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成型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成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成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连接器壳体和从该连接器壳体延伸出的电线上覆盖橡胶保护罩,而对连接器进行防水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4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连接器的搭载部位的不同,有时要求进一步的防水性能。

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连接器的防水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成型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一保持器;第二端子单元,包括第二连接器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第二保持器,所述第二端子单元层叠于所述第一端子单元;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连接;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连接;及连接器壳体,以所述第一端子单元、所述第二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线的端部及所述第二电线的端部为嵌入部件进行嵌件成型而得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连接器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嵌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嵌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端子单元及第二端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一端子单元及第二端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嵌入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第一端子单元、第二端子单元及第三端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成型连接器如下所述。

(1)一种成型连接器,具备:第一端子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一保持器;第二端子单元,包括第二连接器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第二保持器,所述第二端子单元层叠于所述第一端子单元;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连接;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连接;及连接器壳体,以所述第一端子单元、所述第二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线的端部及所述第二电线的端部为嵌入部件进行嵌件成型而得到。以第一端子单元、第二端子单元、第一电线的端部及第二电线的端部为嵌入部件而对连接器壳体进行嵌件成型,由此能够提高连接器的防水性。

(2)在(1)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成型连接器还具备护套,所述护套将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覆盖所述护套的端部。由此,能够抑制水从护套的端部向护套内的浸入。

(3)在(1)或(2)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端子单元通过以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为嵌入部件对所述第一保持器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所述第二端子单元通过以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为嵌入部件对所述第二保持器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由此,在各端子单元中,能够减小连接器端子与保持器之间的间隙,成型连接器的防水性提高。

(4)在(3)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中的与所述第一电线连接的第一电线连接部向所述第一保持器的外侧突出,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中的与所述第二电线连接的第二电线连接部向所述第二保持器的外侧突出。由此,在各端子单元的成型后能够容易地将电线与连接器端子连接。

(5)在(4)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线连接部具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将所述第一电线的芯线连接,所述第二电线连接部具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将所述第二电线的芯线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线的芯线与所述第二电线的芯线之间介有所述第一底板及所述第二底板。由此,能够通过高刚性的底板将芯线分隔,由此,能抑制芯线彼此的短路。

(6)在(1)~(5)中的任一项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将所述第一保持器及所述第二保持器覆盖的部分形成有孔,所述孔在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和所述第二端子单元的层叠方向上凹陷。由此,在连接器壳体的成型时能够使定位销位于孔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壳体的成型时多个端子单元沿层叠方向偏离的情况。

(7)在(1)~(6)中的任一项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保持器及所述第二保持器设置有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将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及所述第二端子单元在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由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壳体的成型时多个端子单元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偏离的情况。

(8)在(1)~(7)中的任一项的成型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成型连接器还具备:第三端子单元,包括第三连接器端子和保持所述第三连接器端子的第三保持器,所述第三端子单元层叠于所述第一端子单元与所述第二端子单元之间;及第三电线,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端子连接,将所述第三端子单元及所述第三电线的端部作为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嵌入部件。由此,能够将端子单元及电线设为三层以上。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成型连接器的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没有限定为这些例示,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图1及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10的立体图。图1及图2是相互相反朝向地观察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10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10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成型连接器10具备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一电线60、第二电线64、连接器壳体70。连接器壳体70以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一电线60的端部及第二电线64的端部为嵌入部件进行嵌件成型而得到。在成型连接器10中,将第一端子单元20与第二端子单元40层叠。以下,有时将第一端子单元20与第二端子单元40的层叠方向仅称为层叠方向。在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设置卡定部。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卡定部将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在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

关于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成为嵌入部件的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除了图1~图5之外,还参照图6~图9进行说明。图6及图7是表示嵌入部件的立体图。图8及图9是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的分解立体图。图6及图8是从与图1同样的视点观察到的图,图7及图9是从与图2同样的视点观察到的图。

第一端子单元20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22和第一保持器30。第一保持器30将第一连接器端子22保持为规定的姿势。通过以第一连接器端子22为嵌入部件对第一保持器30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第一端子单元20。在此,第一连接器端子22设置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器端子22以并列的状态保持于一个第一保持器30。两个第一连接器端子22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并列。

第一连接器端子22具有第一电线连接部23及第一接触部26。例如第一连接器端子22形成为板状导体弯曲的形状。第一连接器端子22形成为板状导体弯曲成L字状的形状。第一连接器端子22的一端部设为第一电线连接部23,另一端部设为第一接触部26。第一电线连接部23及第一接触部26相互反向地从第一保持器30突出。第一连接器端子22中的第一电线连接部23与第一接触部26之间的中间部分埋设于第一保持器30的内部。

第一电线连接部23是与第一电线60连接的部分。第一电线连接部23是包含L字状的第一连接器端子22中的角部的部分。第一电线连接部23与第一电线60的芯线的连接形态可以任意,例如,也可以是焊接、压焊等。第一电线连接部23具有第一底板24。第一底板24是从第一保持器30突出的部分。例如,第一电线60的芯线被焊接连接于第一底板24。在此,第一电线连接部23还具有第一电线支承部25。第一电线支承部25从第一底板24的前端沿着第一底板24的高度方向突出。在第一电线支承部25形成有沿着从第一底板24突出的突出方向的从前端部朝向基端部凹陷的狭缝25h。通过在该狭缝25h收纳第一电线60而在第一电线支承部25支承第一电线60。例如可以在狭缝25h形成比底部窄的开口部。

第一接触部26是与对方侧导体连接的部分。在此,第一接触部26形成为具有销部分或凸片部分的阳端子形状。例如销部分或凸片部分能够插入并连接于图示省略的形成为阴端子形状的对方侧导体的筒部。

第一保持器30具有第一主体部31、第一分隔部32、第一突出部33、第一环状肋34、卡定凸部36、37、38。第一主体部31是保持第一连接器端子22的部分。第一主体部31例如形成为长方体状或六角柱状等柱状。第一电线连接部23从第一主体部31中的一个面(以下,称为一方突出面31a)向外侧突出。第一接触部26从第一主体部31中的朝向一方突出面31a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另一方突出面31b)向外侧突出。

第一分隔部32从第一主体部31中的一方突出面31a突出地设置。第一分隔部32与两个第一连接器端子22平行地延伸并将两个第一连接器端子22之间(两个第一电线连接部23之间)分隔。在此,第一分隔部32从一方突出面31a突出的突出尺寸比第一连接器端子22从一方突出面31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由此,第一分隔部32也能够将连接于两个第一电线连接部23的两个第一电线60之间分隔。

第一突出部33从第一主体部31中的另一方突出面31b突出地设置。第一突出部33从另一方突出面31b突出的突出尺寸比第一连接器端子22从另一方突出面31b突出的突出尺寸小。在两个第一连接器端子22各自的周围分别设置第一突出部33。第一突出部33覆盖第一连接器端子22中的从另一方突出面31b突出的部分的基端部的周围,第一突出部33的周围由连接器壳体70覆盖。

第一环状肋34设置于第一主体部31的朝向层叠方向的面中的朝向第二端子单元40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一方主面31c)。在第一环状肋34的中心部存在连接器壳体70中的后述的孔74,未设置构成连接器壳体70的树脂材料。在此,大小不同的3个环状肋同心地设置在一方主面31c的一个位置作为第一环状肋34。而且,第一环状肋34设置成圆形突起状。不过,第一环状肋34的个数及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情况,可以适当设定。例如,第一环状肋34也可以仅设置一周或两周的量。而且,例如,第一环状肋34也可以形成为多角形突起状等。

卡定凸部36、37、38是用于在将两个端子单元20、40层叠的状态下维持该层叠状态的卡定部的一部分。卡定凸部36、37、38分别嵌合于第二端子单元40的后述的卡定凹部56、57、58中的对应的部分。

卡定凸部36以第一主体部31中的包含一方主面31c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另一方主面31d)和一方突出面31a的缘的一部分朝向第二端子单元4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卡定凸部36在第一主体部31的宽度方向整体而呈平板状地延伸。卡定凸部36嵌合于卡定凹部56。

卡定凸部37以第一主体部31中的包含另一方突出面31b和另一方主面31d的缘的一部分朝向第二端子单元4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卡定凸部37在第一主体部3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在此为两个第一突出部33之间)的位置局部地设置成长方体状。卡定凸部37嵌合于卡定凹部57。

卡定凸部38设置于第一分隔部32中的朝向第二端子单元40侧的部分。卡定凸部38嵌合于卡定凹部58。在卡定凸部38设有沿着从一方突出面31a突出的突出方向的从前端部至中间部而宽度尺寸逐渐增大的部分。

第二端子单元40包含第二连接器端子42和第二保持器50。第二保持器50将第二连接器端子42保持为规定的姿势。以第二连接器端子42为嵌入部件对第二保持器50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第二端子单元40。在此,第二连接器端子42设置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器端子42以并列的状态保持于一个第二保持器50。两个第二连接器端子42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第一连接器端子22的并列方向与第二连接器端子42的并列方向平行。

第二连接器端子42具有第二电线连接部43及第二接触部46。例如第二连接器端子42形成为板状导体弯曲的形状。在此,第二连接器端子42形成为板状导体弯曲成L字状的形状。第二连接器端子42的一端部设为第二电线连接部43,另一端部设为第二接触部46。第二电线连接部43及第二接触部46相互反向地从第二保持器50突出。第二连接器端子42中的第二电线连接部43与第二接触部46之间的中间部分埋设于第二保持器50的内部。

第二电线连接部43是与第二电线64连接的部分。第二电线连接部43是L字状的第二连接器端子42的包含角部的部分。第二电线连接部43与第二电线64的芯线的连接形态可以任意,例如,也可以为焊接、压焊等。第二电线连接部43具有第二底板44。第二底板44是从第二保持器50突出的部分。例如,第二电线64的芯线被焊接连接于第二底板44。在此,第二电线连接部43还具有第二电线支承部45。第二电线支承部45从第二底板44的前端沿着第二底板44的高度方向突出。在第二电线支承部45形成有沿着从第二底板44突出的突出方向的从前端部朝向基端部凹陷的狭缝45h。通过在该狭缝45h收容第二电线64而在第二电线支承部45支承第二电线64。例如,在狭缝45h中,可以是开口部比底部形成得窄。

第二接触部46是与对方侧导体连接的部分。在此,第二接触部46形成为具有销部分或凸片部分的阳端子形状。例如销部分或凸片部分能够插入并连接于图示省略的形成为阴端子形状的对方侧导体的筒部。

第二保持器50具有第二主体部51、第二分隔部52、第二突出部53、第二环状肋54、55、卡定凹部56、57、58。第二主体部51是保持第二连接器端子42的部分。第二主体部51形成为例如长方体状或六角柱状等柱状。第二电线连接部43从第二主体部51中的一个面(以下,称为一方突出面51a)向外侧突出。第二接触部46从第二主体部51中的朝向一方突出面51a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另一方突出面51b)向外侧突出。

第二分隔部52从第二主体部51中的一方突出面51a突出地设置。第二分隔部52与两个第二连接器端子42平行地延伸,将两个第二连接器端子42之间(两个第二电线连接部43之间)分隔。第二分隔部52从一方突出面51a突出的突出尺寸比第二连接器端子42从一方突出面51a突出的突出尺寸大。由此,第二分隔部52也能够将与两个第二电线连接部43连接的两个第二电线64之间分隔。

第二突出部53从第二主体部51中的另一方突出面51b突出地设置。第二突出部53从另一方突出面51b突出的突出尺寸比第二连接器端子42从另一方突出面51b突出的突出尺寸小。在两个第二连接器端子42各自的周围分别设置第二突出部53。第二突出部53覆盖第二连接器端子42中的从另一方突出面51b突出的部分的基端部的周围,第二突出部53的周围由连接器壳体70覆盖。

第二环状肋54设置于第二主体部51的朝向层叠方向的面中的朝向第一端子单元20的相反侧的面(以下,称为一方主面51c)。连接器壳体70的后述的孔75存在于第二环状肋54的中心部,未设置构成连接器壳体70的树脂材料。在此,大小不同的三个环状肋同心地在一方主面51c的三个位置分别设置作为第二环状肋54。而且,第二环状肋54设置成圆形突起状。不过,第二环状肋54的个数及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情况,可以适当设定。例如,第二环状肋54也可以仅设置一周或两周的量。而且,例如,第二环状肋54也可以设置于一方主面51c的一个位置。而且,例如,第二环状肋54也可以形成为多角形突起状等。

第二环状肋55设置于第二主体部51中的朝向层叠方向的面中的朝向第一端子单元20的面(以下,称为另一方主面51d)。与第一环状肋34同样,第二环状肋55在另一方主面51d的一个位置同心地设有大小不同的三个环状肋。环状肋55形成为圆形突起状。环状肋55也可以形成为多角形突起状等。

环状肋34、54、55优选越朝向突出方向前端侧,则形成得越窄幅。在此,在第二保持器50的第二主体部51的一方主面51c中的第二环状肋54的中央形成有底的有底孔54h。有底孔54h形成为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定位销能够嵌合的大小。通过定位销嵌入于该有底孔54h,在对连接器壳体70进行模具成型时,能将第二保持器50更准确地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保持器50形成有底孔54h的情况并非必须。

卡定凹部56、57、58是用于在两个端子单元20、40层叠的状态下维持该层叠状态的卡定部的一部分。卡定凹部56、57、58分别嵌合于在第一端子单元20设置的卡定凸部36、37、38中的对应的部分。

卡定凹部56以第二主体部51中的包含一方突出面51a和另一方主面51d的缘的一部分朝向第一端子单元20侧的相反侧凹陷的方式设置。卡定凹部56在第二主体部51的宽度方向整体上凹陷。如上所述,卡定凸部36嵌合于卡定凹部56,由此将两个端子单元20、40在连接器端子22、42的长度方向上定位。嵌合于卡定凹部56的卡定凸部36沿着连接器端子22、42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二主体部51与第二分隔部52之间。由此,将两个端子单元20、40沿着连接器端子22、42的长度方向在两个朝向上定位。

卡定凹部57以第二主体部51中的包含另一方突出面51b和另一方主面51d的缘的一部分朝向第一端子单元20侧的相反侧凹陷的方式设置。卡定凹部57在第二主体部5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在此为两个第二突出部53之间)的位置局部地凹陷成长方体状地设置。通过如上所述卡定凸部37嵌合于卡定凹部57而将两个端子单元20、40在连接器端子22、42的长度方向的一方朝向及并列方向的两个朝向上定位。

卡定凹部58以第二分隔部52中的朝向第一端子单元20侧的部分朝向第一端子单元20侧的相反侧凹陷的方式设置。通过如上所述卡定凸部38嵌合于卡定凹部58而将两个端子单元20、40在连接器端子22、42的并列方向的两个方向上定位。在此,卡定凹部58形成为沿长度方向以同一宽度尺寸延伸的槽状。例如,卡定凸部38中的一部分的宽度尺寸也可以形成得比卡定凹部58的宽度尺寸大。由此,卡定凸部38能够压入于卡定凹部58。

第一电线6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端子22。第一电线60是包含芯线和包覆层的包覆电线。芯线是例如将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包覆层覆盖芯线的周围。包覆层例如通过将树脂等绝缘材料向芯线的周围挤压成型等而形成。在第一电线60的端部剥下包覆层而芯线露出。并且,将露出的芯线连接于第一电线连接部23。

第二电线64连接于第二连接器端子42。第二电线64包含芯线和包覆层。芯线是例如将多个线材绞合而成的绞合线。包覆层覆盖芯线的周围。包覆层通过例如将树脂等绝缘材料向芯线的周围进行挤压成型等而形成。在第二电线64的端部剥下包覆层而芯线露出。并且,将露出的芯线连接于第二电线连接部43。

在此,将第一电线60设为信号线、将第二电线64设为电源线进行说明。例如第一电线60也可以在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中作为传递来自用于检测车轮的速度的传感器的信号的信号线使用。例如第二电线64也可以作为对于EPB(ElectricParking Brake:电动停车制动器)或者EMB(Electro-Mechanical Brake: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供给电力的电源线使用。而且,在此,设为第二电线64比第一电线60粗来进行说明。这是为了能够应对作为电源线的第二电线64比作为信号线的第一电线60大的电流。

在此,两根第一电线60由护套61覆盖,作为一根线缆62来处理。例如,护套61通过将树脂等绝缘材料向两根第一电线60的周围进行挤压成型等而形成。

此外,这里一根线缆62和两根第二电线64这三根线材由护套66覆盖,作为一根线缆68处理。例如,护套66通过将树脂等绝缘材料向三根线材的周围进行挤压成型等而形成。护套66是将第一电线60和第二电线64覆盖的护套的一例。

这样,在护套61、66成为两层的情况下,有时将内侧的护套61称为内部护套61,将外侧的护套66称为外部护套66。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护套61、66中的一方或两方也可以省略。

两根第一电线60从内部护套61的端部及外部护套66的端部延伸出,连接于第一连接器端子22。两根第二电线64从外部护套66的端部延伸出,连接于第二连接器端子42。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内部护套61的端部位于比外部护套66的端部靠第一连接器端子22侧处。即,内部护套61从外部护套66的端部延伸出。不过,内部护套61的端部也可以位于与外部护套66的端部相同的位置。

第一电线60在比内部护套61的端部的位置靠前端侧处剥下包覆层。此时,第一电线60的包覆层的端部可以是与内部护套61的端部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内部护套61的端部靠前端侧处。第一电线60的包覆层的端部也可以位于与第一分隔部32的突出方向前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其靠第一主体部31侧处。第一电线60中的包覆层所在的部分也可以被第一分隔部32分隔。

第二电线64在比外部护套66的端部的位置靠前端侧处剥下包覆层。此时,第二电线64的包覆层的端部可以是与外部护套66的端部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位于比外部护套66的端部靠前端侧处。第二电线64的包覆层的端部也可以位于与第二分隔部52的突出方向前端部相同的位置或比其靠第二主体部51侧处。第二电线64中的包覆层所在的部分也可以被第二分隔部52分隔。

在此,第一底板24及第二底板44中的一方(在此为第二底板44)位于第一电线60和第二电线64之间,由此能抑制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的短路。更详细而言,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比第一连接器端子22及第二连接器端子42容易弯曲。如果将第一连接器端子22及第二连接器端子42定位两点,则该两点之间的部分也容易通过自身的刚性保持一定形状。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即使被定位两点,该两点之间的部分也难以通过自身的刚性保持一定形状。因此,通过在第一电线60的芯线与第二电线64的芯线之间介有第一底板24及第二底板44中的一方,容易抑制第一电线60的芯线和第二电线64的芯线的短路。

连接器壳体70使第一连接器端子22的第一接触部26及第二连接器端子42的第二接触部46露出,并覆盖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一电线60的端部及第二电线64的端部。此时,连接器壳体70覆盖至护套66的端部。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在连接器壳体70的内部从护套66的端部延伸出。

连接器壳体70中的覆盖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为四边形形状。连接器壳体70中的覆盖护套66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形形状。

连接器壳体70中的覆盖第一接触部26及第二接触部46的部分设为内部为空腔的护罩部72。第一保持器30中的另一方突出面31b及第二保持器50中的另一方突出面51b由连接器壳体70覆盖,在护罩部72的内部未露出。第一保持器30中的第一突出部33及第二保持器50中的第二突出部53的前端部未由连接器壳体70覆盖,在护罩部72的内部露出。

在连接器壳体70中的覆盖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的部分形成有在第一端子单元20和第二端子单元40的层叠方向上凹陷的孔74、75。孔74、75在连接器壳体70的一方主面及另一方主面这两方设置于与各环状肋34、54的中心对应的位置。孔74、75到达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

在连接器壳体70的一方主面设置一个孔74,在连接器壳体70的另一方主面设置三个孔75。例如,在俯视观察下,一个孔74的中心位于将三个孔75的中心连结的三角形的内部。上述孔74、75是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配置成型模具的定位销的部分。

更详细而言,以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为嵌入部件对连接器壳体70进行模具成型时,定位销穿过与上述孔74、75对应的部位而成为与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由此,在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定位于模具装置内的状态下,对连接器壳体70进行模具成型。因此,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70高精度地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与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连接的第一电线60的前端部及第二电线64的前端部也相对于连接器壳体70高精度地保持在一定的位置。

在对连接器壳体70进行模具成型时,加热熔融的树脂被注入模具内。加热熔融的树脂当与嵌入部件的表面相接触时急速冷却而固化。加热熔融的树脂在环状肋34、54、55(以下,称为环状肋34等)的前端部,不像与嵌入部件的平坦的表面相接触时那样急速冷却。因此,用于形成连接器壳体70的加热熔融树脂能够与环状肋34等的前端部熔合。即,在以第一端子单元20为嵌入部件而对连接器壳体70进行模具成型的情况下,在嵌入部件中的宽阔且平坦地扩展的表面与连接器壳体70的交界处可能会形成界面。然而,在环状肋34等的前端部,形成端子单元的树脂与形成连接器壳体70的树脂熔合而成为一体的部分容易形成。特别是如果环状肋34等越朝向突出方向前端侧而越形成为窄幅,则环状肋34等的前端部容易熔入于形成连接器壳体70的树脂。由此,在端子单元20、40与连接器壳体70的交界处,沿着环状肋34等进行更完全的止水。上述的环状肋34等有时也称为金属肋。为了使环状肋34等与连接器壳体70容易熔合而保持器30、50与连接器壳体70优选通过相同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保持器30、50及连接器壳体7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以使用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PE(聚乙烯)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

特别是在形成有上述定位用的孔74、75的情况下,保持器30、50与连接器壳体70的交界通过该孔74、75曝露于外部。因此,以包围该孔74、75的方式形成环状肋34、54。由此,能抑制水经由孔74、75传递到保持器30、50与连接器壳体70之间的情况。

<实施方式1的效果等>

根据如以上所述构成的成型连接器10,以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一电线60的端部及第二电线64的端部为嵌入部件对连接器壳体70进行嵌件成型,由此能够提高连接器10的防水性。

另外,连接器壳体70覆盖护套66的端部。由此,能够抑制水从护套66的端部向护套66内的浸入。

另外,各端子单元20、40通过以连接器端子22、42为嵌入部件对保持器30、50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由此,在各端子单元20、40中,能够减小连接器端子22、42与保持器30、50之间的间隙,成型连接器10的防水性提高。

另外,各连接器端子22、42中的与电线60、64连接的电线连接部23、43向保持器30、50的外侧突出。由此,在各端子单元20、40的成型后能够容易将电线60、64与连接器端子22、42连接。特别是在带有护套66的线缆68的情况下,如果要在电线60、64与连接器端子22、42的连接后分别成型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则护套66的剥皮量变多。

另外,在第一电线60的芯线与第二电线64的芯线之间介有第二底板44。由此,能够通过高刚性的第二底板44将第一电线60的芯线与第二电线64的芯线分隔,由此,能抑制芯线彼此的短路。

另外,在连接器壳体70中的覆盖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的部分形成有在第一端子单元20和第二端子单元40的层叠方向上凹陷的孔74、75。由此,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能够使定位销位于孔74、75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多个端子单元20、40沿层叠方向偏离的情况。

另外,在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设有将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在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的作为卡定部的卡定凸部36、37、38及卡定凹部56、57、58。由此,能够抑制在连接器壳体70的成型时多个端子单元20、40沿着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偏离的情况。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成型连接器10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在图10所示的成型连接器110中,在第一电线60的芯线与第二电线64的芯线之间介有第一底板24及第二底板44这两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抑制第一电线60的芯线与第二电线64的芯线的短路的观点上,优选介有第一底板24及第二底板44中的至少一个,更优选如该成型连接器110那样介有两方。

此外,到目前为止,说明了连接器壳体70覆盖护套66的情况,但是该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护套66的端部也可以位于电线60、64中的从连接器壳体70延伸出的部分。

另外,到目前为止,说明了各端子单元20、40通过以连接器端子22、42为嵌入部件对保持器30、50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的情况,但是该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也可以向与连接器端子另行成型的保持器插入或装配连接器端子而设置端子单元。

另外,在以连接器端子22、42为嵌入部件对保持器30、50进行嵌件成型而形成各端子单元20、40的情况下,到目前为止,说明了在各端子单元20、40中电线连接部23、43及接触部26、46向保持器30、50的外部突出的情况,但是该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例如,在端子单元中电线连接部也可以埋设于保持器的内部。在该情况下,在电线与连接器端子连接的状态下,也可以是以电线及连接器端子为嵌入部件对保持器进行嵌件成型。

另外,到目前为止,说明了在连接器壳体70中的覆盖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的部分形成有在端子单元20、40的层叠方向上凹陷的孔74、75的情况,但是该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不形成孔74、75。而且,在形成孔74、75的情况下,说明了在孔74、75的周围设置环状肋34、54的情况,但是该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不用设置环状肋34、54。

另外,到目前为止,说明了在第一保持器30及第二保持器50设有将第一端子单元20及第二端子单元40在与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位的卡定部的情况,但是该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也可以不用设置卡定部。而且,即使在设置卡定部的情况下,设置上述卡定凸部36、37、38及卡定凹部56、57、58这三组作为卡定部的情况并非必须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上述卡定凸部36、37、38及卡定凹部56、57、58中的任一组或两组作为卡定部。

[实施方式2]

说明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210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210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连接器210的概略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是与图5同样的位置处的剖视图。而且,在图13中,省略环状肋34、54及孔74、75。图14是表示嵌入部件的立体图。图15是第一端子单元、第二端子单元及第三端子单元8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与到目前为止说明的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记载的成型连接器10中,端子单元20、40及电线60、64为两层,但是端子单元及电线也可以为三层以上。在本例的成型连接器210中,端子单元20、40、80及电线62、64、90设为三层。成型连接器210还具备一个第三端子单元80和两根第三电线90。

第三端子单元80设置在上述第一端子单元20与第二端子单元40之间。第三端子单元80作为三个以上的端子单元20、40、80的中间层。第三端子单元80包括第三连接器端子81和第三保持器82。

第三连接器端子81形成为与第一连接器端子22及第二连接器端子42同样的形状。第三连接器端子81具有第三电线连接部81a和第三接触部81b。在第三电线连接部81a连接第三电线90。第三接触部81b与对方侧端子连接。

第三保持器82具有第三主体部83、第三分隔部84、第三突出部85。第三主体部83形成为与第一主体部31及第二主体部51同样的形状。第三分隔部84形成为与第一分隔部32及第二分隔部52同样的形状。第三突出部85形成为与第一突出部33及第二突出部53同样的形状。在第三保持器82未设置第一保持器30的环状肋34及第二保持器50的环状肋54、55。第三保持器82与第一保持器30卡定。第一保持器30与第三保持器82通过与上述第一保持器30和第二保持器50的卡定构造的同样的卡定构造进行卡定。而且,第三保持器82与第二保持器50卡定。第三保持器82与第二保持器50通过与上述第一保持器30和第二保持器50的卡定构造同样的卡定构造进行卡定。因此,第三保持器82具有用于作为它们的卡定构造的结构。

具体而言,第三保持器82中的第一保持器30侧的结构与第二保持器50中的第一保持器30侧的结构同样。即,第三保持器82具有相当于卡定凹部56的卡定凹部86a、相当于卡定凹部57的卡定凹部87a、相当于卡定凹部58的卡定凹部88a。在第一保持器30及第三保持器82中,卡定凸部36卡定于卡定凹部86a,卡定凸部37卡定于卡定凹部87a,卡定凸部38卡定于卡定凹部88a。

另外,第三保持器82中的第二保持器50侧的结构与第一保持器30中的第二保持器50侧的结构同样。即,第三保持器82具有相当于卡定凸部36的卡定凸部86b、相当于卡定凸部37的卡定凸部87b、相当于卡定凸部38的卡定凸部88b。在第二保持器50及第三保持器82中,卡定凸部86b卡定于卡定凹部56,卡定凸部87b卡定于卡定凹部57,卡定凸部88b卡定于卡定凹部58。

第三电线90与第三端子单元80连接。车辆中的第三电线90的连接对象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在车辆中,第三电线90的连接对象也可以是位于第一电线60的连接对象及第二电线64的连接对象的附近的设备。将第一电线60及第二电线64的中间部覆盖的外部护套66也覆盖第三电线90的中间部。因此,本例的线缆268是六芯的电线60、64、90由一个护套66覆盖的六芯线缆。第三电线90的端部从护套66的端部延伸出而与第三连接器端子81连接。第三电线90与第三连接器端子81的连接形态和第一电线60与第一连接器端子22的连接形态及第二电线64与第二连接器端子42的连接形态同样。

连接器壳体270以第一端子单元20、第二端子单元40、第三端子单元80、第一电线60的端部、第二电线64的端部及第三电线90的端部为嵌入部件进行嵌件成型而得到。

在成型连接器210中,第三端子单元80及第三电线90的组也可以设置多组,构成为四层以上。例如,成型连接器也可以具备两组的第三端子单元80及第三电线90的组,将端子单元及电线设为四层。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四个端子单元分别连接两芯的电线而成型连接器具有八芯的电线。该八芯的电线也可以由一个护套覆盖而设为八芯线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例如,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也可以适当组合于实施方式2。

标号说明

10、110、210成型连接器

20 第一端子单元

22 第一连接器端子

23 第一电线连接部

24 第一底板

25 第一电线支承部

26 第一接触部

30 第一保持器

31 第一主体部

32 第一分隔部

33 第一突出部

34 第一环状肋

36、37、38卡定凸部

40 第二端子单元

42 第二连接器端子

43 第二电线连接部

44 第二底板

45 第二电线支承部

46 第二接触部

50 第二保持器

51 第二主体部

52 第二分隔部

53 第二突出部

54、55 第二环状肋

54h 有底孔

56、57、58卡定凹部

60第一电线

61护套(内部护套)

62 线缆

64 第二电线

66护套(外部护套)

68、268 线缆

70、270 连接器壳体

72 护罩部

74、75 孔

80 第三端子单元

81 第三连接器端子

81a 第三电线连接部

81b 第三接触部

82 第三保持器

83 第三主体部

84 第三分隔部

85 第三突出部

86a、87a、88a卡定凹部

86b、87b、88b卡定凸部

90第三电线。

相关技术
  • 连接器、连接器的成型方法以及连接器的成型装置
  • 连接器、连接器的成型方法以及连接器的成型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98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