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和平推窗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和平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五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和平推窗。

背景技术

平推窗是在窗四周边安装有平推铰链,能使窗扇沿着窗平面法线方向平行开启的窗,由于窗扇开启后是整体向外平移,所以平推窗具有利于采光通风、便于排烟、立面整齐的优势。

平推铰链连接平推窗的窗框和窗扇,分为承重铰链和导向铰链。其中,承重铰链承受窗扇重量并引导窗扇运动,对称安装在平推窗的左右两侧;导向铰链起到引导窗扇沿窗平面法线方向平行移动的作用,通常安装在平推窗的上、下部位。

目前市场上的平推铰链产品,大多是面向开启窗扇宽度大于600mm的较宽平推窗,平推铰链的支撑臂呈X形结构,且为更好满足对开启距离的需求,支撑臂通常较长。对于窗扇宽度较窄(400mm-600mm)或极窄(200mm-400mm)的平推窗,因其窗框的安装位宽度相对过小,上述的平推导向铰链难以适用,亟需设计一款能够应用于窗扇宽度较窄或极窄的平推窗的导向铰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和平推窗,以适应较窄或极窄平推窗的窗框宽度,且满足对开启距离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

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铰接而形成有A铰接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铰接而形成有B铰接轴;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交叉放置,并在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

所述第三支撑臂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四支撑臂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第三支撑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铰接而形成有C铰接轴,所述第四支撑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铰接而形成有D铰接轴;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交叉放置,并在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啮合的第二同步齿轮;

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和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在所述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受到外推拉力后,被驱动转动并沿同一直线同向移动,该直线垂直于所述A铰接轴和所述B铰接轴的垂直连线以及所述C铰接轴和所述D铰接轴的垂直连线;

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的转动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向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转动使所述第三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向所述第二底板折叠,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底板向所述第二底板平移,或,

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的转动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打开,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转动使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打开,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底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方向平移。

优选的,所述第一同步齿轮、A铰接轴和B铰接轴三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构成第一等腰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所述A铰接轴和所述B铰接轴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的垂直连线;

所述第二同步齿轮、C铰接轴和D铰接轴三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构成第二等腰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二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所述C铰接轴和所述D铰接轴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垂直连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而形成有E铰接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而形成有F铰接轴,所述E铰接轴、F铰接轴、第一同步齿轮以及第二同步齿轮四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构成等边平行四边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有条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内沿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有条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内沿设置;

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一上凸出部,另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一下凸出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位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一上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支撑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凸出部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臂设置有条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齿条沿所述第三通孔的一侧内沿设置;所述第四支撑臂设置有条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齿条沿所述第四通孔的一侧内沿设置;

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二上凸出部,另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二下凸出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依次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后与位于其两侧的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啮合,且所述第二上凸出部与所述第三支撑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下凸出部与所述第四支撑臂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凸出部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下凸出部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匹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跟随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的移动各自对应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或第二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上凸出部套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支撑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滑块匹配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下凸出部套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支撑臂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匹配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四滑块跟随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的移动各自对应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或第四滑槽内滑动。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一下凸出部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二上凸出部与所述第三滑块之间、所述第二下凸出部与所述第四滑块之间均设置有齿轮轴套。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凸出部顶端和所述第一下凸出部底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帽,用以将所述第一同步齿轮轴向固定;和/或,

所述第二上凸出部顶端和所述第二下凸出部底端也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帽,用以将所述第二同步齿轮轴向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推窗,包括窗扇和窗框,还包括上述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所述导向铰链的第一底板与所述窗框连接,所述导向铰链的第二底板与所述窗扇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导向铰链通过设置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三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且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各自铰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支撑臂的第一端各自铰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所以,在所述第一底板受到外推拉力后,会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移动,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对应围绕所述A铰接轴和B铰接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支撑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的第二端移动,使所述第三支撑臂和第四支撑臂对应围绕所述C铰接轴和D铰接轴转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垂直间距,实现导向铰链的打开和折叠,同时由于各支撑臂可折叠,所以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各支撑臂可短化设计从而适应较窄或极窄平推窗的安装位宽度,实现了对各底板以及各支撑臂长度的缩短目标,同时也能满足对开启距离的需求;

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以及在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啮合的第二同步齿轮,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所述第一底板的转动角速度相同、使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相对所述第二底板的的转动角速度相同,并通过保证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沿同一直线同向移动,可使所述第一底板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所述第二底板平行,从而实现导向铰链沿垂向平面的法线方向打开和折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平推窗上使用了上述的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具有上述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可确保窗扇沿着窗平面法线方向平行开启,且由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未设计诸如凹槽等结构,从而可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表面平整化,这样在导向铰链使用过程中可避免灰尘、土渣等落入沉积致使铰链无法顺利打开或折叠,使用更加方便,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完全打开状态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折叠或打开过程中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完全折叠状态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3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同步齿轮或第二同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第一支撑臂1,第二支撑臂2,第三支撑臂3,第四支撑臂4,第一底板5,第二底板6,第一齿条7,第二齿条8,第三齿条9,第四齿条10,A铰接轴11,B铰接轴12,C铰接轴13,D铰接轴14,第一同步齿轮15,第二同步齿轮16,E铰接轴17,F铰接轴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第三通孔21,第四通孔22,第一上凸出部23,第一下凸出部24,第二上凸出部25,第二下凸出部26,第一滑块27,第一滑槽28,第二滑块29,第二滑槽30,第三滑块31,第三滑槽32,第四滑块33,第四滑槽34,齿轮轴套35,固定帽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前所述,目前市场对平推窗开启距离的需求通常最大为30cm、最小为20cm,市场上的平推铰链产品,大多是面向开启窗扇宽度大于600mm的较宽的平推窗,该类平推铰链的支撑臂呈X形结构,而为更好满足对开启距离的需求,支撑臂通常较长,这样就无法适应较窄或极窄窗框的安装位宽度,因此难以适用于窗扇宽度较窄(400mm-600mm)或极窄(200mm-400mm)的平推窗上,亟需设计一款能够应用于窗扇宽度较窄或极窄的平推窗的导向铰链。

为此,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如图1至6所示,包括第一支撑臂1、第二支撑臂2、第三支撑臂3、第四支撑臂4以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

第一支撑臂1设置有第一齿条7,第二支撑臂2设置有第二齿条8,第一支撑臂1的第一端与第一底板5的一端铰接而形成有A铰接轴11,第二支撑臂2的第一端与第一底板5的另一端铰接而形成有B铰接轴12;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2交叉放置,并在该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15;

第三支撑臂3设置有第三齿条9,第四支撑臂4设置有第四齿条10,第三支撑臂3的第一端与第二底板6的一端铰接而形成有C铰接轴13,第四支撑臂4的第一端与第二底板6的另一端铰接而形成有D铰接轴14;第三支撑臂3与第四支撑臂4交叉放置,并在该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第三齿条9和第四齿条10啮合的第二同步齿轮16;

第一支撑臂1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臂3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支撑臂2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臂4的第二端铰接,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在第一底板5或第二底板6受到外推拉力后,被驱动转动并沿同一直线同向移动,该直线垂直于A铰接轴11和B铰接轴12的垂直连线以及C铰接轴13和D铰接轴14的垂直连线;

第一同步齿轮15的转动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向第一底板5折叠,第二同步齿轮16的转动使第三支撑臂3和第四支撑臂4向第二底板6折叠,从而带动第一底板5向第二底板6平移,或,

第一同步齿轮15的转动使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2打开,第二同步齿轮16的转动使第三支撑臂3与第四支撑臂4打开,从而带动第一底板5向远离第二底板6的方向平移。

本实施例导向铰链通过设置相互交叉的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相互交叉的第三支撑臂3和第四支撑臂4,且第一支撑臂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2的第一端各自铰接在第一底板5的两端,第三支撑臂3的第一端和第四支撑臂4的第一端各自铰接在第二底板6的两端,第一支撑臂1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臂3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支撑臂2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臂4的第二端铰接,所以,在第一底板5受到外推拉力后,会带动第一支撑臂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2的第一端移动,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对应围绕A铰接轴11和B铰接轴12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支撑臂3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臂4的第二端移动,使第三支撑臂3和第四支撑臂4对应围绕C铰接轴13和D铰接轴14转动,从而改变第一底板5与第二底板6的垂直间距,实现导向铰链的打开和折叠,同时由于各支撑臂可折叠,所以第一底板5、第二底板6以及各支撑臂可短化设计从而适应较窄或极窄平推窗的安装位宽度,实现了对各底板以及各支撑臂长度的缩短目标,同时也能满足对开启距离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描述的基础上,当第二底板6受到外推拉力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理解到会相应产生与前述过程类似的动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2的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15,以及在第三支撑臂3与第四支撑臂4的交叉处设置有同时与第三齿条9和第四齿条10啮合的第二同步齿轮16,从而能够使第一支撑臂1与第二支撑臂2相对第一底板5的转动角速度相同、使第三支撑臂3与第四支撑臂4相对第二底板6的的转动角速度相同,并通过保证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沿同一直线同向移动,可使第一底板5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第二底板6平行,从而实现导向铰链沿垂向平面的法线方向打开和折叠。可以明显获知的是,上述外推拉力的方向优选为平行于第一底板5或第二底板6所在的平面,进一步的,且垂直于第一底板5或第二底板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平推导向铰链的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的最小宽度可达200mm,对应导向铰链最大的开启距离(即导向铰链完全打开时,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的垂直间距)可达200mm。此外,目前受限于市场上现有平推窗窗框和窗扇型材的开模尺寸,平推铰链的叠高最大不能超过21mm。而将现有面向开启窗扇宽度大于600mm的较宽平推窗的平推导向铰链缩小底板宽度后,在满足叠高高度的设计限制时,往往无法为窗扇外移提供充足的开启距离,从而无法提供充足的通风、透气、排烟空隙,或满足了对开启距离的要求,但无法满足叠高高度要求,致使铰链结构不能同时满足对叠高高度和开启距离要求的情况。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导向铰链在实现各支撑臂可折叠时,巧妙设计各底板以及各支撑臂的凹凸形状,并在导向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臂1位于第一底板5和第二支撑臂2之间,第三支撑臂3位于第二底板6和第四支撑臂4之间,使叠高高度不超过21mm,从而满足对导向铰链叠高高度的市场要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同步齿轮15、A铰接轴11和B铰接轴12三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构成第一等腰三角形,其中第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铰接轴11和B铰接轴12在第一底板5上的垂直连线;第二同步齿轮16、C铰接轴13和D铰接轴14三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构成第二等腰三角形,其中第二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C铰接轴13和D铰接轴14在第二底板6上的垂直连线。

本实施例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几何特点,第一同步齿轮15同时与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啮合后,第一同步齿轮15能够控制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始终保持第一同步齿轮15、A铰接轴11和B铰接轴12三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从而确保第一同步齿轮15沿直线移动;同理,第二同步齿轮16同时与第三齿条9和第四齿条10啮合后,第二同步齿轮16能够控制第三支撑臂3和第四支撑臂4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始终保持第二同步齿轮16、C铰接轴13和D铰接轴14三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从而确保第二同步齿轮16沿直线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臂1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臂3的第二端铰接而形成有E铰接轴17,第二支撑臂2的第二端与第四支撑臂4的第二端铰接而形成有F铰接轴18,E铰接轴17、F铰接轴18、第一同步齿轮15以及第二同步齿轮16四者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构成等边平行四边形。本实施例利用等边平行四边形的几何特点,在第一同步齿轮15沿直线移动时,第一支撑臂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臂2的第二端会带动第三支撑臂3和第四支撑臂4同步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同步齿轮16沿同一直线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2和图6至7所示,第一支撑臂1设置有条形的第一通孔19,第一齿条7沿第一通孔19的一侧内沿设置;第二支撑臂2设置有条形的第二通孔20,第二齿条8沿第二通孔20的一侧内沿设置;第一同步齿轮15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一上凸出部23,另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一下凸出部24;第一同步齿轮15依次插入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20后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啮合,且第一上凸出部23与第一支撑臂1滑动连接,第一下凸出部24与第二支撑臂2滑动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第一同步齿轮15同时与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啮合,并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2上移动的结构方案。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至2和图6至7所示,第三支撑臂3设置有条形的第三通孔21,第三齿条9沿第三通孔21的一侧内沿设置;第四支撑臂4设置有条形的第四通孔22,第四齿条10沿第四通孔22的一侧内沿设置;

第二同步齿轮16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二上凸出部25,另一端沿轴向设置有第二下凸出部26;第二同步齿轮16依次插入第三通孔21和第四通孔22后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三齿条9和第四齿条10啮合,且第二上凸出部25与第三支撑臂3滑动连接,第二下凸出部26与第四支撑臂4滑动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第二同步齿轮16同时与第三齿条9和第四齿条10啮合,并在第三支撑臂3和第四支撑臂4上移动的结构方案。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上凸出部23套设有第一滑块27,第二支撑臂2设置有与第一滑块27匹配的第一滑槽28;第一下凸出部24套设有第二滑块29,第一支撑臂1设置有与第二滑块29匹配的第二滑槽30(未在图中示出);第一滑块27和第二滑块29跟随第一同步齿轮15的移动各自对应在第一滑槽28内或第二滑槽30内滑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槽28和第二滑槽30来限制第一滑块27和第二滑块29进行直线滑移,进而能够借助第一滑块27和第二滑块29的直线滑移来保证第一同步齿轮15做直线移动,减小加工精度误差等造成的齿轮与尺牙啮合连接过程中存在的偏移晃动,提高导向铰链打开或折叠时的运行顺畅程度。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上凸出部25套设有第三滑块31,第三支撑臂3设置有与第三滑块31匹配的第三滑槽32;第二下凸出部26套设有第四滑块33,第四支撑臂4设置有与第四滑块33匹配的第四滑槽34(未在图中示出);第三滑块31和第四滑块33跟随第二同步齿轮16的移动各自对应在第三滑槽32内或第四滑槽34内滑动。同理,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滑槽32和第四滑槽34来限制第三滑块31和第四滑块33进行直线滑移,进而能够借助第三滑块31和第四滑块33的直线滑移来保证第二同步齿轮16做直线移动,减小加工精度误差等造成的齿轮与尺牙啮合连接过程中存在的偏移晃动,提高导向铰链打开或折叠时的运行顺畅程度。

更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至2所示,第一上凸出部23与第一滑块27之间、第一下凸出部24与第二滑块29之间、第二上凸出部25与第三滑块31之间、第二下凸出部26与第四滑块33之间均设置有齿轮轴套35,这样在第一同步齿轮15或第二同步齿轮16的两端设置齿轮轴套35,一方面可提高每个齿轮的轴向垂直度,确保每个齿轮与与之啮合的两个齿条具有相同的啮合度,另一方面也可减少上述各凸出部的磨损。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7所示,第一上凸出部23顶端和第一下凸出部24底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帽36,用以将第一同步齿轮15轴向固定,防止第一同步齿轮15轴向移动甚至松脱;和/或,第二上凸出部25顶端和第二下凸出部26底端也分别设置有固定帽36,用以将第二同步齿轮16轴向固定,防止第二同步齿轮16轴向移动甚至松脱。

具体的,如图6和7所示,第一上凸出部23和第一下凸出部24或者第二上凸出部25和第二下凸出部26均为圆柱,在组装时,如前,在将安装有齿轮轴套35的第一滑块27和第二滑块29对应安装在第一滑槽28和第二滑槽30内后,将第一同步齿轮15上的第一上凸出部23和第一下凸出部24分别贯穿对应的齿轮轴套35,然后通过冲压第一上凸出部23的顶端和第一下凸出部24的底端分别形成固定帽36;同理,在将安装有齿轮轴套35的第三滑块31和第四滑块33对应安装在第三滑槽32和第四滑槽34内后,将第二同步齿轮16上的第二上凸出部25和第二下凸出部26分别贯穿对应的齿轮轴套35,然后通过冲压第二上凸出部25的顶端和第二下凸出部26的底端分别形成固定帽36。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帽36的冲压精度应确保在形成固定帽36后依然能够使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转动。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平推窗,包括窗扇和窗框,还包括上述的一种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导向铰链的第一底板5与窗框连接,导向铰链的第二底板6与窗扇连接。由于导向铰链通常安装在平推窗的上、下部位,优选的,上、下部位的导向铰链均安装在平推窗宽度方向的对中部位。

具体的,在材料选用方面,优选的,上述各支撑臂以及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均为不锈钢,第一同步齿轮15以及第二同步齿轮16均为不锈钢,上述各滑块以及齿轮轴套35均为黄铜。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平推窗使用了上述的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具有上述折叠式平推导向铰链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可确保窗扇沿着窗平面法线方向平行开启,且由于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上未设计诸如凹槽等结构,从而可使第一底板5和第二底板6的表面平整化,这样在导向铰链使用过程中可避免灰尘、土渣等落入沉积致使铰链无法顺利打开或折叠。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预涂型覆膜机的铝塑板推动装置
  • 一种数码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抗静电预涂膜加工用节能型覆膜机
  • 一种新型抗静电预涂膜及预涂膜生产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