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竹沥茶制作工艺及其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一种竹沥茶制作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沥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竹沥茶制作工艺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绿茶制茶工艺都是高温杀青(一杀二杀),揉捻成型后机械烘焙出成品,传统的手工制茶也是手工杀青揉捻用炭火烘焙,所以无论手工制茶还是机械制茶,其诀窍都在于温度和火候把控。不同的火候把控和茶叶条形分别出不同的绿茶品种,而且制造竹沥茶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到竹液,但是竹液需要人工进行喷洒,在制造竹沥茶很多的时候,需要准备人员大量喷洒,劳动强度很高,并且增加了生产竹沥茶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沥茶制作工艺及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竹沥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准备青叶茶和鲜竹;

步骤S2,青叶茶与竹1:6的比例,将青茶叶摊晾干水汽,鲜竹劈成30-50厘米竹片,用水冲洗干净,机械榨出汁沥备用;

步骤S3,将青茶叶杀青,温度控制在200—300度,时间3-5分钟。出锅后揉捻成型。再散开放入摊晾装置处进行摊晾,使茶叶外表上揉捻出的汁液风干;

步骤S4,将竹汁中的五成,雾状均匀喷入经杀青揉捻后摊晾的茶叶,再入锅炒制5-7分钟,温度130-160度,出锅撒入竹簸箩摊晾;

步骤S5,茶叶摊晾至30-40度时再雾状均匀喷入剩余的竹汁,再入烘箱,保持80-120℃左右烘干,时间10-15分钟。

一种竹沥茶制作装置,摊晾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框,两个定位框的平行方向上滑动配合有定位杆,两个定位杆之间卡接有收集箱,收集箱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喷洒机构,搅拌机构转动配合在收集箱的内部,底座下方的四个角均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定位框的平行方向上转动连接有螺杆,定位杆的相对侧贯穿开设有和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螺杆的一端连接有横截面为T形的柱体,定位框的一侧开设有开设有和柱体相适配的环形槽。

优选的,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收集箱上方的齿轮环,齿轮环的上方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连接有多个位于收集箱内的第二杆体。

优选的,喷洒机构包括连接在齿轮环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上方连接有水箱和水泵,水箱和水泵之间连通,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方连接有多个位于收集箱上方的雾化喷头。

优选的,收集箱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方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和齿轮环啮合的齿轮。

优选的,齿轮环的下方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连接环,连接箱的上方开设有供连接环转动的环形槽。

优选的,收集箱的周侧连接有两个第三杆体,第三杆体的一侧连接有板体,定位杆的一侧开设有和板体相适配的凹槽,板体卡接在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板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弹性配合有卡杆,凹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和卡杆相适配的卡槽,卡杆的一侧设置有斜坡,斜坡朝向凹槽的一侧。

优选的,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卡杆的一端连接有滑动配合在定位槽内的推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让绿茶充分的吸收竹沥,两种植物精华相碰撞,形成新的独特竹香型绿茶,竹香馥郁,味永耐泡,汤色青碧,口味醇厚,清香回甘;茶多酚、氨基酸与竹沥结合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消食化痰、清热除烦,而且增益了保健功效。

本发明在需要对茶叶进喷洒晾晒的时候,先将茶叶倒入收集箱内,随后开启伺服电机,使和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齿轮转动,然后齿轮会通过齿轮环驱动杆体在收集箱内转动,随后开启水泵,使水泵将竹液抽离水箱,随后通过雾化喷头将竹液喷洒到茶叶的表面,进而完成了对茶叶的喷洒处理,随后通过搅拌使茶叶喷洒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茶叶喷洒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摊晾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摊晾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摊晾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板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杆体;3、定位框;4、定位杆;5、收集箱;6、万向轮;7、螺杆;8、齿轮环;9、连接杆;10、第二杆体;11、安装板;12、水箱;13、水泵;14、连接管;15、雾化喷头;16、固定板;17、伺服电机;18、齿轮;19、第三杆体;20、板体;21、凹槽;22、滑槽;23、卡杆;24、卡槽;25、定位槽;26、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竹沥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准备青叶茶和鲜竹;

步骤S2,青叶茶与竹1:6的比例,将青茶叶摊晾干水汽,鲜竹劈成30-50厘米竹片,用水冲洗干净,机械榨出汁沥备用;

步骤S3,将青茶叶杀青,温度控制在200—300度,时间3-5分钟。出锅后揉捻成型。再散开放入摊晾装置处进行摊晾,使茶叶外表上揉捻出的汁液风干;

步骤S4,将竹汁中的五成,雾状均匀喷入经杀青揉捻后摊晾的茶叶,再入锅炒制5-7分钟,温度130-160度,出锅撒入竹簸箩摊晾;

步骤S5,茶叶摊晾至30-40度时再雾状均匀喷入剩余的竹汁,再入烘箱,保持80-120℃左右烘干,时间10-15分钟。

一种竹沥茶制作装置,摊晾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杆体2,第一杆体2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框3,两个定位框3的平行方向上滑动配合有定位杆4,两个定位杆4之间卡接有收集箱5,收集箱5为了存放茶叶,以便完成对茶叶的晾晒处理,收集箱5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喷洒机构,搅拌机构转动配合在收集箱5的内部,底座1下方的四个角均连接有万向轮6,万向轮6的设置方便了后续人员对底座1的移动,而喷洒机构可以直接将竹液喷洒到茶叶的表面,不需要人员在手动进行喷洒了,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定位框3的平行方向上转动连接有螺杆7,定位杆4的相对侧贯穿开设有和螺杆7相适配的螺纹孔,螺杆7的一端连接有横截面为T形的柱体,定位框3的一侧开设有开设有和柱体相适配的环形槽,柱体的设置避免了螺杆7出现悬空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螺杆7转动的稳定性,而螺杆7的设置可以驱动定位杆4沿着定位框3的空间进行滑动,定位框3的中空部位为矩形槽结构,而定位杆4为矩形杆结构,矩形槽和矩形杆的设置避免了后续后续定位杆4跟随螺杆7一起转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其滑动的稳定性。

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收集箱5上方的齿轮环8,齿轮环8的上方连接有多个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侧连接有多个位于收集箱5内的第二杆体10,而齿轮环8的转动的话可以带动连接杆9转动,然后连接杆9会通过第二杆体10对收集箱5内对茶叶进行搅拌,使茶叶喷洒的过程中更加均匀。

喷洒机构包括连接在齿轮环8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上方连接有水箱12和水泵13,水箱12和水泵13之间连通,水泵13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下方连接有多个位于收集箱5上方的雾化喷头15,提高雾化喷头15可以将竹液喷洒到茶叶表面,而后在通过转动的方式提高喷洒的范围和均匀性,进而提高了茶叶的喷洒后的吸收效果,水箱12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有密封塞,这样方便了后续人员将竹液倒入水箱12内。

收集箱5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上方连接有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有和齿轮环8啮合的齿轮18,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可以驱动齿轮18转动,然后齿轮18会带动齿轮环8转动,随后齿轮环8即可转动,进而可以达到对收集箱5内茶叶的搅拌,由此提高了后续喷洒过程中茶叶的湿润度的均匀性。

齿轮环8的下方设置有横截面为T形的连接环,连接箱的上方开设有供连接环转动的环形槽,连接环和环形槽的设置避免了后齿轮环8出现悬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齿轮环8转动的稳定性,在需要对茶叶进喷洒晾晒的时候,先将茶叶倒入收集箱5内,随后开启伺服电机17,使和伺服电机17输出端连接的齿轮18转动,然后齿轮18会通过齿轮环8驱动第二杆体10在收集箱5内转动,随后开启水泵13,使水泵13将竹液抽离水箱12,随后通过雾化喷头15将竹液喷洒到茶叶的表面,进而完成了对茶叶的喷洒处理,随后通过搅拌使茶叶喷洒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茶叶喷洒的均匀性。

收集箱5的周侧连接有两个第三杆体19,第三杆体19的一侧连接有板体20,定位杆4的一侧开设有和板体20相适配的凹槽21,板体20卡接在凹槽21的内部,通过板体20和凹槽21的设置可以使人员在安装收集箱5的时候位置寻找更加准确,进而提高了安装收集箱5的速度,进而方便了人员的使用。

板体2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的内部弹性配合有卡杆23,凹槽2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和卡杆23相适配的卡槽24,卡杆23的一侧设置有斜坡,斜坡朝向凹槽21的一侧,通过卡杆23的设置可以避免后续板体20从凹槽21内脱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板体20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了板体20从凹槽21内掉落的情况发生。

滑槽22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25,卡杆23的一端连接有滑动配合在定位槽25内的推杆26,推杆26的设置方便了人员卡杆23位置的移动,进而方便了人员对推杆26的移动,在需要安装收集箱5的时候,先将收集箱5的板体20插入凹槽21内部,随后板体20设置的卡杆23会挤压弹簧并缩回凹槽21内,随后在到达卡杆23位置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使卡杆23弹入卡槽24内,由此完成了对收集箱5位置的固定,随后在需要拆卸收集箱5的时候,推动推杆26,使推杆26连接的卡杆23从卡槽24内滑出,随后拉动收集箱5,使收集箱5从两个第一杆体2之间取出,由此完成了对收集箱5的拆卸。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38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