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功率控制技术是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功率控制可以实现路径损耗补偿、克服信号衰落等功能,保证业务质量、降低能耗并提升覆盖和容量。常用于通信网络的是闭环功率控制技术。根据3GPP38.213协议,上行闭环功率控制是根据用户终端的反馈调整用户终端发射功率,基站通过评估信干噪比来向用户终端发送发射功率控制命令。

现有技术中采用闭环功率控制技术控制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距离基站远的用户终端因信道质量不好,为达到目标速率,会以更大的功率发射,这样将对邻区小区造成强干扰。尽管功率控制技术通过限制最大发射功率来保证用户终端以不非常大的功率发射,但在蜂窝网络系统中仍存在许多用户终端因无法达到基站要求的信道质量,从而满功率发射,造成系统的高干扰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蜂窝系统包括基站及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类别包括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

所述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包括:

若所述基站类别为室内场景,则确定所述基站的隔离度大于预设隔离度阈值,并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一场景;

若所述基站站间距小于预设站间距阈值,所述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中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所述用户终端数量大于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二场景;

若所述基站站间距大于所述预设站间距阈值,所述用户终端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三场景;

将除所述第一场景、所述第二场景和所述第三场景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确定为第四场景;

其中,所述第一场景为室内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所述第三场景为郊区场景,所述第四场景为一般场景。

所述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包括:

配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于所述一般场景、所述室内场景、所述密集城区干扰场景以及所述郊区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分别为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室内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干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以及郊区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其中,所述室内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所述郊区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均大于所述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所述干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小于所述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中最远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最远距离X,并根据所述最远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将所述最远距离X分为连续N段,X=X

其中,X

设置第一中间节点x=P和第二中间节点x=Q;

所述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包括:

若应用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则降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x=P至所述第二中间节点x=Q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若应用场景为室内场景,则提高节点x=1至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若应用场景为郊区场景,则提高节点x=1至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其中,P、Q的值分别是基于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及干扰程度进行调整的。

所述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包括:

结合注水策略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为:

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满足功率约束条件:

/>

其中,K为用户终端总数,k为目标用户终端,P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包括:

配置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应用场景下的初始发射功率,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信噪比值,其中,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包括基站期望接收功率和路损补偿因子;

将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信噪比值和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进行数值大小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基于所述比较结果,闭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应用场景下的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蜂窝系统包括基站及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场景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蜂窝系统功率控制的过程中,根据基站类别、基站站间距、隔离度、接入用户终端的用户终端数量和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等因素判别应用场景,对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结合无线环境传播模型,将接入的用户终端进行分段,动态设置不同距离区间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结合注水策略和闭环功率控制,权衡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与干扰间的关系,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提升,以及降低邻区边界用户终端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参照图1至图5,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数据下,可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完成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具体地,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由于处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基站的功率控制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对基站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制于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多用户终端蜂窝系统领域和4G多用户终端蜂窝系统领域。多用户终端蜂窝系统包括基站及接入基站的所有用户终端。

因此,基站需要根据基站的基站类别、基站与其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基站的隔离度、接入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基站和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地,基站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制于城区高干扰场景、城区一般干扰场景、郊区高干扰场景、郊区一般干扰场景、室内场景和大型场馆场景,具体如步骤S101至步骤S104所述。

步骤S20,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基站根据基站为城区高干扰场景、城区一般干扰场景、郊区高干扰场景、郊区一般干扰场景、室内场景还是大型场馆场景,以及结合基站和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具体如步骤S201至步骤S203所述,因此,需要确定基站和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

进一步地,确定基站和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具体过程如下所述:确定用户终端中最远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最远距离X,并根据最远用户终端与基站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将最远距离X分为连续N段,连续N段为X=X

对于4G/5G多用户蜂窝系统而言,在实际网络中,位置相对远点的用户终端距离基站更远,信道质量不如位置相对近点的用户终端,通过N段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的区分,位置相对近点的用户终端以较高功率发射,位置相对远点的用户终端以较低功率发射,可以保证位置相对远点的用户终端降低对邻区产生的干扰。

进一步地,对处于一般场景的用户终端配置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处于室内场景的用户终端配置室内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处于密集城区干扰场景的用户终端配置干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处于郊区场景的用户终端配置郊区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其中,室内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郊区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均大于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干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小于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结合注水策略,以及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用户终端配置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为用户终端配置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为:

进一步地,距离基站越近位置的用户终端设置更好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距离基站中等位置的用户终端设置中等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距离基站较远位置的用户终端设置较低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相对于现有的近点位置的用户终端以低功率发射,远点位置的用户终端以较高功率发射,均衡每个用户终端的资源,保证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的同时,使得中远点位置的用户终端降低对邻区产生的干扰,有效抑制了小区间的干扰,最大程度地保证了4G/5G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信道状况较好的用户终端会的信道得到较多的功率分配,信道状况较差的用户终端的信道得到较少的功率分配,相对于现有的信道状况较好的用户终端会的信道得到较少的功率分配,信道状况较差的用户终端的信道得到较多的功率分配,均衡了每个用户终端的资源,保证了功率控制过程中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同时使得远点位置的用户终端降低对邻区产生的干扰,有效地抑制了小区间的干扰,最大程度地保证了4G/5G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步骤S30,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功率的闭环控制是根据用户终端的实际信噪比值和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进行控制的,因此,基站在对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之前,根据N段分段的情况,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实际信噪比值。接着,基站根据用户终端所处的位置,及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以及结合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具体如步骤S301至步骤S303所述。

步骤S301,配置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应用场景下的初始发射功率,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信噪比值,其中,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包括基站期望接收功率和路损补偿因子;

步骤S302,将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信噪比值和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进行数值大小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步骤S303,基于所述比较结果,闭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应用场景下的发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4G多用户终端蜂窝系统而言,本实施例的功率闭环控制是在3GPP36.213协议的基础上改进的功率闭环控制,由于3GPP36.213协议是现有技术,因此,对于3GPP36.213协议中如何进行功率闭环控制的流程不作过多阐述。进一步地,对于5G多用户终端蜂窝系统而言,本实施例的功率闭环控制是在3GPP38.213协议的基础上改进的功率闭环控制,由于3GPP38.213协议是现有技术,因此,对于3GPP38.213协议中如何进行功率闭环控制的流程不作过多阐述。回归本实施例:根据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场景对应的距离分段进行功率闭环控制。

具体地,基站配置用户终端在当前应用场景(城区高干扰场景、城区一般干扰场景、郊区高干扰场景、郊区一般干扰场景、室内场景和大型场馆场景)下的初始发射功率,其中,初始发射功率包括基站期望接收功率和路损补偿因子,同时,基站需要获取用户终端在当前应用场景(城区高干扰场景、城区一般干扰场景、郊区高干扰场景、郊区一般干扰场景、室内场景和大型场馆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段数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在此举例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城区高干扰场景而言,可以将最远距离X分为连续5段,连续5段为X=X

进一步地,基站将用户终端在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与用户终端在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进行数值大小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其中,比较结果可以为: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大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比较结果也可以为: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小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若比较结果为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大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说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过大,需要将当前信噪比值进行下调减小,因此,基站需要减小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基站期望接收功率和路损补偿因子。若比较结果为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小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说明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当前信噪比值过小,需要将当前信噪比值进行上调增大,因此,基站需要增大当前应用场景下的基站期望接收功率和路损补偿因子。

本实施例提供了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在蜂窝系统功率控制的过程中,根据基站类别、基站站间距、隔离度、接入用户终端的用户终端数量和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等因素判别应用场景,对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结合无线环境传播模型,将接入的用户终端进行分段,动态设置不同距离区间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结合注水策略和闭环功率控制,权衡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与干扰间的关系,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提升,以及降低邻区边界用户终端的干扰。

进一步地,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若所述基站类别为室内场景,则确定所述基站的隔离度大于预设隔离度阈值,并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一场景;

步骤S102,若所述基站站间距小于预设站间距阈值,所述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中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所述用户终端数量大于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二场景;

步骤S103,若所述基站站间距大于所述预设站间距阈值,所述用户终端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三场景;

步骤S104,将除所述第一场景、所述第二场景和所述第三场景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确定为第四场景。

基站类别包括室内分布和室外分布两种,即可以理解为基站类别包括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基站类别是否为室内场景,若确定基站类别为室内场景,则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环境的室内覆盖好、隔离度好且网内干扰不明显,因此,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环境的隔离度大于预设隔离度阈值,并将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确定为第一场景,第一场景为室内场景,其中,预设隔离度阈值是很据实际情况设定的。

若确定基站类别为室外场景,则需要进一步根据基站站间距、无线网络性能指标或/和用户终端数量,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若确定基站类别为室外场景,且基站站间距小于预设站间距阈值,且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中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干扰阈值,且用户终端数量大于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环境的人流量大、基站站间距较窄且网内干扰明显,并将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确定为第二场景,第二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即城区高干扰场景,其中,预设站间距阈值、预设干扰阈值和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都是很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密集城区干扰场景的地理位置通常位于包括但不限制于密集商场、密集商业街和密集商业区。

进一步地,若确定基站类别为室外场景,且基站站间距大于预设站间距阈值,且用户终端数量小于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基站当前所处环境的地域开阔、基站站间距较宽且网内干扰不严重,并将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确定为第三场景,第三场景为郊区场景,其中,郊区场景的地理位置通常位于郊区。

进一步地,将除了第一场景、第二场景和第三场景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确定为第四场景,第四场景为一般场景,其中,一般场景包括但不限制于城区一般干扰场景和郊区一般干扰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比如,预设站间距阈值为200m(米)、预设干扰阈值为-110dBm、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为150。某一基站分布在室外,且该某一基站与相邻基站之间的基站站间距为100m,干扰程度为-100dBm,用户终端数量一直保持在200-300之间,则确定该某一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进一步可以理解为,该某一基站当前所处的环境可能位于密集商场、密集商业街或者密集商业区。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基站类别、基站站间距、隔离度、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无线网络性能指标,确定了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在对用户终端进行功率闭环控制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基站当前所处的应用场景配置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从而对用户终端进行精准地闭环控制,权衡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与干扰间的关系,实现网络的整体性能最优。

进一步地,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01,若应用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则降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x=P至所述第二中间节点x=Q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步骤S202,若应用场景为室内场景,则提高节点x=1至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步骤S203,若应用场景为郊区场景,则提高节点x=1至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场景以一般场景、郊区场景、密集城区干扰场景、室内场景和大型场馆场景进行举例。

对于一般场景而言,由于一般场景的基站站间距正常且网内干扰一般,因此,根据注水策略进行配置,满足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为

相对于郊区场景、密集城区干扰场景、室内场景和大型场馆场景而言,需要设置第一中间节点x=P和第二中间节点x=Q,其中,P、Q的值分别是基于基站的隔离度、接入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及干扰程度进行调整的。

进一步地,对于密集城区干扰场景而言,密集城区干扰场景的人流量大、基站站间距较窄且网内干扰明显,相对于一般场景而言,需要降低中点位置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为了保证抑制干扰,因此,需要降低第一中间节点x=P至第二中间节点x=Q之间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如果城区越密集,干扰越严重,则P值越小。

进一步地,对于室内场景而言,室内场景的室内覆盖好、隔离度好且网内干扰不明显,相对于一般场景而言,需要适当上调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为了提高用户感知,因此,需要提高节点x=1至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

进一步地,对于郊区场景而言,由于郊区场景的地域开阔、基站站间距较宽且网内干扰不严重,相对于一般场景而言,需要设置较高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及用户终端的高发射功率,因此,为了保证整体吞吐量,需要提高节点x=1至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

进一步地,对于大型场馆场景而言,大型场馆场景的人流量十分高、隔离度一般、网内干扰相对严重且受干扰影响明显,相对于一般场景而言,需要降低中点用户终端的整体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为了保证用户基本质量,需要降低第一中间节点x=P至第二中间节点x=Q之间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功控方式降低中远点位置的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发射功率,根据基站距离远近对不同的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不仅能够降低功率余量,还能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从而通过功率控制分配策略实现了通信系统的整体增益及干扰下降,进一步实现了绿色通信。

进一步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与上文描述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包括:

场景分类模块401,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确定模块402,用于基于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控制模块403,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分类模块401还用于:

若所述基站类别为室内场景,则确定所述基站的隔离度大于预设隔离度阈值,并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一场景;

若所述基站站间距小于预设站间距阈值,所述无线网络性能指标中的干扰程度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所述用户终端数量大于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二场景;

若所述基站站间距大于所述预设站间距阈值,所述用户终端数量小于所述预设用户终端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应用场景为第三场景;

将除所述第一场景、所述第二场景和所述第三场景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确定为第四场景;

其中,所述第一场景为室内场景,所述第二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所述第三场景为郊区场景,所述第四场景为一般场景。

进一步地,所述确当模块402还用于:

配置所述用户终端对应于所述一般场景、所述室内场景、所述密集城区干扰场景以及所述郊区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分别为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室内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干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以及郊区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其中,所述室内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和所述郊区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均大于所述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所述干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小于所述标准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进一步地,所述确当模块402还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中最远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最远距离X,并根据所述最远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将所述最远距离X分为连续N段,X=X

其中,X

进一步地,所述确当模块402还用于:

若应用场景为密集城区干扰场景,则降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x=P至所述第二中间节点x=Q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若应用场景为室内场景,则提高节点x=1至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若应用场景为郊区场景,则提高节点x=1至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的前一节点x=P-1之间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其中,P、Q的值分别是基于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及干扰程度进行调整的。

进一步地,所述确当模块402还用于:

结合注水策略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为:

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满足功率约束条件:

其中,K为用户终端总数,k为目标用户终端,P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403还用于:

配置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应用场景下的初始发射功率,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信噪比值,其中,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包括基站期望接收功率和路损补偿因子;

将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信噪比值和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应用场景下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进行数值大小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基于所述比较结果,闭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应用场景下的发射功率。

本申请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图5示例了一种基站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蜂窝系统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基站类别、所述基站与相邻基站的基站站间距、所述基站的隔离度、接入所述基站的用户终端数量或/和所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性能指标,对所述基站覆盖的区域进行场景分类,确定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应用场景,根据所述基站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无线环境传播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最优目标信噪比值;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实际信噪比值,结合所述最优目标信噪比值,对所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闭环控制。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电磁炉及其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 一种波束赋形的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伪基站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基站控制装置、控制基站发送功率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基站控制装置、控制基站发送功率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33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