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市政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5:22


一种市政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井是市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排水设施,其能将地面积水引导至地下管网被集中排放,以使城市中不易产生内涝现象。

相关技术中的市政排水井通常包括井体和井盖,井体嵌设在地面中并与地下管网连通,井盖设置于井体的井口、用于遮挡井口以防行人不慎坠落。井盖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地面积水能沿排水孔流入井体中。

暴雨天气时,由于雨水对落叶等杂质的冲刷力大,经常会出现将落叶冲刷至排水孔、而造成排水孔被遮挡的情况,导致路面出现大量积水。为加快路面积水的排放效率,人们常会手动地将井盖掀开放置于路边。但在井盖掀开后,经常会出现忘记将井盖复位的情况,导致行人不慎坠入井体,安全隐患大,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暴雨天气时为加快排水效率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排水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排水井,包括具有井口的井体、用于启闭井口的井盖,所述井盖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井盖的一端为铰接设置在井体顶端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能相对井体转动的活动端,所述排水孔位于井盖的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所述井体中转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储水盒、另一端铰接设置有联动杆,所述储水盒位于排水孔的正下方、所述联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铰接设置在井盖的活动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暴雨天气时,雨水会沿排水孔流入储水盒中,使得储水盒与雨水的重量之和逐渐增大。由于支撑板转动设置在井体中,随着雨水不断流入储水盒,支撑板与储水盒相近的一端也会在雨水的重力作用下逐步下移,使得支撑板与联动杆相近的一端逐步上移,进而使联动杆将井盖的活动端向上顶起。此时井盖与井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大,路面积水除了能沿排水孔流入井体之外,还能沿井盖与井体的间隙流入井体中,从而有效加快排水效率。

上述排水加快方式由雨水的重力实现,相较于传动手动掀开井盖的方式,一方面能节约人们手动翻转井盖时的耗力、降低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井盖被顶起时所产生的间隙不足以供行人掉落,因此该方式还能降低行人不慎坠井的风险,安全隐患小。

可选的,所述储水盒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支撑板的渗水孔,所述渗水孔的开口小于排水孔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停止后,储水盒中所积蓄的雨水会从渗水孔流出,使得储水盒与雨水的重量之和逐渐减小、支撑板与储水盒相近的一端逐渐上移,进而使支撑板与联动杆相近的一端逐渐下移,从而实现井盖的自动复位。

可选的,所述井盖的活动端朝向联动杆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铰接座,两个所述铰接座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联动杆伸入的固定槽,所述联动杆上可拆卸设置有转动穿设在铰接座中的铰接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轴可拆卸设置在联动杆上,使得联动杆能从铰接座拆除,进而实现联动杆与井盖的拆分,以便于在清理井体中的杂质时完全打开井口。

可选的,所述联动杆与铰接座上均开设有用于供铰接轴穿设的铰接孔,所述铰接轴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防脱块,所述第一防脱块的直径大于铰接孔的内径;所述铰接轴的周向侧壁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中转动设置有第二防脱块,所述第二防脱块与第一防脱块的间距大于固定槽的宽度,所述第二防脱块能转入或转出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井盖与联动杆时,先将联动杆设有铰接孔的一端伸入固定槽,并使联动杆上的铰接孔与铰接座上的铰接孔对齐,然后将第二防脱块转入让位槽中,并使铰接轴穿设在联动杆与铰接座的铰接孔中,直至第一防脱块抵接在其中一个铰接座上。接着将第二防脱块转出让位槽,此时第二防脱块与第一防脱块抵挡在两铰接座相背的一侧,起到限制铰接轴从铰接孔脱出的作用。拆装铰接轴时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安装工具,操作简便、拆装效率高。

可选的,所述井体相对的两侧井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开设有与转轴转动配合的弧形槽,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位于弧形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盒中的水量变化时,支撑板能绕转轴相对井体转动,从而实现井盖的自动启闭。转轴能为支撑板提供转动的基准轴,从而提高支撑板的转动稳定性。此外,转轴的重心位于弧形槽中,使得支撑板无论转动至何种状态,支撑板与转轴均能保持连接,两者的整体性好。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井体的底壁之间抵接设置有多根支撑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弹簧对支撑板具有朝向上侧的支撑力,使得支撑板、储水盒与雨水的重力不止作用在转轴上,有助于分担转轴所承受的压力,使得转轴与井体的连接部不易开裂。此外,在降雨停止时,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还能驱使支撑板自动复位,从而提高支撑板的复位效率。

可选的,所述井盖朝向井体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柔性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排吊环,所述井盖的固定端设置有一排挂钩、活动端设置有一根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侧固定有多根连杆,其中一排吊环挂设在相邻的挂钩上、另一排吊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连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沿排水孔流入井体后,被雨水冲刷至井体的部分杂质会掉落至过滤网上,以免杂质随雨水流入地下管网中,地下管网不易堵塞。清理过滤网中的杂质时,可先将井盖打开,再将过滤网从井盖拆除,以便于集中处理过滤网中的杂质。

可选的,所述井盖朝向井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安装杆滑动伸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朝向井盖活动端的槽壁开设有倾斜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朝向井体的槽壁上开设有与连杆数量相等的滑动孔,各所述连杆分别滑动设置在相邻的滑动孔中;当所述井盖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导向槽的高度沿井盖的固定端至活动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过滤网时,先打开井盖,并使其中一排吊环挂设在井盖的挂钩上;再将安装杆伸入安装槽中,并将安装杆向靠近井盖活动端的一侧推动。由于导向槽呈倾斜设置,关闭井盖后,安装杆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槽向井盖的活动端移动,从而实现过滤网的自动展开,以扩大过滤网的作用面积。需要清理过滤网中的杂质时,将井盖转至竖直状态后,安装杆会沿导向槽自动向安装槽移动,以将过滤网自动收拢,从而使过滤网中的杂质不易在井盖开启时四处掉落。

可选的,所述安装杆的侧壁设置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卡块,所述导向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位于导向槽远离安装槽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展开时,卡块会在安装杆的重力冲击下自动嵌入卡槽中,从而提高安装杆和过滤网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排水井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排水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浇筑井体,先在地面上开挖出与地下管网连通的孔洞,然后将混凝土砂浆涂抹在上述孔洞的孔壁上,以成型与地下管网连通的井体;

S2、组装支撑板,先将支撑板转动连接在井体相对的两侧井壁之间,然后在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储水盒、另一端铰接设置联动杆;

S3、安装井盖,将井盖设置在井体的顶端,并使井盖的一端铰接设置在井体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联动杆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暴雨天气时,雨水沿排水孔进入储水盒后,支撑板受到雨水的重力会相对井体转动,进而使联动杆将井盖向上顶起,以增大井盖与井体的间隙、提高排水效率,排水时行人不易坠井、安全隐患小;

2.铰接轴可拆卸设置在联动杆上,使得联动杆与井盖能被拆分,以便于在清理井体时完全打开井口;

3.过滤网可拆卸连接在井盖上,用于收集被雨水冲刷至井体的杂质;井盖关闭时,安装杆会沿导向槽向井盖的活动端滑动,使得过滤网被自动展开,从而扩大过滤网的作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隐藏井体、支撑弹簧和转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井体;11、井口;12、连接槽;2、井盖;21、固定端;22、活动端;23、排水孔;24、铰接座;241、固定槽;25、挂钩;26、安装槽;27、导向槽;271、卡槽;28、滑动孔;3、转轴;4、支撑板;41、弧形槽;42、支撑弹簧;5、储水盒;51、渗水孔;6、联动杆;61、铰接孔;7、铰接轴;71、第一防脱块;72、让位槽;73、第二防脱块;8、过滤网;81、吊环;9、安装杆;91、连杆;9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排水井。

参照图1,市政排水井包括井体1、设置在井体1顶端的井盖2,井体1的顶部设有井口11、底部与地下管网连通。井体1的顶面开设有与井口11连通的连接槽12,连接槽12的长度大于井口11的长度、宽度大于井口11的宽度。井盖2的一端为铰接设置在井体1顶端的固定端21、另一端为能相对井体1转动的活动端22,具体地,井盖2的固定端21铰接设置在连接槽12相对的两侧槽壁上,井盖2关闭时嵌设在连接槽12中,使得井口11能被井盖2遮蔽,以免行人不慎坠井。

参照图1、图2,井盖2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23,排水孔23沿井盖2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并且排水孔23位于井盖2的固定端21与活动端22之间。雨水能沿排水孔23流入井体1中,以使路面不易形成大量积水。

参照图1、图2,井体1相对的两侧井壁上固定设置有转轴3,转轴3的轴向为水平向。井体1中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底面开设有弧形槽41,转轴3的中轴线位于弧形槽41中,以此实现支撑板4与井体1的转动连接。

参照图1,为使支撑板4在不受力时能保持在水平状态,支撑板4与井体1的底壁之间抵接设置有多根支撑弹簧42,支撑弹簧42的顶端固定在支撑板4上、底端固定在井体1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支撑弹簧42设置有四根且分设于支撑板4的四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弹簧4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或沿其他方式分布。

参照图1、图2,支撑板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储水盒5、另一端铰接设置有联动杆6,储水盒5与联动杆6的分布方向垂直于转轴3的轴向。储水盒5的顶部设有用于供雨水流入的开口、底壁间隔开设有多个贯穿支撑板4的渗水孔51,本实施例中渗水孔51与排水孔2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各渗水孔51分别位于相邻排水孔23的正下方,并且渗水孔51的开口小于排水孔23的开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渗水孔51与排水孔23也可以设置为不同数量、或呈交错设置等其他方式分布。雨水沿排水孔23流入井体1后会落至储水盒5中,使得支撑板4与储水盒5相近一端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进而使支撑板4的一端下倾、另一端上翘。

参照图2,联动杆6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铰接设置在井盖2的活动端22上,具体地,联动杆6与井盖2铰接结构为:在井盖2的活动端22朝向联动杆6的一侧间隔设置两个铰接座24,两个铰接座24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联动杆6伸入固定槽241,联动杆6上可拆卸设置有铰接轴7,以通过铰接轴7实现联动杆6与井盖2的铰接。

参照图2、图3,铰接轴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防脱块71,第一防脱块71的直径大于铰接轴7的直径。铰接轴7的周向侧壁于其远离第一防脱块71的一端开设有让位槽72,让位槽72中在铰接轴7的偏心位置转动设置有第二防脱块73,第二防脱块73能转入或转出让位槽72,第二防脱块73与第一防脱块71的间距大于固定槽241的宽度。联动杆6与铰接座24上均开设有铰接孔61,铰接孔61的孔径略大于铰接轴7的直径、小于第一防脱块71的直径。联动杆6与井盖2连接到位后,第一防脱块71和第二防脱块73分别抵挡在两铰接座24相背的一侧,起到阻碍铰接轴7从联动杆6与铰接座24脱出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操作人员将第二防脱块73移出让位槽72,在第二防脱块73转入让位槽72时,第二防脱块73的一端应略微凸出于铰接轴7,但该凸出部不会影响铰接轴7穿入铰接孔61中。

参照图1、图2,井盖2朝向井体1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过滤网8,过滤网8位于井盖2与支撑板4之间。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网8采用弹性绳编织而成,使得该过滤网8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便于根据使用需求展开或收拢。过滤网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排吊环81,每排吊环81均沿过滤网8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井盖2的固定端21于其靠近井体1的一侧固定有一排挂钩25,一排挂钩25与一排吊环8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其中一排吊环81分别挂设在相邻的挂钩25上,以此实现过滤网8与井盖2固定端21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图4,井盖2的活动端22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杆9,安装杆9的下侧固定有多根连杆91,连杆91的数量与一排吊环8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过滤网8的其中一排吊环81连接在挂钩25上、另一排吊环81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的连杆91上。

参照图1、图2,井盖2朝向井体1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安装杆9滑动伸入的安装槽26,安装槽26朝向井盖2活动端22的槽壁开设有倾斜的导向槽27,导向槽27朝向井体1的槽壁开设有与连杆91数量相等的滑动孔28,各连杆91分别滑动穿设在相邻的滑动孔28中。井盖2处于水平状态时,导向槽27的高度沿井盖2的固定端21至活动端22的方向逐渐减小。安装过滤网8时,先打开井盖2,待过滤网8的其中一排吊环81挂设于挂钩25后,将安装杆9伸入安装槽26并向导向槽27推动;关闭井盖2后,安装杆9会带动过滤网8与其相连的一端向井盖2的活动端22移动,从而实现过滤网8的自动展开。

参照图4、图5,为提高安装杆9的稳定性,在安装杆9的上侧壁固定设置有能产生弹性形变的卡块92,导向槽27的上侧槽壁开设有与卡块92卡接配合的卡槽271,卡槽271位于导向槽27远离安装槽26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卡块92的材质优选为橡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块92也可以采用其他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井盖2关闭时,安装杆9与连杆91的重力之和应大于卡块92与导向槽27侧壁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免卡块92影响安装杆9的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排水井的实施原理为:暴雨天气时,雨水会沿排水孔23流入储水盒5中,此时储水盒5中的进水量大于出水量,随着雨水的不断流入,支撑板4与储水盒5相近的一端会逐渐下倾,使得支撑板4与联动杆6相近的一端上移,进而使联动杆6将井盖2顶起,从而增大井盖2与井体1所形成的间隙、提高排水效率。降雨结束后,储水盒5中的雨水会沿渗水孔51流出,使得支撑板4自动复位至水平状态,从而实现井盖2的自动复位。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市政排水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浇筑井体1,先在地面上开挖出与地下管网连通的孔洞,然后将混凝土砂浆涂抹在上述孔洞的孔壁上,以成型与地下管网连通的井体1;

S2、组装支撑板4,先将支撑板4转动连接在井体1相对的两侧井壁之间,然后在支撑板4的一端固定设置储水盒5、另一端铰接设置联动杆6;

S3、安装井盖2,将井盖2设置在井体1的顶端,并使井盖2的一端铰接设置在井体1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联动杆6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6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