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调节支架及可调式U型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0:10


一种调节支架及可调式U型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支架及可调式U型枕。

背景技术

U型枕常用于日常生活和保健领域,能够对头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用于分散头部对颈部的压力,将压力分他至肩部,从而缓解颈部酸痛;U型枕配合药物或电磁还可用于治疗颈部疾病。

现有的U型枕中,U型枕的枕臂所成角度可调节但无法定位,松开后枕臂会收拢至原位;现有的海绵枕芯在使用时,只有其中间倚靠的部分会受压,无法将力分摊至整个枕芯,因此现有的U型枕无法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且U型枕局部受压会使其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支架及可调式U型枕,有效解决U型枕调节大小后不能定形,以及枕芯局部承压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支架,包括:两个支架臂;后部支撑件,所述后部支撑件连接两个所述支架臂;其中,所述调节支架为U型结构,所述两个支架臂和所述后部支撑件形成套接位;所述支架臂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和/或,所述支架臂和所述后部支撑件的连接处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所述调节支架在调节后能够定型。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调节支架中,所述支架臂、所述支架臂和所述后部支撑件的连接处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因此带有所述调节支架的U型枕能够适应不同人的需求;所述调节支架能够定型,无需在使用过程中反复调节;并且所述后部支撑件用于支撑头部,能够将头部的压力分散至所述支架臂,避免所述U型枕局部承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架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位;所述后部支撑件与每个所述支架臂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弯曲位。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一弯曲位用于所述支架臂进行弯曲变化,所述第二弯曲位用于所述支架臂和所述后部支撑件的连接处的弯曲变化;多个第一弯曲位可以提高所述支架臂的弯曲自由度,提高所述U型枕的适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位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弯曲位向远离所述套接位的方向突出,其朝向所述套接位的一侧的弧度为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一弯曲位在该弧度范围内,可完成所述U型枕的佩戴和固定,并具有足够的调节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位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水平弯曲位和第二水平弯曲位,所述第二水平弯曲位位于所述第一水平弯曲位与所述后部支撑件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水平弯曲位向远离所述套接位的方向突出,其朝向所述套接位的一侧的弧度为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一水平弯曲位和所述第二水平弯曲位在该弧度范围内,可完成所述U型枕的佩戴和固定,并具有足够的调节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架臂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的一端向所述支架臂下表面弯曲,其调节范围为正负45°内。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二弯曲位在该调节范围内,可完成所述U型枕的佩戴和固定,并具有足够的调节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架臂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的一端所成的初始角度α为75°~105°,并且每个所述支架臂能够向所述套接位调节0°~15°,或向远离所述套接位的方向调节0°~45°。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角度能够灵活改变,其范围能够满足多数人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架臂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的一端向所述支架臂下表面弯曲,且所述支架臂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的一端的偏移角度为0~60°。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支架臂向所述U型枕上表面突出便于将其架设在人体肩部上,使头部的力能够有效分散至肩部,使肩部的前后方均受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架臂包括:第一支架杆,位于所述支架臂靠近所述U型枕上表面的一侧,设有连接所述后部支撑件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的第二端;第二支架杆,位于所述支架臂靠近所述U型枕下表面的一侧,设有连接所述后部支撑件的第三端,以及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第四端;至少一个支架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相比于片状结构更轻便,更便于弯折;所述支架支撑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架臂包括:连接加强件,所述连接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连接加强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增强所述支架臂远离所述支架支撑件一端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架臂上,所述支架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杆、所述第二支架杆和所述支架支撑件远离所述后部支撑件的一侧形成第一支架空隙;所述第一支架杆、所述第二支架杆、所述支架支撑件靠近所述后部支撑件的一侧和所述后部支撑件形成第二支架空隙。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一支架空隙和所述第二支架空隙用于减轻所述调节支架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支撑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后部支撑件与所述竖直方向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范围为10°~20°。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夹角β能更好的实现支架支撑件对于人体头部至背部的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部支撑件包括:顶部连接件,包括两个顶部连接件端部,每个所述顶部连接件端部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支架臂的所述第一支架杆;底部连接件,包括两个底部连接件端部,每个所述底部连接件端部连接任意一个所述支架臂的所述第二支架杆;连接部支撑件,其上表面连接所述顶部连接件,其下表面连接所述底部连接件,并且其上表面宽于其下表面。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连接部支撑件用于连接所述顶部连接件和所述底部连接件;其上表面更宽,使所述顶部连接件在受头部压力时不容易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支撑件包括:第一腰孔,倾斜设于所述连接部支撑件的第一侧;第二腰孔,倾斜设于所述连接部支撑件的相对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腰孔的顶部向所述第一侧倾斜,所述第二腰孔的顶部向所述第二侧倾斜。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第一腰孔和所述第二腰孔用于减轻所述连接部支撑件的重量,并且所述第一腰孔和所述第二腰孔之间形成倒三角的结构,能够增强所述连接部支撑件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U型枕,包括:U型枕本体,包括两个枕臂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枕臂的靠枕部;所述调节支架,设于所述U型枕本体内:所述枕臂随所述支架臂的张开/收拢,而张开/收拢。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U型枕通过所述调节支架实现调节与定型的功能,所述枕臂随所述支架臂的张开/收拢,而张开/收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枕本体还包括:头部支撑位,所述头部支撑位位于所述靠枕部上表面,并且竖直向上突出。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对应头部的后下方,用于支撑头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枕本体还包括:背部支撑位,所述背部支撑位位于所述靠枕部下表面,并且竖直向下突出。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对应背部靠近颈部的区域,用于支撑所述U型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枕本体还包括:两个肩部支撑位,每个所述肩部支撑位设于任意一个所述支架臂和所述后部支撑件的连接处的下表面,所述肩部支撑位竖直向上凹陷。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肩部支撑位用于将所述U型枕架设在肩部上,将头部的压力分散至肩部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

i)所述调节支架中,所述支架臂、所述支架臂和所述后部支撑件的连接处、所述枕臂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因此所述调节支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带动所述U型枕本体改变所述枕臂的弯曲程度和开合程度,以适应不同人的需求;

ii)所述调节支架能够定型,所述支架臂撑开后不会自动合拢,无需在使用过程中反复调节;

iii)所述后部支撑件用于支撑头部,对应所述U型枕本体上的所述头部支撑位,能够将头部的压力分散至所述支架臂,避免所述U型枕本体局部承压,所述后部支撑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能够更好实现其对人体头部至背部的支撑;

iv)所述支架臂向所述U型枕上表面突出的位置对应所述U型枕本体上的肩部支撑位,便于将所述U型枕架设在人体肩部上,使头部的压力能够有效分散至肩部,并且肩部的前后方都能够受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支架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调节支架2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调节支架2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调节支架20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的调节支架20的左视图。

图6为图2中的调节支架20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式U型枕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U型枕本体10和调节支架20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枕芯12和枕套11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枕芯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枕芯12的右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为U型枕;10为U型枕本体;101为头部支撑位;102为背部支撑位;103为肩部支撑位;11为枕套;12为枕芯;13为靠枕部;14为枕臂;15为套接位;20为调节支架;21为支架臂;211为第一支架杆;212为第二支架杆;213为支架支撑件;214为连接加强件;215为竖直弯曲位;216为第一支架空隙;217为第二支架空隙;22为后部支撑件;221为顶部连接件;222为底部连接件;223为连接部支撑件;224为第一腰孔;225为第二腰孔;23为第一弯曲位;231为第一水平弯曲位;232为第二水平弯曲位;24为第二弯曲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支架20。其中,调节支架20包括两个支架臂21和后部支撑件22,后部支撑件22连接两个支架臂21;调节支架20为U型结构,两个支架臂21和后部支撑件22形成套接位15。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臂21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和/或,支架臂21和后部支撑件22的连接处的弯曲程度能够调节。另外,调节支架20在调节后能够定型,支架臂21不会收回原位,可以适应不同的姿势。同时,调节支架20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头部的压力可借助调节支架20分散至肩部。

优选的,每个支架臂21例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位23。举例来说,每个支架臂21设有一个第一弯曲位23,第一弯曲位23连通对应支架臂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弯曲位23远离后部支撑件22一侧的部分支架臂21能够沿第一弯曲位23弯曲。调节支架20撑开时,分别位于后部支撑件22两侧的每一个支架臂21沿其第一弯曲位23向外翻,两个支架臂21内侧所成角度缩小;调节支架20闭合时,分别位于后部支撑件22两侧的每一个支架臂21沿其第一弯曲位23向套接位15靠拢,两个支架臂21内侧所成角度增大。

具体的,第一弯曲位23向远离套接位15的方向突出,其朝向套接位15的一侧的弧度为

优选的,参见图2-3,每个支架臂21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弯曲位23,具体为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和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其中,第二水平弯曲位232位于第一水平弯曲位231与后部支撑件22支架之间。举例来说,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和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均连通对应支架臂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水平弯曲位231远离后部支撑件22一侧的部分支架臂21能够沿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弯曲,第二水平弯曲位232远离后部支撑件22一侧的部分支架臂21(包括第一水平弯曲位231远离后部支撑件22一侧的部分支架臂21)能够沿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弯曲。

调节支架20撑开时,分别位于后部支撑件22两侧的每一个支架臂21沿其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向外翻,两个支架臂21内侧所成角度缩小,或者每一个支架臂21沿其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向外翻,或者每一个支架臂21同时沿其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和其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向外翻,使两个支架臂21内侧所成角度缩小;调节支架20闭合时,每一个支架臂21可以沿其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和/或沿其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向套接位15靠拢,使两个支架臂21内侧所成角度增大。

具体的,第一水平弯曲位231和第二水平弯曲位232向远离所述套接位15的方向突出,第一水平弯曲位231朝向套接位15的一侧的弧度为

优选的,后部支撑件22与每个支架臂2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弯曲位24。第二弯曲位24连通调节支架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后部支撑件22两侧的支架臂21能够沿对应的第二弯曲位24弯曲,具体弯曲过程不再赘述。

具体的,第二弯曲位24向远离套接位15的方向突出,其调节范围为正负45°内。并且,第二弯曲位24朝向套接位15的一侧的弧度为

优选的,参见图4,两个支架臂21远离后部支撑件22的一端所成的初始角度α为75°~105°,并且每个支架臂21能够向套接位15调节0°~15°,或向远离套接位15的方向调节0°~45°。其中,撑开支架臂21所述角度α缩小,合拢支架臂21所述角度α增大。其中,所述初始角度α可以是80°、85°、90°、95°、100°等,此处不做限定。举例来说,所述初始角度α为90°,使用调节支架20前,将支架臂21撑开,使所述初始角度α为缩小0°~30°中任意一个合适值,佩戴后,将支架臂21合拢,使所述初始角度α为扩大0°~90°中任意一个合适值。支架臂21能够使枕臂14定型,每次操作枕臂14后,调节支架20均可维持操作后的形状。

进一步的,支架臂21可采用铝材,铝材具有可塑性变形的特点,便于弯折,并且弯折后能够定型。

优选的,参见图5,每个支架臂21例如包括:第一支架杆211、第二支架杆212和至少一个支架支撑件213。其中,第一支架杆211位于支架臂21靠近调节支架20上表面的一侧,设有连接后部支撑件22的第一端,以及远离后部支撑件22的第二端;第二支架杆212,位于支架臂21靠近调节支架20下表面的一侧,设有连接后部支撑件22的第三端,以及远离后部支撑件22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第四端;支架支撑件213,连接第一支架杆211和第二支架杆212。支架支撑件213用于增强支架臂21的强度。

显而易见的,当每个支架臂21上,支架支撑件213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一支架杆211、第二支架杆212和支架支撑件213远离后部支撑件22的一侧形成第一支架空隙216;第一支架杆211、第二支架杆212、支架支撑件213靠近后部支撑件22的一侧和后部支撑件22形成第二支架空隙217。当每个支架臂21上,支架支撑件213的数量为2个、3个……n个时,支架臂21上可形成n+1个支架空隙,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第一支架空隙216、第二支架空隙217以及所述n+1个支架空隙能够减轻调节支架20的重量,减小肩部的负重;并且第一支架杆211和第二支撑杆相比于片状结构更轻便,更便于弯折。

优选的,每个支架臂21例如还包括:连接加强件214。其中,连接加强件214连接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用于增强支架臂21远离支架支撑件213一端的强度。举例来说,连接加强件214可以是圆弧状结构,支撑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之间。当然,连接加强件214也可以是是一根直杆或折角状结构。

优选的,每个支架臂21远离后部支撑件22的一端向支架臂21下表面弯曲。如图所示,第一支架杆211的所述第二端的向支架臂21下表面的偏移角度为0~60°,举例来说,所述偏移角度例如为30°、35°、40°、45°等,此处不做限定。

相应的,每个支架臂21下表面设有竖直弯曲位215。举例来说,支架臂21的下表面的弧度为

进一步的,竖直弯曲位215可位于支架支撑件213与第一支架杆211、第二支架杆212的连接处,使竖直弯曲位215架设于肩部上时,支架支撑件213处于竖直状态或近似于竖直状态,此时支架支撑件213具有最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支架支撑件213处于佩戴时的竖直状态时,后部支撑件22处于倾斜状态,后部支撑件22与支架支撑件213成夹角β,其中,所述夹角β的范围为10°~20°,例如为15°。所述夹角β使得支架支撑件213对应的靠枕部13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颈部后方的曲线,并实现支架支撑件213对于头部至背部的支撑。

优选的,参见图6,后部支撑件22例如包括:顶部连接件221、底部连接件222和连接于顶部连接件221、底部连接件222之间的连接部支撑件223。其中,顶部连接件221包括两个顶部连接件221端部,每个顶部连接件221端部连接任意一个支架臂21的第一支架杆211;底部连接件222包括两个底部连接件222端部,每个底部连接件222端部连接任意一个支架臂21的第二支架杆212;连接部支撑件223的上表面连接顶部连接件221,其下表面连接底部连接件222,并且其上表面宽于其下表面。

具体的,连接部支撑件223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呈阶梯状设置,即连接部支撑件223两侧由上表面至下表面向中心倾斜。顶部连接件221为连接部支撑件223的受力侧,因此连接部支撑件223的上表面更宽能够使其受力更均匀。

进一步的,连接部支撑件223例如还包括:第一腰孔224和第二腰孔225。其中,第一腰孔224倾斜设于连接部支撑件223的第一侧;第二腰孔225倾斜设于连接部支撑件223的相对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一腰孔224的上表面向所述第一侧倾斜,第二腰孔225的上表面向所述第二侧倾斜。第一腰孔224和第二腰孔225能够减轻连接部支撑件223的重量,并且第一腰孔224和第二腰孔225之间形成倒三角的结构,能够增强连接部支撑件223的稳定性,使后部支撑件22在支撑头部时不容易变形。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7-9,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式U型枕100,U型枕100例如包括:U型枕本体10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支架20,U型枕本体10由内到外包括:枕芯12和枕套11。其中,调节支架20夹设于枕芯12和枕套11之间,或设于枕芯12内。

优选的,参见图10,U型枕本体10包括两个枕臂14以及连接两个枕臂14的靠枕部13,靠枕部13与两个枕臂14环绕形成空腔,对应调节支架20的套接位15。

在本实施例中,枕臂14随支架臂21的张开而张开,随支架臂21的收拢而收拢,因此可调式U型枕100适用于不同脖围的人群。调节支架20将压力分散至支架臂21,因此能够防止U型枕本体10局部受压。

优选的,参见图11,U型枕本体10例如还包括:头部支撑位101、背部支撑位102和两个肩部支撑位103。其中,头部支撑位101位于靠枕部13上表面,并且竖直向上突出;背部支撑位102位于靠枕部13下表面,并且竖直向下突出;每个肩部支撑位103设于任意一个支架臂21和后部支撑件22的连接处的下表面,肩部支撑位103竖直向上凹陷。结合图6,头部支撑位101和背部支撑位102分别对应后部支撑件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用于将人体头部后方的支撑于背部上;肩部支撑位103对应竖直弯曲位215,用于将力分散至肩部。

进一步的,U型枕本体10对应肩部支撑位103的上表面一侧设有握持位,所述握持位向下凹陷,配合肩部支撑位103便于握持U型枕100。两个枕臂14远离靠枕部13的一侧例如设置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件用于佩戴U型枕100后对套接位15进行封口,所述连接件例如为纽扣、魔术贴、拉链等。

再进一步,枕芯12的材料例如为高密度聚酯海绵,所述高密度聚酯海绵具有较好的拉伸性以及抗静电、透气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调节支架及可调式U型枕
  • 一种可调式U型枕
技术分类

0612011263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