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折叠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逐渐成熟,促使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可折叠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出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柔性屏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灵活变化切换模式,同时还具有高的占屏比和清晰度,如以可折叠手机为例,手机折叠后可以只有传统手机大小,方便携带,而展开后却可以有平板的显示尺寸,这些特点使可折叠设备成为深受人们追捧的产品之一。

目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可折叠为两层为例,通常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相向运动至折叠状态,使电子设备闭合;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可以相背运动至展开状态,使电子设备展开。为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折叠状态,在第一壳体上通常设置有按钮和可伸缩的卡扣结构,在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卡接槽。具体的,第一壳体可以具有侧端盖,按钮可以设置在侧端盖上,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后,侧端盖通常与第二壳体保持平齐,卡扣结构可以伸出第一壳体外并伸入至卡接槽内,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而保持折叠状态;当需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按压按钮,按钮能够通过第一壳体内的驱动结构带动卡扣结构向第一壳体内收缩,使卡扣结构与卡接槽分离,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运动而展开。

然而,按钮位于整机边侧的侧端盖上,占据较大的外观空间,降低电子设备的平整性和光滑性,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尤其是电子设备折叠后,按钮裸露较为突出,对电子设备的平整性和外观效果影响更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电子设备中按钮位于整机边侧上占据较大的外观空间,影响电子设备平整性和外观效果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转动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侧端部和主体部,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侧端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所述侧端部上设有可伸缩的卡接件,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配合的卡接位,且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接件伸出至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位于所述卡接位内;从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不能发生相对转动,电子设备被锁紧而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处于折叠状态。

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位于所述主体部上,且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按钮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还包括滑动件和杠杆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卡接件的伸缩方向平行,所述杠杆件包括转动端和分别位于所述转动端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杠杆件通过所述转动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按钮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卡接件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推动所述按钮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移动,所述按钮带动所述滑动件滑动,以使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输入端移动,所述输出端带动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收缩,以使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位分离。也即当需要打开电子设备时,按压第二壳体,如在第二壳体上施加z方向(电子设备厚度方向)的按压力。第二壳体推动按钮沿z方向朝向第一壳体内移动,按钮就会带动滑动件沿x1方向(与卡接件伸出方向一致)滑动。滑动件滑动带动杠杆件的输入端沿着x1方向移动,输出端就会沿着与x1相反的x2方向移动,输出端就带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使卡接件与卡接位分离,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运动,使电子设备打开。

这样通过按压第二壳体对按钮进行挤压,即可使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实现电子设备的打开。而按钮位于第一壳体的主体部,与将按钮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端盖上相比,隐藏了按钮的位置,能够减小按钮占据的外观空间,提升电子设备的平整性和光滑性。尤其是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按钮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实现了对按钮的完全隐藏,显著的提升了整机的平整性和顺滑性,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而且通过挤压第二壳体实现对按钮的开启,避免了按压按钮以打开电子设备时,第二壳体弹到手指或指甲等现象,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小或避免由于第二壳体与手指的触碰等导致电子设备打开失败现象的发生,提升电子设备的开屏效果。

同时,按钮与卡接件之间连接有杠杆件,在杠杆件的输入端输入较小的位移,在杠杆件的输出端就能够产生较大的位移,也就是说,按钮伸出至第一壳体外的距离较小时,通过第二壳体按压按钮,就能够带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发生较大距离的移动收缩,实现卡接件与卡接位的分离。可以进一步减小按钮伸出至第一壳体外的高度,减小按钮所占据的外观空间,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卡接件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安装支架外,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支架内,且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这样当撤去第二壳体上的按压力,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会回弹恢复,卡接件就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朝向第一壳体外伸出,从而带动输出端移动,输入端通过滑动件就带动按钮反向移动,使按钮恢复原位,以便于再次对按钮的按压开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变速件,所述变速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内并转动设置在所述卡接件的第二端上,所述安装支架内还设置有导向件;

所述变速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件配合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接件的伸缩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导轨环绕所述变速件的外周面螺旋设置,且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连通;

当所述卡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内收缩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内并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

当所述卡接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移动以伸出至第一壳体外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二导轨内并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也即第一导轨为沿着x方向的直线导轨,第二导轨为变速件环绕变速件外周的螺旋导轨,这样第二导轨的长度较第一导轨更长。当按压第二壳体挤压按钮,按钮通过滑动件和杠杆件带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时,导向件位于第一导轨内并沿着第一导轨移动,在直线的第一导轨内移动行程较短,能够使卡接件快速的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而当撤去第二壳体上的按压力,卡接件在第一弹性件回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时,导向件在长度较长的第二导轨内移动,移动的行程较长,能够减慢卡接件复位的过程,实现卡接件的慢速复位。

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卡接件的快速弹回复位,导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打开时就发生复位,卡接件伸入卡接位内,减小或避免电子设备打开失败的现象,保证能够一次按压按钮能够成功的打开电子设备,提升电子设备开屏的效果,提升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移动部和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移动部面向所述卡接件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凹陷部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导轨连通,当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位分离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凹陷部内。这样,当卡接件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恢复原位时,由于凹陷部与移动部形成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能够对导向件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台阶结构能够避免导向件继续沿着第一导轨滑动,从而使导向件沿着第二导轨滑动,进一步保证卡接件慢速复位效果,保证电子设备开屏的成功率,提升开屏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导向件与变速件配合后,第二弹性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自身的回弹力能够使导向件能够稳定的沿着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移动,提升导向件和变速件之间的设置稳定性。同时第二弹性件也有助于提升导向件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切换的顺滑性,提升导向件移动的平稳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支架面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导向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导轨或所述第二导轨配合,所述导向件另一端伸入所述限位部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限位部能够对第二弹性件和导向件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保证导向件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内移动的顺滑性和平稳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的一端上具有抵接部,所述按钮的第二端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连接,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按钮抵接的一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面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朝向背向所述杠杆件的方向倾斜。这样,当按压第二壳体使按钮沿z方向朝向第一壳体移动时,按钮第二端抵接在倾斜面上并与倾斜面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滑动件发生x1方向的移动,滑动件带动输入端移动,输出端带动卡接件发生x2方向的移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实现卡接件与卡接位的脱离。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倾斜面为弧形面。可便于按钮与倾斜面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更便于按钮带动滑动件实现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传动齿轮,所述按钮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部,所述第一齿轮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二齿轮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以使所述按钮通过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滑动件移动。

这样当通过按压第二壳体挤压按钮使其沿z向移动时,按钮通过第一齿轮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第二齿轮部带动滑动件沿x1方向移动,从而使按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滑动件移动,进而通过滑动件和杠杆件带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实现卡接件与卡接位的分离。通过传动齿轮传动的方式刚度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运动平滑性,有助于提升按钮至卡接件整体运动的稳定性和顺滑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连杆件,所述连杆件位于所述按钮背向所述杠杆件的一侧,所述连杆件一端与所述按钮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件相对所述按钮和所述滑动件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连杆件带动所述滑动件移动。当通过按压第二壳体挤压按钮使其沿z向移动时,按钮带动连杆件一端发生沿z方向移动,而连杆件倾斜设置,连杆件另一端就带动滑动件沿x1方向移动,使按钮可以通过连杆件带动滑动件发生移动,从而使按钮通过连杆件可实现带动滑动件的移动,进而通过滑动件和杠杆件带动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实现卡接件与卡接位的分离。装配简单且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可行性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支撑件,所述转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相连。从而使杠杆件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杠杆件还包括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设在所述转动端上,所述转动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相连。结构简单,可实现性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输出端通过所述避让孔伸入所述安装支架内并与所述卡接件连接。使杠杆件的输出端穿过避让孔与卡接件连接,有助于减小杠杆件和卡接件的整体高度(z方向高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杠杆件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穿设在所述输出端上,所述卡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销轴配合的配位槽,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配位槽的配合连接。结构简单且便于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背向所述卡接件第二端的一侧上具有第一阻挡部,所述卡接件上具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背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阻挡部面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抵接。这样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抵接配合,就能够限制卡接件的位置,使卡接件稳定设置在安装支架内,避免由于第一弹性件的回弹作用下,使卡接件脱离安装支架。提升卡接件的设置稳定性,同时提升卡接件的伸缩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按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轨配合的第一限位件,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沿着所述第三导轨移动。第一限位件可伸入第三导轨并沿着第三导轨移动,从而使按钮通过第一限位件沿着第三导轨移动,实现按钮在z方向上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还开设有第四导轨,所述第四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接件的伸缩方向平行,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导轨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件沿着所述第四导轨移动。第二限位件可伸入第四导轨并沿着第四导轨移动,从而使滑动件通过第二限位件沿着第四导轨移动,实现滑动件在x方向上的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背向所述杠杆件的一侧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从而将传动齿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与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按钮与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按钮与卡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按钮与卡接件装配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件与变速件的第一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件与变速件的第二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外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与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接件、滑动件、杠杆件和按钮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钮和滑动件配合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钮和滑动件配合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10-第一壳体;10a-主体部;

10b-侧端部;10c-侧端盖;11-卡接件;

111-配位槽;112-第二阻挡部;12-按钮;

121-第一齿轮部;122-第一限位件;13-滑动件;

131-抵接部;131a-倾斜面;132-第二齿轮部;

133-第二限位件;14-杠杆件;141-转动端;

142-输入端;143-输出端;15-安装支架;

151-导向件;152-限位部;153-避让孔;

154-第一阻挡部;16-第一弹性件;17-变速件;

171-第一导轨;1711-移动部;1712-凹陷部;

1713-台阶结构;72-第二导轨;18-第二弹性件;

19-传动齿轮;110-连杆件;120-第一支撑件;

130-第一销轴;140-第二销轴;150-第二支撑件;

1501-第三导轨;1502-第四导轨;1503-安装部;

20-第二壳体;21-卡接位;30-折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可折叠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为折叠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折叠手机可以为屏幕外折的可折叠手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至少包括两个壳体,例如,以图1和图2中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为例。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具体的,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有折叠组件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位于折叠组件30的两侧,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分别与折叠组件30相连,且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折叠组件30实现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发生相对的转动。

参见图1所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转动并折叠至闭合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闭合状态时,两者能够完全合拢至相互平行(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此时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也称折叠状态。

参见图2所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转动(折叠或展开)至中间状态,以使电子设备100处于中间状态。

参见图3所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转动并展开至打开状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处于打开状态时,两者可以大致呈180°(也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此时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也称展平状态。

其中,图2所示的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也即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折叠组件30的运动,在打开状态(也即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也即折叠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中所示,以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可以只包括两个壳体,即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使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成两层。例如,电子设备100包括一个第一壳体10、一个第二壳体20以及一个折叠组件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通过折叠组件30转动相连,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使电子设备100呈两层的形态(参照图1所示)。

或者,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包括多个壳体,也即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折叠组件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相邻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通过一个折叠组件30相连,使电子设备100可以折叠呈多层的形态。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有两个第一壳体10、一个第二壳体20和两个折叠组件30,两个第一壳体10位于第二壳体20的两侧,且两个第一壳体10分别通过一个折叠组件30与第二壳体20转动相连,其中一个第一壳体10可以和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其中另一个第一壳体10也可以与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使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折叠成三层的形态。当其中一个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如两者大致呈180°)时,电子设备100呈展平状态。

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屏(参照图1中所示),其中,柔性显示屏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折叠组件30的同一侧表面上。例如,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以及折叠组件30的外侧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背的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外侧表面,折叠组件30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的外侧表面同一侧的表面为折叠组件30的外侧表面。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能够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使笔记本电脑处于闭合状态(也即折叠状态)。相应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从折叠状态起,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笔记本电脑处于打开状态(也即展平状态)。其中,在展平状态时,第一结构件上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屏可以用于图像等的显示,第二结构件上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屏可以作为虚拟键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中框,第一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中板和第一边框,第一边框围设在第一中板的外周边缘上。第二壳体20也可以包括第二中板和第二边框,第二边框围设在第二中板的外周边缘上。折叠组件30可以分别与第一中板和第二中板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闪光灯、处理器、存储器、天线、传感器以及电池等器件。

图4为一种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为保证能够稳定的处于折叠状态,相关技术中,参见图4所示,通常会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可伸缩的卡扣结构1b,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用于与卡扣结构1b配合的卡接槽2a,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扣结构1b伸出至第一壳体1外并位于卡接槽内,通过卡扣结构1b与卡接槽2a的配合实现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锁紧。

在第一壳体1上会设置有按钮3,具体的,第一壳体1通常包括有侧端盖1a,侧端盖1a位于第一壳体的一侧边缘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侧端盖1a位于第二壳体2的一侧,按钮3一端伸出至侧端盖1a外,也即按钮3伸出至整机边侧的侧端盖1a上。当需要展开电子设备时,按压按钮3能够实现对卡扣结构1b的驱动,使卡扣结构1b朝向第一壳体1内收缩,从而使卡扣结构1b和卡接槽2a分离,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就能够相对转动并展开。

具体的,按钮3与卡扣结构1b之间的驱动方式多通过凸轮结构和滚动件实现,凸轮结构和滚动件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凸轮结构可以位于按钮3下方,凸轮结构与滚动件抵接,且抵接面为倾斜面,滚动件与卡扣结构滚动连接。当按压按钮3时,按钮3推动凸轮结构竖向移动(z方向),凸轮结构带动滚动件产生滚动并沿横向(x方向)移动,从而使滚动件带动卡扣结构1b朝向第一壳体1内收缩移动,进而实现卡扣结构1b与卡接槽2a的分离。

而使按钮3伸出至整机边侧的侧端盖1a上,按钮3的突出会占据较大的外观空间,尤其是电子设备折叠后,整机整体尺寸变小,按钮3的凸起裸露视觉上更加的凸出,降低了电子设备整机外观的平整性和光滑性,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同时,按钮3位于侧端盖1a上,而侧端盖1a位于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的一侧,按钮3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距离较近,且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间的反弹力较大。当按压按钮3以打开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时,易发生第二壳体2弹到手指或指甲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打开电子设备时的使用体验。而且可能由于第二壳体2与手指等的触碰未能及时展开,使卡扣结构再次伸入卡接槽内,导致电子设备的打开失败,降低了开屏效果。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按钮设置于第一壳体的主体部内,使按钮伸出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按压第二壳体实现对按钮的按压驱动,也即将按钮隐藏至了第二壳体下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减小了按钮占用的外观空间,增强整机的平整性和光滑性。尤其是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结合图1和图4所示,与按钮从整机边侧的侧端盖上伸出相比,大大的提升了电子设备外观面的平整性和光滑性,显著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与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参见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包括侧端部10b和主体部10a,侧端部10b位于主体部10a的一侧边缘处,其中,侧端部10b的厚度可以大于主体部10a厚度(z方向上的高度)。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主体部10a与第二壳体20相对,侧端部10b位于主体部10a和第二壳体20的一侧,也即侧端部10b位于整机的侧端边缘处,侧端部10b可以与第二壳体20平齐。在侧端部10b背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侧端盖10c(参照图1所示),侧端盖10c为侧端部10b的部分外观面。

在侧端部10b上可以设置有可伸缩的卡接件11,卡接件11可以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卡接件11也可以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具体的,卡接件11可以从侧端部10b面向第二壳体20的一面上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或者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以卡接件11的伸缩方向为平行于电子设备100宽度的方向(x方向),卡接件11伸出的方向为x1,卡接件11收缩的方向为x2。

第二壳体20上开设有卡接位21,卡接位21用于与卡接件11配合,具体的,卡接位21可以是卡接槽,也可以是其他卡接结构件。

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参见图5所示,卡接件11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并且卡接件11伸入卡接位21内,与卡接位21配合,从而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不能发生相对转动,电子设备100被锁紧而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处于折叠状态。

在第一壳体10上还设置有按钮12,按钮12位于主体部10a上,按钮12伸出至第一壳体10背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参照图3所示),且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参见图5所示,按钮12的第一端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并且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当挤压第二壳体20,即可通过第二壳体20挤压按钮12,实现对按钮12的开启。

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第一壳体10内还设置有滑动件13和杠杆件14,滑动件13滑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其中,滑动件13的滑动方向与卡接件11的伸缩方向平行,也即滑动件13沿平行于x的方向移动。

结合图7所示,杠杆件14包括转动端141、输入端142和输出端143,其中,输入端142和输出端143分别位于转动端141的两侧,杠杆件14通过转动端141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也即输入端142和输出端143能够绕转动端141转动。按钮12的第二端与滑动件13的一端连接,滑动件13的另一端与杠杆件14的输入端142连接,杠杆件14的输出端143与卡接件11连接。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需要打开电子设备100时,按压第二壳体20,如在第二壳体20上施加图6中z方向的按压力。第二壳体20推动按钮12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一壳体10内移动,按钮12就会带动滑动件13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第二方向与卡接件11的伸出方向一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也即按钮12沿着z方向移动,并带动滑动件13沿着x1方向滑动。

滑动件13滑动带动杠杆件14的输入端142沿着x1方向移动,输出端143就会沿着与x1相反的x2方向移动,输出端143就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使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分离,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运动,使电子设备100打开。

这样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对按钮12进行挤压,即可使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打开。而按钮12位于第一壳体10的主体部10a,与相关技术中,使按钮12从侧端部10b伸出相比,隐藏了按钮12的位置,能够减小按钮12占据的外观空间,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平整性和光滑性。尤其是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按钮12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实现了对按钮12的隐藏,显著的提升了整机的平整性和顺滑性,提升了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效果。

而且通过挤压第二壳体20实现对按钮12的开启,避免了按压按钮12以打开电子设备100时,第二壳体20弹到手指或指甲等现象,提升了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小或避免由于第二壳体20与手指的触碰等导致电子设备100打开失败现象的发生,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开屏效果。

同时,按钮12与卡接件11之间连接有杠杆件14,在杠杆件14的输入端142输入较小的位移,在杠杆件14的输出端143就能够产生较大的位移,也就是说,按钮12产生较小的位移,按钮12通过滑动件13带动输入端142移动,通过杠杆件14后,输出端143能够带动卡接件11产生较大的收缩位移,也即按钮12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的距离较小时,通过第二壳体20按压按钮12,就能够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发生较大距离的移动收缩,实现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的分离。

例如,按钮12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的高度为0.3mm(也即按钮12按压在z方向上的移动行程为0.3mm),通过滑动件13和杠杆件14后带动卡接件11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的距离可以达到1mm(也即卡接件11在x2方向上的移动行程为1mm)。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按钮12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的高度,减小按钮12所占据的外观空间,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效果。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按钮与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按钮与卡接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按钮与卡接件装配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有安装支架15和第一弹性件16,其中,安装支架15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参照图6所示),卡接件11设置在安装支架15上。

卡接件11的第一端伸出至安装支架15外,并且卡接件11的第一端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在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卡接件11的第一端伸入第二壳体20的卡接位21内。

卡接件11的第二端位于安装支架15内,且卡接件1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弹性件16抵接在安装支架15的内壁上,当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挤压按钮12朝向第一壳体10内移动,使按钮12带动滑动件13移动,滑动件13带动输入端142移动,输出端143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也即卡接件11朝向安装支架15内收缩时,第一弹性件16被卡接件11压缩。

这样当撤去第二壳体20上的按压力,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件16会回弹恢复,卡接件11就能够在第一弹性件16的回弹力作用下朝向第一壳体10外伸出,从而带动输出端143移动,输入端142通过滑动件13就带动按钮12反向移动,使按钮12恢复原位,以便于再次对按钮12的按压开启。

参见图9所示,在卡接件11的第二端上可以设置有第三限位件113,第一弹性件16可以套设在第三限位件113上,第三限位件113在对第一弹性件16起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弹性件16的伸缩起到导向作用。

继续参见图9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变速件17,结合图10所示,变速件17位于安装支架15内,变速件17可转动设置在卡接件11的第二端上,在安装支架15内还设置有导向件151,具体的,安装支架15内壁面向卡接件11第二端的一面上设置有导向件151。

其中,在卡接件11的第二端上可以设置有支撑杆114,变速件17上可以开设有装配孔173(参照图11所示),变速件17通过该装配孔173套设在支撑杆114上,并相对支撑杆114转动设置。在支撑杆114上还可以设置有阻挡件1141,阻挡件1141位于变速件17背向卡接件11第一端的一侧,阻挡件1141的外周尺寸可以大于装配孔的内周尺寸,以使阻挡件1141对变速件17起到限位阻挡的作用,避免变速件17的转动过程中从支撑杆上脱落,提高变速件17的设置稳定性。

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变速件17上开设有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导向件151可以分别与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配合,也即导向件151可以伸入第一导轨171内并沿着第一导轨171移动,导向件151也可以伸入第二导轨17内并沿着第二导轨17移动。

第一导轨17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轨17的两端连通,如第一导轨171的首端(背向卡接件11第一端的一侧)可以与第二导轨17的尾端连通,第一导轨171的尾端(面向卡接件11第一端的一侧)可以与第二导轨17的首端连通。

第一导轨171的延伸方向与卡接件11的伸缩方向平行,也即第一导轨171为沿着x方向的直线导轨(参照图14所示),第二导轨17环绕变速件17的外周面螺旋设置,也即第二导轨17为变速件17环绕变速件17外周的螺旋导轨。也就是说,变速件17上的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且两导轨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导轨171为直线导轨,第二导轨17为螺旋导轨,这样第二导轨17的长度较第一导轨171更长。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件与变速件的第一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内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向件与变速件的第二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接件朝向第一壳体外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速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当按压第二壳体20挤压按钮12,按钮12通过滑动件13和杠杆件14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时,导向件151位于第一导轨171内并沿着第一导轨171移动,导向件151从第一导轨171的首端移动至第一导轨171的尾端,此时,卡接件11收缩至第一壳体10内。在直线的第一导轨171内移动行程较短,能够使卡接件11快速的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

参见图15和图16,当撤去第二壳体20上的按压力,卡接件11会在第一弹性件16的作用下移动,从而伸出至第一壳体10外时,第一导轨171的尾端与第二导轨17首端连通,使导向件151能够位于第二导轨17内并沿着第二导轨17移动。也即卡接件11在第一弹性件16回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时,导向件151在长度较长的第二导轨17内移动,移动的行程较长,能够减慢卡接件11复位的过程,实现卡接件11的慢速复位。

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卡接件11的快速弹回复位,导致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为打开时就发生复位,卡接件11伸入卡接位21内,减小或避免电子设备100打开失败的现象,保证能够一次按压按钮12能够成功的打开电子设备100,提升电子设备100开屏的效果,提升使用体验。

其中,为保证导向件151在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之间的切换,参见图17所示,第一导轨171可以包括移动部1711和凹陷部1712,其中,凹陷部1712位于移动部1711面向卡接件11第一端的一侧(参照图13所示),也即凹陷部1712位于第一导轨171的尾端,凹陷部1712与第二导轨17连通;

与凹陷部1712和移动部1711形成台阶结构1713,具体的,相比于移动部1711,凹陷部1712的底壁更接近变速件17的配位孔,从而使凹陷部1712和移动部1711之间形成台阶结构1713。当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导向件151从第一导轨171首端移动至尾端,并最终在卡接件11和卡接位21分离时,导向件151位于尾端的凹陷部1712内。

卡接件11在第一弹性件16作用下恢复原位时,由于凹陷部1712与移动部1711形成有台阶结构1713,台阶结构1713能够对导向件151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台阶结构1713能够避免导向件151继续沿着第一导轨171滑动,从而使导向件151沿着第二导轨17滑动,进一步保证卡接件11慢速复位效果,保证电子设备100开屏的成功率,提升开屏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可在电子设备100中设置提示件,当导向件151滑入凹陷部1712内时,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分离,提示件可发出提示音,以提醒用户,进一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开屏成功率,提示使用体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与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8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弹性件18,导向件151通过第二弹性件18设置在安装支架15上。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件151与变速件17配合后,第二弹性件18应处于弹性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18自身的回弹力能够使导向件151能够稳定的沿着第一导轨171或第二导轨17移动,提升导向件151和变速件17之间的设置稳定性。同时第二弹性件18也有助于提升导向件151在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之间切换的顺滑性,提升导向件151移动的平稳性。

具体的,在安装支架15面向卡接件11的一侧上可以设置有限位部152,第二弹性件18可以位于限位部152内,导向件151一端与第一导轨171或第二导轨17配合,导向件151的另一端伸入限位部152内并通过第二弹性件18抵接在安装支架15上。限位部152能够对第二弹性件18和导向件151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保证导向件151在第一导轨171和第二导轨17内移动的顺滑性和平稳性。

继续参见图18所示,在安装支架15上还开设有避让孔153,卡接件11位于安装支架15内,杠杆件14的输出端143就能够穿过避让孔153伸入安装支架15内,从而实现输出端143与卡接件11的连接。使杠杆件14的输出端143穿过避让孔153与卡接件11连接,有助于减小杠杆件14和卡接件11的整体高度(z方向高度),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

其中,参见图18所示,在安装支架15背向卡接件11第二端的一侧上具有第一阻挡部154,卡接件11上具有第二阻挡部112,第二阻挡部112背向第一弹性件16的一侧与第一阻挡部154面向第一弹性件16的一侧抵接。这样第一阻挡部154和第二阻挡部112的抵接配合,就能够限制卡接件11的位置,使卡接件11稳定设置在安装支架15内,避免由于第一弹性件16的回弹作用下,使卡接件11脱离安装支架15。提升卡接件11的设置稳定性,同时提升卡接件11的伸缩稳定性。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接件、滑动件、杠杆和按钮的分解示意图。

参见图19所示,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120,其中,第一支撑件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第一支撑件120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01,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第一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孔1201与第一壳体10固定配合,从而将第一支撑件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

杠杆件14的转动端141可以与第一支撑件120转动相连,从而将杠杆件14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其中,在杠杆件14的两侧可以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件120,以提升杠杆件14的设置稳定性。

杠杆件14还可以包括有第一销轴130,第一销轴130可以穿设在转动端141上。在第一支撑件120上开设有第一配位孔1203,转动端141可以通过第一销轴130和第一配位孔1203的转动配合,实现与第一支撑件120的转动相连。

继续参见图19所示,杠杆件14还可以包括有第二销轴140,第二销轴140穿设在输出端143上,卡接件11上开设有配位槽111,具体的,卡接件11的相对两侧上分别开设有配位槽111,第二销轴140的两端与配位槽111卡设配合,从而使输出端143通过第二销轴140与配位槽111的配合实现与卡接件11的连接,使输出端143能够带动卡接件11移动。

杠杆件14的输入端142上可以开设有第三配位孔1421,在滑动件13上具有配位杆134,滑动件13可以通过配位杆134和第三配位孔1421的配合实现与输入端142的连接,从而使滑动件13能够带动输入端142移动。

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支撑件150,第二支撑件150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例如,第二支撑件150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504,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第二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壳体10固定配合,从而将第二支撑件150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

在第二支撑件150上可以开设有第三导轨1501,第三导轨1501沿着第一方向,也即z方向延伸,按钮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22,第一限位件122与第三导轨1501配合,第一限位件122可伸入第三导轨1501并沿着第三导轨1501移动,从而使按钮12通过第一限位件122沿着第三导轨1501移动,实现按钮12在z方向上的移动。

第三导轨1501对按钮12的移动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以提升按钮12移动的精准性,进一步保证电子设备100打开的成功率。

其中,在按钮12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件150,以提升按钮12的移动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19所示,在第二支撑件150上还开设有第四导轨1502,第四导轨1502的延伸方向与卡接件11的伸缩方向平行,也即第四导轨1502沿着x方向延伸,滑动件1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33,第二限位件133与第四导轨1502配合,第二限位件133可伸入第四导轨1502并沿着第四导轨1502移动,从而使滑动件13通过第二限位件133沿着第四导轨1502移动,实现滑动件13在x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使按钮12沿z方向移动,按钮12带动滑动件13沿x方向移动,其中,按钮12与滑动件13之间的驱动配合方式可以是多种的。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的配合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0和图21所示,在滑动件13的一端上具有抵接部131,按钮12的第二端与抵接部131抵接连接。

结合图22所示,抵接部131与按钮12抵接的一面为倾斜面131a,该倾斜面131a面向卡接件11的一侧朝向背向杠杆件14的方向倾斜,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使按钮12沿z方向朝向第一壳体10移动时,按钮12第二端抵接在倾斜面131a上并与倾斜面131a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使滑动件13发生x1方向的移动,滑动件13带动输入端142移动,输出端143带动卡接件11发生x2方向的移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实现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的脱离。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其中,抵接部131上的倾斜面131a可以为弧形面,这样可便于按钮12与倾斜面131a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更便于按钮12带动滑动件13实现移动。

抵接部131可以位于按钮12背向杠杆件14的一侧,抵接部131可以是在滑动件13成型时,在滑动件13上一体成型形成的。或者,抵接部131也可以是成型后设置在滑动件13上。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的配合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钮和滑动件配合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3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有传动齿轮19,传动齿轮19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其中,传动齿轮19可以位于按钮12背向杠杆件14的一侧。

具体的,结合图24所示,在第二支撑件150背向杠杆件14的一侧上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503,在该安装部1503上可以设置有第四配位孔1503a,传动齿轮19的转动轴191可以与第四配位孔1503a配合,从而使传动齿轮19转动设置在安装部1503上。

在按钮12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部121,具体的,按钮12背向杠杆件14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部121,第一齿轮部121沿着第一方向(z方向延伸)。在滑动件13上设置有第二齿轮部132,第二齿轮部132沿着第二方向(x1方向)延伸。

结合图25所示,传动齿轮19分别与第一齿轮部121和第二齿轮部132啮合,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挤压按钮12使其沿z向移动时,按钮12通过第一齿轮部121带动传动齿轮19转动,传动齿轮19通过第二齿轮部132带动滑动件13沿x1方向移动,从而使按钮12通过传动齿轮19带动滑动件13移动,进而通过滑动件13和杠杆件14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实现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的分离。

按钮12通过传动齿轮19带动滑动件13移动,进而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传动齿轮19传动的方式刚度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运动平滑性,有助于提升按钮12至卡接件11整体运动的稳定性和顺滑性。

其中,按钮12上的第一齿轮部121的分布长度以及滑动件13上第二齿轮部132的分布长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可根据按钮12以及卡接件11的移动行程需求选择设定。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的配合示意图,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钮和滑动件配合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钮、滑动件、杠杆件和卡接件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6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连杆件110,连杆件110位于按钮12背向杠杆件14的一侧。

连杆件110的一端与按钮12转动连接,连杆件110另一端与滑动件13转动连接。具体的,参见图27所示,在按钮12背向杠杆件14的一端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装配部123,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有第三销轴160,连杆件110可以通过第三销轴转动设置在第一装配部上,从而实现连杆件110与按钮12的转动连接。

在滑动件1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装配部135,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四销轴170,连杆件110可以通过第四销轴转动设置在第二装配部上,从而实现连杆件110与滑动件13的转动连接。

结合图28所示,连杆件110的两端分别与按钮12和滑动件13转动相连,且连杆件110相对按钮12和滑动件13倾斜设置。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挤压按钮12使其沿z向移动时,按钮12带动连杆件110一端发生沿z方向移动,而连杆件110倾斜设置,连杆件110另一端带动滑动件13沿x1方向移动,使按钮12可以通过连杆件110带动滑动件13发生移动,从而使按钮12通过连杆件110可实现带动滑动件13的移动,进而通过滑动件13和杠杆件14带动卡接件11朝向第一壳体10内收缩,实现卡接件11与卡接位21的分离。装配简单且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可行性高。

其中,连杆件110与按钮12以及滑动件13之间倾斜设置的角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可根据按钮12以及卡接件11的移动行程需求选择设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基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 可弯曲电子设备、可弯曲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盖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天线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可折叠双屏电子设备转轴装置及其可折叠双屏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59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