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及断路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4:59


一种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安装方式分为插入式断路器、固定式断路器和抽屉式断路器,插入式断路器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器设备使用行业的安全性,因此插入式断路器在通信等行业有着广泛地应用。而通信行业及时反馈的特色,需要对断路器有远程控制合闸与分闸的能力。

断路器中通常设置有合分闸组件实现断路器的合闸与分闸,为了实现合分闸的远程控制,需要配备可远程控制驱动合分闸组件的驱动机构。常用的合分闸组件有单按钮和双按钮;可远程控制驱动机构常用的动力源则包括电机驱动和电磁驱动。

电机驱动需要配合齿轮实现合分闸组件的驱动,制造精度要求高、装配困难、成本高。电磁驱动虽然成本较低,但驱动动作简单,通常只配合单按钮使用,通过往返驱动单按钮实现合闸与分闸,然而用户观察单按钮的位置无法清晰地区分断路器的合分闸状态。为了实现电磁驱动与双按钮的配合使用,现有技术使用至少两个电磁驱动件来分别控制双按钮的动作,提高了生产和控制成本,同时也占用了断路器内部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及断路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包括底座;

电磁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并可沿直线驱动和复位;

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用于所述断路器的分合闸;

活动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电磁驱动件,所述电磁驱动件驱动所述活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按钮或第二按钮在所述底座内移动;

其中,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活动位置和第二活动位置,在所述第一活动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按钮配合,所述电磁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接触并移动所述第一按钮;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二活动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按钮配合,所述电磁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接触并移动所述第二按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分合闸机构还包括:

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一端铰接于所述电磁驱动件,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件;

所述活动件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联动件,以使所述活动件可复位转动地连接所述联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在所述底座内具有第一等待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按钮在所述底座内具有第二等待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按钮的第一工作位置、第一等待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上包括:

阻挡段,所述阻挡段在所述第一按钮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能够与所述活动件发生干涉,以使所述活动件位于第二活动位置;所述阻挡段在所述第一按钮处于第一等待位置时能够避让所述活动件,以使所述活动件位于第一活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沿第一活动路径移动后接触并推动所述第一按钮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所述电磁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活动件沿第二活动路径移动后接触并推动所述第二按钮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所述自动分合闸机构还包括: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活动路径之间,以使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二活动路径移动时阻止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一活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具有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移动平面且面向所述第二活动路径的第一限位面;

所述活动件具有向移动平面外延伸的活动件凸台;

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所述活动件凸台以阻止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一活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还具有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移动平面且面向所述第一活动路径的第二限位面;所述活动件凸台能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面并朝向所述第二活动路径驱动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避让所述活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按钮一段、第一按钮二段和第一按钮三段;

所述第一按钮一段和所述第二按钮并排设置在所述活动件移动平面的同一侧;

所述阻挡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按钮一段上靠近所述活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按钮二段从所述第一按钮一段延伸至所述活动件移动平面,所述第一按钮三段平行所述第一按钮一段;所述第一按钮二段与所述活动件接触以使所述活动件推动所述第一按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上具有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移动平面的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按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抵靠所述第一按钮三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按钮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活动件移动平面的抵接台,所述抵接台与所述活动件接触以使所述活动件推动所述第二按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台面向所述限位件的部分内陷形成第三止挡面,以容纳限位件并限制限位件的移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按钮上靠近所述活动件的一侧具有所述限位件安装部,所述限位件设有第四弹性件,以使所述限位件保持有朝向所述第一活动路径转动的趋势;

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件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盖合所述底座,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具有盖体安装面,所述限位件设有第四弹性件,以使所述限位件保持有朝向所述第一活动路径转动的趋势;

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盖体安装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盖体上,以将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第四弹性件限定在所述盖体安装面和所述挡板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分合闸机构、动触头、静触头、操作机构;

所述自动分合闸机构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均通过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动触头连接,以带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或分离。

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通过电磁驱动件驱动活动件带动按钮移动实现断路器的分闸与合闸。断路器具有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两个按钮移动后能够分别实现断路器的不同合分闸状态,活动件连接在电磁驱动件上并具有第一活动位置和第二活动位置,当活动件在第一活动位置时,电磁驱动件能够驱动活动件移动第一按钮,当活动件在第二活动位置时,电磁驱动件能够驱动活动件移动第二按钮。本发明的断路器通过活动件将电磁驱动件的直线驱动力可选择地传递到不同的按钮上,单个电磁驱动件能够驱动双按钮以切换断路器自动分合闸;该自动分合闸机构结构简单,装配精度要求低,成本低。本发明的自动分合闸机构还通过设置连接于第一按钮的阻挡段,使得第一按钮移动后可以切换活动件的位置,便于继续驱动活动件移动第二按钮。

本发明的自动分合闸机构还通过设置连接活动件的第一弹性件,配合第一按钮的位置,使活动件在电磁驱动件复位后能够恢复至下一活动位置,整个自动分合闸机构能够连续交替实现分闸和合闸,设置限位件以避免活动件在移动过程中受第一弹性件影响而错位,便于引导活动件至第二按钮。

本发明的自动分合闸机构中限位件可转动,活动件移动第一按钮后的复位过程中,限位件可转动让位,使活动件的复位过程更顺畅。

本发明的自动分合闸机构中第一按钮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按钮一段、第一按钮二段和第一按钮三段,第一按钮二段供活动件接触按压,第一按钮三段相较于第一按钮一段更加靠近活动件,限位件设置在第二按钮靠近活动件的一侧,同时在限位件上设置第一凸起,当第二按钮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凸起抵靠在第一按钮三段上,从而使得自动分合闸机构在满足装配简单的情况下,既保留了限位件的引导作用,又可避免限位件转入第一按钮内影响断路器合分闸状态切换。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将限位件设置于盖体上,从而将限位件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分开布置,同样可以实现自动分合闸机构在满足装配简单的情况下,保留限位件的引导作用,并避免限位件影响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的运动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附图中的方法、系统和/或程序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进一步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参照图纸进行详细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非限制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参考数字在附图的各个视图中代表相似的机构。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断路器分闸状态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断路器合闸状态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电磁驱动件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传动组件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电磁驱动件与传动组件装配完成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第一按钮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第二按钮结构图;

图8为图7第二按钮的限位件安装部的放大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限位件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中间隔件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转轴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断路器处于初始分闸状态时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合闸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合闸过程中的另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分闸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分闸过程中的另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限位件结构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挡板结构图;

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盖体结构图;

图2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中限位件安装于盖体上的结构图;

图2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断路器处于初始分闸状态时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2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2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合闸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2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合闸过程中的另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2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分闸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2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方案涉及的自动分闸过程中的另一时刻下,断路器部分部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标:1-电磁驱动件;2-传动组件;3-锁定组件;4-合分闸组件;5-底座;6-操作机构;11-动铁芯;111-动铁芯端帽;12-橡胶垫片;13-铁芯弹簧;14-挡板;15-磁轭;151-半开圆槽;152-固定槽;16-骨架;17-绕组;18-静铁芯;21-联动件;211-联动件本体;212-联动轴;213-联动件凹槽;214-穿孔;22-销钉;23-第一弹性件;24-活动件;241-活动件凹槽;242-活动件凸台;243-工作面;41-第一按钮;4110-第一按钮头部;4111-第一按钮一段;4112-第一按钮二段;4113-第一按钮三段;412-第一引导部;4121-第一引导段;4122-第二引导段;414-阻挡段;415-第一抵接面;416-第一连杆孔;417-引导凸台;418-第一止挡面;419-第二止挡面;42-第二按钮;4210-第二按钮头部;4211-扭簧臂槽;4212-第一扇形槽;4213-第二扇形槽;4214-第三止挡面;4215-支撑面;422-第二引导部;4221-第三引导段;4222-第四引导段;4223-第五引导段;424-第二抵接面;425-通孔槽;426-通孔;427-抵接台;428-补位台;429-第二连杆孔;43-限位件;431-第一凸起;432-第一限位面;433-第二凸起;434-贴合面;435-枢轴;436-第二限位面;44-第四弹性件;45-连杆;451-第一连杆;452-第二连杆;453-第三连杆;46-转轴;461-第三连杆孔;462-第四连杆孔;463-第五连杆孔;464-第一周向壁;465-第二周向壁;466-转轴孔;467-转轴底面;47-第五弹性件;48-中间隔件;481-底孔;482-支撑台;483-支撑台侧面;484-止挡台;61-动触头;62-静触头;A-限位件;A1-第一安装轴;A2-第一表面;A3-第二限位面;A4-第一限位面;A5-限位导槽;A6-第二安装轴;A7-限位臂槽;A8-第二表面;B-挡板;B1-第一挡板安装孔;B2-第二挡板安装孔;B3-挡板限位孔;B4-挡板贴合面;C-盖体;C1-盖体安装面;C2-盖体限位孔;C3-盖体臂槽;C4-第一盖体安装轴;C5-第二盖体安装轴;D-第四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断路器为插入式断路器,包括电磁驱动件1、传动组件2、锁定组件3、合分闸组件4、操作机构6、动触头61、静触头62以及用于容纳各部件的底座5,断路器安装于机箱中。传动组件2在电磁驱动件1的驱动下发生运动并作用于合分闸组件4,合分闸组件4、操作机构6、动触头61依次连接,从而合分闸组件4带动操作机构6使动触头61与静触头62发生接触(如图2所示)或分离(如图1所示),实现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

为方便说明图1和图2中所示的断路器,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以图中左右方向即断路器的长度方向为X轴,向右为X轴正方向(第一方向),图中上下方向即断路器的宽度方向为Y轴,向上为Y轴正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第三方向)。后续的附图与说明均沿用该坐标系,且图3,图5,图10,图11(b),图12-图15,图22-图27均为XY平面视图。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结构和操作的方向表述不是绝对方法,而是相对方向,这些方向表述可以正确对应图中所示的结构姿态,但当结构姿态变化时,这些方向表述需要做出对应的解释变化以适应于这种结构姿态变化。

[电磁驱动件]

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驱动件1设置于所述底座5内,如图13和图14所示,电磁驱动件1可沿直线驱动和复位。如图3所示,电磁驱动件1包括动铁芯11、橡胶垫片12、铁芯弹簧13、挡板14、磁轭15、骨架16、绕组17和静铁芯18。挡板14位于磁轭15的一端且与磁轭15围成一个内部空间,骨架16设置在该内部空间内。挡板14中部设置有孔洞,磁轭15远离挡板14的一端具有开口,骨架16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骨架16外表面套设有绕组17。动铁芯11从骨架16内经骨架16的一端开口、挡板14孔洞方向后伸出挡板14和磁轭15围成的内部空间,且动铁芯11可在该方向上活动;静铁芯18从骨架16内经骨架16的另一端开口和磁轭15远离挡板14的一端的开口方向后伸出并固定。磁轭15开设有固定槽152供挡板14的两侧嵌入,磁轭15在固定槽152外侧还设置有半开圆槽151。一方面,挡板14和磁轭15共同配合将骨架16固定在磁轭15内部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挡板14帮助整体磁路闭环,增加电磁力。铁芯弹簧13套设于动铁芯11上并穿过挡板14的孔洞,铁芯弹簧13一侧靠在骨架16开口面上。动铁芯11远离骨架16的一端具有动铁芯端帽111,动铁芯11上还套设有橡胶垫片12,橡胶垫片12被限制在动铁芯端帽111与铁芯弹簧13之间,动铁芯端帽111可以防止橡胶垫片12脱出。

[传动组件]

如图4所示,传动组件2包括联动件21、销钉22、第一弹性件23和活动件24。联动件2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电磁驱动件1上:联动件21包括联动件本体211,联动件本体211的一端连接有联动轴212,联动轴212装配于电磁驱动件的半开圆槽151内,并可使得联动件21绕联动轴212的轴线自由转动。联动件本体211上设置有穿孔214,穿孔214供动铁芯11穿过并带动联动件21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图5中由C向D顺时针转动)。联动件本体211另一端的中部具有联动件凹槽213,联动件凹槽213的两侧具有耳部。活动件24的一端具有活动件凹槽241,活动件凹槽241的两侧具有耳部。销钉22用于将联动件21的另一端和活动件24连接,其大致平行于联动轴212并穿过联动件21的耳部和活动件24的耳部,使得活动件24可转动地连接在联动件21的另一端,如图5所示,活动件24的转动平面与联动件21的转动平面为同一平面,即图5所示的平面。活动件24远离联动件21的一端设有弯折部,弯折部向第一时针方向弯折,使得活动件24在转动平面内呈勾形,如图4所示,弯折部末端具有工作面243以及沿垂直于转动平面延伸的活动件凸台242,活动件凸台242(未在图5中示出)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图5所在的平面并指向纸内(即第三方向的相反方向)。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件23为扭簧,套设在销钉22上,第一弹性件23的一个转臂贴合在联动件21的联动件凹槽213内,另一个转臂贴合在活动件24的活动件凹槽241内,使活动件24保持有绕联动件21的另一端沿与第一时针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转动(图5中由D向C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即活动件24保持有张开的趋势。至此,活动件24可以随联动件21转动而发生位移,也可以绕联动件21的另一端可复位地转动,即活动件24也可以绕连接处可复位地转动。

如图5所示,电磁驱动件1和传动组件2装配成一个整体,即驱动机构,联动件21受电磁驱动件1的驱动而从联动停止位置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动铁芯11穿过联动件21的穿孔214,铁芯弹簧13的一侧靠在骨架16开口面上,铁芯弹簧13的另一侧紧贴联动件21且不会越过联动件21。橡胶垫片12则被限制在动铁芯端帽111与联动件21之间,避免动铁芯11与联动件21之间直接接触而出现损伤,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电磁驱动组件固定在断路器内部后,头部隔件32的壳体(未在图1和图2中标出)限制动铁芯11在图中的左向极限位置,即驱动停止位置;如图14所示,联动件21则通过限制动铁芯端帽111进而限制动铁芯11在图中的右向极限位置,即驱动致动位置。

如图1、2、5所示,当绕组17通电,电磁驱动件1启动时,动铁芯11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从驱动停止位置向右(由A向B)回缩至驱动致动位置;在动铁芯11回缩过程中,动铁芯端帽111带动橡胶垫片12作用于联动件21,使得联动件21在电磁驱动件1的驱动下从联动停止位置向靠近磁轭15的方向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即从联动停止位置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图5中由C向D顺时针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在联动件21的带动下,活动件24在动作过程中按压合分闸组件4的第一按钮41或第二按钮42,实现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当绕组17断电,电磁驱动件1停止时,铁芯弹簧13为联动件21提供回弹力,联动件21在铁芯弹簧13的作用下从联动致动位置向远离磁轭的方向转动至联动停止位置,即从联动致动位置沿与第一时针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转动(图5中由D向C逆时针转动)至联动停止位置,在联动件21的带动下,活动件24复位;同时,联动件21通过橡胶垫片12作用于动铁芯11,从而带动动铁芯11也复位至驱动停止位置。

本实施例中联动件2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电磁驱动件1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联动件21作为活动件24可活动地连接电磁驱动件1上的可行方式,联动件21可转动的一端也可以连接在断路器中的其他部件和/或位置,只要满足在电磁驱动件1的驱动下,联动件21可绕一端在联动停止位置和联动致动位置之间转动,并带动活动件24实现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

[合分闸组件]

合分闸组件4相关结构请参照图6-19。如图12所示,合分闸组件4包括第一按钮41,第二按钮42,限位件43,第四弹性件44,连杆45,转轴46,第五弹性件47,中间隔件48。连杆45包括第一连杆451,第二连杆452,第三连杆45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5内;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分别具有等待位置和工作位置,且同一时刻下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的位置不同,即如图1所示,当第一按钮41处于第一等待位置时,第二按钮42必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后续在同时提及“第二按钮”和“第二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简称为“工作位置”);如图2所示,当第二按钮42处于第二等待位置时,第一按钮41必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后续在同时提及“第一按钮”和“第一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简称为“工作位置”)。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用于断路器的合分闸,两者的工作位置分别对应断路器的不同合分闸状态。

为了方便对整个断路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按钮41为合闸按钮,第二按钮42为分闸按钮,相应地,第一按钮41的工作位置对应断路器的合闸状态,第二按钮42的工作位置对应断路器的分闸状态,即按下第一按钮41后,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按下第二按钮42后,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断路器的合闸与分闸是通过与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连接的转轴46和操作机构6实现的,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提供的是状态切换请求,当转轴46相关部件以及操作机构6的结构与连接关系做出适应性改变时,也可以实现第一按钮41为分闸按钮,第二按钮42为合闸按钮,相应地,第一按钮41的工作位置对应断路器的分闸状态,第二按钮42的工作位置对应断路器的合闸状态,即按下第一按钮41后,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按下第二按钮42后,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

如图6所示,为便于展示第一按钮41的结构,将图12中的第一按钮41绕X轴转动一定角度后得到图6中的视图。第一按钮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按钮一段4111、第一按钮二段4112和第一按钮三段4113,其中第一按钮一段4111和第一按钮三段4113为X轴向的条形结构,第一按钮二段4112为Z轴向的条形结构。

第一按钮一段4111未连接的一端为第一按钮头部4110,用于用户手动按压以将第一按钮41从等待位置切换为工作位置。第一按钮头部4110穿过头部隔件32上的第一按钮通道321,且第一按钮41在运动至最左边(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位置时,第一按钮头部4110不超过断路器外部,故此处手动按压并非为手直接按压,而是指用户手动使用特定工具按压第一按钮41。通过第一按钮头部4110不超过断路器外部的设计可以避免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

第一引导部412位于第一按钮一段4111,第一按钮一段4111在第一引导部412与第一按钮二段4112之间具有Z轴正向(第三方向)延伸的阻挡段414,阻挡段414被配置为:如图13所示,当第一按钮41处于工作位置且电磁驱动件1停止时,阻挡段414与复位的活动件24发生干涉,活动件24因抵靠阻挡段414而发生转动至第二活动位置,活动件24在第二活动位置时与第二按钮42配合,以使电磁驱动件1能驱动活动件24沿第二活动路径移动后接触并推动第二按钮42至工作位置;如图12所示,当第一按钮41处于等待位置且电磁驱动件1停止时,阻挡段414能够相对第二活动位置避让复位的活动件24,活动件24因抵靠阻挡段414而发生转动至第一活动位置,活动件24在第一活动位置时与第一按钮41配合,以使电磁驱动件1能驱动活动件24沿第一活动路径移动后接触并推动第一按钮41至工作位置;第二活动位置在第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上位于第一活动位置的下游,第一弹性件23连接于活动件24,使活动件24在第二活动位置时具有转动至第一活动位置的趋势,且使活动件24沿第二活动路径移动时具有转动至第一活动路径的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影响自动合分闸功能的情况下,当第一按钮41处于等待位置且电磁驱动件1停止时,活动件24也可以在复位时不抵靠阻挡段414而与联动件21平直,此时活动件24位于第一活动位置,当第二按钮42处于等待位置且电磁驱动件1停止时,活动件24在复位时抵靠阻挡段414而发生转动至第二活动位置。

本实施例中阻挡段414作为第一按钮41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影响阻挡段414和第一按钮41的功能情况下,阻挡段414可以是通过如可拆卸等其他方式连接于第一按钮41。

第一按钮二段4112自第一按钮一段4111向Z轴正向(第三方向)延伸,其上具有第一抵接面415和第二止挡面419。在自动合闸过程中,第一抵接面415与活动件24的工作面243配合,完成断路器的自动合闸。第二止挡面419在合闸状态时接触限位件43并限定限位件43处于第二限位位置。

第一按钮三段4113自第一按钮二段4112向X轴正向(第一方向)延伸,其上具有第一止挡面418,第一止挡面418用于在分闸状态时接触并限定限位件43处于第一限位位置。第一按钮三段4113未连接的一端还具有第一连杆孔416和引导凸台417,第一按钮41通过第一连杆孔416和第一连杆451连接至转轴46,底座5上具有与引导凸台417配合的滑槽(未示出),第一按钮41左右运动时,引导凸台417在滑槽中滑动,从而避免第一按钮41发生错位。

如图7所示,第二按钮42为X轴向的条形结构。第二按钮42一端为第二按钮头部4210,用于用户手动按压以将第二按钮42从等待位置切换为工作位置。第二按钮头部4210穿过头部隔件32上的第二按钮通道322。和第一按钮41一样,第二按钮42在运动至最左边(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位置时,第二按钮头部4210不超过断路器外部,故用户仅能手动使用特定工具按压第二按钮42,可以避免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

第二按钮42的另一端具有补位台428,补位台428上具有第二连杆孔429,第二按钮42通过第二连杆孔429和第二连杆452连接至转轴46,补位台428提高了第二连杆孔429的开口位置,保证与转轴46对应的第四连杆孔462处于同一平面,使连杆连接更加可靠。

第二按钮42还具有第二引导部422和限位件安装部,第二引导部422和限位件安装部与补位台428位于第二按钮42的同一面上。

如图8所示,限位件安装部包括扭簧臂槽4211,第一扇形槽4212,第二扇形槽4213,第三止挡面4214,支撑面4215,第二抵接面424,通孔槽425,通孔426,抵接台427。

支撑面4215用于承载限位件43,第二按钮42从支撑面4215的一侧向第一按钮41方向凸出,以使限位件43位于第一活动路径和第二活动路径之间,便于限位件43在活动件24沿第二活动路径移动时阻止活动件24转动至第一活动路径。该凸出处设置有通孔槽425、位于通孔槽425底部且与通孔槽425同轴贯通的通孔426,限位件43的枢轴435可转动地设置于通孔426中。通孔槽425的侧壁开设有扭簧臂槽4211和第一扇形槽4212。第四弹性件44为扭簧,扭簧臂槽4211用于装配固定第四弹性件44的一个转臂,在外力作用下,装配于第一扇形槽4212的第四弹性件44的另一个转臂可以在第一扇形槽4212内转动。第一扇形槽4212的周向侧连通有第二扇形槽4213,第二扇形槽4213用于容纳限位件43的第二凸起433。

第二按钮42在限位件43安装的侧面为还设置有抵接台427,抵接台427上具有第二抵接面424。在自动分闸过程中,第二抵接面424与活动件24的工作面243配合,完成断路器的自动分闸。抵接台427面向限位件43的部分的部分内陷形成第三止挡面4214以容纳限位件43并限制限位件43的转动范围。

如图9所示,限位件43具有与支撑面4215接触配合的贴合面434。限位件43在背离贴合面434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431,第一凸起431垂直于活动件24移动平面(即XY平面)。第一限位面432为限位件43上与贴合面434相邻的一个面,第一限位面432垂直于活动件24移动平面(即XY平面)且面向活动件24的第二活动路径。在限位件43克服第四弹性件44回转力而发生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面432逐渐靠近第二按钮42的第三止挡面4214直至接触,从而限定限位件43的最大转动角度。第二限位面436为限位件43上与贴合面434相邻的另一个面,第二限位面436垂直于活动件24移动平面(即XY平面)且面向活动件24的第一活动路径。当限位件43处于第二限位位置时,第二限位面436与第一按钮41的第二止挡面419接触。限位件43在贴合面434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凸起433,第二凸起433与枢轴435自贴合面434起同向延伸,以便于枢轴435上套设第四弹性件44时,第四弹性件44的一个转臂可以抵靠在第二凸起433上。

当限位件43、第四弹性件44和第二按钮42完成装配时,限位件43的枢轴435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装配于第二按钮42的通孔426中,使得限位件43可以绕轴心转动,第四弹性件44套设在枢轴435上并同时装配在通孔槽425内,第四弹性件44的一个转臂装配在扭簧臂槽4211内,另一个转臂装配在第一扇形槽4212内并贴合限位件43的第二凸起433。第四弹性件44使得限位件43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平面内保持有绕枢轴435(未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即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如图12所示,当第一按钮41处于等待位置,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第四弹性件44使第一凸起431抵靠在第一按钮三段4113的第一止挡面418上,第一凸起431可以防止限位件43受第四弹性件44作用而转入第一按钮三段4113内,影响后续断路器合闸,此时限位件43处于第一限位位置;如图13所示,当第一按钮处于工作位置,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在失去了第一止挡面418的阻挡后,限位件43受第四弹性件44的回转力作用继续顺时针转动,直至限位件43的第二限位面436与第一按钮41的第二止挡面419(未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接触,此时限位件43处于第二限位位置。

装配后第一按钮41、第二按钮42、限位件43、活动件24的位置关系如图12所示,第一按钮一段4111和第二按钮42并排设置在活动件24移动平面的同一侧(第三方向的相反方向侧),阻挡段414位于第一按钮一段4111上靠近活动件24的一侧,限位件43位于第二按钮42上靠近活动件24的一侧,抵接台427从第二按钮42上延伸至活动件24移动平面,第一按钮二段4112(在图12中被第一按钮三段4113挡住而未示出)从第一按钮一段4111延伸至活动件24移动平面,第一按钮三段4113平行第一按钮一段4111。

如图10所示,中间隔件48具有开设于中间隔件48底部的底孔481,位于底部上且与底孔481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支撑台482,以及同样位于底部的止挡台484。中间隔件48的底孔481套设于底座5的底座凸起(图中未标注)。支撑台482与转轴46的转轴底面467配合,起到对转轴46的支撑作用。第五弹性件47为扭簧,支撑台侧面483和止挡台484分别用于抵接第五弹性件47(未在图10中示出)的两个转臂。支撑台482和止挡台484与底孔481在径向上具有一定距离,为转轴46的第一周向壁464留出转动空间。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转轴16相对的两面,可以看出,转轴16呈柱形,中部具有贯通的转轴孔466。转轴46靠近中间隔件48的一侧具有转轴底面467,在转轴底面467上的转轴孔466两侧设置有第一周向壁464和第二周向壁465。转轴46远离中间隔件48的一侧具有第三连杆孔461,第四连杆孔462和第五连杆孔463。

装配时,中间隔件48的底孔481、第五弹性件47以及转轴46的转轴孔466依次套设在底座5的底座凸起(图中未标注)上,第五弹性件47的一个转臂置于支撑台482远离止挡台484的一侧,另一个转臂置于止挡台484远离支撑台482的一侧。当转轴46在图12所示的平面内顺时针转动时,转轴46的第一周向壁464带动第五弹性件47置于止挡台484一侧的转臂一起转动,故第五弹性件47使转轴46具有保持沿第二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按钮41弹出,第二按钮42按下,断路器恢复分闸状态的趋势。

第一连杆45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孔416与第三连杆孔461中,用于连接第一按钮41与转轴46;第二连杆45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杆孔429与第五连杆孔463中,用于连接第二按钮42与转轴46;第三连杆45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四连杆孔462与操作机构6上,用于连接转轴46和操作机构6。

请同时参照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杆451、第二连杆452和转轴46,使得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的状态互异,即同一时刻下第一按钮41和第二按钮42的状态不同,第一按钮41处于按下/等待位置时,第二按钮42对应处于弹出/工作位置:如图12所示(虽然图12中断路器处于初始状态,但仍可用于说明按压第二按钮42后断路器各部件的动作),当按压第二按钮42后,第二按钮42从等待位置切换为工作位置并向右(第一方向)推动第二连杆452,第二连杆452带动转轴46沿第二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转轴46带动第一连杆451相对向左移动,第一连杆451带动第一按钮41向左移动,使第一按钮41从工作位置切换为等待位置,同时转轴46带动第三连杆453相对向左移动,第三连杆453带动操作机构6,如图1所示,操作机构6使得动触头61与静触头62分离,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如图13所示,当按压第一按钮41后,第一按钮41从等待位置切换为工作位置并向右(第一方向)推动第一连杆451,第一连杆451带动转轴46沿第一时针方向(顺时针转动)转动,转轴46带动第二连杆452相对向左移动,第二连杆452带动第二按钮42向左移动,使第二按钮42从工作位置切换为等待位置,同时转轴46带动第三连杆453相对向右(第一方向)移动,第三连杆453推动操作机构6,如图2所示,操作机构使得动触头61与静触头62接触,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此时第三连杆越过死点位置,其锁死力大于第五弹性件47(未在图2中示出)的回转力,从而克服回转力使断路器保持合闸状态。

[初始分闸状态]

由前面的叙述可知,为提高用户在装机过程中的用电安全,本实施例中的断路器只有在分闸状态时,断路器才能够被装入机箱中。因此,断路器装入机箱后的状态为如图12所示的初始分闸状态,此时:

电磁驱动件1的动铁芯11处于驱动停止位置,传动组件2的联动件21处于联动停止位置;

活动件24处于第一活动位置:在第一弹性件23的作用下,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抵靠在等待位置下第一按钮41的阻挡段414上;

第二按钮42处于工作位置;

第一按钮41处于等待位置;

限位件43处于第一限位位置:在第四弹性件44的作用下,限位件43的第一凸起431贴合在第一按钮41的第一止挡面418上。

下面请参见图12-图17对本实施例断路器的手动合分闸和自动合分闸过程进行说明。

[手动合闸]

对处于分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手动合闸时,需要使用特定工具按压第一按钮41,完成后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各部件的状态如图13所示:

动铁芯11处于驱动停止位置,联动件21处于联动停止位置;

活动件24处于第二活动位置:第一按钮41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阻挡段414带动活动件24顺时针转动至第二活动位置;

第一按钮41处于工作位置:第一按钮41从等待位置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至工作位置;

第二按钮42处于等待位置:第一按钮41通过第一连杆451带动转轴46顺时针旋转到底,进而通过第二连杆452带动第二按钮42从工作位置向左(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至等待位置;

限位件43处于第二限位位置:第一按钮41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第一凸起431失去第一止挡面418的阻挡,限位件43受第四弹性件44的回转力作用继续顺时针转动,直至限位件43的第二限位面436与第一按钮41的第二止挡面419(未在图13中示出)接触;

第一按钮41通过第一连杆451带动转轴46顺时针旋转到底,进而通过第三连杆453带动操作机构6实现合闸。此时连杆机构已过死点,其锁死力大于第五弹性件47的回转力,从而松开第一按钮41后,断路器仍处于合闸状态。

[手动分闸]

类似地,对图13中处于合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手动分闸时,需要使用特定工具按压第二按钮42,各部件的运动过程与手动合闸时相反,完成后断路器恢复至图12所示的分闸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手动分闸过程中,在第一弹性件23的回转力作用下,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始终贴靠在阻挡段414上。

[自动合闸]

对处于分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自动合闸时,先对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通电:

如图14所示,电磁驱动件1在绕组17通电后启动,动铁芯11在电磁力作用下从驱动停止位置向右(由A向B)移动至驱动致动位置,带动联动件21从联动停止位置顺时针(由C向D)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在联动件21的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沿第一活动路径移动:活动件24逐渐与阻挡段414脱离,在第一弹性件23(未在图14中示出)的回转力作用下活动件24恢复与联动件21平直后跟随联动件21一起转动,活动件24的工作面243与第一按钮二段4112(未在图14中示出)的第一抵接面415接触,活动件24按压第一按钮二段4112从而将电磁驱动件1产生的动能传递给第一按钮41,即活动件24完成对第一按钮41的按压;第一按钮41从等待位置切换为工作位置,相应地,第二按钮42变为等待位置;第一按钮41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限位件43的第一凸起431失去第一止挡面418的阻挡,限位件43受第四弹性件44的回转力作用继续顺时针转动,直至限位件43的第二限位面436(未在图14中示出)与第一按钮41的第二止挡面419(未在图14中示出)接触。

合闸后,绕组17断电,电磁驱动件1停止:

如图15所示,铁芯弹簧13为联动件21提供回弹力,使联动件21逆时针转动,带动动铁芯11向左平移,动铁芯11和联动件21恢复驱动停止位置和联动停止位置;联动件2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贴靠在合闸状态下第一按钮41的阻挡段414上,由于此时阻挡段414相对于分闸状态时已向右(第一方向)移动,故活动件24最终转动至第二活动位置;联动件2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的活动件凸台242(未在图15中示出)在限位件43的第二限位面436上滑过,同时使限位件43沿第二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抵靠抵接台427的第三止挡面4214,即活动件凸台242能够朝向第二活动路径转动限位件43,以使限位件43避让活动件24,随后活动件24与限位件43脱离接触,限位件43在第四弹性件44的回转力作用下复位,限位件43的第二限位面436与第一按钮41的第二止挡面419(未在图15中示出)接触,限位件43处于第二限位位置。

自动合闸后连杆机构已过死点,其锁死力大于第五弹性件47的回转力,从而电磁驱动件1断电后,断路器仍处于图13所示的合闸状态。

[自动分闸]

对处于合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自动分闸时,先对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通电:

电磁驱动件1在绕组17通电后启动,动铁芯11在电磁力作用下从驱动停止位置向右(第一方向)移动至驱动致动位置,带动联动件21从联动停止位置沿第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如图16所示,在联动件21的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沿第二活动路径移动:活动件24一方面与阻挡段414保持接触,另一方面逐渐靠近并接触限位件43,活动件24沿接触面滑动后按下第二按钮42;具体地,活动件凸台242在第一弹性件23(未在图16示出)弹力的作用下抵接第一限位面432并在第一限位面432上滑动,通过此方式,限位件43能够阻止活动件24转动至第一活动路径,如图17所示,活动件24逐渐靠近并抵靠抵接台427的第二抵接面424,直至按压抵接台427,即活动件24完成对第二按钮42的按压,使其从等待位置切换为工作位置,实现分闸。

在通电完成分闸后,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断电,断路器恢复图12所示的分闸状态。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限位件43安装在第二按钮42上。本实施例中断路器包括盖体C和挡板B,限位件A安装于盖体C上以实现自动合分闸转换的功能。

图18(a)和图18(b)为限位件A相对的两个视角,限位件A呈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两面分别为第一表面A2和第二表面A8,第一表面A2上具有第一安装轴A1,第二表面A8上具有第二安装轴A6,第二安装轴A6旁开设有限位导槽A5和限位臂槽A7。片状结构在第一表面A2和第二表面A8之间的侧面具有第二限位面A3和第一限位面A4。

如图19所示,挡板B也为片状结构,其上具有贯穿片状结构的第一挡板安装孔B1,第二挡板安装孔B2,挡板限位孔B3以及装配完成后贴近第一按钮三段4113的挡板贴合面B4。

如图20所示,盖体C用于盖合底座5从而与底座5配合保护断路器内部结构。盖体C上具有盖体安装面C1,盖体安装面C1上设置有盖体限位孔C2,盖体臂槽C3,第一盖体安装轴C4,第二盖体安装轴C5。

装配完成后的结果如图21所示,结合图18-图21,限位件A的第一安装轴A1可转动地装配在盖体限位孔C2中,第一表面A2与盖体安装面C1接触;第四弹性件D同心装配在限位件A的第二安装轴A6上,第四弹性件D的一个转臂经限位件A的限位导槽A5伸出后放置在盖体臂槽C3中,另一个转臂放置在限位件A的限位臂槽A7中。第四弹性件D使得限位件A在图21所示的平面内保持有绕第二安装轴A6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即第四弹性件D使得限位件(A)保持有朝向第一活动路径转动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视角不同,限位件A在图22-图27所示的平面内保持有绕第二安装轴A6沿第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挡板B的第一挡板安装孔B1和第二挡板安装孔B2分别与盖体C的第一盖体安装轴C4和第二盖体安装轴C5对应同心装配,第二安装轴A6可转动地装配在挡板限位孔B3中。由此限位件A、挡板B和第四弹性件D被固定在盖体C和第一按钮41之间,挡板B的挡板贴合面B4贴近第一按钮三段4113。

[初始分闸状态]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断路器处于初始分闸状态时:

电磁驱动件1的动铁芯11处于驱动停止位置,传动组件2的联动件21处于联动停止位置;

活动件24处于第一活动位置:在第一弹性件23的作用下,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抵靠在等待位置下第一按钮41的阻挡段414上;

第二按钮42处于工作位置;

第一按钮41处于等待位置;

需注意的是,不同于实施例一活动件24的活动件凸台242的延伸方向指向纸内以便与第二按钮42上的限位件43接触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活动件凸台24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图22所在的平面并指向纸外(第三方向),以便与位于盖体C上的限位件A接触配合。

下面请参见图22-图27对本实施例断路器的手动合分闸和自动合分闸过程进行说明。

[手动合闸]

对处于分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手动合闸时,需要使用特定工具按压第一按钮41,完成后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各部件的状态如图23所示:

动铁芯11处于驱动停止位置,联动件21处于联动停止位置;

活动件24处于第二活动位置:第一按钮41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过程中,阻挡段414带动活动件24沿第一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至第二活动位置,此时活动件凸台242与限位件A之间不发生接触;

第一按钮41处于工作位置:第一按钮41从等待位置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至工作位置;

第二按钮42处于等待位置:第一按钮41通过第一连杆451带动转轴46顺时针旋转到底,进而通过第二连杆452带动第二按钮42从工作位置向左运动至等待位置;

第一按钮41通过第一连杆451带动转轴46顺时针旋转到底,进而通过第三连杆453(未在图23中示出)带动操作机构6(未在图23中示出)实现合闸。此时连杆机构已过死点,其锁死力大于第五弹性件47(未在图23中示出)的回转力,从而松开第一按钮41后,断路器仍处于合闸状态。

[手动分闸]

类似地,对图23中处于合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手动分闸时,需要使用特定工具按压第二按钮42,各部件的运动过程与手动合闸时相反,完成后断路器恢复至图22所示的分闸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手动分闸过程中,在第一弹性件23的回转力作用下,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始终贴靠在阻挡段414上。

[自动合闸]

对处于分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自动合闸时,先对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通电:

如图24所示,电磁驱动件1在绕组17通电后启动,动铁芯11在电磁力作用下从驱动停止位置向右(由E向F)移动至驱动致动位置,带动联动件21从联动停止位置顺时针(由G向H)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在联动件21的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逐渐与阻挡段414脱离,在第一弹性件23的回转力作用下活动件24恢复与联动件21平直后跟随联动件21一起转动,活动件24的工作面243抵靠第一按钮41的第一抵接面415(未在图24中示出),将电磁驱动件1产生的动能传递给第一按钮41,第一按钮41从等待位置向右(第一方向)平动至工作位置,相应地,第二按钮42处于等待位置。

在通电完成合闸后,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断电:

如图25所示,铁芯弹簧13为联动件21提供回弹力,使联动件21沿第二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动铁芯11向左平移,动铁芯11和联动件21恢复驱动停止位置和联动停止位置;联动件2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贴靠在合闸状态下第一按钮41的阻挡段414上,由于此时阻挡段414相对于分闸状态时已向右(第一方向)移动,故活动件24最终转动至第二活动位置;联动件21逆时针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的活动件凸台242在限位件A的第二限位面A3上滑过,同时使限位件A沿第二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两者脱离接触后,在第四弹性件44的回转力作用下恢复到分闸状态时限位件43的位置。

自动合闸后连杆机构已过死点,其锁死力大于第五弹性件47的回转力,从而电磁驱动件1断电后,断路器仍处于图23所示的合闸状态。

[自动分闸]

对处于合闸状态的断路器进行自动分闸时,先对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通电:

如图26所示,电磁驱动件1在绕组17通电后启动,动铁芯11在电磁力作用下从驱动停止位置向右(第一方向)移动至驱动致动位置,带动联动件21从联动停止位置顺时针转动至联动致动位置;在联动件21的转动过程中,活动件24背离工作面243的一面与阻挡段414保持接触,活动件24的活动件凸台242在限位件A的第一限位面A4引导下向右(第一方向)移动并顺时针转动;如图27所示,活动件24逐渐靠近并抵靠第二按钮42的第二抵接面424(未在图27中示出),进而带动第二按钮42从等待位置向右(第一方向)运动至工作位置,实现分闸。

在通电完成分闸后,电磁驱动件1的绕组17断电,断路器恢复图22所示的分闸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断路器自动合闸、分闸装置及断路器
  • 安装有永磁式自动合闸机构和分闸机构的小型断路器
技术分类

0612011584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