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和MR(Mediat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增强现实技术具备同时看到真实环境和虚拟图像的特点,将增强现实技术与车辆相结合,可以辅助显示车辆信息、控制车辆、娱乐等,有利于降低智能座舱内对实体屏幕数据及尺寸的依赖,可以帮助车内人员扩大视野,更便利、更直观地且更全面地获取信息。

然而,在座舱内使用AR设备的过程中,由于增强现实技术是将真实环境与虚拟图像进行叠加,在真实环境的光照强度较大时,视野内强光照射会造成显示在强光下的信息无法被人眼准确识别,在佩戴AR眼镜进行信息接收和观察周边环境时,光线强弱的变化,会造成佩戴者产生视觉疲劳,也会使得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光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信息识别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显示方法,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息显示装置,所述信息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图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实体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程序,所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信息显示方法的程序,所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实现了对用户和环境亮度的监测,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可以反映出用户当前所处环境实际的亮度情况,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出用户在当前的环境亮度下的需求,进而通过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实现了基于环境亮度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对环境亮度的需求输出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这样,可以使得输出的包含有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的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适应于环境亮度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对环境亮度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用户因环境光照而产生视觉疲劳,克服了在真实环境的光照强度较大时,视野内强光照射会造成显示在强光下的信息无法被人眼准确识别,在佩戴AR眼镜进行信息接收和观察周边环境时,光线强弱的变化,会造成佩戴者产生视觉疲劳,也会使得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大大降低的技术缺陷,提高了信息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信息显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增强现实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车身特征与环境特征进行匹配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信息显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第一显示区域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三显示区域的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场景示意图;

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显示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在本申请信息显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本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一种信息显示装置,也可以是一种信息显示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本实施例以信息显示装置进行举例,该信息显示装置可以集成在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车载终端、车辆、VR设备、AR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上。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上可以设置有增强现实设备,例如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系统等,也可以与增强现实设备通信连接,这样,在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之后,可以将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输出至增强现实设备进行显示。所述信息显示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可以与车辆通信连接,从而可以向所述车辆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还可以获取到车辆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在车辆上电运行之后自动开始所述信息显示方法;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也可以与信息采集装置直接进行通信连接,从而向所述信息采集装置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这样,在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之后,可以直接通过增强现实设备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2,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包括独立的电池、电源分配芯片、陀螺仪(例如,三自由度陀螺仪或六自由度陀螺仪等)、中央处理器(SOC,Systemon Chip)、微处理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光线传感器、光机、镜片(镜片上含有光栅结构可以对光机成像进行扩瞳)等结构;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在此硬件技术上有独立运行的操作系统;蓝牙、Wi-Fi(无线网络通信技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UWB(Ultra Wide Band,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的连接、认证,NFC、UWB依据车辆配置状态搭载,还可以采用其他短距离的定位、通讯方式;麦克风、扬声器、触摸板、按键、摄像头用于人机交互用,可以根据产品定位适当对交互所需的硬件进行取舍,也可以通过陀螺仪的能力结合画面的切换采用头部转动的方式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进行语音识别交互,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对于手势的识别,实现空间手势交互。

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是指能够监测到的车辆座舱中的用户的数据,可以为图像数据、语音数据、电信号数据等,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包括用户行为数据、用户体征数据等,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可以识别出用户行为,例如通过拍摄用户头部或眼珠的图像可以识别出看向某一方向的行为,通过拍摄用户头部图像可以识别出用户是否闭眼,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用户心跳、血压、刺激反射情况等确定用户闭眼属于疲劳驾驶或昏迷状态。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可以通过DMS(Driver-Monitor-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OMS(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乘客监控系统)或其他与车辆通信连接的传感器,采集座舱内用户的第一用户监测数据。

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是指与环境亮度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环境图像,进而通过预设的亮度检测模型确定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也可以通过亮度传感器直接检测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0包括:在车辆上电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采集装置采集至少一种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至少一种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其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麦克风、传感器等,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为车载装置也可以为与车辆通信连接的车辆外设,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选地,所述获取用户监测数据和环境亮度数据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获取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其中,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亮度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增强现实技术是将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的画面进行叠加,在真实世界的画面上补充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和真实世界均具有其自身的位置表示方式和计量方式,例如均会建立各自对应的坐标系,因此需要确定不同坐标系之间的位置转换关系,才能将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和真实世界的画面协调统一起来。若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的显示位置不准确,则可能对真实世界的画面中的重要信息造成遮挡,甚至可能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引起安全事故。通过预先确定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可以实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和真实世界的画面的位置统一。

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是指所述车辆所处环境的三维仿真模型,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是基于环境坐标系进行表示的,可以通过所述车辆上设置的信息采集装置或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采集图像并动态合成,其中,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中包括以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表示的第二环境亮度数据;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是指所述车辆座舱的三维仿真模型,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在车辆结构确定之后即可确定,后续通常不会随意改变,因此可以预先根据车辆的设计图纸等生成并存储于车辆的存储器中,在对车辆结构进行改造之后,可以再适应性修改存储器中存储的预设座舱仿真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1包括:通过所述车辆上设置的信息采集装置或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采集图像并动态合成车外环境仿真数据。

步骤S12,根据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和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确定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规则;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2包括:通过设置匹配目标的方式,确定同一个匹配目标在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与其在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中的第二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其中,所述匹配目标包括目标点、目标线、目标图形和目标方向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转换关系包括平移转换关系、旋转转换关系、缩放转换关系等。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通过设置匹配目标的方式,确定同一个匹配目标在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与其在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中的第二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的方式包括:调节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以使得各个匹配目标在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中的第一坐标与各自对于的在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中的第二坐标相重合,得到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的调节数据,将所述调节数据确定为所述座舱坐标系与所述环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规则。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和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确定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规则的步骤包括:

步骤S121,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中识别至少一个预设环境特征,得到各所述预设环境特征在环境坐标系中的第一特征坐标,并从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中识别至少一个预设车身特征,得到各所述预设车身特征在座舱坐标系中的第二特征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并不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在初次使用的时候或者车辆测试的时候可以预设一个坐标转换规则并存储,但是为了避免信息采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偏差,导致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与预设座舱仿真数据之间的匹配准确度下降的情况,可以在每次启用信息采集装置之后,先进行坐标转换规则的校验。

所述校验可以通过设置几对校验特征来实现,每对校验特征包括一个环境特征和一个车身特征,所述环境特征与所述车身特征相匹配,例如,若所述车身特征是车灯,则所述环境特征即为与所述车灯连接的环境的形状,在基于预设坐标转换规则转换之后,二者的轮廓应该是正好匹配的,若不匹配,则说明预设坐标转换规则不准确。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3,所述特征1为车身特征,以坐标A进行位置表示,所述特征2为环境特征,以坐标B进行位置表示,特征1和特征2的部分轮廓完全重合,因此适合用于校验。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21包括: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中识别至少一个预设环境特征,得到各所述预设环境特征在环境坐标系中的第一特征坐标,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中识别至少一个预设车身特征,得到各所述预设车身特征在座舱坐标系中的第二特征坐标。

步骤S122,根据预设坐标转换规则校验所述第一特征坐标是否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相匹配;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22包括:根据预设坐标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一特征坐标和/或所述第二特征坐标进行转换,判断所述第一特征坐标和所述第二特征坐标在转换后是否相匹配。例如,若所述预设车身特征为车灯区域的边缘线,所述预设环境特征为与车灯相邻的环境区域的边缘线,那么,在基于预设坐标转换规则进行转换后的坐标应相等或相差小于预设坐标偏差值。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坐标转换规则校验所述第一特征坐标是否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相匹配的方式可以为:先定义两个数组data_a和data_b,data_a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特征坐标,data_b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特征坐标,然后定义一个calculate_features函数,将data_a和data_b分别输入所述calculate_features函数,计算预设环境特征的第一特征值和预设车身特征的第二特征值。最后,我们遍历data_b中的每个第二特征坐标,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坐标在data_a中各自对应的第一特征坐标,进而判断每一对的第一特征坐标和第二特征坐标是否相匹配。

步骤S123,在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坐标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坐标和所述第二特征坐标更新所述预设坐标转换规则。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23包括:在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坐标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坐标和所述第二特征坐标重新确定新的坐标转换规则,进而将所述新的坐标转换规则替换所述预设坐标转换规则;在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坐标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相匹配的情况下,则可以无需更新或修改预设坐标转换规则,可以直接使用所述预设坐标转换规则进行坐标转换。

步骤S13,获取第二用户监测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3包括: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采集装置采集至少一种第二用户监测数据。

步骤S14,基于所述坐标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二环境亮度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监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统一坐标系时,可以将所述座舱坐标系和所述环境坐标系均转换统一到一个标准坐标系中,也即,将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以及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均以所述标准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表示;也可以将所述座舱坐标系转换统一到所述环境坐标系中,也即,将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以所述座舱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表示;也可以将所述环境坐标系转换统一到所述座舱坐标系中,也即,将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以所述环境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表示。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14包括:在将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以及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均以所述标准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表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所述坐标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二环境亮度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并对所述第二用户监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在将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以所述座舱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表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所述坐标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二环境亮度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监测数据确定为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在将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以所述环境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行表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所述坐标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二用户监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第二环境亮度数据确定为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步骤S20,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是指用于引导车辆驾驶的信息,包括红绿灯信息、盲区信息、车距信息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通过将预设驾驶指引信息以增强现实虚拟图像的方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画面上,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的画面的信息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画面的增强。

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可以表征用户当前所处环境的亮度情况,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可以表征用户当前驾驶的实际需求,例如,根据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用户可以确定用户视线的方向或视野范围,若视线方向指向后视镜,则可以确定用户有知晓后方路面情况的需求,对于用户视野范围之外的其他区域,可以认为用户没有从这部分区域获取信息的需求;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还可以体现出座舱内的用户在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表征的环境亮度下的实际产生的行为和状态,因此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可以确定用户对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的反馈情况。例如,若根据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用户存在眯眼行为或者遮挡光线的行为等,则可以认为当前环境光照强度过高,使得用户觉得刺眼。因此,基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和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可以确定当前的用户需求与实际环境亮度情况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增强现实虚拟图像的方式,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能够更舒适且准确地被用户接收到。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0包括: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生成初始虚拟图像,进而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检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对所述初始虚拟图像的图像参数进行调整,得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以使得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在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中,与其背景之间的差异更大,或者显示于光照较弱的区域中,从而使得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可以更容易且更准确地被识别到,其中,所述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生成初始虚拟图像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相近,在此不过多赘述;所述图像参数可以包括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颜色、位置等。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视野范围;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视野范围对应的区域环境亮度数据;根据所述区域环境亮度数据确定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对应的颜色和亮度,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以增大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在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中与背景之间的颜色差异和亮度差异,其中,增大颜色差异和亮度差异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测试结果等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例如,若背景是白色,则可以将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的颜色设置为黑色,若背景亮度较高,则可以将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的亮度降到很暗,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容易、更快速且更准确地从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中识别出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

步骤S30,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车辆,则可以将生成的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发送至增强现实设备进行显示,若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则可以直接通过其本身的显示模块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作为一种示例,若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车辆,则所述步骤S30包括:将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发送至增强现实设备,以通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作为一种示例,若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则所述步骤S30还可以包括: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可选地,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与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通信连接,所述车辆包括用户图像采集装置和环境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的步骤包括:

步骤A10,通过所述用户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并通过所述环境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与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通信连接。人体的头部对于穿戴产品的重量敏感度很高,过重的产品会让消费者产生不适感,降低了舒适度,因此对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提出了轻量化的要求,然而,信息采集装置、3D图形构建的软件模块等对硬件、算力和电量的需求均较高,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若要满足这些需求,必然导致其重量、体积和功耗等的增加。因此,通过将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车辆,并将所述车辆与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通信连接,即可通过车辆完成数据获取、图像生成等对硬件、算力和电量的需求均较高的步骤,这些步骤对于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而言可能会造成显著的增重、高功耗的影响,但对于车辆而言,这些影响会大大减小。

所述车辆包括用户图像采集装置和环境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用户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3,所述用户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可以设置于用户前方的方向盘或仪表盘处,正对着用户,从而可以更好地对用户行为和状态进行监测;所述环境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环境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可以设置于用户头部附近的预设范围内,采集方向与用户的视线方向相近,例如用户驾驶时通常是面向挡风玻璃的,因此所述环境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朝向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从而可以使得采集到的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与用户实际观察到的环境情况相近。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A10包括:在车辆上电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通过所述用户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并不断地通过所述环境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所述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的步骤包括:

步骤A20,将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发送至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以通过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A20包括:将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发送至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以通过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实现了对用户和环境亮度的监测,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可以反映出用户当前所处环境实际的亮度情况,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出用户在当前的环境亮度下的需求,进而通过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实现了基于环境亮度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对环境亮度的需求输出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这样,可以使得输出的包含有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的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适应于环境亮度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对环境亮度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用户因环境光照而产生视觉疲劳,克服了在真实环境的光照强度较大时,视野内强光照射会造成显示在强光下的信息无法被人眼准确识别,在佩戴AR眼镜进行信息接收和观察周边环境时,光线强弱的变化,会造成佩戴者产生视觉疲劳,也会使得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大大降低的技术缺陷,提高了信息识别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介绍,后续不再赘述。在此基础上,所述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位置的环境亮度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显示区域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用户接收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时受到强光刺激,从而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能够更舒适且准确地被用户接收到。

所述预设第一显示区域是指预先确定的用于进行虚拟图像显示的区域,还可以基于不同的功能需求将预设第一显示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显示区域,具体可以预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5,所述预设第一显示区域包括车内显示区域和车外显示区域,其中,车内显示区域包括左右两个盲区显示区域A、后视镜显示区域C和抬头显示区域B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外显示区域包括持续显示区域(D和H)和触发式显示区域(E、F和G)。其中,所述盲区显示区域A用于显示被A柱遮挡的盲区图像,可以实现透明A柱的功能;所述后视镜显示区域C可以显示车外流媒体信息,所述车外流媒体信息可以包括内后视镜视野的画面以及超过内后视镜视野的车后视野的画面;所述抬头显示区域B可以显示车外交通灯状态,例如交通灯倒计时的时间等;所述D区域可以显示AR眼镜状态信息,例如信号强度、连接状态、电量、时间等;所述H区域可以显示车辆状态信息,例如挡位、驾驶模式等;所述F区域可以显示当前车速、导航及报警信号等信息;所述E区域和所述G区域可以显示车辆左右两侧道路状态信息,以报警提示为主;所述E区域、F区域和所述G区域容易造成视线遮挡,因此为触发式显示区域,仅在有需要时进行显示,还可以通过设置透明度的方式进行显示,以避免影响用户视野。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1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对预设第一显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确定满足预设显示条件的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预设显示条件可以包括视野条件、亮度条件等,所述预设显示条件应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用户视野中且环境亮度适于用户观察,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1,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视野范围,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11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视线方向,进而根据预设的视野偏差范围,确定以所述视线方向为中心的第一视野范围,进而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预设第一显示区域包括车内显示区域和车外显示区域,其中,车内显示区域包括盲区显示区域、后视镜显示区域和抬头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外显示区域包括持续显示区域和触发式显示区域,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位于主驾驶座正前方;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视野范围,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包括:

步骤S2111,在检测到用户视线与所述车内显示区域相匹配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将所述车内显示区域和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确定为第四显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驾驶车辆向前行驶时,用户的视线应主要关注于前方,避免造成与前车之间的碰撞,因此,转移视线观察后视镜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但时间越短,接收信息的准确性则越小。

所述预设第一显示区域包括车内显示区域和车外显示区域,其中,车内显示区域包括盲区显示区域、后视镜显示区域和抬头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外显示区域包括持续显示区域和触发式显示区域,其中,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位于主驾驶座正前方,而所述车内显示区域通常位于挡风玻璃的四周,也即,需要用户偏离正前方一定角度去进行观察,因此,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观察车内显示区域的显示信息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车内显示区域和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确定为第四显示区域,以使得不论用户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不论是转头看还是看向正前方,均能接收到想要接收的信息,因此可以减少用户视线偏离正前方的时间,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111包括:在检测到用户视线与所述车内显示区域相匹配之后,开始计时,在计时到达预设时间段之前,均将所述车内显示区域和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确定为第四显示区域,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2112,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视野范围,从预设第四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112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视线方向,进而根据预设的视野偏差范围,确定以所述视线方向为中心的第一视野范围,进而从预设第四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

步骤S212,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12包括:对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确定满足预设亮度条件的第二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对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将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小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的至少部分第三显示区域确定为第二显示区域。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确定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各个位置的第一环境亮度数据,进而将各个位置的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进行比较,将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小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的至少部分第三显示区域确定为第二显示区域,以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最终输出显示于亮度小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的区域,从而可以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更容易被人眼准确识别到,还可以有效减少用户眼镜受到强光刺激,因此,可以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能够更舒适且准确地被用户接收到,既提高了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增强现实技术与车辆结合应用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参照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三显示区域的场景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场景示意图,图6和图7中的电量图标、时间信息、日期信息、剩余里程信息、档位信息(D)和驾驶模式信息均属于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若不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进行显示区域调整,则预设驾驶指引信息会如图6所示的方式显示,若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进行显示区域调整,则预设驾驶指引信息会如图7所示的方式显示,图7中灰色区域为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小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的第二显示区域,图7中的白色区域的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大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

步骤S22,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以使得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步骤S22包括:将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的显示位置确定为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进而基于所述显示位置生成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对应的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以使得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在输出显示后,显示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显示区域的方式,可以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在亮度较低的区域进行显示,从而可以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更容易被人眼准确识别到,还可以有效减少用户眼镜受到强光刺激,因此,可以使得预设驾驶指引信息能够更舒适且准确地被用户接收到,既提高了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增强现实技术与车辆结合应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参照图8,所述信息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图像生成模块20,用于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输出模块30,用于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可选地,所述图像生成模块2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

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以使得所述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显示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

可选地,所述图像生成模块2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视野范围,从预设第一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中确定第二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图像生成模块2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对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将第一环境亮度数据小于预设环境亮度阈值的至少部分第三显示区域确定为第二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预设第一显示区域包括车内显示区域和车外显示区域,其中,车内显示区域包括盲区显示区域、后视镜显示区域和抬头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车外显示区域包括持续显示区域和触发式显示区域,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位于主驾驶座正前方;所述图像生成模块20,还用于:

在检测到用户视线与所述车内显示区域相匹配之后的预设时间段,将所述车内显示区域和所述触发式显示区域确定为第四显示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确定第一视野范围,从预设第四显示区域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视野范围相重合的第三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获取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其中,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包括第二环境亮度数据;

根据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和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确定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对应的座舱坐标系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对应的环境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规则;

获取第二用户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坐标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二环境亮度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监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得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从所述车外环境仿真数据中识别至少一个预设环境特征,得到各所述预设环境特征在环境坐标系中的第一特征坐标,并从所述预设座舱仿真数据中识别至少一个预设车身特征,得到各所述预设车身特征在座舱坐标系中的第二特征坐标;

根据预设坐标转换规则校验所述第一特征坐标是否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相匹配;

在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坐标与所述第二特征坐标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坐标和所述第二特征坐标更新所述预设坐标转换规则。

可选地,所述信息显示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与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通信连接,所述车辆包括用户图像采集装置和环境图像采集装置;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通过所述用户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并通过所述环境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环境亮度数据;

所述输出模块30,还用于:

将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发送至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以通过所述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输出显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本发明提供的信息显示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光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信息识别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信息显示装置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

下面参考图9,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蓝牙耳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图9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组。处理装置、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通常,以下系统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组。虽然图中示出了具有各种系统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系统。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系统。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光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信息识别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实施例五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显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U盘,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系统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系统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第一环境亮度数据;根据预设驾驶指引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一环境亮度数据,生成增强现实虚拟图像;输出所述增强现实虚拟图像。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信息显示方法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光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信息识别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六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光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信息识别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处理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切削液循环过滤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
  • 一种用于过滤切削液的负压过滤装置
  • 一种用于过滤切削液的过滤装置
  • 一种数控机床用切削液流量可调的智能冷却装置
  • 一种切削液过滤装置
  • 一种可再回收利用的数控机床用切削液过滤装置及系统
  •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数控机床用切削液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33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