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切分孔的配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一种切分孔的配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型钢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切分孔的配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型钢轧制工艺中,如附图1所示,在轧辊上车出的用来加工轧件的环形沟槽称之为轧槽A,相邻两个轧槽A之间留有辊环B,由上辊C、下辊D的两条轧槽A在轧制面上形成的孔口称之为孔型E,两条辊环B构成的缝隙称之为辊缝F,孔型与辊缝在轧辊上的配置称为配辊。

现有的配辊方法一般是在一套轧辊的两端与中间设置同样的辊缝值,这样遇到像切分孔一样的特殊孔型时,如附图2,辊缝F值就会等于甚至小于孔型切分刃G的间隙,即轧槽A上的切分刃G高于辊环B,其缺陷主要体现如下:

在切分轧制工艺中,辊缝设置本身就偏小,相对而言切分刃间隙更小,轧制过程中因定位轴承缺陷而出现窜辊时,高速旋转状态下的上、下辊会因窜辊切分刃相互碰撞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切分孔的配辊方法,可以避免切分刃等孔型关键位置异常受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分孔的配辊方法,在上辊与下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小于切分刃间隙的第一配辊缝,并根据所述第一配辊缝确定所述上辊与下辊两端的直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配辊缝比所述切分刃间隙小0.5-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辊缝由至少两种不同宽度的缝隙依次连接构成。

进一步地,在满足正常的孔型设计要求下,在上辊与下辊的中部设置至少一段小于切分刃间隙的第二配辊缝,并根据所述第二配辊缝确定所述上辊与下辊位于所述第二配辊缝处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辊缝比所述切分刃间隙小0.5-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辊缝由至少两种不同宽度的缝隙依次连接构成。

进一步地,在编制轧制程序时,须注明上辊与下辊不同位置的第一配辊缝或第二配辊缝的具体值,以更好的指导生产操作。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在本发明中,当高速旋转状态下的上辊或下辊发生窜辊时,由于第一配辊缝小于切分刃间隙,上辊和下辊的第一配辊缝处会先接触,使得上辊和下辊的切分刃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可以避免切分刃等孔型关键位置异常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上辊、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上辊、下辊的切分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配辊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P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配辊缝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辊、2-下辊、3-孔型、4-切分刃、A-轧槽、B-辊环、C-上辊、D-下辊、E-孔型、F-辊缝、G-切分刃、H-切分刃间隙、K-辊缝、M-第一配辊缝、N-第二配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3~图5,一种切分孔的配辊方法,在上辊1与下辊2的两端分别设置小于切分刃间隙H的第一配辊缝M,切分刃间隙H即为上辊1与下辊2的两个切分刃4之间的间隙,并根据第一配辊缝M确定上辊1与下辊2两端的直径。第一配辊缝M与孔型3之间为辊缝K,辊缝K大于切分刃间隙H。

当高速旋转状态下的上辊1或下辊2发生窜辊时,由于第一配辊缝M小于切分刃间隙H,上辊1和下辊2的第一配辊缝M处会先接触,使得上辊1和下辊2的切分刃4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可以避免切分刃孔型关键位置异常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辊缝M比切分刃间隙H小0.5-2mm,第一配辊缝M取值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来;当切分刃间隙H偏小时,靠下限取值;当切分刃间隙H偏大时,靠上限取值。

具体可根据轧辊两端未配置孔型的辊身长度来确定第一配辊缝M的长度L。进一步地,当第一配辊缝M的长度L较大时,如L达到50mm,第一配辊缝M可以由至少两种不同宽度的缝隙依次连接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配辊缝M由缝隙M1、缝隙M2、缝隙M3构成,缝隙M1、缝隙M2、缝隙M3为依次减小的,当然,缝隙M1、缝隙M2、缝隙M3也可以是依次增大,或两头大中间小,或两头小中间大,缝隙M1、缝隙M2、缝隙M3均比切分刃间隙H小0.5-2mm,可以减少轧辊在第一配辊缝M处的加工难度(缝隙越大加工难度越低),以及方便装配。

当上辊1与下辊2和长度较大时(如达到500mm),在满足正常的孔型3设计要求下,在上辊1与下辊2的中部设置至少一段小于切分刃间隙H的第二配辊缝N,第二配辊缝N一般设在辊环处,如图5所示,第二配辊缝N与孔型3之间为辊缝K,辊缝K大于切分刃间隙H,并根据第二配辊缝N确定上辊1与下辊2位于第二配辊缝N处的直径。设置第二配辊缝N可以防止上辊1与下辊2中部的切分刃孔型关键位置异常受损。

第二配辊缝N比切分刃间隙H小0.5-2mm,与第一配辊缝M类似,当第二配辊缝N长度L较大时,第二配辊缝N由至少两种不同宽度的缝隙依次连接构成。

在编制轧制程序时,须注明上辊1与下辊2不同位置的第一配辊缝M或第二配辊缝N的具体值,以更好的指导生产操作。

本方法仅以切分孔为例,阐述其主要功效,其它孔型配辊如有需要,亦可借鉴使用本方法。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相关技术
  •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总成
  • 风窗横梁总成及汽车
  • 风窗横梁总成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33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