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跆拳道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朝鲜半岛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崔泓熙将军早年在留学日本时,学习了日本松涛流空手道,并将其与朝鲜半岛传统武技跆跟、手搏等技术融入到跆拳道中去,总之,现代的跆拳道是结合当代东亚武技之长的朝鲜半岛发源武术运动之一,在训练跆拳道时需要用到教学训练装置辅助专项技术训练。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61490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体育教学用跆拳道训练装置,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上表面通过万向球连接有一竖向的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脚靶,所述竖向杆靠近万向球的一端安装有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通过减震弹片进行减震,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上述专利的技术可对脚靶进行高度调节,实现对不同身高的人群进行使用,但是上述专利和现有的训练装置还普遍存在以下的不足:现有的装置大都实现对脚靶的高度调节,但是当不使用时脚靶一般都横着放置在装置的一侧,这导致不用放置时占用空间,同时还容易使得脚靶上粘附灰尘,影响下次的训练使用,同时由于脚靶在教学训练时有多名学员使用,每次使用完毕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的进行消毒清洁或没有进行消毒清洁,这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若不消毒容易使得脚靶上滋生细菌,会对学员的身体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装置当不使用时脚靶一般都横着放置在装置的一侧,这导致不用放置时占用空间,同时还容易使得脚靶上粘附灰尘,且当每次使用完毕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的进行消毒清洁或没有进行消毒清洁,这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若不消毒容易使得脚靶上滋生细菌,会对学员的身体造成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升降柱,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收纳仓,所述收纳仓远离升降柱的一端设置有储液仓,所述底座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收纳仓的内腔设置有自动消毒清洁部件;

所述底座和升降柱之间设置有对升降柱进行转动的转向调节部件,所述升降柱前端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脚靶,所述升降柱的内腔设置有对脚靶进行升降的高度调节部件,可对脚靶进行折叠收纳,避免占用空间,同时防止灰尘落在脚靶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自动消毒清洁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收纳仓一端储液仓上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一端延伸至储液仓内腔的底部,所述收纳仓内腔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管,所述U型管的表面设置有多组的雾化喷头,所述水泵输出端延伸至收纳仓内腔并和U型管内腔相互连通,可对脚靶进行自动的消毒清洁,避免脚靶滋生细菌。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向调节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顶部的圆形转槽,所述圆形转槽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盘,且转动盘的顶部升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方便对脚靶进行转向操作。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度调节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柱内腔顶部与底部的螺纹杆,所述升降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升降柱内腔并和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套块,所述内螺纹套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升降柱的外部,所述连接块位于升降柱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对脚靶调整的角度调节组件,可根据需求对脚靶高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位于升降柱外部一端两侧的定位盘,两组所述定位盘之间设置有调节盘,所述调节盘的表面和脚靶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定位盘靠近调节盘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滑槽,所述调节盘的两侧设置有多组转动滑块,且转动滑块延伸至圆形滑槽内侧并相互适配滑动,所述定位盘的两侧和调节盘的两侧皆开设有内六角通孔,所述内六角通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内六角插杆,且内六角插杆滑动贯穿两组定位盘和调节盘,可根据需求对脚靶角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两端的两侧开设有Z型限位槽,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配重座,所述配重座内腔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的一端延伸至Z型限位槽内腔并相互适配滑动,利用Z型限位槽两侧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得配重座移动可对万向轮架起悬空或取消架起悬空操作。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开设有两组定位孔,所述配重座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和配重座滑动连接,且定位杆的一端延伸至一组定位孔的内腔,所述定位杆和定位孔滑动连接,可对配重座限位,避免配重座收到外力而发生位移。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纳仓内腔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多组的毛刷滚筒,所述毛刷滚筒位于U型管的下方,可对脚靶的两侧进行清扫。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盘的表面开设有多组的固定插孔,所述底座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延伸至一组固定插孔内腔,可对转动盘进行固定,进而对升降柱限位固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六角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短杆,所述螺纹短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母,可对内六角插杆固定限位,避免内六角插杆收到震动力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收纳仓内腔的雾化喷头和毛刷滚筒的设置,使得不使用该装置时,可将脚靶收纳在收纳仓内,从而避免脚靶横着放置,减小了该装置的空间占有,便于收纳,同时当将脚靶收纳到收纳仓内,可避免放置时灰尘等落在脚靶表面,且当脚靶收纳在收纳仓时,可对脚靶表面进行消毒和清扫处理,有效保证脚靶的洁净度,避免细菌在脚靶上滋生,同时也无需工作人员拿取额外的工具进行清洁操作,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本发明,通过启动电机可带动内螺纹套块上的脚靶上下移动,使得该装置上的脚靶可根据学员的身高来对脚靶的高度进行调节,且通过调节盘在两组定位盘之间可调节的设置,可根据训练的需求调整脚靶的角度,从而使得该装置饿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来调整脚靶的高度以及角度,从而可提高学员训练时的效果,以及提高该装置的适用性。

3、本发明,通过底座上设置有四组的万向轮,可快速便捷的将底座进行转移到合适位置,提高使用该装置的便捷性,同时当移动到合适位置使用时,通过两组配重座下移将万向轮架起悬空,从而可提高底座在放置时的稳定性,避免训练使用是底座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座的俯视剖视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调节盘和内六角插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标号:1、底座;2、升降柱;3、电机;4、螺纹杆;5、内螺纹套块;6、连接块;7、调节盘;8、脚靶;9、定位盘;10、收纳仓;11、配重座;12、定位孔;13、定位杆;14、转动盘;15、固定螺栓;16、Z型限位槽;17、水泵;18、导液管;19、储液仓;20、万向轮;21、U型管;22、雾化喷头;23、内六角插杆;24、毛刷滚筒;25、限位滑块;26、圆形转槽;27、固定插孔;28、内六角通孔;29、螺纹短杆;3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可移动式跆拳道教学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升降柱2,底座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收纳仓10,收纳仓10远离升降柱2的一端设置有储液仓19,底座1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万向轮20,收纳仓10的内腔设置有自动消毒清洁部件;

底座1和升降柱2之间设置有对升降柱2进行转动的转向调节部件,升降柱2前端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脚靶8,升降柱2的内腔设置有对脚靶8进行升降的高度调节部件;

高度调节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升降柱2内腔顶部与底部的螺纹杆4,升降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延伸至升降柱2内腔并和螺纹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套块5,内螺纹套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且连接块6的一端延伸至升降柱2的外部,连接块6位于升降柱2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对脚靶8调整的角度调节组件;

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连接块6位于升降柱2外部一端两侧的定位盘9,两组定位盘9之间设置有调节盘7,调节盘7的表面和脚靶8的一端相互连接,定位盘9靠近调节盘7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滑槽,调节盘7的两侧设置有多组转动滑块,且转动滑块延伸至圆形滑槽内侧并相互适配滑动,定位盘9的两侧和调节盘7的两侧皆开设有内六角通孔28,内六角通孔28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内六角插杆23,且内六角插杆23滑动贯穿两组定位盘9和调节盘7。

首先可通过底座1上的万向轮20快速的将底座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启动电机3可带动螺纹杆4进行转动,进而可带动内螺纹套块5在螺纹杆4的表面上移或下降,从而可带动连接块6上的脚靶8进行上下的调节,使得该装置上的脚靶8可根据学员的身高来对脚靶8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学员训练时的效果;

而通过移出内六角插杆23,使得内六角插杆23取消对定位盘9和调节盘7的限位,进而可使得对调节盘7进行转动,使得脚靶8的角度发生改变,当根据训练的需求调整好脚靶8的角度后,通过将内六角插杆23重新插入定位盘9和调节盘7上的内六角通孔28,利用内六角通孔28和内六角插杆23都是内六角型构成,进而可对调节盘7进行限位固定。

为了提高内六角插杆23固定调节盘7时的牢固度时,如图5所示,内六角插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短杆29,螺纹短杆29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母30。

当将内六角插杆23重新插入定位盘9和调节盘7上的内六角通孔28,对调节盘7进行限位固定后,通过将螺母30和内六角插杆23一端的螺纹短杆29对齐,并转动螺母30,使得螺母30的一端靠近一组定位盘9的表面,然后可将内六角插杆23固定在定位盘9上,有效避免学员在脚踢脚靶8时产生的震动力将内六角插杆23震落,保证内六角插杆23固定时的牢固度。

为了便于对脚靶8收纳消毒处理,如图1-4所示,转向调节部件包括:开设于底座1顶部的圆形转槽26,圆形转槽26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盘14,且转动盘14的顶部升降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

自动消毒清洁部件包括:设置于收纳仓10一端储液仓19上的水泵17,水泵17的输入端连接有导液管18,且导液管18的一端延伸至储液仓19内腔的底部,收纳仓10内腔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管21,U型管21的表面设置有多组的雾化喷头22,水泵17输出端延伸至收纳仓10内腔并和U型管21内腔相互连通,收纳仓10内腔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多组的毛刷滚筒24,毛刷滚筒24位于U型管21的下方。

当使用完毕脚靶8后,通过拧下螺母30,将内六角插杆23从调节盘7和定位盘9之间取下,然后使得脚靶8自然下垂,然后重新插入内六角插杆23,并将螺母30拧到螺纹短杆29上,然后可转动升降柱2,使得转动盘14在圆形转槽26上转动,同时将脚靶8转动到收纳仓10的上方放置。

随后启动电机3和水泵17,通过电机3带动螺纹杆4转动,然后让脚靶8下移到收纳仓10内腔,同时启动水泵17,使得导液管18将储液仓19内腔的消毒液进行抽取并传输到U型管21内,然后通过雾化喷头22将消毒液雾化喷出,然后当脚靶8缓慢的下落到收纳仓10内腔时,可使得雾化的消毒液均匀的喷洒在脚靶8的表面,对脚靶8进行消毒处理,随着脚靶8的持续下落,可通过收纳仓10内腔对称的多组毛刷滚筒24和脚靶8表面接触,并对脚靶8进行清扫处理,提高脚靶8的洁净度。

为了对转动盘14进行固定,如图4所示,转动盘14的表面开设有多组的固定插孔27,底座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5,固定螺栓15的一端延伸至一组固定插孔27内腔。

当转动升降柱2,使得转动盘14在圆形转槽26内腔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拧动固定螺栓15,使得固定螺栓15的一端延伸至圆形转槽26内腔,然后延伸至一组固定插孔27内,从而可对转动盘14固定,进而将升降柱2进行固定,使得升降柱2保持稳定不可转动。

而为了提高底座1在训练使用时的稳定性,如图1、2和4所示,底座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两组定位孔12,配重座1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杆13,定位杆13和配重座11滑动连接,且定位杆13的一端延伸至一组定位孔12的内腔,定位杆13和定位孔12滑动连接。

通过底座1底部四组万向轮20的设置,可快速便捷的的将底座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向着两侧推动两组配重座11,使得配重座11上的限位滑块25在Z型限位槽16内壁滑动到一侧,由于Z型限位槽16特殊的设置,Z型限位槽16的两侧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可将底座1底部的万向轮20架起,使得万向轮20悬空,然后通过两组配重座11支撑底座1,从而可提高底座1在训练使用时的稳定性;

当需要移动底座1时,可从两侧推动两组配重座11相互靠近,使得配重座11上的限位滑块25在Z型限位槽16内腔滑动到一侧,使得配重座11上升,进而露出万向轮20和地面接触,然后可快速便捷的对底座1进行转移操作。

最后,为了防止配重座11受到震动力而滑动,如图1和3所示,底座1两端的两侧开设有Z型限位槽16,底座1的两侧设置有配重座11,配重座11内腔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25,且限位滑块25的一端延伸至Z型限位槽16内腔并相互适配滑动。

当将两组配重座11移动对万向轮20架起悬空或取消悬空时,都可通过两组定位杆13插入到底座1上两侧对于的定位孔12内,然后可对配重座11进行限位固定,避免配重座11受到外力发生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 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08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