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新型有机化合物和包含此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领域,更详细的说是显示屏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时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和包含此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大部分平板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开发更为经济、性能更加优越,同时与液晶显示屏具有差别的新型平板显示屏。最近,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屏而受到瞩目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液晶显示屏相比,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野角度广等优点。

根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由基板、阳极、从阳极接收空穴的空穴注入层、用于传输空穴的空穴传输层、阻止电子从发光层进入到空穴传输层的电子阻隔层、空穴和电子相结合而发光的发光层、阻止空穴从发光层进入到电子传输层的空穴阻隔层、从阴极接收电子并向传输到发光层的电子传输层、从阴极接收电子的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构成。根据不同情况,无需独立的发光层,而在电子传输层或空穴传输层掺杂少量的荧光或者磷光性染料,来构成发光层,在使用高分子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高分子可以同时执行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的角色。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物薄膜层,可以使用真空沉积法或旋涂法、喷墨打印、激光烫印等方法来形成。像这样,之所以以多层薄膜的结构来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为了实现电极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面稳定化,并且在使用有机物的情况下,由于空穴和电子的移动速度差异大,因此,使用适当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使得空穴和电子有效率地传达到发光层,实现空穴和电子的密度均衡,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原理如下:向上述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就要经由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移动到发光层。同时电子从阴极经由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在发光层中与载流子再结合而形成激子。激子在此状态下变化为基态,由此,发光层的荧光性分子发光,形成画像。此时,激发态通过单重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来的光叫做“荧光”;通过三重激发态回到基态,所发出来的光叫做“磷光”。通过单重激发态回到基态的概率为25%(通过三重激发态的概率为75%),因此,发光效率有限。使用磷光的话,三重态75%和单重激发态25%都可以用来发光,因此,理论上来说,内部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

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大的问题是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随着显示屏的大面积化,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成为必须要解决的状况。

特别是蓝色,虽然可以使用如ADN、DPVBi等物质作为主体物质,使用如芳香族胺类化合物、酞菁染料铜化合物、咔唑类衍生物、二萘嵌苯类衍生物、香豆素类衍生物、芘类衍生物等物质作为掺杂物,但是很难得到深蓝色,并且存在越往短波波长寿命越短的问题。

因此,在呈现天然色的全色显示方面,切实要求开发出使用寿命长能够发出深蓝色光的材料以及与这种蓝色材料的能级相适应的其他有机材料。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色荧光掺杂物质,从而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均得到提高。

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包含如上所述的蓝色掺杂物质,从而降低驱动电压、提高发光效率和延长发光寿命。

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组合包含上述蓝色掺杂物质和特定的空穴传输层物质,进一步改善驱动电压、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

课题的解决手段

本发明提供以下通式1标示的有机化合物:

通式1

上述式中

R1、R2、R3、R4、R5、R6、R7和R8分别独立的选择氢、重氢、氧、F、Cl、Br、I、CN、Si(CH

F、Cl、Br、I、CN、Si(CH

F、Cl、Br、I、CN、Si(CH

F、Cl、Br、I、CN、Si(CH

Z1、Z2分别独立为单一结合或双重结合。

M1、M2分别独立为碳或氮或氧或硫。

另外,本发明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层叠有至少含有发光层的一层或多层的有机薄膜层。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层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有机薄膜层可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上述空穴传输层可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下述通式2的有机化合物:

通式2

上述式中,

R1、R2、R3和R4各自独立的选自由氢;碳素数1至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以选自由

上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与基本构造的苯基结合,能够形成芳香族烃基或杂芳香族烃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用作蓝色掺杂物质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的新型有机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提供通过包含如上所述蓝色掺杂物质,来提高驱动电压、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通过组合包含上述蓝色掺杂物质和特定的空穴传输层物质,来改善驱动电压、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以下通式1表示的新型有机化合物:

通式1

上述式中

R1、R2、R3、R4、R5、R6、R7和R8分别独立的选择氢、重氢、氧、F、Cl、Br、I、CN、Si(CH

F、Cl、Br、I、CN、Si(CH

F、Cl、Br、I、CN、Si(CH

F、Cl、Br、I、CN、Si(CH

Z1、Z2分别独立为单一结合或双重结合。

M1、M2分别独立为碳或氮或氧或硫。

上述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是下述化合物1-352中任意一个。

/>

/>

/>

/>

/>

/>

/>

/>

/>

/>

/>

/>

/>

另外,本发明

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层叠有至少含有发光层的一层或多层的有机薄膜层。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层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上述的有机化合物。

上述有机薄膜层可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上述空穴传输层可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下述通式2的有机化合物:

通式2

上述式中,

R1、R2、R3和R4各自独立的选自由氢;碳素数1至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以选自由

上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与基本构造的苯基结合,能够形成芳香族烃基或杂芳香族烃基。

上式中,更为优选的是

R1、R2、R3和R4是各自独立的苯基、双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芴基、咔唑或芘基,

或者上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与基本构造的苯基结合,形成萘、蒽或菲。

上述有机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是下述化合物101至112中任意一个。

/>

以下对于本发明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举例说明。但是,下述列举的内容并不能限定本发明涉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常规方法将阳极材料过塑在基板表面形成阳极,所采用的基板选择具有良好透明性、表面平滑性、操作性及防水性的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另外,阳极材料可以使用透明、传导性优秀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二氧化锡(SnO

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将空穴注入层材料(HIL)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阳极表面,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注入层材料可以为CuPc,m-MTDATA,m-MTDAPB,星型胺类的TCTA,2-TNATA,或者从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Idemitsu)能够购买到的IDE406。

采用常规方法将空穴传输层材料(HTL)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空穴注入层表面,形成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层材料可以为α-NPD、NPB、或是TPD。更优选的是使用本发明通式2的化合物。

采用常规方法将发光层材料(EML)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空穴传输层表面,形成发光层。发光材料可以为蓄光荧光材料、荧光增白剂、激光色素、有机闪烁体、荧光分析试剂等。具体来说,有咔唑化合物、氧化膦化合物、咔唑氧化膦化合物、FCNIrpic、Alq

可选择性的,在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还可以添加电子阻隔层(EBL)。

采用常规方法将电子传输层材料(ETL)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使用Alq

可选择性的,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中间还可以添加空穴阻隔层(HBL),同时在发光层一起使用磷光掺杂物,可以实现防止三线态激子扩散到电子传输层的效果。

采用常规方法将空穴阻隔层材料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发光层表面,形成空穴阻隔层。空穴阻隔层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Liq、2_甲基-8-羟基喹啉对羟基联苯合铝(bathocuproine,BCP),及LiF等。

采用常规方法将电子注入层材料(EIL)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电子传输层表面,形成电子注入层。电子注入层材料可以为LiF、Liq、Li

采用常规方法将阴极材料真空热沉积或旋涂在电子注入层,形成阴极。

这时候使用的阴极材料可以为Li、Al、Al-Li、Ca、Mg、Mg-In、Mg-Ag等。另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可以制成光透射的透明阴极。

根据上述覆盖层组合物,在阴极表面还可以进一步形成覆盖层(CPL)。

根据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可以以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的顺序来制造,同样,也能以阴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阳极的顺序来制造。

以下将对通式1和通式2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实施例来说明。但是,下述列举的方法并不能限定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合成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可以根据下述列举的方法和此领域公知的方法来制造。

通式1的化合物合成

中间体-2的合成

在5L三颈圆底烧瓶中投入中间体-1 261.8g和铜170.9g,N,N-二甲基甲酰胺3L,加热回流12小时。确定反应完成后蒸馏N,N-二甲基甲酰胺,用1L乙酸乙酯溶解后用硅藻土过滤。浓缩反应液,用1L甲醇slurry 30分钟后过滤干燥,以86%的收率获得中间体-2254.6g。

中间体-2 MS(FAB):330(M+)

中间体-3的合成

在5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2 254.6g,用MC 3L溶解。设置冰浴,慢慢添加三溴化硼。除去冰浴后升温至常温,确认反应完成后慢慢添加1L碳酸钠,萃取有机层后蒸馏,以n-Hexane/MC再结晶以94%的收率获得中间体-3 172.6g。

中间体-3 MS(FAB):238(M+)

中间体-4的合成

在2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3 66.7g,融于1.5LTHF中。设置冰浴,细分氢化铝锂42.5g后慢慢添加。去除冰浴升温到常温搅拌3小时。确定反应完成后设置冰浴,慢慢添加饱和氯化铵进行中和。萃取THF层后蒸馏并过层析柱以82%的收率获得中间体-4 48.3g。

中间体-4 MS(FAB):210(M+)

中间体-5的合成

在1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4 24.9g,用N,N-二甲基甲酰胺500ml溶解,设置冰浴后维持0度慢慢的添加N-溴代琥珀酰亚胺23.2g。去除冰浴升温至常温后反应完成时蒸馏N,N-二甲基甲酰胺并过层析柱以76%的收率获得中间体-5 26g。

中间体-5 MS(FAB):289(M+)

中间体-6的合成

在50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4 24.4g,融于MC 200ml中。设置冰浴后慢慢添加N-溴代琥珀酰亚胺45.4g,去除冰浴升温至常温。反正结束后添加200ml水萃取有机层后蒸馏并过层析柱后以93%的收率获得中间体-6 31.2g。

中间体-6 MS(FAB):368(M+)

中间体-7的合成

在3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3 119g并添加1L硫酸。设置冰浴然后慢慢添加发烟硝酸95g。去除冰浴后在常温下搅拌1小时,确定反应完成后在冰水中慢慢添加反应液,生成的固体在过滤时用水清洗并干燥,以88%的收率获得中间体-7 144.3g。

中间体-7 MS(FAB):328(M+)

中间体-8的合成

在5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7 144.3g然后添加2L乙酸。加入浓盐酸300ml搅拌的同时添加铁245.5g,加热回流3小时,确定反应完成后在滚烫的状态下用硅藻泥过滤。蒸馏乙酸,用n-Hexane/MC再结晶以68%的收率获得中间体-8 80.2g。

中间体-8 MS(FAB):268(M+)

中间体-9的合成

在2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8 80.2g,溶解于MC 1L中。设置冰浴后慢慢添加N-溴代琥珀酰亚胺117.1g,去除冰浴在常温下确认反应结束后,添加500ml水搅拌30分钟,萃取MC层添加n-Hexane 1L后蒸馏MC,过滤生成的固体,以92%的收率获得中间体-9117.2g。

中间体-9 MS(FAB):426(M+)

中间体-10的合成

在5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9 117.2g添加乙醇2L。加入200g硫酸后搅拌的同时慢慢添加亚硝酸钠。加热回流3小时确认反应完成后在常温下冷却。加入1L水后蒸馏乙醇,用水清洗生成的固体后过滤用n-Hexane/MC再结晶,以53%的收率获得中间体-1057.7g。

中间体-10 MS(FAB):395(M+)

中间体-11的合成

在2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10 57.7g溶解于THF1.5L中,设置冰浴后细分氢化铝锂22.1g慢慢添加。去除冰浴升温至常温搅拌3小时。反应完成确认后设置冰浴,慢慢添加饱和氯化铵进行中和,萃取THF层后蒸馏并过层析柱获得中间体-11 38.6g。

中间体-11 MS(FAB):368(M+)

中间体-12的合成

在1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11 38.6g后填充氮气。添加THF400ml后设置丙酮/干冰浴维持零下78度。滴加1.6M正丁基锂72ml后搅拌30分钟后添加甲醇50ml,升温至常温后添加饱和氯化铵200ml后萃取THF层,蒸馏溶剂后过层析柱以87%的收率获得中间体-1226.4g。

中间体-12 MS(FAB):289(M+)

中间体-13的合成

在3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8 78.7g溶解于乙腈1.5L中。加入溴化铜131g搅拌,加热上升至60度。慢慢添加亚硝酸特丁酯45.4g,搅拌1小时确认反应结束在常温下冷却。添加1N HCl 1.5L和EA 1.5L后搅拌30分钟,萃取有机层后蒸馏,用n-Hexane/MC再结晶,以62%的收率获得中间体-13 72g。

中间体-13 MS(FAB):395(M+)

中间体-14的合成

在3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13 72g融于THF2L。设置冰浴,细分氢化铝锂27.6g后慢慢添加,去除冰浴升温至常温搅拌3小时。确定反应完成后设置冰浴,慢慢添加饱和氯化铵进行中和。萃取THF层后蒸馏,过层析柱以65%的收率获得中间体-14 43.5g。

中间体-14 MS(FAB):368(M+)

中间体-15的合成

在1L三颈圆底烧瓶中添加中间体-14 24.7g,填充氮气,添加THF300ml后设置丙酮/干冰浴维持零下78度,滴加1.6M正丁基锂38ml搅拌30分钟后添加甲醇50ml,升温至常温后添加饱和氯化铵200ml后萃取THF层,蒸馏溶剂后过层析柱以84%的收率获得中间体-1516.3g。

中间体-15 MS(FAB):289(M+)

中间体-19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6 5g,中间体-18 4.63g,然后添加甲苯100ml和乙醇10ml,再添加2M碳酸钾28ml和Pd(PPh3)4 1.08g后加热回流12小时。确认反应完成后萃取有机层蒸馏,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45%的收率获得中间体-19 4.13g。

中间体-19 MS(FAB):491(M+)

中间体-20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6 10g,填充氮气溶解于THF100ml中,设置丙酮/干冰浴维持零下78度滴加1.6M正丁基锂19ml。30分钟后加入碘甲烷-D3 4.7g后搅拌10分钟,去除冰浴升温至常温。确认反应完成后蒸馏THF,过层析柱后以86%的收率获得中间体-207.2g。

中间体-20 MS(FAB):306(M+)

中间体-21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6 10g,填充氮气溶解于THF100ml中。设置丙酮/干冰浴维持零下78度慢慢滴加1.6M正丁基锂19ml。30分钟后加入碘甲烷4.6g后搅拌10分钟,去除冰浴升温至常温,确认反应完成后蒸馏THF,过层析柱后以83%的收率获得中间体-216.8g。

中间体-21 MS(FAB):303(M+)

中间体-22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1,1'-乙烯]-4-胺1.69g(10mmol)和4-碘-1,1':4,1'-乙烯3.56g(10mmol)溶解于甲苯50ml后,分别加入Pd2dba3 0.18g(0.2mmol),1M t-Bu3P0.4ml(0.4mmol),t-BuONa 2.88g(30mmol)后回流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后,使用甲苯200ml和水20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将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4: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中间体-22 3.02g(76%)。

中间体-22 MS(FAB):397(M+)

中间体-23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注入di([1,1'-乙烯]-4-yl)胺3.21g(10mmol)和4-溴-4'-碘-1,1'-乙烯3.59g(10mmol),溶解在甲苯60ml中后,分别放入Pd2dba3 0.18g(0.2mmol)、1Mt-Bu3P0.4ml(0.4mmol)、t-BuONa 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后,使用甲苯200ml和水20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3: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中间体-23 3.98g(72%)。

中间体-23 MS(FAB):552(M+)

中间体-24的合成

在氮气下注入苯胺0.93g(10mmol)和4-碘-1,1':4,1'-特苯3.56g(10mmol),溶解在甲苯50ml中后,分别加入Pd2dba3.18g(0.2mmol)、1Mt-Bu3P0.4ml(0.4mmol)、t-BuONa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后,使用甲苯200ml和水20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5:1的洗脱液过层析柱,获得中间体-24 2.38g(74%)。

中间体-24 MS(FAB):321(M+)

中间体-25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注入苯胺0.93g(10mmol)和4-碘-1,1'-乙烯2.80g(10mmol),溶解在甲苯50ml中后,分别加入Pd2dba3.18g(0.2mmol)、1Mt-Bu3P0.4ml(0.4mmol)、t-BuONa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后,使用甲苯200ml和水20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5: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中间体-25 1.99g(81%)。

中间体-25 MS(FAB):245(M+)

中间体-26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注入中间体-25 2.45g(10mmol)和4-溴-4'-碘-1,1'-乙烯3.59g(10mmol),溶解在甲苯60ml中后,分别加入Pd2dba3.18g(0.2mmol)、1Mt-Bu3P0.4ml(0.4mmol)、t-BuONa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后,使用甲苯200ml和水20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4: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中间体-26 3.57g(75%)。

中间体-26 MS(FAB):476(M+)

化合物-11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放入中间体-11 5g,中间体-17 11.9g,加入甲苯100ml和乙醇10ml,添加2M碳酸钾47ml和Pd(PPh3)4 1.08g后加热回流12小时。确认反应完全结束后提取有机层蒸馏,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86%的收率获得化合物-11 8.7g。

1H NMR(DMSO,300Hz):δ(ppm)=8.02-7.91(d,4H),7.65-7.52(d,4H),7.50-7.10(m,6H),7.06-6.94(m,2H),6.75-6.65(d,2H),5.30-5.10(s,4H)

MS(FAB):542(M+)

化合物-25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放入中间体-6 5g,中间体-17 11.9g,再添加甲苯100ml和乙醇10ml,2M碳酸钾47ml和Pd(PPh3)4 1.08g添加后,加热回流12小时,确定反应完全后提取有机层蒸馏,过层析柱再结晶以84%的收率获得化合物-25 8.5g。

1H NMR(DMSO,300Hz):δ(ppm)=8.08-7.93(d,4H),7.69-7.54(d,4H),7.52-7.12(m,6H),7.07-6.95(m,2H),6.78-6.66(d,2H),5.30-5.10(s,4H)

MS(FAB):542(M+)

化合物-44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添加中间体-14 5g和中间体-16 10.8g然后加入甲苯150ml。醋酸钯0.1g和三叔丁基膦(50%in甲苯)0.2g,叔丁醇钠3.6g后加热回流,3小时候确认反应结束后在常温下冷却,添加乙酸乙酯150ml和水150ml提取有机层,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81%的收率获得化合物-44 10.2g。

1H NMR(DMSO,300Hz):δ(ppm)=8.09-7.93(d,2H),7.92-7.84(d,2H),7.78-7.54(m,10H),7.52-7.15(m,18H),7.11-6.95(m,2H),6.73-6.61(s,2H),5.30-5.10(s,4H),1.74-1.63(s,12H

MS(FAB):929(M+)

化合物-55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添加中间体-19 5g和中间体-16 4g,然后投入甲苯150ml,添加醋酸钯0.1g和三叔丁基膦(50%in甲苯)0.2g,叔丁醇钠2.9g后加热回流。3小时候确认反应完全在常温下冷却,添加乙酸乙酯150ml和水150ml后萃取有机层,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85%的收率获得化合物-55 6.7g。

1H NMR(DMSO,300Hz):δ(ppm)=8.08-7.93(d,1H),7.91-7.84(m,3H),7.78-7.54(m,6H),7.52-7.12(m,17H),7.08-6.94(m,2H),6.79-6.65(d,2H),5.30-5.10(s,4H),1.73-1.63(s,6H)

MS(FAB):771(M+)

化合物-75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添加中间体-21 5g和中间体-16 6.6g后加入甲苯150ml。添加醋酸钯0.1g和三叔丁基膦(50%in甲苯)0.3g,叔丁醇4.7g后加热回流。3小时候确认反应结束后在常温下冷却,添加乙酸乙酯150ml和水150ml后提取有机层,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86%的收率获得化合物-75 8.3g。

1H NMR(DMSO,300Hz):δ(ppm)=8.08-7.93(d,1H),7.91-7.84(d,1H),7.78-7.54(m,5H),7.52-7.12(m,9H),7.07-6.95(m,2H),6.78-6.66(d,2H),5.30-5.10(s,4H)2.29-2.18(s,3H),1.72-1.63(s,6H)

MS(FAB):583(M+)

化合物-80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投入中间体-20 5g和中间体-16 6.5g,然后放入甲苯150ml,添加醋酸钯0.1g和三叔丁基膦(50%in甲苯)0.3g,叔丁醇钠4.7g加热回流,3小时后确认反应结束在常温下冷却,添加乙酸乙酯150ml和水150ml后提取有机层,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85%的收率获得化合物-80 8.1g。

1H NMR(DMSO,300Hz):δ(ppm)=8.08-7.93(d,1H),7.91-7.84(d,1H),7.78-7.54(m,5H),7.52-7.12(m,9H),7.08-6.94(m,2H),6.79-6.65(d,2H),5.30-5.10(s,4H),1.73-1.63(s,6H)

MS(FAB):586(M+)

化合物-265的合成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投入中间体-6 5g,中间体-18 13.88g,再添加甲苯100ml和乙醇10ml,2M碳酸钾47ml和Pd(PPh3)4 1.08g后加热回流12小时。反应确认完成后提取有机层蒸馏,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79%的收率获得化合物-265 9.06g。

1H NMR(DMSO,300Hz):δ(ppm)=7.91-7.84(m,4H),7.78-7.54(m,2H),7.52-7.12(m,16H),7.08-6.94(m,2H),6.79-6.65(d,2H),5.30-5.10(s,4H)

MS(FAB):614(M+)

化合物-286的合成

/>

在2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体-13 5g和中间体-16 10g后加入甲苯150ml。添加醋酸钯0.1g和三叔丁基膦(50%in甲苯)0.2g,叔丁醇钠3.6g后加热回流。3小时确认反应结束后在常温下冷却,添加乙酸乙酯150ml和水150ml提取有机层,过层析柱后再结晶以75%的收率获得化合物-286 9.1g。

1H NMR(DMSO,300Hz):δ(ppm)=8.09-7.93(d,2H),7.92-7.84(d,2H),7.78-7.54(m,10H),7.52-7.15(m,18H),7.10-6.95(m,2H),6.75-6.61(s,2H),1.74-1.63(s,12H)

MS(FAB):957(M+)

通式2的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2-1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注入中间体-23 5.53g(10mmol)和中间体-22 3.98g(10mmol),溶解在80ml甲苯中后,分别加入Pd2dba3 0.18g(0.2mmol)、1Mt-Bu3P 0.4ml(0.4mmol)、t-BuONa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使用甲苯250ml和水25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3: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化合物2-1 6.69g(77%)。

化合物2-1 MS(FAB):869(M+)

化合物2-3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注入中间体-23 5.53g(10mmol)和中间体-24 3.21g(10mmol),溶解在甲苯70ml中后,分别加入Pd2dba3 0.18g(0.2mmol)、1Mt-Bu3P 0.4ml(0.4mmol)、t-BuONa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使用甲苯250ml和水25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3: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化合物2-3 5.95g(75%)。

化合物2-3 MS(FAB):793(M+)

化合物2-12的合成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注入中间体-26 4.76g(10mmol)和中间体-24 3.21g(10mmol),溶解在甲苯60ml中后,分别加入Pd2dba3 0.18g(0.2mmol)、1Mt-Bu3P 0.4ml(0.4mmol)、t-BuONa2.88g(30mmol),然后回流8个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的温度冷却到常温,使用甲苯200ml和水200ml提取后,用无水硫酸镁去除有机层内的少量水,减压过滤后,浓缩有机溶剂生成的化合物以Hex:EA=4:1的洗脱液进行过层析柱,获得化合物2-12 5.59g(78%)。

化合物2-12 MS(FAB):716(M+)

上述通式2的化合物作为公知的化合物,其合成方法也可以使用已有文献中记载的方法。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和对照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与对照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和对照例。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

实施例1

采用ITO作为反射层阳极基板材料,并用N

实施例2至51

实施例

比较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作为blue EML的dopant中通式1的化合物5,本对照例中用2、5、8、11-Tetra-butyl-Perylene(t-Bu-Perylene)替代通式1的化合物5,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

上述实施例1至51,比较例1中使用的化合物如下。

实施例制备获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评估。

上述实施例

表1

/>

/>

/>

从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中通式1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掺杂物来制备发光层的实施例

此外,从T95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照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寿命在100个小时以下,而实施例

另外采用本发明中通式1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掺杂物来制备发光层的实施例

因此可以看出包含本通式1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掺杂物来制备发光层的有机致电发光器件在效率,电压和寿命方面的特性都很优秀。

相关技术
  •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一种新型化合物及采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有机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用途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及包含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一种有机化合物,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及包含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分类

0612011592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