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便携终端用配件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7-23 01:35:21


便携终端用配件设备

技术领域

以下的实施例涉及便携终端用配件设备,包括主体和包围主体的弹性管,可根据所施加的力而固定在收缩位置和直立位置。

背景技术

根据通信技术和设备相关技术,智能手机等多种智能设备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也逐渐提高。这种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除功能性之外,外形上也考虑到便携性,从而存在小型化、薄型化及轻量化的趋势。

根据这种便携终端的薄型化及轻量化趋势,也一同需求附加在便携终端来使用的配件设备(以下,配件)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同时,随着便携终端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其画面尺寸也逐渐变得大型化,随着这种便携终端的画面尺寸发生变化,配件设备的安装及使用必要性也随之增加。

作为便携终端用配件,存在当通过便携终端观看媒体内容时用于将便携终端维持在适当角度的挂置用配件。这种挂置用配件将便携终端稳定维持在适当角度,使得便携终端的用户可以轻松观看媒体内容,同时,需要被设计成不妨碍用户携带便携终端或充电(例如,无线充电)的尺寸和形态。

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484282号中记载了与这种便携终端挂置用功能性智能环有关的技术。

上述说明的信息仅用于帮助理解,可包括并不形成现有技术的一部分的内容。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如下便携终端用配件,包括主体和包围主体来配置的弹性管,上述主体包括多个腿部,在主体配置弹性管的状态下,根据向主体的纵轴方向施加的力,使弹性管向横轴方向发生变形,由此配置在收缩位置或直立位置。

本发明可提供如下便携终端用配件,当向主体的纵轴方向施加规定以上的第一力时,即使并非通过上述力使主体完全收缩,也会通过弹性管的弹力使主体固定配置在收缩位置,当向上述第一力的相反方向施加规定以上的第二力时,即使并非通过上述力使主体完全直立,也会通过弹性管的弹力使主体固定配置在直立位置。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便携终端用配件,上述便携终端用配件包括:主体,包括多个腿部;弹性管,包围上述主体来配置;第一板,与上述主体的中心部分相结合;以及第二板,从上述中心部分开始与远端(distal)的上述多个腿部的末端部分相结合,上述主体在配置上述弹性管的状态下,根据向上述主体的纵轴方向施加的力,将上述弹性管变形成横轴方向,由此配置在收缩位置或直立位置,上述主体通过向上述主体的纵轴方向按压上述主体的第一力固定在收缩位置,通过方向与向上述主体的纵轴方向的上述第一力相反的第二力固定在直立位置。

随着向上述主体的纵轴方向施加按压上述主体的上述第一力,上述弹性管可经过横向的最大扩张状态并收缩成第一收缩状态,从而在上述收缩位置固定上述主体,随着向上述主体的纵轴方向施加上述第二力,上述弹性管经过横向最大扩张位置并收缩成第二收缩状态,从而在上述直立位置固定上述主体,上述弹性管在上述第一收缩状态下比在上述第二收缩状态下更扩张。

上述多个腿部的每个腿部可包括关节部,针对上述每个腿部,从上述中心部分到上述关节部的第一长度与从上述关节部到上述每个腿部的末端部分的第二长度不同,上述每个腿部借助上述第一力并通过上述关节部弯曲,由此使上述弹性管向横轴方向发生变形来将上述主体配置在上述收缩位置,上述每个腿部借助上述第二力并通过上述关节部展开,由此使上述弹性管向横轴方向发生变形来将上述主体配置在上述直立位置。

在上述收缩位置中,在上述第一板与上述第二板之间可存在间隔,借助通过上述间隔施加的上述第二力,上述主体从上述收缩位置变更为上述直立位置。

上述第二板可包括收容空间,在上述收缩位置中收容上述主体及上述弹性管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便携终端用配件还包括下部板,上述下部板包括附着在便携终端的安装面,在上述安装面的相反侧面与上述第二板相结合,上述第二板及上述下部板中的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上述第二板及上述下部板中的剩余一个包括供上述突出部插入的至少一个孔或槽,上述突出部插入到上述孔或槽,上述第二板或上述下部板以上述纵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上述第二板及上述下部板结合。

上述中心部分可包括孔,上述第一板包括用于与上述中心部分结合的孔,上述第一板和上述主体通过环形部件结合,上述环形部件通过上述中心部分的孔和上述第一板的孔配置。

上述第二板可包括用于与上述多个腿部的末端部分相结合的孔,上述多个腿部的每个腿部包括脚部,上述脚部用于在上述末端部分中固定在上述第二板的孔的外周。

在上述弹性管中,包围对应于上述第一长度的上述每个腿部的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可小于包围对应于上述第二长度的上述每个腿部的第二部分的周围。

上述第一部分的周围可从包围上述中心部分侧的部分开始增加到包围上述关节部的第三部分,上述第三部分的厚度大于上述弹性管的剩余部分的厚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便携终端用配件,其包括即使并不通过按压力来使主体完全收缩,也会通过弹性管的弹力使主体固定配置在收缩位置,即使并不通过拉力来使主体完全直立,也会通过弹性管的弹力使主体固定配置在直立位置的结构。因此,安装有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便携终端的用户可以用一只手来将便携终端用配件从收缩位置变成固定位置。

本发明可提供便携终端用配件,可从便携终端用配件拆装包括与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便携终端有关的安装面的下部板,由此不妨碍用户携带便携终端或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一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b为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直立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立体图。

图1c为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收缩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立体图。

图1d为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收缩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侧视图。

图2示出一例的与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上板对应的第一板。

图3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主体。

图4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弹性管。

图5a及图5b示出一例的与便携终端用配件盖板对应的第二板。

图6示出一例的包括便携终端的安装面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下部板。

图7a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直立位置及收缩位置之间的转移方法。

图7b简要示出在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直立位置及收缩位置之间的转移过程中的主体的剖面。

图8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主体与第二板的结合方法。

图9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主体与第一板的结合方法。

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但是,所记述的实施例可变形成多种不同形态,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并且,多个实施例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完整地说明本发明而提供。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图中要素的形状及尺寸等可以被放大。

当提及到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或“联接”时,应理解为在中间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其他结构要素,也可以在中间存在其他结构要素。相反,当提及到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时,应理解为在中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否则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用于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而并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说明多种结构要素,上述结构要素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上述舒适与仅用于区分两种结构要素。

并且,在说明书上记载的“部”、“模块”等术语为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动作的单位,这可体现为硬件或软件或硬件及软件的结合。

并且,参照各附图来说明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仅限定用在相应实施例,在维持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包括其他实施例,并且,即使省略单独的说明,也可以通过合并多个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再次体现。

并且,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与附图标记无关地,对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的具体说明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a为示出一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b为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直立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立体图。图1c为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收缩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立体图。图1d为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收缩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侧视图。

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以为通过一面安装或附着在便携终端的装置。作为一例,在便携终端用配件100中,所示的下部板10可附着在未图示的便携终端。在图1a中,为了说明的便利,在上端示出下部板10,将附着或安装在便携终端的安装面所在的一侧定义为“下部侧”。然而,根据实施例,在与上板对应的第一板60侧也可以形成附着或安装在便携终端的安装面。

例如,便携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导航(navigation)设备、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个人数据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数字多媒体广播(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播放器、MP3(MPEG audio layer-3)播放器、电子词典、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电子装置。或者,便携终端可包括任何用户便携式电子装置,但并不局限于此。

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以为附着或安装在便携终端来提高便携终端的实用性的装置。例如,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以为附着或安装在便携终端的后表面并将便携终端挂置成规定角度的装置。便携终端用配件100从图1c所示的收缩位置展开到图1b所示的直立位置来提供将便携终端挂置成规定角度的挂置功能。上述规定角度可以为适合用户通过便携终端的画面观看媒体内容的角度。并且,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在图1b所示的直立位置中提供使用户能够把持便携终端的夹子。

如上所述,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以给予把持便携终端的用户方便的抓握感,可提高通过便携终端观看媒体内容的用户便利。

如图所示,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包括:主体40,包括多个腿部;弹性管50,包围主体40来配置;第一板60,与主体40的中心部分相结合;以及第二板30,从主体40的中心部分开始与远端的(distal)多个腿部的末端部分相结合。

第二板30可在上部附着下部板10,上述下部板10包括未图示的便携终端的安装面。所示的下部板10的上表面可以为便携终端的安装面。例如,在安装面可包括粘结层或涂敷粘结剂,通过这种安装面,下部板10可安装或附着在便携终端。下部板10可直接安装或附着在便携终端或者可安装或附着在壳体,上述壳体安装在便携终端。根据实施例,不存在下部板10,第二板30可具有便携终端的安装面。

在第二板30还可安装用于固定与主体40结合的盖部20。

如图所示,主体40可包括多个腿部,这种腿部弯曲且其远端的末端部分结合在第二板30。另一方面,主体40的中心部分可以结合在对应于上板的第一板60。在第一板60还可附着配件部,当便携终端用配件100附着或安装在便携终端时,提高对于便携终端的抓握感或将便携终端维持在适当的挂置角度。在附着这种配件部的第一板60的表面可以包括粘结层或涂敷粘结剂。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第一板可具有便携终端的安装面。

当组装便携终端用配件100时,主体40可被弹性管50包围。弹性管50也可以被命名为弹性主体。主体40能够以被弹性管50包围的状态与第一板60及第二板30结合。

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可根据向所示主体40的纵轴方向(AA')施加的力配置在收缩位置或直立位置。换句话说,主体40可根据向纵向方向(AA')施加的力配置在收缩位置或直立位置。

图1b及图1c示出组装状态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分别示出直立位置及收缩位置。

如图所示,主体40在配置弹性管50的状态下,根据向主体40的纵轴方向(AA')施加的力,将弹性管50变形成横轴方向,由此可配置在收缩位置或直立位置。

例如,如图1b及图1c所示,主体40可通过向主体40的纵轴方向(AA')按压主体40的第一力F1(从直立位置变更为收缩位置)固定在收缩位置。或者,主体40可通过方向与向主体40的纵轴方向(AA')的第一力F1的相反的第二力F2(从收缩位置变为直立位置)固定在直立位置。

例如,第一力F1可以为推动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上部面或下部面来使主体40收缩的力,第二力F2可以为拉动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上部面或下部面来使主体40竖立的力。

在实施例中,借助主体40的多个腿部的结构特征和弹性管50的弹力,即使并不通过第一力F1等按压力来使主体40完全收缩,也会通过弹性管50的弹力使主体40固定配置在收缩位置,即使并不通过第二力F2等拉力来使主体40完全直立,也会通过弹性管50的弹力使主体40固定配置在直立位置。由此,安装有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便携终端的用户可通过一只手轻松将便携终端用配件从收缩位置变成固定位置(即,图1c的配置变为图1b的配置)。

与此相关地,图1d示出图1c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d示出一实施例的配置在收缩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侧视图。

如图1d所示,在主体40的收缩位置中,在第一板60与第二板30之间可存在间隔G1。

这种间隔G1可以为便携终端的用户用于施加第二力F2的区域。例如,用户向间隔G1插入手指或手指甲来以推动或弹开第一板60的动作施加第二力F2。借助通过这种间隔G1施加的第二力F2,主体40可从所示的收缩位置变为参照图1b说明的上述直立位置。通过这种第二力F2,用户可通过一只手执行从主体40的收缩位置向直立位置的转移。因此,通过实施例,可提供能够通过用户的一键式动作从收缩位置转移到直立位置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

根据实施例,便携终端用配件100也可以不包括这种间隔G1。

参照后述的图2至图9,更详细地说明便携终端用配件100每个结构的更详细的结构和各结构之间的结合方法。

图2示出与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上板对应的第一板。

如图所示,第一板60可包括孔62。孔62可位于第一板60的中心区域。例如,如图所示,第一板60可以为圆形。并且,孔62也可以为圆形。然而,根据实施例,第一板60与孔62的形状可以不同。

孔62可以为用于与主体40的中心部分相结合的结构。

与此相关地,图3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主体。

主体40可以由塑料等材质制成。例如,主体40可以由聚丙烯(PP,Polypropylene)材质制成。

如图所示,主体40可包括多个腿部45。例如,如图所示,多个腿部45可以为8个。或者,腿部的数量可根据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体现而不同。多个腿部45以中心部分42为基准配置成放射状(radially)。

中心部分42可包括孔。中心部分42的孔可以为用于与第一板60相结合的结构。当组装时,中心部分42可向第一板60所在的方向突出。另一方面,在第一板60可设置与突出的中心部分42对应的凹陷部64。当组装时,突出的中心部分42可位于凹陷部64内。

突出的中心部分4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可根据多个腿部45的数量而不同。例如,在所示的例示中,存在8个腿部45,突出的中心部分42可以为八边形。因此,凹陷部64为也呈与此对应的多边形形状,例如,可以为八边形。

与此相关地,图9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主体与第一板的结合方法。

如图9所示,主体40的突出的中心部分42位于第一板60的凹陷部64,由此,主体40可以与第一板60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在第一板60和主体40中,中心部分42的孔和第一板60的孔62可以对齐。

作为一例,第一板60和主体40可通过环形部件90结合,上述环形部件90通过中心部分42的孔和第一板60的孔62配置。环形部件90可以由至少一个金属环构成。

除基于如图9所示的环形部件90(孔眼)的结合方式之外,主体40和第一板60可通过多种方式结合。作为一例,主体40和第一板60可以在其联接部中具有凹凸结构,这种凹凸结构相互插入并相互结合。

例如,对齐的中心部分42的孔及孔62的两侧(即,第一板60的两表面的每一侧)环形部件可以分别配置并结合,由此可以结合第一板60与主体40。

再次参照图3,更加详细地说明每个腿部45。以下,为了说明的便利,可对每个腿部使用与多个腿部45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多个腿部45的每个腿部45可包括至少一个关节部。例如,如图所示,各腿部45可包括与中心部分42联接的第一关节部J1以及第二关节部J2及第三关节部J3。并且,各腿部45可包括第一关节部J1与第二关节部J2之间的第一腿部分L1以及第二关节部J2与第三关节部J3之间的第二腿部分L2。可包括第三关节部J3或者从第三关节部J3到每个腿部45的末端构成末端部分47。

在每个腿部45的关节部中,腿部分可以弯曲。例如,每个腿部45可通过第一关节部J1向内侧(即,向与中心部分42的突出部分的相反侧)弯曲,每个腿部45也可通过第二关节部J2向内侧弯曲。另一方面,每个腿部45可通过第三关节部J3向外侧内侧(即,向中心部分42的突出部分侧)弯曲。除上述方向之外,每个腿部45的关节部可向相反方向弯曲,向上述方向的弯曲更适合。

如图3所示,从每个腿部45的中心部分42到关节部J2的第一长度可以与从关节部J2到每个腿部45的末端部分47的第二长度不同。例如,如图所示,上述第一长度可大于第二长度,或者,与所示的内容不同,上述第二长度可大于上述第一长度。在所示的例示中,第一腿部分L1的长度可大于第二腿部分L2的长度。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腿部分L1的长度与第二腿部分L2的长度不同的结构(例如,第一腿部分L1的长度大于第二腿部分L2的结构)和主体40被弹性管50包围的结构,在实施例中,即使并不通过第一力F1等按压力使主体40完全收缩,也会通过弹性管50的弹力使主体40固定配置在收缩位置,即使并不通过第二力F2等拉力来使主体40完全直立,也会通过弹性管50的弹力使主体40固定配置在直立位置。

换句话说,在主体40被弹性管50包围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组装状态下,每个腿部45可借助第一力F1并通过关节部J2弯曲,由此,使弹性管50向横轴方向发生变形来使主体40配置在收缩位置。另一方面,每个腿部45借助第二力F2并通过关节部J2展开,由此使弹性管50向横轴发生变形来使主体40配置在直立位置。横轴方向可以为与以上述纵轴方向(AA')为垂直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参照后述图7,更详细地说明基于第一力F1及第二力F2的主体40向收缩位置及直立位置的转移。

以下,更加详细地说明包围主体40来配置的弹性管50。

与此相关地,图4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弹性管。图4示出弹性管50的侧视图。

弹性管50可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例如,弹性管50可以由硅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或者,弹性管50可以由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

弹性管50可在主体40的多个腿部45通过多个关节部(J1、J2、J3)弯曲的状态下包围主体40。在与弹性管50的中心部分42的孔对应的区域可设置孔。并且,与突出的中心部分42对应地,弹性管50的上部也可以突出。弹性管50的下部侧(即,第二板30侧)可以开放。

如图所示,弹性管50的侧面可以为钟(bell)形状。弹性管50为了与主体40轻松结合而可以呈与主体40对应的形状。

例如,在弹性管50中,包围对应于第一长度(上述第一腿部分L1的长度)的每个腿部45的第一部分52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可小于包围对应于第二长度(上述第一腿部分L2的长度)的每个腿部45的第二部分54的周围。

作为一例,弹性管50的第一部分52的(外侧的)周围可从包围中心部分42侧的部分开始增加到包围关节部J2的第三部分56。换句话说,与第三部分56相接的第一部分52的周围可以在第一部分52的周围中最大。另一方面,第三部分56的厚度可大于弹性管50的剩余部分的厚度。第三部分56为接收关节部J2的力并横向膨胀的部分,厚度可大于弹性管50的剩余部分的厚度。对应于第三部分56的(外侧的)周围也可以大于弹性管50的剩余部分的周围。对应于第二部分54的(外侧的)周围可以恒定。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主体40的多个腿部45的末端部分47与第二板30的结合方法。

如图3所示,每个腿部45可包括末端部分47。这种末端部分47可以与第二板30相结合。更具体地,末端部分47可包括脚(foot)部48,可通过这种脚部48与第二板30结合。

与此相关地,图5a及图5b示出对应于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盖板的第二板。

第二板30也可以被命名为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盖板。

第二板30可包括用于与多个腿部45的末端部分47结合的孔32。在每个腿部45的末端部分47所包括的脚部48可固定在第二板30的孔32的外周。

与此相关地,图8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主体与第二板的结合方法。

图8示出在图5a的第二板30结合多个腿部45的末端部分47(即,多个脚部48)。如图所示,多个脚部48可分别挂置在第二板30的表面。另一方面,在第二板30的表面可形成凹陷部35,以便可以配置这种脚部48。

如图3及图8所示,多个末端部分47还可分别包括结合孔或结合槽49。与每个结合孔或结合槽49对应地,在孔32的外周可形成结合突起33。向每个结合孔或结合槽49插入结合突起33,由此,多个脚部48可更加坚固地结合在第二板30。

孔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可根据多个腿部45的数量(即,多个脚部48的数量)而不同。例如,在所示的例示中,存在8个脚部48,孔32的形状也可以为八边形。同样,结合孔或结合槽49和结合突起33也可以形成8个。

在凹陷部35还可安装盖部20。通过盖部20,多个脚部48可以更加坚固地结合在第二板30。在盖部20的图1a中未示出的后表面可设置与孔32形状对应的突出部,从而可以结合在孔,由此,多个脚部48可在没有摇晃的情况下固定在第二板30。

另一方面,如示出图5a及表示图8的第二板30的后表面的图5b所示,第二板30可包括收容空间38,在收缩位置中用于收容主体40及弹性管50的至少一部分。为了形成这种收容空间38,第二板30可具有适当厚度。可根据收容空间38的深度确定参照图1d说明的间隔G1的尺寸。

另一方面,与所示不同,第二板30也不包括收容空间38。在此情况下,在对应于第二板30的环的周边也可以不存在对应于收容空间38的收容壁,对应于主体40及弹性管50的至少一部分的侧面可以直接露出。

并且,(图8中被省略),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二板30还可包括用于与上述下部板10结合的结构。

与此相关地,图6示出一例的包括便携终端的安装面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下部板。

下部板10可包括附着在便携终端的安装面,可在安装面的相反侧的面与第二板30相结合。这种下部板10可从便携终端拆卸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剩余部分。换句话说,当去除便携终端用配件100的剩余部分时,仅有下部板10可附着在便携终端。下部板10的厚度较薄。例如,下部板10可具有不妨碍便携终端的充电(无线充电)程度的厚度,可以由不妨碍便携终端的充电(无线充电)的材质形成。

为了结合,第二板30及下部板10中的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在此情况下,第二板30及下部板10中的剩余一个可包括供突出部插入的至少一个孔或槽。上述突出部插入到上述孔或槽,第二板30或下部板10以纵轴(AA')为中心旋转,由此第二板30及下部板10可以结合。

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示中,在第二板30设置孔或槽34,在下部板10设置突出部14。

但是,如上所述,可在第二板30设置突出部或者在下部板10设置孔或槽,根据实施例,第二板30及下部板10也可以均包括突出部和孔或槽。

参照图5及图6所示的例示来说明,突出部14插入到孔或槽34,在便携终端固定附着下部板10的状态下,随着与下部板10结合的第二板30进行旋转,第二板30与下部板10可以结合。换句话说,第二板30与下部板10可以旋转结合。

下部板10还可包括把手12。把手12可包括孔,这种把手12的孔可在下部板10与第二板30旋转结合时与挡止部36结合。形成在第二板30的挡止部36可以为用于使把手12停止旋转的结构。通过挡止部36,下部板10可以旋转规定范围。随着把手12的孔与挡止部36相结合,在下部板10与第二板30旋转结合的状态下,可以防止第二板30的逆旋转。把手12可向突出部14的突出方向突出,下部板10的便携终端的安装面可以维持平坦状态。把手12的突出高度和突出部14的突出高度相同。

在第二板30可形成与这种把手12对应地位置较低的部分。存在这种较低部分,由此第二板20可按照对应于这种较低部分的区域进行旋转并与下部板10相结合。

以上,参照图1a至图1d说明的技术特征可以对图2至图6、图8及图9类似地适用,因此,将省略重复说明。

如参照图2至图6、图8及图9的说明,多个结构(10至60)相结合,由此可以制作参照图1b至图1c说明的组装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

图7a示出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直立位置及收缩位置之间的转移方法。

图7b简要示出在一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的直立位置及收缩位置之间的转移过程中的主体的剖面。图7b中,当直立位置及收缩位置之间转移时,为了示出主体40内部的动作而省略了弹性管50。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用配件100中,借助用户通过一键式施加的拉动的第二力F2使包围主体40的弹性管50收缩,由此使主体40直立并配置及固定在直立位置。

例如,随着施加向主体40的纵轴方向(AA')按压主体40的第一力F1,弹性管50可经过横向最大扩张状态并收缩成第一收缩状态,从而在收缩位置固定主体40。另一方面,随着施加向主体40的纵轴方向(AA')的第二力F2(作为方向与第一力F1相反的力的拉力),弹性管50可经过横向最大扩张位置并收缩成第二收缩状态,从而在直立位置固定上述主体。其中,弹性管50在上述第一收缩状态下可以比在上述第二收缩状态下更扩张(即,W3>W1;W2>W3>W1)。

参照图7a,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7a的(a)部分可以表示主体40固定在直立位置。在此情况下,弹性管50可处于第二收缩状态。在此情况下,当施加按压的第一力F1时,弹性管50随着多个腿部45的弯曲而逐渐向横向扩张并到达最大扩张状态。图7a的(b)部分可以使出弹性管50处于最大扩张状态。其中,当停止施加第一力F1时,弹性管50再次回到第二收缩状态并使主体40回到直立位置。然而,其中,当施加第一力F1时,弹性管50收缩成第一收缩状态并使主体40可向收缩位置转移。在此情况下,用户无需为了使主体40向收缩位置转移而完全按压第一板60或第二板30。

如图7b所示,每个腿部45的第一部分L1的长度可大于第二部分L2的长度。如图所示,通过施加第一力F1,当主体40从直立位置向收缩位置转移时,弹性管50可变为第二收缩状态→最大扩张状态→第一收缩状态。

另一方面,图7a的(c)部分可以表示主体40固定在收缩位置。在此情况下,弹性管50可处于第一收缩状态。在此情况下,当施加拉动的第二力F2时,弹性管50随着多个腿部45的展开而逐渐向横向扩张并到达最大扩张状态。图7a的(b)部分可以表示弹性管50处于最大扩张状态。其中,当停止施加第二力F2时,弹性管50再次回到第一收缩状态并使主体40可以回到收缩位置。然而,其中,当进一步施加第二力F2时,弹性管50收缩成第二收缩状态并使主体40向直立位置转移。在此情况下,用户无需为了使主体40向直立位置转移而完全拉动第一板60或第二板30。

如图7b所示,每个腿部45的第一部分L1的长度可大于第二部分L2的长度。如图所示,通过施加第二力F2,当主体40从收缩位置向直立位置转移时,弹性管50可变为第一收缩状态→最大扩张状态→第二收缩状态。

因此,在实施例中,为了施加第二力F2,用户仅通过弹开第一板60或第二板30(例如,通过间隔G1)的动作,以一键式方式使主体40从收缩位置向直立位置转移。

如图所示,在弹性管50的第一收缩状态下的弹性管50的横向扩张长度W3、在最大扩张状态下的弹性管50的横向扩张长度W2以及在第二收缩状态下的弹性管50的横向扩张长度W1可具有W2>W3>W1的关系。

并且,与图7a及图7b所示的内容不同,每个腿部45的第一部分L1的长度可小于第二部分L2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述一键式方式,主体40可以从收缩位置顺畅地向直立位置转移。换句话说,当各腿部45的第一部分L1的长度与第二部分L2的长度不同时,通过实施例的一键式方式,主体40可从收缩位置顺畅地向直立位置转移。

以上,参照图1至图6、图8及图9,上述技术特征可对图7a及图7b类似地适用,因此将省略重复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限定的实施例和附图说明了实施例,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上述记载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例如,所说明的技术可按与说明的方法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所说明的系统、结构、装置、电路等结构要素可以按与所说明的方法不同的形态结合或组合,即使通过其他结构要素或等同技术方案替代或置换,也可以达成适当结果。

因此,与其他实例、其他实施例及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等同的内容也属于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便携式激励运动设备控制方法及其设备、终端和服务器
  • 便携式电子设备估价方法、回收方法、终端、云端及系统
  • 利用终端设备配件防摔的方法、终端设备配件及终端设备
  • 通讯终端信息提示方法和便携终端配件、通讯终端及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6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