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颈部按摩仪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中,手柄与中间支架为固定连接。若想要使手柄可以活动,需要在手柄与中间支架之间设置扭簧或弹性件,以及在扭簧或弹性件的外部设置保护套,以实现手柄的单方向摆动。但是,在手柄单方向摆动的过程中,保护套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之间会产生缝隙,甚至会出现保护套脱离手柄或中间支架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能够解决在手柄活动过程中保护套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产生缝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

中间支架、两手柄、两连接组件、电源装置和脉冲发生装置,所述中间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手柄朝向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电源装置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或所述手柄中,所述脉冲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或所述手柄中;

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可扭动管状部件,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用于弯曲扭转以调整两所述手柄的间距和空间方位;

保护套,套设在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外部,所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以及分别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第一端、第二端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架的连接处无缝隙,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固定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端面,使所述保护套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手柄的连接处无缝隙;

所述保护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朝自身内部凹陷形成对插槽,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朝所述对插槽的方向延伸形成对插柱,所述对插柱插入至所述对插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配合卡在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筋条均沿垂直于所述保护套轴向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手柄与所述保护套的连接处沿所述保护套的轴向运动;所述对插槽和所述对插柱均沿所述保护套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由支架外壳和支架内壳相对设置、配合连接形成的支架壳体,且所述支架外壳与所述支架内壳相对围合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端部;所述对插柱形成于所述支架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对插槽与所述对插柱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对插槽在垂直于所述保护套轴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呈C字形,所述对插柱的形状为C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对插柱由若干筋板围设形成,所述筋板的厚度为D,1.0mm≤D≤1.5mm;所述对插柱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长度为L,L≤5mm。

进一步地,所述对插槽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对插柱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槽,任一所述限位槽为连通一体的完整槽体或者任一所述限位槽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独立槽体组成,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端、中部或底端中的一处或几处;所述限位筋条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的数量、设置位置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自所述保护套主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部;所述限位筋条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筋条和第二限位筋条,所述第一限位筋条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端面向内凸出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筋条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沿所述手柄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内凸出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筋条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限位槽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由手柄外壳和手柄内壳相对设置、配合连接形成的手柄壳体,且手柄外壳与手柄内壳相对围合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端部;

所述第一限位槽为限位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手柄外壳的端面、所述手柄内壳的端面均延伸形成有所述第一限位筋条,且两所述第一限位筋条共同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限位槽为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筋条自所述手柄外壳的内表面向内凸出形成、且所述第二限位筋条位于所述手柄外壳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以使所述第二限位筋条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朝自身内部凹陷形成对插槽,所述第二安装孔朝所述对插槽的方向延伸形成对插柱,所述对插柱插入至所述对插槽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一安装孔从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配合卡在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均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均自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配合卡在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均朝自身内部凹陷形成对插槽,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均设有朝所述对插槽方向延伸形成的对插柱,所述对插柱插入至所述对插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支架、所述手柄螺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与所述手柄的外表面、所述中间支架的外表面平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通过螺丝连接固定、所述中间支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与所述保护套通过二次成型连接,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沿轴向设有贯通的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可扭动管状部件为波纹管或鹅颈管,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材料、软质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或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中间支架与手柄之间增设了包括可扭动管状部件的连接组件,利用可扭动管状部件能够进行任意角度的扭转停滞,从而带动手柄进行任意角度的扭转调节。与此同时,在可扭动管状部件外部套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套,使该保护套能够通过形变适应可扭动管状部件的扭转停滞。由于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手柄、中间支架固定连接,且保护套的第一连接部伸入并固定至中间支架的第一安装孔中、保护套主体第一端的端面抵接于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保护套的第二连接部伸入并固定至手柄的第二安装孔、保护套主体第二端的端面抵接于第二安装孔的端面,从而能够保证保护套主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手柄的端面、中间支架的端面之间具有稳定的固定连接关系,进而保证保护套随可扭动管状部件进行扭动变形的过程中,保护套主体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不会出现缝隙,更不会出现保护套从手柄或中间支架处脱离的情况。

此外,由于保护套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不会因扭动而出现缝隙,故能够有效避免沙尘等颗粒物通过缝隙进入颈部按摩仪内部而影响颈部按摩仪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连接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保护套与中间支架连接处、手柄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保护套与中间支架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保护套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保护套与手柄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中间支架的端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颈部按摩仪中连接组件与中间支架、手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1、两手柄2以及两连接组件3,且中间支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11(即图1中中间支架1的下端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1),两手柄2朝向中间支架1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21(即图1中手柄2的上端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21)。该颈部按摩仪还包括电源装置(图未示出)和脉冲装置(图未示出),电源装置安装在中间支架1或手柄2中,脉冲发生装置安装于中间支架1或手柄2中。

其中,各连接组件3包括:

可扭动管状部件31,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中间支架1、手柄2的对应端固定连接,可扭动管状部件31用于弯曲扭转以调整两手柄2的间距和空间方位;

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套32,套设在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外部,保护套3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中间支架1、手柄2的对应端固定连接,保护套32包括保护套主体321,以及分别从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一端321a、第二端321b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322和第二连接部323;

第一连接部322伸入并固定于对应中间支架1的第一安装孔11中,第二连接部323伸入并固定于对应手柄2的第二安装孔21中,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一端321a的端面固定抵接于第一安装孔11的端面,使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一端321a与中间支架1的连接处无缝隙,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二端321b的端面固定抵接于第二安装孔21的端面,使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二端321b与手柄2的连接处无缝隙。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中间支架1与手柄2之间增设具有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连接组件3,实现手柄的任意角度扭转。具体是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中间支架1、手柄2的对应端固定连接,故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弯曲扭动能够带动手柄2的弯曲扭动,从而实现对两个手柄2之间的间距和空间方位的调节。

为保护可扭动管状部件31,避免外力扭动或者外部环境的沙尘等颗粒物对可扭动管状部件31造成损害,故本申请实施例在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外部套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套32,由于保护套32具有柔性可弯折特点,故能够随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弯曲扭动而扭动。

为防止保护套32因扭动而与中间支架1、两手柄2之间产生缝隙,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保护套3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中间支架1、手柄2的对应端固定连接,并且使保护套32的两个连接部分别伸入并固定至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22中,使保护套主体321的两个端面分别固定抵接于第一安装孔11的端面、第二安装孔22的端面,由此来实现保护套主体321的两个端面与中间支架1的端面、手柄2的端面之间具有稳定的固定连接关系,也即保护套主体321与中间支架1的连接处、手柄2的连接处没有缝隙。这样,虽然保护套随可扭动管状部件的弯曲扭动而产生一定变形,但保护套主体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不会出现缝隙,更不会出现保护套从手柄或中间支架处脱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由于保护套与手柄、中间支架的连接处不会因扭动而出现缝隙,故能够有效避免沙尘等颗粒物通过缝隙进入颈部按摩仪内部而影响颈部按摩仪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防尘、延长颈部按摩仪使用寿命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2不仅伸入至中间支架1的第一安装孔11中,而且第一连接部322的外表面贴合于第一安装孔11的内表面;第二连接部323不仅伸入至手柄2的第二安装孔21中,而且第二连接部323的外表面贴合于第二安装孔21的内表面。通过两个连接部的外表面分别与中间支架的内表面、手柄的内表面充分贴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部与中间支架、手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避免在弯曲扭动过程中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甚至保护套脱离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进一步参阅图4至图8,示出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连接处的结构。其中图4是保护套32与中间支架1、手柄2的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图5具体是保护套32与中间支架1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图6和图7是保护套32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具体是保护套32与手柄2连接处的结构分解图。参阅图4至图6,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一端321a的端面朝自身内部凹陷(即图6中第一端321a从端面向下内凹开槽)形成对插槽41,从第一安装孔11的端面朝对插槽41的方向(即图5中第一安装孔11向下的方向)延伸形成对插柱42,对插柱42插入至对插槽41中,以实现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一端321a与第一安装孔11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连接部322与中间支架1的固定连接。参阅图7至图8,第二连接部323的外表面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51,第二安装孔21的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起形成限位筋条52,限位筋条52配合卡在限位槽51中,以实现第二连接部323与手柄2的固定连接。

其中,用于实现保护套32与手柄2固定连接的限位槽51和限位筋条52均沿垂直于保护套32轴向的方向设置,也就是如图8所示的限位槽51和限位筋条52大致沿横向设置。限位槽51和限位筋条52沿垂直于保护套32轴向的方向设置,既可实现保护套32与手柄2的固定连接,又能限制手柄与保护套的连接处在轴向方向的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在扭动过程中手柄2的第二安装孔21的端面与保护套32的第二端321b的端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这两个端面之间不会因手柄的扭动而产生缝隙。与此同时,用于实现保护套32与中间支架1固定连接的对插槽41与对插柱42均沿保护套32的轴向设置,也就是如图5、图6所示的对插槽41和对插柱42大致沿竖向设置。通过对插槽41和对插柱42的竖向对插,能够对保护套与中间支架的装配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可更方便、快捷地安装保护套。

请参阅回图2,中间支架1包括由支架外壳12和支架内壳13相对设置、配合连接形成的支架壳体,且支架外壳12与支架内壳13相对围合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安装孔11位于第一容置腔的端部。其中,支架外壳是指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时颈部按摩仪远离颈部的壳体部分、支架内壳是指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时颈部按摩仪靠近颈部的壳体部分。将中间支架1设计为支架外壳12和支架内壳13相对设置、配合连接的结构,更加方便中间支架1的第一安装孔11与保护套32之间的结构装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第一安装孔11的端面仅延伸出一个对插柱42,该对插柱42自位于支架外壳12上且从第一安装孔11的端面朝对插槽41的方向延伸形成,也就是说,对插柱42与对插槽41这一对固定连接结构是在颈部按摩仪偏外侧(即颈部按摩仪远离颈部的一侧)设置且单侧设置。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时,从初始状态下通过利用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特性可扳动两个手柄2向外运动以调整手柄2间距,进而将中间支架1套设在待按摩的颈部,这一过程中,靠外侧设置的对插柱和对插槽这一对固定连接结构能有效减缓因手柄向外运动而产生的拉力影响,更进一步保证中间支架1与保护套32的连接处不会因手柄2的活动而产生缝隙。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支架也可以具有一体成型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的支架壳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更充分地保证对插槽41与对插柱4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对插槽41与对插柱4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这样可以使对插柱42紧紧地插在对插槽41中,使对插柱42与对插槽41之间相互夹紧。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插槽41自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一端321a的端面朝保护套主体321自身内部凹陷形成,该对插槽41的横向截面的形状(即图6中沿垂直于保护套32轴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呈C字形。对应地,第一安装孔11的内表面朝对插槽41的方向形成的对插柱42也为C字形的对插柱,以匹配地插入至C字形的对插槽41中。由于将对插槽41和对插柱42设置为C字形的结构,在对插槽41的横向截面上看,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对对插柱42进行限位,有利于对插槽41与对插柱42之间更好的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9,对插柱42由三块筋板围设形成C字形,其中筋板的厚度为D,1.0mm≤D≤1.5mm。作为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筋板的厚度D为1.0mm、1.1mm、1.2mm、1.3mm、1.4mm或1.5mm。若筋板的厚度太薄,则筋板围设形成的对插柱42强度过小,无法满足手柄2在活动过程中对中间支架与保护套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要求;若筋板的厚度太厚,则由筋板围设形成的对插柱42可能对手柄的弯曲扭动等活动造成一定限制,且会增加加工对插柱的材料成本。可以理解的是,三块筋板的厚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中间较长的一块筋板更厚一些、两边较短的两块筋板更薄一些。另外,当对插柱设置成其他形状时,则对插柱由其他数量的筋板围设形成,例如对插柱设置成L形时,对插柱由两块筋板围设形成,在此对筋板的数量不做限制。

另外,对插柱42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长度为L,L≤5mm。作为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对插柱42的长度L为5mm、4.5mm、4mm、3.5mm、3mm、2.5mm或2mm。当对插柱42的长度L≤5mm时,既能减少注塑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加工成本,又能避免因对插柱42过长而造成手柄3活动困难的问题。

此外,对插槽41的内凹深度大于或者等于对插柱42的长度L,由此可保证对插柱42能够完全插入到对插槽41中,不会出现因对插柱42过长、插不到对插槽41底部而导致中间支架1与保护套主体321连接处出现缝隙的情况。

请参阅回图7和图8,限位槽51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槽511、第二限位槽512,限位筋条52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筋条521、第二限位筋条522。其中,第一限位槽511自保护套主体321与第二连接部323的连接处向第二连接部323的内部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512设于第二连接部32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体是第二限位槽512设置在图7中第二连接部323的中部,且开设在第二连接部323的左右两侧。第一限位筋条521自第二安装孔21的端面向内凸出形成,以使该第一限位筋条521配合卡设在保护套主体321与第二连接部323连接处的第一限位槽511中,实现保护套主体321的第二端321b的端面与第二安装孔21的端面之间的固定抵接。第二限位筋条522自第二安装孔21的内表面沿手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向内凸出形成,具体是第二限位筋条522设置在图8中手柄2的左右两侧,且第二限位筋条522的凸出位置对应于第二限位槽512,以使该第二限位筋条522配合卡设在第二限位槽512中。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槽5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限位筋条52的数量也可以设成与限位槽51数量相同的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另外,任一个限位槽51既可以是连通一体的一个完整的槽体,或者任一个限位槽51也可以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独立槽体组成。此外,限位槽51既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顶端(也即第二连接部与保护套主体的连接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中部位置、还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底端(也即第二连接部远离保护套主体的一端),在此也不做限制。为了实现良好的配合连接,限位筋条52的设置位置与限位槽51相适配。通过设置平行且间隔的多个限位槽51、限位筋条52,对手柄2与保护套32的连接处能够起到叠加限位的作用,有助于使手柄2与保护套3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限位槽和限位筋条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提高手柄与保护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但开设的限位槽越多,对于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影响越大,故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采用两个限位槽和两个限位筋条。

另外,参阅回图2,手柄2包括由手柄外壳22和手柄内壳23相对设置、配合连接形成的手柄壳体,且手柄外壳22与手柄内壳23相对围合形成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安装孔21位于第二容置腔的端部。其中,手柄外壳是指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时颈部按摩仪远离颈部的壳体部分、手柄内壳是指用户佩戴颈部按摩仪时颈部按摩仪靠近颈部的壳体部分。将手柄2设计为手柄外壳22和手柄内壳23相对设置、配合连接的结构,更加方便手柄2的第二安装孔21与保护套32之间的结构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向内凸出是指朝向手柄的内部方向或者朝向中间支架的内部方向凸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保护套主体321与第二连接部323连接处的第一限位槽511为近似椭圆形的限位凹槽,位于第二连接部323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槽512为条状的限位凹槽。第二安装孔21在手柄外壳22的端面、手柄内壳23的端面均延伸形成有第一限位筋条521,利用手柄外壳22与手柄内壳23的相对配合连接,使第一限位筋条521卡在第一限位槽511中,从而将保护套主体321与第二连接部323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二限位筋条522则是自手柄外壳22内表面向内凸出形成的,第二限位筋条522设在手柄外壳22上、且位于手柄外壳22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边,以卡设在第二限位槽512中,进一步辅助第一限位筋条521与第一限位槽411之间的固定连接及限位作用,使保护套主体321与第二连接部323之间更稳定的连接,不会出现缝隙。

其中,第一限位槽511、第二限位槽512也可以设置为矩形等其他形状的限位凹槽,只要第一限位槽511能够与位于手柄上的第一限位筋条521的形状相适配,使第一限位筋条521配合卡在第一限位槽511中即可,以及第二限位槽512能够与位于手柄上的第二限位筋条522的形状相适配,使第二限位筋条522配合卡在第一限位槽512中即可,在此对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对于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的固定连接结构而言,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套主体的第二端的端面朝自身内部凹陷形成对插槽,第二安装孔朝对插槽的方向延伸形成对插柱,对插柱插入至对插槽中,以实现保护套主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第二连接部与手柄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第一安装孔从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起形成限位筋条,限位筋条配合卡在限位槽中,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中间支架的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也能够实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架、手柄之间的固定连接。

对于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的固定连接结构而言,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和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均向自身内部凹陷形成限位槽,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均自内表面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限位筋条,限位筋条配合卡在限位槽中,以实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架、手柄之间的固定连接;还可以是,第一端的端面、第二端的端面均朝自身内部凹陷形成对插槽,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均设有朝对插槽方向延伸形成的对插柱,对插柱插入至对插槽中,同样可以实现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架、手柄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当保护套的两端与中间支架、手柄的固定连接均采用限位槽与限位筋条的卡合限位连接时,限位槽和限位筋条均沿径向设置,此时,不仅能保证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架、手柄固定连接,而且还能进一步限制手柄与保护套连接处在轴向上的移动、限制中间支架与保护套连接处在轴向上的移动,从而进一步保证在扭动过程中手柄的第二安装孔的端面与保护套的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保证在扭动过程中中间支架的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与保护套的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进一步保证上述端面抵接后不会随可扭动管状部件的弯曲扭动而出现缝隙、甚至直接脱离。

对于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的固定连接结构而言,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支架、手柄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例如,保护套的第一连接部伸入至中间支架的第一安装孔中,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孔的内表面;保护套的第二连接部伸入至手柄的第二安装孔中,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孔的内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既可以使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又可以使保护套与可扭动管状部件一起装配固定,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10,保护套32的外表面与手柄2的外表面、中间支架1的外表面平滑连接。由于保护套32、手柄2、中间支架1的外表面平滑连接,且保护套3与手柄2、中间支架1的连接处无缝隙,故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颈部按摩仪的整体性,不会因多个零部件之间的组装配合而破坏颈部按摩仪的整体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两端分别与手柄2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与中间支架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请参阅图2、图3、图10,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上端具有开孔,可对应伸入至中间支架1的第一安装孔11中,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1的内表面;可扭动管状部件31的下端也具有开孔,可对应伸入至手柄2的第二安装孔21中,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孔21的内表面,由此实现可扭动管状部件31与手柄2、中间支架1之间的快捷安装、稳固安装。尤其是当保护套与中间支架、手柄也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时,保护套与可扭动管状部件一起安装,提高装配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扭动管状部件31与保护套32之间通过二次成型连接,也即第一次注塑成型首先制得可扭动管状部件31,然后再将可扭动管状部件31与保护套共同注塑成型,使二者一体成型,既提高生产效率、又方便装配操作。其中,可扭动管状部件31沿轴向设有贯通的内腔311,该贯通的内腔用于方便颈部按摩仪内部电性部件的走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扭动管状部件31为波纹管或鹅颈管,利用可扭动管状部件31具有可任意弯曲扭动、且弯曲状态可控制的特点,实现任意角度的弯折扭动。保护套32的柔性材料为硅胶材料、软质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或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体,利用上述材料具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适应可扭动管状部件的任意弯曲扭动。例如,可扭动管状部件31为波纹管,保护套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为硅胶保护套。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颈部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颈部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技术分类

0612011381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