥沉降,保证出水澄清。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循环池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管18;所述出水管15上设有第一开关阀19,所述排污管18上设有第二开关阀20。底部设置排污管18的目的是,当循环到达一定程度,不能实现颗粒污泥的再生,就可通过底部的排污管18将相关的污水废料排出,而经过循环过滤后的清水从所述出水管15中排出。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循环池1的底部设有斜壁21,所述循环池1的池内空间由上至下依次变小。所述旋流筒2为锥形筒,所述旋流筒2的所述进料口的口径小于所述出料口的口径。所述循环池11设置底壁将所述循环池11的底部盛放空间形成从下至下逐渐变小的区域,这样混合污泥水在回流的过程中会更加集中在循环池11的底部位置,更加方便循环驱动件34进行集中推流。旋流筒2选择用锥形筒因为所述进料口的口径较小,其流速更快,更有利于混合污泥水的循环流动;而所述出料口的口径较大,更加有利于混合污泥水流出时分散到不同位置处的过滤件43,使得过滤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循环内旋流好氧颗粒污泥筛选再生系统,用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本系统主要应用在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后端,当反应器中混杂有颗粒污泥、絮状污泥随水排出后进入到循环池中,通过循环驱动件的的带动经过旋流筒再经过过滤件回流到循环池底部完成循环,同时设置的过滤件可有效地过滤分离出颗粒污泥可通过输出组件输回到前端反应器中供后续的回收使用,完成颗粒污泥的使用循环,此外,混料循环组件还可将多余的积存在过滤件上部的混合液再次送入到循环池内部实现多级循环,最终实现颗粒污泥的循环再生使用和处理完成的干净的水流输出。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相关技术
  • 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 一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与制备反应装置以及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法
  • 筛选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85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