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表带及手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表带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表带及手表。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表带一般是通过销钉来连接带珠的,例如金属表带,并且带珠与带珠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新购入的手表表带与使用者手腕部位不能够完全匹配,如需调整表带的长度,必须通过添加或者摘除部分带珠部件来实现表带适配于不同受众群体的使用者手腕部位。但是部分带珠在添加或者摘除不仅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才能完成销钉的插入和拔出,而且插入和拔出销钉的过程也十分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基于此,亟需发明一种表带及手表以解决前文所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添加或者摘除部分带珠组件过程复杂,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表带及手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表带及手表,所述表带包括:

多个带珠组件,每一带珠组件包括第一旁珠、第二旁珠以及枢接在并排设置的第一旁珠和第二旁珠之间的中位珠,所述中位珠的首端突出于第一旁珠和第二旁珠的首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旁珠和第二旁珠的尾端突出于所述中位珠的尾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

快拆组件,所述快拆组件包括级位针、以可弹性复位方式滑动安装于所述中位珠的开关结构及用于推动所述开关结构在所述中位珠内滑动的开关键,所述开关键露出于所述中位珠表面,所述开关结构包括第一避让槽,且所述第一避让槽包括相对设置的解锁面和卡扣面。

所述带珠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相邻带珠组件的第二连接部相连,且所述开关结构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避让槽的卡扣面锁住装配于相邻带珠组件的第二连接部并嵌入所述第一避让槽的级位针;所述开关结构在所述开关键推动克服弹性复位力滑动过程中使所述卡扣面释放所述级位针,并由所述解锁面挤压所述级位针使所述级位针从所述第一避让槽退出,且所述开关结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级位针的退出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位珠上具有滑动槽,且所述开关结构装设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滑动槽相连通并用于供所述级位针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避让槽包括具有所述卡扣面的勾扣部及具有所述解锁面的解锁部,且所述第一避让槽位于所述勾扣部与所述解锁部之间。

所述开关结构在滑动过程中使所述勾扣部释放经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嵌入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所述级位针,并由所述解锁部挤压所述级位针使所述级位针自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开口退出,且所述开关结构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级位针的退出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部上具有朝向勾扣部的曲面或者斜面。

所述级位针一端具有波头且所述波头与所述级位针其他部分之间具有勾槽,所述级位针的波头通过抵接并推动所述解锁部的曲面或斜面使开关结构滑动,且所述开关结构在所述波头进入第一避让槽时,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勾扣部钩住所述级位针的勾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级位针尾端面在所述勾扣部钩住所述勾槽时持平于所述第一旁珠和/或所述第二旁珠的外侧面,且在所述波头被推出所述第一避让槽时所述级位针尾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旁珠和/或第二旁珠的外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相对所述中位珠表面形成有第二避让槽,所述开关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避让槽适配并用于防止所述开关键表面装饰品被刮伤的第一台阶部;

所述开关结构滑动于所述滑动槽使所述第二避让槽脱离所述第一台阶部,同时带动所述解锁部挤压所述级位针使所述级位针自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开口退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避让槽,两个所述第一避让槽对称设置且背向过渡相连以形成过渡连接部。

所述快拆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及连接件,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的首端均穿设于所述过渡连接部,其末端分别安装于所述滑动槽的相对两端。

所述开关结构在滑动过程中调整所述弹性件与连接件的相对关系,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卡扣面锁住所述级位针时被所述连接件挤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相对所述第一台阶部一侧内表面具有用于防止所述连接件末端穿透所述滑动槽槽壁的凸台,另一侧具有凸出槽。

所述开关结构两侧还分别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凸台的第三避让槽及与所述凸出槽连通的第四避让槽。

所述第三避让槽脱离所述凸台且所述第四避让槽包覆所述凸出槽过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弹性件自挤压状态切换至解除挤压状态使所述卡扣面释放所述级位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避让槽包覆所述凸出槽以形成收容腔室,且所述卡扣面释放所述级位针时所述弹性件被保持于所述收容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级位针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避让槽均具有所述卡扣面与所述解锁面。

两所述卡扣面通过两个所述级位针锁住分别装配于相邻带珠组件的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开关结构在滑动过程中使两个所述卡扣面分别释放两个所述级位针,并由两个所述解锁面分别挤压两个所述级位针使两个所述级位针分别从两个所述第一避让槽退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表盘以及如前述任意一项所述表带,所述级位针末端具有便于抽离所述级位针的执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表带中开关键被推动带动开关结构滑动于中位珠使解锁面释放级位针,从而实现相邻两带珠组件的分离,进而便于增添或者摘除表带中部分带珠组件以使表带尺寸与使用者手腕尺寸更适配。且前文所述过程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需要其他专用拆装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部分表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部分表带自多个相邻带珠组件处于相锁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部分表带自多个相邻带珠组件处于相锁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的剖视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相邻带珠组件、快拆组件及弹性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开关结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开关结构另一个方向上两个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1中中位珠与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表带;

10-带珠组件;101-第一旁珠;102-第二旁珠;103-中位珠;1030-滑动槽;1030a-第一台阶部;1030b-凸台;1030c-凸出槽;104-第一连接部;1040-第一通孔;105-第二连接部;1050-第二通孔;

11-快拆组件;110-级位针;1100-凸出部分;1101-波头;1102-凹槽;1103-执部;111-开关结构;1110-第一避让槽;1111-勾扣部;1111a-卡扣面;1112-解锁部;1112a-解锁面;1113-开口;1114-第二避让槽;1115-过渡连接部;1116-第三避让槽;1117-第四避让槽;112-开关键;

12-弹性连接件;120-弹性件;121-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枢接到表盘两端的表带1,用于供使用者佩戴在手腕部位以便于在日常生活中观看时间。手表包括表盘与表带1,表带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表盘两侧,以便于调整表带1曲线至表带1曲线贴合于使用者手腕部位曲线的同时使表盘置于使用者手腕部位正上方,从而便于使用者通过手表观看时间。

参考图2和图3由于表带1包括多个带珠组件10,所以表带1不仅能够通过增添或者摘除一个或者多个带珠组件10来调整表带1的长度,而且还能够通过同时改变多个连续的相邻带珠组件10之间的角度来调整表带1曲线(参考前述)。每一带珠组件10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旁珠101、位于右侧的第二旁珠102以及枢接在并排设置的第一旁珠101和第二旁珠102之间的中位珠103,显而易见地,并排设置的第一旁珠101与第二旁珠102的连线与表带1长度方向相垂直。中位珠103的首端突出于同一带珠组件10中第一旁珠101和第二旁珠102的首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104;第一旁珠101和第二旁珠102的尾端突出于同一带珠组件10中中位珠103的尾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105,以便于通过带珠组件10中第一连接部104的两端分别连接或者拆卸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使相邻带珠组件10相锁或者分离。显而易见地,表带1由多个相邻的带珠组件10依次相连接形成。

继续参考图2和图3,快拆组件11包括级位针110、以可弹性复位方式滑动安装于中位珠103的开关结构111及用于推动开关结构111在中位珠103内滑动的开关键112。具体地,级位针11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轴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级位针110的形状不限。级位针11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105及部分第一连接部104嵌入中位珠103使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相锁。开关键112被推动带动开关结构111在中位珠103内滑动使级位针110与第二连接部105的相对位置被调整,从而使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分离。开关键112露出于中位珠103表面,以便于通过推动开关键112带动开关结构111在中位珠103内滑动,从而通过开关结构111滑动实现相邻带珠组件10分离(详细参考下述)。需要说明的是,开关键112表面安装有用于提高表带1观赏价值的装饰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键112表面还可以不安装装饰物。开关结构111包括第一避让槽1110,具体地,第一避让槽1110的形状大致可以为斜勾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1110的形状不限。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实现自动钩住和释放级位针110(详细参考下述)的第一避让槽1110形状皆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还需要说明的是,级位针110与第二连接部105的相对位置被调整时,部分级位针110自所述第一避让槽1110脱出。显而易见地,参考前述,级位针11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105及部分第一连接部104嵌入第一避让槽1110,也就是说,开关结构111置于中位珠103(详细参考下述)。且第一避让槽1110包括相对设置的解锁面1112a和卡扣面1111a,以便于通过卡扣面1111a锁住级位针110使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相锁;或者通过解锁面1112a挤压级位针110使级位针110从第一避让槽1110退出,从而使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分离。

参考图4,综上所述,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通过级位针110连接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且开关结构111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避让槽1110的卡扣面1111a锁住装配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并嵌入第一避让槽1110的级位针110,以便于使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相锁。开关结构111被开关键112推动克服弹性复位力滑动过程中使卡扣面1111a释放级位针110,并由解锁面1112a挤压级位针110使级位针110从第一避让槽1110退出。且级位针110的退出是由开关结构111的滑动带动来实现,所以开关结构111的滑动方向与级位针110的退出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中位珠103上具有滑动槽1030,且开关结构111装设于滑动槽1030内。具体地,为了实现开关结构111以可弹性复位方式滑动于滑动槽1030,滑动槽1030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结构,例如,凸起、台阶与槽等等,所以滑动槽1030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槽1030的形状还可以为规则形状。例如,长方体状。第一连接部104具有与滑动槽1030相连通并用于供级位针110穿设的第一通孔1040,第二连接部105具有与第一通孔1040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1050;由于级位针110的形状大致为轴状,所以第一通孔1040的形状和第二通孔1050的形状均可以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40的形状与第二通孔1050的形状均不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通孔1040通过滑动槽1030与第一避让槽1110相通,也就是说,级位针110依次通过第二通孔1050、第一通孔1040与部分滑动槽1030嵌入第一避让槽1110。参考图5和图6,第一避让槽1110包括具有卡扣面1111a的勾扣部1111及具有解锁面1112a的解锁部1112,其中,勾扣部1111与解锁部1112分别通过卡扣面1111a与解锁面1112a来实现自身功能。且第一避让槽1110位于勾扣部1111与解锁部1112之间;或者说,勾扣部1111与解锁部1112过渡相连以形成第一避让槽1110。

也就是说,开关结构111在滑动过程中使勾扣部1111释放经第一通孔1040与第二通孔1050嵌入第一避让槽1110的级位针110,并由在开关结构111带动下滑动的解锁部1112挤压级位针110使级位针110自第一避让槽1110的开口1113退出,以便于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级位针110自第一避让槽1110退出使级位针110与第二通孔1050的相对位置被改变,而第二通孔1050位于第二连接部105,也就是说级位针110的退出方向为中位珠103及中位珠103两侧并排设置的第一旁珠101与第二旁珠102的宽度方向。但开关结构111的滑动方向为中位珠103的长度方向,所以开关结构111的滑动方向与级位针110的退出方向相垂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级位针110推动解锁部1112并带动开关结构111滑动使级位针110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钩住勾扣部1111,所以解锁部1112上的解锁面1112a至少不应该为平面,所以解锁部1112上具有朝向勾扣部1111的曲面或者斜面,即解锁面1112a为曲面或者斜面;级位针110一端具有波头1101,具体地,波头11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波头1101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例如,波头11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状。由于波头1101装配到阶梯轴状的级位针110其他部分形成级位针110,且较小直径的轴段(基于阶梯轴而言)位于波头1101与较大直径的轴段(也是基于阶梯轴而言)之间,且较小直径的轴段尺寸(直径或者半径)小于波头1101的尺寸(直径或者半径),所以波头1101与级位针110其他部分之间具有勾槽。波头1101通过抵接并推动解锁部1112的曲面或斜面使开关结构111滑动,且开关结构111在波头1101进入第一避让槽1110时,在弹性复位力作用下通过勾扣部1111钩住级位针110的勾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级位针110尾端面在勾扣部1111钩住勾槽时持平于第一旁珠101和/或第二旁珠102的外侧面,此时,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相锁。且在波头1101被推出第一避让槽1110时级位针110尾端凸出于第一旁珠101和/或第二旁珠102的外侧面并形成凸出部分1100,也就是说,级位针110相对于第一旁珠101和/或第二旁珠102形成有级位针110。此时,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分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滑动槽1030靠近第二连接部105一侧相对中位珠103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部1030a,开关结构111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台阶部1030a适配并用于防止开关键112表面装饰品被刮伤的第二避让槽1114。显而易见地,第一台阶部1030a与第二避让槽1114的长度方向均为中位珠103的宽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槽1030也可以不具有第一台阶部1030a,开关结构111底部也还可以不具有第二避让槽1114。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实现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滑动的开关结构111与滑动槽1030结构皆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开关结构111滑动于滑动槽1030使第二避让槽1114脱离第一台阶部1030a,同时带动解锁部1112挤压级位针110使级位针110自第一避让槽1110的开口1113退出,以便于实现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分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开关结构111包括两个第一避让槽1110,以便于通过两个级位针110分别嵌入两个第一避让槽1110使带珠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带珠组件10的第二连接部105(参考前述,第一旁珠101和第二旁珠102的尾端突出于中位珠103的尾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105,换句话说,第一旁珠101与第二旁珠102上均具有第二连接部105)相锁,也就是将带珠组件10的第一旁珠101与第二旁珠102分别枢接于相邻带珠组件10的中位珠103两端。两个第一避让槽1110对称设置且背向过渡相连以形成过渡连接部1115,以便于装配弹性连接件12112使开关结构111以可弹性复位方式滑动过程中带动卡扣部自凹槽1102脱出;或者,通过波头1101推动解锁部1112并带动开关结构111滑动使卡扣部锁住凹槽1102。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过程也就是开关结构111滑动于滑动槽1030的复位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的复位过程与前文所述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的滑动过程的异同之处在于,相同之处在于运动形式均为滑动,区别之处在于开关结构111或者开关键112与滑动槽1030的相对位置不同,具体体现在当相邻带珠组件10相锁时,开关键112的表面与中位珠103相对滑动槽1030的其他部分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当相邻带珠组件10分离时,开关键112凸出于中位珠103相对滑动槽1030的其他部分表面),即也就是相邻带珠组件10的相锁过程。

快拆组件11还包括使开关结构111以弹性复位方式滑动于滑动槽1030的弹性连接件12112,其中,弹性连接件12112包括弹性件120及挤压于弹性件120的连接件121,具体地,弹性件120可以为弹簧,连接件121可以为螺钉。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20与连接件121的结构均不限。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使开关结构111以弹性复位方式滑动于滑动槽1030的弹性件120与连接件121结构皆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且弹性件120与连接件121的首端均穿设于过渡连接部1115,其末端分别安装于滑动槽1030的相对两端,以便于使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内滑动过程中实现卡扣部自凹槽1102脱出或者卡扣部锁住凹槽1102。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20与连接件121的首端分别自过渡连接部1115的两端沿过渡连接部1115的长度(相当于中位珠103的长度方向)方向贯通过渡连接部1115,且过渡连接部1115的长度方向也就是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的滑动方向或者说开关结构111滑动于滑动槽1030的复位方向。显而易见地,由于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中以可弹性复位方式滑动,所以开关结构111在滑动过程中调整弹性件120与连接件121的相对关系(连接件121挤压于弹性件120或者连接件121解除挤压于弹性件12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21与弹性件120在挤压状态与解除挤压状态之间切换,不是由于连接件121改变了运动状态(连接件121相对于中位珠103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由于弹性件120在开关结构111滑动过程中被压缩或者恢复形变,详细参考下述),且弹性件120在卡扣面1111a锁住级位针110时被连接件121挤压。

参考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槽1030相对第一台阶部1030a一侧内表面具有用于防止连接件121末端穿透滑动槽1030槽壁的凸台1030b,另一侧具有凸出槽1030c。开关结构111两侧还分别具有用于容置凸台1030b的第三避让槽1116及与凸出槽1030c连通的第四避让槽1117。具体地,凸出槽1030c的上下槽壁凸出于滑动槽1030的槽壁表面并在连接件121自挤压状态切换至解除挤压状态使凸出槽1030c嵌入第四避让槽1117(详细参考下述)。显而易见地,开关结构111在滑动槽1030滑动过程中,连接件121与弹性件120在挤压状态与解除挤压状态切换的同时,第三避让槽1116与凸台1030b及第四避让槽1117与凸出槽1030c的相对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更具体地,第三避让槽1116脱离凸台1030b且第四避让槽1117包覆凸出槽1030c过程中连接件121与弹性件120自挤压状态切换至解除挤压状态使卡扣面1111a释放级位针110,以便于使开关结构111在滑动过程中实现相邻带珠组件10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凸出槽1030c嵌入第四避让槽1117时凸出槽1030c的下槽壁抵接于第四避让槽1117的下槽壁,且凸出槽1030c的上下槽壁与第四避让槽1117的左右槽壁围合形成用于收容被压缩弹簧的腔室,所以第四避让槽1117包覆凸出槽1030c以形成收容腔室,且卡扣面1111a释放级位针110时弹性件120被保持于收容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级位针110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地,两第一避让槽1110均具有卡扣面1111a与解锁面1112a。两卡扣面1111a通过两个级位针110锁住分别装配于相邻带珠组件1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105,以实现相邻带珠组件10相锁;开关结构111在滑动过程中使两个卡扣面1111a分别释放两个级位针110,并由两个解锁面1112a分别挤压两个级位针110使两个级位针110分别从两个第一避让槽1110退出,以实现相邻带珠组件10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级位针110末端具有便于抽离级位针110的执部1103,显而易见地,执部1103的尺寸(例如,直径或者半径)大于或者略大于级位针110主体部分尺寸(例如,直径或者半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22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