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手持控制设备、头戴式显示套件和持握模式切换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手持控制设备、头戴式显示套件和持握模式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手持控制设备、头戴式显示套件和持握模式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设备是用于控制执行器的设备。而相关的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和游戏手柄等)只支持一种握持模式。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控制设备进行操作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对于一些执行器(例如头戴式显示设备和电视机)大都既包括需要竖向控制的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所控制的应用(例如视频应用),也包括需要双手操作的控制设备(例如游戏手柄)所控制的应用(例如游戏应用),当用户在这两种应用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先断开当前控制设备的连接,再重新连接对应的控制设备,造成切换时间较长,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手持控制设备、头戴式显示套件和持握模式切换方法,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持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按键集,其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上述存储单元和上述控制按键集均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其中,上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上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当前持握模式;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将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行显示。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打开操作,读取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应用持握模式;将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还被配置为:在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打开操作,读取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之前,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下载操作,获取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信息和应用配置信息;根据上述应用信息,对上述目标应用进行安装;响应于上述应用配置信息包括持握模式配置信息,根据上述持握模式配置信息,确定应用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还被配置为:响应于上述应用配置信息不包括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对上述应用信息进行持握字段解析处理,得到持握字段信息;将上述持握字段信息确定为应用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至少一个持握模式控件中任一持握模式控件的选择操作,确定上述持握模式控件对应的选择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选择持握模式信息包括选择持握模式;将上述选择持握模式信息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包括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其中,上述持握状态检测单元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以及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通过上述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对上述手持控制设备的实际持握状态进行检测,得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根据上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包括键盘连接信息,根据上述键盘连接信息,生成键盘连接提示信息;将上述键盘连接提示信息发送至上述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键盘连接提示信息进行显示。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包括鼠标连接信息,根据上述鼠标连接信息,生成鼠标连接提示信息;将上述鼠标连接提示信息发送至上述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鼠标连接提示信息进行显示。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套件,包括头戴式显示器和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手持控制设备,其中,上述头戴式显示器与上述手持控制设备通信连接;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将待显示信息发生至上述头戴式显示器,其中,上述待显示信息包括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上述头戴式显示器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待显示信息进行显示。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持握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手持控制设备,其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包括控制按键集,上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当前持握模式;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手持控制设备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且可以在至少两种持握模式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具体来说,造成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的原因在于:对于一些执行器(例如头戴式显示设备和电视机)大都既包括需要竖向控制的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所控制的应用(例如视频应用),也包括需要双手操作的控制设备(例如游戏手柄)所控制的应用(例如游戏应用),当用户在这两种应用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先断开当前控制设备的连接,再重新连接对应的控制设备,造成切换时间较长。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手持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按键集,其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上述存储单元和上述控制按键集均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其中,上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上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当前持握模式;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将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行显示。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从而在两种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的应用间进行切换时,无需重新连接其他设备。也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而可以在持握模式发生变换时,自动切换。由此,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手持控制设备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且可以在至少两种持握模式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手持控制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手持控制设备处于横握模式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本公开的手持控制设备处于竖握模式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图4是本公开的头戴式显示套件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持握模式切换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本公开中所涉及的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等操作,在执行相应操作之前,相关组织或个人尽到包括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向个人信息主体履行告知义务、事先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等义务,以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本公开的手持控制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包括手持控制设备1和控制按键2。

图2是本公开的手持控制设备处于横握模式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图2包括手持控制设备1和控制按键2。

图3是本公开的手持控制设备处于竖握模式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其中,图3包括手持控制设备1和控制按键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按键集(例如控制按键2)。其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上述存储单元和上述控制按键集均可以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上述存储单元可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单元可以为用于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单元。例如,上述处理单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项: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和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上述存储单元可以为用于对信息进行存储的单元。例如,上述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卡。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控制按键可以为用于点击以实现各种功能的物理按键。上述持握模式可以为表征持握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的方式的模式。例如,上述持握模式可以为“横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上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当前持握模式。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可以为表征待切换的持握模式的信息。例如,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可以为“待切换为横握模式”。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可以为待切换的持握模式。例如,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可以为“横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可以为表征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当前的持握模式的信息。例如,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可以为“当前为竖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可以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存储的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当前的持握模式。例如,上述当前持握模式可以为“竖握模式”。作为示例,上述存储单元可以存储有预设持握模式配置信息集合。其中,上述预设持握模式配置信息集合中的预设持握模式配置信息包括预设持握模式和预设页面信息。上述预设持握模式配置信息可以为预先设置的表征页面信息和持握模式的配置关系的信息。首先,可以确定上述处理单元当前运行的页面信息。其次,将包括的预设页面信息与上述页面相同的预设持握模式配置信息包括的预设持握模式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最后,可以将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对应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当前的持握模式确定为当前持握模式信息。由此,可以确定待切换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

第二步,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上述目标按键键值可以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下控制按键对应的键值。作为示例,上述存储单元可以存储有对应每个控制按键的预设按键键值配置信息集合。其中,上述预设按键键值配置信息集合中的预设按键键值配置信息包括预设持握模式和预设按键键值。上述预设按键键值配置信息可以为预先设置的表征按键键值和持握模式的配置关系的信息。实践中,对于每个控制按键,首先,可以将包括的预设持握模式和上述目标持握模式相同的预设按键键值配置信息确定为目标按键键值配置信息。最后,可以将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配置信息包括的预设按键键值确定为对应上述控制按键的目标按键键值。由此,在目标持握模式和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时,可以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下各个控制按键的按键键值,以便于后续根据确定的按键键值,对手持控制设备的持握模式进行切换。

第三步,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实践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在上述存储单元的控制按键注册表中,将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每个控制按键对应的按键键值填写为对应上述控制按键的目标按键键值。由此,可以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

第四步,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其中,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可以为表征已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的信息。例如,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可以为“手持控制设备1已切换为横握”。

第五步,将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行显示。上述显示设备可以为用于显示的设备。例如,上述显示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项: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MR(Mediated Reality,介导现实)眼镜、AR头环和显示屏。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的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了解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已切换为目标持握模式。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打开操作,读取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应用持握模式。上述目标应用可以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应用。上述应用打开操作可以为表征打开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作为示例,上述应用打开操作可以为点击表征打开上目标应用的控制按键的操作。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可以为表征上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持握模式的信息。实践中,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打开操作,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从上述存储单元读取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

第二步,将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由此,可以在用户进入目标应用时,自动将手持控制设备的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持握模式,从而便于用户对上述目标应用进行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打开操作,且未读取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历史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的历史持握模式信息可以为表征用户最近一次使用上述目标应用的持握模式信息。

第二步,将上述历史持握模式信息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还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在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打开操作,读取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之前,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下载操作,获取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信息和应用配置信息。其中,上述应用下载操作可以为表征下载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作为示例,上述应用下载操作可以为表征下载上目标应用的点击操作。上述应用信息可以为包括上述目标应用对应的运行程序的信息。例如,上述应用信息可以为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安装包文件。上述应用配置信息可以为开发者配置的上述目标应用对应的信息。例如,上述应用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应用名称、应用图标、持握模式配置信息。上述持握模式配置信息可以为开发者配置的表征上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持握模式的信息。上述持握模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持握模式。实践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目标应用的应用下载操作,从相关联的应用平台(例如应用商店)获取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信息和应用配置信息,并将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信息和应用配置信息存储至上述存储单元。

第二步,根据上述应用信息,对上述目标应用进行安装。作为示例,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将上述应用信息包括的安装包文件进行解压缩,以对上述目标应用进行安装。

第三步,响应于上述应用配置信息包括持握模式配置信息,根据上述持握模式配置信息,确定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实践中,可以将上述持握模式配置信息包括的持握模式确定为应用持握模式信息。

由此,在上述应用配置信息包括持握模式配置信息时,可以从应用配置信息获取上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持握模式配置信息,从而确定上述目标应用的对应的持握模式。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还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响应于上述应用配置信息不包括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对上述应用信息进行持握字段解析处理,得到持握字段信息。上述持握字段信息可以为用于表征上述应用信息包括的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持握模式的信息。实践中,可以根据对应字段“controller_direction”的字符串,确定持握字段信息。作为示例,响应于上述字符串为“1”,可以将横握模式确定为持握字段信息。响应于上述字符串为“2”,可以将竖握模式确定为持握字段信息。

第二步,将上述持握字段信息确定为应用持握模式信息。

由此,在上述应用配置信息不包括应用持握模式信息时,可以从上述目标应用的安装包文件里解析得到上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持握模式。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至少一个持握模式控件中任一持握模式控件的选择操作,确定上述持握模式控件对应的选择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选择持握模式信息包括选择持握模式。上述持握模式控件可以为表征待切换的持握模式的控件。不同的持握模式控件可以对应有不同的持握模式。实践中,可以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至少一个持握模式控件中任一持握模式控件的选择操作,将上述持握模式控件对应的持握模式确定上述持握模式控件对应的选择持握模式信息。

第二步,将上述选择持握模式信息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由此,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的持握模式。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包括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其中,上述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可以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上述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可以为用于对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的持握状态进行检测的单元。例如,上述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可以为IMU(Inertial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单元)。以及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通过上述持握状态检测单元对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的实际持握状态进行检测,得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上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可以为表征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实际的持握状态的信息。例如,上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可以为“横握状态”。

第二步,根据上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作为示例,当上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表征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实际的持握状态为横握时,可以将表征横握模式的持握模式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由此,根据持握状态检测单元检测的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的实际持握状态,自动切换对应的持握模式,从而可以更快地对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的持握模式进行切换。

需要了解的是,对于根据应用持握模式信息进行切换、根据选择持握模式信息进行切换或根据实际持握状态信息进行切换,这三种切换持握模式的方式的优先级,在此不作限定。作为示例,在打开目标应用时,根据选择持握模式信息进行切换可以为一级切换方式。根据应用持握模式信息进行切换可以为二级切换方式。根据实际持握状态信息可以为三级切换方式。可以理解为,响应于检测到作用于至少一个持握模式控件中任一持握模式控件的选择操作,可以根据选择持握模式信息进行切换。当未检测到上述选择操作时,可以将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确定为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当未检测到上述选择操作且无法读取到对应上述目标应用的应用持握模式信息时,可以根据上述实际持握状态信息,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响应于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包括键盘连接信息,根据上述键盘连接信息,生成键盘连接提示信息。上述键盘连接信息可以为表征使用上述目标应用需要连接键盘的信息。例如,上述键盘连接信息可以为“此应用需要连接键盘”。上述键盘连接提示信息可以为表征提示用户连接键盘的信息。上述键盘连接提示信息可以为“提示:此应用需要连接键盘”。

第二步,将上述键盘连接提示信息发送至上述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键盘连接提示信息进行显示。

可选地,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

第一步,响应于上述应用持握模式信息包括鼠标连接信息,根据上述鼠标连接信息,生成鼠标连接提示信息。上述鼠标连接信息可以为表征使用上述目标应用需要连接鼠标的信息。例如,上述鼠标连接信息可以为“此应用需要连接鼠标”。上述鼠标连接提示信息可以为表征提示用户连接鼠标的信息。上述鼠标连接提示信息可以为“提示:此应用需要连接鼠标”。

第二步,将上述鼠标连接提示信息发送至上述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鼠标连接提示信息进行显示。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手持控制设备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且可以在至少两种持握模式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具体来说,造成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的原因在于:对于一些执行器(例如头戴式显示设备和电视机)大都既包括需要竖向控制的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所控制的应用(例如视频应用),也包括需要双手操作的控制设备(例如游戏手柄)所控制的应用(例如游戏应用),当用户在这两种应用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先断开当前控制设备的连接,再重新连接对应的控制设备,造成切换时间较长。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手持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按键集,其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上述存储单元和上述控制按键集均与上述处理单元通信连接,其中,上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被上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当前持握模式;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将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显示设备,使得上述显示设备对上述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行显示。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从而在两种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的应用间进行切换时,无需重新连接其他设备。也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而可以在持握模式发生变换时,自动切换。由此,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手持控制设备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且可以在至少两种持握模式间进行切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继续参考图4,图4是本公开的头戴式显示套件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包括手持控制设备1、控制按键2和头戴式显示器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头戴式显示套件可以包括头戴式显示器3和如图1所示的手持控制设备1。上述头戴式显示器3可以与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通信连接。其中,上述头戴式显示器3可以为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项: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MR(Mediated Reality,介导现实)眼镜、AR头环。实践中,上述头戴式显示器3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持控制设备1可以被配置为将待显示信息发生至上述头戴式显示器。其中,上述待显示信息可以包括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上述待显示信息可以为需要显示的信息。例如,上述待显示信息可以包括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应用图标以及应用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头戴式显示器1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待显示信息进行显示。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套件,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具体来说,造成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的原因在于:对于一些执行器(例如头戴式显示设备和电视机)大都既包括需要竖向控制的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所控制的应用(例如视频应用),也包括需要双手操作的控制设备(例如游戏手柄)所控制的应用(例如游戏应用),当用户在这两种应用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先断开当前控制设备的连接,再重新连接对应的控制设备,造成切换时间较长。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套件包括头戴式显示器和手持控制设备,其中,上述头戴式显示器与上述手持控制设备通信连接;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将待显示信息发生至上述头戴式显示器,其中,上述待显示信息包括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上述头戴式显示器被配置为对接收到的待显示信息进行显示。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从而在两种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的应用间进行切换时,无需重新连接其他设备。也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而可以在持握模式发生变换时,自动切换。由此,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套件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继续参考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持握模式切换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500。该持握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主体(如图1所示的手持控制设备)可以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可以包括当前持握模式。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可以包括控制按键集

步骤502,响应于目标持握模式和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

步骤503,根据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目标持握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持握模式切换方法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具体来说,造成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的原因在于:对于一些执行器(例如头戴式显示设备和电视机)大都既包括需要竖向控制的控制设备(例如遥控器)所控制的应用(例如视频应用),也包括需要双手操作的控制设备(例如游戏手柄)所控制的应用(例如游戏应用),当用户在这两种应用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先断开当前控制设备的连接,再重新连接对应的控制设备,造成切换时间较长。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持握模式切换方法,首先,确定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和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包括目标持握模式,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信息包括当前持握模式。然后,响应于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和上述当前持握模式不相同,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确定对应上述控制按键集包括的各个控制按键对应的目标按键键值,得到目标按键键值集。最后,根据上述目标按键键值集包括的各个目标按键键值,将上述手持控制设备对应的持握模式切换为上述目标持握模式。因为上述手持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支持至少两种持握模式。从而在两种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的应用间进行切换时,无需重新连接其他设备。也因为可以根据上述目标持握模式信息,生成持握模式已切换信息。进而可以在持握模式发生变换时,自动切换。由此,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持握模式切换方法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分类

061201156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