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24 17:48:49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烟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们普遍意识到传统卷烟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称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产品。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卷烟通过对气溶胶发生基质中的发烟段进行加热来释放气溶胶,由于没有燃烧过程,所以不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因此,加热不燃烧卷烟在满足使用者生理需求的同时,减少了传统卷烟带来的如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了使用者对有害物质的吸入。因此加热不燃烧卷烟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加热卷烟的使用方式是通过一种加热器具,对经特别设计制造的烟支进行加热,使之产生类似卷烟燃烧产生的气溶胶,以供消费者抽吸。气溶胶产生装置例如具有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主体部分,外壳体即不包含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的上盖部分,且内壳体和外壳体内部分别设有磁性体。通过磁吸作用实现外壳体与内壳体的套接。磁性体在内壳体内的固定位置一般会设置在内壳体的顶端,如果采用上胶的方式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反复加热后,易导致磁性体从内壳体上脱落。因此,较好的固定方式是在内壳体内设置支架,通过支架为磁性体提供稳固的支撑力,将磁性体固定在内壳体的顶端。为了固定上述支架,通常会采用延长固定基座(用于固定加热部件)长度的方式,通过固定基座来支撑支架,从而起到支架支撑磁性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延长固定基座在径向上的尺寸,进一步使得固定支座在径向上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内壳体相抵接,从而使得固定基座可以更加稳固的被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与此同时,与固定基座相连的其他部件也可以更稳固的被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内。

然而,针对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却存在热量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热能存在较大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沿径向方向延伸;

加热部件,安装在固定基座上;

支架,沿轴向方向延伸,位于固定基座上方并与固定基座沿轴向形成第一隔热间距,其中径向方向与轴向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加热部件的热量间接传递到支架上导致热量流失,从而可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降低使用时外壳的体感温度。

可选地,固定基座包含第一磁性体,支架包含第二磁性体,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沿轴向相对设置,通过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相斥形成第一隔热间距。

可选的,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第一壳体,其用于容纳固定基座、加热部件和支架,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三磁性体;

还包括第二壳体,设有第四磁性体,外套接于第一壳体;

通过第三磁性体与第四磁性体相吸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套接。

可选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腔室,支架位于腔室内部,腔室设有限位面,限位面用于限制支架沿轴向方向上的运动。

可选地,支架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承托端和底座端,第三磁性体固定于腔室的顶端,承托端用于支撑第三磁性体,顶端为相对于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沿轴向远离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的一端,底座端和固定基座沿轴向形成第一隔热间距。

可选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固定基座具有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者设有凸起,凸起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另一者沿径向方向相抵接,凸起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另一者抵接的面积小于固定基座在第一平面的截面面积,第一平面为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平面。

可选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固定基座具有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形成第二隔热间距。

可选地,第二隔热间距为0.1mm-10mm。

可选地,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限位面包括第一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位于腔室的顶端,承托端和第一限位面沿轴向相抵接。

可选地,限位面还包括第二限位面,腔室的内侧壁具有凹陷部,凹陷部具有第二限位面,底座端与第二限位面抵接。

可选地,底座端设有与凹陷部配合的台阶。

可选地,承托端、底座端与腔室的内侧壁相贴合。

可选地,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缓冲体,第一壳体具有外接面,第二壳体具有与外接面相对的内接面,缓冲体位于内接面与外接面之间。

可选地,缓冲体上设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与第一壳体的外接面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相对转动或晃动。

可选地,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

供电部,沿轴向位于相对于加热部件的后方;

隔热部件,隔热部件沿轴向位于固定基座和供电部之间。

可选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容纳仓,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容纳仓,第一容纳仓用于容纳第二容纳仓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容纳仓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容纳仓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可选地,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隔热间距为0.3mm-1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

加热部件,安装在固定基座上;

供电部,沿轴向位于相对于加热部件的后方;

隔热部件,隔热部件沿轴向位于固定基座和供电部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加热部件的热量传递到供电部件导致供电部件出现故障,进而还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降低使用时外壳的体感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沿径向方向延伸;

加热部件,安装在固定基座上;

第一壳体,用于容纳固定基座和加热部件;

第一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固定基座具有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者设有凸起,凸起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另一者沿径向方向相抵接,凸起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另一者抵接的面积小于固定基座在第一平面的截面面积,第一平面为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平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小固定基座与第一壳体的第一侧壁的接触面积,来减少固定基座热量的损失,进而减少加热部件的热量间接传递到第一侧壁上,从而可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减少能量的损耗,降低使用时外壳的体感温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壳体的前视剖面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前视剖面图;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前视剖面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支架的前视剖面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二支架的前视剖面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加热部件和固定基座的前视剖面图;

图8示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壳体的局部前视剖面图。

图10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形成第一隔热间距的前视剖面图;

图11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形成第一隔热间距的前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气溶胶产生装置、2-固定基座、2.1-第二侧壁、3-加热部件、4-支架、4.1-承托端、4.2-底座端、41-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5-第一磁性体、6-第二磁性体、7-第一壳体、8-第三磁性体、9-第二壳体、10-第四磁性体、11-腔室、12-限位面、d1-第一隔热间距、d2-第二隔热间距、12.1-第一限位面、12.2-第二限位面、13-缓冲体、14-隔热部件、15-第一容纳仓、16-第二容纳仓、17-凹陷部、18-台阶、19-第一凸起、20-供电部、21-顶端、22-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气溶胶生成制品”在本文中用于表示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以产生可吸入气溶胶并将其递送给消费者的制品,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表示能够在加热时释放挥发性化合物以生成气溶胶的基质。例如可以是由包裹纸包裹气溶胶产生基质如烟丝等发烟段并制成加热卷烟的形式。“气溶胶生成制品”包含有气溶胶产生基质和滤嘴部分,整体与气溶胶产生装置配合加热使用或者采用其它加热不燃烧的方式产生气溶胶以供抽吸。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对于本发明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而言,固定基座在径向方向上的长度是固定的,从而实现固定基座与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其它部件的稳固连接,因而并不希望采用缩短固定基座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来避免固定基座与支架的接触。为此,本发明想到将支架与固定基座之间设置间隔,通过设置间隔来避免支架间接吸收来自加热部件的热量。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包括固定基座2、加热部件3和支架4,加热部件3安装在固定基座2上,其中固定基座2沿径向方向(图中X方向)延伸,支架4沿轴向方向(图中Z方向)延伸,其中,支架4位于固定基座2上方并与固定基座2沿轴向形成第一隔热间距d1。通过在固定基座2和支架4之间设置第一隔热间距d1来避免固定基座2和支架4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支架4吸收从加热部件3传递到的固定基座2上的热量。即达到了避免加热部件3的热量间接传递到支架4上导致热量流失,从而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损耗的技术效果。

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通过减少与加热部件直接接触的部件来减少热量的损失。然而,用于固定加热部件的固定基座本身也存在较大的热量。例如,当加热部件产生超过300℃的高温,用于固定加热部件的固定基座会受到接触热传递,温度会升高到90℃甚至更高,那么与固定基座接触的部件就会吸收固定基座的热量,如此加热部件还会将更多的热量传递给固定基座,仍然会存在热量损失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支架与固定基座连接,且支架属于较大的部件,就会较多地吸收固定基座的热量,这无疑造成了加热部件热量的损失,同时位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侧部且轴向延伸的支架由于吸收热量产生高温又会导致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侧壁过热,用户手持时也存在烫伤风险。基于此,本发明将支架与固定基座之间设置间隔,通过设置间隔来解决上述问题。

特别地,固定基座2可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如:PEEK、聚酰亚胺、陶瓷等;支架4通常使用PC、尼龙等材料制造,也可以采用更经济的ABS、PP、AS等材料,加热部件3可以是加热针或加热棒。

为了形成上述隔热间距,会想到采用打胶或者将支架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壳卡接的形式将支架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壳内,从而和固定基座形成隔热间距。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这样会经过多次反复使用过程的产品而言,其会经常处于反复加热,不断高温、低温的环境,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打胶将支架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部来形成隔热间距,胶水易失效,从而出现支架不稳固,脱落的风险。而采用卡接的方式将支架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形成隔热间距,由于支架通常选用PC、尼龙等塑胶材质,在多次反复加热以及多次晃动烟具的情况下,由于热胀冷缩,在支架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外壳相卡接的部分易出现变形,从而发生松动,这种卡接的方式也就无法保证支架和固定基座之间始终形成稳定的隔热间距。此外,这种操作方式并不适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这种体积小的产品而言,操作空间有限,因此,设置卡接结构的操作难度极高,此外这种操作对卡接结构和支架相关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很高,生产过程和安装过程很可能会存在误差,一旦出现误差,支架便存在无法稳定地被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内的风险。

再结合图10-图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分别在固定基座2上设置第一磁性体5、在支架4上设置第二磁性体6,其中第一磁性体5和第二磁性体6磁极相同,通过相斥形成隔第一热间距d1。本申请通过磁性体形成第一隔热间距d1的方式,并不会因为多次反复加热的使用过程出现失效的风险,即排斥力始终恒定。此外,这种方式由于没有安装精度和生产精度的要求,极大的简便了安装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适合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使用。进一步地,上述方式利用第一磁性体5和第二磁性体6始终存在的排斥力,使得支架4和固定基座2始终存在排斥作用,从而实现了在固定基座2与支架4不产生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减少加热部件3热量损失的同时还能为支架4提供稳固的支撑。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9,其中,第一壳体7为内壳体,第二壳体9为外壳体,其中内壳体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主体部分,外壳体即不包含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的上盖部分。固定基座2、加热部件3和支架4位于第一壳体7内,第一壳体7内设有第三磁性体8,第二壳体9设有第四磁性体10,第二壳体9外套接于第一壳体7,也即第一壳体7内嵌于第二壳体9内,具体是通过第三磁性体8和第四磁性体10的相吸作用使得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9套接。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在第一壳体7内设有腔室11,其中支架4位于第一壳体7内,腔室11内设有限位面12,限位面12用于限制支架4沿轴向方向上的运动,具体体现为,限位面12沿轴向(图中Z方向)与支架4抵接,通过抵接可以限制支架4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由于安装在固定基座2的第一磁性体5和安装在支架4的第二磁性体6存在排斥力,会驱使支架4会沿轴向向上,通过设置限位面12并将其与支架4抵接,支架4由于排斥作用受到沿轴向向上的力,限位面12便会给支架4一个沿轴向向下的反作用力来平衡这种沿轴向向上的排斥力,从而防止支架4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内沿轴向向上移动。

参照图4-图6,本发明的支架4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承托端4.1和底座端4.2,第三磁性体8固定于腔室11的顶端21,承托端4.1用于支撑第三磁性体8,第二磁性体6安装在底座端4.2中,其中,顶端21为相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沿轴向远离气溶胶产生装置主体的一端,第三磁性体8可与第二壳体9中的第四磁性体10通过磁吸,使得第一壳体7外套接于第二壳体9,上述底座端4.2和固定基座2沿轴向形成第一隔热间距d1。如此设置使得支架4可以为第三磁性体8提供稳定的支撑的同时还能与固定基座2形成稳定的第一隔热间距d1。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体5和第二磁性体6可采用耐高温汝铁硼磁铁。

参照图4和图7,为了更加稳定地将固定基座2固定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内,会采用将固定基座2与第一壳体7的内壁抵接,然而这会导致固定基座2会将热量较多地传递至第一壳体7的内壁,也会导致热量散失。为此本发明在固定基座2沿径向方向上的第二侧壁2.1上设置第一凸起19,该第一凸起19与第一壳体7的内壁沿径向相抵接,且该第一凸起19与第一壳体7的内壁抵接的面积小于固定基座2在第一平面的截面面积,其中,第一平面为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平面。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小固定基座2与第一壳体7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热量从固定基座2传递至第一壳体7的内壁。特别的,所述第一凸起19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7的内壁上。

参照7-图8,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7具有第一侧壁,固定基座2具有第二侧壁2.1,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2.1形成第二隔热间距d2。通过形成第二隔热间距d2来避免热量从加热部件3传递至固定基座2,再由固定基座2传递至腔室11。优选的,第二隔热间距d2为0.1mm-10mm。设置在该范围内可以实现固定基座2的稳定安装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热量传递。

继续参照图4,本发明所示的限位面12包括第一限位面12.1和第二限位面12.2,第一限位面12.1位于腔室11的顶端21,承托端4.1和第一限位面12.1沿轴向相抵接,通过第一限位12.1面和第二限位面12.2可以实现支架4的固定,具体体现为,为了防止支架4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如上所述,本发明设置了第一限位面12.1,一旦支架4沿轴向向上运动,第一限位面12.1便会受到沿轴向向上的作用力,同时第一限位面12.1会产生一个沿轴向向下的反作用力,抵消该运动趋势,进一步地,再设置第二限位面12.2,一旦支架4有向上运动地趋势,第二限位面12.2便会抵消该运动趋势,从而保证了支架4始终在设定的位置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

参照图9并结合图5-6,本申请地限位面12具体形式为,腔室11的内侧壁具有凹陷部17,凹陷部17具有第二限位面12.2,底座端4.2与第二限位面12.2抵接。底座端4.2设有与凹陷部17配合的台阶18。通过将台阶18与凹陷17部配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底座端4.2与腔室11的稳固安装。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承托端4.1、底座端4.2可以与腔室11的内侧壁相贴合。如此设置除了可以实现沿轴向对支架4固定的同时,还能对支架4地其他部分也进行固定,使得支架4的整体结构稳固位于腔室11内。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示,为了防止第二壳体9外套第一壳体7时,发生刮蹭现象,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还设有缓冲体13,该缓冲体13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9内,当第二壳体9外套接第一壳体7时,由于第一壳体7具有外接面,第二壳体9具有与外接面相对的内接面,因此安装后缓冲体13位于内接面与外接面之间。具体体现为当第二壳体9外套接于第一壳体7时,第二壳体9具有与第一壳体7的内外接面相对的内接面。此外该缓存体13还可以用来承接第四磁性体10。进一步的,本申请的缓冲体13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凸起22,所述第二凸起22沿轴向方向延伸,当第二壳体9外套接第一壳体7时,第二凸起22会与第一壳体7的外界面发生抵接,从而可以起到防止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9发生相对转动或晃动。如此设置是为了使得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9仅沿轴向方向发生移动,而防止其他方向的转动。特别的至少设置四个第二凸起22,其中两个第二凸起22沿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在加热部件3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第二凸起22相对设置在加热部件3的前后方。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第二壳体9与第一壳体7发生相对转动或晃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供电部20和隔热部件14,其中,第一壳体7和固定基座2固定连接到容置供电部20的壳体结构上。其中供电部20沿轴向位于相对于加热部件3的后方,隔热部件14沿轴向位于固定基座2和供电部20之间。其中,供电部20包括电源和控制板,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开启工作后,所述控制板通过电路控制电源向加热部件3供电,加热部件3产生热能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制品加热雾化,从而产生烟雾供用户抽吸。为了防止加热部件3的热量传递至供电部20,本发明还设有隔热部件14,隔热部件14可以是硅胶,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至供电部20,影响电源的正常工作。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7包括第一容纳仓15,第二壳体9包括第二容纳仓16,第一容纳15仓用于容纳第二容纳仓16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容纳仓16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至少一部分。具体体现为当第二壳体9外套接于第一壳体7时,第二容纳仓16嵌入第一容纳仓15。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架4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沿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容纳仓15位于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之间。具体的,上述与第一支架41相连地其他部件以及位置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第二支架42。例如第二支架42位于腔室11内,所述腔室11包括第一限位面12.1和第二限位面12.2,所述第一限位面12.1沿轴向(图中Z方向)与第二支架42抵接,通过抵接可以限制第二支架42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第二支架42同样具有沿轴向相对设置的承托端4.1和底座端4.2,第三磁性体8固定于腔室11的顶端21,承托端4.1用于支撑第三磁性体8,第二磁性体6安装在底座端4.2中,所述底座端4.2设有与凹陷部17配合的台阶18。所述底座端4.2和固定基座2沿轴向形成第一隔热间距d1。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所示,上述各实施方式地第一隔热间距d1为0.3mm-10mm。距离过大虽然隔热效果较好但排斥力会变弱,为了实现稳固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本发明将其设置为0.3mm-10mm。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浓度可控的气溶胶发生和检测一体装置
  • 一种封闭式气溶胶发生装置
  •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相关联的计算装置、使能这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方法以及远程控制这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方法
  • 气溶胶产生装置、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控制器、控制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62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