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究堆工艺系统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辐照考验回路作为一种燃料元件性能验证平台,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可为燃料元件提供堆内真实运行工况。辐照考验回路系统作为一种反应堆安全设施,具有严格的核安全设计标准。同时,由于一回路介质具有放射性,系统设计还应充分考虑辐射防护要求。废水排放系统作为回路系统的重要组成,包含了大量的设备及管道高点排气和低点排空管线及阀门,用于回路系统充水过程中系统排气和系统排放过程中系统排空。

在以往辐照考验回路废水排放系统设计中,通常采用分散式排放:

在工艺间地面下设置系统排放总管,排放总管根据每条排放管线在工艺间内具体位置设置地漏。排放管线悬空于地漏上方便于观测,各排放点汇总至回路排放总管后排放至大堆总管进行废水处理。

分散式排放设计从功能上满足了系统排放要求,但在回路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排放管线悬空于地漏上方无密封设计,废水中放射性气溶胶挥发至工艺间导致工艺间放射性剂量过高,对运维人员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分散式排放需根据回路管路系统设计情况对所有排放点进行有序逐一排放并观测排放情况,由于排放管线众多,存在运行操作困难,人力投入成本较大等问题。此外,由于分散式排放仅有一条排放总管,无法对回路介质进行分类,大量非放性介质(如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与放射性介质一同排放,导致后端高放性废液处理成本大幅增加。

同时辐照考验回路作为一种核安全设施,有严格的设计规范和材质要求,一回路边界须采用安全级材质的阀门和管线,安全级阀门和管线经济成本约为非安全级阀门和管线的8倍左右,如果全部按照核安全级材质进行设计,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分散式排放系统安全性较低且成本较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对回路废水进行分级处理,将废水根据放射性程度进行分类汇总后排放,能够有效降低后端高放性介质处理量,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包括:

至少一条第一管线,其第一端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放射性水回收口连接;

至少一条第二管线,其第一端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自来水回收口连接;

至少一条第三管线,其第一端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的去离子水回收口连接;

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所述第一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第三管线上均连接有所述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

废水收集装置,所述第一管线、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第三管线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连接;

第四管线,其第一端与所有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连接;

第五管线,其第一端与所有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连接;

第六管线,其第一端与所有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连接;

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所述第四管线、所述第五管线和所述第六管线上均连接有所述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

集中操作区,所述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的控制端、所述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均设置在所述集中操作区内。

具体地,所述废水收集装置包括放射性水流道、去离子水流道和自来水流道

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四管线均与所述放射性水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第五管线均与所述自来水流道连通;

所述第三管线和所述第六管线均与所述去离子水流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包括:

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线上的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

连接在所述第二管线上的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

连接在所述第三管线上的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

所述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包括:

连接在所述第四管线上的放射性水排放管道控制阀;

连接在所述第五管线上的自来水排放管道控制阀;

连接在所述第六管线上的去离子水排放管道控制阀。

具体地,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所述第一管线/所述第二管线/所述第三管线包括:就近管道和连接管道;

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所述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所述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所述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包括边界隔离阀和远端控制阀;

在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管线中,所述就近管道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所述边界隔离阀的进水端与所述就近管道连接,所述边界隔离阀的出水端与连接管道连接,所述远端控制阀的进水端与所述连接管道连接,且所述远端控制阀的出水端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连接;

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所述第一管线/所述第二管线/所述第三管线包括:连接管道;

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所述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所述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所述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包括远端控制阀;

在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管线中,所述连接管道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所述远端控制阀的进水端与所述连接管道连接,且所述远端控制阀的出水端与所述废水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远端控制阀的控制端均设置在所述集中操作区内。

具体地,所述就近管道和所述边界隔离阀采用安全级材料;

所述连接管道和所述远端控制阀采用安全级材料。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除碘通风组件,所述除碘通风组件包括:

除碘通风管道,其第一端通过除碘通风控制阀与所述放射性水流道、所述去离子水流道和所述自来水流道的上方连通;

除碘过滤器,其进气端与所述除碘通风管道的第二端连通;

除碘风机,其与所述除碘过滤器的出气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废水收集装置包括:

密闭箱体,其具有内侧壁面、内底壁面和内顶壁面;

隔板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密闭箱体内,且与所述密闭箱体的内侧壁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隔板组件将所述密闭箱体从下至上依次分隔为所述放射性水流道、所述自来水流道和所述去离子水流道;

所述密闭箱体的侧面设置有:

用于与所述第一管线连通的放射性水回收孔;

用于与所述第二管线连通的自来水回收孔;

用于与所述第三管线连通的去离子水回收孔;

用于与所述第四管线连通的放射性水排放孔;

用于与所述第五管线连通的自来水排放孔;

用于与所述第六管线连通的去离子水排放孔。

可选地,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所述密闭箱体的内侧壁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内侧壁面和所述内底壁面形成放射性水流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内侧壁面和所述第一隔板形成自来水流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内侧壁面形成去离子水流道。

进一步,所述密闭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除碘通风组件连接的除碘通风排气孔;

所述密闭箱体内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放射性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去离子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与所述自来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与所述去离子水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放射性水流道内的放射性水的上方,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自来水流道内的自来水的上方,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均位于所述去离子水流道内的去离子水的上方。

可选地,设定所述密闭箱体有N个呈环形分布的内侧壁面,所述内侧壁面的下端与所述内底壁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侧壁面的上端与所述内顶壁面密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内侧壁面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设定所述第一水平部共有Q个边,所述第一水平部的q个边均与多个所述内侧壁面密封固定连接,1≤q<N,1≤n<Q,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其余Q-q个边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Q-q个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下端分布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其余Q-q个边密封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竖直部之间密封固定连接,两侧的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内侧壁面密封度连接,且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内顶壁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内侧壁面形成所述自来水流道;

所述第二隔板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设定所述第二水平部共有P个边,所述第二水平部的p个边均与多个所述内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一竖直部密封固定连接,1≤p<N,1≤p<P,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其余P-p个边与所述内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一竖直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P-p个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端分布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其余P-p个边密封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密封固定连接,两侧的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内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一竖直部密封度连接,且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内顶壁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内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一竖直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所述内侧壁面和/或所述第一竖直部形成所述去离子水流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和第三管线将堆辐照考验回路的放射性水、自来水和去离子水收集至废水收集装置,然后通过第四管线、第五管线和第六管线将收集的废水进行集中排放,从而使系统排放方式由多点排放变为单点排放,降低了回路运行人员操作难度和人力投入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废水集中排放系统对回路废水进行分级处理,将废水根据放射性程度进行分类汇总后排放,能够有效降低后端高放性介质处理量,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与此同时,对于考验回路系统一回路压力边界的排放管线采用少量安全级管道、安全级边界隔离阀、大量非安全级管道和远端控制阀的形式可显著降低废水集中排放系统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的回收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废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三管线;1.2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3去离子水排放管道控制阀;1.4第六管线;

1.5第二管线;1.6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7自来水排放管道控制阀;1.8第五管线;

1.9第一管线;1.10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11放射性水排放管道控制阀;1.12第四管线;

1.13废水收集装置;1.14去离子水流道;1.15自来水流道;1.16放射性水流道;

1.17除碘通风控制阀;1.18除碘通风管道;1.19除碘过滤器;1.20除碘风机;

2.1就近管道;2.2边界隔离阀;2.3连接管道;2.4远端控制阀;

3.4放射性水排放孔;3.5自来水流排放孔;3.6去离子水排放孔;3.7第二隔板;3.8第一隔板;3.9内侧壁面;3.10内顶壁面;3.11气体通道;3.12除碘通风排气孔;4.1放射性水回收孔;4.2自来水回收孔;4.3去离子水回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研究堆辐照考验回路废水集中排放系统,包括:各路管线、控制阀组件和废水收集装置1.13。

一回路压力边界设备包括有主泵、主换热器、稳压器等,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设备包括有净化热交换器、破探热交换器、泄压箱等。

至少一条第一管线1.9的第一端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放射性水回收口连接,第一管线1.9的数量与设备的数量相等,即每一个设备连接一条第一管线1.9。

至少一条第二管线1.5的第一端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自来水回收口连接;至少一条第三管线1.1的第一端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的去离子水回收口连接。第一管线1.9、第二管线1.5和第三管线1.1的第二端均与废水收集装置1.13连接;

通过第一管线1.9、第二管线1.5和第三管线1.1将一回路压力边界和/或非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废水口排放的废水引出,并接入至废水收集装置1.13。

第四管线1.12的第一端与所有废水收集装置1.13的连接;第五管线1.8的第一端与所有废水收集装置1.13的连接;第六管线1.4的第一端与所有废水收集装置1.13的连接。

通过废水收集装置1.13将所有设备的废水收集后,通过第四管线1.12、第五管线1.8和第六管线1.4将废水输送至处理设备内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实现回路废水的分类排放,统一处理,降低高放射性水处理成本。

为了实现分类排放,废水收集装置1.13需要单独对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收集,因此废水收集装置1.13包括放射性水流道1.16、去离子水流道1.14和自来水流道1.15,第一管线1.9和第四管线1.12均与放射性水流道1.16连通;第二管线1.5和第五管线1.8均与自来水流道1.15连通;第三管线1.1和第六管线1.4均与去离子水流道1.14连通。

另外,设置控制阀组件实现对水路的控制,即第一管线1.9、第二管线1.5和第三管线1.1上均连接有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第四管线1.12、第五管线1.8和第六管线1.4上均连接有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

另外,为了集中控制,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的控制端、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均设置在集中操作区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控制阀组件进行说明。

回收管道控制阀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管线1.9上的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10;连接在第二管线1.5上的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6;连接在第三管线1.1上的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2。

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10/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6/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2包括:边界隔离阀2.2和远端控制阀2.4。

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第一管线1.9/第二管线1.5/第三管线1.1包括:就近管道2.1和连接管道2.3;

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10/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6/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2包括边界隔离阀2.2和远端控制阀2.4;

在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管线中,就近管道2.3与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边界隔离阀2.2的进水端与就近管道2.1连接,边界隔离阀2.2的出水端与连接管道2.3连接,远端控制阀2.4的进水端与连接管道2.3连接,且远端控制阀2.4的出水端与废水收集装置1.13连接;

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第一管线1.9/第二管线1.5/第三管线1.1包括:连接管道2.3;

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放射性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10/自来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6/去离子水回收管道控制阀1.2包括远端控制阀2.4;

在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的管线中,连接管道2.3与非一回路压力边界连通,远端控制阀2.4的进水端与连接管道2.3连接,且远端控制阀2.4的出水端与废水收集装置1.13连接;

远端控制阀2.4的控制端均设置在集中操作区内。

系统排放时,运维人员先打开边界隔离阀2.2,此时该管线属于待排放状态,无需进行观测;所有边界隔离阀2.2开启后,操作人员回到集中操作区开启所有远端控制阀2.4进行系统排放。

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包括:连接在第四管线1.12上的放射性水排放管道控制阀1.11;连接在第五管线1.8上的自来水排放管道控制阀1.7;连接在第六管线1.4上的去离子水排放管道控制阀1.3。通过排放管道控制阀组件实现对废水收集装置1.13进行控制。

就近管道2.1和边界隔离阀2.2采用安全级材料;连接管道2.3和远端控制阀2.4采用安全级材料。

非安全级材料为安全级材料成本的1/8左右,在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下,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回路集中排放系统的建设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系统还包括除碘通风组件,除碘通风系统通过除碘通风管线与废水收集装置1.13连接,系统排放时,风机启动,废水处理装置内形成负压,气溶胶等杂质通过除碘通风系统送至大堆通风中心进行除理,工艺间内保持洁净。

除碘通风组件包括:除碘通风管道1.18、除碘过滤器1.19和除碘风机1.20。

除碘通风管道1.18的第一端通过除碘通风控制阀1.17与放射性水流道1.16、去离子水流道1.14和自来水流道1.15的上方连通;除碘过滤器1.19的进气端与除碘通风管道1.18的第二端连通;除碘风机1.20与除碘过滤器1.19的出气端连通。

实施例四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水收集装置1.13的示例,废水收集装置1.13包括:密闭箱体和隔离组件。

密闭箱体具有内侧壁面3.9、内底壁面和内顶壁面3.10;内侧壁面3.9是指密闭箱体内部竖直状的壁面,内顶壁面3.10是指处于密闭箱体顶部且水平状的内壁面,内底壁面是指处于密闭箱体底部且水平状的内壁面。相应的,密闭箱体侧壁、顶壁和底壁指分别对应内侧壁面3.9、内顶壁面3.10和内底壁面的箱体组成部分。

隔板组件设置在密闭箱体内,且与密闭箱体的内侧壁面3.9固定连接,两个隔板组件将密闭箱体从下至上依次分隔为放射性水流道1.16、自来水流道1.15和去离子水流道1.14;

密闭箱体用于集中收集辐照考验回路中放射性水、去离子水和自来水,由于密闭箱体内部通过隔板组件形成了去离子水流道1.14、自来水流道1.15和放射性水流道1.16,可以对辐照考验回路多点排放的废水集中分类处理,多点排放即多根放射性水进水管道、多根去离子水流道1.14和多根自来水进水管道,相当于传统多点排放且去离子水、自来水和放射性水一起排放的方式,具有可集中观察多点排放情况、去离子水和自来水和放射性水分类处理的优点。

为了第一管线1.9、第二管线1.5、第三管线1.1、第四管线1.12、第五管线1.8和第六管线1.4与废水收集装置1.13的连接,密闭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通孔,分别为:

用于与第一管线1.9连通的放射性水回收孔4.1。

用于与第二管线1.5连通的自来水回收孔4.2。

用于与第三管线1.1连通的去离子水回收孔4.3。

用于与第四管线1.12连通的放射性水排放孔3.4。

用于与第五管线1.8连通的自来水排放孔。

用于与第六管线1.4连通的去离子水排放孔3.6。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3.8和第二隔板3.7,第一隔板3.8和第二隔板3.7均与密闭箱体的内侧壁面3.9固定连接;

第一隔板3.8与内侧壁面3.9和内底壁面形成放射性水流道1.16,第二隔板3.7与内侧壁面3.9和第一隔板3.8形成自来水流道1.15,第二隔板3.7与内侧壁面3.9形成去离子水流道1.14。

为了对气溶胶等气体进行收集,密闭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除碘通风组件连接的除碘通风排气孔3.12;

密闭箱体内设置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下端与放射性水流道1.16连通,第一通道的上端与去离子水流道1.14连通,第二通道的下端与自来水流道1.15连通,第二通道的上端与去离子水流道1.14连通;

第一通道的下端位于放射性水流道1.16内的放射性水的上方,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自来水流道1.15内的自来水的上方,第一通道的上端和第二通道的上端均位于去离子水流道1.14内的去离子水的上方。

密闭箱体中放射性水流道1.16、去离子水、自来水流道1.15挥发的放射性气溶胶可以通过除碘通风排气孔3.12集中排放,并经气溶胶排放管道排出,可以通过后续的除碘通风组件等完成对气溶胶的处理。

提供一种简单的结构,即将气溶胶通道设置成为一个竖直的直筒,直筒的下端与隔板组件固定连接,且直筒内部与放射性水流道1.16连通,直筒的上端设置在去离子水流道1.14、自来水流道1.15内,并且上端端面高于去离子水、自来水流道1.15内的去离子水、自来水,即可以避免在常规状态下,去离子水、自来水流入放射性水流道1.16,又可以使放射性水流道1.16内的气溶胶穿过直筒到去离子水、自来水流道1.15内,然后再进行统一排出。

再提供一种具体的内部结构。

设定密闭箱体有N个呈环形分布的内侧壁面3.9,内侧壁面3.9的下端与内底壁面密封固定连接,内侧壁面3.9的上端与内顶壁面3.10密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内侧壁面3.9之间密封固定连接。

隔板组件与密闭箱体至少一个内侧壁面3.9且至多N-1个内侧壁面3.9围合形成废水流道。

由于隔板组件与密闭箱体至少一个内侧壁面3.9且至多N-1个内侧壁面3.9围合形成废水流道,也就是说隔板组件与密闭箱体至少一个内侧壁面3.9不接触并存在间隙,隔板组件并未完全分割密闭箱体内部空间,当密闭箱体底部的放射性水流道1.16或中部的自来水流道1.15挥发放射性气溶胶时,挥发放射性气溶胶可以通过该隔板组件与密闭箱体之间间隙汇合并一起排放。

第一隔板3.8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设定第一水平部共有Q个边,第一水平部的q个边均与多个内侧壁面3.9密封固定连接,1≤q<N,1≤n<Q,第一水平部的其余Q-q个边与内侧壁面3.9之间设置有间隙;

Q-q个第一竖直部的下端分布与第一水平部的其余Q-q个边密封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竖直部之间密封固定连接,两侧的第一竖直部与内侧壁面3.9密封度连接,且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与内顶壁面3.10之间设置有间隙;

第一竖直部与内侧壁面3.9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一竖直部、第一水平部和内侧壁面3.9形成自来水流道1.15;

第二隔板3.7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设定第二水平部共有P个边,第二水平部的p个边均与多个内侧壁面3.9和/或第一竖直部密封固定连接,1≤p<N,1≤p<P,第二水平部的其余P-p个边与内侧壁面3.9和/或第一竖直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P-p个第二竖直部的下端分布与第二水平部的其余P-p个边密封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二竖直部之间密封固定连接,两侧的第二竖直部与内侧壁面3.9和/或第一竖直部密封度连接,且第二竖直部的上端与内顶壁面3.10之间设置有间隙;

第二竖直部与内侧壁面3.9和/或第一竖直部之间形成第二通道,第二竖直部、第二水平部和内侧壁面3.9和/或第一竖直部形成去离子水流道1.14。

也就是说,第一隔板3.8与第二隔板3.7之间存在间隙,且第一隔板3.8的第一竖直部与第二隔板3.7的第二竖直部之间也存在间隙,使得去离子水流道1.14中的放射性气溶胶可以流动至密闭箱体的顶部进行集中排放。

同时,第一竖直部的上端位于第二竖直部的上端的下方,当去离子水流道1.14产生溢流现象,去离子水可以直接溢流至下方的自来水流道1.15中,避免去离子水直接溢流至放射性水中,使得去离子水可以降级溢流至自来水流道1.15中而不是越级溢流至放射性水中。在自来水也溢流后,才会溢流至放射性水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反应堆燃料考验回路的多级套管热交换器
  • 一种研究堆三级冷却辐照考验回路系统
  • 一种适用于研究堆考验回路改造的监控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