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

对于乳腺癌需要进行手术,而为尽量减小术后并发症且美容效果良好,现采用一种单侧乳癌根治术后对侧乳腺带蒂腺体脂肪皮瓣转移即刻乳房重建和缺损修复手术。

手术前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大小会发生变化,变小甚至消失,触诊不到,当新辅助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或病理完全缓解后,甚至超声也无法定位,为手术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明确肿瘤原始范围的定位装置,以便做好术前准备,为手术切除范围做好术前指导。

中国专利CN111449766B公开了一种乳腺定位部件,包括环形底座、连接于环形底座上端面的弧形支架和贯穿连接支架的定位机构,所述环形底座的上端周面内设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设滑轨,所述支架的自由端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凹槽,所述支架沿弧形弯曲的方向上设滑槽,所述定位机构通过滑筒连接支架的滑槽,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筒和针道导向筒,所述定位筒的一端连接支架朝向环形底座的一侧,所述定位筒的另一端设扩张球囊,所述导向筒贯穿滑筒套设于定位筒的内部。

该乳腺定位部件中的环形底座无法固定于患者表面,进而使得在进行穿刺时,环形底座容易发生滑动而导致定位精度较低,同时若需人工相对患者固定环形底座时,操作繁琐,不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通过设置有环形槽的环形底座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以此在通过注气管将环形腔中的空气抽出后,环形底座无法或不易脱离人体,使得定位支架能够调整定位筒的方位,使得定位筒能够在病灶处形成穿刺引导架,进而能够确定定位筒与肿块的角度,解决了现有的乳腺定位部件不易固定在患者表面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包括环形底座,以及设置在环形底座顶部的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上设置有定位筒,所述环形底座的底端具有与其同轴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底端具有与其同轴的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与所述环形槽形成环形腔,所述环形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环形腔连通的抽气口。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具有与其同轴的外定位环和内定位环,所述外定位环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外限位环,所述内定位环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限位环,所述密封膜的外边同轴设置在外定位环和外限位环之间,所述密封膜的内边同轴设置在内定位环和内限位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底端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外圆周面卡接在所述外限位环和密封膜之间,所述卡环的内圆周面卡接在所述内限位环和密封膜之间。

优选地,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环形底座顶部的定位环,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上的半圆架,所述半圆架上设置有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可相对所述半圆架滑动,所述定位平台上设置有相对半圆架锁定定位平台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定位筒沿所述半圆架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定位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半圆架的端部设置有夹设在所述定位环上的夹件,所述夹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上,所述夹件上还设置有可相对定位环锁定所述夹件的第二定位件。

优选地,所述环形底座的顶端均布有内螺纹孔座,所述定位设备还包括沿轴向贯穿定位环并与内螺纹孔座螺纹连接的螺栓。

优选地,所述半圆架包括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所述第二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端部通过夹件滑动地设置在定位环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平台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半圆架上的定位盒,所述定位筒贯穿定位盒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定位盒上还设置有可相对定位盒锁定定位筒的第三定位件。

优选地,所述定位盒中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沿所述限位板的厚度方向滑动设置的斜推块,以及沿所述限位板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与所述斜推块的斜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可沿径向地抵接在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定位件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盒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抵接在斜推块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环形底座的圆周面上均布有定位耳。

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环形槽的环形底座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以此在通过注气管将环形腔中的空气抽出后,环形底座无法或不易脱离人体,使得定位支架能够调整定位筒的方位,使得定位筒能够在病灶处形成穿刺引导架,进而能够确定定位筒与肿块的角度,使用难度低;

2.本发明通过在环形槽的底端设置外定位环和内定位环,并在外定位环的底端设置外限位环,在内定位环的底端设置内限位环,进而在外定位环和外限位环,以及内定位环和内限位环的作用下,密封膜不易脱离环形槽而提高环形腔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在第一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是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在第二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3是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在第二种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图8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为:

1-环形底座;

11-环形槽;

111-外定位环;

112-内定位环;

113-外限位环;

114-内限位环;

12-密封膜;

13-抽气口;

14-卡环;

15-内螺纹孔座;

16-定位耳;

2-定位支架;

21-定位环;

22-半圆架;

221-第一半圆杆;

222-第二半圆杆;

23-定位平台;

231-限位板;

24-第一定位件;

241-斜推块;

242-第一抵接块;

243-第二抵接块;

244-第一螺柱;

25-夹件;

251-第一夹体;

252-第二夹体;

26-第二定位件;

27-第三定位件;

3-定位筒;

4-导向针;

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或2所示,本发明提供:

乳腺癌手术乳房重建定位设备,包括环形底座1,以及设置在环形底座1顶部的定位支架2,所述定位支架2上设置有定位筒3,所述环形底座1的底端具有与其同轴的环形槽11,所述环形槽11的底端具有与其同轴的密封膜12,所述密封膜12与所述环形槽11形成环形腔,所述环形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环形腔连通的抽气口13。

确定病灶方位,测量并记录病灶距乳头与皮肤距离,标记对应的皮肤表面,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超声探头包裹无菌薄膜,安装环形底座1,使得环形槽11的底端贴附于皮肤,即密封膜12贴附于皮肤,将注射器的头部插接在所述抽气口13中,通过注射器抽吸环形腔中的空气,使得环形腔中的压强减小,因环形槽11的底端设置有密封膜12,密封膜12在压强减小的状态下形变,使得密封膜12在皮肤的顶面形变以形成负压腔,进而使得环形底座1无法脱离皮肤,通过定位支架2调节定位筒3在皮肤上的角度,以此相向环形底座1锁定定位筒3的角度,以此形成穿刺引导架;

将环形底座1固定于乳腺周围,在实时超声引导的作用下,通过调节定位支架2的方向和定位筒3的长度,将导向针4通过穿刺引导架后准确地刺入病灶或病灶的深度,将导丝穿过导向针4,使得导丝的前端与病灶形成锚固结构,确定导丝的前端固定良好,避开大血管,相对定位筒3抽出导向针4,保留导丝,将导丝的尾端固定与体表,根据标记对应的皮肤表面或导丝与肿物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环形槽11的环形底座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以此在通过注气管将环形腔中的空气抽出后,环形底座1无法或不易脱离人体,使得定位支架2能够调整定位筒3的方位,使得定位筒3能够在病灶处形成穿刺引导架,进而能够确定定位筒3与肿块的角度,使用难度低。

如图3、图4、图5和图11所示,所述环形槽11的内壁具有与其同轴的外定位环111和内定位环112,所述外定位环111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外限位环113,所述内定位环112的底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内限位环114,所述密封膜12的外边同轴设置在外定位环111和外限位环113之间,所述密封膜12的内边同轴设置在内定位环112和内限位环114之间。

为使得密封膜12能够稳定地设置在环形槽11中,通过在环槽槽的内壁设置外定位环111和内定位环112,并在外定位环111的底端设置外限位环113,使得外限位环113和外定位环111之间能够形成稳定卡接密封膜12外边的第一卡槽,并在内定位环112的底端设置内限位环114,使得内限位环114和外限位环113之间能够形成稳定卡接密封膜12内边的第二卡槽,进而使得密码膜的外边和内壁均能够被稳定地设置在环形槽11中,以此防止密封槽的外边和内边与所述环形槽11分离。

本申请通过在环形槽11的底端设置外定位环111和内定位环112,并在外定位环111的底端设置外限位环113,在内定位环112的底端设置内限位环114,进而在外定位环111和外限位环113,以及内定位环112和内限位环114的作用下,密封膜12不易脱离环形槽11而提高环形腔的密封性。

如图3和图11所示,所述环形槽11的底端设置有卡环14,所述卡环14的外圆周面卡接在所述外限位环113和密封膜12之间,所述卡环14的内圆周面卡接在所述内限位环114和密封膜12之间。

当密封膜12的外边被卡接在外定位环111和内限位环114之间,以及密封膜12的内边被卡接在内定位环112和内限位环114之间时,将卡环14的外圆周面卡接在所述外限位环113和密封膜12之间,所述卡环14的内圆周面卡接在所述内限位环114和密封膜12之间,使得密封膜12的内边和外边能够被分别地抵接在外定位环111和内限位环114的底端,以此能够使得环形腔能够被稳定的密封。进而便于环形抵接能够被稳定地设置在皮肤上。

所述卡环14上均布有过气口,卡环14抵接于人体后抽离环形腔中的空气,使得密封膜12形变以吸附在皮肤上,以此防止环形底座1脱离患者的手术位置。

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支架2包括同轴设置在所述环形底座1顶部的定位环21,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环21上的半圆架22,所述半圆架22上设置有定位平台23,所述定位平台23可相对所述半圆架22滑动,所述定位平台23上设置有相对半圆架22锁定定位平台23的第一定位件24,所述定位筒3沿所述半圆架22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定位平台23上。

当需要调节定位筒3相对乳腺的角度时,调节第一定位件24解除定位平台23和半圆架22的锁定,使得定位平台23能够在半圆架22上滑动,因定位筒3沿半圆架22的径向设置在定位平台23上,使得在调节定位筒3的角度后,使得定位筒3能够抵接在病灶的外界,再次调节第一定位件24以相对半圆架22而锁定定位平台23,以此使得定位筒3能够在患者体外形成一定角度的穿刺通道,同时因环形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定位环21,进而使得半圆架22能够在环形底座1的顶端发生旋转,进而使得在相对人体固定环形底座1后,通过相对环形底座1旋转半圆架22后,定位筒3可在患者体外形成不同角度的穿刺角度。

如图6所示,所述半圆架22的端部设置有夹设在所述定位环21上的夹件25,所述夹件2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环21上,所述夹件25上还设置有可相对定位环21锁定所述夹件25的第二定位件26。

通过在半圆的两端设置夹件25,使得夹件25滑动地设置在定位环21上,进而使得半圆架22的端部通过夹件25可在定位环21上转动,使得半圆架22可沿定位环21的轴线旋转,使得设置在半圆架22上的定位筒3在环形底座1上可以不同的角度被固定,进而能够在皮肤上形成不同角度的穿刺通道。

第二定位件26包括螺纹柱,螺纹柱沿径向地穿过夹件25,螺纹柱与夹件25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纹柱可抵接在定位环21的圆周面上,以此使得夹件25可被固定在定位环21上,以防止导向针4在穿过定位筒3时夹件25在定位环21上发生滑动。

如图7所示,所述环形底座1的顶端均布有内螺纹孔座15,所述定位设备还包括沿轴向贯穿定位环21并与内螺纹孔座15螺纹连接的螺栓5。

夹件25有两个,夹具包括第一夹体251和第二夹体252,第一夹体251和第二夹体25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夹体251和第二夹体252的底端宽于螺栓5的直径,半圆架22的两端通过夹件25滑动地设置在定位环21上。

为使得夹件25能够在定位环21上稳定地滑动,第一夹体251和第二夹体252的底端与螺栓5不发生接触,并且第一夹体251和第二夹体252可在定位环21上滑动,螺栓5穿过定位环21可与内螺纹孔座15螺纹连接,以此使得固定环能够被固定在环形底座1的顶部。

如图8所示,所述半圆架22包括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所述第二半圆杆222和第二半圆杆222的端部通过夹件25滑动地设置在定位环21上。

定位平台23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上,使得定位筒3能够沿半圆架22的径向穿过定位平台23,同时定位筒3位于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之间,定位平台23在滑动时,定位筒3在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同时半圆架22在定位环21上转动时可调节定位筒3在手术区的穿刺角度。

如图9所示,所述定位平台23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半圆架22上的定位盒,所述定位筒3贯穿定位盒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定位盒上还设置有可相对定位盒锁定定位筒3的第三定位件27。

通过在半圆架22上设置定位盒,使得定位盒能够在半圆架22上稳定地调节定位筒3的角度,同时为避免在进行穿刺时定位筒3发生转动,第三定位件27为第二螺柱,第二螺柱与定位盒螺纹连接,第二螺柱可沿固定筒的径向抵接在固定筒的外圆周面上,进而相对定位盒锁定固定筒,以防止固定筒在所述定位盒上发生滑动。

如图9所示,所述定位盒中设置有限位板231,所述第一定位件24包括沿所述限位板231的厚度方向滑动设置的斜推块241,以及沿所述限位板23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抵接块242和第二抵接块243,所述第一抵接块242和第二抵接块243与所述斜推块241的斜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抵接块242和第二抵接块243可沿径向地抵接在所述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定位件24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盒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柱244,所述第一螺柱244抵接在斜推块241的一侧。

当需要相对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锁定定位盒时,转动第一螺栓5,因第一螺栓5的内端抵接在斜推块241上,使得在相对定位和转动第一螺栓5时,第一螺栓5抵接在斜推块241上而相对限位板231发生滑动,而第一抵接块242和第二抵接块243滑动地设置在定位盒中,使得斜推块241在滑动时,第一抵接块242和第二抵接块243可沿径向地抵接在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的相对侧,以此相对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锁定定位盒,以此防止在穿刺时定位盒在第一半圆杆221和第二半圆杆222上发生滑动。

如图1所示,1所述环形底座1的圆周面上均布有定位耳16。

所述定位耳16上设置有定位孔,通过将环形底座1固定在手术区域后,然后通过定位孔在皮肤上画出定位点,以此在经过新辅助化疗,通过定位点可重新明确肿瘤的原始范围,以便于做好手术准备,为手术切除范围做好术前指导。通过设置有环形槽11的环形底座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以此在通过注气管将环形腔中的空气抽出后,环形底座1无法或不易脱离人体,使得定位支架2能够调整定位筒3的方位,使得定位筒3能够在病灶处形成穿刺引导架,进而能够确定定位筒3与肿块的角度,使用难度低。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术后专用文胸
  • 一种乳腺癌术后假体乳房重建后的专用康复固定内衣
技术分类

0612011586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