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当患者的腰椎出现严重的退变或损伤时,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腰椎融合手术来固定椎体,使其融合解决不稳,从而减轻椎间盘的负担和疼痛。在腰椎融合手术中,通常需要使用人工椎间融合器和内固定系统来保持融合部位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传统的人工椎间融合器和内固定系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融合器的高度不可调节,融合器和上下椎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可能导致接触不良和融合失败等问题,如需置入高度可调节的融合器只能通过腰椎前路手术植入,会增加患者的创伤及手术风险。

因此,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用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成本。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使用了可调节高度的椎间融合器,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解剖结构和手术需求。该融合器的设计还考虑了生物力学原理,可以更好地分散负荷,促进骨生长和融合。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伸缩组件;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下支撑轨道,所述上支撑板的下端面对称设有上支撑轨道;所述下支撑轨道和上支撑轨道的同一侧均设有滑槽;所述伸缩组件的上端连接在上支撑轨道上,其下端连接在下支撑轨道上;所述伸缩组件上设有驱动其伸缩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节、第二支撑节和第三支撑节,所述第一支撑节、第二支撑节和第三支撑节均由呈“X”型结构的两个支撑杆组成,其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节的下部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下支撑轨道的一端,第一支撑节的下部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滑动连接在下支撑轨道的滑槽内;所述第一支撑节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轴与第二支撑节的下部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节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第三支撑节的下部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节的上部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上支撑轨道的一端,且第三支撑节的上部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滑动连接在上支撑规道的滑槽内。

优选的,两侧的所述调节轴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调节轴之间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调节轴上的螺纹孔,且与其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轴上的螺纹孔内的螺纹方向相反;当转动螺纹杆时,两个调节轴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带动整个伸缩组件升降。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旋转扳手,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有方形插凸,所述旋转扳手的一端设有与方形插凸匹配的方形插槽;使用时,将旋转扳手的插槽端套在螺纹杆的插凸端,转动旋转扳手实现螺纹杆的旋转。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对称设有限位销,防止螺纹杆过渡旋转,导致螺纹杆脱离调节轴。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中部均设有多个通孔,使用时,将碎骨从通孔内放入,使碎骨、融合器、腰椎生长融合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的上端面和下支撑板的下端面均设有若干凸齿,在融合器防止在腰椎骨之间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可以通过腰椎后路手术植入,植入融合器到相应位置后,再进行逐渐撑开复位,从而起到和腰椎前路手术一样的支撑融合效果,且更加精准地进行脊柱重建支撑;在以往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均需要通过腰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完成,解决了必须通过前路才能进行大高度前柱支撑的难题。

2、该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高度调节,可以减少相邻椎间的负担加重和功能丧失的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板;2、下支撑板;3、旋转扳手;4、下支撑轨道;5、滑槽;6、调节轴;7、螺纹杆;8、转轴;9、滑动轴;10、第一支撑节;11、第二支撑节;12、第三支撑节;13、上支撑轨道;14、通孔;15、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5,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的伸缩组件;

下支撑板2的上端面对称设有下支撑轨道4,上支撑板1的下端面对称设有上支撑轨道13;下支撑轨道4和上支撑轨道13的同一侧均设有滑槽5;伸缩组件的上端连接在上支撑轨道13上,其下端连接在下支撑轨道4上;伸缩组件上设有驱动其伸缩的驱动机构,通过伸缩组件的伸缩来调节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支撑高度。

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节10、第二支撑节11和第三支撑节12,第一支撑节10、第二支撑节11和第三支撑节12均由呈“X”型结构的两个支撑杆组成,其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节10的下部一端通过转轴8连接在下支撑轨道4的一端,第一支撑节10的下部另一端通过滑动轴9滑动连接在下支撑轨道4的滑槽5内;第一支撑节10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轴6与第二支撑节11的下部两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节11的上部两端分别通过转轴8与第三支撑节12的下部两端转动连接;第三支撑节12的上部一端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在上支撑轨道13的一端,且第三支撑节12的上部另一端通过滑动轴9滑动连接在上支撑规道的滑槽5内。

两侧的调节轴6的中部均设有螺纹孔,且两个调节轴6之间设有螺纹杆7,螺纹杆7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调节轴6上的螺纹孔,且与其螺纹连接;两个调节轴6上的螺纹孔内的螺纹方向相反;当转动螺纹杆7时,两个调节轴6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带动整个伸缩组件升降。

还包括用于驱动螺纹杆7转动的旋转扳手3,螺纹杆7的一端设有方形插凸,旋转扳手3的一端设有与方形插凸匹配的方形插槽;使用时,将旋转扳手3的插槽端套在螺纹杆7的插凸端,转动旋转扳手3实现螺纹杆7的旋转。

螺纹杆7的两端对称设有限位销15,防止螺纹杆7过渡旋转,导致螺纹杆7脱离调节轴6。

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中部均设有多个通孔14,使用时,将碎骨从通孔14内放入,使碎骨、融合器、腰椎生长融合为一体。

上支撑板1的上端面和下支撑板2的下端面均设有若干凸齿,在融合器防止在腰椎骨之间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旋转螺纹杆7,使得两个调节轴6相互远离,带动伸缩组件收缩,从而使得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相互靠近,让整个融合器处于最小体积状态,将融合器整体从后路手术切口植入,使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分别支撑相邻两个腰椎骨的相对面上,再将旋转扳手3插在螺纹杆7的插凸端,通过反向旋转旋转扳手3,使得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相互远离撑开,将碎骨从通孔14内放入,使碎骨、融合器、腰椎生长融合为一体,从而起到和支撑融合效果,进行更加精准地进行脊柱重建支撑;在以往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均需要通过腰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完成,解决了必须通过前路才能进行大高度前柱支撑的难题。

同时该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高度调节,可以减少相邻椎间的负担加重和功能丧失的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发明的科学价值:

设计出了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可以经后路置入的同时进行融合器高度调节,这是目前临床上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社会效益分析:

从器械设计的源头上避免置钉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等重要结构的可能性,同时拥有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从而克服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和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缺陷,这在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通过一期后路植入来替代患者自身的受损或有缺陷的胸腰椎椎体。它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病症:如脊椎骨折、脊柱肿瘤。可调节人工胸腰椎椎体的优点是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治疗情况和病症。同时,它还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技术分类

0612011658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