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杆式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具备车载用转换器的电抗器。在该电抗器连接从电源等外部机器延伸的线束。线束具备缆线和与缆线连接的插头。插头具备壳体和能旋转地支承于壳体的杆。杆具有凸轮槽。

在电抗器设置有能与插头装卸的插座。插座具备与插头的壳体嵌合的壳体。插座的壳体具有被凸轮槽引导的凸轮销。

通过沿着凸轮槽引导凸轮销,从而插头的壳体与插座的壳体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01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与这样的电抗器连接的线束的杆式插头中,在作业者相对于插座装卸插头时,有可能杆违背作业者的意志而转动,从而杆成为作业者的操作障碍。

此外,这样的课题不限定于与电抗器的插座连接的杆式插头,在将机器彼此电连接时使用的杆式连接器中同样产生。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进行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装卸的杆式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杆式连接器,具备筒状的壳体和杆,所述壳体具有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插入的开口部,所述杆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和将所述侧壁彼此连结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连结壁,所述一对侧壁及所述一对连结壁构成所述开口部,所述杆具有一对臂部和将所述臂部彼此连结的操作部,所述一对臂部将所述一对侧壁分别从外方覆盖并且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侧壁,所述杆伴随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立起的第1位置、与向离开所述开口部的一侧倾斜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而将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装卸,所述壳体及所述杆具有通过相互干涉而限制所述杆从所述第1位置向接近所述开口部的一侧转动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包括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操作部对置的所述连结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容易进行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装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杆式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杆式连接器分解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对该实施方式示出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对该实施方式示出杆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针对壳体装配杆时的杆的姿势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支承轴被引导槽向支承孔引导的一系列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0是杆式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在杆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示出操作部和壳体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连接器装配对方侧连接器的过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进行]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杆式连接器,

[1]具备筒状的壳体和杆,所述壳体具有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插入的开口部,所述杆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和将所述侧壁彼此连结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连结壁,所述一对侧壁及所述一对连结壁构成所述开口部,所述杆具有一对臂部和将所述臂部彼此连结的操作部,所述一对臂部将所述一对侧壁分别从外方覆盖并且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侧壁,所述杆伴随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轴线立起的第1位置、与向离开所述开口部的一侧倾斜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而将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装卸,所述壳体及所述杆具有通过相互干涉而限制所述杆从所述第1位置向接近所述开口部的一侧转动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包括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操作部对置的所述连结壁。

根据该结构,通过杆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操作,从而连接器装配于对方侧连接器。另外,通过杆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转动操作,从而连接器从对方侧连接器卸下。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与操作部对置的连结壁和杆相互干涉,从而可限制杆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的一侧转动。由此,在作业者装卸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时,可抑制如下情况:杆违背作业者的意志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的一侧转动,从而杆成为作业者的操作障碍。因此,能容易进行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装卸。

[2]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包括从所述操作部及所述臂部的至少一方突出的凸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操作部及臂部的至少一方突出的凸部和与操作部对置的连结壁相互干涉,从而可抑制杆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的一侧转动。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杆设置作为限制部的凸部,能简化与操作部对置的连结壁的结构。

[3]优选的是,具有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多个端子在所述连结壁彼此对置的方向排列。

为了在壳体及杆设定上述限制部,与以往的杆式连接器相比,需要减小与操作部对置的连结壁和杆的间隙的大小。

另外,当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多个端子时,需要使侧壁彼此及连结壁彼此的至少一方的间隔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伴随在连结壁彼此对置的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端子,连结壁彼此的间隔增大。在此,通过将连结壁彼此的间隔增大的量的一部分利用于减小与操作部对置的连结壁与操作部之间的间隙,从而能抑制杆式连接器的体型在连结部彼此对置的方向增大。

[4]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一对侧壁的外表面相互朝向反侧突出的一对支承轴,所述臂部具有所述支承轴插通的支承孔,所述支承轴及所述支承孔具有凹凸形状,所述凹凸形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所述支承轴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通过,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且除所述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阻止所述支承轴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通过。

根据该结构,杆在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装配于壳体。因此,作业者能从将杆装配于壳体的状态朝向第2位置迅速地转动操作。因此,能不徒劳地进行从杆式连接器的组装到向对方侧连接器装配为止的操作。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杆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且除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设置于支承轴及支承孔的凹凸形状相互干涉,从而可阻止支承轴相对于支承孔的通过。因此,在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装卸时,能抑制杆的脱落。

[5]优选的是,所述臂部在所述臂部的内表面具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在所述杆在所述第1位置与所述第2位置之间转动时与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突出的引导轴部卡合,并且引导所述引导轴部的相对移动,所述侧壁具有使所述引导轴部退避的切口部。

根据该结构,当使杆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时,则设置于臂部的内表面的引导槽与引导轴部卡合,并且对引导轴部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由此,连接器变为装配于对方侧连接器的状态。

在侧壁不设置切口部的情况下,在将对方侧连接器装配于连接器时,引导轴部与侧壁干涉,因此不能将引导轴部插入到引导槽。因此,考虑到在杆中的臂部的外表面设置引导槽,并且以与该引导槽卡合的方式在对方侧连接器设置引导轴部。但是,在该情况下,对方侧连接器的体型在侧壁彼此对置的方向增大。在该方面,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侧壁设置切口部,能将引导槽设置于杆的臂部的内表面。因此,能抑制对方侧连接器的体型在侧壁彼此对置的方向增大,进而能抑制连接器装置整体的体型在侧壁彼此对置的方向增大。

[6]优选的是,在将所述限制部设为第1限制部时,所述壳体及所述杆具有通过相互卡合而限制所述杆从所述第1位置向接近所述第2位置的一侧转动的第2限制部,所述第2限制部通过所述切口部和卡合凸部构成,所述卡合凸部设置于所述臂部的内表面,并且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切口部卡合。

根据该结构,在杆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利用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双方限制杆向两方向的转动,因此可保持杆的姿势。由此,在作业者装卸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时,可进一步抑制如下情况:杆违背作业者的意志而转动,从而杆成为作业者的操作障碍。因此,能使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装卸进一步容易进行。

[7]优选的是,所述侧壁具有退避凹部,所述退避凹部在所述杆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卡合凸部退避。

根据该结构,在杆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时,卡合凸部利用退避凹部而退避。因此,能抑制在第2位置上杆和壳体的侧壁相互干涉。

[8]优选的是,具有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具备金属制筒状的屏蔽构件,所述屏蔽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将所述多个端子的外周覆盖,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屏蔽构件之间设置有容许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插入的间隙,所述屏蔽构件和所述切口部在所述侧壁彼此的对置方向互相重叠。

根据该结构,能利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屏蔽构件对多个端子进行电磁屏蔽。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使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屏蔽构件的端部向开口部接近。因此,与屏蔽构件和切口部在侧壁彼此的对置方向上不互相重叠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屏蔽构件的屏蔽性。

[9]优选的是,具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之间密封。

根据该结构,可利用密封构件抑制泥、水等异物从连接器的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向内部侵入。因此,能抑制异物向壳体内部侵入。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杆式连接器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本说明书中的“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交的情况。

<杆式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杆式连接器10(以下为连接器10)具备第1电线21、第2电线22、端子保持部30、筒状的壳体40以及杆60。

另外,连接器10具备金属制筒状的屏蔽构件70、第1密封构件81以及保持体90。

此外,以后将壳体40的轴线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Y,将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第3方向Z进行说明。

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设置有两条。第1电线21的外径小于第2电线22的外径。

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均从连接器10向第1方向X引出。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在第2方向Y排列。详细地讲,从图2的上下方向上侧按第2电线22、第1电线21的顺序排列。另外,第1电线21彼此及第2电线22彼此相互在第3方向Z排列。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两条第1电线21的一方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1端子23。在两条第2电线22的一方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2端子24。第1端子23及第2端子24均保持于端子保持部30。

端子保持部30对在第2方向Y排列的一个第1端子23及一个第2端子24一并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端子保持部30。

在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的另一方的端部(省略图示)装配有端子及连接器(均省略图示)。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例如将搭载于车辆的逆变器、电动机装置等机器(均省略图示)彼此电连接。

<壳体40>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40收纳两条第1电线21及两条第2电线22。

壳体40具备罩部41及端部43。

罩部41收纳有两个端子保持部30。罩部41为在第3方向Z长的扁平形状。罩部41具有一对侧壁41a和将侧壁41a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壁41b。侧壁41a彼此在第3方向Z上相互对置。连结壁41b彼此在第2方向Y上相互对置。罩部41具有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参照图12)插入的开口部41c。开口部41c通过一对侧壁41a及一对连结壁41b的端缘构成。

侧壁41a具有切口部44。切口部44从侧壁41a的开口部41c侧的端缘沿着第1方向X延伸。详细地讲,从上述端缘呈直线状延伸到第1方向X上的罩部41的中央。切口部44位于第2方向Y上的罩部41的中央。

如图3及图4所示,壳体40具备内筒部42。内筒部42位于罩部41与端子保持部30之间。内筒部42从罩部41和端部43的连结部分朝向开口部41c延伸。内筒部42的内周面42a遍及周向整体与端部43的内周面43d相连。

在内筒部42与罩部41之间设置有间隙S,间隙S容许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参照图12)的插入。

如图2至图4所示,端部43与罩部41中和开口部41c相反的一侧连结。端部43具有一对侧壁43a和将侧壁43a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壁43b。侧壁43a彼此在第3方向Z上相互对置。连结壁43b彼此在第2方向Y上相互对置。端部43具有插入口43c,在插入口43c插入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插入口43c通过一对侧壁43a及一对连结壁43b的端缘构成。

如图4及图5所示,壳体40具有将内筒部42及端部43的内部空间二等分的分隔壁45。分隔壁45沿着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延伸。通过分隔壁45和内筒部42的内周面42a及端部43的内周面43d构成两个收纳部50。收纳部50彼此相互在第3方向Z排列。

如图3及图4所示,收纳部50具有收纳屏蔽构件70的第1收纳部51、和收纳第1密封构件81的第2收纳部52。第2收纳部52通过端部43的插入口43c侧的内周面43d及分隔壁45构成。

如图1及图5所示,壳体40具有连结部46、一对支承轴47、退避凹部48以及卡合部49。

如图5所示,连结部46连结端子保持部30和内筒部42及分隔壁4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一个端子保持部30设置有四个连结部46。四个连结部46中的两个连结端子保持部30和内筒部42。剩余的两个连结端子保持部30和分隔壁45。

如图4及图5所示,一对支承轴47从侧壁41a的外表面相互朝向反侧突出。支承轴47彼此相互位于沿着第3方向Z的同一轴线上。支承轴47位于第2方向Y上的侧壁41a的中央。

支承轴47具有圆柱状的轴部47a和从轴部47a的末端的外周面相互朝向反侧突出的一对限制凸部47b。限制凸部47b彼此相互位于沿着第1方向X的同一轴线上。

如图2及图7所示,退避凹部48设置于侧壁41a的外表面。退避凹部48朝向第2方向Y的一侧(图7的上下方向上侧)开口。退避凹部48以越朝向第2方向Y的另一侧(图7的上下方向下侧)越接近端部43的方式倾斜。退避凹部48与支承轴47在第2方向Y排列。退避凹部48位于比支承轴47靠第2方向Y上的侧壁41a的一侧(图7的上下方向上侧)。

卡合部49从端部43的连结壁43b中第2方向Y的一侧(图2的上下方向上侧)的连结壁43b的外表面突出。

壳体40是端子保持部30、罩部41、内筒部42、端部43、切口部44、分隔壁45、收纳部50、连结部46、支承轴47、退避凹部48、卡合部49一体成形的壳体。作为壳体4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

<杆60>

如图2及图6所示,杆60具有一对臂部61和将臂部61彼此连结的操作部62。杆60是一对臂部61和操作部62连续地一体成形的杆,为门形。作为杆6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合成树脂材料等合成树脂材料。

此外,以后如图9所示,将杆60相对于作为壳体40的轴线方向的第1方向X立起的位置设为第1位置。另外,如图12(b)所示,将以杆60的操作部62接近壳体40的基端的方式使杆60相对于第1位置向离开开口部41c的一侧倾斜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

<臂部61>

如图1所示,臂部61为平板状,将侧壁41a从外方覆盖。

如图2及图6所示,臂部61具有与侧壁41a对置的内表面61a、位于与内表面61a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61b、以及将内表面61a和外表面61b的端缘彼此连结的外周面61c。另外,臂部61具有支承孔63、扩径部64、引导凹部65、卡合凸部66以及引导槽67。

支承孔63将臂部61在板厚方向贯穿。通过在支承孔63中插通壳体40的支承轴47,从而杆60能转动地支承于壳体40(参照图1)。

如图7所示,支承孔63具有:一对限制缘部63a,沿着虚拟圆C1延伸,并且限制支承轴47的限制凸部47b通过;和一对切口63b,容许限制凸部47b通过。此外,所谓虚拟圆C1是以支承孔63的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圆。

限制缘部63a彼此沿着与臂部61的板厚方向(同图的纸面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对置。

如图7所示,两个切口63b分别位于限制缘部63a彼此之间。两个切口63b沿着与臂部61的板厚方向(同图的纸面正交方向)及限制缘部63a的对置方向(同图的上下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同图的左右方向)排列。

支承轴47及支承孔63构成为:通过限制凸部47b和限制缘部63a,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并在杆60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且除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阻止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

图8(a)中示出支承轴47即将插入引导凹部65之前的状态。图8(b)中示出支承轴47被倾斜面65a引导到支承孔63的中途的状态。图8(c)中示出支承轴47已插入到支承孔63的状态。

另外,图12(a)中示出已将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插入到壳体40的状态。图12(b)中示出在连接器10装配有对方侧连接器110的状态。

如图7及图8所示,扩径部64从支承孔63沿着第3方向Z延伸,在外表面61b开口。扩径部64以支承孔63的中心轴线A为中心使周向整体比支承孔63扩径。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扩径部64在装配于壳体40的杆60被转动操作时,使相对于支承孔63相对地转动的限制凸部47b退避。

如图6所示,引导凹部65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引导凹部65从外周面61c呈直线状延伸到支承孔63,与支承孔63相连。引导凹部65的与支承孔6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外周面61c开口。

如图8(a)至图8(c)所示,引导凹部65在针对壳体40组装杆60时,作为将支承轴47向支承孔63引导的路径执行功能。

引导凹部65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越接近支承孔63越位于臂部61的板厚方向内侧的倾斜面65a。

如图6、图9以及图10所示,卡合凸部66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卡合凸部66朝向壳体40的侧壁41a突出。卡合凸部66设置于在杆60装配于壳体40的状态下与壳体40的切口部44及退避凹部48在周向重叠的位置。

卡合凸部66构成为: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第2方向Y上的切口部44的一侧(图9的上下方向上侧)的壁部44b卡合。由此,可限制杆60从第1位置向接近第2位置的一侧转动、即杆60以杆60的操作部62向壳体40的末端接近的方式转动。此外,切口部44和卡合凸部66相当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进行]记载的第2限制部。

如图12(b)所示,卡合凸部66构成为在杆60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退避到退避凹部48。

如图6及图12所示,引导槽67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在引导槽67中插入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突出的引导轴部141。

引导槽67具有引导轴部141能插入或者脱离的插入部67a、和与插入部67a连通的引导部67b。

插入部67a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沿着第1方向X呈直线状延伸。插入部67a的与引导部67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外周面61c开口。插入部67a相对于支承孔63在与引导凹部65相反的一侧开口。

引导部67b以随着从插入部67a向支承孔63接近而离开操作部62的方式形成。另外,引导部67b以随着从插入部67a向支承孔63接近而与支承轴47的距离减小的方式形成。

<操作部62>

如图1及图6所示,操作部62设置于一对臂部61之间,沿着第3方向Z延伸。操作部62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一对连结壁41b中第2方向Y的一侧(图1的上下方向上侧)的连结壁41b对置。

操作部62具有凸部68和卡合孔69。

如图1及图10所示,凸部68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从与连结壁41b对置的面突出。

凸部68具有一对端部68a和将端部68a彼此连结的连结部68b,一对端部68a设置于第3方向Z上的操作部62的两端。通过连结部68b可加强一对端部68a。端部68a的突出高度大于连结部68b的突出高度。

图1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虚拟圆C2,虚拟圆C2是杆60以支承轴47为中心转动操作时的凸部68中的端部68a的轨迹。此外,虚拟圆C2是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圆。

如图11所示,从中心轴线A到端部68a的距离D1小于从中心轴线A到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的开口部41c侧的端部的距离D2。

连结壁41b及凸部68构成为:在虚拟圆C2的周向重叠,相互干涉,从而限制杆60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41c的一侧(同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即,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和凸部68相当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进行]记载的第1限制部。

如图6所示,卡合孔69位于第3方向Z上的操作部62的中央。卡合孔69构成为:通过在卡合孔69插入卡合部49并卡合,从而将杆60保持于第2位置。

<屏蔽构件70>

如图2至图4所示,屏蔽构件70为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金属制筒状,收纳于第1收纳部51。屏蔽构件70在壳体40的内部将端子保持部30的外周覆盖。即,屏蔽构件70将第1端子23及第2端子24的外周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第1收纳部51设置有一个屏蔽构件70。屏蔽构件70彼此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屏蔽构件70的截面形状为在第2方向Y长的矩形。

屏蔽构件70具有一对侧壁部71和将侧壁部71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壁部72。

在各侧壁部71形成有两个切口部73。切口部73构成为在将屏蔽构件70向壳体40插入时使壳体40的连结部46退避。

如图4及图7所示,屏蔽构件70和壳体40的切口部44在第3方向Z互相重叠。详细地讲,第1方向X上的屏蔽构件70的一侧(图4的上下方向下侧)的端部74位于比第1方向X上的切口部44的另一侧(图4的上下方向上侧)的端部44a靠开口部41c侧。

<密封构件81、82>

如图4及图5所示,第1密封构件81构成为能从插入口43c侧沿着第1方向X向壳体40插入。第1密封构件81收纳于第2收纳部5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第2收纳部52设置有一个第1密封构件81。第1密封构件81彼此具有相互同一的形状。

第1密封构件81将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的外周面与端部43的内周面43d之间密封。

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器10具有第2密封构件82。第2密封构件82设置于内筒部42与罩部41之间的间隙S。详细地讲,第2密封构件82为筒状,遍及内筒部42的外周面的周向整体而设置。第2密封构件82将内筒部42的外周面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省略图示)的内周面之间密封。

第1密封构件81及第2密封构件82例如为橡胶制。

<保持体90>

如图1至图4所示,保持体90安装于壳体40的端部43。保持体90为筒状,将端部43从外方覆盖,并且保持第1密封构件81。作为保持体90的材料,例如能使用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

<杆60相对于连接器10的装配方法>

如图7所示,使杆60相对于壳体40从第1方向X的一侧(同图的左右方向左侧)以第1位置的姿势相对地接近。

如图8(a)至图8(c)所示,当壳体40的支承轴47向杆60的引导凹部65插入时,则支承轴47沿着倾斜面65a被引导而插通于支承孔63。由此,杆60变为在第1位置上装配于壳体40的状态(参照图9)。

<连接器10、110的装配方法>

为了将对方侧连接器110装配于连接器10,而使对方侧连接器110相对于连接器10相对地接近。此时,杆60变为由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保持在第1位置的状态,所述第1限制部通过壳体40的连结壁41b及杆60的凸部68构成,所述第2限制部通过壳体40的切口部44及杆60的卡合凸部66构成。

如图12(a)所示,使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引导轴部141向杆60中的引导槽67的插入部67a插入。此时,卡合凸部66与引导轴部141干涉。当从此处进一步进行引导轴部141的插入时,则引导轴部141的插入力作用,从而卡合凸部66跨越切口部44的壁部44b而向第2方向Y的一侧(同图的上下方向上侧)移动。由此,可解除基于第2限制部对杆60的转动限制。

接着,如图12(b)所示,使杆60朝向第2位置转动。此时,引导轴部141相对于引导槽67的引导部67b相对地移动,被引导到引导部67b中的与插入部67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此,引导部67b随着从插入部67a向支承孔63接近,到支承轴47的距离变小。由此,连接器10以支承轴47和引导轴部141的距离随着使杆60从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转动而变小的方式朝向对方侧连接器110移动。也就是说,经由引导轴部141和引导槽67,杆60的转动运动转换成连接器10的直线运动。然后,壳体40的卡合部49与操作部62的卡合孔69卡合。由此,杆60变为保持于第2位置的状态,并且连接器10变为装配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状态。

另外,通过杆60从第2位置被转动操作到第1位置,从而连接器10被从对方侧连接器110卸下。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通过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和杆60的凸部68相互干涉,从而可限制杆60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41c的一侧转动。由此,可抑制如下:在作业者装卸连接器10和对方侧连接器110时,杆60违背作业者的意志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41c的一侧转动,从而杆60成为作业者的操作障碍。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进行说明。

(1)壳体40及杆60具有作为第1限制部的连结壁41b及凸部68,通过相互干涉而限制杆60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41c的一侧转动。第1限制部包括连结壁41b,连结壁41b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操作部62对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起到上述的作用。因此,能容易进行连接器10和对方侧连接器110的装卸。

(2)第1限制部包括从操作部62突出的凸部68。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从操作部62突出的凸部68和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相互干涉,从而可限制杆60从第1位置向接近开口部41c的一侧转动。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杆60设置作为第1限制部的凸部68,从而能简化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的结构。

(3)具有设置于壳体40的内部的多个端子23、24。多个端子23、24在第2方向Y排列,第2方向Y是连结壁41b彼此对置的方向。

为了在壳体40及杆60设定第1限制部,与以往的杆式连接器相比,需要减小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和杆60的间隙的大小。

另外,当在壳体40的内部设置多个端子23、24时,需要使侧壁41a彼此及连结壁41b彼此的至少一方的间隔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伴随在第2方向Y上排列设置多个端子23、24,连结壁41b彼此的间隔增大。在此,通过将连结壁41b彼此的间隔增大的量的一部分利用于减小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与操作部62之间的间隙,从而能抑制连接器10的体型在第2方向Y增大。

(4)壳体40具有从一对侧壁41a的外表面相互朝向反侧突出的一对支承轴47。臂部61具有支承轴47插通的支承孔63。支承轴47及支承孔63作为凹凸形状的限制凸部47b及限制缘部63a: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并在杆60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且除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阻止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

根据这样的结构,杆60在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装配于壳体40。因此,作业者能从将杆60装配于壳体40的状态朝向第2位置迅速地转动操作。因此,能不徒劳地进行从连接器10的组装到向对方侧连接器110的装配为止的操作。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杆60位于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且除第1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作为设置于支承轴47及支承孔63的凹凸形状的限制凸部47b及限制缘部63a相互干涉,从而可阻止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因此,在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110装卸时,能抑制杆60的脱落。

(5)臂部61在臂部61的内表面61a具有引导槽67,当杆60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转动时,引导槽67与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突出的引导轴部141卡合,并且引导引导轴部141的相对移动。侧壁41a具有使引导轴部141退避的切口部44。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使杆60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时,则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的引导槽67与引导轴部141卡合,并且引导引导轴部141的相对移动。由此,连接器10成为装配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状态。

在侧壁41a不设置切口部44的情况下,当将对方侧连接器110装配于连接器10时,引导轴部141与侧壁41a干涉,因此不能将引导轴部141向引导槽67插入。因此,考虑到在杆60中的臂部61的外表面61b设置引导槽67,并且以与该引导槽67卡合的方式在对方侧连接器110设置引导轴部141。但是,在该情况下,对方侧连接器110的体型在作为侧壁彼此对置的方向的第3方向Z增大。在该方面,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侧壁41a设置切口部44,能将引导槽67设置于杆60的臂部61的内表面61a。因此,能抑制对方侧连接器110的体型在第3方向Z增大,进而能抑制连接器装置整体的体型在第3方向Z增大。

(6)壳体40及杆60具有第2限制部,第2限制部通过相互卡合而限制杆60从第1位置向接近第2位置的一侧转动。第2限制部通过切口部44和卡合凸部66构成,卡合凸部66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并且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切口部44卡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利用第1限制部及第2限制部双方限制杆60向两方向的转动,因此可保持杆60的姿势。由此,在作业者装卸连接器10和对方侧连接器110时,可进一步抑制如下情况:杆60违背作业者的意志转动,从而杆60成为作业者的操作障碍。因此,能使连接器10和对方侧连接器110的装卸进一步容易进行。

(7)侧壁41a具有退避凹部48,退避凹部48在杆60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使卡合凸部66退避。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杆6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时,卡合凸部66利用退避凹部48而退避。因此,能抑制在第2位置上杆60和壳体40的侧壁41a相互干涉。

(8)具备金属制筒状的屏蔽构件70,屏蔽构件70设置于壳体40的内部,并且覆盖多个端子23、24的外周。在壳体40与屏蔽构件70之间设置有容许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插入的间隙S。屏蔽构件70和切口部44在第3方向Z上互相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设置于壳体40的内部的屏蔽构件70对多个端子23、24进行电磁屏蔽。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使作为壳体40的轴线方向的第1方向X上的屏蔽构件70的端部74向开口部41c接近。因此,与屏蔽构件70和切口部44在第3方向Z上不互相重叠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屏蔽构件70的屏蔽性。

(9)具有第2密封构件82,第2密封构件82设置于壳体40的内部,并且将壳体40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之间密封。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利用第2密封构件82抑制泥、水等异物从连接器10的壳体40与对方侧连接器110的壳体140之间的间隙向内部侵入。因此,能抑制异物向壳体40、140内部侵入。

<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形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形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端子保持部30也可以不是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与内筒部42连结,例如也可以与罩部41的内表面连结。在该情况下,能省略内筒部42。

·第2密封构件82也可以省略。即使是该情况,切口部44也被杆60的臂部61从外方覆盖,因此可抑制异物从切口部44向壳体40、140内部侵入。

·第1密封构件81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构件,也可以是将多个电线对一并覆盖的构件。

·也可以省略屏蔽构件70。

·卡合凸部66的数量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数量,例如,也可以使得在各臂部61的内表面61a设置两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只要配合卡合凸部66的数量将退避凹部48的数量或者形状适当变更即可。例如,既可以使得针对各卡合凸部66各设置一个退避凹部48,也可以将退避凹部48的形状形成为使多个卡合凸部66一并退避的形状。

·第2限制部不限定于通过切口部44和卡合凸部66构成,例如,也可以使得在壳体40的侧壁41a另外设置与卡合凸部66卡合的凹部,并通过上述凹部与卡合凸部66构成第2限制部。在该情况下,能将卡合凸部66的配置适当变更。

·卡合凸部66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例如也可以使得设置于壳体40的侧壁41a。在该情况下,只要使得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设置于侧壁41a的卡合凸部对应的位置设置与卡合凸部卡合的凹部,并通过该凹部和卡合凸部构成第2限制部即可。

·也可以省略第2限制部。即,也可以省略卡合凸部66。在该情况下,能从壳体40省略退避凹部48。

·引导槽67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例如,也可以使得设置于臂部61的外表面61b。在该情况下,能省略切口部44。

·引导凹部65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凹部,例如,也可以省略倾斜面65a。

·能省略引导凹部65。

·支承轴47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例如,支承轴47既可以具有一个限制凸部47b,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限制凸部47b。在该情况下,支承孔63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能配合支承轴47的形状适当变更。即,支承孔63既可以具有一个限制缘部63a及切口63b,也可以将限制缘部63a及切口63b各自具有三个以上。

·杆60不限定于在第1位置上装配于壳体40,例如,也可以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上装配于壳体40。在该情况下,支承轴47及支承孔63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例如,只要具有如下凹凸形状即可:在杆60位于第3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并在杆60位于第3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阻止支承轴47相对于支承孔63的通过。

·支承轴47不限定于从壳体40的侧壁41a突出,例如,也可以使得设置于杆60中的臂部61。在该情况下,只要将与支承孔63对应的支承凹部设置于壳体40的侧壁41a即可。

·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的数量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各为两条,既可以各为一条,也可以为各为三条以上。在该情况下,只要伴随电线21、22的条数将端子保持部30的数量适当变更即可。

·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的配置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配置,例如,也可以使得第1电线21和第2电线22沿着第2方向Y与本实施方式顺序相反地排列。在该情况下,只要伴随电线21、22的配置,将保持于端子保持部30的端子23、24的配置适当变更即可。

·连接器10不限定于具有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例如,也可以仅具有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的任一方。

·凸部68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使连结部68b的突出高度与端部68a相同,另外,也可以省略连结部68b。

·第1限制部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那样凸部68从操作部62突出的结构,例如,既可以使得将凸部设置于臂部61的内表面61a,也可以使得将凸部设置于臂部61及操作部62双方。

·第1限制部不限定于通过设置于杆60的凸部和壳体40的连结壁41b构成。例如,也可以使得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在与操作部62对置的连结壁41b设置凸部,并通过该凸部和操作部62构成第1限制部。

·如图1及图11所示,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操作部62的凸部68也可以与连结壁41b(及侧壁41a)的离开口部41c近的端部接触或者隔开微小间隙地接近。

·如图1及图11所示,在杆60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操作部62的凸部68也可以在壳体40的轴线方向(第1方向X)上位于比支承轴47离开口部41c近的位置。

·如图2和图6所示,也可以在连结壁41b(及侧壁41a)不具有与操作部62的凸部68卡合的结构。

·图示的实施方式的杆60的操作部62有时作为在一对臂部61之间延伸的桥或者桥状操作部来参照。

·壳体40的罩部41的开口部41c有时作为容许对方侧连接器110插入的前方开口来参照。壳体40能包括用于将第1电线21及第2电线22引出的后方引出口。如图11所示,罩部41能包括将开口部41c划区的前端部。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罩部41的前端部位于杆60的预定部分的转动轨迹(虚拟圆C2)上。该罩部41的前端部与杆60的预定部分直接接触而限制杆60的前方最大转动位置。罩部41的前端部、特别是该前端部的径向朝外面有时作为通过与杆60的预定部分直接接触而限制杆60的前方最大转动位置的杆止转部来参照。杆60的预定部分能够是杆60的操作部62或者凸部68。杆60的预定部分也可以是杆60的预定的局部部分。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承轴47(特别是圆柱状的轴部47a)有时作为杆60的转轴或者转轴线来参照。罩部41的前端部位于离支承轴47比较远的地方。关于罩部41的前端部到该支承轴47的分开距离,在减小罩部41的前端部与前方转动中的杆60直接接触而使杆60的前方转动动作停止所要求的罩部41的前端部的最小机械强度的方面有利。例如,即使罩部41的前端部具有较低的机械强度,罩部41的前端部也能与前方转动中的杆60直接接触而使杆60的前方转动动作停止,能限制杆60的前方最大转动位置。将罩部41的前端部设定为杆止转部有时有利于罩部41的轻量化或者材料成本的降低。关于与罩部41的前端部直接接触的杆60的预定部分也同样,有时能构成为具有较低机械强度的结构,有时有利于杆60的轻量化或者材料成本的降低。

本公开包括以下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而作为理解的辅助,标记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几个构成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可以将在以下实施方式中记述的事项中的一部分省略,也可以选择或者提取在实施方式中记述的事项的中的几个将其组合。

[附记1]按照本公开的某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10)也可以具备:

多个端子(23、24);

壳体(40),构成为收纳所述多个端子(23、24)及与所述多个端子(23、24)分别连接的多条电线(21、22)的多个末端;

杆(60);以及

转轴(47a),将所述杆(60)能转动地连结到所述壳体(40),

所述壳体(40)也可以包括:

罩部(41),包括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将容许对方侧连接器(110)的插入的前方开口(41c)划区;以及

后方引出口(43的一部分),用于将所述多条电线(21、22)从所述壳体(40)引出,

所述杆(60)也可以构成为绕所述转轴(47a)向前方及后方转动,

例如图11所示,在所述杆(60)向前方转动时,所述罩部(41)的所述前端部也可以作为如下杆止转部执行功能:通过与位于离所述支承轴(47)远的地方的、所述杆(60)的预定部分(62,68)直接接触,从而限制所述杆(60)的前方最大转动位置。

[附记2]如图11所示,在本公开的某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杆(60)向前方转动时,所述罩部(41)的所述前端部的径向朝外面也可以作为限制所述杆(60)的所述前方最大转动位置的所述杆止转部执行功能。

[附记3]在本公开的某实施方式中,

所述杆(60)也可以具备两个臂部(61)和在所述两个臂部(61)之间延伸的桥(62),

所述杆(60)的所述预定部分(62,68)也可以是所述两个臂部(61)之间的所述桥(62),或者也可以包含于所述桥(62)。

附图标记的进行

A 中心轴线

C1 虚拟圆

C2 虚拟圆

D1 距离

D2 距离

S 间隙

X 第1方向

Y 第2方向

Z 第3方向

10 连接器

21 第1电线

22 第2电线

23 第1端子

24 第2端子

30 端子保持部

40 壳体

41 罩部

41a 侧壁

41b 连结壁

41c 开口部

42 内筒部

42a 内周面

43 端部

43a 侧壁

43b 连结壁

43c 插入口

43d 内周面

44 切口部

44a 端部

44b 壁部

45 分隔壁

46 连结部

47 支承轴

47a 轴部

47b 限制凸部

48 退避凹部

49 卡合部

50 收纳部

51 第1收纳部

52 第2收纳部

60 杆

61 臂部

61a 内表面

61b 外表面

61c 外周面

62 操作部

63 支承孔

63a 限制缘部

63b 切口

64 扩径部

65 引导凹部

65a 倾斜面

66 卡合凸部

67 引导槽

67a 插入部

67b 引导部

68 凸部

68a 端部

68b 连结部

69 卡合孔

70 屏蔽构件

71 侧壁部

72 连结壁部

73 切口部

74 端部

81 第1密封构件

82 第2密封构件

90 保持体

110 对方侧连接器

140 壳体

141 引导轴部

相关技术
  • 插入式连接器的母连接器以及插入式连接器
  • 包括杆的连接器和设有包括杆的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
  •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30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