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光路校准过程中,一般由人工手动摆放或手动控制反射镜架至目标位置,通过目视确定是否到达目标位置来观测光路是否对准,再将当时位置信息设定为仪器参数。该过程对仪器功能要求不高,实施简单,易于操作,但精度受人员操作的影响很大且过程繁琐消耗大量时间。现有的光路对准系统虽然能实现自动对准,但是存在对准精度不高且对准速度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操作和光路对准系统精度不高且对准速度慢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首先通过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高斯拟合得到光斑中心坐标;然后根据设置的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最后根据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调整后的反射镜架的光斑坐标判断光路是否对准;根据相机的分辨率和反射镜架定位精度实现不同精度的对准,提高了光路对准的定位控制速度。

本申请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一种基于反射镜架光路对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光源入射至反射镜面,将相机置于反射光出射端用于接收光信号;

步骤S2:手动对准光路,使光源出射的初始光斑完整出现到相机画面中,对初始光斑进行高斯拟合,得到初始光斑的光斑半径X

步骤S3:调用反射镜架动态库DLL文件,在X轴、Y轴方向定位控制反射镜架的运动,运动后光源再次出射第一光斑;

步骤S4: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获取相机信息,编辑相机名称并获取相机图像数据;

步骤S5: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高斯拟合所述二维数组变量,得到第一光斑质心坐标;

步骤S6:根据设置的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并在单步运行后,对第一光斑的光斑半径X及幅值大小A进行计算,若满足X>(X

步骤S7:根据第一光斑质心坐标与相机像素中心坐标的差值,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

步骤S8:根据步骤S7计算得到的所述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所述Y轴方向的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光源通过调整后的反射镜架再次出射的第二光斑的质心坐标,若所述第二光斑质心坐标与第一光斑质心坐标重合,则判断光路对准,否则再次重复步骤S5~步骤S8直至光路对准。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的IMAQdx Open Camera VI()函数与相机连接;

步骤S42:调用IMAQdx Grab2 VI()函数获取相机图像数据,并存储于ROM中;

步骤S43:调用IMAQdx Enumerate Cameras VI()函数获取相机属性,并调用IMAQdx属性节点写入相机属性名称和新参数。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从ROM中获取相机图像数据,并调用IMAQ ImageToArray VI()函数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

步骤S52:根据所述二维数组变量的行和所述二维数组变量的列,求和所述二维数组变量,生成行一维数组变量和列一维数组变量;

步骤S53:高斯拟合所述行一维数组变量和所述列一维数组变量,计算行中心值和列中心值,根据所述行中心值和所述列中心值得到第一光斑中心坐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根据设置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长、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数、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长、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数,例如X轴运行步长设置为1、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数3、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长1、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数3,则控制反射镜架依次运行的空间坐标位置为,(0,0),(0,1),(0,2),(1,0),(1,1),(1,2),(2,0),(2,1),(2,2),共计九个点位,其中坐标为以mm为单位的反射镜架位置。

步骤S62:在控制反射镜架运行到的每个点位后,需要做一次判断,根据光斑形状和所述光斑中心坐标,判断所述光斑半径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满足则获取反射镜架当前运行位置,否则,反射镜架运行至下一坐标点再次进行判断。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2的具体操作为:根据光斑形状和所述光斑中心坐标,判断所述光斑的光斑半径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满足X>(X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镜架动态库DLL文件为CmdLib.dll文件。

基于上述提出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系统,包括采集单元、转换单元、调整单元、检测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调用反射镜架动态库DLL文件,获取反射镜架控制数据;并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获取相机信息,编辑相机名称并获取相机图像数据;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高斯拟合所述二维数组变量,得到光斑中心坐标;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设置的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直至所述光斑的光斑半径的大小和所述幅值的大小满足设定条件,获取反射镜架当前运行位置;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斑中心坐标,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并根据所述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所述Y轴方向的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调整后的反射镜架的光斑坐标,若所述光斑坐标为光斑中心坐标则判断光路对准。

基于上述提出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

基于上述提出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上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运行参数实现反射镜架的自动控制和光路的对准,省去了人为操作缩短了光路对准时间。

(2)本发明根据相机分辨率及反射镜架定位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精度的对准,实现了毫米级别的对准。

(3)本发明对比普通自动光路对准系统,具有更快的对准速度,约5s的反射镜架移动将光斑定位于相机视野中,在光斑进入相机视野后,计算出反射镜架的运动距离,到完成定位控制约3s,整个控制流程控制在10s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列求和的数组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行求和的数组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镜架运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光源入射至反射镜面,将相机置于反射光出射端用于接收光信号;

步骤S2:手动对准光路,使光源出射的初始光斑完整出现到相机画面中,对初始光斑进行高斯拟合,得到初始光斑的光斑半径X

步骤S3:调用反射镜架动态库DLL文件,在X轴、Y轴方向定位控制反射镜架的运动,运动后光源再次出射第一光斑;

步骤S4: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获取相机信息,编辑相机名称并获取相机图像数据;

步骤S5: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高斯拟合所述二维数组变量,得到第一光斑质心坐标;

步骤S6:根据设置的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并在单步运行后,对第一光斑的光斑半径X及幅值大小A进行计算,若满足X>(X

步骤S7:根据第一光斑质心坐标与相机像素中心坐标的差值,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

步骤S8:根据步骤S7计算得到的所述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所述Y轴方向的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光源通过调整后的反射镜架再次出射的第二光斑的质心坐标,若所述第二光斑质心坐标与第一光斑质心坐标重合,则判断光路对准,否则再次重复步骤S5~步骤S8直至光路对准。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首先通过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高斯拟合得到光斑中心坐标;然后根据设置的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最后根据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调整后的反射镜架的光斑坐标判断光路是否对准;根据相机的分辨率和反射镜架定位精度实现不同精度的对准,提高了光路的定位控制速度。

本实施例与传统手动摆放或手动控制反射镜架后来观测光路是否对准相比,可以完全自动的进行光路对准,仅需要用户在界面设置反射镜架的初始位置及X、Y轴的步长及步数即可以快速对准光路,可以省去更多人为操作以及更加节省时间。本实施例对准精度可根据相机分辨率及反射镜架定位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精度的对准,由于反射镜架及相机的分辨率均在毫米级,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斑对准精度也是毫米。本实施例与普通自动光路对准系统相比,具有更快的对准速度,约5s的反射镜架移动将光斑定位于相机视野中,在光斑进入相机视野后,软件计算出反射镜架的运动距离,到完成定位控制约3s,整个控制流程控制在10s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步骤S4的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的IMAQdx Open Camera VI()函数与相机连接;

步骤S42:调用IMAQdx Grab2 VI()函数获取相机图像数据,并存储于ROM中;

步骤S43:调用IMAQdx Enumerate Cameras VI()函数获取相机属性,并调用IMAQdx属性节点写入相机属性名称和新参数。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首先调用NI MAX(NI Measurement&Automation Explorer)NI测量与自动化资源管理器模块,NI MAX模块为Labview开发中的一个辅助功能,因支持usb3.0vision协议或GigE vision协议的相机连接控制及图形获取方式均为通用,因此能获取相机信息,并在软件内部为此相机自定义相机名称以在labview的编程中适用调取,获取相机信息,并编辑相机名称,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查找相机、控制相机、获取相机图像、设置相机参数。然后通过NI MAX中设置的相机名称,例如cam0,使用IMAQdx OpenCamera VI()函数进行相机连接并占用相机控制权。在软件占用相机的控制资源后,通过IMAQdx Grab2 VI函数实时获取相机图像,此时相机图像数据存于软件内部内存ROM中。通过IMAQdx Enumerate Cameras VI()函数获取相机所有可用属性后,选定需要修改的属性,通过调用IMAQdx属性节点将相机属性名称及新参数写入,以此实现相机参数设置功能。其中可用属性包括属性名称、属性参数类型。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2、图3所示,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步骤S5的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从ROM中获取相机图像数据,并调用IMAQ ImageToArray VI()函数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

步骤S52:根据所述二维数组变量的行和所述二维数组变量的列,求和所述二维数组变量,生成行一维数组变量和列一维数组变量。

步骤S53:高斯拟合所述行一维数组变量和所述列一维数组变量,计算行中心值和列中心值,根据所述行中心值和所述列中心值得到第一光斑中心坐标。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将相机获取的ROM中图像数据读取,并通过IMAQImageToArray VI函数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以实现对图像数据的分析计算,将二维数组按列及行求和并产生成两个新的一维数组。简单举例说明:如下表数据,产生的列求和数组X=[0,20,32,44,106,106,44,32,20,0],行求和数组为Y=[0,12,190,190,12,0]。再有此两个数组数据值分别进行高斯拟合,计算出列与行两个方向的中心值,例如以上的列中心为4.5,行中心为2.5。

表1示例图像数据深度信息表

本实施例需要实时获取图像,并将图像转换为二维数组,再在行和列分别求和得到两个新的一维数组,把这两个一维数组带入高斯拟合函数中即能计算出X方向或Y方向的中心,也是图片中光斑的中心点,也就是光束在相机中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步骤S6的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根据设置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长、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数、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长、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数;

例如X轴运行步长设置为1、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数3、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长1、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数3,则控制反射镜架依次运行的空间坐标位置为,(0,0),(0,1),(0,2),(1,0),(1,1),(1,2),(2,0),(2,1),(2,2),共计九个点位,其中坐标为以mm为单位的反射镜架位置。

步骤S62:将反射镜架运行至设定坐标点,根据光斑形状和所述光斑中心坐标,判断所述光斑光斑半径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满足则获取反射镜架当前运行位置,否则,将反射镜架运行至下一坐标点再次进行判断。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反射镜架X轴运行步长和步数、反射镜架Y轴运行步长及步数,并设置每一步等待时间,此等待时间为等待反射镜架运动时间及束腰分析时间,反射镜架按照设定好的参数进行矩阵单步运行,每步执行完成后对图像进行高斯拟合,并判断中心坐标(X≠0、Y≠0)、光斑半径(>0.36mm)及幅值(>230灰度值),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值判断光斑是否处于相机画面中,当光斑半径及幅值大小符合要求时程序停止当前反射镜架的运行。

如图4所示,步骤S6为控制反射镜架在空间中进行平面的二维矩阵运行,目的为光斑没有出现在相机视野中时控制光束移动至相机视野范围内。真空的二维矩阵运行如下图所示。X轴步数为4,Y轴步数为4,步长为每一步间的移动距离,每一步等待时间及反射镜架运动到一个圆点位置后的等待时间。

本实施例中的光斑半径是指在高斯光的横截面考察,以最大振幅处为原点,振幅下降到原点处的0.36788倍,也就是1/e倍的地方,由于高斯光关于原点对称,所以1/e的地方形成一个圆,该圆的半径,就是光斑在此横截面的半径;如果取束腰处的横截面来考察,此时的半径,即是光斑半径;以光强降至光斑中心光强峰值的1/e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任一项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对步骤S7的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步骤S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根据反射镜架位移量和相机像素中心点偏移量,计算偏移系数;

步骤S72:根据所述光斑中心坐标,计算所述光斑中心坐标在X轴方向的像素差和Y轴方向的像素差;

步骤S73:根据所述偏移系数、所述光斑中心坐标在X轴方向的像素差和所述Y轴方向的像素差,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

工作原理:由于不同的设备与不同的调试环境,反射镜架的位移量在相机中像素的偏移量对应关系不同,因此需要测试像素对应位移量的系数,例如反射镜架移动10cm,观察在像素中中心点偏移的像素差为500,即系数n=10/500。

当相机画面中出现光斑,停止反射镜架的运动后,判断由前一步计算出的光斑中心坐标,例如为(120,200),而相机的分辨率为(1025,1025),如果光斑在中心位置则光斑中心坐标应为(512,512),因此可以计算出在X方向象素差为512-120=392,Y方向像素差为512-200=312,由步骤5计算出的系数n可知,反射镜架在X方向上的位移量为392*n(cm),Y方向上的位移量为312*n(cm),此时再控制反射镜架进行相对位移进行对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任一项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步骤S8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

步骤S8:根据步骤S7计算得到的所述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所述Y轴方向的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光源通过调整后的反射镜架再次出射的第二光斑的质心坐标,若所述第二光斑质心坐标与第一光斑质心坐标重合,则判断光路对准,否则再次重复步骤S5~步骤S8直至光路对准。

工作原理:本实施例判断反射镜架移动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图像的高斯拟合寻光斑坐标,若坐标X-512,坐标Y-512均小于10,则判定对准成功,若大于10则再进行一次步骤S5完成对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6任一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系统,包括采集单元、转换单元、调整单元、检测单元;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调用反射镜架动态库DLL文件,获取反射镜架控制数据;并调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获取相机信息,编辑相机名称并获取相机图像数据;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相机图像数据转换为二维数组变量,高斯拟合所述二维数组变量,得到光斑中心坐标;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根据设置的运行参数矩阵单步运行反射镜架,直至所述光斑光斑半径的大小和所述幅值的大小满足设定条件,获取反射镜架当前运行位置;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斑中心坐标,计算反射镜架在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Y轴方向的位移量;并根据所述X轴方向的位移量和所述Y轴方向的位移量,调整反射镜架,并计算调整后的反射镜架的光斑坐标,若所述光斑坐标为光斑中心坐标则判断光路对准。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的电子设备上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反射镜架的光路对准方法。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设备,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