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处理设备、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处理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处理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增强型信道接入机制(EDCA,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是802.11协议组规定的一种增强型信道接入机制,相比于最原始的无线网络标准协议机制,增加了服务质量机制(Qos,Quality of service)。但是,目前对于服务质量机制的使用,主要对服务质量机制的相关参数进行固定设置,使得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远未得到最佳。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处理设备、存储介质,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系统的整体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接入节点,所述网络接入节点与多个网络终端节点连接,所述报文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网络终端节点在预设的活跃时间段内发送的报文数据;

根据多个所述报文数据确定所述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确定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所述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

根据所述上行包数、所述下行包数以及所述活跃个数确定与各个所述网络终端节点对应的各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向多个所述网络终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报文处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的报文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获取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在预设的活跃时间段内发送的报文数据;根据多个报文数据确定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确定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根据上行包数、下行包数以及活跃个数确定与各个网络终端节点对应的各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向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利用活跃时间段内传输的报文数据,快速确定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状态,同时利用上行包数、下行包数可以确定当前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数据吞吐状态,使得每个网络终端节点可以根据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以及上行包数、下行包数,来动态获得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合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处理设备、存储介质,获取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在预设的活跃时间段内发送的报文数据;根据多个报文数据确定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确定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根据上行包数、下行包数以及活跃个数确定与各个网络终端节点对应的各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向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利用活跃时间段内传输的报文数据,快速确定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状态,同时利用上行包数、下行包数可以确定当前的网络接入节点的数据吞吐状态,使得每个网络终端节点可以根据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以及上行包数、下行包数,来动态获得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合理利用。

这里为了便于阐述本申请的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处理设备、存储介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接入节点和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多个网络终端节点皆与网络接入节点连接。网络接入节点用于确定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及生成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并将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发送至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多个网路终端节点可以根据网络接入节点发送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来调整自身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DC,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调节参数。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是802.11的一种增强型信道接入机制,增加了Qos机制,即增加了语音包传输队列(VO,Voice)、视频流传输队列(VI,Video)、尽力传输队列(BE,best effort)、背景流队列(BK,back ground),处于每个队列中的每一个网络终端节点都具有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包括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仲裁间距参数和传输机会参数。本申请的报文处理方法通过动态计算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仲裁间距参数来有效的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基于上述网络系统,提出本申请的报文处理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报文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至步骤S500,

步骤S100,获取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在预设的活跃时间段内发送的报文数据;

步骤S200,根据多个报文数据确定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确定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

步骤S300,根据上行包数、下行包数以及活跃个数确定与各个网络终端节点对应的各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步骤S400,向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本实施例中,多个网络终端节点与网络接入节点会互相进行报文数据发送,进而可以根据在活跃时间段内的报文数据的传输量来确定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同时,网络接入节点也可以根据每个网络终端节点的数据吞吐量来确定每个网络终端节点是否处于活跃状态。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接入节点越多,则在同一个网络系统中,应当给每个活跃的网络终端节点分配的平均通信时间越短,此时可以利用活跃节点数来增加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反之,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接入节点越少则在同一个网络系统中,应当给每个活跃的网络终端节点分配的平均通信时间越长,从而可以利用活跃节点数来减少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最终实现对每个网络终端节点的接入机会的合理分配,不会因为固定设置的方式,导致只能被动等待或者浪费大量的通讯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可以确定当前网络接入节点的通信状态,从而可以根据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对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加合理的实现对网络终端节点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合理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包括:

确定语音包传输队列所对应的网络终端节点的第一活跃数,视频流传输队列所对应的网络终端节点的第二活跃数,尽力传输队列所对应的网络终端节点的第三活跃数,背景流队列所对应的网络终端节点的第四活跃数;

根据第一活跃数、第二活跃数、第三活跃数和第四活跃数确定活跃个数。

多个网络终端节点会分处于不同的队列中,分别对语音包传输队列、视频流传输队列、尽力传输队列、背景流队列中进行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确定,可以得到第一活跃数、第二活跃数、第三活跃数和第四活跃数,在对第一活跃数、第二活跃数、第三活跃数和第四活跃数求和,便可以得到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定义为吞吐量大于K Mbps的网络终端节点。K值的多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K的一个推荐值为24。利用吞吐量确定网络终端节点是否处于活跃状态的方式,可以准确快速的确定活跃状态。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3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310,根据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确定网络接入节点的上下行模式;

步骤S320,根据上下行模型和活跃个数确定与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对应的多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利用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可以确定当前网络接入节点的主体工作状态,此时,如果单纯的按照活跃个数来进行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计算,则不能很好适应网络接入节点的工作状态的变化。本实施例在进行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计算时,利用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向确定网络接入节点是处于上行模式还是下行模式,进而利用不同的限制方式来计算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语音包传输队列、视频流传输队列、尽力传输队列、背景流队列中不同队列的网络终端节点,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不同。使得处于不同队列中的网路终端节点可以更好根据各自需要处理的任务得到更合理的设置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具体的,当上行包数大于下行包数,网络接入节点处于上行模式。反之,上行包数小于下行包数,网络接入节点处于下行模式。

考虑到存在四个不同的队列,对于处于上行模式下计算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具体方式,在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组具体的约束公式:

式中,AC为{BE,BK,VI,VO}中的其中一个值,

CN

CN

CM

AN

A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语音包传输队列、视频流传输队列、尽力传输队列、背景流队列的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仲裁间距基本上保持依次减小的趋势。

对于处于下行模式下计算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具体方式,在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组具体的约束公式:

A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语音包传输队列、视频流传输队列、尽力传输队列、背景流队列的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保持相同;仲裁间距在活跃节点数较大时,也基本保持常数,语音包传输队列和视频流传输队列的仲裁间距需小于尽力传输队列和背景流队列的仲裁间距。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报文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S500至步骤S700,

步骤S500,获取目标模式;

步骤S600,根据目标模式对多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调整,得到多个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步骤S700,向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不同的用户会提出不同的需求,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目标模式后,则可以利用目标模式来确定用户的需求结果,从而适应性的对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并将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发送至各个网络终端节点,使得各个网络终端节点可以根据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完成自身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没有检测到用户输入的目标模式时,可以直接利用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来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预设模式的方式,来完成初始模式的选择,在直接选定初始模式时,可以不发送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至网络终端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当目标模式为自动推荐模式,利用预先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多个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自动推荐模式会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模块来进行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推荐。该深度强化学习模块包含一个已经预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

假设该神经网络为NN(s|θ),其中,s为归一化后的统计向量,θ为预先训练好的超参数。可以根据当前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每个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网络接入节点的上下行包数等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后得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形考虑更多的相关参数来获取统计向量。统计向量作为输入参数,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后,可以输出为一组3个都大于0的整数,即分别对应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仲裁间距参数。处于不同队列的网络终端节点,可以根据所处队列得到不同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此外,在线上工作过程中神经网络模型会定时通过梯度下降的方式进行继续学习,更新超参数值θ。

本实施例中,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如下所示:

Loss(θ)=E((w

其中NN(s′|θ′)是上一次的迭代输出,l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当目标模式峰值打流模式,确定所有处于活跃状态且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门限值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个数,并形成多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

根据关联网络终端节点的对数以及多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确定多个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峰值打流模式下,用户希望整个网络系统的吞吐量尽可能大,从而需要对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在确定进入峰值打流模式后,需要先确定当前所有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并利用强度信息对多个网络终端节点进行排序,从而可以得到其中信号强度超过信号强度门限值的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再根据大小相结合的方式来将多个网络终端节点组成多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之后则可以根据关联网络终端节点的对数来对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完成调整。本实施例中,关联网络终端节点的对数越多,根据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调整之后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就越小。这里对大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简述,即信号强度超过信号强度门限值的多个网络终端节点中,信号强度最大的与信号强度最小的组成一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次大与次小组成一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并依次完成所有的组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调整公式如下:

CWmin

CWmax

AIFSN

式中,N

在一些实施例中,峰值打流模式下,步骤S600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中信号强度较弱的网络终端节点所对应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增大,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每一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会因为信号强度的原因存在近端和远端,在近端和远端都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接入网络接入节点时,则通过调大远端用户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减少远端的接入机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调整公式如下:

CWmin

CWmax

AIFSN

式中,左侧为调整后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式中数字1和2皆为常数,可以根据实际调整需求进行预先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当目标模式为公平模式,确定所有处于活跃状态且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门限值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个数,并形成多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

根据关联网络终端节点的对数、多个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及预设的多个公平常数组确定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公平模式下,用户希望远端被照顾到,即想要远端的计入机会增多。此模式下同样需要建立关联网络终端节点,建立方式与峰值打流模式基本相同,首先需要确定当前所有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信息,并利用强度信息对多个网络终端节点进行排序,从而可以得到其中信号强度超过信号强度门限值的多个网络终端节点,此时,可以根据大小相结合的方式来将多个网络终端节点组成多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

构建网络终端节点后,则需要进一步考虑每一个网络终端节点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与关联网络终端节点的对数之间的差值,如果差值较大,则需要直接利用预设的多个公平常数组来一次完成对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重新赋值,相反,如果差值较小,则可以直接利用差值来完成确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调整公式如下:

CWmin

CWmax

AIFSN

式中,左侧为调整后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数值1和2为公平常数,公平常数的具体大小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平模式下,步骤S600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中信号强度较弱的网络终端节点所对应的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减小,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公平模式下,每一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同样会因为信号强度的原因存在近端和远端,在近端和远端都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方式接入网络接入节点时,则通过减小远端用户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增加远端的接入机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调整公式如下:

CWmin

CWmax

AIFSN

式中,左侧调整后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式中数字1和2皆为常数,可以根据实际调整需求进行预先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当目标模式为吞吐量稳定模式,确定连续两个预设的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并确定吞吐量变化率;

根据吞吐量变化率、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及预设的调节因子确定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吞吐量稳定模式下,用户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数据流。此时则需要确定整个网络系统的吞吐量是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此时,可以根据吞吐量变化率来对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在调整中会使用调节因子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保证最终得到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可以更好的适应吞吐速率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吞吐量变化率、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及预设的调节因子确定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包括:

当吞吐量变化率大于预设的吞吐率门限值,且第二个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小于第一个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利用调节因子增大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吞吐量变化率大于预设的吞吐率门限值则说明数据流变化较大,需要对网络终端节点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调整来使得吞吐量趋于平稳。具体的,通过连续两个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则可以快速确定吞吐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在吞吐量减少时则需要利用调节因子增大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网络终端节点根据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调整自身参数后,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约束公式如下:

CWmin

CWmax

AIFSN

式中,数值1为常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左侧为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PF为调节因子。调节因子为常数,在一些实施例中,PF设置为2,具体数值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吞吐量变化率、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及预设的调节因子确定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包括:

当吞吐量变化率大于预设的吞吐率门限值,且第二个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大于第一个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利用调节因子减小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吞吐量变化率大于预设的吞吐率门限值则说明数据流变化较大,需要对网络终端节点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调整来使得吞吐量趋于平稳。具体的,通过连续两个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则可以快速确定吞吐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在吞吐量增加时则需要利用调节因子减小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网络终端节点根据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调整自身参数后,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约束公式如下:

CWmin

CWmax

AIFSN

式中,数值1为常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左侧为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PF为调节因子。调节因子为常数,在一些实施例中,PF设置为2,具体数值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网络终端节点获取多个网络终端节点在预设的活跃时间段内发送的报文数据,从而确定在预设的活跃时间段内网路接入节点的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同时也可以确定四个队列中分别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个数,从而确定所有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个数;

获取多个网络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

根据上行包数和下行包数确定网络接入节点的上下行模式,上行模式和下行模式下,需要利用不同的约束公式完成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计算,具体约束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

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至少包括自动推荐模式、峰值打流模式、公平模式和吞吐量稳定模式;

根据目标模式的不同利用不同的约束方式完成对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获取,以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

其中,

处于自动推荐模式时,利用预先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多个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首先确定影响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主要参数,例如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个数、网络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吞吐量等等,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来获得统计向量,最后以统计向向量作为输入,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智能推荐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

处于峰值打流模式时,确定所有处于活跃状态且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门限值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个数,并形成多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利用关联网络终端节点的对数来对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调整,得到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同时,考虑到每一组关联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关系,对处于远端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增大,减少接入机会,保证整体的流量吞吐尽可能大;

处于公平模式时,同样需要确定所有处于活跃状态且信号强度超过预设的信号强度门限值的网络终端节点的个数,并形成多对关联网络终端节点;公平模式下,增加公平常数,在第一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中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仲裁间距参数分别与关联网络终端节点对数差值较大时,利用公平常数直接调整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保证多个网络终端节点传输的公平性;此外,考虑到每一组关联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关系,对处于远端的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进行减小,增加接入机会,保证整体的公平性;

处于吞吐量稳定模式时,确定连续两个预设的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并确定吞吐量变化率;当吞吐量变化较大时,则说明流量吞吐存在较大波动,此时,则需要利用先连续两个的吞吐判定时间长度的数据吞吐量判断时吞吐量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在吞吐量减小时,利用调节因子适当增大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在吞吐量增大时,利用调节因子适当减小第二目标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以使得整体数据吞吐变得更加的平稳。

利用处于活跃状态的网络终端节点的活跃数、网络终端节点的信号强度、网络接入节点的上下行包数动态实现了对网络终端节点的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调节参数的动态调整,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模式选择来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用户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模式除自动推荐模式、峰值打流模式、公平模式和吞吐量稳定模式外,还包括自定义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设定最小竞争窗参数、最大竞争窗参数、仲裁间距参数的约束关系式,从而满足自身需要。

另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处理设备,该网络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描述的图1、图2、图3中的方法。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报文处理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报文处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图2、图3中的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的报文处理方法,例如,被上述网络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图2、图3中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硬件,或者被实施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单元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相关技术
  • 一种制作O型密封圈的模具及制造方法
  • 一种密封圈模具加工工艺
  • 一种X型密封圈模具生产系统及制造工艺
  • 一种改进型的粘合剂生产用的制造系统及其工艺
技术分类

0612011633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