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热水器在制造热水时,燃气产生的高温烟气与水管内的水直接进行热交换,以制备热水,但这种方式制热的效率不高,热量的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使加热等量的水所消耗的资源较少、具有便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损耗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换热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和容纳腔;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用于流通第二介质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连通;其中,所述壳体内填充有储热介质,所述储热介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接触以使所述储热介质、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之间换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使加热等量的水所消耗的资源较少、具有便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损耗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热介质为相变材料、多孔介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在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均设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外部套设有换热翅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翅片包括多个;每个所述换热翅片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配合;或者,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分为多个翅片组,多个所述翅片组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一一对应配合,每个所述翅片组中的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沿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轴向排布。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翅片的厚度大于0.5mm,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8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壳体还具有过渡腔,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过渡腔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腔的底壁设有漏液孔,用于排出冷凝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多个平直管和多个弯管,多个所述平直管和多个所述弯管沿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交替排布,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平直管通过所述弯管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弯管通过所述平直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平直管中的一部分为第一直管且另一部分为第二直管;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直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侧,多个所述第二直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平直管中的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平直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且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为气态介质,所述第二介质为液态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装置,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使加热等量的水所消耗的资源较少、具有便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损耗等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换热装置1、

壳体100、第一进口111、第一出口112、第二进口121、第二出口122、容纳腔130、过渡腔140、漏液孔141、

第一换热管200、

第二换热管300、平直管310、第一直管311、第二直管312、弯管320、第一弯管321、第二弯管322、

翅片组400、换热翅片4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包括壳体100、第一换热管200和第二换热管300。

壳体100具有第一进口111、第一出口112和容纳腔130,第一换热管200设置在容纳腔130内,第一换热管200与第一进口111、第一出口112连通。具体而言,第一换热管200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第一介质可从第一进口111进入第一换热管200内,从第一出口112流出第一换热管200,以使第一介质能够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

壳体100还具有第二进口121和第二出口122,第二换热管300设于容纳腔130内,第二换热管300与第二进口121、第二出口122连通。具体而言,第二换热管300用于流通第二介质,第二介质可从第二进口121进入第二换热管300内,从第二出口122流出第二换热管300,以使第二介质能够在第二换热管300内流动。

其中,壳体100内填充有储热介质,储热介质与第一换热管200、第二换热管300接触以使储热介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之间换热,使储热介质能够进行储热,便于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对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具体而言,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在直接进行热量交换时,部分热量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会散失至外界环境中,造成资源的浪费。设置储热介质能够将热量储存在储热介质中,再利用储热介质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200内第一介质的温度较高,当第一介质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时,由于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接触,第一介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换热管200传递至储热介质,此时储热介质能够储存一定的热量。

第二换热管300内第二介质的温度较低,当第二介质在第二换热管300内流动时,由于储热介质与第二换热管300接触,储热介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换热管300传递至第二介质,以对第二介质进行加热,使第二介质具有一定的热量。

具体而言,储热介质一方面能够对热量进行储存,当只有第二介质在第二换热管300内流动时,储热介质的热量可以直接对第二介质进行加热。

另一方面储热介质还能够进行传热,当第一介质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第二介质在第二换热管300内流动时,第一介质的热量可传递至储热介质,由储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第二介质,使第一介质的热量能够持续传递给第二介质,以持续为第二介质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储热介质可先将第一介质放出的热量储存起来,以减少能量的散失,然后储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第二介质中,以对第二介质进行加热,这样便于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也就是说,在换热装置1应用在燃气热水器的实施例,通过燃烧较少的燃气就能够实现对等量的水进行加热,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储热介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之间的换热遵守热传递的原理,也就是热量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介质处传递至温度较低的介质。

也就是说,当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中的任何一个或二者的温度都高于储热介质时,储热介质就能够进行储热。当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中的任何一个或二者的温度都低于储热介质时,储热介质就能够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当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中一个的温度高于另一个的温度时,能够通过储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中,以实现对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或第二介质进行加热。

在换热装置1应用在燃气热水器的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第二介质为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先将高温烟气放出的热量储存起来,以减少能量的散失,然后将储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水中,以对水进行加热,以燃烧较少的燃气就能够实现对等量的水进行加热,便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使加热等量的水所消耗的资源较少、具有便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损耗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换热装置1的一些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包括壳体100、第一换热管200和第二换热管300。

在换热装置1应用在燃气热水器的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第二介质为水。

当需要制备热水时,可开启燃气热水器,使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此时高温烟气放热,以将热量传递至储热介质,储热介质能够进行储热,且此时高温烟气内的热量可通过储热介质传递至第二换热管300内的水中,以对第二换热管30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第二换热管300中的水变成热水。

并且,由于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流动至第一换热管200内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燃气热水器刚启动,高温烟气还未流动至第一换热管200内时,当储热介质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管300内水的温度,储热介质能够利用其储存的热量直接对第二换热管300中的水进行加热,以直接为用户提供热水,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实现对第二换热管300中的水进行预加热,避免用户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流出一部分冷水后才能够得到热水,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储热介质为相变材料,相变材料通过改变自身的状态进行储热和放热。具体而言,相变材料可在固相、液相、气相之间转变,以实现潜热。

其中,相变材料可以是水合盐类、蜡质等相变材料,以使储热介质具有潜热大、过冷度小、稳定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热介质在常温下的状态为固相,当温度较高的第一介质流动至第一换热管200内时,第一介质中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换热管200传递至储热介质中,使储热介质的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或气态,此时储热介质可进行储热,以避免热量散失到外界环境中,便于减少热量的损耗。

当第二介质流动至第二换热管300内时,第二介质的温度低于储热介质,此时储热介质的热量可通过第二换热管300传递至第二介质,此时储热介质的状态可从液态或气态变为固态,以进行放热,对第二换热管300内的第二介质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储热介质为多孔介质材料,多孔介质材料是多相物质共存的一种组合体,由液体、气体或气液中的两相共同占有,多孔介质以固相为固体骨架,构成空隙空间的某些空洞相互连通,以增大储热介质的表面积,使储热介质具有更强的储热能力。

其中,储热介质可以是金属或泡沫类的多孔介质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200包括多个,多个第一换热管200在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每个第一换热管200沿第二方向延伸,这样设置便于增大第一换热管200在容纳腔130内的占用空间,进而增大第一换热管200与容纳腔130内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

由于第一介质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这样设置便于增大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储热介质的储热效率,提高对热量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方向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以将多个第一换热管200合理的布置在容纳腔130内。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容纳腔130内设置有四个第一换热管200,这四个第一换热管20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这四个第一换热管200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将这四个第一换热管200合理的设置在容纳腔130内,进而增大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口111和第一出口112均设于壳体100的上部,第一介质从第一进口111处进入第一换热管200,从第一出口112处流出第一换热管200,这样设置便于使第一介质充分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后从第一出口112处流出,以将第一介质的热量传递至储热介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由于高温烟气的密度低于空气的密度,高温烟气会有向上流动的趋势,高温烟气在压力的作用下从第一进口111流入第一换热管200内,沿第一换热管200流动。

由于烟气会有向上流动的趋势,将第一进口111设置在壳体100的上部,可以延长烟气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时间,使储热介质可以尽可能多地储存烟气的热量,减少热损耗;将第一出口112设置在壳体100的上部,便于使流经第一换热管200的烟气均能够从第一出口112流出,避免已经放热的烟气在第一换热管200内聚集,影响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200的外部套设有换热翅片410,换热翅片410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00的外部,换热翅片410能够直接与容纳腔130内的储热介质接触,通过设置换热翅片410能够增加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

具体而言,第一介质中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换热管200传递至换热翅片410上,再通过换热翅片410将第一介质中的热量传递储热介质中,设置换热翅片410能够增加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换热面积,便于提高第一介质和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便于将第一介质的热量均匀的传递至储热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翅片410包括多个,每个换热翅片410与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200配合,换言之,同一个换热翅片410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换热管200配合,以增加每个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每个第一换热管200中第一介质的热量可通过对应第一换热管200上的换热翅片410传递给储热介质,以提高每个第一换热管200内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使第一介质能够将热量充分传递至储热介质。

此外,这样设置便于增加每个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使第一介质的热量可均匀的传递至储热介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翅片410包括多个,多个换热翅片410分为多个翅片组400,多个翅片组400与多个第一换热管200一一对应配合,以增加每个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每个第一换热管200中第一介质的热量可通过对应第一换热管200上的翅片组400传递给储热介质,以提高每个第一换热管200内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使第一介质能够将热量充分传递至储热介质。

其中,每个翅片组400中的多个换热翅片410沿第一换热管200的轴向排布,以使换热翅片410能够与储热介质充分接触,以提高每个第一换热管200内的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换热管200的轴向方向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个第一换热管200上设有多个翅片组400,每个翅片组400包括三个换热翅片410,这三个换热翅片410沿上下方向排布且套设在第一换热管200上,使每个第一换热管200内的第一介质的热量能够充分传递至换热翅片410上,再通过多个换热翅片410传递至储热介质。

其中,换热翅片41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直接接触的换热面沿上下方向延伸,换热翅片410与储热介质直接接触的换热面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充分增加第一换热管200与储热介质的换热面积,提高第一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热翅片410的厚度大于0.5mm,以在保证换热翅片410能够将第一介质的热量传递至储热介质的同时,保证换热翅片410具有一定的硬度,避免在储热介质变为液态或固态时,因储热介质对换热翅片410的压力,造成换热翅片410发生变形,影响换热翅片41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配合。

具体而言,换热翅片410的厚度可以是0.6mm、0.8mm或1mm。

其中,相邻两个换热翅片410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8mm,以使第一换热管200内的第一介质的热量能够通过多个换热翅片410均匀的传递给储热介质,在保证提高换热效率且降低热损耗的基础上,降低换热翅片的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具体而言,相邻两个换热翅片410的间距可以是8mm、10mm或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翅片410为铜制材料制成,以使换热翅片410具有优良的导热性,使换热翅片410能够顺利将第一介质的热量传递给储热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换热管200的一端均与第一进口111连通,以使第一介质能够通过第一进口111同时进入多个第一换热管200中,便于减少第一介质在第一换热管200中流动的时间,使第一介质能够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储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的温度较高,第二介质的温度较低,使第一介质快速地在第一换热管200内流动,便于提高第一介质对第二介质加热的效率,缩短对第二介质加热所需要的时间。

壳体100还具有过渡腔140,多个第一换热管200的另一端均通过过渡腔140与第一出口112连通,使多个第一换热管200中放热后的第一介质可从第一换热管200的另一端流至过渡腔140内,从过渡腔140内通过第一出口112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第一换热管200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出口112的下方,第一介质沿第一换热管200流动,从第一换热管200的另一端流至过渡腔140内,由于烟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烟气可向上自动流至第一出口112处,从第一出口112排出,避免烟气在过渡腔140内聚集。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渡腔140的底壁设有漏液孔141,用于排出冷凝液,避免冷凝液在过渡腔140内聚集,滋生霉菌等细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当第一介质将热量传递至储热介质或第二介质时,部分第一介质发生液化反应,并产生冷凝水,冷凝水随第一介质流至过渡腔140内,从漏液孔141中排出过渡腔140,将漏液孔141设置在过渡腔140的底壁,以使随第一介质流入过渡腔140的冷凝水可顺利地从过渡腔140底壁的漏液孔141中排出过渡腔140,避免冷凝水在过渡腔140内聚集,滋生霉菌等细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管300包括多个平直管310和多个弯管320,多个平直管310和多个弯管320沿第二换热管300的延伸方向交替排布,以将多个平直管310和多个弯管320合理布置在容纳腔130中。

在第二换热管300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平直管310通过弯管320连通,相邻两个弯管320通过平直管310连通,以实现平直管310和弯管320之间的相互连通,使第二介质可顺利地在第二换热管300内流动。

由此,通过将第二换热管300设置成上述结构,可以延长壳体100内的第二换热管300的长度,从而增加第二换热管300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加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温度较高的第二介质的容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平直管310中的一部分为第一直管311且另一部分为第二直管312,其中,多个第一直管311位于第一换热管200的第一侧,多个第二直管312位于第一换热管200的第二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

也就是说,第一换热管200位于多个第一直管311所在的平面与多个第二直管312所在的平面之间,使第一换热管200的周围布置足够多的第二换热管300的多个管段,这样第二换热管300可以充分吸收第一换热管200周围的储热介质的热量,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温度较高的第二介质的容量。

此外,设置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便于增加平直管310的数量,进而增加平直管310与储热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平直管310内第二介质与储热材料的换热效率。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管311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00的前侧,第二直管312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00的后侧,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方向限定仅为便于对附图进行描述,不会对换热装置1的实际设置位置和方向产生限定,以将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合理的设置在容纳腔130内。

此外,这样设置便于增加平直管310的数量,进而增加平直管310与储热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平直管310内的第二介质与储热材料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弯管320包括第一弯管321和第二弯管322,第一弯管321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管311或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二直管312,第二弯管322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以将第一直管311、第二直管312、第一弯管321和第二弯管322连接成第二换热管300,使第二介质可顺利地在第二换热管300内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第一直管31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直管31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弯管321设置在平直管310的左端,第一弯管321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将相邻的第一直管311或相邻的第二直管312连通,第二弯管32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弯管322设置在平直管310的右端,以将相邻的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连通。

也就是说,从第二进口121进入第二换热管300的第二介质可沿左右方向向右流入第一直管311内,然后进入第二弯管322内,在第二弯管322内沿前后方向向后流入第二直管312内,在第二直管312内沿左右方向向左流入第一弯管321内,在第一弯管321内沿上下方向向下流入另一个第二直管312内,在第二直管312内沿左右方向向右流入另一个第二弯管322内,在第二弯管322内沿前后方向向前流入另一个第一直管311内,在第一直管311内沿左右方向向左流入另一个第一弯管321内,在第一弯管321向下流入再一个第一直管311内,在第一直管311内向右流至再一个第二弯管322内,直至流至第二出口122处。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平直管310中的一部分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平直管310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将多个平直管310合理的设置在容纳腔130内,同时便于增大平直管310与容纳腔130内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平直管310内第二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平直管310包括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第一直管311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00的前侧,第二直管312设置在第一换热管200的后侧,第一直管311和第二直管31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第一直管31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直管31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以将多个第一直管311、第二直管312合理布置在容纳腔130内,同时便于增大第一直管311、第二直管312与容纳腔130内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直管311、第二直管312内第二介质与储热介质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口121和第二出口122分别设于壳体100的侧壁且第二进口121位于第二出口122的上方,第二介质从第二进口121处进入第二换热管300,从第二出口122处流出第二换热管300,这样设置便于使第二介质充分在第二换热管300内充分流动流动后从第二出口122处流出,以使第二介质和储热介质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水,将第二进口121设置在第二出口122的上方,水流从第二进口121流入第二换热管300内,在水压的作用下,第二换热管300的水可顺利的从第二出口122处流出第二换热管3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气态介质,第二介质为液态介质。

在换热装置1应用在燃气热水器的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第二介质为水,高温烟气可进行放热,以将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传送至储热介质中,水可进行吸热,以吸收储热介质中的热量变为热水,以产生热水提供给用户。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通过设置储热介质,可使加热等量的水所消耗的资源较少、具有便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的损耗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 一种换热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 用于换热装置的扰流件和具有其的换热装置、燃气热水器
  • 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4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