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管道连接结构和管道连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4:22


管道连接结构和管道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和管道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管道是液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结构,主要用于传输液压油。管道通常包括硬质管道和柔性管道,硬质管道无法产生形变,通常固定安装在无法移动的结构,例如设备的底座、壳体内部。柔性管道相对硬质管道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进行弯曲,可以活动,能提高管道布置的灵活性。

柔性管道通常通过螺纹套与硬质管道连接。具体是在柔性管道外套一个螺纹套,将螺纹套与硬质管道的外壁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拧紧螺纹套,使柔性管道的端部压紧在硬质管道的端部,两者保持连通。

螺纹套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着柔性管道与硬质管道之间的密封性,如果螺纹套出现松动,柔性管道与硬质管道之间就容易发生泄漏。在操作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发现螺纹套松动,还可以及时拧紧,操作方便,但是在操作空间比较小的情况下,例如封闭的设备内部,就难以及时拧紧螺纹套,处理起来十分不便。例如船舶上的升降天线,天线的液压管线位于桅杆内,通过柔性管道延伸到桅杆外,柔性管道与硬质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桅杆内部,如果出现松动,处理起来就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和管道连接方法,能够防止管道之间通过螺纹套连接时,螺纹套松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管、活动管、连接管、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

所述固定管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接头管段、棱柱管段和本体段,所述接头管段具有外螺纹,所述棱柱管段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活动管包括管体和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螺纹套套设在所述管体外,所述螺纹套与所述接头管段螺纹连接,使所述管体与所述接头管段连通;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具有第一外凸缘,另一端具有第二外凸缘,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接头管段外,且位于所述螺纹套和所述棱柱管段之间,所述第一外凸缘靠近所述棱柱管段;

所述第一卡块位于所述第一外凸缘远离所述第二外凸缘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外凸缘相连,所述第一卡块位于所述棱柱管段外侧,且与所述棱柱管段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所述第二卡块位于所述第二外凸缘远离所述第一外凸缘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外凸缘相连,所述第二卡块位于所述螺纹套外侧,且与所述螺纹套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凸缘和所述第二外凸缘均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外凸缘的连接孔、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外凸缘的连接孔分别通过螺栓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外凸缘、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外凸缘的连接孔分别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棱柱管段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相等;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螺纹套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相等。

可选地,所述棱柱管段外侧壁的横截面、所述螺纹套外侧壁的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在所述连接管轴向上的厚度为10mm~2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凸缘与所述棱柱管段的轴向间隙、所述第二外凸缘与所述螺纹套的轴向间隙之和为1mm~2mm。

可选地,所述螺纹套的一端具有限位内凸缘,另一端与所述接头管段螺纹连接;

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螺纹套内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接头管段的端面相抵,所述管体具有限位外凸缘,所述限位外凸缘位于所述螺纹套内,且与所述限位内凸缘相抵。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

所述第三卡块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卡块位于所述第一外凸缘远离所述第二外凸缘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外凸缘相连,所述第三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块关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第四卡块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卡块位于所述第二外凸缘远离所述第一外凸缘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外凸缘相连,所述第四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关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连接管套在固定管上,所述固定管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接头管段、棱柱管段和本体段,所述接头管段具有外螺纹,所述棱柱管段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具有第一外凸缘,另一端具有第二外凸缘,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接头管段外,且所述第一外凸缘靠近所述棱柱管段;

连接活动管和所述固定管,所述活动管包括管体和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螺纹套套设在所述管体外,所述螺纹套与所述接头管段螺纹连接,使所述管体与所述接头管段连通;

将第一卡块置于所述第一外凸缘远离所述第二外凸缘一侧,使所述第一卡块位于所述棱柱管段外侧,且与所述棱柱管段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外凸缘;

将第二卡块置于所述第二外凸缘远离所述第一外凸缘一侧,使所述第二卡块位于所述螺纹套外侧,且与所述螺纹套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连接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外凸缘。

可选地,所述连接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外凸缘,包括:

焊接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外凸缘;或者,

在所述第二外凸缘上钻出与所述第二卡块上的第二通孔同轴的连接孔;

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外凸缘的连接孔中插入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外凸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固定管和活动管通过螺纹套与接头管段之间的螺纹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管套在接头管段外,且位于螺纹套和棱柱管段之间,与连接管一端的第一外凸缘相连的第一卡块与棱柱管段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这样连接管与棱柱管段之间就无法产生周向的相对转动,与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二外凸缘相连的第二卡块与螺纹套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这样螺纹套与连接管之间就无法产生周向的相对转动,从而通过连接管、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将螺纹套与棱柱管段锁死,使螺纹套无法转动,也就不会产生松动,避免固定管与活动管之间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管的侧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管10、活动管20、连接管30、第一卡块40和第二卡块50。

固定管10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接头管段11、棱柱管段12和本体段13,接头管段11具有外螺纹。图2是图1的右视图。如图2所示,棱柱管段12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活动管20包括管体21和螺纹套22,螺纹套22外侧壁的横截面也为多边形,螺纹套22套设在管体21外,螺纹套22与接头管段11螺纹连接,使管体21与接头管段11连通。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连接管30的一端具有第一外凸缘31,另一端具有第二外凸缘32,连接管30套设在接头管段11外,且位于螺纹套22和棱柱管段12之间,第一外凸缘31靠近棱柱管段12。

第一卡块40位于第一外凸缘31远离第二外凸缘32一侧,且与第一外凸缘31相连,第一卡块40位于棱柱管段12外侧,且与棱柱管段1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第二卡块50位于第二外凸缘32远离第一外凸缘31一侧,且与第二外凸缘32相连,第二卡块50位于螺纹套22外侧,且与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固定管和活动管通过螺纹套与接头管段之间的螺纹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管套在接头管段外,且位于螺纹套和棱柱管段之间,与连接管一端的第一外凸缘相连的第一卡块与棱柱管段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这样连接管与棱柱管段之间就无法产生周向的相对转动,与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二外凸缘相连的第二卡块与螺纹套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这样螺纹套与连接管之间就无法产生周向的相对转动,从而通过连接管、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将螺纹套与棱柱管段锁死,使螺纹套无法转动,也就不会产生松动,避免固定管与活动管之间发生泄漏。

连接管30与接头管段11间隙配合,以方便连接管30的安装,使得在安装连接管30时,能够转动连接管30,调整连接管30的状态。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管的侧视图。结合图2和图4,第一外凸缘31和第二外凸缘32均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连接孔30a,第一卡块40与第一外凸缘31的连接孔30a、第二卡块50与第二外凸缘32的连接孔30a分别通过螺栓连接。

第一卡块40上具有第一通孔40a,第二卡块50上具有第二通孔50a,在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卡块40和第一外凸缘31时,第一卡块40上的第一通孔40a与第一外凸缘31上的连接孔30a对齐,在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卡块50和第二外凸缘32时,第二卡块50上的第二通孔50a与第二外凸缘32上的连接孔30a对齐。

示例性地,在组装管道连接结构时,先将第一卡块40放置在第一外凸缘31一侧,使第一卡块40与第一外凸缘31的表面以及棱柱管段1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然后利用螺栓将第一卡块40紧固在第一外凸缘31上,再将第二卡块50放置在第二外凸缘32一侧,使第二卡块50与第二外凸缘32的表面以及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然后利用螺栓将第二卡块50紧固在第二外凸缘32上。

可选地,第二外凸缘32的连接孔30a在第二卡块50放置在第二外凸缘32一侧,与第二外凸缘32的表面以及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后,才形成在第二外凸缘32上。在安装第一卡块40时,还能够转动连接管30,使第一外凸缘31的连接孔30a、第一通孔40a对齐,第一卡块40安装好之后,在安装第二卡块50时,已无法转动连接管30,第二通孔50a不一定正好与第二外凸缘32的连接孔30a对齐,因此将第二卡块50放置在第二外凸缘32一侧,与第二外凸缘32的表面以及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后,再在第二外凸缘32上形成连接孔30a,方便第二卡块50的安装。

示例性地,将第二卡块50点焊在第二外凸缘32上,再以第二通孔50a为基准,在第二外凸缘32上钻出与第二通孔50a连通的连接孔30a。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块40与第一外凸缘31、第二卡块50与第二外凸缘32的连接孔30a分别焊接,从而不需要设置连接孔30a、第一通孔40a和第二通孔50a。

如图2所示,棱柱管段12外侧壁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本实施例中,螺纹套22外侧壁的横截面也为正六边形。

即棱柱管段12和螺纹套22均为正六棱柱型,具有六个外侧壁。正六边形方便使用工具夹持,例如扳手等工具。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卡块40靠近连接管30的轴线的两个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120°,从而刚好与棱柱管段1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第二卡块50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卡块40,第二卡块50靠近连接管30的轴线的两个表面之间的夹角也为120°,从而刚好与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如图1所示,第一卡块40和第二卡块50在连接管30轴向上的厚度D为10mm~20mm。

第一卡块40的厚度过小,会导致第一卡块40与棱柱管段12的接触面积过小,第二卡块50的厚度过小,会导致第二卡块50与螺纹套22的接触面积过小,接触面积越小,管道连接结构连接的越不稳定,容易产生松动。将第一卡块40和第二卡块50的厚度D设置为10mm~20mm,确保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并且避免第一卡块40和第二卡块50的体积过大,占据过多的空间。

可选地,第一卡块40与棱柱管段1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相等。第二卡块50与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相等。

以第一卡块40为例,第一卡块40与棱柱管段1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相等,使第一卡块40与棱柱管段12贴合的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强更接近,避免第一卡块40的局部受到的压强过大而出现形变。

可选地,第一外凸缘31与棱柱管段12的轴向间隙、第二外凸缘32与螺纹套22的轴向间隙之和为1mm~2mm。

将轴向间隙之和设置为1mm~2mm,使得在拧紧螺纹套22之后,螺纹套22与棱柱管段12之间的轴向间距大于连接管30的长度,避免螺纹套22顶住第二外凸缘32而导致在连接第一卡块40和第二卡块50之前,无法转动连接管30,调整连接管30的位置,同时较小的间隙也使得第一卡块40与棱柱管段12的接触面积、第二卡块50与螺纹套22的接触面积不会因为连接管30的轴向移动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如图1所示,螺纹套22的一端具有限位内凸缘221,螺纹套22的另一端与接头管段11螺纹连接。

管体21位于螺纹套22内的一端的端面与接头管段11的端面相抵,管体21具有限位外凸缘211,限位外凸缘211位于螺纹套22内,且与限位内凸缘221相抵。

在拧紧螺纹套22的过程中,螺纹套22的限位内凸缘221通过管体21的限位外凸缘211带动管体21,使管体21的端部向接头管段11的端部靠近,并最终使管体21的端部与接头管段11的端部相互压紧,防止管体21与接头管段11之间发生泄漏。

如图1所示,管体21的端部和接头管段11的端部之间夹有密封垫23,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降低泄漏。

示例性地,密封垫23为紫铜密封垫。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卡块60和第四卡块70。第三卡块60的结构与第一卡块40的结构相同,第四卡块70的结构与第二卡块50的结构相同。

第三卡块60位于第一外凸缘31远离第二外凸缘32一侧,且与第一外凸缘31相连,第三卡块60与第一卡块40关于连接管30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第四卡块70位于第二外凸缘32远离第一外凸缘31一侧,且与第二外凸缘32相连,第四卡块70与第二卡块50关于连接管30的轴线中心对称布置。

连接管30与接头管段11之间可能会有比较小的间隙,这会使得第一卡块40和第二卡块50安装到第一外凸缘31和第二外凸缘32之后,连接管30会出现松动的情况,通过设置第三卡块60和第四卡块70,使连接管30安装地更加稳固,进一步降低了螺纹套22松动的可能性。

示例性地,在安装第一卡块40、第二卡块50、第三卡块60和第四卡块70时,依次安装第一卡块40、第三卡块60、第二卡块50和第四卡块70,第一卡块40、第三卡块60安装后,第一卡块40、第三卡块60夹在棱柱管段12外,使连接管30不会松动。第三卡块60和第四卡块70的安装均可以参照前述第二卡块50的安装方式进行。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将连接管30套在固定管10上。

其中,固定管10包括依次固定相连的接头管段11、棱柱管段12和本体段13,接头管段11具有外螺纹,棱柱管段12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连接管30的一端具有第一外凸缘31,另一端具有第二外凸缘32,连接管30套设在接头管段11外,且第一外凸缘31靠近棱柱管段12。

步骤S12:连接活动管20和固定管10。

其中,活动管20包括管体21和螺纹套22,螺纹套22外侧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螺纹套22套设在管体21外,螺纹套22与接头管段11螺纹连接,使管体21与接头管段11连通。

步骤S13:将第一卡块40置于第一外凸缘31远离第二外凸缘32一侧,使第一卡块40位于棱柱管段12外侧,且与棱柱管段1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步骤S14:连接第一卡块40和第一外凸缘31。

步骤S15:将第二卡块50置于第二外凸缘32远离第一外凸缘31一侧,使第二卡块50位于螺纹套22外侧,且与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

步骤S16:连接第二卡块50和第二外凸缘32。

固定管和活动管通过螺纹套与接头管段之间的螺纹配合连接在一起,连接管套在接头管段外,且位于螺纹套和棱柱管段之间,与连接管一端的第一外凸缘相连的第一卡块与棱柱管段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这样连接管与棱柱管段之间就无法产生周向的相对转动,与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二外凸缘相连的第二卡块与螺纹套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这样螺纹套与连接管之间就无法产生周向的相对转动,从而通过连接管、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将螺纹套与棱柱管段锁死,使螺纹套无法转动,也就不会产生松动,避免固定管与活动管之间发生泄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16中,连接第二卡块50和第二外凸缘32时,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外凸缘32上钻出与第二卡块50上的第二通孔50a同轴的连接孔30a。

在第二通孔50a和第二外凸缘32的连接孔30a中插入螺栓,连接第二卡块50和第二外凸缘32。

在安装第一卡块40时,还能够转动连接管30,使第一外凸缘31的连接孔30a、第一通孔40a对齐,第一卡块40安装好之后,在安装第二卡块50时,已无法转动连接管30,第二通孔50a不一定正好与第二外凸缘32的连接孔30a对齐,因此将第二卡块50放置在第二外凸缘32一侧,与第二外凸缘32的表面以及螺纹套22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壁贴合后,再在第二外凸缘32上形成连接孔30a,方便第二卡块50的安装。

此外,在钻孔时,可以先将第二卡块50点焊在第二外凸缘32上,以避免第二卡块50移动,然后再以第二通孔50a为基准,在第二外凸缘32上钻出与第二通孔50a连通的连接孔30a。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16中,连接第二卡块50和第二外凸缘32时,包括以下步骤:

焊接第二卡块50和第二外凸缘32。

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二卡块50固定在第二外凸缘32上,从而不需要在第二外凸缘32上钻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管道连接结构和包含该管道连接结构的管道
  • 一种管道连接组件、管道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53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