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具有内散热结构的碟片式金刚石滚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具有内散热结构的碟片式金刚石滚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磨削机床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内散热结构的碟片式金刚石滚轮。

背景技术

金刚石滚轮,是用于大批量成型磨削的专用机床和齿轮磨床加工的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的砂轮修整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磨床的修整装置上,金刚石滚轮修整普通陶瓷砂轮或CBN砂轮,砂轮成型后再磨削零件,从而将金刚石滚轮的外形轮廓及精度、尺寸通过砂轮复制到被加工的零件表面。其特点是机床操作简单,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不高,加工的产品精度一致性好,质量稳定,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容易实现磨削加工自动化。

金刚石滚轮在工作时,不断与待磨削工件摩擦接触,导致其上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发热情况,现有技术中,对其该发热情况的缓解,仅仅是利用自身的金属材料实现导热散热,然而对于工业生产中大批量的持续性工件磨削来说,这种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对金刚石滚轮的使用寿命易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可在金刚石滚轮内部设置内散热结构,有效加快散热速度,降低发热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内散热结构的碟片式金刚石滚轮,包括外环体、内环体以及设置在外环体外端面的摩擦层,外环体和内环体的左右外端均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螺纹柱,外环体和内环体左右两外端均通过螺纹柱和螺母连接有盖板,两个盖板、外环体以及内环体围成内散热腔,内散热腔内放置有内散热组件,内散热组件包括内聚热囊、两组呈环形阵列分别分布在内聚热囊朝向左右两侧端面的容条槽以及多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容条槽内壁的热引导条,盖板上开凿有多个分别与多个热引导条相互匹配的过条孔,热引导条位于容条槽外的端部活动贯穿过条孔并延伸至过条孔外侧,内聚热囊朝向盖板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片,内聚热囊的另一个端面上电性连接有多个相互串联的电磁块,多个电磁块分别与多个磁片对应。

通过内散热组件的设置,在本金刚石滚轮进行磨削作业发热时,磨削机床的控制器控制电磁块不断重复通断电的过程,使内部的内聚热囊能不断的受到挤压并复位,使热引导条不断重复向外延伸-内缩的过程,使热引导条向外裸露的部分不断变化,在此动态散热过程中,可有效将本金刚石滚轮内部的热量向外传递扩散,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金属材料本身的散热方式,可大幅度加快散热速度,进而有效避免本金刚石滚轮上热量堆积,有效降低发热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另外配合助回复段的设置,可有效辅助内聚热囊受到挤压后的复位,有效保证上述散热过程的稳定进行。

进一步的,通电后的电磁块与磁片之间产生相互吸附的力,使电磁块通电后,电磁块与磁片相互吸附,可对内聚热囊产生挤压力,进而推动热引导条向外延伸,当金刚石滚轮在磨削机床上进行磨削作业时,控制电磁块每隔3-10秒进行通断电操作,使电磁块的状态不断在通电和断电之间交替变化,使电磁块的通断电状态的改变,可不断对内聚热囊产生挤压的作用,便于其表面的热引导条不断外延-内缩,使内聚热囊裸露的范围间隔性增大,便于将内聚热囊内的热量向外传递。

进一步的,内聚热囊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且内聚热囊内饱和填充有导热油,使内聚热囊在受到挤压时,内聚热囊可快速响应并推动热引导条向外移动。

进一步的,盖板正对内聚热囊的部位上开凿有多组换气孔,多组换气孔分别与多个电磁块对应,且多个电磁块与多个热引导条相互错位分布,在电磁块通电挤压内聚热囊时,内聚热囊与盖板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此时外界空气可沿着换气孔进入到内散热腔内,当其断电,使内聚热囊恢复形变时,其会再次恢复至贴附盖板的状态,可将内散热腔内的空气向外挤压而出,实现在动态散热过程中,同时加快内外空气的气流交换,进而进一步提高内散热腔内热量的外排,使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两组容条槽相互对称,且热引导条与容条槽仅横向相对的部分相互固定,使热引导条能在内聚热囊上来回伸缩,达到向外运输热量的效果,热引导条延伸至盖板外的端部不超出外环体的外表面,使热引导条端部外延的部分不易过长,有效避免对正常的磨削作业造成影响。

可选的,横向相对的两个热引导条之间固定连接有助回复段,助回复段的长度不大于内聚热囊宽度的1/4,在受到挤压后,相对的两个热引导条相互远离,助回复段被拉伸伸长,当电磁块断电时,助回复段快速恢复形变,可拉动两个热引导条快速内缩,有效避免仅靠内聚热囊自身回弹力难以复位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热引导条包括外散热段以及与外散热段端部固定的内吸热段,内吸热段朝向内聚热囊的端面开凿有内显示孔,内显示孔的口部正对助回复段与内聚热囊的连接处,助回复段为弹性中空结构,且助回复段与内显示孔相通,在多次伸缩后,当助回复段开裂受损或断裂时,导热有会沿着裂缝或断裂口进入到内显示孔内,当热引导条向外移动时,内吸热段裸露,工作人员可观察到其内部进入了导热油,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新的内散热组件,有效降低因助回复段断裂,难以使热引导条及时复位造成的散热性较低的问题,降低因发热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

进一步的,外散热段为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内吸热段为透明导热材料制成,且二者的连接处位于两个盖板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热引导条整体裸露的部分小于嵌入内聚热囊内的部分,使热引导条能充分吸附内聚热囊内热量并向外传导,使散热效果更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通过内散热组件的设置,在本金刚石滚轮进行磨削作业发热时,磨削机床的控制器控制电磁块不断重复通断电的过程,使内部的内聚热囊能不断的受到挤压并复位,使热引导条不断重复向外延伸-内缩的过程,使热引导条向外裸露的部分不断变化,在此动态散热过程中,可有效将本金刚石滚轮内部的热量向外传递扩散,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金属材料本身的散热方式,可大幅度加快散热速度,进而有效避免本金刚石滚轮上热量堆积,有效降低发热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另外配合助回复段的设置,可有效辅助内聚热囊受到挤压后的复位,有效保证上述散热过程的稳定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的半剖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的内聚热囊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的盖板的正面图;

图6为本申请的侧面图;

图7为本申请内聚热囊部分的正面图;

图8为本申请内聚热囊受到磁力挤压时的变化图;

图9为本申请的热引导条朝向内散热腔外移动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内聚热囊的截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热引导条的截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外环体、12内环体、13摩擦层、2盖板、21换气孔、22过条孔、3热引导条、31外散热段、32内吸热段、33助回复段、301内显示孔、4内聚热囊、41容条槽、5电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散热结构的碟片式金刚石滚轮,请参阅图1-2,包括外环体11、内环体12以及设置在外环体11外端面的摩擦层13,外环体11和内环体12的左右外端均固定连接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螺纹柱,如图5,图中a表示安装孔,盖板2上设置有与螺纹柱对应的安装孔,外环体11和内环体12左右两外端均通过安装孔、螺纹柱和螺母连接有盖板2,两个盖板2、外环体11以及内环体12围成内散热腔。

请参阅图3,内散热腔内放置有内散热组件,内散热组件包括内聚热囊4、两组呈环形阵列分别分布在内聚热囊4朝向左右两侧端面的容条槽41以及多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容条槽41内壁的热引导条3,内聚热囊4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且内聚热囊4内饱和填充有导热油,如图8-9,使内聚热囊4在受到挤压时,内聚热囊4可快速响应并推动热引导条3向外移动,如图5,盖板2上开凿有多个分别与多个热引导条3相互匹配的过条孔22,热引导条3位于容条槽41外的端部活动贯穿过条孔22并延伸至过条孔22外侧。

请参阅图4,内聚热囊4朝向盖板2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磁片,内聚热囊4的另一个端面上电性连接有多个相互串联的电磁块5,多个电磁块5分别与多个磁片对应,通电后的电磁块5与磁片之间产生相互吸附的力,使电磁块5通电后,电磁块5与磁片相互吸附,可对内聚热囊4产生挤压力,进而推动热引导条3向外延伸,当金刚石滚轮在磨削机床上进行磨削作业时,控制电磁块5每隔3-10秒进行通断电操作,使电磁块5的状态不断在通电和断电之间交替变化,使电磁块5的通断电状态的改变,可不断对内聚热囊4产生挤压的作用,便于其表面的热引导条3不断外延-内缩,使内聚热囊4裸露的范围间隔性增大,便于将内聚热囊4内的热量向外传递。

值得注意的是,电磁块5的通断电由金刚石滚轮所在磨削机床的控制器控制,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请参阅图5,盖板2正对内聚热囊4的部位上开凿有多组换气孔21,多组换气孔21分别与多个电磁块5对应,且多个电磁块5与多个热引导条3相互错位分布,在电磁块5通电挤压内聚热囊4时,内聚热囊4与盖板2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此时外界空气可沿着换气孔21进入到内散热腔内,当其断电,使内聚热囊4恢复形变时,其会再次恢复至贴附盖板2的状态,可将内散热腔内的空气向外挤压而出,实现在动态散热过程中,同时加快内外空气的气流交换,进而进一步提高内散热腔内热量的外排,使散热效果更好。

如图6,两组容条槽41相互对称,且热引导条3与容条槽41仅横向相对的部分相互固定,使热引导条3能在内聚热囊4上来回伸缩,达到向外运输热量的效果,热引导条3延伸至盖板2外的端部不超出外环体11的外表面,使热引导条3端部外延的部分不易过长,有效避免对正常的磨削作业造成影响。

通过内散热组件的设置,在本金刚石滚轮进行磨削作业发热时,如图7-8,磨削机床的控制器控制电磁块5不断重复通断电的过程,使内部的内聚热囊4能不断的受到挤压并复位,使热引导条3不断重复向外延伸-内缩的过程,使热引导条3向外裸露的部分不断变化,在此动态散热过程中,可有效将本金刚石滚轮内部的热量向外传递扩散,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金属材料本身的散热方式,可大幅度加快散热速度,进而有效避免本金刚石滚轮上热量堆积,有效降低发热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0-11,横向相对的两个热引导条3之间固定连接有助回复段33,助回复段33的长度不大于内聚热囊4宽度的1/4,如图9,在受到挤压后,相对的两个热引导条3相互远离,助回复段33被拉伸伸长,当电磁块5断电时,助回复段33快速恢复形变,可拉动两个热引导条3快速内缩,有效避免仅靠内聚热囊4自身回弹力难以复位的情况发生。

热引导条3包括外散热段31以及与外散热段31端部固定的内吸热段32,外散热段31为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内吸热段32为透明导热材料制成,且二者的连接处位于两个盖板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热引导条3整体裸露的部分小于嵌入内聚热囊4内的部分,使热引导条3能充分吸附内聚热囊4内热量并向外传导,使散热效果更好,内吸热段32朝向内聚热囊4的端面开凿有内显示孔301,内显示孔301的口部正对助回复段33与内聚热囊4的连接处,助回复段33为弹性中空结构,且助回复段33与内显示孔301相通,在多次伸缩后,当助回复段33开裂受损或断裂时,导热有会沿着裂缝或断裂口进入到内显示孔301内,当热引导条3向外移动时,内吸热段32裸露,工作人员可观察到其内部进入了导热油,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新的内散热组件,有效降低因助回复段33断裂,难以使热引导条3及时复位造成的散热性较低的问题,降低因发热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新增上述内容,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用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相关技术
  • 一种具有双重散热结构的手机用散热手柄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保温外墙结构
  • 一种具有防潮散热功能的计算机芯片防护结构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绝缘连接结构
  • 一种铝材加工用具有散热结构的焊接装置
  • 一种具有成型模结构的金刚石滚轮
  • 一种具有成型模结构的金刚石滚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8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