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一般地,背光模组包括用于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单元和用于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单元。如此,背光模组工作时,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可以混合形成白光。

相关技术中,由于不同发光单元发光时所需的电压不同,因此针对每一发光单元背光模组中均设有对应的电压变换单元。电压变换单元用于为发光单元提供发光所需的电压。

然而,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较多,不利于显示装置集成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较多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电压变换单元、开关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用于与其他颜色的单色光混合成白光;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控制端及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依次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且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在本申请中,背光模组包括电压变换单元、开关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在控制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即控制第一发光单元与电压变换单元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控制器在控制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即控制第二发光单元与电压变换单元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从而驱动第二发光单元发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快速轮流发光,结合其他颜色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共用了电压变换单元,因此可以节省背光模组所包含的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发光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用于混合成白光;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依次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且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控制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2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1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第3N帧图像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所述N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红色光,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用于发出绿色光,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用于发出蓝色光。

可选地,所述电压变换单元包括:电感L1、晶体管M1、二极管D1和电容C;

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与电源V1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晶体管M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

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容C的第一极板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所述地线GND连接;

所述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馈单元;

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单元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检测端获取的检测电压调节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的检测端包括第一检测端和和第二检测端;

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

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端连接;

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从所述第一检测端获取第一检测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电压调节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使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一电压;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导通时从所述第二检测端获取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电压调节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使所述电压变换单元输出第二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

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GND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不等于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的阻值之比。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照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一种背光模组的电路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种背光模组的电路结构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背光模组;

110、电压变换单元;

120、开关单元;

130、第一发光单元;

140、第二发光单元;

150、控制器;

160、第三发光单元;

170、反馈单元;

172、第一反馈电路;

174、第二反馈电路;

176、第三反馈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比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比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两个电学器件之间的连接均指电连接。这里的电学器件是指工作时需要通电的器件,如电阻、电容,或由电阻和电容等构成的电路单元。两个电学器件之间电连接是指两个电学器件之间通过导线或无线连接,以使两个电学器件之间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背光模组10包括电压变换单元110、开关单元120、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控制器150。

电压变换单元110用于实现电压的高电变换,例如,电压变换单元110可以是升压变换单元,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并输出;或者,电压变换单元110也可以是降压变换单元,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降压并输出。电压变换单元110可以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a。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入端可以与电源连接。如此,当电压变换单元110工作时,可以获取电源的电压,并对电源的电压进行高低变换。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用于输出变换后的电压。

开关单元120具有第一端b、第二端c和第三端d。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可以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和第三端d中的任意一个导通。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20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以获取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均用于通电发光,且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通电时均发出单色光。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单色光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出的单色光可以与其他颜色的单色光混合形成白光。其中,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单色光、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出的单色光及其他颜色的单色光两两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单色光是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中的一种,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出的单色光是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中的另一种,其他颜色的单色光是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中的又一种。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30用于发出红色光,第二发光单元140用于发出绿色光,其他颜色的单色光为蓝色光。

第一发光单元130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连接。如此,当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和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导通时,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开关单元120输出至第一发光单元130,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第二发光单元140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连接。如此,当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和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导通时,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开关单元120输出至第二发光单元140,从而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光。

控制器150可以具有第一输出端e和第二输出端g。控制器150的第一输出端e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控制端f连接,以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可以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在不同时间输出不同的电压,以使电压变换单元110可以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其中,第一电压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第二电压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光。控制器150的第二输出端g与开关单元120的控制端h连接,以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和第三端d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由于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和第三端d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因此控制器150还需要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依次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这种情况下,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Vout表示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Vout1表示第一电压,Vout2表示第二电压。

背光模组10工作时,控制器150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和第三端d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一发光单元13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二发光单元14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从而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快速轮流发光,结合其他颜色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共用了电压变换单元110,因此可以节省背光模组10所包含的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

实施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三发光单元160。开关单元120还具有第四端j。

具体来说,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也可以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开关单元120可以是单刀三掷开关。第三发光单元160用于通电发光,且第三发光单元160用于发出单色光。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单色光、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出的单色光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出的单色光可以混合形成白光。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出的单色光是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中的一种,且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出的单色光与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出的单色光、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出的单色光均不同。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发光单元130用于发出红色光,且第二发光单元140用于发出绿色光时,第三发光单元160用于发出蓝色光。

第三发光单元160与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连接。如此,当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和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导通时,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开关单元120输出至第三发光单元160,从而驱动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变换单元110还可以在控制器150的控制下输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用于驱动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光。控制器150可以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第三端d和第四端j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由于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第三端d和第四端j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因此控制器150还需要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依次输出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这种情况下,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可以如图4所示。其中,Vout3表示第三电压。

背光模组10工作时,控制器150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第三端d和第四端j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一发光单元13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二发光单元14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从而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光。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三发光单元16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从而驱动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快速轮流发光,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共用了电压变换单元110,因此可以节省背光模组10所包含的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工作时,可以在一秒内显示多帧图像,从而形成动态效果。例如,显示装置可以在一秒内显示60帧图像、120帧图像或240帧图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在显示装置显示第3N-2帧图像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控制器150在显示装置显示第3N-1帧图像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控制器150在显示装置显示第3N帧图像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其中,N为正整数。也就是说,在显示装置显示第一帧图像时,背光模组10的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在显示装置显示第二帧图像时,背光模组10的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光;在显示装置显示第三帧图像时,背光模组10的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光;在显示装置显示第四帧图像时,背光模组10的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如此循环。这种情况下,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快速轮流发光,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可以根据背光模组10所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刷新率设定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第三端d和第四端j中的每个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的时间,从而使显示装置每显示一帧图像,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中的一个发光。例如,当显示装置的刷新率为240Hz(赫兹)时,即显示装置每秒显示240帧图像时,每帧图像的显示时间均为1/240秒。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50可以显示装置开始工作后的第一个1/240秒内,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在显示装置开始工作后的第二个1/240秒内,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在显示装置开始工作后的第三个1/240秒内,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工作时从主机获取图像数据,并根据图像数据控制开关单元120和电压变换单元110。其中,图像数据可以包括起始数据和自定义数据。起始数据用于表示一帧图像的开始。自定义数据包括显示装置显示一帧图像时每个子像素的目标灰阶。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50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个起始数据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在接收到第二个起始数据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在接收到第三个起始数据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5所示,电压变换单元110包括:电感L1、晶体管M1、二极管D1和电容C。

电感L1的第一端与电源V1连接。也就是说,电感L1的第一端即为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入端。电感L1的第二端与晶体管M1的第一端连接。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连接。也就是说,二极管D1的阴极即为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电容C的第一极板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地线GND连接。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150的第一输出端e连接,以使控制器150控制二极管D1的输出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感L1、晶体管M1、二极管D1和电容C构成一个升压变换电路。该升压变换电路的工作过程为:在第一阶段,控制器150控制晶体管M1导通。此时,电源V1输出的电压流过电感L1。二极管D1防止电容C对地线GND放电。电感L1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电感L1储存电能。在第二阶段,控制器150控制晶体管M1关断。此时,电感L1向电容C放电,使电容C电压升高。如此,即可实现升压变换的目的。控制器150通过控制晶体管M1的占空比,即控制晶体管M1的导通时间相对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之和的比例,即可控制升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第三电压对应的晶体管M1的占空比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均包括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单元130中,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均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单元140中,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均为绿色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单元160中,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均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的输出端还连接至控制器150的电流输入端m,以形成电流回路。

实施例四: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反馈单元170。

反馈单元170具有第一端n、第二端p和输出端q。反馈单元170的第一端n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反馈单元170的第二端p与地线GND连接。反馈单元170的输出端q与控制器150的检测端r连接。如此,当电压变换单元110具有输出电压时,反馈单元170可以输出一个电压至控制器150的检测端r。控制器150可以根据检测端r获取的电压来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0的电路结构图。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控制器150的检测端r包括第一检测端r1、第二检测端r2和第三检测端r3。反馈单元170包括第一反馈电路172、第二反馈电路174和第三反馈电路176。

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一端n1、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一端n2和第三反馈电路176的第一端n3均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一端n1、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一端n2和第三反馈电路176的第一端n3共同构成反馈单元170的第一端n。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二端p1、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二端p2和第三反馈电路176的第二端p3均与地线GND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二端p1、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二端p2和第三反馈电路176的第二端p3共同构成反馈单元170的第二端p。第一反馈电路172的输出端q1与第一检测端r1连接,第二反馈电路174的输出端q2与第二检测端r2连接,第三反馈电路176的输出端q3与第三检测端r3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反馈电路172的输出端q1、第二反馈电路174的输出端q2和第三反馈电路176的输出端q3共同构成反馈单元170的输出端q。

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反馈电路172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其中,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及第一检测端r1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也就是说,电阻R1的第一端即为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一端n1;电阻R2的第二端即为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二端p1;电阻R1的第二端即为第一反馈电路172的输出端q1。第二反馈电路174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其中,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阻R4的第一端及第二检测端r2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也就是说,电阻R3的第一端即为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一端n2;电阻R4的第二端即为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二端p2;电阻R3的第二端即为第二反馈电路174的输出端q2。第三反馈电路176包括电阻R5和电阻R6。其中,电阻R5的第一端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及第三检测端r3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也就是说,电阻R5的第一端即为第三反馈电路176的第一端n3;电阻R6的第二端即为第三反馈电路176的第二端p3;电阻R5的第二端即为第三反馈电路176的输出端q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一检测端r1获取第一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一检测电压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从而使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二检测端r2获取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二检测电压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从而使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与j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三检测端r3获取第三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三检测电压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从而使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

下面结合附图,从三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包括有反馈单元170的背光模组1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在下述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所需的第一电压均为6V,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所需的第二电压均为9V,驱动第三发光单元160所需的第三电压均为12V。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的电路结构如图7所示。其中,电阻R1的阻值等于电阻R2的阻值,电阻R3的阻值等于电阻R4的阻值,电阻R5的阻值等于电阻R6的阻值。也就是说,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为1比1,电阻R3和电阻R4的阻值之比为1比1,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之比为1比1。控制器150内可以针对第一检测电压设有第一电压阈值,第一电压阈值为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时第一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第一电压阈值为3V。控制器150内可以针对第二检测电压设有第二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为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时第二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第二电压阈值为4.5V。控制器150内可以针对第三检测电压设有第三电压阈值,第三电压阈值为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时第三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第三电压阈值为6V。

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一检测端r1获取第一检测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为3V,即第一检测电压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6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小于3V,即第一检测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6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大于3V,即第一检测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6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同样的,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二检测端r2获取第二检测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为4.5V,即第二检测电压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9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小于4.5V,即第二检测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9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大于4.5V,即第二检测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9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三检测端r3获取第三检测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为6V,即第三检测电压等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12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小于6V,即第三检测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12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大于6V,即第三检测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12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7所示。其中,电阻R1的阻值等于电阻R2的阻值,电阻R3的阻值等于电阻R4的阻值的一半,电阻R5的阻值等于电阻R6的阻值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为1比1,电阻R3和电阻R4的阻值之比为1比2,电阻R5和电阻R6的阻值之比为1比3。控制器150内针对第一检测电压、第二检测电压和第三检测电压设有统一的电压阈值。该电压阈值等于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时第一检测电压的值,也等于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时第二检测电压的值,也等于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时第三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电压阈值为3V。

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一检测端r1获取第一检测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为3V,即第一检测电压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6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小于3V,即第一检测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6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大于3V,即第一检测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6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二检测端r2获取第二检测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为3V,即第二检测电压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9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小于3V,即第二检测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9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大于3V,即第二检测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9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三检测端r3获取第三检测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为3V,即第三检测电压等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12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小于3V,即第三检测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12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大于3V,即第三检测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12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在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的电路结构如图8所示。在这一实施例中,反馈单元170可以仅包括一个反馈电路,即第一反馈电路172。这种情况下,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一端n1即为反馈单元170的第一端n,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二端p1即为反馈单元170的第二端p,第一反馈电路172的输出端q1即为反馈单元170的输出端q。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为1比1。控制器150也仅具有一个检测端r。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检测端r获取第一检测电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检测端r获取第二检测电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检测端r获取第三检测电压。控制器150内可以针对第一检测电压设有第一电压阈值,第一电压阈值为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时第一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第一电压阈值为3V。控制器150内可以针对第二检测电压设有第二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为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时第二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第二电压阈值为4.5V。控制器150内可以针对第三检测电压设有第三电压阈值,第三电压阈值为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时第三检测电压的值。也就是说,第三电压阈值为6V。

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检测端r获取第一检测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为3V,即第一检测电压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6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小于3V,即第一检测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6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一检测电压大于3V,即第一检测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6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同样的,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检测端r获取第二检测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为4.5V,即第二检测电压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9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小于4.5V,即第二检测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9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二检测电压大于4.5V,即第二检测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9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检测端r获取第三检测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为6V,即第三检测电压等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为12V,即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小于6V,即第三检测电压小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小于12V,此时需要增大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若第三检测电压大于6V,即第三检测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阈值,则表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大于12V,此时需要减小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其中,背光模组10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照明。

具体来说,背光模组10包括:电压变换单元110、开关单元120、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控制器150。

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连接,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第一发光单元130连接,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第二发光单元140连接。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出的单色光用于与其他颜色的单色光混合成白光。

控制器15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控制端f及开关单元120的控制端h连接,控制器150用于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和第三端d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且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第一电压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第二电压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三发光单元160。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第三发光单元160连接,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发出的单色光用于混合成白光。控制器150用于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第三端d和第四端j依次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且控制器150在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用于驱动第三发光单元160。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应用于显示装置。控制器150在显示装置显示第3N-2帧图像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控制器150在显示装置显示第3N-1帧图像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控制器150在显示装置显示第3N帧图像时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四端j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N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130用于发出红色光,第二发光单元140用于发出绿色光,第三发光单元160用于发出蓝色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变换单元110包括:电感L1、晶体管M1、二极管D1和电容C。

电感L1的第一端与电源V1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晶体管M1的第一端连接,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连接。电容C的第一极板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容C的第二极板与地线GND连接。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150的第一输出端e连接,以使控制器150控制二极管D1的输出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反馈单元170。反馈单元170的第一端n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反馈单元170的第二端p与地线GND连接,反馈单元170的输出端q与控制器150的检测端r连接,控制器150用于根据控制器150的检测端r获取的检测电压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0的检测端r包括第一检测端r1和和第二检测端r2。反馈单元170包括:第一反馈电路172和第二反馈电路174。

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一端n1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第一反馈电路172的第二端p1与地线GND连接,第一反馈电路172的输出端q1与第一检测端r1连接。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一端n2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第二反馈电路174的第二端p2与地线GND连接,第二反馈电路174的输出端q2与第二检测端r2连接。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一检测端r1获取第一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一检测电压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使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从第二检测端r2获取第二检测电压,并根据第二检测电压调节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电压,使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馈电路172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第二反馈电路174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

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及第一检测端r1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电压变换单元110的输出端a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阻R4的第一端及第二检测端r2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线GND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不等于电阻R3和电阻R4的阻值之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包括电压变换单元110、开关单元120、第一发光单元130、第二发光单元140和控制器150。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二端c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一发光单元13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一电压,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单元130发光。控制器150在控制开关单元120的第三端d与开关单元120的第一端b导通时,即控制第二发光单元140与电压变换单元110连通时,还控制电压变换单元110输出第二电压,从而驱动第二发光单元140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快速轮流发光,结合其他颜色即可在视觉效果上形成白光。同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30和第二发光单元140共用了电压变换单元110,因此可以节省背光模组10所包含的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集成度的提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驱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方法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背光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69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