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大肠内壁清洗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一种大肠内壁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肉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肠内壁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肉食品加工业中,生猪屠宰后主要分为猪胴体和猪下货,而大肠是猪身上最重要的下货之一,其属于猪的内脏器官,用于输送和消化食物,有较强的韧性,并不像猪肚那样厚,还有适量的脂肪,是一种常见的猪内脏副食品,大肠的肠尖是最嫩最脆的精华部分,肠味较淡,肠尖一般是现炒,咬上去细巧脆韧;而大肠的直肠部分可以横切成圆圈,著名的沪菜系草头圈子就是将直肠切片红烧而成,草头圈子重在粗壮豪迈的质感,特别肥硕柔韧而且很有嚼头,直肠段的食材讲究调料卤煮入味,舍得且懂得用火,火候不够太硬,煮过了头就风味大失。

需要注意的是,大肠作为美味食材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清理干净,传统的大肠清理方式通常是将除粪后的大肠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将大肠翻面清洗,翻面清洗可以处理掉猪肠边上的油膜,以避免烹饪之后出现苦味,翻过来之后一般是再次浸泡并进行揉搓,才能将大部分腥臭味去除并售卖。

在上述步骤中,大肠除粪即对大肠的内壁进行清洗,该过程一般是人工先将盲肠端用剪刀剪开,然后将开口的盲肠端固定住,通过手捋的方式进行去粪,不同操作人员对操作难易度的感受不同,大肠破损率无法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人操作效率不一且去粪效果(粪便残留率)参差不齐,持续长时间作业员工劳动强度大;除此之外,除粪环节的活儿既脏又累,员工满意度较低,而且人工去粪的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很好地满足下游客户对肉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大肠内壁清洗效率的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肠内壁清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肠内壁清洗装置,其包括:撑肠机构,用于沿大肠延伸方向穿设在大肠中并撑开大肠,以在大肠中形成污物排出的通道;清洗管路,其沿所述撑肠机构设置,用于向大肠内壁通水;捋肠机构,用于使套在所述撑肠机构上的大肠沿所述撑肠机构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撑肠机构包括若干个杆体,所述若干个杆体形成笼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清洗管路与所述杆体分体设置,或者所述杆体为空心管,以在其中形成所述清洗管路。

优选的,还包括气体管路,所述气体管路沿所述撑肠机构设置,用于向大肠的内壁进行吹气。

优选的,所述气体管路与所述杆体分体设置,或者所述杆体为空心管,以在其中形成气体管路。

优选的,所述撑肠机构包括多个用于支撑所述杆体的分隔卡环,所述分隔卡环的外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杆体配合的多个卡槽。

优选的,处于下端的分隔卡环的直径大于处于上端的分隔卡环的直径,以使所述杆体沿所述撑肠机构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辐射状分布。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撑肠机构第一端的罩体,所述罩体与各杆体固定装配,所述罩体与所述杆体之间设有关于过渡为弧形肋结构;

优选的,所述捋肠机构包括沿所述撑肠机构方向往复运动的夹爪及驱动所述夹爪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捋肠机构包括两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撑肠机构沿大肠延伸方向穿设在大肠中,从而在大肠中形成污物排出的通道,并沿撑肠机构设置清洗管路,从而向大肠内壁通水进行清洗,还在沿套管方向设置捋肠机构。通过捋肠机构不断使大肠沿撑肠机构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在移动过程中大肠内部夹带的水流可与撑肠机构充分摩擦以实现捋肠清洗;该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对大肠内壁除粪清洗效率,有效降低一次除粪的粪便残留率,减少人工参与度,同时降低了清洗过程中大肠的破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弧形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连通”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远”、“近”、“始”、“末”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对本发明中涉及到的术语做出解释。

术语“大肠”:大肠包含依次连接的肛门(肛圈)、直肠段(约1-2米)、结肠段(约3-4米)、盲肠段。其中:

盲肠:呈圆筒状,短而粗,盲端钝圆,长约20~30cm,直径7~10cm,容积1.5-2.2L。盲肠位于左髂部,起始部在左肾后腹侧,由此沿左侧腹壁向后向下并向内侧伸延至结肠旋袢后方,盲端达骨盆前口与脐之间的腹腔底壁。盲肠的位置与空肠的位置有关,空肠前甩时,盲肠常转到腹腔右侧。盲肠壁有三条盲肠带(teniae ceci)和三列盲肠袋(haustraececi)。

结肠:长约3~4m,起始部的直径与盲肠相似,以后逐渐变细。结位于胃后方,主要在腹腔左侧半。

直肠:位于盆腔内,沿盆腔顶壁后行,周围常有大量的脂肪。直肠起始部和降结肠等粗,其后管径逐渐增大,约于直肠全长一半时管径又变小。管径大的部分叫直肠壶腹。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大肠内壁清洗装置,包括撑肠机构1、清洗管路和捋肠机构2,撑肠机构1用于沿大肠延伸方向穿设在大肠中并撑开大肠,以在大肠中形成污物排出的通道;清洗管路沿撑肠机构设置,通过向大肠的内壁通水进行冲洗;捋肠机构2用于使套在撑肠机构1上的大肠不断沿撑肠机构1从的一端移动至撑肠机构1的另一端。

前述撑肠机构1包括若干个杆体11,通过若干个杆体11形成笼状机构。前述撑肠机构1的杆体11与清洗管路分体设置或一体化设置。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将前述清洗管路与杆体11分体设置。例如前述若干个杆体11形成笼状结构,将前述清洗管路设置在若干个杆体11中间位置处,从而实现对大肠的清洗。在另一个实现场景中,将前述杆体11设置为空心管,从而形成清洗管路。

进一步地,前述装置中还包括气体管路,气体管路沿前述撑肠机构1设置,用于向大肠的内壁进行吹气,从而与前述清洗管路配合,增加了与大肠内壁污物的摩擦,有效提升清洗效率。在捋肠机构2使大肠移动过程中,使大肠内部夹带的水流和空气,与撑肠机构1充分摩擦以实现捋肠清洗;其中,撑肠机构1可以倾斜布置,撑肠机构1设有出水口的一端的水平位置高于撑肠机构1的另一端,具体可以通过使用支架抬高撑肠机构1设有出水口一端的水平位置,同时再使用另一支架将撑肠机构1的另一端固定,以实现撑肠机构1倾斜状态的布置;撑肠机构1倾斜布置的目的,一是可以将撑肠机构1出水口处的水流沿着已被吹气鼓起的大肠的内壁倾斜向下倒流,便于捋肠机构在捋肠的过程中,使大肠的内壁夹带着水流和空气,与撑肠机构1充分摩擦,提高对大肠内壁的清洗效果,另外由于撑肠机构1的两端存在高度差,也方便了清洗后污物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沿大肠内壁顺利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设置气体管路,是因为如果不向大肠内壁吹气使大肠鼓起,仅仅通过向大肠内壁以通水的方式使大肠鼓起的方式,则大肠的内壁夹带的粪便和通过倒流方式进入大肠内壁的水,二者在捋肠机构2使大肠沿撑肠机构1移动的过程中仍缺乏活动空间,亦无法很好地对大肠内壁进行清洗;此外如果不向大肠内部进行吹气,在捋肠的过程中增加了大肠内壁直接与撑肠机构1接触摩擦的概率,以致大肠破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中,如图1所示,撑肠机构1包括多个空心管11,多个空心管11的位置被构造为各个空心管11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形成捋肠污物排出的通道;其中至少两根空心管分别用于连接水源和气源,即其中至少两根空心管分别作为清洗管路和气体管路,以实现向大肠内壁通水和吹气。与前述清洗管路同理,前述气体管路与所述杆体分体设置,或者前述杆体为空心管11,以在其中形成气体管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撑肠机构1包括多个用于支撑前述杆体的分隔卡环12,分隔卡环12的外周设有多个卡槽,分隔卡环12的外周上设有用于与前述空心管11配合的多个卡槽,每个空心管11分别位于分隔卡环12的卡槽内,以使各个空心管11相互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并形成笼状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于下端的分隔卡环12的直径大于处于上端的分隔卡环12的直径,以使所述杆体沿所述撑肠机构1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辐射状分布,即撑肠机构1用于连接水源和气源的一端处的分隔卡环12直径增大,以使各空心管11相互之间的间隙变大,使撑肠机构1的形状成为变径撑肠机构,以使多个空心管11形成的间隙在撑肠机构1的另一端变大,进而使套在撑肠机构1上的大肠在捋肠的过程中由于大肠不断地沿撑肠机构1从设有出水口和吹气口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当移动至另一端时被撑大,有利于清洗后的污物从大肠内排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撑肠机构1包括设于撑肠机构第一端的罩体13,如图2所示为罩体13结构示意图,罩体13开设有多个通孔130,每个通孔130处连接一个空心管11,罩体13与各杆体固定装配,以使撑肠机构1套接大肠一端时不至于让每一根空心管11的端部摩擦大肠的内壁,以减少对大肠内壁的损伤,降低大肠破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罩体13的头部设有过渡结构131,过渡结构131为弧形肋结构,弧形肋结构既能满足不损伤大肠的内壁使大肠顺利套在撑肠机构1上,同时弧形肋结构又可以对大肠内的污粪造成破坏以使污粪分散,当向大肠内通水后,减少对污粪的破除过程,进一步提高对大肠内壁的清洗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空心管11的个数设置为6个,相应的分隔卡环12上的凹槽数量亦为6个,罩体13上的通孔130的数量相应的亦为6个,分隔卡环12上的多个卡槽可以均匀分布在分隔卡环12的外周上,从而各空心管11均匀分布在分隔卡环的外周上,使撑肠机构1的外周呈规则的形状,从工艺加工制作的角度来讲更容易实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捋肠机构2包括一个设置在撑肠机构方向往复运动的夹爪21及用于驱动夹爪21夹持大肠的驱动机构,夹爪21可以连接在气缸活塞杆22的端部,通过控制气缸活塞杆22的伸缩运动来实现夹爪21的往复运动,其中夹爪21可以是气动夹爪;当大肠套在撑肠机构1上,通过气缸活塞杆22的收缩运动,使夹爪21夹持大肠使大肠沿撑肠机构1从一端向撑肠机构1的另一端移动,当夹爪21运动一定距离后,这个距离可以人为设定,比如该距离可以设定为30cm,此时夹爪21松开大肠不再夹持大肠,并通过气缸活塞杆22的伸长运动使夹爪21复位,在夹爪21复位后,通过控制上述驱动机构使夹爪21夹持大肠,夹爪21再次夹持大肠使大肠沿撑肠机构1从设有出水口和吹气口的一端向撑肠机构1的另一端移动,如此重复该步骤,从而将大肠从最初的仅一部分大肠套在撑肠机构1上的状态,完成大肠所有部分都套在撑肠机构1上的过程,而在该过程中大肠内壁中夹杂着的水流和空气共同运动,从而实现对大肠内壁污粪的清洗。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撑肠机构1处设置两个与上述结构相同的夹爪21,从而使两个夹爪相互交替工作进行捋肠,避免了一个夹爪在松开大肠复位的过程中大肠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需要人工辅助抓紧大肠避免其向相反方向移动,进而提高该装置捋肠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使用便利性及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撑肠机构1下方设有收纳槽3,用以收集清洗后排出的污粪。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撑肠机构1处设有托盘4,使托盘4的高度与撑肠机构1的第一端的高度相同,方便将大肠不断地在撑肠机构1上移动,而不至于使大肠折弯,进而降低大肠破损率。

前述实施例中以对大肠的清洗过程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还可以用于其他大肠的清洗过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381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