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通信链路异常,如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故障、路由表配置异常/错误导致的路由黑洞、流量分配不均或流量突发导致的链路拥塞等。通信链路异常会影响网络的性能,例如会影响网络中节点的吞吐量,或是增加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延等,进而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目前,可以通过待检测的通信链路(以下简称待检测链路)两端的节点互相周期性的发送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报文来检测链路是否出现异常。例如,当被检测的链路的一端节点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对端节点发送的BFD报文,则确定该链路异常。

然而,通过BFD报文来检测网络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时,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均需要生成BFD报文,并且周期性地向对端节点发送BFD报文,这一过程会持续消耗网络中节点的带宽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该方法检测网络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时,能够节省网络内节点的带宽资源。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目的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疑似异常流,疑似异常流为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第一数据量的流表项所对应的数据流。其中,流表项为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后创建的,且用于记录数据流的流信息。数据流的流信息可以包括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数据大小。基于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生成包括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第一报文。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用于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检测通信链路时,只需网络系统中的目的接入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数据量进行监控,从而及时的将预设时长内未增长数据量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并将已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通报给源接入设备。进而,源接入设备基于疑似异常流已发送和已接收的数据量的差值即可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可见,该方法无需网络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生成通信链路检测报文,并互相发送该报文。从而该方法能够节省网络系统内节点的带宽资源。

另外,当本申请方法中的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数据流的流表项中所记录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的预设时长设置为百微秒级的时长,则能够实现在百微秒级的时长内检测出传输数据流的通信线路是否有异常。进而,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能够控制在毫秒级或亚毫秒级。可见,相比通过BFD报文检测通信链路时只能控制链路收敛时间在百毫秒(一般为200毫秒)级,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大大缩短了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从而减小了网络系统传输数据的时延,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实现了在数据层面检测用于传输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对于一条数据流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是在通信网络的接入层中,通过检测该数据流在源接入设备的已发送数据量和在目的接入设备的已接收数据量的差值,来确定传输该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因此,对于数据传输过程中通信网络中出现路由黑洞,从而导致用户期望的目的接入设备接收不到数据流的故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能适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确定疑似异常流包括:根据第一周期检测流表项中的流信息。当数据流的流信息中的数据量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确定该数据流为疑似异常流。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及时的将预设时长内数据量未增长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源接入设备发送的指示延长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将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第一周期调整为第二周期。其中,第二周期大于第一周期。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源接入设备发送的指示减小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将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第二周期调整为第三周期。其中,第三周期小于第二周期。可选的,第三周期可以和上述的第一周期相同,也可以和上述的第一周期不同。

通过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在源接入设备的指示下,灵活的设置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而灵活的调整上述预设时长的长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包括:通过目的接入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上行端口向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目的接入设备可以通过多个上行端口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即目的接入设备通过多个上层节点向该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换言之,用于将第一报文从目的接入设备传输至该源接入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多条。这样一来,即使用于传输第一报文的多条通信链路中的某条通信链路异常/故障,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也可以保证目的接入设备通过其他通信链路将第一报文传输至源接入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若上述的数据流的流信息还包括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的数据流的最新报文的序列号。则这种情况下,第一报文还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进而第一报文还指示源接入设备在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基于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中未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报文。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第一报文中携带的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可以指示源接入设备准确的确定出由于通信链路发生异常/故障而导致自身已发出、但目的接入设备未接收到的报文,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通过恢复的通信链路将这些报文发送至目的接入设备,从而避免了数据丢包的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的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均为通信网络中叶子层的节点,该通信网络还包括骨干层。其中,该通信网络中叶子层上的每个节点和该通信网络中骨干层上的节点全连接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的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均为通信网络中接入层的节点,通信网络还包括骨干层和核心层。其中,该通信网络中接入层的每个节点和该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部分节点连接通信,该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每个节点和该通信网络中核心层的部分节点连接通信。

通过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当接入设备检测到通信链路异常并切换路由,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中,接入设备切换后的路由可以保证不再经过被检测到异常的通信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源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第一报文。其中,疑似异常流为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流,第一报文包括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大小。确定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该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用于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检测通信链路时,只需网络系统中的源接入设备基于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以及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携带的目的接入设备已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即可确定出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可见,该方法无需网络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生成通信链路检测报文,并互相发送该报文。从而该方法能够节省网络系统内节点的带宽资源。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实现了在数据层面检测用于传输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对于一条数据流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是在通信网络的接入层中,通过检测该数据流在源接入设备侧的已发送数据量和在目的接入设备的已接收数据量的差值,来确定传输该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因此,对于数据传输过程中通信网络中出现路由黑洞,从而导致用户期望的目的接入设备接收不到数据流的故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能适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上述确定疑似异常流的已发送数据量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的停止时长是否小于预定时长。如果该停止时长小于预定时长,则确定上述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如果上述停止时长大于预定时长,则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第二报文。

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时,考虑了疑似异常流是否是断流的因素。应理解,当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的停止时长大于或等于预定时长,则疑似异常流为断流。当疑似异常流不为断流,即疑似异常流是正常发送的数据流,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疑似异常流已发送和已接收的数据量来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而当疑似异常流为断流,表示源接入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向目的接入设备发疑似异常流的报文。相应的,目的接入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再接收到疑似异常流的报文。因此对于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记录的流信息而言,目的接入设备无需继续以较高频率(即较短的周期)来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以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进而,为节省目的接入设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源接入设备可以生成指示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流信息的周期的第二报文,并将第二报文发送至目的接入设备,从而,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以节省高频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所带来的过多的资源消耗。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停止时长后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指示信息。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源接入设备开始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而实现减小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流表项中记录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的预设时长的目的。这样,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基于检测结果快速的确定疑似异常流,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报文通告的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可见,减小目的接入设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能够提高检测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速度,从而缩短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若上述第一报文还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的序列号。则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用于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从疑似异常流中最新报文序列号指示的报文的下一个报文开始,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源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文中携带的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准确的确定出由于通信链路发生异常/故障而导致自身已发出、但目的接入设备未接收到的报文,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通过恢复的通信链路将这些报文发送至目的接入设备,从而避免了数据丢包的情况。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的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均为通信网络中叶子层的节点,该通信网络还包括骨干层。其中,该通信网络中叶子层上的每个节点和骨干层上的节点全连接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的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均为通信网络中接入层的节点,所述通信网络还包括骨干层和核心层。其中,该通信网络中接入层的每个节点和该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部分节点连接通信,该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每个节点和该通信网络中核心层的部分节点连接通信。

通过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当接入设备检测到通信链路异常并切换路由,在上述两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中,接入设备切换后的路由可以保证不再经过被检测到异常的通信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检测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对该检测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示例性的,本申请可以按照功能将该检测装置划分为确定单元、生成单元以及发送单元等。上述划分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的可能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或其相应的可能的设计提供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检测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对该检测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示例性的,本申请可以按照功能将该检测装置划分为接收单元和确定单元等。上述划分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的可能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二方面或其相应的可能的设计提供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检测装置包括:网络接口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该网络接口接收或发送数据,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使得该检测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或者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包括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其中,目的接入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源接入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中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中或第二方面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被执行。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一方面中或第二方面中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系统等均可以应用于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上述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10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20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部分术语或技术进行说明:

1)、路由黑洞

路由黑洞是一种通信故障,具体是指由于网络节点的路由表配置错误而导致报文的实际转发路径和预期转发路径不同,从而致使原本应当接收报文的目的网络节点接收不到报文的通信故障。其中,报文的实际转发路径为报文经网络节点被实际转发的路径,报文的预期转发路径是指用户原本期望的报文转发路径。

其中,网络节点的路由表配置错误,可能是在人工配置路由表时由于人工出错而发生的错误,也可能是网络节点中存储路由表的内存被错误操作(例如错误的写入操作或删除操作)而导致的错误,还可能是网络节点中存储路由表的内存的存储单元发生异常(或失效、故障等)导致的错误,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网络节点的路由表配置错误,可能是在传输报文之前配置路由时发生,也可能是在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对此不作限定。

2)、其他术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还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当前,在通过BFD报文来检测网络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时,会持续消耗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带宽资源。并且通过BFD报文来检测通信链路时的链路收敛时间一般只能控制在百毫秒(一般为200毫秒)级别,而这对于运行有高时延要求应用(例如游戏)的网络而言,是远远无法满足要求的。其中,链路收敛时间为在检测通信链路异常以及在通信链路异常时修复通信链路,以使通信链路恢复正常的时间。

此外,在通过BFD报文来检测网络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时,由于BFD报文只能检测通信链路是否发生物理故障所导致的断链,而无法检测到网络中的路由黑洞。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接入设备。该方法包括:目的接入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数据量在预设时长未增长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进而,发送该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根据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和目的接入设备已接收到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的差值,来确定传输该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只需网络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对收发数据流的数据量进行监控,即可实现对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检测。该方法无需网络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生成通信链路检测报文,并互相发送该报文。从而该方法能够节省网络系统内节点的带宽资源。

此外,当上述预设时长被设置为百微秒级的时长时,则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来检测网络系统的通信链路时,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可以达到毫秒级或亚毫秒级。相比通过BFD报文检测通信链路时百毫秒级的链路收敛时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大大缩短了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从而减小了网络系统传输数据的时延,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能够检测到网络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节点的路由表配置错误而导致的路由黑洞。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的通信网络为第一通信网络,第一通信网络包括接入层、骨干层(spine)以及核心层(core)。其中,接入层的节点用于将终端(或服务器)接入第一通信网络,并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以检测第一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骨干层和核心层的节点用于在第一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骨干层的节点用于在接入层节点和核心层节点之间转发报文,核心层的节点用于在骨干层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网络中接入层的每个节点和第一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部分节点连接通信,第一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每个节点和第一通信网络中核心层的部分节点连接通信。

作为示例,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系统10配置的第一通信网络包括接入层11、骨干层12以及核心层13。

其中,接入层11包括节点111、节点112、节点113、节点114、节点115以及节点116。接入层11的节点用于连接终端(或服务器),并将终端(或服务器)接入第一通信网络。接入层11的节点用于在终端(或服务器)和骨干层12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例如,接入层11的节点111,用于在终端101和骨干层12的节点121之间转发报文,和/或,用于在终端101和骨干层12的节点122之间转发报文。

骨干层12包括节点121、节点122、节点123、节点124、节点125以及节点126,且骨干层12的节点用于在第一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并具体用于在接入层11的节点和核心层13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例如,骨干层12的节点121,用于在接入层11的节点111和核心层13的节点131之间转发报文,和/或,用于在接入层11的节点111和核心层13的节点132之间转发报文。

核心层13包括节点131、节点132、节点133以及节点134,且核心层13的节点用于在第一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并具体用于在骨干层12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例如,核心层13的节点131,可以用于在骨干层12的节点121和节点123之间转发报文,和/或,用于在骨干层12的节点121和节点125之间转发报文,又或者用于在骨干层12的节点123和节点125之间转发报文。

此外,接入层11的每个节点与骨干层12的6个节点中的2个节点连接通信,例如接入层11的节点111与骨干层12的节点121、节点122连接通信。骨干层12的每个节点与核心层13的4个节点中的2个节点连接通信,例如骨干层12的节点121与核心层13的节点131、节点132连接通信。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的通信网络为第二通信网络,第二通信网络包括叶子层(leaf)和骨干层。其中,叶子层的节点用于将终端(或服务器)接入第二通信网络,并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以检测第二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骨干层的节点用于在第二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并具体用于在叶子层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网络中叶子层的每个节点和第二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节点全连接。换言之,第二通信网络中叶子层的每个节点和第二通信网络中骨干层的每个节点均可以通信。

作为示例,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2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网络系统20配置的第二通信网络包括叶子层21和骨干层22,并且,叶子层21的每个节点与骨干层22的节点全连接,即叶子层21的每个节点与骨干层22的每个节点均可以通信。

其中,叶子层21包括节点211、节点212、节点213、节点214、节点215以及节点216。叶子层21的节点用于连接终端(或服务器),并将终端(或服务器)接入第二通信网络。叶子层21的节点用于在终端(或服务器)和骨干层22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例如,叶子层21的节点211,可以用于在终端201和骨干层22的节点221之间转发报文,和/或,用于在终端201和骨干层22的节点222之间转发报文,和/或,用于在终端201和骨干层22的节点223之间转发报文。

骨干层22包括节点221、节点222以及节点223,且骨干层22的节点用于在第二通信网络中转发报文,并具体用于在叶子层21的节点之间转发报文。例如,骨干层22的节点221可以用于在叶子层21的任意两个节点(如节点211和节点212)之间转发报文。

可选的,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可以是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这样,上述的第一通信网络和第二通信网络为数据中心网络,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并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作为示例,结合图1,该检测装置可以是图1所示网络系统中的接入层节点,或者是该接入层节点中的功能模块,对此不作限定。作为示例,结合图2,该检测装置可以是图2所示网络系统中的叶子层节点,或者是该叶子层节点中的功能模块,对此不作限定。

为简单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图1所示网络系统中接入层节点的设备,以及图2所示网络系统中叶子层节点的设备,均称为接入设备。这样的话,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可以是该接入设备,或者是该接入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对此不作限定。可选的,该接入设备可以是交换机、架顶交换机(top of rack,ToR)、路由器(router)等,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系统中的一个接入设备(例如第一接入设备)将从终端(或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流,经骨干层节点(或者经骨干层和核心层节点)发送至另一个接入设备(例如第二接入设备),以使第二接入设备将接收到的第一数据流转发至与第二接入设备连接的终端(或服务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接入设备称为网络系统中发送第一数据流的源接入设备,以及将第二接入设备称为网络系统中接收第一数据流的目的接入设备。

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二接入设备也可以将从终端(或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二数据流,经骨干层节点(或者经骨干层和核心层节点)发送至上述的第一接入设备,以使第一接入设备将接收到的第二数据流转发至与第一接入设备连接的终端(或服务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入设备称为网络系统中接收第二数据流的目的接入设备,第二接入设备称为网络系统中发送第二数据流的源接入设备。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数据流,同一个接入设备可以作为网络系统中发送数据流的源接入设备,也可以作为网络系统中接收数据流的目的接入设备。

作为一个示例,参考图1,当网络系统10中接入层11的节点111将从终端101接收到的数据流1,依次经骨干层12的节点121→核心层13的节点131→骨干层12的节点125发送至接入层11的节点115。则节点111为网络系统10中发送数据流1的源接入设备,节点115为网络系统10中接收数据流1的目的接入设备。当网络系统10中接入层11的节点115将从终端105接收到的数据流2,依次经骨干层12的节点125→核心层13的节点131→骨干层12的节点121发送至接入层11的节点111。则节点115为网络系统10中发送数据流2的源接入设备,节点111为网络系统10中接收数据流2的目的接入设备。

作为另一个示例,参考图2,当网络系统20中叶子层21的节点211将从终端201接收到的数据流3,经骨干层22的节点221发送至叶子层21的节点215。则节点211为网络系统20中发送数据流3的源接入设备,节点215为网络系统20中接收数据流3的目的接入设备。当网络系统20中叶子层21的节点215将从终端205接收到的数据流4,经骨干层22的节点221发送至叶子层21的节点211。则节点215为网络系统20中发送数据流4的源接入设备,节点211为网络系统20中接收数据流4的目的接入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流可以为视频流、音频流等任意包括多个报文的数据流,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不同的数据流可以通过每条数据流的流标识来区分。示例性的,数据流的流标识例如可以是数据流的名称、标识符(identifier,ID),或者数据流中报文所携带的五元组信息(或四元组信息)等,不限于此。其中,五元组信息可以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以及传输协议。四元组信息可以包括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以及目的端口。作为一个示例,以数据流a的流标识为数据流a中报文的五元组信息为例,则数据流a可以通过五元组信息(源地址a1、源端口b1、目的地址a2,目的端口b2、传输协议)来区别于其他数据流。其中,源端口b1是源地址a1所指示的源接入设备的一个端口,目的端口b2是目的地址a2指示的目的接入设备的一个端口。

在一些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流可以是长稳流。长稳流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以较为稳定的速率从源接入设备传输至目的接入设备的数据流。

以上述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是上述的接入设备为例,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接入设备30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网络接口303以及总线304。处理器301、存储器302、网络接口303之间通过总线304连接。

处理器301是接入设备3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301还可能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张量处理器(tensorprocessing unit,TPU)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芯片、数据处理器(dataprocessing unit,DPU)等。

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此外,本申请并不限定每个处理器中处理器核的个数。

存储器3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或应用进程所要访问的数据,处理器30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

存储器302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储存级内存(storage class memory,SCM)、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HDD)等。其中,储存级内存例如可以是非易失性内存(non-volatilememory,NVM)、相变化内存(phase-change memory,PCM)、持久化内存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302独立于处理器301存在。存储器302通过总线304与处理器301相连接,用于存储数据、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30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302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

网络接口303,用于接入设备30与其他设备(如图1或图2中所示骨干层节点或终端(或服务器))通过通信网络通信,所述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网络接口303包括用于接收数据/报文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报文的发送单元。

总线3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计算快速链路(computeexpress link,CXL)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指出的是,图3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接入设备30的限定,除图3所示部件之外,该接入设备30包括比图3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2所述的网络系统,并由具有图3所示硬件结构的接入设备执行,该接入设备包括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其中,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描述,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均配置有流表,流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流表项,流表中的每个流表项用于记录一条数据流的流信息。下面首先分别对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配置的流表进行说明。

目的接入设备配置的流表

对于在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的任一数据流(例如第三数据流)而言,当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三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后,目的接入设备在流表中创建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并在该流表项中记录第三数据流的流信息。

其中,第三数据流的流信息包括第三数据流的流标识和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这里,数据流的流标识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描述,不再赘述。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是指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在当前时刻已经接收到的第三数据流的数据大小。例如,当前时刻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三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则该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为该首个报文的大小。可选的,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可以以字节数表征,该字节数为目的接入设备已接收到的第三数据流的报文所包括的字节数。或者,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可以以报文个数表征,该报文个数即为目的接入设备已接收到的第三数据流的报文个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当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以报文个数表征时,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实际大小为报文个数与每个报文大小的乘积。

可选的,第三数据流的流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或者包括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号和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接收时间,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为目的接入设备在当前时刻最新接收到的第三数据流的报文的序列号,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接收时间即为目的接入设备在当前时刻最新接收到的第三数据流的报文的时间,也即,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接收时间为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所指示报文的时间。

示例性的,假设当前时刻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三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则目的接入设备在为第三数据流创建的流表项中记录的第三数据流的流信息包括:第三数据流的流标识、该首个报文的大小、该首个报文的序列号、以及该首个报文的接收时间。其中,该首个报文的大小即为第三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该首个报文即为目的接入设备在当前时刻最新接收到的第三数据流的报文,因此,该首个报文的序列号即为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且该首个报文的接收时间即为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接收时间。

作为示例,以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流3的首个报文后为数据流3创建的流表项为例,参考表1,表1示出了一种数据流3的流表项的示意图。如表1所示,表1所示的流表项中记录的数据流3的流信息包括:数据流3的流标识D3、数据流3的首个报文所包括的字节数(如5字节(byte))、该首个报文的序列号N1,以及该首个报文的接收时间T1。

表1

应理解,在目的接入设备创建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后,还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更新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

可选的,当第三数据流的流信息还包括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或者包括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号和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接收时间,则目的接入设备创建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后,还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更新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最新报文序列号,或者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更新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号和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接收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实时更新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最新报文序列号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或者可以理解为,目的接入设备每接收到第三数据流的一个报文,则更新一次该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最新报文序列号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例如,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上述数据流3的第二个报文后,且该第二个报文的大小为8byte、该第二个报文的序列号为N2、以及第二个报文的接收时间为T2,则目的接入设备将表1所示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更新为13byte(即5byte+8byte)、最新报文序列号更新为N2、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更新为T2,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进一步,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上述数据流3的第三个报文后,且该第三个报文的大小为4byte、该第三个报文的序列号为N3、以及第三个报文的接收时间为T3,则目的接入设备将表2所示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更新为17byte(即13byte+4byte)、最新报文序列号更新为N3、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更新为T3,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接入设备也可以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周期性的更新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最新报文序列号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

可选的,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以任意时长为周期,周期性的更新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最新报文序列号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为保证流表项的时效性,该任意时长可以是一个较短的时长,例如是微秒级的时长。

可选的,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三数据流的过程中,每接收m个报文,则更新一次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最新报文序列号以及最新报文接收时间。为保证流表项的时效性,m的取值可以是较小的正整数,例如m的取值为2。

源接入设备配置的流表

对于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任一数据流(如第四数据流)而言,当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第四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后,源接入设备在流表中创建该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并在该流表项中记录第四数据流的流信息。

其中,第四数据流的流信息包括第四数据流的流标识和第四数据流的第二数据量。其中,数据流的流标识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描述,不再赘述。第四数据流的第二数据量是指源接入设备在发送第四数据流的过程中,在当前时刻已经发送出去的第四数据流的数据大小。这里,第二数据量的具体表征形式的说明可以参考第一数据量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当前时刻源接入设备将第三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发送出去,则源接入设备在为第四数据流创建的流表项中所记录的第四数据流的流信息包括:第四数据流的流标识和该首个报文的大小。其中,该首个报文的大小即为第四数据流的第二数据量。

作为示例,以源接入设备在发送数据流4的首个报文后为数据流4创建的流表项为例,参考表4,表4示出了一种数据流4的流表项的示意图。如表4所示,表4所示的流表项中包括数据流4的流标识D4、数据流4的首个报文所包括的字节数(如6字节(byte))、该首个报文的序列号N4、以及该首个报文的发送时间T4。

表4

应理解,在源接入设备创建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后,还在发送第四数据流的过程中更新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发送第四数据流的过程中实时更新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或者可以理解为,源接入设备每发送一个第四数据流的报文,即更新一次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例如,源接入设备在发送上述数据流4的第二个报文后,且该第二个报文的大小为5byte,则源接入设备将表4所示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更新为11byte(即6byte+5byte),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进一步,源接入设备在发送上述数据流4的第三个报文后,且该第三报文的大小为7byte,则源接入设备将表5所示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更新为18byte(即11byte+7byte),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设备也可以在发送第四数据流的过程中,周期性的更新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

可选的,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发送第四数据流的过程中,以任意时长为周期,周期性的更新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为保证流表项的时效性,该任意时长可以是一个较短的时长,例如是微秒级的时长。

可选的,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发送第四数据流的过程中,每接收n个报文,则更新一次第四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为保证流表项的时效性,n的取值可以是较小的正整数,例如n的取值为3。

下面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的,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2所述的网络系统,并由具有图3所示硬件结构的接入设备执行,该接入设备包括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该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中配置有用于记录数据流的流信息的流表。其中,源接入设备、目的接入设备、数据流的流信息、以及流表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描述,不再赘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目的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

其中,疑似异常流为目的接入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第一数据量的流表项所对应的数据流。其中,疑似异常流为从源接入设备传输至目的接入设备的一条数据流。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为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后创建的,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用于记录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这里,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的创建过程、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记录的流信息、以及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的更新过程的说明,可以参考上文中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的创建过程、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记录的流信息、以及第三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第一数据量的更新过程的描述,这里不作赘述。

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流表中每个流表项的流信息,从而确定每个流表项的流信息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更新了第一数据量。例如,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周期性的遍历流表中的每个流表项,以确定每个流表项中的流信息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更新了第一数据量。其中,目的接入设备检测流表中每个流表项的流信息的周期,可以是时长为上述预设时长的第一周期,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定。作为一个示例,该预设时长可以是300微秒。

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当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流表中的某一流表项在预设时长内更新了第一数据量,则确定该流表项对应的数据流为正常传输的数据流,并且,目的接入设备可以确定用于传输该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正常的。

可以理解,如果目的接入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更新了某一流表项中的第一数据量,则表明目的接入设备在该预设时长内接收到了该流表项所对应数据流的报文。也即,用于传输该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正常的。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当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流表中的某一流表项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第一数据量,则将该流表项对应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

可以理解,如果目的接入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某一流表项的第一数据量,表明目的接入设备在该预设时长内没有接收到该流表项所对应数据流的报文。而造成目的接入设备在该预设时长内没有接收到该流表项所对应数据流的报文的原因,可能是用于传输该数据流的通信链路发生异常/故障,或者是发送该数据流的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该数据流。因此这种情况下,目的接入设备将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第一数据量的流表项所对应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

需要说明,上述所述的流表项对应的数据流,即为流表项中的流标识所标识的数据流。

S102、目的接入设备基于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生成第一报文。

在目的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后,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将已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报文中的源地址,确定为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

进而,目的接入设备根据确定的目的地址和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所记录的流信息,生成第一报文。这里,第一报文用于通告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可能存在异常/故障。进而,该源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报文来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故障。

第一报文中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其中,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可以用于在多条数据流中确定疑似异常流,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用于指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大小。

S103、目的接入设备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基于自身的网络接口(例如图3所示的网络接口303),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可选的,目的接入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端口,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其中,目的接入设备的上行端口是指目的接入设备中用于向目的接入设备所在通信网络中的上层节点(例如骨干层节点)发送报文的端口。需要说明,目的接入设备的一个上行端口用于与一个上层节点通信。

作为一个示例,参考图1,假设目的接入设备为图1所示网络系统中接入层11的节点115,则目的接入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向图1所示骨干层12的节点125发送报文的端口11、以及向图1所示骨干层12的节点126发送报文的端口12。

作为另一个示例,参考图2,假设目的接入设备为图2所示网络系统中叶子层21的节点215,则目的接入设备的上行端口包括:向图2所示骨干层22的节点221发送报文的端口21、向图2所示骨干层22的节点222发送报文的端口22、以及向图2所示骨干层22的节点223发送报文的端口23。

这样的话,当目的接入设备通过多个上行端口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时,表示目的接入设备通过多个上层节点向该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换言之,用于将第一报文从目的接入设备传输至该源接入设备的通信链路包括多条。这样一来,即使用于传输第一报文的多条通信链路中的某条通信链路异常/故障,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也可以保证目的接入设备通过其他通信链路将第一报文传输至源接入设备。

S104、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一报文,确定疑似异常流是否是断流。

该源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报文后,可以先根据第一报文中携带的流标识,在自身发送的全部数据流中将该流标识对应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

可选的,当目的接入设备通过网络接口中的多个上行端口,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时,源接入设备可以接收到通过多条通信链路传输的多个第一报文。这种情况下,源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目的接入设备的第一个第一报文后,即根据第一报文中携带的流标识,在自身发送的全部数据流中将该流标识对应的数据流确定为疑似异常流。应理解,对于源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个第一报文后重复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报文,源接入设备丢弃这些重复接收的第一报文。

进一步,源接入设备判断疑似异常流是否是断流。可以理解,对于任一数据流而言,当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该数据流的时长超过预定时长,则源接入设备确定该数据流为断流。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预定时长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定。例如,该预定时长可以为400微秒,800微秒等。

可选的,源接入设备可以在确定疑似异常流后,通过确定疑似异常流是否被标记为断流,来确定疑似异常流是否为断流。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未被标记为断流,则确定疑似异常流不是断流。这种情况下,表示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疑似异常流的停止时长未超过(小于或等于)预定时长。也就是说,源接入设备当前正常发送疑似异常流,则源接入设备执行S105。相对的,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已被标记为断流,则确定疑似异常流为断流。这种情况下,表示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疑似异常流的停止时长超过(大于或等于)预定时长。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设备可以通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是否包括指示断流的流标记,以此来确定疑似异常流是否被标记为断流。源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在上文所述的流表中确定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例如,目的接入设备可以遍历上文所述流表中的流表项,将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的流表项,确定为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进而,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包括指示断流的流标记,则确定疑似异常流被标记为断流。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不包括指示断流的流标记,或者包括指示正常流的流标记,则确定疑似异常流未被标记为断流。

这里,源接入设备中的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的创建及更新过程的说明,可以参考上文所述第四报文的流表项的创建及更新的描述,不再赘述。但需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源接入设备为每个发送的数据流创建流表项后,还可以周期性的检测每个流表项的第二数据量在每个检测周期内是否有更新,以此来确定是否在数据流的流表项中添加指示断流的流标记,或者添加指示正常流的流标记。

当源接入设备确定某个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在一个或多个检测周期内未更新,且该一个或多个检测周期的时长大于或等于上述预定时长,则表示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该某个数据流的停止时长超过预定时长。这种情况下,源接入设备在该某个数据流的流表项中添加用于指示断流的标记。相反的,在任一个检测周期,若当源接入设备确定某个数据流的流表项中的第二数据量有更新,则表示该某个数据流为正常发送的数据流。这种情况下,源接入设备不在该某个数据流的流表项中添加指示断流的标记,或者在该某个数据流的流表项中添加指示正常流的流标记,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用于指示断流的标记、用于指示正常流的标记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设备可以通过确定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是否包括有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以此来确定疑似异常流是否被标记为断流。例如,当源接入设备遍历断流日志(或断流表),确定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则确定疑似异常流被标记为断流。当源接入设备遍历断流日志(或断流表),确定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不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流标识,则确定疑似异常流未被标记为断流。

可选的,对于源接入设备发送的任一条数据流,源接入设备可以监控用于发送该任一条数据流的端口。当源接入设备监控到用于发送该任一条数据流的端口已停止发送该任一条数据流的停止时长超过预定时长,则将该任一条数据流的流标识记录于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还可理解,当源接入设备监控到用于发送该任一数据流的端口开始发送该任一条数据流的报文,且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包括该任一数据流的流标识,则源接入设备删除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的该任一数据流的流标识,或将断流日志(或断流表)中的该任一数据流的流标识置为无效,对此不作限定。

S105、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不是断流,则基于从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报文,确定源接入设备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其中,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即为源接入设备从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携带的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源接入设备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即为源接入设备在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记录的第二数据量(下文简称为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这里,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即为源接入设备自身所配置的流表中包括第一报文携带的流标识的流表项。

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减去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减去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源接入设备执行S106。

可选的,上述阈值可以是预设的任意值,本申请实施例对该任意值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阈值可以为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时的全部飞行报文的大小。这里,飞行报文是指在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正常时,已从源接入设备发出、但仍在通信链路内传输而未到达目的接入设备的报文。可选的,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时的飞行报文的数量,可以近似等于一个往返时延(round triptime,RTT)内传送的报文数。这样,该阈值即可近似等于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时的飞行报文的数量与单个飞行报文的大小的乘积。其中,单个飞行报文的大小一般为预设大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对于任两个能够通信的设备(如设备1和设备2)而言,RTT是指在通信链路正常的情况下,设备1向设备2发送报文1的时间1,到设备1接收到设备2的反馈信息的时间2之间的时间段。应理解,设备2向设备1发送的反馈信息是指设备2接收到设备1发送的报文1的确认信息。

可以看出,在实际中,源接入设备在一个RTT内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的数量,通常会大于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实际的飞行报文数。因此,通过将源接入设备在一个RTT内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的数量,确定为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传输报文时的飞行报文数,可以适当的增大阈值的取值,从而使得该阈值可以适用于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包括多条通信链路的场景,不再详述。

S106、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

以该阈值为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时的全部飞行报文的大小为例,当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减去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表示疑似异常流在源接入设备一侧已发送的数据量减去在目的接入设备一侧已接收的数据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时的全部飞行报文的大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减去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对应的报文中,除了包括通信链路正常时在通信链路中传输、但未到达目的接入设备的全部飞行报文,还包括源接入设备已发送、但目的接入设备未接收的报文,因此源接入设备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

可以理解,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二数据量减去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小于阈值,表示疑似异常流在源接入设备一侧已发送的数据量减去在目的接入设备一侧已接收的数据量的差值,小于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传输报文时的全部飞行报文的大小。也就是说,目的接入设备检测到疑似异常流在预设时长没有更新第一数据量,是由于源接入设备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报文还在通信链路中传输、但暂时未到达目的接入设备。因此这种情况下,源接入设备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正常的。

可选的,在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后,源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用于接收疑似异常流的目的接入设备的地址,重新配置并切换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从而,源接入设备可以通过切换后的通信链路向目的接入设备继续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

可选的,在源接入设备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后,源接入设备可以向源接入设备所在的网络系统的网管设备发送通信链路异常的告警信息,该告警信息用于指示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于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进而,网管设备基于接收疑似异常流的目的接入设备的地址和网络系统的网络拓扑,重新规划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并将规划好的通信链路的路由信息下发至源接入设备。作为响应,源接入设备基于接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并基于更新的路由表,通过网管设备重新规划的通信链路向目的接入设备继续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

可以看出,S101-S106所述的方法只需网络系统中的接入设备(源接入设备和目的接入设备)对收、发数据流的数据量进行监控,从而基于数据流在收、发两侧的数据量差值来实现对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检测。可以看出,该方法无需网络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生成通信链路检测报文,并互相发送该报文。从而该方法能够节省网络系统内节点的带宽资源。

另外,当将S101-S106所述的方法中的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数据流的流表项中所记录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的预设时长设置为百微秒级的时长,则能够实现在百微秒级的时长内检测出传输数据流的通信线路是否有异常。进而,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能够控制在毫秒级或亚毫秒级。可见,相比通过BFD报文检测通信链路时只能控制链路收敛时间在百毫秒(一般为200毫秒)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大大缩短了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从而减小了网络系统传输数据的时延,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此外,由上文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了在数据层面检测用于传输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对于一条数据流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是在通信网络的接入层中,通过检测该数据流在源接入设备侧的已发送数据量和在目的接入设备的已接收数据量的差值,来确定传输该数据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因此,对于数据传输过程中通信网络中出现路由黑洞,从而导致用户期望的目的接入设备接收不到数据流的故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能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源接入设备在上述S104确定疑似异常流为断流时,也即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疑似异常流的停止时长超过(大于或等于)预定时长时,这种情况下,参考图5,在上述S104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还包括S107-S108。

S107、当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为断流,则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指示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

在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为断流后,源接入设备可以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指示目的接入设备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

可以理解,当疑似异常流为断流,表示源接入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向目的接入设备发疑似异常流的报文。相应的,目的接入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再接收到疑似异常流的报文。因此对于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中记录的流信息而言,目的接入设备无需继续以较高频率(即较短的周期)来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以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进而,为节省目的接入设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源接入设备可以生成指示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流信息的周期的第二报文,并将第二报文发送至目的接入设备。

S108、目的接入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报文,调整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

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二报文,并基于第二报文的指示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

作为示例,假设目的接入设备原本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为第一周期,则目的接入设备基于第二报文的指示,可以将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第一周期调整为第二周期。其中,第二周期大于第一周期。例如,第一周期为300微秒,第二周期为800微妙,对此不作限定。

后续,目的接入设备则以第二周期为周期,周期性的对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进行检测,以确定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在第二周期指示时长内是否有更新。

可选的,当目的接入设备在连续的k个周期内均检测到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未更新,则目的接入设备可以从流表中删除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或者将流表中疑似异常流的流表项置为无效,对此不作限定。其中,k为正整数,且本申请实施例对k的取值不作具体限定。

至此,通过该可能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疑似异常流为断流时,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而可以在保证继续通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更新以检测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还能节省目的接入设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时带来的资源消耗。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当源接入设备在S104确定疑似异常流为断流,且在停止时长后源接入设备再次开始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则参考图6,在上述的S108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9、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

由S107-S108可知,在源接入设备确定疑似异常流为断流时,目的接入设备为保证继续通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更新以检测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且还能节省在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时带来的资源消耗,目的接入设备基于源接入设备的指示延长了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

而当停止时长后,源接入设备开始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而实现减小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流表项中记录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的预设时长的目的。这样,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基于检测结果快速的确定疑似异常流,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报文通告的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可见,减小目的接入设备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能够提高检测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速度,从而缩短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设备在停止时长后开始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停止时长后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中携带上述指示信息。作为响应,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首个报文后,从该首个报文中解析出该指示信息。进而,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基于该指示信息的指示,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

示例性的,假设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源接入设备在停止时长后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之前,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为第二周期,则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包括指示信息的首个报文后,根据从该首个报文中解析出的指示信息的指示,将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从第二周期调整为第三周期。其中,第三周期小于第二周期。可选的,第三周期可以等于上文所述的第一周期,也可以不等于上文所述的第一周期,对此不作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停止时长后开始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上述指示信息。可选的,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停止时长后开始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的同时,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或者,源接入设备可以在停止时长后开始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之前或之后,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对此不作限定。作为响应,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基于该指示信息的指示,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源接入设备在停止时长后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后,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例如将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从第二周期调整为第三周期,不再赘述。也就是说,在该实现方式中,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源接入设备在停止时长后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首个报文这一事件,作为触发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的触发事件。即,该实现方式中无需源接入设备无需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周期的指示信息,从而可以节省源接入设备的资源消耗以及节省源接入设备的带宽资源。

这样,通过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在疑似异常流从断流恢复为正常发送的数据流后,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从而实现减小目的接入设备确定流表项中记录的第一数据量是否有更新的预设时长的目的。这样,目的接入设备可以基于检测结果快速的确定疑似异常流,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可见,通过该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能够保证检测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速度,从而缩短通信链路的链路收敛时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目的接入设备在S102生成的第一报文中还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则当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恢复正常以后,源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报文中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其中,最新报文序列号的说明可以参考上文中第三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的描述,不再赘述。参考图7,在上述的S106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还包括S110。

S110、源接入设备在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恢复后,基于第一报文中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

可以理解,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中,源接入设备中会缓存最近一段时间内所传输的数据流中已发送的报文。作为示例,对于疑似异常流,源接入设备会缓存当前时刻至当前时刻之前、且距离当前时刻1毫秒的时刻之间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报文。

在另一些可能的情况中,对于正在传输的数据流,源接入设备会缓存预设数量个最近已发送的报文。作为示例,对于疑似异常流,截止当前时刻,源接入设备最近依次发送了报文1、报文2、…、以及报文50,则源接入设备可以缓存报文31~报文50这20个报文。

可选的,当源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流时按照报文序列号递增的次序依次发送报文,则基于源接入设备缓存的报文,源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文中携带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在缓存的疑似异常流的报文中,确定该最新报文序列号所指示报文的下一个报文。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从该下一个报文开始,通过已恢复的通信链路继续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作为响应,目的接入设备即可接收到在通信链路恢复之前未接收到的疑似异常流中的报文。

可选的,当源接入设备缓存已发送报文的同时,还缓存有每个已发送报文的发送时间,则基于源接入设备缓存的报文,源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报文中携带的最新报文序列号确定该最新报文序列号所指示报文的发送时间,并在缓存的疑似异常流的报文中,将发送时间在该发送时间之后的报文,通过已恢复的通信链路发送至目的接入设备。作为响应,目的接入设备即可接收到在通信链路恢复之前未接收到的疑似异常流中的报文。

可以看出,通过该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源接入设备可以准确的确定出由于通信链路发生异常/故障而导致自身已发出、但目的接入设备未接收到的报文,进而,源接入设备可以通过恢复的通信链路将这些报文发送至目的接入设备,从而避免了数据丢包的情况。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应用于上文所述的目的接入设备,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用于执行上述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中由目的接入设备执行的部分,例如用于执行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中由目的接入设备执行的部分。其中,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81、生成单元82以及发送单元83。

确定单元81,用于确定疑似异常流,疑似异常流为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第一数据量的流表项所对应的数据流,流表项为目的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流的首个报文后创建的,流表项用于记录数据流的流信息,数据流的流信息包括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数据流的第一数据量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流的数据大小。生成单元82,用于基于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生成包括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第一报文。发送单元83,用于向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用于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

作为示例,结合图4,确定单元81可以用于执行S101,生成单元82可以用于执行S102,发送单元83可以用于执行S103。

可选的,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还包括:检测单元84,用于根据第一周期,周期性的检测流表项中的流信息。确定单元81,具体用于当数据流的流信息中的数据量在预设时长内未更新,确定该数据流为疑似异常流。

作为示例,结合图4,检测单元84和确定单元81可以用于执行S101。

可选的,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还包括:接收单元85,用于接收源接入设备发送的指示延长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第二报文。调整单元86,用于根据第二报文将检测流表项中的流信息的第一周期调整为第二周期。

作为示例,结合图5,接收单元85用于响应S107,调整单元86可以用于执行S108。

可选的,接收单元85,还用于接收源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减小检测数据流的流信息的周期发指示信息。调整单元86,还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将检测流表项中的流信息的第二周期调整为第三周期。

作为示例,结合图6,接收单元85用于响应S109。

可选的,发送单元83,具体用于通过目的接入设备的一个或多个上行端口向源接入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作为示例,结合图4,发送单元83可以用于执行S103。

可选的,上述数据流的流信息还包括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数据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的数据流的最新报文的序列号。这种情况下,第一报文还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第一报文则还指示源接入设备在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基于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中未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的报文。

关于上述可选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见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此外,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的解释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结合图3,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80中的确定单元81、生成单元82、检测单元84以及调整单元86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处理器301执行图3中的存储器302中的程序代码实现。发送单元83和接收单元85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网络接口303实现。

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应用于上文所述的源的接入设备,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用于执行上述的通信链路的检测方法中由源接入设备执行的部分,例如用于执行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中由源接入设备执行的部分。其中,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1和确定单元92。

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用于确定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的第一报文。其中,疑似异常流为源接入设备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流,第一报文包括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大小。确定单元92,用于确定已发送的疑似异常流的数据量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以及,如果差值大于阈值,则确定用于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异常。

作为示例,结合图4,接收单元91用于响应S103,确定单元92可以用于执行S105-S106。

可选的,确定单元92还用于:在确定疑似异常流的已发送数据量和疑似异常流的第一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阈值之前,确定源接入设备停止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的停止时长是否小于预定时长。以及,如果该停止时长小于预定时长,则确定差值是否大于阈值。

作为示例,结合图4,确定单元92可以用于执行S104-S105。

可选的,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还包括:发送单元93,用于如果上述停止时长大于预定时长,则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延长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第二报文。

作为示例,结合图5,发送单元93可以用于执行S107。

可选的,发送单元93,还用于在上述停止时长后再次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时,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指示减小检测疑似异常流的流信息的周期的指示信息。

作为示例,结合图6,发送单元93可以用于执行S109。

可选的,上述的第一报文还包括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序列号为已被目的接入设备接收的疑似异常流的最新报文的序列号。则发送单元93,还用于在用于传输疑似异常流的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从疑似异常流中最新报文序列号指示的报文的下一个报文开始,向目的接入设备发送疑似异常流的报文。

作为示例,结合图7,发送单元93可以用于执行S110。

关于上述可选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见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此外,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的解释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结合图3,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90中的确定单元92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处理器301执行图3中的存储器302中的程序代码实现。接收单元91和发送单元93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网络接口303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图8或图9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还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该述网络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目的接入设备和源接入设备。其中,目的接入设备用于执行如图4、图5、图6或图7所述方法中由目的接入设备执行的部分,源接入设备用于执行如图4、图5、图6或图7所述方法中由源接入设备执行的部分。这里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100,如图10所示,该芯片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作为示例,当该芯片系统100包括一个处理器和一个接口电路时,则该一个处理器可以是图10中实线框所示的处理器101(或者是虚线框所示的处理器101),该一个接口电路可以是图10中实线框所示的接口电路102(或者是虚线框所示的接口电路102)。当该芯片系统100包括两个处理器和两个接口电路时,则该两个处理器包括图10中实线框所示的处理器101和虚线框所示的处理器101,该两个接口电路包括图10中实线框所示的接口电路102和虚线框所示的接口电路102。对此不作限定。

处理器101和接口电路1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02可用于接收信号(例如接收第一报文、第二报文或指示信息等)。又例如,接口电路1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01。当该指令被处理器101执行时,可使得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100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当该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提供以上针对图4、图5、图6或图7描述的功能或者部分功能。因此,例如,参考图4中S101~S106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由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来承担。

在一些示例中,诸如针对图8或图9描述的通信链路的检测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提供各种操作、功能、或者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和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高可靠光纤通信系统光链路在线监测装置和故障检测方法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补充上行链路频率的方法和装置
  • 一种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系统链路备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无线通信链路的监听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用于检测并缓解针对远处小区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不平衡的通信装置、基站、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一种链路状态检测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0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