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53:06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和功耗低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移动显示终端。

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产品包括发光部件和位于发光部件出光侧的彩膜滤光层,发光部件产生白光透过彩膜滤光层实现彩色显示。OLED显示产品的部分显示光线能够使得旁视用户获取OLED显示产品的显示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发光部件,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部件彼此间隔地设置在衬底基板的一侧;

第一无机封装层,位于发光部件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有机封装层,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绝缘结构层,位于有机封装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绝缘结构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槽;

彩膜滤光层,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滤光彩膜,多个滤光彩膜与发光部件一一对应,发光部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滤光彩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第一遮光部位于相邻的滤光彩膜之间,第一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第二遮光部填充在第一开口槽内并与第一遮光部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围绕在发光部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外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绝缘结构层的厚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绝缘结构层包括自有机封装层朝向彩膜滤光层依次叠层设置的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无机封装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槽贯穿绝缘结构层,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开口槽,第二开口槽开设在有机封装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第二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遮光部还填充在第二开口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槽贯穿有机封装层,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开口槽,第三开口槽开设在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第三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遮光部还填充在第三开口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第一平坦化层位于彩膜滤光层和第一遮光部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平坦化层开设有第四开口槽,第四开口槽贯穿第一平坦化层,第四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遮光层还包括第三遮光部,第三遮光部填充在第四开口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电极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电极;

像素定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像素定义层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与多个第一电极一一对应,第一电极的部分表面通过开口暴露;

多个发光层,与多个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发光层位于开口内;

第二电极层,位于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一无机封装层位于第二电极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部件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其中,开口自第一电极层朝向第二电极层的方向呈敞口状,开口的侧壁的朝向远离衬底基板方向的延伸面与第二遮光部相交。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发光部件;

在发光部件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一无机封装层;

在第一无机封装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机封装层;

在有机封装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绝缘结构层,对绝缘结构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在绝缘结构层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第一开口槽;

在绝缘结构层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彩膜滤光层和遮光层,彩膜滤光层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滤光彩膜,多个滤光彩膜与发光部件一一对应,发光部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滤光彩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第一遮光部位于相邻的滤光彩膜之间,第一开口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第二遮光部填充在第一开口槽内并与第一遮光部连接。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如下有益效果:可以通过第二遮光部阻挡大视角的显示光线,以使得旁视用户无法获取屏幕显示信息,由此可以实现防窥功能。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底基板;

11、发光部件;12、第一无机封装层;13、有机封装层;14、绝缘结构层;15、彩膜滤光层;16、遮光层;17、第一平坦化层;19、薄膜晶体管层;

141、第二无机封装层;142、第一绝缘层;143、第二绝缘层;

151、滤光彩膜;

161、第一遮光部;162、第二遮光部;163、第三遮光部;

181、第一电极层;182、像素定义层;183、发光层;184第二电极层;

1811、第一电极;

191、有源层;192、栅极绝缘层;193、栅电极;194、层间绝缘层;195、源电极;196、漏电极;197、第二平坦化层;

100、衬底;

U1、第一开口槽;U2、第二开口槽;U3、第三开口槽;U4、第四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发光部件11、第一无机封装层12、有机封装层13、绝缘结构层14、彩膜滤光层15以及遮光层16。

发光部件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部件11彼此间隔地设置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无机封装层12位于发光部件11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封装层13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2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绝缘结构层14位于有机封装层13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绝缘结构层14的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槽U1。彩膜滤光层1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滤光彩膜151,多个滤光彩膜151与发光部件11一一对应设置,发光部件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滤光彩膜15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遮光层16包括第一遮光部161和第二遮光部162,第一遮光部161位于相邻的滤光彩膜151之间,第一开口槽U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第二遮光部162填充在第一开口槽U1内并与第一遮光部16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滤光彩膜151与发光部件11沿着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一一对应相对设置,发光部件11发出的光线通过与此发光部件11相对设置的滤光彩膜151射出为正视出射光,发光部件11发出的光线通过与其对应的滤光彩膜151的相邻滤光彩膜151射出为大视角出射光。如图1中的两出射光线所示,垂直于衬底基板10方向的光线为正视出射光,与正视出射光成角度倾斜设置的为大视角出射光。

第二遮光部162位于第一开口槽U1中,第二遮光部162与发光部件11的间隔距离与第一遮光部161与发光部件11之间的距离相比,第二遮光部162更靠近发光部件11,从而大视角出射光能够被第二遮光部162阻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槽U1的深度越大,第二遮光部162能够遮挡发光部件11的大视角出射光也就越多,从而可以有效地防窥。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在绝缘结构层14的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槽U1,第一开口槽U1内可以填充第二遮光部162,从而使得第二遮光部162可以沿着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以阻挡一定角度的出射光线,第一开口槽U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确保第二遮光部162填充在第一开口槽U1后不会影响发光部件11的正视出射光,而发光部件11的大视角出射光会被第二遮光部162遮挡并吸收,使得大视角出射光无法传输到显示面板外部而被旁视用户接收,从而可以达到防窥显示效果,避免显示面板工作时因屏幕信息泄露而造成的业务损失,保护个人隐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封装层12可以有效的密封发光部件11,从而可以隔绝水氧,防止水氧等从外部入侵到发光部件11。第一无机封装层12可以通过采用气相沉积方式形成。有机封装层13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2和绝缘结构层14之间,有机封装层13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止水氧入侵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缓释第一无机封装层12和绝缘结构层14之间的应力,从而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柔性。有机封装层13可以通过有机涂覆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2上,其远离第一无机封装层12的一侧表面通常为平面,从而提高封装的平坦度,以使显示面板表面平坦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无机封装层12的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碳化硅、碳氮化硅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有机封装层13的材料为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中,彩膜滤光层1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滤光彩膜151,滤光彩膜151分别与发光部件11一一对应,发光部件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滤光彩膜15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发光部件11的正视光线可以全部通过滤光彩膜151射出。

示例性地,彩膜滤光层15可以包括至少三种颜色的滤光彩膜151,例如,可以包括红色滤光彩膜、蓝色滤光彩膜以及绿色滤光彩膜,滤光彩膜151可以使得对应颜色的光线通过,并滤除其它颜色的光线,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

滤光彩膜151的主要材料为感光树脂材料,通过将不同颜色的颜料分散到感光树脂材料从而得到不同颜色的滤光彩膜,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将含有颜料的感光树脂材料涂布到绝缘结构层14之上,并通过曝光显影等工艺,得到同一种颜色的滤光彩膜151,经多次重复曝光、显影等工艺,得到至少三种颜色的滤光彩膜151。也可以采用其它感光有机物制备滤光彩膜,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遮光部161通过曝光显影方式形成在滤光彩膜151之间,可以分隔各个滤光彩膜151,防止色混淆以及漏光,避免各个颜色之间产生混淆,同时还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漏光,并且彩膜滤光层15和第一遮光部161均具有光吸收作用,彩膜滤光层15和第一遮光部161可以吸收环境光,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示例性地,第一遮光部161和第二遮光部162的材料均可以采用黑色有机材料。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U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围绕在发光部件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外围。示例性地,发光部件11为矩形发光层时,第一开口槽U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围绕设置在发光部件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矩形投影区域的外围,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二遮光部162影响发光部件11的正视出射光,另一方面可以将发光部件11的周侧的大视角出射光全部遮挡吸收,提高防窥显示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U1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绝缘结构层14的厚度。第一开口槽U1是为了降低第二遮光部162和发光部件11的间隔距离,从而以达到遮挡发光部件11的大视角出射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防窥功能,第二遮光部162可以将大视角出射光完全遮挡或者部分遮挡的方式,因此,第一开口槽U1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从而才能够使得第二遮光部16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的长度达到要求,使得第二遮光部162可以实现遮挡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大视角出射光的作用。本公开中将第一开口槽U1的深度设置小于或等于绝缘结构层14的厚度可以满足将大视角出射光部分遮挡从而实现防窥显示,并且可以减小对于显示面板的封装的影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结构层14包括自有机封装层13朝向彩膜滤光层15依次叠层设置的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可以理解地,绝缘结构层14可以为单层结构或者复合层结构。绝缘结构层14可以与有机封装层13和第一无机封装层12共同起到封装作用。

示例性地,绝缘结构层14为单层结构,绝缘结构层14可以为第二无机封装层141或者第一绝缘层142或者第二绝缘层143中的任一种。例如,绝缘结构层14为第二无机封装层141时,通过第二无机封装层141覆盖在有机封装层13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可以和有机封装层13和第一无机封装层12配合实现封装。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也可以单独与有机封装层13和第一无机封装层12配合实现封装。当绝缘结构层14为单层结构时,第一开口槽U1的最大深度为单层结构的厚度,绝缘结构层14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遮挡一定角度范围的大视角出射光进行设定。

示例性地,绝缘结构层14为复合层结构,绝缘结构层14可以包括自有机封装层13朝向彩膜滤光层15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41和第一绝缘层142,或者,绝缘结构层14可以包括自有机封装层13朝向彩膜滤光层15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41和第二绝缘层143。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结构层14可以包括第二无机封装层141,从而,叠层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2、有机封装层13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1可以形成薄膜封装结构,对发光部件11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水氧侵入发光部件11。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可以采用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面板上柔性多层触控)结构的显示面板。触控结构层可以设置在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的背离发光部件11的一侧。触控结构层可以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缓冲层、第一触控导电层、层间绝缘层和第二触控导电层。第一绝缘层142可以为触控结构层中的缓冲层,第二绝缘层143可以为触控结构层中的层间绝缘层。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结构层14可以包括自有机封装层13朝向彩膜滤光层15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的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以绝缘结构层14包括自有机封装层13朝向彩膜滤光层15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无机封装层141位于有机封装层13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二无机封装层141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有机封装层13上。通过依次层叠设置的绝缘结构层14、有机封装层13以及第一无机封装层12,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翻折的时候,封装稳定性不会发生改变,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品质。并且设置多层结构,可以在设置第一开口槽U1的时候,减少对封装的影响。

当绝缘结构层14为复合层结构时,第一开口槽U1可以贯通位于最上层的第二绝缘层143,或者,第一开口槽U1可以贯通第二绝缘层143和第一绝缘层142,或者,第一开口槽U1可以贯通第二绝缘层143和第一绝缘层142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开口槽U1的具体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当第一开口槽U1深度等于第二绝缘层143厚度时候,第二遮光部162可以满足防窥要求,则第一开口槽U1可以仅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43上,不仅实现防窥功能,还不会影响封装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遮光部162的位置通过第一开口槽U1进行限定,第二遮光部16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即第二遮光部162沿平行于衬底基板的表面的方向不能超出第一遮光部161的两侧。示例性地,第二遮光部162位于第一遮光部161的中间位置,第一遮光部161和第二遮光部162呈T形设置,这样第二遮光部162可以同时遮挡位于第二遮光部两侧的大视角出射光线,提高防窥显示效果。

参照图3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U1贯穿绝缘结构层14,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开口槽U2,第二开口槽U2开设在有机封装层13的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第二开口槽U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槽U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例如第二开口槽U2和第一开口槽U1一一正对设置,第二遮光部162还填充在第二开口槽U2内。第一开口槽U1贯穿绝缘结构层14的深度不能实现防窥要求的时候,通过在有机封装层13的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第二开口槽U2,第二遮光部162还填充在第二开口槽U2内,从而使得第二遮光部162的长度延伸至有机封装层13。第二开口槽U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第二开口槽U2内的第二遮光部部分不会影响正视光线。第二遮光部162延伸设置在第二开口槽U2中,可以使得更大角度范围内的大视角出射光线被遮挡,提高防窥显示效果。

参照图4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槽U2贯穿有机封装层13,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开口槽U3,第三开口槽U3开设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2的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第三开口槽U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开口槽U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例如,第三开口槽U3和第二开口槽U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遮光部162还填充在第三开口槽U3内。第三开口槽U3通过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2上刻蚀形成。第二遮光部162填充在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以及第三开口槽U3,此时第二遮光部162能够遮挡的大视角出射光线更广,防窥显示的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中的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以及第三开口槽U3均以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以及第三开口槽U3的最大深度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以及第三开口槽U3深度并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参照图5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17,第一平坦化层17位于彩膜滤光层15和第一遮光部161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示例性地,可以采用涂覆方式在彩膜滤光层15上形成第一平坦化层17,第一平坦化层17可以作为第二层水氧阻隔层,对显示面板的内部进行二次防护。第一平坦化层17采用透光材料构成,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第一平坦化层17开设有第四开口槽U4,第四开口槽U4贯穿第一平坦化层17,第四开口槽U4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遮光层16还包括第三遮光部163,第三遮光部163填充在第四开口槽U4内。第三遮光部163沿着背离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三遮光部163遮挡吸收从滤光彩膜的出射光线射向相邻滤光彩膜区域,一方面可以实现防窥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相邻滤光彩膜光线混合影响显示效果。

参照图5所示,在第一平坦化层17背离衬底基板10地一侧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缓冲层,第四开口槽U4同时贯穿缓冲层和第一平坦化层17,,第三遮光部163填充在第四开口槽U4内以实现防窥。

需要说明的是,图示中的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第三开口槽U3以及第四开口槽U4均是为了对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第三开口槽U3以及第四开口槽U4的图示说明,并不对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第三开口槽U3以及第四开口槽U4的结构特征形成限制。

参照图1~图5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极层181、像素定义层182、多个发光层183以及第二电极层184。第一电极层181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电极层181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电极1811。像素定义层182位于第一电极层181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像素定义层182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与多个第一电极1811一一对应,第二遮光部162和像素定义层182对应设置,第一电极1811的部分表面通过开口暴露。多个发光层183与多个第一电极1811一一对应,发光层183位于开口内。第二电极层184位于像素定义层182和发光层183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无机封装层12位于第二电极层184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发光部件11包括第一电极层181、发光层183和第二电极层184,这样的发光部件11为OLED器件。

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极层181可以为阳极,第一电极层181可以通过溅射及图形化形成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184可以为阴极,第二电极层184可以通过蒸镀方式形成。第一电极层181和第二电极层184之间具有发光层18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层181也可为阴极,第二电极层184为阳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开口自第一电极层181朝向第二电极层184的方向呈敞口状,开口的侧壁的朝向远离衬底基板10方向的延伸面与第二遮光部162相交,使得沿着开口的侧壁发出的大视角出射光线与第二遮光部162相交,从而将开口发出的大视角出射光线阻挡,实现防窥功能。

参照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84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开设有第五开口槽,使得第二遮光部162能够填充在第五开口槽内,第二遮光部162可以与像素定义层182接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182可以采用黑色有机材料形成黑色吸光层。

示例性地,每个发光层183均发出同一种颜色的光,例如发光层183均发出白光。从而可以采用发光层183与滤光彩膜结合的方式获得需要颜色的光。例如,白光和红色滤光彩膜获得红光发光单元,白光和蓝色滤光彩膜获得蓝色发光单元,白光和绿色滤光彩膜获得绿色发光单元。

示例性地,发光层183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与红色滤光彩膜对应,蓝色发光层与蓝色滤光彩膜对应,绿色发光层与绿色滤光彩膜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层183可以发出第三颜色光线,滤光彩膜可以包括第一滤光彩膜、第二滤光彩膜和第三滤光彩膜。第一滤光彩膜可以将第三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一颜色光线,第二滤光彩膜可以将第三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光线,第三颜色光线可以直接通过第三滤光彩膜,从而得到三种颜色的光线。示例性地,第三颜色光线可以为蓝色光线,第一滤光彩膜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第一颜色光线可以为红色光线;第二滤光彩膜可以包括绿色量子点材料,第二颜色光线可以为绿色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层183可以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一个以上的多重膜,本公开不做赘述。

如图1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包括衬底100和薄膜晶体管层19。衬底100为承载各个膜层结构的基底,衬底10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聚亚酰胺或其他类型材质,其具体材质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薄膜晶体管层19位于衬底100的和发光部件11之间,薄膜晶体管层19用于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提供驱动电压。薄膜晶体管层19包括有源层191、栅电极193、源电极195和漏电极196。有源层191位于衬底100的一侧,栅极绝缘层192位于有源层背191离衬底100的一侧,栅电极193位于栅极绝缘层192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层间绝缘层194位于栅电极193背离衬底100的一侧,源电极195和漏电极196位于层间绝缘层194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对薄膜晶体管的类型无任何选择要求,只要可以实现薄膜晶体管的性能即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缓冲层,缓冲层可以位于衬底10和有缘层191之间,缓冲层可以用于提高衬底基板的抗水氧能力。

示例性地,栅极绝缘层192、层间绝缘层194、缓冲层可以采用硅氧化物、硅氮化物和氮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单层、多层或者复合层。栅电极、源电极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银、铜、铝、钛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或者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有源层可以采用氮氧化锌、非晶硅、多晶硅等各种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的各膜层的厚度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197,第二平坦化层197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19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平坦化层197位于源电极195和漏电极196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平坦化层197满足发光层的平坦化要求,可以保证发光层点亮的均一性。薄膜晶体管层197的表面不平整,因此在薄膜晶体管层197上设置第二平坦化层197可以有助于形成第一电极层181。第二平坦化层197的材料可以为有机材料,例如正性光刻树脂胶或者负性光刻树脂胶。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S50:

在步骤S10: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发光部件11;

在步骤S20:在发光部件11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一无机封装层12;

在步骤S30: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2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有机封装层13;

在步骤S40:在有机封装层13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绝缘结构层14,对绝缘结构层14进行图案化处理,在绝缘结构层14的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形成第一开口槽U1;

在步骤S50:在绝缘结构层14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彩膜滤光层15和遮光层16,彩膜滤光层1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滤光彩膜151,多个滤光彩膜151与发光部件11一一对应,发光部件1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滤光彩膜15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遮光层16包括第一遮光部161和第二遮光部162,第一遮光部161位于相邻的滤光彩膜151之间,第一开口槽U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光部16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第二遮光部162填充在第一开口槽U1内并与第一遮光部161连接。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形成的显示面板,发光部件11的大视角出射光会被第二遮光部162遮挡并吸收,使得大视角出射光无法传输到显示面板外部而被旁视用户接收,从而可以达到防窥显示效果,避免显示面板使用时因屏幕信息泄露而造成的业务损失,保护个人隐私。

下面通过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图5所示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进一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地是,本公开中的“图案化工艺”,当图案化的材质为无机材质或者金属层时,“图案化工艺”可以包括涂覆光刻胶、掩膜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工艺。当图案化的材质为有机材质(例如光刻胶或者有机树脂)时,“图案化工艺”可以包括掩膜曝光、显影处理等工艺。本公开中的蒸镀、沉积、涂覆、涂布等均是相关技术中成熟的制备工艺。

在步骤S10: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多个彼此间隔的发光部件11。示例性地,在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一电极层181和像素定义层182,第一电极层181包括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电极1811。像素定义层181形成有多个开口,第一电极1811的部分表面通过开口暴露。在第一电极层181上通过蒸镀、溅射或者喷墨打印工艺等方法形成发光层183,在发光层183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层184,第二电极层184覆盖像素定义层181和发光层183,第二电极层184的材质可以为氧化铟锡或者氧化铟锌等透明导电材质。

在步骤S20:在第二电极层184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通过沉积方式形成第一无机封装层12。对第一无机封装层12进行图案化处理,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2背离衬底基板10的表面形成第三开口槽U3,第三开口槽U3贯通第一无机封装层12。

在步骤S30:在第一无机封装层12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通过喷墨打印有机材料或有机涂覆等方式形成有机封装层13。对有机封装层13进行图案化处理,在有机封装层13背离衬底基板10的表面形成第二开口槽U2,第二开口槽U2贯通有机封装层13。

在步骤S40:在有机封装层13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绝缘结构层14,对绝缘结构层14进行图案化处理,在绝缘结构层14的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表面形成第一开口槽U1。示例性地,绝缘结构层14包括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示例性地,在有机封装层13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二无机封装层141,在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一绝缘层142,在第一绝缘层142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第二绝缘层143。示例性地,在形成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后,对叠层设置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41、第一绝缘层142和第二绝缘层143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一开口槽U1。

在步骤S50:在绝缘结构层14的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形成彩膜滤光层15和遮光层16。示例性地,可以采用涂覆方式在绝缘结构层14的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遮光材料层,遮光材料层会填充在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和第三开口槽U3中,填充在第一开口槽U1、第二开口槽U2和第三开口槽U3中的遮光材料形成第二遮光部162。对遮光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形成第一遮光部161。第一遮光部161与第二遮光部162连接。采用含有颜料的感光树脂材料制作彩膜滤光层15,将含有颜料的感光树脂材料涂布到绝缘结构层14上,通过图案化工艺得到滤光彩膜,并经过多次重复曝光、显影等工艺,得到至少三种颜色的多个滤光彩膜151。

示例性地,在彩膜滤光层15和遮光层16上侧可以依次形成第一平坦化层17和缓冲层,采用图案化工艺形成贯穿缓冲层和第一平坦化层17的第四开口槽U4;向第四开口槽U4内填充遮光材料。填充在第四开口槽U4内的遮光材料形成第三遮光部163。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式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显示器、电子书、生物识别设备例如智能皮肤设备、软机器人和生物医学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显示面板,从而可以通过第二遮光部阻挡大视角的显示光线,从而使得旁视用户无法获取屏幕显示信息,以实现防窥显示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的公开说明,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一种薄膜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EL显示面板、具有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72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