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摄像模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于芯片防抖的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配置于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摄像模组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和多样化,例如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

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拍摄不同距离的被摄物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光学镜头沿光轴移动,实现对焦功能以实现不同距离的清晰拍摄。

以及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摄像时,由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一定频率的生理震颤和由于运动产生的抖动,会导致摄像效果下降,因此移动电子设备通常配有防抖装置,以驱动镜头或者感光芯片移动实现防抖功能。

目前已有多种方案被应用于实现摄像模组的上述功能,其中一个较大的技术难点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会增加摄像模组的机构复杂程度以及尺寸大小,这与移动电子设备朝着轻型化和薄型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因此,期待一种优化的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以满足对焦功能和/或防抖功能的同时,尺寸得以被控制的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功能。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通过使用芯片线路板和连接线路板,能够实现光学防抖功能的同时,摄像模组的尺寸可以被控制的较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基座;

芯片防抖部分,其包括:

防抖可动部,所述防抖可动部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像侧;

感光组件;以及

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的光学镜头;

其中,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芯片和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被固定于所述防抖可动部的芯片线路板和连接线路板,所述感光芯片电连接于芯片线路板,所述连接线路板包括内线路板、外线路板和连接所述内线路板和所述外线路板的柔性导通机构,所述芯片线路板被固定于所述内线路板上方,所述外线路板被固定于所述基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线路板具有一通孔,所述内线路板和所述柔性导通机构被设置于所述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线路板组件的至少一侧,所述芯片线路板的尺寸大于所述内线路板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线路板高于所述外线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抖可动部包括防抖可动载体,所述芯片防抖部分还包括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可动载体和所述基座之间的防抖驱动部,所述芯片防抖驱动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防抖磁石和防抖线圈,所述防抖磁石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防抖线圈被设置在所述防抖可动载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片防抖部分还包括防抖保持部,所述防抖保持部包括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可动载体的防抖磁吸构件和被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防抖可动载体之间的防抖支持构件,所述防抖磁吸构件与所述防抖磁石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所述防抖可动载体被吸附向所述基座并使所述防抖支持构件被所述防抖可动载体和所述基座夹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镜头对焦部分,所述镜头对焦部分包括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物侧的对焦可动部和被设置于所述对焦可动部和所述基座之间的对焦驱动部,所述对焦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对焦可动部相对所述基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光组件还包括被固定于所述外线路板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内线路板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组件还包括被固定于所述内线路板背面的内补强板,所述内补强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容纳腔以容纳所述基座和所述芯片防抖部分,所述基座被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外线路板通过固定于所述外壳间接地固定于所述基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1、通过使内线路板和外线路板之间设置柔性导通机构,使内线路板相对外线路板移动的阻力被减小,使得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不需要被设计的较大,进而减少摄像模组的尺寸。

2、通过芯片线路板粘接固定于内线路板的上方,使得内线路板不必设计的较大,进而减少摄像模组的尺寸。

3、通过使内线路板的底面高于外线路板的底面,使得内线路板与底座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减小内线路板移动受到的阻力。

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阐述了另外的实施方案和特征,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审阅说明书之后将明白或者通过所公开的主题的实践来学习这些实施方案和特征。可通过参考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和附图的其余部分来实现本公开的特点和优点的进一步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对焦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对焦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对焦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芯片防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芯片防抖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10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芯片防抖部分的仰视图;

图10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芯片防抖部分的俯视图;

图11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中圆形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12A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B是图12A中圆形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包括”,该术语是开放式的。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该术语不排除附加结构或步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被配置为”,各种单元、电路或其他部件可被描述为或叙述为“被配置为”执行一项或多项任务。在此类上下文中,“被配置为”用于通过指示单元/电路/部件包括在操作期间执行这一项或多项任务的结构(例如,电路)来暗指该结构。此外,“被配置为”可包括由软件和/或固件操纵的通用结构(例如,通用电路)以能够执行待解决的一项或多项任务的方式操作。“被配置为”还可包括调整制造过程(例如,半导体制作设施),以制造适用于实现或执行一项或多项任务的设备(例如,集成电路)。

在本文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方案,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的“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涵盖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明确地指示。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还将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是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分组。

如本文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示例性摄像模组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被阐明,其包括一感光组件30、被保持于该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的一光学镜头10,以及用于驱动该光学镜头10和/或该感光组件30移动以实现光学性能调整的一驱动装置20,例如,用于实现光学防抖、光学对焦等功能。

相应地,该光学镜头10包括一镜筒11和被安装于该镜筒11的一透镜组12,该透镜组12包括至少一光学透镜。该透镜组12被容纳于该镜筒11,该透镜组12的至少一光学透镜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不受限。感光组件30沿光学镜头10光轴的方向与光学镜头10相对设置,其中,光学镜头10的光轴也是透镜组12的光轴,光轴即沿第一个透镜的排列方向经过透镜组12的几何中心点的轴线。为了便于描述,以光学镜头10朝向被摄物的一侧为物侧,以光学镜头10朝向感光组件30的一侧为像侧,光轴方向包括沿光轴指向像侧的方向(本申请中简称像侧),及沿光轴指向物侧的方向(本申请中简称物侧)。水平方向为垂直于光轴方向,高度方向为沿光轴方向。

该驱动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镜头对焦部分23和一芯片防抖部分24,其中,该镜头对焦部分23可以驱动光学镜头10在Z轴方向移动,以调整光学镜头10相对感光组件30的距离,实现光学镜头10的对焦功能;其中,该芯片防抖部分24可以驱动感光组件30在X轴和Y轴方向上平移和/或绕Z轴方向旋转,以实现感光组件30的平移防抖和/或旋转防抖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互垂直,Z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在平面,换言之,X轴、Y轴和Z轴构成了三维立体坐标系,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在的XOY平面也称为水平方向所在平面,Z轴趋近于光轴方向或与光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2至图12B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包括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其中,光学镜头10被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镜头对焦部分23被配置为驱动光学镜头10移动以实现光学对焦功能;感光组件30被设置于芯片防抖部分24,芯片防抖部分24被配置为驱动感光组件30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其中,驱动装置20包括物侧、像侧,以及沿顺时针方向的绕其周侧的第一侧101、第二侧102、第三侧103和第四侧104。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外壳22,其中,该外壳22固定于感光组件30,该外壳22包括一外壳主体221,外壳主体221包括一环形侧壁2211和一顶部2212,环形侧壁2211和顶部2212形成一容纳腔,将镜头对焦部分23、芯片防抖部分24和基座21容纳其中,一方面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击时各部件掉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基座21,该基座21固定连接于外壳22,即基座21与外壳22均为定子,在摄像模组1进行光学对焦功能和光学防抖功能时,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能够被驱动相对于基座21移动。进一步的,该基座21被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之间,即镜头对焦部分23被设置于基座21的物侧,芯片防抖部分24被设置于基座21的像侧,基座21分别与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活动连接,以使得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能够相对于基座21移动。

具体地,基座21包括向上延伸部211、顶部横向延伸部212和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其中,向上延伸部211一体地自底侧横向延伸部213沿光轴向物侧方向延伸,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向上延伸部211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于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四个转角处,包括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第三向上延伸部2113和第四向上延伸部2114。

底侧横向延伸部213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水平中空环形,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底侧横向延伸部213位于基座21的三侧,基座21的一侧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即基座21具有一开口,开口朝向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

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自向上延伸部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连接两相邻的向上延伸部211,顶部横向延伸部212高于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顶部横向延伸部212的数量为1个,其设置于基座21上不设置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即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设置于基座21开口所在的一侧。也就是说,顶部横向延伸部212和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异侧设置。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设置于第一侧101,底侧横向延伸部213设置于与第一侧101相对的第三侧103。

进一步地,基座21还包括一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设置于基座21的一侧壁。其中,两相邻的向上延伸部211与顶部横向延伸部212构成一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例如,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位于第一侧101的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及顶部横向延伸部212构成该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镜头对焦部分23包括对焦可动部231、对焦驱动部232和对焦导电部233,其中,镜头耦接于对焦可动部231,对焦导电部233提供镜头对焦部分23的驱动电源,对焦驱动部232驱动对焦可动部231相对于基座21移动,进而带动光学镜头10沿光轴方向运动,实现光学对焦功能。

进一步的,镜头对焦部分23被设置于基座21的物侧,芯片防抖部分24被设置于基座21的像侧,以使得光学镜头10被设置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基座21保持不动,当对焦可动部231被驱动做相对于基座21的运动时,对焦可动部231能够带动光学镜头10在沿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感光组件30的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1的光学对焦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可动部231被设置于基座21的物侧,对焦可动部231具有位于对焦可动部231的物侧和像侧之间的周侧,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包括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侧101、第二侧102、第三侧103和第四侧104,对焦可动部231包括一对焦载体2311,基座21与外壳2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对焦载体2311被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可相对于外壳22和基座21移动。对焦载体2311的中部具有一安装腔23111,光学镜头10被设置于该安装腔23111内,以使得光学镜头10能够随着对焦载体2311的移动而进行移动。进一步的,对焦载体2311与外壳22和基座2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相对于外壳22和基座21移动时不会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对焦载体2311进一步包括防撞凸台23112,防撞凸台23112分别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物侧端和像侧端,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在沿光轴方向移动时不会直接撞击到基座21和外壳22上,避免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光学镜头10因为撞击而发生损坏。

对焦载体2311进一步还包括一对焦线圈2322安装部23113,对焦线圈2322安装部23113位于对焦载体2311的一侧壁,对焦线圈2322安装部23113与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驱动部232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与基座21之间,对焦驱动部232能够驱动对焦可动部231相对基座21沿光轴方向移动。其中,对焦驱动部232包括对焦线圈2322和对焦磁石2321,对焦磁石2321与对焦线圈2322相对设置,对焦磁石2321被设置于基座21,对焦线圈232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对焦线圈2322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对焦线圈2322安装部23113上,对焦磁石2321被设置于基座21的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以使得对焦磁石2321和对焦线圈2322沿光轴方向相对设置。当对焦线圈232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与对焦磁石2321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驱动力驱动对焦载体2311沿光轴方向移动。

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线圈2322与对焦磁石2321的数量为一个,其中,对焦线圈2322为单侧面线圈,对焦线圈2322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一侧壁,对焦磁石2321与之相对的设置于基座21的相同侧的一侧壁,例如,对焦线圈2322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第一侧101的对焦线圈2322安装部23113上,对焦磁石2321被设置于基座21的第一侧101的对焦磁石2321安装部214上,也就是说,对焦驱动部232仅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一侧,例如,第一侧101、第二侧102、第三侧103或第四侧104,以减小驱动装置20的横向尺寸。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磁石2321沿光轴方向延伸至芯片防抖部分24,即对焦磁石2321沿光轴贯穿于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在实现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时对焦磁石2321均能够参与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导电部233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与基座21之间,分别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耦接。对焦导电部233包括对焦电路板2331和导电端子2332,基座21进一步包括一导电元件(未示出),对焦电路板2331电连接于对焦线圈2322和基座21的导电元件,导电端子2332电连接于基座21的导电元件和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组件32,以实现镜头对焦部分23的电路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基座21的导电元件可以设置于基座21的表面,也可以采用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于基座2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对焦电路板2331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底面与基座21的顶面之间,或者,对焦电路板2331也可以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顶面和基座21的顶面,以通过对焦电路板2331实现对焦线圈2322与基座21的导电元件之间的电路导通。导电端子2332被设置于基座21的侧部并向下延伸至感光组件30,以通过导电端子2332实现基座21的导电元件与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组件32之间的电路导通。

具体地,对焦电路板2331包括连接端23313、延伸端23311和弯折端23312,其中,连接端233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端23313分别电连接于对焦线圈2322和基座21的导电元件;延伸端233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延伸端23311分别自两个连接端23313一体地沿水平方向延伸,例如,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延伸端23311可以向X轴方向延伸,也可以向Y方向延伸,也可以即向X轴方向延伸又向Y轴方向延伸,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沿光轴方向移动时,对焦电路板2331也能够随之产生一定形变;弯折端2331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弯折端23312设置于至少两个延伸端23311之间,以使得对焦电路板2331可以产生更大的形变。进一步的,对焦电路板2331的形变量大于对焦载体2311的移动行程。

可以理解的是,对焦电路板2331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上对焦线圈2322所在一侧的相邻侧,以方便对焦电路板2331与对焦线圈2322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对焦电路板23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对焦电路板2331分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相对侧,即当对焦线圈2322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第一侧101,两个对焦电路板2331分别被设置于与第一侧101相邻的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其中,对焦电路板2331可以被实施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或者软硬结合板。

如图3至图6所示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镜头对焦部分23进一步包括一对焦保持部234,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于基座21内。进一步的,对焦保持部234包括对焦磁吸构件2341和对焦支持构件2342,对焦磁吸构件2341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中的一侧,对焦支持构件234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中的一侧,其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与对焦磁吸构件2341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异侧。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相对设置,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产生沿水平方向的磁吸力,以使得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沿水平方向相互吸引。一方面使得对焦载体2311始终被保持于基座21内,另一方面通过磁吸力的作用使得对焦载体2311在移动后能够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侧壁,对焦磁吸构件2341设置于对焦磁石2321所在的一侧,以使得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能够相对设置。例如,对焦磁石2321设置于第一侧101,对焦磁吸构件2341也设置于第一侧101,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产生的磁吸力的方向垂直于光轴方向,磁吸力的作用使得对焦载体2311被保持于基座21的一侧;在本申请另一具体示例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间产生的磁吸力的方向与光轴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磁吸力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分力使得对焦载体2311被保持于基座21的一侧。

进一步地,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驱动部23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同一侧,例如,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驱动部232均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第一侧101。具体的,所述对焦线圈2322具有靠近所述对焦磁石2321的一侧和远离所述对焦磁石2321的一侧,所述对焦磁吸构件2341设置于所述对焦线圈2322远离所述对焦磁石2321的一侧,所述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所述对焦磁石2321相对设置。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于对焦载体2311。当然,在本申请另一具体示例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也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对焦载体231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可以是可以被对焦磁石2321所吸引的部件,例如铁片等金属,或者与对焦磁石2321磁极相反的磁石等。

继续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中的一侧,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与基座21之间,对焦载体2311在对焦支持构件2342的作用下始终被支撑于基座21,对焦支持构件2342在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作用下被夹持于对焦可动部231与基座21之间。其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包括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以及被夹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之间的对焦滚珠23423。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一侧壁,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设置于基座21的一侧壁,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同一侧,对焦滚珠23423被夹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之间,以提高对焦基座21在光学对焦过程中运动的稳定性,提高成像质量。

具体地,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为沿Z轴方向的轨道,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为Z轴方向的轨道,由于对焦滚珠23423设置于沿Z轴方向的轨道内,对焦滚珠23423的运动轨迹被限制在沿Z轴方向的轨道内,对焦滚珠23423可以在轨道内移动,以为对焦载体2311的移动提供支撑。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中分别设置有两颗对焦滚珠23423,以满足对焦载体2311移动行程的需求。进一步地,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中设置有一挡板,挡板将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分隔为两个安装区,两颗对焦滚珠23423被分别容置于两个安装区内,以避免两颗对焦滚珠23423在移动过程中碰撞在一起,而造成对焦载体2311倾斜。

更具体地,对焦支持构件2342的数量为2,即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的数量为2个,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数量为2个,两个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两个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分别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两个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向上延伸部211,两个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与之相对的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以为对焦载体2311移动提供更加平稳地支撑。例如,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两个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分别设置于位于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的第三向上延伸部2113和第四向上延伸部2114上,两个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分别设置于位于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的对焦载体2311的侧壁,两个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与两个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与对焦驱动部232位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异侧,例如,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对焦驱动部23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第一侧101,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这是由于本申请中镜头对焦部分23仅一侧设置对焦驱动部232,在对焦驱动部232驱动对焦载体2311移动时,对焦载体2311和光学镜头10会出现倾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将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对焦驱动部232的相对侧,通过对焦支持构件2342对对焦载体2311提供支撑,进而使得对焦载体2311和光学镜头10能够稳定地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在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在对焦驱动部232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对焦滚珠23423始终保持在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之间移动,而不会产生脱落。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高度大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的高度,不仅能够为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对焦滚珠23423提供需要的移动行程,而且能够在对焦滚珠23423运动过程中始终被保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之间,不会产生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与对焦磁吸构件2341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异侧,以通过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对焦支持构件2342被夹持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之间。例如,对焦磁吸构件2341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第一侧101,对焦支持构件234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驱动部23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中的同侧,对焦支持构件2342与对焦驱动部23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中的异侧

其中,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具有朝向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开口,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具有背向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开口,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产生沿水平方向的磁吸力,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使得对焦滚珠23423被夹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的开口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开口之间。也可以说,对焦载体2311上的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位于基座21上的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外侧,即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至光轴的距离小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至光轴的距离。当然,所述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至所述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至所述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距离。

其中,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具有朝向共用磁石的开口,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具有背向共用磁石的开口,对焦滚珠23423在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作用下被夹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的开口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开口之间。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镜头对焦部分23进一步包括一对焦感测部235,对焦感测部235包括对焦感测元件2351和对焦感应磁石2352,对焦感测元件2351和对焦感应磁石2352相对设置,其中对焦感测元件2351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中的一个,对焦感应磁石2352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中的另一个,当对焦载体2311移动时,对焦感测元件2351和对焦感应磁石235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根据对焦感测元件2351感测到的对焦感应磁石2352的磁场强弱,可以确定对焦载体2311的位置,进而调整对焦线圈2322的电流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在本申请中,对焦感测元件2351可以为霍尔元件、驱动IC或TMR。

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对焦感测元件2351设置于基座21,对焦感应磁石2352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对焦感测元件2351电连接于基座21的导电元件,并通过导电端子2332电连接于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组件32,以实现对焦感测元件2351的电路导通。

进一步地,对焦感测部235与对焦驱动部23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相对侧。例如,对焦感测部235被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第三侧103,对焦驱动部232分被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与第三侧103相对的第一侧101。

其中,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两个对焦支持构件2342分别被设置于对焦感测部235的左右两侧,一方面对对焦载体2311进行平稳的支持,另一方面使得镜头对焦部分23的结构更加紧凑。

其中,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对焦磁石2321与对焦感应磁石2352异侧设置,以避免对焦感应磁石2352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发生磁干扰。例如,对焦磁石2321与对焦感应磁石2352分别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相对侧,或者,对焦磁石2321与对焦感应磁石2352也可以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相邻侧,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8至图10B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芯片防抖部分24包括防抖可动部241、防抖驱动部242、防抖导电部243以及防抖保持部244。其中,感光芯片31被直接或者间接的固定于防抖可动部241,防抖导电部243提供芯片防抖部的驱动驱动电源,防抖驱动部242驱动防抖可动部241相对于基座21移动,进而带动感光组件30沿垂直于光轴运动,实现芯片防抖功能。

如图7至11A所示,镜头对焦部分23设置于基座21的物侧,芯片防抖部分24设置于基座21的像侧,以使得光学镜头10被设置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基座21保持不动,当芯片防抖部分24被驱动做相对于基座21的运动时,防抖可动部241能够带动感光芯片31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做相对于基座21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1的芯片防抖功能。

防抖可动部241包括一防抖可动载体2411。防抖可动载体2411呈中空方状环形,具有一通孔设置在中间,中间通孔形成一光窗,以允许经光学镜头10的光线进入感光组件30。

防抖可动载体2411位于基座21的下方,可活动地连接于基座21,能够相对于基座21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外壳22与基座21固定连接,外壳22与基座21均为定子,外壳22与基座21之间构成一容置空间,防抖可动载体2411被容置于容置空间内,可相对于外壳22和基座21移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与外壳22和基座2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以使得防抖可动载体2411相对于外壳22和基座21移动时不会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A所示,外壳22包括外壳主体221以及外壳底板222,外壳主体221包括环形侧壁2211以及顶部2212,外壳主体221的顶部2212具有一通孔,用于容纳光学镜头10,顶部2212自环形侧壁2211顶端向内延伸形成,外壳底板222为环形薄片状,设置在环形侧壁2211的底端。外壳底板222可以是独立于外壳主体221的结构件,固定于外壳主体221,外壳底板222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下方,与防抖可动载体2411具有一定间隙。外壳主体221以及顶部2212,基座21以及外壳底板222构成容置空间,包括上容置空间和下容置空间。上容置空间用于容纳镜头对焦部分23,即对焦载体2311被设置于上容置空间内,可相对于外壳22和基座21沿光轴移动;下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芯片防抖部分24,即防抖可动载体2411被设置在下容置空间内,可相对于外壳22和基座21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移动。外壳底板222的设置,用于将芯片防抖部分24保持在下容置空间内,以防止驱动装置20在移动过程中,芯片防抖部分24脱落。

防抖可动载体2411固定于感光组件30。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下表面外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支撑臂,固定于感光芯片31的线路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通孔可用于容纳感光组件30的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B所示,防抖驱动部242设置于防抖可动部241与基座21之间,防抖可动部241能够驱动防抖可动部241相对于基座21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其中,防抖驱动部242包括多个防抖线圈2421和多个防抖磁石2422,多个防抖线圈2421和多个防抖磁石2422相对设置。多个防抖磁石2422被设置于基座21,基座21具有防抖磁石安装部,多个防抖磁石2422设置在基座21的防抖磁石安装部,多个防抖线圈2421被设置于防抖可动部241,多个防抖线圈2421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多个防抖磁石2422与多个防抖线圈2421相对设置,当多个防抖线圈2421通电时,与多个防抖磁石2422产生磁场力,用于提供光学防抖的驱动力,使得防抖可动载体2411相对于基座21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防抖。

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基座21的防抖磁石安装部设置在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下表面。其中,多个防抖磁石2422可以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四边,与多个防抖线圈2421相对设置,为防抖可动载体2411提供防抖驱动力。

多个防抖线圈2421被设置在防抖线路板2412上,多个防抖线圈2421与防抖线路板2412电路导通。多个防抖线圈2421可以是平面环形线圈,与多个防抖磁石2422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被设置在多个防抖磁石2422的下方,使得多个防抖线圈2421位于多个防抖磁石2422的磁场内,多个防抖线圈2421以及防抖线路板2412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防抖线圈2421被内嵌在防抖线路板2412中,形成一平面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防抖磁石2422中的至少一个向物侧延伸与对焦磁石2321形成共用磁石。在本申请一具体示例中,其中一个防抖磁石2422向上延伸,兼具对焦磁石2321,形成共用磁石。共用磁石沿光轴贯穿于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在实现光学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时,共用磁石均能够参与工作。其中,对焦线圈2322与共用磁石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防抖线圈2421与共用磁石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共用磁石分别与对焦线圈2322和防抖线圈2421相互作用,驱动对焦载体2311和防抖可动载体2411相对于基座21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共用磁石被设置在靠近对焦线圈2322一侧,与对焦线圈2322相对设置。共用磁石沿光轴方向上包括上下磁极,上下磁极的侧面与对焦线圈2322对应,提供对焦载体沿光轴移动所需的磁场,用于驱动对焦载体2311沿着光轴上下移动,实现光学对焦;防抖线圈2421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与共用磁石以及其他防抖磁石相对设置,共用磁石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包括内外磁极,其他防抖磁石沿垂直于光轴方向上包括内外磁极,共用磁石的内外磁极以及其他防抖磁石的内外磁石提供防抖可动载体2411沿垂直于光轴上移动所需的磁场,与防抖线圈2421对应,用于驱动防抖可动载体2411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实现光学防抖。

其中,如图9至图10B,基座21的底侧横向延伸部213沿水平方向延伸,呈水平中空环形,设置有四个转角处,一端部的靠近且面向对焦线圈2322侧的两个转角处自底侧横向延伸部213沿光轴向物侧方向延伸得到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在另一端部远离且背向对焦线圈2322侧的两个转角处自底侧横向延伸部213沿光轴向物侧方向延伸得到第三向上延伸部2113和第四向上延伸部2114。自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顶部横向延伸部212,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连接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设置于基座21的第一侧101,底侧横向延伸部213设置与第一侧101相对的第三侧103,顶部横向延伸部212高于底侧横向延伸部213。顶部横向延伸部212与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构成一对焦磁石2321的安装位214,用于容纳安装对焦磁石2321,使得对焦磁石2321与对焦线圈2322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共用磁石被设置在对焦磁石2321的安装位,即对焦磁石的安装位也是共用磁石的安装位。其中,共用磁石为一长方体结构,沿光轴方向上定义为高,水平方向上的长边定义为长,短边定义为宽,上下磁极位于长高形成的侧面上,下磁极端面为长宽形成的下侧面。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具有相向设置的内表面,共用磁石的宽高形成的侧面与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顶部横向延伸部212的下表面与共用磁石的长宽形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侧横向延伸部213位于基座21的三侧,基座21的一侧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即基座21具有一开口,开口朝向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设置在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即顶部横向延伸部212设置与基座21开口所在的一侧。也就是说,顶部横向延伸部212和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异侧设置。共用磁石设置在不设置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即共用磁石设置在基座21开口所在的一侧,共用磁石自顶部横向延伸部212向下延伸,被固定安装在安装位中。除共用磁石外的其他防抖磁石2422分别设置在位于基座21三侧的底侧横向延伸部213,其中,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下表面具有防抖磁石安装位,除共用磁石外的其他防抖磁石2422设置在防抖磁石安装位,与共用磁石一同构成防抖所需的磁石,提供光学防抖磁场,与防抖线圈2421相对设置,当防抖线圈2421通电时,驱动防抖可动载体2411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B所示,共用磁石向下延伸的高度大于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的高度,即共用磁石的下表面低于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和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的下表面,使得共用磁石的下表面直接裸露,共用磁石的内外磁极与防抖线圈2421近距离相对设置,提供足够的防抖磁场。另一方面,共用磁石自顶部横向延伸部212向下延伸,与对焦线圈2322近距离相对设置,长高方向形成的侧面尺寸覆盖对焦线圈2322,即上下磁极提供足够的光学对焦磁场,以满足单一对焦磁石2321线圈为对焦载体2311提供足够大的对焦驱动力,实现光学镜头10沿光轴上下移动以及移动行程的需求。

进一步地,共用磁石与其相对应的防抖线圈2421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与其他防抖磁石2422与其相对应的防抖线圈2421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一致。为结构小型化,除共用磁石外的其他防抖磁石2422呈扁平长方体,即在高度方向上尺寸较小,长宽方向上覆盖防抖线圈2421,提供防抖所需的磁场力。以使得基座2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实现模组结构的紧凑和小型化。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防抖磁石2422还包括除共用磁石之外的其他磁石,其中,共用磁石的高度高于其他磁石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防抖磁石2422还包括除共用磁石之外的其他磁石,共用磁石沿高度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其他磁石沿高度方向的投影面积。

共用磁石设置在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占据一定的高度以及厚度尺寸,将镜头对焦部分23的其他部分组件设置在基座21的其余三侧,使得各组件之间合理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焦导电部233被设置在对焦载体2311与基座21之间,分别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耦接。对焦导电部233被设置在基座21不设置有共用磁石的其余三侧,以避免干涉以及电路的合理布局。

如图4所示,对焦导电部233包括对焦电路板2331和导电端子2332,对焦电路板2331电连接于对焦线圈2322和基座21的导电元件,导电端子2332电连接于基座21的导电元件和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组件32,以实现镜头对焦部分23的电路导通。

对焦电路板2331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底面与基座21的顶面之间,或者,对焦电路板2331也可以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顶面和基座21的顶面,以通过对焦电路板2331实现对焦线圈2322与基座21的导电元件之间的电路导通。导电端子2332被设置于基座21的不设置有共用磁石的一侧,导电端子2332向下延伸至感光组件30,以通过导电端子2332实现基座21的导电元件与感光组件30的线路板组件32之间的电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对焦电路板2331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上对焦线圈2322所在一侧的相邻侧,即对焦线路板设置在基座21与共用磁石相邻的侧边上,以方便对焦电路板2331与对焦线圈2322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对焦电路板23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对焦电路板2331分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相对侧,即当对焦线圈2322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第一侧101,两个对焦电路板2331分别被设置于与第一侧101相邻的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其中,对焦电路板2331可以被实施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软硬结合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镜头对焦部分23进一步包括一对焦保持部234,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于基座21内。进一步的,对焦保持部234包括对焦磁吸构件2341和对焦支持构件2342,其中,对焦磁吸构件2341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共用磁石相对设置,以使得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共用磁石之间产生沿水平方向的磁吸力。一方面使得对焦载体2311始终被保持于基座21内,另一方面通过磁吸力的作用使得对焦载体2311在移动后能够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与基座21之间,对焦载体2311通过对焦支持构件2342始终被支撑于基座21。对焦支持构件2342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周侧中的一侧,其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与共用磁石位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异侧。其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包括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以及设置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之间的对焦滚珠23423。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的一侧壁,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设置于基座21的一侧壁,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和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设置于对焦驱动部232分的同一侧,对焦滚珠23423被夹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之间,以提高对焦基座21在光学对焦过程中运动的稳定性,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共用磁石与对焦磁吸构件2341位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同侧,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支持构件2342位于对焦可动部231的异侧。以使得对焦支持构件2342在共用磁石与对焦磁吸构件2341的磁吸力的作用下被夹持于对焦可动部231与基座21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支持构件2342与对焦驱动部23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相对侧。共用磁石设置在不设置有底侧横向延伸部213的一侧,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基座21的不设置有共用磁石的一侧。进一步的,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在背向共用磁石的一侧,即对焦驱动部23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第一侧101,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镜头对焦部分23的第二侧102和第四侧104。这是由于本申请中镜头对焦部分23仅一侧设置对焦驱动部232,在对焦驱动部232驱动对焦载体2311移动时,对焦载体2311和光学镜头10会出现倾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将对焦支持构件2342设置于对焦驱动部232的相对侧,通过对焦支持构件2342对对焦载体2311提供支撑,进而使得对焦载体2311和光学镜头10能够稳定地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具有朝向共用磁石的开口,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具有背向共用磁石的开口,对焦磁吸构件2341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产生沿水平方向的磁吸力,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使得对焦滚珠23423被夹持于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的开口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开口之间。也可以说,对焦载体2311上的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位于基座21上的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的外侧,即第一滚珠安装部23421至光轴的距离小于第二滚珠安装部23422至光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镜头对焦部分23进一步包括一对焦感测部235,对焦感测部235包括对焦感测元件2351和对焦感应磁石2352,对焦感测元件2351和对焦感应磁石2352相对设置,其中对焦感测元件2351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中的一个,对焦感应磁石2352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311和基座21中的另一个,当对焦载体2311移动时,对焦感测元件2351和对焦感应磁石235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根据对焦感测元件2351感测到的对焦感应磁石2352的磁场强弱,可以确定对焦载体2311的位置,进而调整对焦线圈2322的电流以使得对焦载体2311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焦感应磁石2352与共用磁石与异侧设置,以避免对焦感应磁石2352与对焦磁石2321之间发生磁干扰。

将防抖磁石2422与对焦磁石2321共用,即镜头对焦部分23与芯片防抖部分24共用部分磁石,对应的共用磁石既能够提供对焦线圈2322所需的磁场,与对焦线圈2322作用实现镜头对焦,又能够提供防抖线圈2421所需的磁场与防抖线圈2421作用实现芯片防抖。如此,使得减少结构件,结构实现紧凑,降低光学组件的尺寸,从而实现驱动装置20以及模组结构的小型化。

通过将共用磁石安装在由第一向上延伸部2111、第二向上延伸部2112以及顶部横向延伸部212形成的安装位上,共用磁石沿光轴贯穿于镜头对焦部分23和芯片防抖部分24,在提供足够大的对焦磁场的同时,与防抖线圈2421的距离同样满足提供足够的防抖磁场,使得仅在单一方向上占据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尺寸,减少驱动装置20的横向尺寸,其余方向上为其他部件的设置预留空间,在充分利用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焦和防抖各部件的合理配置。

在本申请的一具体示例中,如图8至图11A所示,防抖导电部243包括导电向下延伸部和导电横向延伸部(图中未示出),导电横向延伸部与防抖线圈2421导通,导电向下延伸部与感光芯片31的线路板导通,防抖导电部243构成防抖电路的一部分,连通防抖线路板2412与感光芯片31的线路板。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导电部243通过嵌件注塑成型,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内,导电横向延伸部部分裸露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上表面,与防抖线圈2421导通电连接,导电向下延伸部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环形支撑臂内,下表面部分裸露,用于与感光芯片31的芯片线路板321电路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具体示例中,如图8至图11A所示,防抖线圈2421与防抖磁石2422之间具有间隙,由防抖保持部244支撑保持,即防抖磁石2422与防抖线圈2421可由防抖保持部244支撑且相对运动。防抖磁石2422设置在基座21,防抖线圈2421设置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基座21与防抖可动载体2411之间具有间隙,防抖可动载体2411通过防抖保持部244连接于基座21,使得防抖可动载体2411可相对于基座21沿垂直于光轴水平移动。进一步的,防抖保持部244包括防抖磁吸构件2441和防抖支持构件2442。其中,防抖磁吸构件2441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与防抖磁石2422的位置对应,以使得防抖磁吸构件2441与防抖磁石2422之间产生平行于光轴的磁吸力,使得防抖可动载体2411在移动后能够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抖磁吸构件2441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与防抖磁石2422的位置对应。防抖磁吸构件2441可以为与防抖磁石2422产生磁吸力的构件,例如铁片等,与防抖磁石2422相互吸引。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磁吸构件2441可以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当然,在本申请另一具体示例中,防抖磁吸构件2441也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防抖支持构件2442设置在基座21与防抖可动载体2411之间。防抖支撑构件设置在基座21的下表面与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上表面之间。其中,防抖支持构件2442包括滚珠槽24421和防抖滚珠24422。滚珠槽24421设置在基座21或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用于容纳防抖滚珠24422,防抖滚珠24422支撑防抖可动载体2411与基座21保持一定的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设置有滚珠槽24421,自防抖可动载体2411向上延伸形成,滚珠槽24421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的防抖线圈2421的外侧,滚珠槽24421用于容置防抖滚珠24422。滚珠槽2442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上表面,可以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表面的四个角。基座21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与滚珠槽24421对应的凸台。防抖滚珠24422设置在滚珠槽24421内,在滚珠槽24421内运动。其中,防抖滚珠24422被容纳在滚珠槽24421内,防抖滚珠24422的一端接触滚珠槽24421,另一端接触基座21的下表面的凸台。滚珠槽24421的高度低于防抖滚珠24422的直径,使得防抖滚珠24422的部分裸露于滚珠槽24421。由于防抖滚珠24422支撑作用,通过防抖滚珠24422将防抖可动载体2411可动地连接于基座21,并使得两者之间保持有间隙。基座21凸台的设置,使得防抖滚珠24422在实现支撑保持防抖可动载体2411与基座21之间的间隙的同时,使得防抖滚珠24422以及滚珠槽24421的尺寸减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滚珠槽24421也可以设置在基座21。

防抖磁吸构件2441与防抖磁石2422的磁吸作用力,一方面,用于驱动防抖可动载体2411进行复位,另一方面,将防抖滚珠24422处于被夹持状态,防抖滚珠24422被始终夹持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与基座21之间,避免防抖滚珠24422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芯片防抖部分24还包括一防抖感测部245,防抖感测部245包括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以及防抖位置感应磁石2452,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包括X方向感测元件和Y方向感测元件,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和防抖位置感应磁石2452相对设置。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防抖位置感应磁石2452被设置在基座21上,当防抖可动载体2411移动时,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和防抖位置感应磁石245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根据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感测到的防抖位置感应磁石2452的磁场强弱,确定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位置,进而调整防抖线圈2421的电流使得防抖可动载体2411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位置感应磁石2452与防抖磁石2422共用,以减少结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451可以为为霍尔元件、驱动IC或TMR。

参照图11A至图13,摄像模组1还包括一感光组件30,该光学镜头10被设置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这样,感光组件30可以接收光学镜头10汇聚的光线以进行成像,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光学镜头10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对焦可动部231,感光组件30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防抖可动部241,从而光学镜头10被保持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驱动装置20的镜头对焦部分23包括被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21的物侧的对焦可动部231和被设置于对焦可动部231和基座31之间的对焦驱动部232,对焦驱动部232适于驱动对焦可动部231相对基座21移动,该驱动装置20适于驱动光学镜头10沿光学镜头10的光轴移动;驱动装置20的镜头防抖部分24包括防抖可动部241和防抖驱动部242,防抖可动部241被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21的像侧,防抖可动部241包括被防抖可动载体2411,防抖驱动部242被设置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和基座21之间,其中芯片防抖驱动部242包括相对设置的防抖磁石2422和防抖线圈2421,防抖磁石2422被设置在基座21上,防抖线圈2421被设置在防抖可动载体2411上,该驱动装置20适于驱动感光组件30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移动。

如图11A至图13所示,感光组件30包括一线路板组件32以及电连接于该线路板组件32的一感光芯片31和电子元件34,该感光芯片31用于接收光学镜头10采集的外界光线成像并通过线路板组件32与外部移动电子设备电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元件34可以是电阻、电容等无源电子器件和驱动芯片、存储芯片等有源电子器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感光组件30还包括一滤光组件33,该滤光组件33包括一滤光元件331,该滤光元件331被保持于感光芯片31的感光路径上,滤光元件331被设置于光学镜头10和感光芯片31之间,其用于对进入感光芯片31的入射光线进行过滤,滤除入射光线中例如红外光线等成像不需要的杂光。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元件331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防抖可动载体2411且对应于感光芯片31的至少感光区域,从而滤光元件331随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移动而移动;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滤光组件33还包括一滤光元件支架332,该滤光元件331被安装固定于该滤光元件支架332且对应于感光芯片31的至少感光区域,滤光元件支架332具有一通光孔,穿过光学镜头10入射光线通过该通光孔入射至感光芯片31,滤光元件331可以被正贴或者倒贴于滤光元件支架332,进一步地,滤光元件支架332被固定于线路板组件32,如图11A或者图12A所示,通过滤光元件支架332的设置,可以减小滤光元件331的面积尺寸,进而减少滤光组件33的成本,可以降低滤光元件331的高度,进而降低光学镜头10与滤光元件331组件发生撞击的风险。

该线路板组件32包括一芯片线路板321和一连接线路板322,芯片线路板321与连接线路板322电连接,感光芯片31电连接于芯片线路板321,从而感光芯片31适于通过连接线路板322与外部移动电子设备电连接。具体地,感光芯片31被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1,滤光元件支架332被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1,电子元件34被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1并电连接于芯片线路板321。进一步地,芯片线路板321被固定于防抖可动部241的防抖可动载体2411,防抖导电部243与芯片线路板321电导通。

该连接线路板322包括一内线路板3221、一外线路板3223和连接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的柔性导通机构3222,芯片线路板321被固定于内线路板3221,芯片线路板321位于内线路板3221的上方,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线路板组件32的至少一侧,芯片线路板321的尺寸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尺寸,即芯片线路板321的长边尺寸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长边尺寸和/或芯片线路板321的宽边尺寸可以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宽边尺寸,换言之芯片线路板321的面积可以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面积,在本申请中,通过增加一与内线路板3221固定的芯片线路板321,使得内线路板3221不必直接与感光芯片31、电子元件34和/或滤光元件支架332固定,且芯片线路板321的尺寸可以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尺寸,从而内线路板3221的尺寸可以被设计的较小,从而连接线路板322的尺寸可以被设计的较小,进一步,摄像模组1的尺寸被设计的较小。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通过在芯片线路板321和内线路板3221之间设置例如锡膏等电连接介质,实现芯片线路板321与内线路板3221之间的电导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A和图12B所示,芯片线路板321具有一通孔,感光芯片31被容置于该通孔中,从而降低感光组件30整体的高度。具体地,芯片线路板321固定于内线路板3221的正面,通过该通孔,芯片线路板321与内线路板3221形成一芯片容纳腔,感光芯片31被容置于容纳腔中并固定于内线路板3221,感光芯片31进一步直接与芯片线路板321电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光芯片31也可以直接与内线路板322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34被固定并电连接于芯片线路板321,滤光元件支架332被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1,这样,内线路板3221的尺寸可以被设计的较小,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元件34也可以被固定于内线路板3221且容置于芯片线路板321的通孔中,或者,部分电子元件34被固定于内线路板3221,部分电子元件34倍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1。

继续参照图13,柔性导通机构3222电连接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柔性导通机构3222易于形变,当内线路板3221相对外线路板3223移动时,内线路板3221受到的阻力较小,从而驱动装置20驱动固定有感光芯片31的芯片线路板321移动时,与芯片线路板321相固定的内线路板3221移动产生的阻力影响较小,进而驱动装置20的驱动力可以被设计的较小,从而驱动装置20的尺寸得以被降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从俯视方向看,外线路板3223和内线路板3221均具有矩形的周侧形状,其中外线路板3223具有一通孔,该通孔适于为矩形通孔,该通孔的尺寸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尺寸,从而内线路板3221和柔性导通机构3222被设置于该通孔中。而由于外线路板3223呈环状,设置导通电路的面积被减小,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为使线路板组件32整体尺寸保持较小,使外线路板3223的厚度增加,外线路板3223的厚度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厚度,从而外线路板3223中可以设置更多层的导通电路,进而在较窄的宽度下可以满足电导线的设置需求。外线路板3223的厚度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厚度,使得内线路板3221的底面的位置可以高于外线路板3223的底面。

该连接线路板322进一步包括一连接带3224,连接带3224被固定于外线路板3223的一侧并与外线路板3223电连接,借由该连接带3224,线路板组件32与外部移动电子设备电连接。

该柔性导通机构3222包括至少二柔性导通臂32221,至少二柔性导通臂32221在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之间在X方向和Y方向延伸并连接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柔性导通臂32221上可以通过设置电导线的方式实现电导通功能电连接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二柔性导通臂32221包括两个在内线路板3221相对侧设置的柔性导通臂32221,具体地,该柔性导通机构3222包括四个柔性导通臂32221,四个柔性导通臂32221分别位于内线路板3221的四侧并连接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从而使外线路板3223通过柔性导通机构3222提供给内线路板3221的支持较为稳定且对称。当然,在本申请中,该柔性导通机构3222还可以包括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柔性导通臂32221,本申请并不为此所限。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导通臂3222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柔性电连接件,当柔性电连接件的数量被设计的较多时,可以提供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之间更多的导通电路,具体地,柔性导通臂32221中柔性电连接件的数量根据感光芯片31的电路需求决定。

继续参照图11A和图12A,该外线路板3223被固定于外壳22,例如外线路板3223被固定于外壳22的外壳主体221或者外壳底板222,从而外线路板3223在摄像模组1中属于相对固定的部分,而被直接或者间接与防抖可动载体2411相固定的内线路板3221则属于相对可动的部分,由于内线路板3221与外线路板3223之间通过易于形变的柔性导通机构3222连接并电导通,内线路板3221移动的阻力较低。外壳22具有一容纳腔以容纳基座21和芯片防抖部分24,基座21被固定于外壳22,外线路板3223通过固定于外壳22间接地被固定于基座21,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外线路板3223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基座21,即,外线路板3223被固定于基座21包括了上述间接和直接两种情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感光组件30还包括一底座35,该外线路板3223被固定于底座35,该底座35被固定于外壳22,从而底座35和外壳22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防止灰尘等脏污从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之间的间隙中进入感光组件30。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内线路板3221与底座35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内线路板3221高于外线路板3223,也即,内线路板3221的底面与底座3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线路板3221的底面与底座3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当内线路板3221移动时,内线路板3221与底座35之间不会发生摩擦,减小了移动的阻力。在本示例中,柔性导通臂32221呈倾斜的连接内线路板3221和外线路板3223,其中柔性导通臂32221连接内线路板3221的一端高于连接外线路板3223的一端。

换言之,在本申请中,外线路板3223可以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相对固定的部分(例如外壳22、底座35、基座21等部件为驱动装置20的相对固定的部分),内线路板3221被固定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内线路板3221可以被直接的固定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也可以通过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1被间接的固定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芯片防抖可动载体2411被防抖保持部244保持于基座21,从而内线路板3221可以被维持在高于外线路板3223的位置,也即,内线路板3221的底面可以高于外线路板3223的底面,使内线路板3221在移动过程中不易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

防抖保持部244包括被设置于防抖可动载体2411的防抖磁吸构件2441和被设置于基座21与防抖可动载体2411之间的防抖支持构件2442,防抖磁吸构件2441与防抖磁石2422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防抖可动载体2411被吸附向基座21并使防抖支持构件2442被防抖可动载体2411和基座21夹持,同时,借由防抖磁吸构件2441与防抖磁石2422之间的磁吸作用,内线路板3221的高度得以被维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板组件32还包括被固定于内线路板3221背面的内补强板323和被固定于外线路板3223背面的外补强板324,用以增强连接线路板322的结构强度,内补强板323和外补强板324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其中,外补强板324呈环状结构,其形状与外线路板3223相近。在本实施例中,该内补强板323与底座35之间具有空气间隙,内补强板323的底面与底座3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外补强板324的底面与底座3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当内线路板3221移动时,内补强板323与底座35之间不会发生摩擦,减小了移动的阻力。在该实施例中,内线路板3221的高度也可以高于外线路板3223的高度。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相关技术
  • 一种摄像模组线路板拼版、摄像模组
  •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一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及摄像模组制备方法
  • 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控制方法
  • 一种摄像模组的固定装置、摄像模组及摄像模组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镜头、摄像模组的镜座
技术分类

061201165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