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2:48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计算流体动力学问题研究中,准确模拟大气边界层至关重要,是研究建筑结构风荷载分布的重要前提。

平衡大气边界层要求湍流物理量沿流动方向变化为零,保证其准确作用于建筑结构,可见,大气边界层的自保持性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标准化建模的方式中,于计算域顶部施加剪应力条件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自保持效果,但是,该方法较难在商业CFD软件中实现,使得一些风工程师仅采用了部分平衡条件,可能导致湍流物理量沿流动方向迅速变化,而且,如果根据特殊手段生成特定的平衡大气边界层,很难以标准或者可复制的方式建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依靠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域,在计算域内较好保持湍流特性,而且能够以可复制的方式进行建模,更具有商业价值。

其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

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所述梯度风高度的0.5倍;

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所述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所述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

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

将所述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所述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所述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优选地,所述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建筑对象所处的来流风向,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其中,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包括:A类、B类、C类和D类;所述A类、B类、C类和D类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分别为0.01m、0.05m,0.3m和1.0m。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

其中,h为梯度风高度,u

优选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包括:通过风速缩尺系数对参考点风速进行调整;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小于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9倍时,则降低所述风速缩尺系数;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大于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1倍时,则提高所述风速缩尺系数,直至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

计算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其中,U(z)为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的任意点高度的风速,z为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的任意点高度,z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

其中,k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所述梯度风高度的0.5倍;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所述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所述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所述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所述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建筑对象所处的来流风向,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其中,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包括:A类、B类、C类和D类;所述A类、B类、C类和D类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分别为0.01m、0.05m,0.3m和1.0m。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所述梯度风高度的0.5倍;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所述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所述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将所述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所述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所述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以周期边界条件计算得到的可复制平衡大气边界层湍流特性为基础,拟合得到计算域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满足湍流守恒方程和流向动量方程,从而实现大气边界层的自保持性。而且,本申请依靠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域,可在计算域内较好保持上述湍流特性,能够以可复制的方式进行建模,更具有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值模拟计算域举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速自保持性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湍动能自保持性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湍流耗散率自保持性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理想余弦山脉数值模拟计算域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理想余弦山脉测点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点1风速加速比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点2风速加速比对比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依靠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域,在计算域内较好保持湍流特性,而且能够以可复制的方式进行建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流体力学模型。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建筑对象,确定出目标建筑对象的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该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可以包括:

根据目标建筑对象所处的来流风向,确定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其中,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包括:A类、B类、C类和D类,A类、B类、C类和D类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分别为0.01m、0.05m,0.3m和1.0m。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建筑对象所处的来流风向,从而确定出目标建筑对象的地貌类别,进一步得到该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

步骤S102: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所述梯度风高度的0.5倍。

具体地,将步骤S101得到的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到利用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从而得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大气摩擦速度。并将数组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梯度风高度的0.5倍。

其中,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可以是Deaves and Harris(由迪夫斯和哈里斯提出)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Deaves and Harris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可以方便得到相关参数,不再需要设置顶部剪应力,也避免复杂源项的输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可以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

其中,h为梯度风高度,单位为:m;u

步骤S103: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具体地,当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在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从而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周期边界条件计算得到的可复制平衡大气边界层湍流特性为基础,拟合得到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从而满足湍流守恒方程和流向动量方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可以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

计算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其中,U(z)为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的任意点高度的风速,单位为:m/s;z为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的任意点高度,单位为:m;z

步骤S104: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所述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所述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步骤S101得到的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步骤2得到的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从而生成入口边界条件。

步骤S105: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可以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

其中,k

步骤S106:将所述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所述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所述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从而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并通过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多么复杂的流动情况,其流动都由三个基本的物理原理控制,即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这三个基本的物理原理分别对应三个控制方程,即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并通过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所述梯度风高度的0.5倍;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所述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所述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将所述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所述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所述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以周期边界条件计算得到的可复制平衡大气边界层湍流特性为基础,拟合得到计算域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满足湍流守恒方程和流向动量方程,从而实现大气边界层的自保持性。而且,本申请依靠建立的数值模拟计算域,可在计算域内较好保持上述湍流特性,能够以可复制的方式进行建模,更具有商业价值。

可选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包括:通过风速缩尺系数对参考点风速进行调整;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小于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9倍时,则降低所述风速缩尺系数;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大于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1倍时,则提高所述风速缩尺系数,直至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

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风速缩尺系数对参数点风速进行调整,初始风速缩尺系数为1.0;检查计算域高度与目标建筑对象的适应性,当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小于9倍目标建筑对象时,则降低风速缩尺系数;当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大于11倍目标建筑对象时,则提高风速缩尺系数,直至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目标建筑高度的10倍。

以目标建筑对象为一栋158m高的建筑为例,需要生成该建筑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已知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该建筑对应的地貌类别,以及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如下表1所示。

表1

将该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如表2所示。

表2

依据表2所示,由于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梯度风高度的0.5倍,因此,数值模拟计算域高度应取628m。显然该数值模拟计算域不满足10倍建筑对象的要求,于是降低风速缩尺系数。经过若干次试算后,确定风速缩尺系数为0.4。此时,梯度风高度为3160m,大气摩擦速度为1.9515m/s,数值模拟计算域高度为1580m,满足10倍建筑高度的要求。

建立数值模拟计算域尺寸为5000m×100m×1580m,其中,顺风向水平网格尺寸为10m,横风向水平网格尺寸为25m,首层竖向网格高度为1m,增长率为1.06,顶部最大网格尺寸为95m,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值模拟计算域举例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ICEM作为网格划分软件,将数值模拟计算域划分为结构化网络。进一步地,可以在该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设计2倍网格数量的网格划分方案,该网格划分计算结果与2倍网格数量的计算结果相接近,可见,该网格划分方案通过了无关性测试。

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地面粗糙长度以及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得到公式如下:

根据地面粗糙长度,设壁面粗糙度常数C

计算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k

将入口边界条件与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流体力学模型求解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从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到出口湍流特性自保持性结果如图3-图5所示。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速自保持性结果示意图,从图3可以看出,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风速到出口风速基本一致,说明风速自保持性良好,不随数值模拟计算域长度变化。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湍动能自保持性结果示意图,从图4可以看出,数值模拟计算域入口湍动能与出口湍动能较为一致,由于近壁面区域的离散化误差,导致低空流场的湍动能有所差异,但误差在容许范围内。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湍流耗散率自保持性结果示意图,从图5可以看出,入口湍流耗散率与出口湍流耗散率基本一致,仅在30m以下的近地面具有较小误差。

下面用具体的理想余弦山脉风场数值模拟来验证本申请的平衡大气边界层的效果,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理想余弦山脉数值模拟计算域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理想余弦山脉测点示意图。进一步地,分别进行了风洞试验以及数值模拟来反映理想余弦山脉的风场信息,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点1风速加速比对比结果示意图,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点2风速加速比对比结果示意图。根据对比结果可知,风洞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证明该平衡大气边界层实现方法较为可靠。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装置,请参阅图9,示出了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第三获取模块300,第一确定模块400,第四获取模块500,第二确定模块600。

第一获取模块100,用于根据目标建筑对象,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风速;

第二获取模块200,用于将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参考点高度、参考点风速以及所述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输入预设的大气边界层数学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梯度风高度以及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大气摩擦速度;将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设定为所述梯度风高度的0.5倍;

第三获取模块300,用于当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为所述目标建筑对象的高度的10倍时,利用所述流体力学模型中的周期边界条件作为设置条件,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

第一确定模块400,用于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高度、所述地面粗糙长度以及所述大气摩擦速度输入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对应的入口风速剖面、湍动能剖面以及湍流耗散率剖面,生成入口边界条件;

第四获取模块500,用于根据所述地面粗糙长度,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600,用于将所述入口边界条件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边界参数输入所述流体力学模型,得到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将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入口剖面与所述数值模拟计算域的壁面输入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通过所述流体力学模型求解所述预设的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生成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平衡大气边界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建筑对象所处的来流风向,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其中,所述目标建筑对象对应的地貌类别包括:A类、B类、C类和D类;所述A类、B类、C类和D类地貌类别对应的地面粗糙长度,分别为0.01m、0.05m,0.3m和1.0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所示的流程图仅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中得以实现的一个示例,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受到该流程图任何方面的限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平衡大气边界层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一种自动实现大气采样分析设备平衡的大气自动监测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74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