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及硬盘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及硬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盘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及硬盘系统。

背景技术

硬盘可通过支架固定在背板上,以防止其出现脱落或震荡等问题而影响使用。具体的,该支架包括铁条以及用于给用户提供拔出着力点的着力模块,所述着力模块具体包括可弹开杆以及按钮或拉钮,在按钮动作即被按下,或者,拉钮动作即被拉开时,可弹开杆能够自动弹开,以使操作人员将该支架从背板上拔出,以实现硬盘的拔出。

但是所述背板上可能同时包括很多个硬盘,很可能出现拔错的情况,尤其是在硬盘尺寸较小,如为2.5寸硬盘,或者是所述背板接近满载时,硬盘通过对应的支架安装在背板上后,彼此之间的距离通常较近,此时,即使是通过点亮某个待拔出硬盘所在支架内的提示灯的形式,仍然存在人为误操作的概率,进而导致被误操作的硬盘的数据丢失,带来损失。

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尽可能地避免误操作,实现硬盘的准确拆卸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及硬盘系统,避免了因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情况的发生,通过软件逻辑加硬件结构的设置,保障了硬盘的准确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用于将设于支架的硬盘从背板上进行拆卸,包括:

控制模块;

卡圈连接组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第二端设有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牵拉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第一端用于和相互搭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支架中的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牵拉组件中包括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的可伸缩件,且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驱动模块的动作方向相同;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未接收到表征控制所述支架上的可弹开杆弹出的标识信号时,控制所述卡圈连接组件撑开,以使所述牵拉组件的第一端同时穿过相互搭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阻止所述驱动模块动作而阻止所述可弹开杆弹开;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所述卡圈连接组件压缩,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穿出所述牵拉组件的第一端而相互分离,使得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可伸缩件缩回,以带动所述驱动模块动作而使所述可弹开杆弹开。

优选的,当所述驱动模块为按钮时;

所述牵拉组件具体包括:

所述可伸缩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中且靠近所述硬盘一侧的支撑架上,第二端于所述按钮连接;

第一拉环,用于和相互搭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第一拉片,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件为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件包括:

第一磁吸模块,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按钮上,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第二磁吸模块,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可伸缩件缩回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磁吸模块及所述第二磁吸模块的第二端磁吸连接,以带动所述按钮动作而使所述可弹开杆弹开;在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磁吸模块及所述第二磁吸模块的第二端相互排斥,以阻止所述按钮动作。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件还包括:

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吸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吸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驱动模块为拉钮时;

所述牵拉组件具体包括:

第二拉环;

第三连接杆,插接在所述拉钮上;

呈折弯状的第二拉片,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环连接;

所述可伸缩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背离;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硬盘支架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拉钮所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件包括:

第三磁吸模块,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面上;

第四磁吸模块,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硬盘支架的第一侧上;

所述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可伸缩件缩回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磁吸模块及所述第四磁吸模块的第二端磁吸连接,以带动所述拉钮动作而使所述可弹开杆弹开;在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磁吸模块及所述第四磁吸模块的第二端相互排斥,以阻止所述拉钮动作。

优选的,所述卡圈连接组件包括:

三个铰接的第四连接杆,分别固定于所述背板上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

三个铰接的第五连接杆,分别固定于所述背板上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

第五磁吸模块;第一端设置于铰接在中间的所述第四连接杆上,且还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第六磁吸模块,第一端设置于铰接在中间的所述第五连接杆上,且还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控制所述卡圈连接组件撑开,包括:

控制所述第五磁吸模块及所述第六磁吸模块的第二端相互排斥,以使各所述第四连接杆及各所述第五连接杆撑开;

控制所述卡圈连接组件压缩,包括:

控制所述第五磁吸模块及所述第六磁吸模块的第二端磁吸连接,以使各所述第四连接杆及各所述第五连接杆压缩。

优选的,所述卡圈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五磁吸模块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磁吸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硬盘系统,包括背板以及支架,还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硬盘拆卸控制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及硬盘系统,控制模块在未接收到表征控制支架上的可弹开杆弹出的标识信号时,控制卡圈连接组件撑开,于是,牵拉组件的第一端将同时穿过呈相互搭接状态的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进而带动可伸缩件处于拉伸状态,阻止驱动模块动作,用户无法操作,阻止可弹开杆弹开;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卡圈连接组件压缩,于是,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穿出所述牵拉组件的第一端而相互分离,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件将缩回,以带动所述驱动模块动作,可弹开杆将自动弹开,主动避免了因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情况的发生,通过软件逻辑加硬件结构的设置,保障了硬盘的准确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及硬盘系统,避免了因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情况的发生,通过软件逻辑加硬件结构的设置,保障了硬盘的准确拆卸。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用于将设于支架4的硬盘从背板上进行拆卸,包括:

控制模块2;

卡圈连接组件1,第一端固定于背板上,第二端设有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

牵拉组件3,设置于支架4内,第一端用于和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连接,第二端与支架4中的驱动模块42连接;牵拉组件3中包括与驱动模块42连接的可伸缩件31,且可伸缩件31的伸缩方向与驱动模块42的动作方向相同;

控制模块2用于在未接收到表征控制支架4上的可弹开杆43弹出的标识信号时,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撑开,以使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同时穿过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阻止驱动模块42动作而阻止可弹开杆43弹开;在接收到标识信号时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压缩,以使第一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杆12穿出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而相互分离,使得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件31缩回,以带动驱动模块42动作而使可弹开杆43弹开。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在背板上可能同时包括多个硬盘,进而很可能出现拔错的情况,尤其是在硬盘尺寸较小或者背板接近满载时,彼此距离又较近,支架4上的按钮或拉钮很可能被误操作,进而导致该硬盘被误拔除,带来数据丢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通过软件及硬件的配合设置,可控制待拔出的硬盘所在支架4上的可弹开杆43自动弹开,有效避免了上述误操作情况的发生。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模块42包括拉钮或按钮,结合现有技术里支架4上的拉钮和按钮设计可知,拉钮和按钮只有在动作到位(即运动距离达到预设距离)的时候,可弹开杆43才会弹开。在此基础上,在将该硬盘及对应的牵拉组件3首次安装至背板上时,可先向控制模块2发送所述标识信号,则卡圈连接组件1压缩,卡圈连接组件1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将相互分离,将所述硬盘与背板上的硬盘插接组件对应插接,操作所述牵拉组件3以使所述驱动模块42动作至使所述可弹开杆43保持未弹开状态(对应于驱动模块42为按钮则为将牵拉组件3向背离所述支架4的一端向外拉;对应于驱动模块42为拉钮时为将牵拉组件3向面向所述支架4的第一端向内推),进而完成安装过程的第一步;随后,再向控制模块2发送表征禁止所述可弹开杆43弹出的标识信号,卡圈连接组件1撑开,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将相互搭接,搭接过程中实现所述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同时穿过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可理解为类似拉环的成圈结构,该拉环的空心圆的面积足够大以保证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刚好可在其中动作以实现上述搭接及分离,同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处于搭接状态下,假定已搭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组成的结构为第一结构,该第一结构和所述拉环的边缘之间的操作距离又不足以使得驱动模块42的动作足够到位(即运动距离达到所述预设距离)以实现可弹开杆43弹开,以保证用户对驱动模块42的操作无法使得可弹开杆43弹开,避免误操作,至此完成安装。

于是,控制模块2在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该标识信号可由用户发送至控制模块2),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在上述安装后始终保持撑开,此时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始终保持相互搭接,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同时穿过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结合上述已经阐述的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的设计,无论用户怎样操作该驱动模块42,均无法使得驱动模块42的动作运动到位,进而可弹开杆43无法弹开,自然无法将该硬盘拆卸,自然不会出现误操作而拔出该硬盘的情况。

而在用户想要拔下该硬盘时,只要向控制模块2发送表征控制该硬盘对应的支架4上的可弹开杆43弹出的标识信号,则控制模块2会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压缩,带动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穿出所述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而相互分离,原本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件31会缩回,该缩回过程中将会移动一定距离,即带动驱动模块42动作,使得驱动模块42动作到位,进而使得可弹开杆43自动弹开,此时,用户自然只需拔下可弹开杆43已弹开的该硬盘即可,不会出现拆卸掉其他可弹开杆43未弹开的硬盘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2包括但不限于BMC(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以及相关外围电路,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能够实现本申请中的控制模块2的执行逻辑即可。

具体的,请参照图1,其中,受限于图片1展示的篇幅,这里将控制模块2以圆圈加附图标记的形式给出,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以驱动模块42为按钮为例进行图示阐述(且考虑到本条实施例的对于整体结构的阐述重点,图1中将设置于支架4的着力模块44的按钮与可弹开杆43之间关系仅简单示意)。同理,请参照图2,其中,受限于图片2展示的篇幅,这里同样将控制模块2以圆圈加附图标记的形式给出,还需要说明的是,图2以驱动模块42为拉钮为例进行图示阐述(且考虑到本条实施例的对于整体结构的阐述重点,图2中将拉钮与可弹开杆43之间的关系仅简单示意)。此外,结合应用实际,硬盘需要插接在所述背板上,因此,更具体的,所述硬盘及支架4组成的第二结构实际上与该卡圈连接组件1相背离,即两者分设于所述背板的两侧(如图1及图2所示),背板上开设有足够大的孔,以便所述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孔实现其执行逻辑。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模块42为按钮时,按钮的动作方向为上下方向(即向靠近硬盘所在位置的方向或者远离硬盘所在位置的方向)运动,可伸缩件31的动作方向与之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模块42为拉钮时,拉钮的动作方向为左右方向(与上述上下方向垂直)运动,可伸缩件31的动作方向与之相同。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盘拆卸控制装置,控制模块2在未接收到表征控制支架4上的可弹开杆43弹出的标识信号时,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撑开,于是,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将同时穿过呈相互搭接状态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进而带动可伸缩件31处于拉伸状态,阻止驱动模块42动作,用户无法操作,阻止可弹开杆43弹开;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压缩,于是,第一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杆12穿出所述牵拉组件3的第一端而相互分离,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件31将缩回,以带动所述驱动模块42动作,可弹开杆43将自动弹开,主动避免了因用户的误操作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情况的发生,通过软件逻辑加硬件结构的设置,保障了硬盘的准确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当驱动模块42为按钮时;

牵拉组件3具体包括:

可伸缩件31,第一端固定于支架4中且靠近硬盘一侧的支撑架上,第二端于按钮连接;

第一拉环32,用于和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连接;

第一拉片33,一端与按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拉环32连接。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当驱动模块42为按钮时,牵拉组件3具体包括可伸缩件31,第一拉环32及第一拉片33,具体连接结构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于是第一拉环32即作为所述牵拉组件3第一端的结构,具体的,请参照图1,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作为结构示意,以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处于相互搭接状态,且第一拉环32同时穿过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为例进行说明,且这里仅为设计的结构框图示意,因此,对于第一拉环32的大小需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即满足上述所述的:该第一拉环32的空心圆的面积足够大以保证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刚好可在其中动作以实现搭接及分离,同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处于搭接状态下,假定已搭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组成的结构为第一结构,该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一拉环32的边缘之间的操作距离又不足以使得按钮的动作足够到位以实现可弹开杆43弹开,以保证用户对按钮的操作无法使得可弹开杆43弹开,避免误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看出,此时第一拉环32及第一拉片33组成的一体式拉环拉片结构与所述按钮位于所述支架4的同一侧,即如图1所示,均位于左侧。

此外,该支架4包括与所述硬盘固定的铁条41,该第一拉片33可以设置在硬盘与铁条41中间的部分空间中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伸缩件31为第一弹簧。

本实施例中,基于弹簧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能,因此该可伸缩件31可以为第一弹簧,于是在控制模块2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所述第一弹簧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图1中展示的即为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但由于第一拉片33抵住所述驱动模块42的动作,可弹开杆43无法弹开;在控制模块2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所述第一弹簧由拉伸状态缩回,带动驱动模块42动作到位(及运动距离达到所述预设距离),以实现可弹开杆43的自动弹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伸缩件31包括:

第一磁吸模块312,第一端固定于按钮上,控制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

第二磁吸模块311,第一端固定于支撑架上,控制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

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件31缩回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接收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一磁吸模块312及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磁吸连接,以带动按钮动作而使可弹开杆43弹开;在未接收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一磁吸模块312及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相互排斥,以阻止按钮动作。

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考虑到为了进一步可靠保证驱动模块42始终运动不到位,即其运动距离达不到所述预设距离,因此该可伸缩件31可以由第一磁吸模块312及第二磁吸模块311构成,于是,控制模块2在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可以控制第一磁吸模块312与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相互排斥(本质上可理解为磁铁的N极和N极,或者是S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排斥),该排斥力可保证所述按钮始终动作不到位,进而可弹开杆43无法弹开;控制模块2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一磁吸模块312与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磁吸连接(本质上可理解为磁铁的N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吸引),进而带动所述按钮动作到位,以使所述可弹开杆43自动弹开。

具体的,请参照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将第一磁吸模块312与第二磁吸模块311与控制模块2的连接方式作出结构示意,且对于该第一磁吸模块312和第二磁吸模块311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且能够实现上述执行逻辑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伸缩件31还包括:

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一磁吸模块312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可伸缩件31还可以包括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本质上可起到支撑作用,且由于存在第二弹簧,因此控制模块2可在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一磁吸模块312及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相互排斥,此时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随后,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在第二弹簧的缩回弹力足够大以保证驱动模块42动作到位的情况下,只需控制所述第一磁吸模块312及第二磁吸模块311失去磁力即可,于是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二弹簧将缩回,带动驱动模块42动作且运动距离达到所述预设距离,以使所述可弹开杆43弹开;当然,控制模块2也可以遵从上述逻辑控制所述第一磁吸模块312及所述第二磁吸模块311的第二端相互吸合,以使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但应保证可弹开杆43的弹开逻辑。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当驱动模块42为拉钮时;

牵拉组件3具体包括:

第二拉环34;

第三连接杆36,插接在拉钮上;

呈折弯状的第二拉片35,一端与第三连接杆36的第一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拉环34连接;

可伸缩件31,第一端与第三连接杆36的第二面连接,第二面与第一面背离;第二端固定在硬盘支架4的第一侧上,第一侧为拉钮所在的一侧且与第二面平行。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当驱动模块42为拉钮时,牵拉组件3具体包括第二拉环34、第三连接杆36、第二拉片35及可伸缩件31,于是,具体连接结构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看出,第二拉环34即作为所述牵拉组件3第一端的结构,具体的,请参照图2,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作为结构示意,以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处于相互搭接状态,且第二拉环34同时穿过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为例进行说明,且这里仅为设计的结构框图示意,因此,对于第二拉环34的大小需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即满足上述所述的:该第二拉环34的空心圆的面积足够大以保证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刚好可在其中动作以实现搭接及分离,同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处于搭接状态下,假定已搭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组成的结构为第一结构,该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拉环34的边缘之间的操作距离又不足以使得拉钮的动作足够到位以实现可弹开杆43弹开,以保证用户对拉钮的操作无法使得可弹开杆43弹开,避免误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拉环34与所述拉钮位于所述支架4的两侧,即如图2所示,第二拉环34位于右侧,拉钮位于左侧,且该第二拉片35可折弯,所述第一侧的具体位置可参见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可伸缩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为如图2所示的第四弹簧,因此,在控制模块2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所述第四弹簧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图2中展示的即为所述第四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但由于第二拉片35拉住所述第三连接杆36,也即拉住所述驱动模块42以阻止驱动模块42的运动距离达到所述预设距离,因此可弹开杆43无法弹开;在控制模块2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所述第四弹簧由拉伸状态缩回,带动驱动模块42动作到位,以实现可弹开杆43的自动弹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伸缩件31包括:

第三磁吸模块314,控制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第一端固定于第三连接杆36的第二面上;

第四磁吸模块313,控制端与控制模块2连接,第一端固定于硬盘支架4的第一侧上;

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件31缩回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接收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三磁吸模块314及第四磁吸模块313的第二端磁吸连接,以带动拉钮动作而使可弹开杆43弹开;在未接收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三磁吸模块314及第四磁吸模块313的第二端相互排斥,以阻止拉钮动作。

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考虑到为了进一步可靠保证驱动模块42始终运动不到位,即其运动距离达不到所述预设距离,因此该可伸缩件31可以由第三磁吸模块314及第四磁吸模块313构成,于是,控制模块2在未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可以控制第三磁吸模块314与第四磁吸模块313的第二端相互排斥(本质上可理解为磁铁的N极和N极,或者是S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排斥),该排斥力可保证所述拉钮始终动作不到位,及达不到所述预设距离,进而可弹开杆43无法弹开;控制模块2在接收到所述标识信号时,控制第三磁吸模块314与第四磁吸模块313的第二端磁吸连接(本质上可理解为磁铁的N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吸引),进而带动所述拉钮动作到位,以使所述可弹开杆43自动弹开。

具体的,请参照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将第三磁吸模块314与第四磁吸模块313与控制模块2的连接结构作出示意,且对于该第三磁吸模块314和第四磁吸模块313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且能够实现上述执行逻辑即可,所述第一侧的具体位置可参见图4所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卡圈连接组件1包括:

三个铰接的第四连接杆13,分别固定于背板上及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

三个铰接的第五连接杆14,分别固定于背板上及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

第五磁吸模块15;第一端设置于铰接在中间的第四连接杆13上,且还与控制模块2连接;

第六磁吸模块16,第一端设置于铰接在中间的第五连接杆14上,且还与控制模块2连接;

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撑开,包括:

控制第五磁吸模块15及第六磁吸模块16的第二端相互排斥,以使各第四连接杆13及各第五连接杆14撑开;

控制卡圈连接组件1压缩,包括:

控制第五磁吸模块15及第六磁吸模块16的第二端磁吸连接,以使各第四连接杆13及各第五连接杆14压缩。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所述卡圈连接组件1具体包括:三个铰接的第四连接杆13、三个铰接的第五连接杆14、第五磁吸模块15及第六磁吸模块16,具体请参照图1至图4中任一个附图所示,图1至4中均以所述卡圈连接组件1处于撑开状态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三个铰接的第四连接杆13与三个铰接的第五连接杆14在撑开时可组成一个呈六边形的结构,且假定与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连接的第四连接杆13为第一基准杆,所述第一基准杆与第一连接杆11之间的连接应为固定连接,即两者构成的夹角是固定不变的,而各个第四连接杆13本身之间是铰接的而可以转动;同样的,假定与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连接的第五连接杆14为第二基准杆,所述第二基准杆与第二连接杆12之间的连接也应为固定连接,即两者构成的夹角是固定不变的,而各个第五连接杆14本身之间是铰接的而可以转动,在上述基础上,可实现卡圈连接组件1的撑开及压缩上述卡圈连接组件1的压缩。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缩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各第四连接杆13与各第五连接杆14由图1所示的呈六边形的结构,转变为平行的、呈矩形的结构,以能够实现第一连接杆11及第二连接杆12穿出所述牵引组件的第一端为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卡圈连接组件1还包括:

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五磁吸模块15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六磁吸模块16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卡圈连接组件1还可以包括第三弹簧,连接方式见上述所述,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弹簧本质上为支撑弹簧且不影响可伸缩组件上述的控制逻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硬盘系统,包括背板以及支架,还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硬盘拆卸控制装置。

对于本发明中提供的硬盘系统的介绍请参照上述硬盘拆卸控制装置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硬盘状态指示灯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一种固态硬盘性能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存储系统及其固态硬盘转接装置
  • 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硬盘检测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 固态硬盘控制电路及固态硬盘装置与固态硬盘存取系统
  • 固态硬盘控制电路及固态硬盘装置与固态硬盘存取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592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