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6:02


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压力锅等产品都有锅盖结构,锅盖与下面锅体有两种连接方式,分体和连体连接。对于电压力锅而言,该连接方式决定了电压力锅的压力控制方式,分体连接产品一般使用压力开关控制压力,在其锅体的底部装有压力开关,与碟簧、发热盘及内胆组成承压结构,当锅内有压力时,内胆受压会向下微微变形,推动发热盘向下移动,从而使碟簧产生弹性形变,碟簧与压力开关顶杆接触,当到达一定的压力时,顶杆将压力开关弹开,而压力开关与发热盘串联连接,从而断开加热,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另一种为连体连接方式,一般使用顶部测温控制内部温度,而温度与压力有一定对应关系,从而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也可使用压力开关控制压力,控压结构与分体相同。

同时为了用户安全,两种连接方式都会在内部设立一个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将上盖合到位,产品才能进行加热产生压力。

在使用电压力锅烹饪食物时,为了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不同的食物需要使用不同的压力烹饪,而且使用IH电磁加热技术比普通发热盘加热更均匀,效果更好,体验更佳。而目前现有技术中,分体连接式的电压力煲产品,控压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同时方便用户拆下清洗,但只能控制一个压力,无法实现多个压力控制。而且由于IH电磁加热结构限制没有承压结构,所以也无法做成IH电磁加热,所以使用此控压方式的产品食物烹饪效果较差。而另一种连体连接方式可以使用顶部控温方式,以期实现多个压力控制,且可以实现IH电磁加热,但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所以一般产品售价较高,用户也无法承受较高的价格,且用户无法拆下上盖清洗,容易滋生细菌,体验较差。

为了将两种连接方式的优点相结合,因此在分体结构上盖处增加一个顶部测温装置,通过耦合器与煲体进行耦合连接,实现精准控温控压,用户可拆下锅盖清洗,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提升产品体验。

锅盖上设置了耦合器后,分体压力锅也能实现电连,但需要解决锅盖与锅体盖合或扣合时,上下耦合部为了实现可靠电连,寿命短的问题。特别是现有技术的周向插接耦合的连接器,因为锁合动作使得两个耦合器之间频繁相互碰撞,磨损、变形使得耦合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锅盖分体,耦合器寿命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包括外盖、设有锁合结构的锁盖或锁圈,所述锅体具有锁扣结构,所述锁盖或锁圈相对外盖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盖内,所述锅盖与锅体之间设有插接式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包括与所述外盖固定连接的上耦合部和设在锅体的下耦合部;所述锅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上耦合部与所述下耦合部配合,所述外盖相对所述锅体限位固定,转动所述锁盖或锁圈,所述锁合结构与锁扣结构在解锁位置和锁合位置切换。

优选地,所述锁合结构与所述锁扣结构锁合时,所述上耦合部与所述下耦合部电连。

优选的,所述锁盖或锁圈设有致动件,所述致动件随所述锁盖或锁圈旋转而移动;所述上耦合部可上下浮动地设在所述外盖上,所述致动件与所述上耦合部作用,以使所述上耦合部下压或上浮。

优选地,所述锅体与所述外盖之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对所述外盖限位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上下配合,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孔各设在所述锅体和外盖两者中的其一上。

优选地,所述外盖的旋转被所述锅体限位锁死时,所述上耦合部与所述下耦合部电连。

优选地,所述致动件具有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上耦合部位于所述限位部处时,被限位固定在所述外盖的预定位置处,所述上耦合部在所述导向部作用下,变换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上具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上耦合部上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上耦合部被所述限位部限位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斥,驱动所述上耦合部限位至第二预定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止动限位部和止动配合部,所述止动限位部和所述止动配合部分别设在包括所述限位部和所述上耦合部在内的其一上,所述止动限位部与所述止动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上耦合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处在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上耦合部具有连接器本体和弹性件,所述连接器本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外盖上。

有益效果:

不同于其他烹饪器具,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与锅体之间不是简单的完成盖合动作就可以,还需要完成锁合动作,才能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这使得耦合器的耦合比一般的烹饪器具更为复杂,传统的分体式锅盖,具有锁合结构的锁盖或锁圈直接固定在锅盖上,在锁合时或解锁时,需要旋转整个锅盖,锁盖或锁圈才能旋转,为了使得上耦合部与下耦合部能够耦合,设置在外盖上的上耦合部也需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进而才能与锅体上的下耦合部耦合。一般而言,下耦合部设置在锅体的锁合位置处,而锅盖在盖合在锅体上时,上耦合部处在解锁位置,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弧度间隔,上耦合部需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逐渐向下耦合部快速移动,在锅盖锁合到位时,上耦合部已经具有大小不定的动能,与下耦合部配合时,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致使耦合器的摩擦加剧,PIN针弯曲变形,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为了提高耦合器的使用寿命,将分体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设置成锁盖或锁圈、外盖可相对旋转的形式,使得分体压力烹饪器具在进行锁合动作时,外盖无需再参与到锁合动作中去,合盖完成后,单独驱动锁盖或锁圈旋转进行锁合;由于外盖不再参与到锁合动作中去,所以锅盖盖合在锅体上时,就可以完成上耦合部与下耦合部的配合,以使得上耦合部与下耦合部之间进行配合运动的距离比传统的配合方式大大缩小,得以解决压力烹饪器具的上下耦合部相对距离较远,动能过大的问题,盖合时,锁盖或锁圈的锁扣结构处在解锁位置,与锁扣结构完成对位配合,从而保证,盖合完成后,锁盖或锁圈能够相对外盖旋转至锁合位置,以与所述锁扣结构锁合完成锁合动作,由于上耦合部与下耦合部在盖合时完成了配合,而锁盖或锁圈在盖合后又还需要完成锁合动作,所以为了减小锁合动作对上耦合部和下耦合部的不良影响,在锅盖盖合时,外盖即相对锅体限位固定,使得外盖的转动被限位锁死,从而保证,锁盖或锁圈在相对锅盖旋转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外盖产生了相对锅体旋转的趋势,而导致上下耦合部之间受到摩擦、形变等的问题;综上,本发明设置在锅盖与锅体的插接式耦合器,可以大大减小锅盖在锁合时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更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详见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锅盖盖合在锅体上且锁合结构处在解锁位置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锅盖盖合在锅体上且锁合结构处在解锁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锅盖盖合在锅体上且锁合结构处在锁合位置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锅盖盖合在锅体上且锁合结构处在锁合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锅体上限位柱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锅盖上限位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致动件与耦合器作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关键零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设有第一和第二磁吸件的耦合器和致动件的作用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设有第一和第二磁吸件的上耦合部与下耦合部刚通电的状态示意图。

图10c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设有第一和第二磁吸件相斥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锅盖脱离锅体时锁盖处于止转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锅盖脱离锅体时锁盖处于止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锅盖盖合在锅体时锁盖处于可转动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锅盖脱离锅体时锁盖处于止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锅盖弹簧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具体另一实施方式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分体压力烹饪器具,图中所示的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该烹饪器具包括锅盖200、内胆400和锅体100,所述锅盖200以完全可拆的形式盖合在所述锅体100上,所谓完全可拆,即可以将锅盖200整个从锅体100上取下,在需要的时候完成对锅盖200的冲洗,或放置在桌面或灶台上,避免锅盖200铰接或插接在锅体100上,影响用户对内胆400内食物的烹饪操作。

锅盖具有外盖201和设有锁合结构203的锁盖202,对于电压力锅而言,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不是简单的盖合在一起的,为了有效上压,锅盖200具有锁合结构203,锁合结构203设在锁盖202上,锁盖202固定在外盖201上,而锅体具有锁扣结构101,对应的,锁合结构203一般为盖牙,锁扣结构101为锅牙,当锅牙与盖牙之间咬合时,处在锁合位置,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实现锁合,锅牙与盖牙错开时,处在解锁位置,锅体100与锅盖200之间实现解锁。

为了实现分体压力烹饪器具的顶部测温,提高烹饪效果,在锅体100与锅盖200之间设有耦合器300实现电连,耦合器300包括上耦合部302和下耦合部301,上耦合部302设在锅盖200上,下耦合部301设在锅体100上,当锁合完成后,上下耦合部实现耦合,如此能够保证锅盖200锁合完全后,才能实现顶部测温,提高烹饪的安全性;具体的上下耦合部的其中之一可以采用浮动式设置。

传统的分体压力烹饪器具,具有锁合结构203的锁盖202直接固定在锅盖上,锁盖202不能相对外盖201旋转,在锁合时或解锁时,需要通过旋转整个锅盖,从而带动锁合结构203,锁盖202才能旋转,以完成锁合,为了使得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能够耦合,设置在外盖201上的上耦合部302也需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进而才能与锅体上的下耦合部301耦合。一般而言,下耦合部301设置在锅体的锁合位置处,而锅盖在盖合在锅体上时,上耦合部302处在解锁位置a,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弧度或角度间隔,上耦合部302需随锅盖的旋转而旋转,逐渐向下耦合部301快速移动,在锅盖锁合到位时,上耦合部302已经具有大小不定(有些用户旋合的力道大,有些力道小)的动能,与下耦合部301配合时,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致使耦合器的摩擦加剧,PIN针弯曲变形,从而降低使用寿命,最后使得上下耦合部之间接触不良,无法有效导电,甚至于打火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锁盖202相对外盖201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盖201内;如图2-3所示,所述锅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所述上耦合部302与所述下耦合部301配合,所述外盖201相对所述锅体限位固定,转动所述锁盖202,所述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在解锁位置a和锁合位置b切换。

本实施例中,锅体的锁合位置b处依然设有下耦合部301,但具有锁合结构203的锁盖202可相对所述外盖201旋转设置,因此,上耦合部302将不用随锁合结构203的旋转而旋转,得以与锁合动作分离开,只参与到盖合动作中去,为此,可以简化分体式压力烹饪器具的盖合动作,即取消旋转动作,只进行上下盖合,从自由度上考虑,假设,锅体的高度方向为Z轴,那么传统的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在盖合时则具有两个自由度,一是沿Z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二是绕Z轴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本实施例中,锁盖202与外盖201分体设置,因此,外盖201只需完成盖合即可,可以省去绕Z轴方向的旋转自由度,此时,在外盖201盖合时,上耦合部302也位于解锁位置a上,外盖201无需转动,只需将上下耦合器对位好,就可以完成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的配合,以使得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进行配合运动的距离比传统的配合方式大大缩小,得以解决压力烹饪器具的上下耦合部相对距离较远,动能过大的问题,所以能减缓耦合器之间的冲击。

盖合时,旋转锁盖202,使得锁合结构203处在解锁位置a,与所述锁扣结构101完成对位配合,从而保证,盖合完成后,锁盖202能够相对外盖201旋转至锁合位置b,以与所述锁扣结构101锁合完成锁合动作,由于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在盖合时完成了配合,而锁盖202在盖合后又还需要完成锁合动作,那么尽管锁盖202是可相对外盖201旋转设置的,但由于锁盖202仍然固定在锅盖上,所以锁合动作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关系,锁盖202旋转产生的扭矩将使得外盖201也受到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产生运动趋势,所以为了减小锁合动作对上耦合部302和下耦合部301的不良影响,在锅盖盖合时,外盖201即限位固定在锅体上,使得其转动限位锁死,从而保证,锁盖202在相对外盖201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消除该运动趋势,避免由于该运动趋势导致的上下耦合部之间受切向力导致的接触不良,PIN针形变的问题;综上,本实施例设置在锅盖与锅体的插接式耦合器,可以大大减小锅盖在锁合时的冲击,提高使用寿命。

锁合结构203上还可以设置在锁圈上,锁盖202和锁圈为金属材质,能够抵抗压力,从而保证烹饪的安全进行,外盖201为注塑件,用于安装锁盖202。锁圈呈环状,中部空出。

本实施例中,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锁合时,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电连。传统的压力烹饪器具,为了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设有合盖检测的传感器来识别锅盖是否锁合到位,如在锅体的锁合位置b上设置干簧管,锅盖上设置磁铁,磁铁随锅盖的转动而转动,到达锁合位置b时,干簧管闭合,输出信号,此时,加热装置才能正常加热,以此保证烹饪的安全进行。

由于本实施例中,外盖201与锁合动作分离,不参与到锁合动作中去,所以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再通过外盖201位置检测来识别锁合结构203是否锁合到位,为此,但由于设置了上下耦合部,所以可以通过上下耦合部的导通与断开来判断系统是否能够进行加热。因此,使得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锁合时,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电连,从而保证锁合到位后,才能进行加热烹饪,以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通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外盖201的旋转被所述锅体限位锁死时,所述上耦合部302与所述下耦合部301电连。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锁合结构203在锁合到位时与耦合器相关联,所述锁盖202设有致动件204,所述致动件204随所述锁盖202的旋转而移动;同时,所述上耦合部302可上下浮动地设在所述外盖201上,所述致动件204与所述上耦合部302作用,以使所述上耦合部302下压或上浮。

如图3所示,由于上耦合部302浮动设置,所以外盖201在盖合时,上下耦合部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对位配合,其内部的PIN针并没有完成插接,这使得上下耦合部之间抵抗冲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为在盖合时即使仍然会因为外盖201与锅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存在一定的冲击力,但这部分冲击力将不会对耦合器的内部关键结构有实质的影响,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上下耦合部的使用寿命。

可下压与上浮的上耦合器,能够在解锁后,使得上下耦合器能够不完全插接,使得开盖时,上下耦合器不会因为锅盖的开合动作而扭曲变形。优选的,下耦合部设在锅体的后侧位置,此时能够降低对上耦合部的防水要求。

致动件204的设置能够实现锁合结构203与耦合器之间的相互关联,如图5所示,通过致动件204对上耦合部的作用,可以使得上耦合部302下压,当上耦合部302下压时,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相互插接,内部PIN针实现电连,此时,才完成锅体与锅盖之间的导电,锅体的加热装置只有在接收到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导通的信号后,才能正常加热烹饪,从而保证有压烹饪的安全进行。当上耦合部302上浮时,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相互断开,不再导通,此时,锅体的加热系统将不再继续加热,从而使得内胆内部的食物不再沸腾产生蒸汽,压力不会继续升高,进而保证烹饪的安全。

上耦合部302的下压与下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耦合部302具有连接器本体303和弹性件304,连接器本体303通过弹性件304固定在外盖201上,当致动件204作用在上耦合部302上时,弹性件304将在致动件204的作用下压缩,从而使得连接器本体303下压,与锅体的下耦合部301实现电连。当致动件204不再作用在上耦合部302上时,弹性件304将驱动上耦合部302上浮,从而断开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的电连。

上耦合部302的连接器本体303内部具有实现插接的插针305(PIN针),下耦合部301的连接器本体303上具有插孔306,插针305与插孔306沿着锅体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实现锅体与锅盖的电连,插针305的数量本实施为2根,其中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正极即负责锅盖电能的供应,也负责信号的传输,采用两根插针305能够提高耦合器的抗冲击能力,插针305过多将不利于保证各个插针305都插接配合完全。当然,在一些变通实施中,插针30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3根(增加地线),4根(增加地线、信号线)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插接式的耦合器比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相比,通讯成本更低,供电方便,更容易控制。

锅盖上具有插接孔,上耦合部302设置在插接孔内,可在插接孔内部上下浮动,上耦合部302两侧具有固定耳307,外盖201上和固定耳307上具有固定凸起308,弹性件304定位在固定凸起308上,被固定耳307限位在外盖201与上耦合部302之间,以使得上耦合部302能够上下浮动,外盖201上设有固定柱309,固定耳通过螺钉310的垫片311限位在外盖201上,螺钉310与固定柱309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变通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案来设置上耦合部302,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锅体与外盖201之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对外盖201的转动限位锁死。限位结构的存在,使得锅盖在盖合完全后,便不能够相对锅体转动,如此保证在锁合动作时,锁合结构203产生的运动趋势不会对上下耦合器造成不良影响。具体的,如图6和7所示,限位结构为限位柱102和限位孔205,所述限位柱102与所述限位孔205上下配合,可设置在外盖201上,也可设置在锅体上,即所述限位柱102和限位孔205各设在所述锅体和外盖201两者中的其一上,为了方便对位,以及为了锅盖方便取放,在限位柱102设置在锅体上,限位孔205设置在外盖201上,当然,在一些变通实施例中,限位孔205还可以设置在锅体上,限位柱102设置在外盖201上。

在锅体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限位柱,相应的,在锅盖的前侧和后侧也设有限位孔,由于前侧和后侧均设有限位柱和限位孔,因此,锅盖在开盖的过程中,将不容易发生侧倾,若限位柱仅仅设置在锅体上的后侧,或者只不均匀的设置在锅体的一侧,那么在开盖时,在没有设置限位柱和限位孔的一侧,将最先被打开,而设置有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锅体一侧,由于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限位,就依旧盖合在锅体上,使得锅盖侧翻,均匀设置的限位结构能够避免侧翻的问题;不会侧翻使得上下耦合部耦合后在开盖时不会扭坏,能够保护插针不容易扭变形,提高使用寿命。

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其他限位结构,如在外盖201与锅体之间通过磁吸定位结构,从而能够避免在锅体或外盖201上伸出或凹陷成型有相关结构,能够保持整个外盖201与锅体相互配合的部分表面平整,以方便清理。

根据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定义上耦合部302预定位置,预定位置包括锁合结构203锁合时,如图4-5所示,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导通时的导通位置,以及锁合结构203解锁时,如图3-4所示,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断开的断开位置。一般而言,致动件204可以驱动上耦合部302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当然,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位置还可以更多。

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上耦合部302在变换预定位置时,冲击力小,致动件204上具有导向部206和限位部207,所述上耦合部302位于所述限位部207处时,被限位固定在所述外盖201的预定位置处,所述上耦合部302在所述导向部206作用下,变换预定位置。导向部206的设置,能够使得上耦合部302在变换预定位置时,可以更加平稳,以减小冲击。

更为具体的,导向部206为导向斜面,限位部207为限位平台,限位平台相对水平面平行设置,导向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以45度为佳,此时分力相等,作用均匀,能够较小冲击,所以本实施例为45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倾斜的角度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如,以0-90度范围内自行选择;限位平台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限位平台71和第二限位平台72,第一限位平台71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限位平台72,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平台71对应于断开位置,第二限位平台72对应于导通位置,第一限位平台71与第二限位平台72之间为导向部206。

如图16所示,锁合结构203在锁合的过程中,并不能很精准地将上耦合部302限位在预定位置,由于运动的惯性等原因,致动件204将回移,使得限位平台与上耦合部302之间容易错位,致使上耦合部302无法被限位在预定位置,从而使得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不能稳定保持通电状态,为了使得上耦合部302能保持在预定位置处,避免上耦合部302与限位平台发生错位,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具有止动限位部和止动配合部,所述止动限位部和所述止动配合部分别设在包括所述限位部207和所述上耦合部302在内的其一上,所述止动限位部与所述止动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上耦合部302与所述限位部207之间处在预定位置。本实施例中,止动限位部228设在上耦合部302上,止动配合部229设在限位部207上,止动限位部228为凸筋,止动配合部229为凹槽,当致动件204旋转至锁合位置b时,凸筋与凹槽将配合在一起,防止致动件204相对上耦合部302发生移动,从而保证上耦合部302与下耦合部301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当然,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止动限位部228为设置在上耦合部302上的第二磁吸件209,以及设置在限位部207上的第一磁吸件208,当上耦合部302与限位部207作用时,第一磁吸件208和第二磁吸件209相互吸引,致使上耦合部302与限位部207之间能够止动。

此外,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式的上耦合部302,若想可靠电连接,需要使得上耦合部302下压的位移量达到应有的值,而锁合到位的检测是通电即触发,但此时有可能插针305和插孔306才刚刚接触,并没有完全压下去,所以需要进一步下压,才能保证可靠电连接。

由于上耦合部302的下压时通过旋转锁合结构203来实现的,如果要保证通电的可靠性,那么要保证上耦合部302下压的量足够大,锁合结构203在行程的终了位置,不能让插针305和插孔306刚刚接触,否则通电的可靠性无法保证;如果要保证合盖检测的精确性,就要保证锁合结构203锁合到位时才通电,也就是说锁合结构203在行程的终了位置,应保证耦合器刚好通电;可见这两个问题互相矛盾,互处在对立面。

一些实施例中,在锁合结构203转不动时也能继续让上耦合部302继续下压,实现的手段就是设置第一磁吸件208和第二磁吸件209,利用同性相斥原理,继续下压耦合器,从而使得耦合器的插针305和插孔306能够完全插入,保证电连的可靠性。

如图10b所示,预定位置包括所述上耦合部302被所述限位部207限位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吸件208与第二磁吸件209相斥,如图10c所示,驱动所述上耦合部302限位至第二预定位置。如图10b所示,第一预定位置时,锁合结构203运行至行程终了的位置,插针305和插孔306刚好能通电,此时接收到导通信号,加热装置工作,如图10c所示,第二预定位置,第一磁吸件208与第二磁吸件209相斥,产生的互斥力使得上耦合部302继续下压,从而保证上下耦合部能可靠通电。

分体式的压力烹饪器具,不同于连体式的,锁盖或锁圈可相对外盖201独立旋转后,在锅盖的取放过程中,会导致取放不便的问题,具体的,连体式压力烹饪器具,由于其一侧铰接在锅体上,那么锅盖的开盖动作便相对简单,只需要绕铰接侧旋转即可,锅盖最终的放置状态唯一。分体式的烹饪器具,锅盖可完全脱离锅体,锅盖最终放置的状态不定,可能是侧立、平放、倒置、倚靠放置等,放置状态不唯一,这样锅盖在取放过程中的受力就较为复杂,容易使得锁盖或锁圈或外盖201转动,取放过程中锅盖的转动不利于锅盖的取放,不能按照用户的意愿,使得锅盖快速的处在想要的最终状态。

取放过程中的旋转,容易加剧锁圈或锁盖与外盖201之间的摩擦,使得相互的磨损加剧,同时,容易使得固定锁圈或锁盖的螺钉等紧固件松脱,以上都能降低锅盖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外盖201上设有止转结构210,所述外盖201脱离所述锅体时,所述止转结构210使所述锁盖或锁圈相对所述外盖201限位固定。

如此,外盖201脱离锅体时,止转结构210使锁盖或锁圈相对外盖201限位固定,使得锅盖从锅体上取下时,锁盖或锁圈不会独自相对外盖201旋转,或,外盖201不会独自相对锁盖或锁圈独自旋转,因此不会产生扭矩,晃动量小,用户体验好;同时,能够防止锁盖或锁圈与外盖201的旋转导致磨损的问题,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具体的,锁盖或锁圈设有止转限位部,止转限位部随锁盖或锁圈旋转而移动;止转结构210与止转限位部配合,以使锁盖或锁圈相对外盖201限位固定。

如图12所示,止转限位部可以是开设在锁盖或锁圈上的孔位211,也可以是设在锁盖或锁圈上其他部件。本实施例中,止转限位部为设置在致动件204上,具体为开设在致动件204上的孔位211,与止转限位部配合的止转结构210,设在外盖201上。

具体的,止转结构210包括止转部212和浮动杆213,所述外盖201设有浮动杆213,所述止转部212随所述浮动杆213的浮动而运动;浮动杆213通过复位弹簧227设在外盖201上,止转部212可与致动件204上的孔位211配合,从而将锁盖限位锁死。止转结构210设在解锁位置a,这样,可以使得解锁后,锅盖脱离锅体时,锁合就能立刻锁死在便于再次盖合的位置。当用户再一次拿起锅盖向锅体上扣合时,可以方便锁扣结构101和锁合结构203的快速对位,节约了锁合结构203与锁扣结构101的对位时间。

由于在锅盖盖合在锅体上时,需要完成锁合动作,因此,盖合完成后就需要解除外盖201与锁盖202的自锁状态,为此,利用锅体上设置的限位结构,实现与浮动杆213的联动,可以实现自锁状态的解除。

如图13-14所示,为实现浮动杆213的联动,限位柱102设在锅体上,限位孔205设置在外盖201上,限位孔205内设有所述浮动杆213,如此,在外盖201盖合在锅体上时,锅体的限位柱102与外盖201的限位孔205配合,致使浮动杆213上浮,上浮的浮动杆213带动止转部212脱离致动件204上的孔位211,从而食材自锁状态的解除。浮动杆213上浮状态时,处于上浮位置,此时复位弹簧227压缩;若外盖201从锅体上取下,浮动杆213将在复位弹簧227的作用下恢复止转位置。

如图15所示,锅盖上设有把手214,把手214通过螺钉215紧固在锁盖202上,将把手214紧固在锁盖202上,把手214可以直接驱动锁盖202旋转,在分体的压力烹饪器具中,锅盖上的把手214,除了用于完成解锁或锁合的功能外,同时,设置的把手214同样也能方便锅盖的取放,用户通过抓取把手214实现锅盖的取放,将提高用户的体现。当然,一些实施例中,把手214可以相对外盖201可旋转的形式固定在外盖201上,此时,锁合结构设在锁圈上,把手214上设有拨叉件,锁圈上具有与拨叉件配合的拨杆,拨叉件与拨杆配合,旋转把手214的过程中,拨叉件带动拨杆旋转,进而带动锁圈旋转。

本实施例中,锁盖202通过把手214吊装在外盖201上,通过把手214的支撑实现锁盖202的旋转,为了降低可可相对外盖201旋转的锁盖202的稳定性,降低锁盖202的晃动,把手214上设有支撑台阶216,外盖201上设有支撑平台217,支撑台阶216支撑在支撑平台217上,以降低把手214在外盖201的轴孔位置处的左右晃动,并增大旋转时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同时,为减小取放过程中的锁盖202晃动,在锁盖202与外盖201之间设有锅盖弹簧218,通过锅盖弹簧218可以对锁盖202的晃动,从而提高锅盖取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的,锅盖弹簧218套装在把手214上,从而方便锁盖202的旋转。

相关技术
  • 上盖分体式连接的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用降噪结构及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分类

06120112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