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物料称重总成及厨房烹饪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物料称重总成及厨房烹饪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07月19日,申请号为202110815546.2,发明名称为“物料称重总成及厨房烹饪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称重总成及厨房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例如,为了保持体重,控制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元素的摄入量,特别是在使用晚餐时,人们通常会严控控制米饭的食用量,取而代之的是食用更多的水果、蔬菜、杂粮等。

大多数情况下,米饭采用电饭煲加热成熟,而为了控制米饭的烹煮量,人们通常是根据经验判断或者采用带有刻度的量杯来控制放入电饭煲的锅具内的米量。而根据经验判断,误差较大,米量有时多有时少,从而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米饭摄入量精准控制,以保证饮食健康的需求。而采用带刻度的量杯,虽然可以解决每次烹煮的米量保持在预设值的问题,但将量杯伸入米袋中装米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装入量杯的米有时多有时少,需要人们频繁多次观察比对实际装入米量与刻度线的关系来调整米的装入量,存在操作繁琐不便,费时费力,影响煮饭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料称重总成及厨房烹饪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定量称重物料,操作费时耗力,影响烹饪效率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物料称重总成,其包括:

锅具组件;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锅具组件上并用于显示所述锅具组件及其内部物料的总重量;

下壳体,所述锅具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以及

称重组件,所述称重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称重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锅具组件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承载所述物料称重总成的台面抵接,所述称重组件与所述显示组件电连接;

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包括衔接体、第一感测件、第二感测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感测件和所述第二感测件分别连接在所述衔接体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感测件远离所述衔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感测件远离所述衔接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衔接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称重总成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衔接体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壳体包括把手盒,所述把手盒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称重总成还包括第二紧固件和中壳体,所述中壳体包括把手板,所述把手板开设有过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由所述过孔穿设而过,所述连接柱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把手盒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板面向所述把手盒的一侧凹设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称重传感器插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还设有包覆壳板,所述包覆壳板间隔包覆设置于所述锅具的外部,且所述包覆壳板的形状与所述锅具的形状适配;所述包覆壳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具的锅口边沿朝外延伸形成有限位翻边,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有承托部,所述限位翻边扣接于所述承托部。

一种厨房烹饪装置,其包括:

加热座体;以及

如上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所述物料称重总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加热座体内。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组件,当需要进行食物烹饪时,可安装到厨房烹饪装置的加热座体中,以实现对食物加热。具体而言,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锅具组件,锅具组件的重量增大而使得锅具组件会与称重组件抵接,称重组件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通过称重组件传输至显示组件,从而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时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控制饮食摄入量。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轴剖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物料称重总成的横截剖面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称重组件的轴剖结构图;

图6为图4中称重组件的横截剖面的结构图;

图7为图4中称重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俯视结构图;

图9为图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第一角度的轴剖结构图;

图10为图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第二角度的轴剖结构图;

图11为图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横截剖面的结构图;

图12为图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中上壳体、称重传感器与下壳体的组装结构简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横截剖面的结构图;

图15为图14中物料称重总成的A-A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16为图14中物料称重总成的B-B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17为图14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俯视结构图;

图19为图1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A-A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20为图1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B-B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21为图18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俯视结构图;

图23为图22中物料称重总成的A-A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24为图22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的俯视结构图;

图26为图25中物料称重总成的A-A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27为图25中物料称重总成的B-B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28为图25中物料称重总成的C-C视角的剖视结构图;

图29为图25中物料称重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物料称重总成,其包括:锅具10、上壳体20、显示组件30、下壳体40以及称重组件50。所述锅具10用于盛装待烹饪的物料,并在受热后能够将物料烹煮成熟。例如,物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大米、肉、海鲜等。如本实施例中物料采用米,锅具10受热后可将大米蒸煮成熟为米饭。

锅具10采用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制成,以获得更高且更均匀的传热效率,提高米饭烹饪效率。锅具10形成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以方便安装和拿取。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内,所述上壳体20包括抵触部21。具体地,上壳体20包括壳座,壳座为一块圆环形的板件。抵触部21为由壳座的底面向下凸出设置的一端环形板件。

所述显示组件3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上并用于显示所述锅具10内盛装物料的重量;所述上壳体2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0上;所述称重组件5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0上,且所述称重组件50的一端与所述抵触部21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承载所述称重模组的台面抵接,所述称重组件50与所述显示组件30电连接。

综上,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组件,当需要进行食物烹饪时,可安装到厨房烹饪装置的加热座体中,以实现对食物加热。具体而言,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10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上壳体20,上壳体20的重量增大而相对下壳体40向下沉降,使得抵触部21挤压称重组件50,物料的重力作用于称重组件50上,称重组件50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通过称重组件50传输至显示组件30,从而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时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控制饮食摄入量。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浮动间隙具体为上壳体20与下壳体40之间的一圈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提供上壳体20下降的移动行程,以便在物料放入锅具10中后,上壳体20能够相对下壳体40下移而与称重组件50接触,使称重组件50获取物料的重量。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与锅具10一旦制造成型,两者的重量即为一定值,将该定值预存于称重组件50内,称重组件50可通过减法方式计算得到上壳体20与锅具10以外的物料的重量。该称量工作原理简单,准确度高,且结果获取速度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在实施例中,所述锅具10的锅口边沿朝外延伸形成有限位翻边11,所述上壳体20的上表面设有承托部26,所述限位翻边11扣接于所述承托部26。如此,通过限位翻边11扣接在承托部26上,从而可保证锅具10稳固放置在上壳体20上,同时该活动装配关系还使锅具10方便随时拆取进行清洁。

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锅具10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方式固定在上壳体20上。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组件50包括称重传感器51和称重控制板52,所述称重传感器51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0上并能够与所述抵触部21抵接,且所述称重传感器51和所述显示组件30分别与所述称重控制板52电连接。当大米装入锅具10内后,由于锅具10重量增加,会下压上壳体20下移,使抵触部21与称重传感器51压接,称重传感器51便可准确称量出大米的重量。称量到的重量值传输给称重控制板52,称重控制板52通过模数转换后将重量值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显示组件30上,用户便可直观的看到当前装入大米的重量,从而进行有效把控。

请继续参阅图2,较佳地,所述称重传感器5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51沿环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0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51能够同时与所述抵触部21抵接。如此,有利于提高重量检测的准确度,消除锅具10摆放不平稳等因素可能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1具体采用四个,并在圆周方向上间隔90°分布。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下壳体40上设置有卡件60,所述卡件60形成有卡槽,所述称重传感器51卡接于所述卡槽内。将称重传感器51卡接在卡槽内,可保证称重传感器51安装稳固,不会随意松动、移位而影响检测能力。

上述实施例中卡件60具体为半封闭的箱型结构,其顶面和其中一个侧面开口并连通。如此称重传感器51无论从横向或是纵向都方便卡入或取出于卡槽,装拆操作便捷省力。

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1也可以采用螺接、粘接、焊接、卡扣连接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任一一种方式组装固定于下壳体40。

此外,为使称重控制板52稳固安装到下壳体40上,所述下壳体40上设置有定位结构70,所述称重控制板52固设于所述定位结构70上。

请继续参阅图3,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70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支柱71和至少两个扣件72,所述称重控制板52设置于所述定位支柱71上,所述扣件72与所述称重控制板52卡扣连接。至少两个定位支柱71间隔但靠近设置,称重控制板52直接置于定位支柱71的顶面,定位支柱71将称重控制板52支撑托举固定。在此基础上,至少两个扣件72从上方扣住称重控制板52的上表面,此时扣件72与定位支柱71从上下两个侧面限制住称重控制板52的自由度,以保证称重控制板52安装稳固且不易发生松脱掉落。

较佳地,称重控制板52为矩形,定位支柱71设置有四个并呈矩形分布,不同定位支柱71分别支撑称重控制板52的各个边角部位,提高支撑稳定性。

此外,定位支柱71的顶面向内凹设有直角台阶,称重控制板52的四个转角部位分别对应插置在对应地直角台阶内,使称重控制板52水平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被约束,进一步保证称重控制板52安装稳固。

请继续参阅图3,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上壳体20上设置有定位配合柱22,所述下壳体40上设置有定位配合台41,所述定位配合台41形成有定位配合槽,所述定位配合柱22活动插接于所述定位配合槽中。定位配合柱22插接于定位配合槽内,使上壳体20与下壳体40安装定位且连接更加可靠。

此外,为避免对上壳体20向下浮动产生干涉,所述定位配合柱2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定位配合柱22的末端形成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插接于所述定位配合槽内。也即,当大米装入锅具10使上壳体20下移时,定位配合柱22或弹性部可通过自身形变而形成避让,浮动间隙能够被顺利缩小,抵触部21顺利压接称重传感器51,准确称量出大米的重量。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20设有安装腔23及与所述安装腔23连通的窗口24,所述显示组件3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3内,且所述显示组件30的显示部位与所述窗口24相对。从而方便用户直接观察到称量后大米的重量值。

所述上壳体20还设有可活动地按压板25,所述按压板25与所述显示组件30的输入部对应设置。例如,输入部可以是机械按钮或者触摸屏,用户可进行“清零”、“记忆”等功能设定,丰富了物料称重总成的使用能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便捷性。

综上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厨房烹饪装置,例如,厨房烹饪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饭煲、电高压锅等。

厨房烹饪装置包括:加热座体以及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所述物料称重总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加热座体内。

加热座体具备对物料称重总成加热能力,以使大米能够被加热成熟为米饭。其中,物料称重总成可作为一个可拆卸的独立单元组件,方便装拆使用,也具备与不同类别的加热座体组装使用的能力。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7所示,包含实施例一的上述任一实施例,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壳体2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0上,且所述上壳体20与所述下壳体40之间配合形成有浮动间隙80,所述下壳体40设有承载台阶41;所述显示组件30设置于所述承载台阶41上,称重组件50的一端与上壳体20连接,另一端与下壳体40连接,称重组件50与显示组件30电连接。

综上,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组件,当需要进行食物烹饪时,可安装到烹饪器具的加热座体中,以实现对食物加热。具体而言,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10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上壳体20,上壳体20的重量增大而相对下壳体40向下移动,浮动间隙80的距离变小,从而使上壳体20与预装在承台台阶上的称重组件50抵接,称重组件50感测到压力并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通过称重组件50传输至显示组件30,从而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施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达到控制饮食摄入量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浮动间隙80具体为上壳体20与下壳体40之间的一圈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提供上壳体20下降的移动行程,以便在物料放入锅具10中后,上壳体20能够相对下壳体40下移而与称重组件50接触,使称重组件50获取物料的重量。

此外,所述上壳体20的外周沿凸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40延伸的限位卡槽,所述承载台阶41的外周沿凸设有朝向所述上壳体20延伸的限位插片,所述限位插片插接于所述限位卡槽内,且所述限位插片与所述限位卡槽的槽底间隙配合。将限位插片插接于限位卡槽,利于上壳体20与下壳体40组装更加牢固,称重组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限位插片的长度设计小于限位卡槽的深度,使得限位插片的端部与限位卡槽的槽底保持间隙配合的关系,从而可以适配浮动间隙80,避免在向锅具10内加入大米后,对上壳体20下移产生干涉。

实施例三

如图8至图13所示,包含实施例的上述任一实施例,区别在于,显示组件与称重控制板合二为一体,即显控组件,所述显控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阶上并用于计量并显示所述锅具内盛装物料的重量。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50包括连接座51、感测主体52和连接臂53,所述连接座51和所述连接臂53分别连接在所述感测主体52的相对两端,且所述连接座51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连接臂53与所述下壳体30连接。因而,通过连接座51与上壳体20相连,连接臂53与下壳体30相连,可实现称重传感器50同时与上壳体20、下壳体30组装固定。当上壳体20相对下壳体30下移时,感测主体52产生弯曲变形,弯曲变形量对应于产生重量信号,从而可以反馈给称重控制板,最终以控制显示灯点亮的方式或者数显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

具体而言,所述内锅称重单元还包括第一紧固件90和第二紧固件100,所述连接座51开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上壳体2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90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固定;所述连接臂53开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下壳体30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相对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二紧固件100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内固定。例如,第一紧固件90和第二紧固件100均采用螺丝,对应的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的其中之一为通孔,另一为螺纹孔,第三装配孔和第四装配孔的其中之一为通孔,另一为螺纹孔。如此,螺丝穿过通孔后锁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即可实现连接座51与上壳体20、连接臂53与下壳体30组装连接。该螺接装配方式的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装拆操作便捷且省力。

较佳地,所述称重传感器50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50沿环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承载台阶31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50能够同时与所述上壳体20的底面抵接。如此,有利于提高重量检测的准确度,消除锅具10摆放不平稳等因素可能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0具体采用四个,并在圆周方向上间隔90°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承载台阶31上设置有卡件60,所述卡件60形成有卡孔,所述卡孔的孔壁开设有伸缩缺口,所述称重传感器50设有卡柱,所述卡柱卡接于所述卡孔内。将称重传感器50卡接在卡孔内,可保证称重传感器50安装稳固,不会随意松动、移位而影响检测能力。且由于卡孔的孔壁形成有伸缩缺口,从而具备安装尺寸稍大于孔径的卡柱,从而提高卡件60对具备不同直径卡柱的称重传感器50的适用能力。

上述实施例中卡件60具体为半封闭的筒体结构,其顶面和其中一个侧面开口并连通,例如为C型。如此称重传感器50无论从横向或是纵向都方便卡入或取出于卡孔,装拆操作便捷省力。

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0也可以采用螺接、粘接、焊接、卡扣连接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任一一种方式组装固定于下壳体30。

此外,为使称重控制板稳固安装到下壳体30上,所述承载台阶3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70,所述显控组件40固设于所述定位结构70上。

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7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71和第二卡板72,所述显控组件40卡装于所述第一卡板71与所述第二卡板72之间。由于第一卡板71与第二卡板72的间距与显控组件40的长度适配,因而第一卡板71和第二卡板72能够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卡住显控组件40,达到限制显控组件40自由度的目的,保证显控组件40安装稳固且不易发生松脱掉落。

较佳地,第一卡板71和第二卡板72形成为倒L型,除了卡紧显控组件40的侧面以为,还可以从上方向下扣压显控组件40,进一步约束了显控组件40的自由度,使显控组件40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上壳体20的外周沿凸设有朝向所述下壳体30延伸的限位卡孔,所述承载台阶31的外周沿凸设有朝向所述上壳体20延伸的限位插片,所述限位插片插接于所述限位卡孔内,且所述限位插片与所述限位卡孔的槽底间隙配合。将限位插片插接于限位卡孔,利于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组装更加牢固,内锅称重单元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限位插片的长度设计小于限位卡孔的深度,使得限位插片的端部与限位卡孔的槽底保持间隙配合的关系,从而可以适配浮动间隙80,避免在向锅具10内加入大米后,对上壳体20下移产生干涉。

实施例四

如图14至图17所示,物料称重总成,其包括锅具10、上壳体20、中壳体20a、下壳体30、显控组件40以及称重传感器50。所述锅具10用于盛装待烹饪的物料,并在受热后能够将物料烹煮成熟。例如,物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大米、肉、海鲜等。如本实施例中物料采用大米,锅具10受热后可将大米蒸煮成熟为米饭。

锅具10采用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制成,以获得更高且更均匀的传热效率,提高米饭烹饪效率。锅具10形成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以方便安装和拿取。

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内。具体地,上壳体20包括壳座,壳座为一块圆环形的板件。壳座的内环壁向下壳体30方向凸设有一圈环形凸沿。下壳体30的主体结构也设有环形板体,环形凸沿恰好可插入环形板体的内环腔中并与内环腔的内壁抵触,以实现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组装定位,且装配稳固。

所述中壳体20a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下壳体30设置于所述中壳体20a位于背离所述上壳体20的一侧,且所述下壳体30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中壳体20a与所述下壳体30之间配合形成有浮动间隙70;所述显控组件40设置于所述中壳体20a上并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显控组件40用于计量和显示所述锅具10内盛装物料的重量;所述称重传感器5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上,且所述称重传感器50与所述下壳体30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50与所述显控组件40电连接。

上述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组件,当需要进行食物烹饪时,可安装到烹饪设备的加热座体中,以实现对食物加热。具体而言,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10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上,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的总重量增大而相对下壳体30向下移动,浮动间隙70的距离变小,由于称重传感器50是分别与上壳体20、下壳体30相连的,因此当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相对下壳体30产生运动时,称重传感器50会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形变程度可直接对应表征物料的重量,也即称重传感器50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传输至显控组件40中,由显控组件40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施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达到控制饮食摄入量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构成一个一体的壳体组件,上述的浮动间隙70具体为该壳体组件与下壳体30之间的一圈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提供壳体组件下降的移动行程,以便在物料放入锅具10中后,壳体组件能够相对下壳体30下移而与称重传感器50接触触发,使称重传感器50获取物料的重量。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中壳体20a与锅具10一旦制造成型,三者的重量即为一定值,将该定值预存于显控组件40内,显控组件40可通过减法方式计算得到上壳体20与锅具10以外的物料的重量。该称量工作原理简单,准确度高,且结果获取速度高。

所述物料称重总成还包括电池100,所述电池100设置于所述中壳体20a上并与所述显控组件40电连接。电池100为显控组件40供电,保证物料称重总成持续长时间可靠工作。

在实施例中,所述锅具10的锅口边沿朝外延伸形成有限位翻边11,所述上壳体20的上表面设有承托部23,所述限位翻边11扣接于所述承托部23。如此,通过限位翻边11扣接在承托部23上,从而可保证锅具10稳固放置在上壳体20上,同时该活动装配关系还使锅具10方便随时拆取进行清洁。

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锅具10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方式固定在上壳体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控组件40包括称重控制板、显示灯42和按钮43,显示灯42和按钮43均电性连接在称重控制板上。当大米装入锅具10内后,由于锅具10重量增加,会下压上壳体20使其下移,在此过程中称重传感器50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检测量,称重传感器50便可准确称量出大米的重量。称量到的重量值传输给称重控制板,称重控制板通过模数转换后将重量值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显示灯42上,用户便可直观的看到当前装入大米的重量,从而进行有效把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50包括衔接体51、第一感测件52、第二感测件53、第一连接臂54和第二连接臂55,所述第一感测件52和所述第二感测件53分别连接在所述衔接体5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臂54与所述第一感测件52远离所述衔接体5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55与所述第二感测件53远离所述衔接体51的一端连接,所述衔接体51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54和所述第二连接臂55分别与所述下壳体30连接。

因而,通过衔接体51与上壳体20相连,第一连接臂54和第二连接臂55同时与下壳体30相连,可实现称重传感器50同时与上壳体20、下壳体30组装固定。当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相对下壳体30下移时,第一感测件52和第二感测件53会同时产生弯曲变形,弯曲变形量对应于产生重量信号,从而可以反馈给称重控制板,最终以控制显示灯42点亮的方式或者数显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

具体而言,所述物料称重总成包括第一紧固件80,所述衔接体5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壳体20包括把手盒24,所述把手盒24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8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固定。例如,第一紧固件80采用螺丝,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为通孔,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如此,螺丝穿过通孔后锁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即可实现衔接体51与上壳体20组装连接。该螺接装配方式的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装拆操作便捷且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总成还包括第二紧固件90,所述中壳体20a包括把手板21a,所述把手板21a开设有过孔211a,所述下壳体30上设置有连接柱32,所述连接柱32由所述过孔211a穿设而过,所述连接柱32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把手盒24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90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固定。

同理,例如第二紧固件90采用螺丝,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为通孔,第四安装孔为螺纹孔。如此,螺丝穿过通孔后锁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即可实现下壳体30与上壳体20组装连接。该螺接装配方式的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装拆操作便捷且省力。

可以理解的,把手板21a与把手盒24拼合后形成把手,方便用户搬抬和取放物料称重总成。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50、所述连接柱32、所述把手板21a、所述把手盒24、所述第一紧固件80和所述第二紧固件90均设置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组装连接。如此,对称安装两个称重传感器50利于提高对物料的称量精度。而两个把手则使用户可以双手操作物料称重总成,更加安全、高效。

所述把手板21a面向所述把手盒24的一侧凹设形成有容置槽212a,所述称重传感器50插置于所述容置槽212a内。称重传感器50安装在容置槽212a内,可避免与把手盒24产生干涉,同时利于减小把手的总厚度,实现物料称重总成的小型化设计。

有必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0的数量也可以使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例如,当称重传感器50为四个时,四个称重传感器50在中壳体20a的圆周方向上间隔90°分布。

此外,为使称重传感器50稳固安装到中壳体20a上,所述中壳体20a还包括载板22a,所述载板22a上设置有定位结构60,所述显控组件40固设于所述定位结构60上。

实施例五

如图18至图21所示,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物料称重总成包括:锅具10、上壳体20、下壳体30、显示板40、称重控制板50以及称重传感器60。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内,所述上壳体20包括把手盒22;所述下壳体30包括把手板33,所述上壳体2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30上,且所述上壳体20与所述下壳体30之间配合形成有浮动间隙80;所述显示板40和所述称重控制板50用于安装到加热座体或加热盖体上,所述显示板40用于显示所述锅具10内盛装物料的重量;所述称重传感器60设置于所述把手板33上,且所述称重传感器60与所述把手盒22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60与所述称重控制板50电连接。

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10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上壳体20上,上壳体20的重量增大而相对下壳体30向下移动,浮动间隙80的距离变小,由于称重传感器60是分别与把手板33和把手盒22相连的,因此当上壳体20相对下壳体30产生运动时,称重传感器60会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形变程度可直接对应表征物料的重量,也即称重传感器60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传输至称重控制板50中,称重控制板50将重量值传输给显示板40,最终由显示板40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施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达到控制饮食摄入量的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所述上壳体20面向所述下壳体30的底面设有环形圈板23,所述下壳体30面向所述上壳体20的顶面设有环形台阶34,所述环形圈板23插接于所述环形台阶34上。如此,环形圈板23与环形台阶34相互嵌套配合,限制了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的水平面内的自由度,从而利于保证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组装稳固。

实施例六

如图22至图24所示,物料称重总成包括:锅具10、承载壳组、传重架组200、下壳体30、显控组件40以及称重传感器50。所述锅具10用于盛装待烹饪的物料,并在受热后能够将物料烹煮成熟。例如,物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大米、肉、海鲜等。如本实施例中物料采用大米,锅具10受热后可将大米蒸煮成熟为米饭。

承载壳组包括上壳体20和下壳体30。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内。具体地,上壳体20包括壳座,壳座为一块圆环形的板件。壳座的内环壁向下壳体30方向凸设有一圈环形凸沿。下壳体30的主体结构也设有环形板体,环形凸沿恰好可插入环形板体的内环腔中并与内环腔的内壁抵触,以实现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组装定位,且装配稳固。

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承载壳组上,且所述承载壳组设有避让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内,所述中壳体20a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且所述中壳体20a设有避让部。所述称重传感器50设置于所述承载壳组上;所述下壳体30间隔设置于所述中壳体20a位于背离所述上壳体20的一侧;所述传重架组20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下壳体30上,且所述传重架组200通过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50可拆卸连接,所述传重架组200与所述中壳体20a之间形成有浮动间隙70;所述显控组件40设置于所述中壳体20a上并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50与所述显控组件40电连接,所述显控组件40用于显示所述锅具10内盛装物料的重量。

将承载壳组设计为包括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目的在于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之间可以配合形成安装容腔,用以安装称重传感器50。

综上,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可拆卸物料称重模组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组件,当需要进行食物烹饪时,可安装到电饭煲的加热座体中,以实现将食物加热烹饪成熟。具体而言,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10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承载壳组,即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上;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的总重量增大而相对下壳体30向下移动,浮动间隙70的距离变小,由于称重传感器50是分别与上壳体20、传重架组200相连的,而传重架组200是固定安装在下壳体30上的,因此当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相对下壳体30产生运动时,称重传感器50会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形变程度可直接对应表征物料的重量,也即称重传感器50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传输至显控组件40中,由显控组件40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施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达到控制饮食摄入量的目的;此外,由于传重架组200、下壳体30和称重传感器50使可拆卸连接的,因为当烹饪完成后便于拆卸取出清洁。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可拆卸物料称重模组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构成一个一体的壳体组件也即承载壳组,上述的浮动间隙70具体为该壳体组件与下壳体30之间的一圈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提供壳体组件下降的移动行程,以便在物料放入锅具10中后,壳体组件能够相对下壳体30下移而将称重传感器50接触触发,使称重传感器50获取物料的重量。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中壳体20a与锅具10一旦制造成型,三者的重量即为一定值,将该定值预存于显控组件40内,显控组件40可通过减法方式计算得到上壳体20与锅具10以外的物料的重量。该称量工作原理简单,准确度高,且结果获取速度高。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0采用桥式传感器或者其它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称重器件。

在实施例中,所述锅具10的锅口边沿朝外延伸形成有限位翻边11,所述上壳体20的上表面设有承托部23,所述限位翻边11扣接于所述承托部23。如此,通过限位翻边11扣接在承托部23上,从而可保证锅具10稳固放置在上壳体20上,同时该活动装配关系还使锅具10方便随时拆取进行清洁。

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锅具10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方式固定在上壳体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重架组200包括间隔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下壳体3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传重支架210和第二传重支架220,所述称重传感器50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称重传感器50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重支架210和所述第二传重支架220上。如此,两个称重传感器50均匀对称分布,可同时对锅具10内的物料进行同步测量,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

所述下壳体30的外壁设置有载杆32,所述第一传重支架210设有钩板211,所述钩板211与所述载杆32钩扣连接。载杆32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板座螺接固定在下壳体30上,可靠稳固。钩板211与载杆32钩扣连接,安装方式简单,连接可靠,且相较于螺接方式,装拆更加便捷省力。

此外,所述下壳体30的外壁还设置有扣座33,所述扣座33上设置有锁扣支架34,所述锁扣支架34设有钩槽,所述第二传重支架220设有钩杆221,所述钩杆221钩扣设置于所述钩槽内。扣座33一体固定在下壳的外壁上,连接可靠。锁扣支架34通过底部的向上弯曲的钩体与扣座33实现连接,便于装拆。紧接着将钩杆221卡入钩槽内,即可实现第二传重支架220与下壳间接连接,且该连接方式简单,且相较于螺接方式,装拆更加便捷省力。

实施例七

如图25至图29所示,物料称重总成包括:锅具10、承载壳组、传重支架200、下壳体30、显控组件40、第一磁吸件300、第二磁吸件400以及称重传感器50。所述锅具10用于盛装待烹饪的物料,并在受热后能够将物料烹煮成熟。

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承载壳组上,且所述承载壳组设有避让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具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20内,所述中壳体20a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且所述中壳体20a设有避让部。具体地,上壳体20包括壳座,壳座为一块圆环形的板件。壳座的内环壁向下壳体30方向凸设有一圈环形凸沿。中壳体20a和下壳体30的主体结构也设有环形板体,环形凸沿恰好可插入环形板体的内环腔中并与内环腔的内壁抵触,以实现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以及下壳体30组装定位,且装配稳固。将承载壳组设计为包括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目的在于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之间可以配合形成安装容腔,用以安装称重传感器50。

所述称重传感器50设置于所述承载壳组上;所述显控组件40设置于所述承载壳组上并与所述称重传感器50电连接,所述显控组件40用于显示所述锅具10内盛装物料的重量;所述传重支架200通过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5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传重支架200与所述承载壳组之间形成有浮动间隙70;所述第一磁吸件300设置于所述传重支架200上;所述下壳体3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传重支架200的下方;以及所述第二磁吸件40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30上,且所述第二磁吸件400与所述第一磁吸件300可拆卸磁吸连接。

综上,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组件,当需要进行食物烹饪时,可安装到厨房烹饪装置的加热座体中,以实现将食物加热烹饪成熟。具体而言,使用时且在装入加热座体内之前,待烹饪的物料首先放入锅具10中,物料的重量作用于承载壳组,即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上;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的总重量增大而相对下壳体30向下移动,浮动间隙70的距离变小,由于称重传感器50是分别与上壳体20、传重架组相连的,而传重架组是固定安装在下壳体30上的,因此当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相对下壳体30产生运动时,称重传感器50会产生弯曲形变,弯曲形变程度可直接对应表征物料的重量,也即称重传感器50可以准确测量出物料的重量值,且该重量值会传输至显控组件40中,由显控组件40将当前物料的重量值实施显示在用户眼前,方便用户直观且精准的掌控物料添加量,从而便于达到控制饮食摄入量的目的;此外,由于传重支架200上安装有第一磁吸件300,下壳体30上安装有第二磁吸件400,第一磁吸件300是与第二磁吸件400磁吸连接的,因而当烹饪结束后,传重支架200能够与下壳体30快速拆卸分离,使得锅具10、承载壳组和传重支架200能够一同取出,方便清洁。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物料称重总成可以精准称量出物料的重量并将以数值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称重精度高,使用便捷省力,解决了用户对食材用量把控难度高且不准确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高烹饪效率,满足用户对饮食健康的需求,此外还方便进行清洁,保证健康和卫生。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与中壳体20a构成一个一体的壳体组件也即承载壳组,上述的浮动间隙70具体为该壳体组件与下壳体30之间的一圈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提供壳体组件下降的移动行程,以便在物料放入锅具10中后,壳体组件能够相对下壳体30下移而将称重传感器50接触触发,使称重传感器50获取物料的重量。

可以理解的,上壳体20、中壳体20a与锅具10一旦制造成型,三者的重量即为一定值,将该定值预存于显控组件40内,显控组件40可通过减法方式计算得到上壳体20与锅具10以外的物料的重量。该称量工作原理简单,准确度高,且结果获取速度高。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0采用桥式传感器或者其它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称重器件。

所述物料称重总成还包括电池100,所述电池100设置于所述中壳体20a上并与所述显控组件40电连接。电池100为显控组件40供电,保证物料称重总成持续长时间可靠工作。

在实施例中,所述锅具10的锅口边沿朝外延伸形成有限位翻边11,所述上壳体20的上表面设有承托部23,所述限位翻边11扣接于所述承托部23。如此,通过限位翻边11扣接在承托部23上,从而可保证锅具10稳固放置在上壳体20上,同时该活动装配关系还使锅具10方便随时拆取进行清洁。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锅具10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方式固定在上壳体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称重总成还包括磁铁固定架500,所述磁铁固定架500设置于所述传重支架200上,所述第一磁吸件300设置于所述磁铁固定架500上,所述下壳体30设有抬板32,所述抬板32面向所述传重支架200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固定凹槽321,所述第二磁吸件400嵌装于所述固定凹槽321内。因而,第一磁吸件300能够通过磁铁固定架500安装固定到传重支架200上,第二磁吸件400能够卡嵌固定在固定凹槽321内,第一磁吸件300和第二磁吸件400均实现稳固安装,利于保证两者磁吸连接或分离的可靠性。可选地,第一磁吸件300和第二磁吸件400均采用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固定架50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磁吸件300卡装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磁吸件400伸出所述固定凹槽321的部分卡装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一磁吸件300与所述第二磁吸件400贴近并磁吸连接。通过将第一磁吸件300卡装于第一卡槽内,将第二磁吸件400卡装于第二卡槽内,能够使第一磁吸件300与第二磁吸件400在非接触状态下以最近接的距离实现磁吸连接,利于提高磁吸固定强度与可靠性,同时又避免磁吸力过大,造成后续传重支架200与下壳体30拆分困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重支架200开设有插孔,所述磁铁固定架500设有第一插脚510,所述第一插脚510插接于所述插孔内。如此,传重支架200与磁铁固定架500采用插接安装方式和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10设置为三个并在同一平面内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相应地插孔也设置为三个,并与第一插脚510一一对应插接,利于进一步提高磁铁固定架500与传重支架200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固定架500还设有第二插脚520,所述第二插脚520插接于所述固定凹槽321内。第二插脚520与固定凹槽321的槽壁卡紧,从而实现磁铁固定架500与下壳组装固定,且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控组件40包括称重控制板、显示灯41和按钮42,显示灯41和按钮42均电性连接在称重控制板上。当大米装入锅具10内后,由于锅具10重量增加,会下压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使其下移,在此过程中称重传感器50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检测量,称重传感器50便可准确称量出大米的重量。称量到的重量值传输给称重控制板,称重控制板通过模数转换后将重量值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显示灯41上,用户便可直观的看到当前装入大米的重量,从而进行有效把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50包括衔接体51、第一感测件52、第二感测件53、第一连接臂54和第二连接臂55,所述第一感测件52和所述第二感测件53分别连接在所述衔接体5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臂54与所述第一感测件52远离所述衔接体5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55与所述第二感测件53远离所述衔接体51的一端连接,所述衔接体51与所述上壳体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54与所述第一传重支架200以及所述第二传重支架2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55与所述第一传重支架200以及所述第二传重支架200连接。

因而,通过衔接体51与上壳体20相连,第一连接臂54和第二连接臂55同时与第一传重支架200和第二传重支架200相连,可实现称重传感器50同时与上壳体20、下壳体30组装固定。当上壳体20和中壳体20a相对下壳体30下移时,第一感测件52和第二感测件53会同时产生弯曲变形,弯曲变形量对应于产生重量信号,从而可以反馈给称重控制板,最终以控制显示灯41点亮的方式或者数显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

具体而言,所述物料称重总成包括第一紧固件80,所述衔接体5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壳体20包括把手盒24,所述把手盒24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8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固定。例如,第一紧固件80采用螺丝,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为通孔,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如此,螺丝穿过通孔后锁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即可实现衔接体51与上壳体20组装连接。该螺接装配方式的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装拆操作便捷且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称重总成还包括第二紧固件90,所述中壳体20a包括把手板21a,所述把手板21a开设有过孔211a,所述第一传重支架200和所述第二传重支架200上均设置有连接柱210,所述连接柱210由所述过孔211a穿设而过,所述连接柱210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把手盒24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90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固定。

同理,例如第二紧固件90采用螺丝,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为通孔,第四安装孔为螺纹孔。如此,螺丝穿过通孔后锁接在对应的螺纹孔内,即可实现下壳体30与上壳体20组装连接。该螺接装配方式的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装拆操作便捷且省力。

可以理解的,把手板21a与把手盒24拼合后形成把手,方便用户搬抬和取放物料称重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板21a面向所述把手盒24的一侧凹设形成有避让凹部,所述第一紧固件80的头部插置于所述避让凹部内。从而避免把手板21a与第一紧固件80发生干涉,避免造成把手板21a与把手盒24无法组装紧固。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传感器50、所述连接柱210、所述把手板21a、所述把手盒24、所述第一紧固件80和所述第二紧固件90均设置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组装连接。如此,对称安装两个称重传感器50利于提高对物料的称量精度。而两个把手则使用户可以双手操作物料称重总成,更加安全、高效。

所述把手板21a面向所述把手盒24的一侧凹设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称重传感器50插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称重传感器50安装在容置槽内,可避免与把手盒24产生干涉,同时利于减小把手的总厚度,实现物料称重总成的小型化设计。

有必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0的数量也可以使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例如,当称重传感器50为四个时,四个称重传感器50在中壳体20a的圆周方向上间隔90°分布。

此外,为使称重传感器50稳固安装到中壳体20a上,所述中壳体20a还包括载板22a,所述载板22a上设置有定位结构60,所述显控组件40固设于所述定位结构60上。

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6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61和第二卡板62,所述显控组件40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卡装于所述第一卡板61与所述第二卡板62之间。由于第一卡板61与第二卡板62的间距与卡座的长度适配,因而第一卡板61和第二卡板62能够从相对的两个方向卡住显控组件40,达到限制显控组件40自由度的目的,保证显控组件40安装稳固且不易发生松脱掉落。

较佳地,第一卡板61和第二卡板62形成为倒L型,除了卡紧显控组件40的侧面以为,还可以从上方向下扣压显控组件40,进一步约束了显控组件40的自由度,使显控组件40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30还设有包覆壳板31,所述包覆壳板31间隔包覆设置于所述锅具10的外部,且所述包覆壳板31的形状与所述锅具10的形状适配。因而,包覆壳板31可避免锅具10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对锅具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对上壳体20下移造成干涉,包覆壳板31的尺寸应大于锅具10的尺寸,以使包覆壳板31与锅具10的外壁形成一定间距。

所述包覆壳板3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当物料称重总成装入加热座体内时,热量能够通过包覆壳板31快速传导至锅具10的整个表面,以使锅具10内的大米受热均匀且高效,利于提升烹饪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20开设有灯孔21和按钮孔22,所述显控组件40的显示灯41穿设于所述灯孔21内,所述显控组件40的按钮42穿设于所述按钮孔22内。当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组装时,灯孔21使显示灯41可以穿过上壳体20,按钮孔22使按钮42穿过上壳体20,从而避免发生干涉问题,影响上壳体20与下壳体30正常装配。

例如,按钮42可以是机械按钮42或者触摸屏,用户可进行“清零”、“记忆”等功能设定,丰富了物料称重总成的使用能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便捷性。

综上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厨房烹饪装置,例如,厨房烹饪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电饭煲、电高压锅等。

厨房烹饪装置包括:加热座体以及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物料称重总成,所述物料称重总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加热座体内。

加热座体具备对物料称重总成加热能力,以使大米能够被加热成熟为米饭。其中,物料称重总成可作为一个可拆卸的独立单元组件,方便装拆使用,也具备与不同类别的加热座体组装使用的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适用于沉井施工方法的管片提压装置及其提压方法
  • 一种适用于风井原位试验管片反挖拆除的施工方法
  • 密闭式中间风井负环管片拆除的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