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7:35


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3GPP标准化组织为5G NR定义了一系列的频段资源,并为每个频段分配了频段号,用于标识频段范围。当终端驻留网络时,会通过UE能力上报告知网络终端支持的所有频段的频段号,并上报每个频段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

在现有标准化中,当终端上报某频段号,网络则默认该终端支持该频段全带宽。但3GPP协议只定义了终端上报每个频段的工作带宽能力,而默认终端支持每个频段的全带宽,但对于一些频段,终端支持全频段存在困难,导致终端存在多种不同类型,体现在终端的频带带宽能力各不相同,以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需求。终端并不能通过3GPP协议上报其所实际支持频段带宽,使得基站无法得知终端所实际支持频段带宽,而当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如果基站分配的频段资源与终端频段带宽能力不符,将出现资源分配失败,导致业务建立失败。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

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的步骤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的步骤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目标终端类型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终端类型的带宽包括第一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为第一段带宽,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或者,

所述目标终端类型的带宽包括第二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为第二段带宽,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33MHz,第二段带宽的范围为718MHz-743MHz,第一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或者,

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为718MHz-743MHz,第二段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33MHz,第一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的步骤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若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宽的范围为733MHz~743MHz,所述第二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18MHz;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18MHz,所述第二带宽的范围为733MHz~743MHz。

进一步地,所述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的步骤之前,所述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还包括:

配置第一静态波速SSB以及第二SSB;

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

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其中,第一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二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包括:

配置第三静态波速SSB以及第四SSB;

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

其中,第三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四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的步骤包括:

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

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包括:

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绝对差值;

基于所述绝对差值,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绝对差值,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若所述绝对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BWP的带宽处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BWP的最大频率大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BWP的带宽处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二BWP的最小频率小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设备,所述终端带宽识别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终端带宽识别程序,所述终端带宽识别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终端带宽识别程序,所述终端带宽识别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并根据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接收的反馈进行所述目标终端频段带宽的分配;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配置第三静态波速SSB以及第四SSB;并基于所述第三SSB或所述第四SSB对应的反馈,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

收发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发送广播信息;

其中,第三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四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通过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接着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能够通过第一带宽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中终端带宽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网络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中终端带宽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带宽识别设备可以是通信网络设备,例如,该通信网络设备为基站(Base Station,BS),该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多个BWP,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多种业务。其中,所述基站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接入点(accesspoint,AP)、无线接入点(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WiFi A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BS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中,上述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基站。

图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基站100包括:收发器101、存储器102和处理器103。存储器102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103,与存储器102和收发器101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以下各个实施例中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

步骤S102,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终端完成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过程时,基站将该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并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该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或者通过DCI切换机制发送该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目标终端得到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时,若该目标终端支持该第一带宽,则该目标终端通过该第一带宽发送数据包至基站,否则,该目标终端无法发送数据包。

接着,基站基于第一带宽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即基站根据目标终端通过第一带宽发送数据包的情况,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021,若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

本实施例中,若未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基站确定当前该目标终端无法通过第一带宽发送数据包,也就是说,该目标终端不支持该第一带宽,进而基站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进而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其中,该目标带宽为全频段带宽中除该第一带宽之外的带宽,由于移动终端的带宽未连续带宽,因此,目标带宽为全频段带宽中大于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的带宽,或者全频段带宽中小于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的带宽,当然该目标带宽仍需满足终端的带宽规则。

进一步地,又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022,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目标终端类型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目标终端上传的数据包时,由于可以接收到该目标终端通过该第一带宽发送的数据包,该目标终端支持第一带宽,若当前该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目标终端类型,则判定该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进而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其中,该目标终端类型与第一带宽对应。具体地,目标终端类型的带宽包括第一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所述目标带宽为第一段带宽,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或者,

所述目标终端类型的带宽包括第二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所述目标带宽为第二段带宽,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33MHz,第二段带宽的范围为718MHz-743MHz,第一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或者,

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为718MHz-743MHz,第二段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33MHz,第一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

例如,全频段带宽为上行703-743MHz、下行758-803MHz,第一段带宽可以为上行703-733MHz、下行758-788MHz,第二段带宽可以为上行718-743MHz、下行773-803MHz,第一带宽可以设置在上行733~743MHz、下行788-803MHz的范围内;或者,第一段带宽可以为上行718-743MHz、下行773-803MHz,第二段带宽可以为上行703-733MHz、下行758-788MHz,第一带宽可以设置在上行703~718MHz、下行758-773MHz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一带宽时,基站可进行计时操作,当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具体地,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一带宽之后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若未接收到数据包,则基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若接收到数据包、且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一带宽之后的持续时长未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目标终端类型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其中,该第一预设时长可进行合理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或者全频段带宽之后,基站重新设置BWP,具体可根据确定的目标终端的带宽修改该BWP,以便于后续目标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目标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Initial BWP配置在全频段带宽的中间15MHz,以确保PRACH过程的成功完成。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通过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接着基于所述第一带宽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能够通过第一带宽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3之后,该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

步骤S202,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步骤S203,若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

本实施例中,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基站无法获取到该目标终端的目标终端类型,在接收到目标终端上传的数据包时,由于可以接收到该目标终端通过该第一带宽发送的数据包,则基站判定目标终端支持该第一带宽,因此,判定该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或者第二段带宽,此时,将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并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该第二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或者通过DCI切换机制发送该第二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目标终端得到第二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时,若该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包括该第二带宽,则目标终端通过该第二带宽发送数据包至基站,否则,该目标终端无法发送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目标终端上传的数据包时,由于可以接收到该目标终端通过该第二带宽发送的数据包,因此,判定该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进而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若未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判定目标终端无法通过第二频段发送数据包,进而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即该目标终端当前仅支持第二段带宽,进而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其中,所述第一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

终端的带宽包括第一段带宽、第二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大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或等于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第二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二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或等于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例如,现有终端的全频段带宽为上行703-743MHz、下行758-803MHz,第一段带宽为上行703-733MHz、下行758-788MHz,第二段带宽为上行718-743MHz、下行773-803MHz,第一带宽的范围为733MHz~743MHz,第二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18MHz。

或者,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或等于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第二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第二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或等于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例如,现有终端的全频段带宽为上行703-743MHz、下行758-803MHz,第一段带宽为上行718-743MHz、下行773-803MHz,第二段带宽为上行703-733MHz、下行758-788MHz,第一带宽的范围为703MHz~718MHz,第二带宽的范围为733MHz~743MHz。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一带宽时,基站可进行计时操作,当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即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一带宽之后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若未接收到数据包,则基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若接收到数据包、且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一带宽之后的持续时长未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

同时,在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时,基站也可进行计时操作,当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即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之后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若未接收到数据包,则基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若接收到数据包、且将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之后的持续时长未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其中,该第二预设时长以及第三预设时长均可进行合理设置。例如,第二预设时长以及第三预设时长均与第一预设时长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第二段带宽或者全频段带宽之后,基站重新设置BWP,具体可根据确定的目标终端的带宽修改该BWP,以便于后续目标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目标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Initial BWP配置在全频段带宽的中间15MHz,以确保PRACH过程的成功完成。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通过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接着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而后若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能够在BWP为第二带宽时根据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为第二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进一步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之前,该终端带宽识别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配置第一静态波速SSB以及第二SSB,其中,第一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二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

步骤S302,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

步骤S303,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其中,第一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二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并且,全带宽低端带宽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全带宽高端带宽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该预设带宽可以为10MHz。例如,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小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大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若全频段带宽为上行703-743MHz、下行758-803MHz,则全带宽低端带宽可以为703-712MHz、下行758-767MHz,全带宽高端带宽可以为上行739-743MHz、下行794-803MHz。

目标终端类型包括第一终端类型以及第二终端类型。若第一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则第二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若第一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则第二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终端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之前,该基站可以配置两个SSB,例如,第一SSB以及第二SSB,并且,第一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二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即第一SSB的PRACH配置在全带宽低端带宽,第二SSB的PRACH配置在全带宽低端带宽,基站基于所述第一SSB以及所述第二SSB发送广播信息,即广播信息包括第一SSB以及第二SSB。

本实施例中,在完成第一SSB以及第二SSB的配置之后,目标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SSB或第二SSB完成与基站之间的物理随机接入过程。具体地,在接收到该广播信息时,仅支持第一段带宽的终端根据第一SSB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仅支持第二段带宽的终端根据第二SSB进行物理随机接入,而支持全频段带宽(同时支持第一段带宽以及第二段带宽)的终端根据第二SSB进行物理随机接入。进而,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PRACH过程中目标终端发送的任一信息),则确定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PRACH过程中目标终端发送的任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通过配置第一静态波速SSB以及第二SSB,接着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若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能够根据PRACH过程中终端发送的信息准确识别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进一步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配置第三静态波速SSB以及第四SSB;

步骤S402,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

其中,第三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四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并且,全带宽低端带宽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全带宽高端带宽的带宽小于预设带宽,该预设带宽可以为10MHz。例如,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小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大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若全频段带宽为上行703-743MHz、下行758-803MHz,则全带宽低端带宽可以为703-712MHz、下行758-767MHz,全带宽高端带宽可以为上行739-743MHz、下行794-803MHz。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终端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之前,该基站可以配置两个SSB,例如,第三SSB以及第四SSB,并且,第三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四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即第三SSB的PRACH配置在全带宽低端带宽,第四SSB的PRACH配置在全带宽低端带宽。在完成第三SSB以及第四SSB的配置之后,基站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发送广播信息,即广播信息包括第三SSB以及第四SSB。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三SSB或第四SSB完成与基站之间的物理随机接入过程。具体地,在接收到该广播信息时,仅支持第一段带宽的终端根据第三SSB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仅支持第二段带宽的终端根据第四SSB进行物理随机接入,而支持全频段带宽(同时支持第一段带宽以及第二段带宽)的终端根据第四SSB进行物理随机接入。

接着,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根据第一终端在PRACH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确定终端类型,具体地,该步骤S402包括:

步骤S4021,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

步骤S4022,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其中,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目标终端类型)包括第一终端类型以及第二终端类型。若第一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则第二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若第一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则第二终端类型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以及全频段带宽。

进而,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PRACH过程中目标终端发送的任一信息),则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PRACH过程中目标终端发送的任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进而能够根据第一终端在PRACH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准确得到该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得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时,可以将该第一终端作为目标终端,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若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若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目标终端类型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进而准确识别该第一终端的带宽。其中,目标终端类型、目标带宽、第一带宽以及第一段带宽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通过配置第三静态波速SSB以及第四SSB;接着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能够根据PRACH过程中终端发送的信息准确识别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进一步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步骤S502,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步骤S503,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本实施例中,基站预设配置两个BWP(Bandwidth Part,子集带宽),即第一BWP以及第二BWP,其中,第一BWP的最小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BWP的最大频率小于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二BWP的最小频率大于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BWP的最大频率为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基站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并获取第二终端基于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具体的,在设置第一BWP之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该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或者通过DCI切换机制发送该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第二终端得到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时,第二终端通过第一BWP中的各个频段上报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包括SRS、CSI-RS等,基站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第一BWP上报的各个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时,通过各个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一信号强度,例如,可以将多个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值作为第一信号强度,或者,将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和作为第一信号强度。

接着,基站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该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或者通过DCI切换机制发送该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第二终端得到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时,第二终端通过第二BWP中的各个频段上报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基站接收第二终端通过第二BWP上报的各个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时,通过各个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二信号强度,其中,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相对应,也就是说,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均为上行参考信号,或均为下行参考信号;第一信号强度为均值时,第二信号强度为多个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值,第一参考信号为和值时,第二信号强度为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之和

然后,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第二终端的带宽,通过根据两个BWP对应的参考信号强度准确确定第二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进而能够准确识别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具体的,步骤S503包括:

步骤S531,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绝对差值;

步骤S532,基于所述绝对差值,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本实施例中,绝对差值为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之间差值的绝对值,通过该绝对差值可以确定第二终端的带宽,进一步提升该第二终端的带宽识别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该步骤S532包括:

步骤S5321,若所述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步骤S5322,若所述绝对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

步骤S5323,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

步骤S5324,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BWP的带宽处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BWP的最大频率大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BWP的带宽处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二BWP的最小频率小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该绝对差值时,获取预设差值,并确定绝对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若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判定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相近,进而确定在全频段均可接收到第二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即确定第二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若绝对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进一步确定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若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第二终端基于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较大,则确定第二终端通过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较多,进而确定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即第二终端仅支持第一段带宽。

若第一信号强度小于第二信号强度,第二终端基于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较大,确定第二终端通过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较多,进而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即第二终端仅支持第二段带宽。

本实施例能够根据绝对差值、第一信号强度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准确判定该第二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差值可进行合理设置,例如预设差值可以为0,或者预设差值根据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差值=(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4。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第二段带宽或者全频段带宽之后,基站重新设置BWP,具体可根据确定的目标终端的带宽修改该BWP,以便于后续目标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通过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接着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而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能够根据第一信号强度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准确得到该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进而能够准确识别目标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提高终端所支持的频段带宽的识别准确率,避免终端发起业务建立时出现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及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200包括:收发器201以及处理器202,处理器201与收发器202相连,用于执行指令,以在执行指令时执行如下步骤:在检测到目标终端完成物理随机接入时,处理器201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子集带宽BWP设置为第一带宽;并生成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通过收发器202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其中,若目标终支持所述第一带宽,则目标终端在第一带宽上工作;处理器201根据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接收的反馈进行所述目标终端频段带宽的分配。

可选地,处理器201根据在所述第一带宽上接收的反馈确定目标终端的带宽。

可选地,若收发器202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处理器201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

可选地,若收发器202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目标终端类型时,处理器201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其中,所述目标终端类型的带宽包括第一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为第一段带宽,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或者,

所述目标终端类型的带宽包括第二段带宽或全频段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对应的目标带宽为第二段带宽,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一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

可选地,若收发器202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处理器201将所述目标终端待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BWP设置为第二带宽;

收发器202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带宽对应的指示信息,其中,若目标终支持所述第二带宽,则目标终端在第二带宽上工作;

若收发器202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处理器201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若收发器202未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带宽反馈的数据包,则处理器201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或者,

所述第一带宽处于703MHz~718MHz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带宽处于733MHz~743MHz的范围内。

可选地,处理器201配置第一静态波速SSB以及第二SSB;

收发器201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发送广播信息;

若收发器202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处理器201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

若收发器202接收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处理器201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其中,第一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二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收发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配置第三静态波速SSB以及第四SSB;并基于所述第三SSB或所述第四SSB对应的反馈,确定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

收发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三SSB以及所述第四SSB发送广播信息;

其中,第三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低端带宽,第四SSB对应的PRACH的频段带宽为全带宽高端带宽,全带宽低端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全带宽高端带宽的最小频率大于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可选地,若收发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低端带宽发送的第一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一终端类型;

若收发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全带宽高端带宽发送的第二信息,则处理器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终端类型为第二终端类型。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收发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并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一BWP,收发器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BWP对应的指示信息,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一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

处理器将第二终端的BWP设置为第二BWP,收发器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BWP对应的指示信息,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BWP上报的参考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可选地,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绝对差值;并基于所述绝对差值,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

可选地,若所述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全频段带宽;

若所述绝对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则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一段带宽;

若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则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带宽为第二段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小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小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大频率为所述全频段带宽的最大频率;所述第一BWP的带宽处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BWP的最大频率大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最小频率;所述第二BWP的带宽处于所述第二段带宽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二BWP的最小频率小于所述第一段带宽的最大频率。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终端带宽识别程序,所述终端带宽识别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终端带宽识别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终端带宽识别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包括终端带宽识别程序,所述终端带宽识别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带宽识别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测量配置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信号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资源映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带宽调整方法、业务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发送带宽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8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