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自控翻身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2:4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辅助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控翻身枕。

背景技术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偏瘫患者需要翻身放置压疮的产生,传统的翻身采用人工辅助,重量较大的患者可能会造成翻身困难,同时倚靠角度不灵活。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可自控翻身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自控翻身枕,通过设置有动力组件和联动组件,在气缸的带动下使倚靠转杆转动一定角度,病人倚靠在倚靠转杆上可根据需求调整旋转的角度,同时设有限位组件可有效防止回塌,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辅助翻转,给病人治疗过程减少痛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自控翻身枕,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方设置安装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两侧对称设置安装有联动组件,动力组件后方设置安装有限位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中心固定杆、外侧固定板、支撑底板、内侧转板,外侧固定板端面开设有与固定孔,中心固定杆两端插入固定孔与外侧固定板固定连接,外侧固定板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固定板,支撑底板两侧与水平固定板固定连接,支撑底板顶端开设有横滑槽,支撑底板顶端位于横滑槽前方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立耳座,立耳座端面开设有座孔,支撑底板顶端位于立耳座前方固定连接有导向立板,导向立板正面开设有第一导向孔,导向立板正面位于第一导向孔上方开设有第二导向孔,内侧转板端面开设有与中心固定杆转动连接的自转孔,内侧转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倚靠转杆,内侧转板端面位于自转孔外侧开设有第一插槽;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杆、气缸、联动杆,动力杆周侧开设有螺旋槽,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立块,立块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移动柱端面开设有圆穿孔,动力杆穿过圆穿孔与移动柱滑动连接,圆穿孔内周侧固定连接有与螺旋槽滑动配合的联动杆;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半圆板、齿轮、转动环,第一移动杆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盘,第一移动杆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移动杆周侧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第一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滚轮转动连接的第一耳板,第二移动杆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盘,第二移动杆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移动杆周侧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轮孔,第二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滚轮转动连接的第二耳板,半圆板后面开设有与第一滚轮外周侧相切接触的第一弯槽,半圆板后面开设有与第二滚轮相切接触的第二弯槽,半圆板侧面开设有第二插槽,齿轮端面开设有轮孔,转动环端面开设有与中心固定杆转动连接的转动孔,转动环周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转动环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板,插板一端插入第二插槽与半圆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另一端插入第一插槽与内侧转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端与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的安装杆、竖杆、在横滑槽内横向滑动的移动条、横短杆,安装杆顶端开设有与竖杆滑动连接的竖直孔,竖杆底端固定连接诶有斜面块,竖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盘,移动条顶端开设有呈直线阵列的限位凸起,移动条侧面开设有与横短杆滑动连接的横移孔,横短杆两端与横滑槽侧面固定连接,横短杆周侧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底端与支撑底板顶端固定连接,动力杆两端穿过座孔与立耳座转动连接,动力杆两端插入轮孔与齿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杆穿过第一导向孔与导向立板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穿过第二导向孔与导向立板滑动连接,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凸盘接触连接,第一凸盘另一端与导向立板接触连接,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凸盘接触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导向立板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立板位于外侧固定板内侧,内侧转板位于导向立板内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自控翻身枕,通过设置有动力组件和联动组件,在气缸的带动下使倚靠转杆转动一定角度,病人倚靠在倚靠转杆上可根据需求调整旋转的角度,同时设有限位组件可有效防止回塌,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辅助翻转,给病人治疗过程减少痛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中:1、支撑组件;11、中心固定杆;12、外侧固定板;121、固定孔;122、水平固定板;13、支撑底板;131、横滑槽;132、立耳座;1321、座孔;14、导向立板;141、第一导向孔;142、第二导向孔;15、内侧转板;151、自转孔;152、倚靠转杆;153、第一插槽;2、动力组件;21、动力杆;211、螺旋槽;22、气缸;23、立块;24、移动柱;241、圆穿孔;25、联动杆;3、联动组件;31、第一移动杆;311、第一凸盘;312、第一弹簧;313、第一齿条;314、第一耳板;32、第二移动杆;321、第二凸盘;322、第二弹簧;323、第二齿条;324、第二耳板;33、第一滚轮;34、第二滚轮;35、半圆板;351、第一弯槽;352、第二弯槽;353、第二插槽;36、齿轮;361、轮孔;37、转动环;371、转动孔;38、连接板;381、插板;4、限位组件;41、安装杆;411、竖直孔;42、竖杆;421、顶盘;422、斜面块;43、移动条;431、限位凸起;432、横移孔;44、横短杆;4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可自控翻身枕,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上方设置安装有动力组件2,动力组件2两侧对称设置安装有联动组件3,动力组件2后方设置安装有限位组件4。

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1包括中心固定杆11、外侧固定板12、支撑底板13、内侧转板15,外侧固定板12端面开设有与固定孔121,中心固定杆11两端插入固定孔121与外侧固定板12固定连接,外侧固定板12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固定板122,支撑底板13两侧与水平固定板122固定连接,支撑底板13顶端开设有横滑槽131,支撑底板13顶端位于横滑槽131前方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立耳座132,立耳座132端面开设有座孔1321,支撑底板13顶端位于立耳座132前方固定连接有导向立板14,导向立板14正面开设有第一导向孔141,导向立板14正面位于第一导向孔141上方开设有第二导向孔142,内侧转板15端面开设有与中心固定杆11转动连接的自转孔151,内侧转板15顶端固定连接有倚靠转杆152,内侧转板15端面位于自转孔151外侧开设有第一插槽153,导向立板14位于外侧固定板12内侧,内侧转板15位于导向立板14内侧。

如图4所示,动力组件2包括动力杆21、气缸22、联动杆25,动力杆21周侧开设有螺旋槽211,气缸22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立块23,立块23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24,移动柱24端面开设有圆穿孔241,动力杆21穿过圆穿孔241与移动柱24滑动连接,圆穿孔241内周侧固定连接有与螺旋槽211滑动配合的联动杆25,气缸22底端与支撑底板13顶端固定连接,动力杆21两端穿过座孔1321与立耳座132转动连接,动力杆21两端插入轮孔361与齿轮36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联动组件3包括第一移动杆31、第二移动杆32、第一滚轮33、第二滚轮34、半圆板35、齿轮36、转动环37,第一移动杆31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盘311,第一移动杆31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312,第一移动杆31周侧固定连接有与齿轮36相啮合的第一齿条313,第一移动杆31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滚轮33转动连接的第一耳板314,第二移动杆32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盘321,第二移动杆32周侧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322,第二移动杆32周侧固定连接有与齿轮36相啮合的轮孔361,第二移动杆32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滚轮34转动连接的第二耳板324,半圆板35后面开设有与第一滚轮33外周侧相切接触的第一弯槽351,半圆板35后面开设有与第二滚轮34相切接触的第二弯槽352,半圆板35侧面开设有第二插槽353,齿轮36端面开设有轮孔361,转动环37端面开设有与中心固定杆11转动连接的转动孔371,转动环37周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连接板38远离转动环37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板381,插板381一端插入第二插槽353与半圆板35固定连接,连接板38另一端插入第一插槽153与内侧转板15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杆31穿过第一导向孔141与导向立板14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杆32穿过第二导向孔142与导向立板14滑动连接,第一弹簧312一端与第一凸盘311接触连接,第一凸盘311另一端与导向立板14接触连接,第二弹簧322一端与第二凸盘321接触连接,第二弹簧322另一端与导向立板14接触连接。

如图6所示,限位组件4包括两端与第一移动杆31固定连接的安装杆41、竖杆42、在横滑槽131内横向滑动的移动条43、横短杆44,安装杆41顶端开设有与竖杆42滑动连接的竖直孔411,竖杆42底端固定连接诶有斜面块422,竖杆42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盘421,移动条43顶端开设有呈直线阵列的限位凸起431,移动条43侧面开设有与横短杆44滑动连接的横移孔432,横短杆44两端与横滑槽131侧面固定连接,横短杆44周侧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45。

在本发明中,支撑组件1外部套设有海绵填充物,气缸22活塞杆带动立块23水平移动,立块23带动移动柱24水平移动,移动柱24带动联动杆25与螺旋槽211滑动连接使动力杆21转动,动力杆21带动齿轮36转动,齿轮36与第一齿条313、第二齿条323相啮合带动第一移动杆31向后运动,第二移动杆32向前运动,同时第二滚轮34在第二弯槽352上滚动摩擦,第一滚轮33在第一弯槽351上滚动摩擦使半圆板35以转动环37未圆形转动,半圆板35通过第二插槽353带动插板381以转动环37为圆心转动,插板381通过第一插槽153带动内侧转板15以转动环37为圆心转动,内侧转板15带动倚靠转杆152翘起带到调整角度的作用,第一移动杆31在向后运动时带动安装杆41向后运动,安装杆41通过竖直孔411带动竖杆42向后运动,斜面块422接触限位凸起431时则向上运动,运动过限位凸起431时则落下进行限位卡合,横向移动移动条43挤压复位弹簧45,斜面块422则离开限位凸起431,气缸22活塞杆可以收缩并调回倚靠转杆152的角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可自控翻身枕
  • 一种改良式自控充气翻身枕
技术分类

061201147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