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呼吸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呼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呼吸机。

背景技术

呼吸机作为一种能够替代或辅助患者完成机械通气的医疗设备,其能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主要用于家庭、睡眠治疗中心及一些诊所医院。为减少寒冷干燥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呼吸机大多配备有加湿组件,通过加热水,产生水蒸气,使吸入使用者体内的气体温暖而湿润。

现有的加湿组件中,通常在壳体上开设连通储液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为了缩短气路,会将进气口与出气口相邻设置,导致外部气体通过进气口流入储液腔后,在储液腔内短暂加湿便从出气口流出,使得加湿组件的加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效率高的加湿组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湿组件,包括形成储液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与储液腔相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还具有暴露于储液腔内的进风口、连通进气口与进风口的进气通道、暴露于储液腔内的出风口以及连通出气口与出风口的出气通道,所述进风口朝向背离出风口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背离进风口的一侧敞口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上壳以及连接上壳的导流壳,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于导流壳的相对两侧。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通路,所述进风口暴露于进气通路内,所述出气通道包括出气通路,所述出风口暴露于出气通路内,所述导流壳包括形成进气通路的进风管以及形成出气通路的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对称面与出风管的对称面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进气腔,所述导流壳还包括连通进气通路与进气腔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口暴露于进气腔内,所述进气口的轴线与进气孔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通道还包括出气腔,所述导流壳还包括连通出气通路与出气腔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口暴露于出气腔内,所述出气口的轴线与出气孔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管具有与进气孔相对的第一底壁,所述出风管具有与出气孔相对的第二底壁,所述第一底壁的水平高度自进气孔朝向进风口方向逐渐降低,所述第二底壁的水平高度自出气孔朝向出风口方向逐渐降低。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轴线与进风口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出气孔的轴线与出风口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上壳并与进气口对接的进气管以及连接上壳并与出气口对接的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轴线与进气口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出气管的轴线与出气口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导流壳与上壳卡扣连接,所述密封件连接导流壳并抵接于上壳。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上壳的下壳,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连接下壳的保护件,所述上壳抵接于保护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所述呼吸机包括如上述的加湿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流入储液腔内进行加湿,并通过出风口将加湿后的气体排出储液腔,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相互背向地敞口设置,从而增加了外部气体在储液腔内的加湿时间,提高了加湿组件的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加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加湿组件具体实施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加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C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D-D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下壳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如在本发明中,为方便描述,在加湿组件正常使用时,朝向地面的方向为向下,背离地面的方向为朝上;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而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

参考图1到图8所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加湿组件,用于呼吸机时,能够对风机组件输入的气体进行加湿(或者进行加湿和加热),完成后的气体被输送至呼吸面罩,以供用户使用。

配合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一种加湿组件,包括形成储液腔101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与储液腔101相通的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本实施例中,储液腔101内能够容纳加湿液体,例如水。进气口102与风机组件的排气口对接,从而将待加湿气体导入储液腔101进行加湿。出气口103与呼吸机的气路输出口对接,从而将储液腔101内完成加湿的气体输送至呼吸面罩。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还具有暴露于储液腔101内的进风口104、连通进气口102与进风口104的进气通道、暴露于储液腔101内的出风口106以及连通出气口103与出风口106的出气通道。本实施例中,如图2,进风口104和出风口106暴露于储液腔101内,具体是指进风口104和出风口106直接连通于储液腔101。待加湿气体从进气口102流经进气通道后,从进风口104流入储液腔101内进行加湿。储液腔101内加湿完成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口106流向出气通道,再从出气口103流出。

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104朝向背离出风口106的一侧敞口设置,所述出风口106朝向背离进风口104的一侧敞口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进风口104的开口方向与出风口106的开口方向相反。例如,进风口104的开口方向向左,出风口106的开口方向右。从而,从进风口104流入储液腔101内的气体,先向左并向下流动,再向右并向上流动,最后从出风口106流出储液腔101。继而,待加湿气体在储液腔101形成覆盖整个储液腔101的循环气流,增加了气体在储液腔101内的加湿时间,提高了加湿组件的加湿效率。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进风口104的开口方向向前,出风口106的开口方向后。

配合参照图5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形成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3的上壳11以及连接上壳11的导流壳12。本实施例中,上壳11与导流壳12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扣连接。导流壳12暴露于储液腔101内。

具体的,所述进风口104与出风口106形成于导流壳12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04与出风口106形成于导流壳12上,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形成于上壳11与导流壳12之间,从而降低了壳体10的制造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

而且,进风口104与出风口106位于导流壳12的相对两侧,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进风口104与出风口106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气体在储液腔101内的加湿时间,提高了加湿组件的加湿效率。

当然,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10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

具体的,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通路1051,所述进风口104暴露于进气通路105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2,进风口104暴露于进气通路1051内,具体是指进风口104直接连通于进气通路1051。从而,通过进气口102流入的待加湿气体,经过进气通路1051后,再从进风口104流入储液腔101内。

具体的,所述出气通道包括出气通路1071,所述出风口106暴露于出气通路107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3,出风口106暴露于出气通路1071内,具体是指出风口106直接连通于出气通路1071。从而,储液腔101内加湿完成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口106流入出气通路1071后,最终从出气口103流出。

具体的,所述导流壳12包括形成进气通路1051的进风管121以及形成出气通路1071的出风管122。本实施例中,进风管121和出风管122均采用管状结构,例如变内径的管状结构,减小了气流在进气通路1051和出气通路1071内流动受到的阻力。

而且,进风管121和出风管122的设置,还起到了隔绝气体的作用,即将待加湿气体与加湿完成气体隔绝开,避免加湿完成气体在输出时与待加湿气体接触,避免待加湿气体与加湿完成气体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输出气体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121的对称面与出风管122的对称面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如图4,进风管121沿着前后方向对称,出风管122也沿着前后方向对称。优选的,进气通路1051内的气流方向自右上向左下流动,出气通路1071内的气流方向自右下向左上流动,两者的气流方向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流入和流出储液腔101的气流循环更顺畅,确保了加湿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输出加湿气体的动能。

另外,进风管121和出风管122的设置,还使得加湿组机能够具有防倒灌功能,避免呼吸机倾斜一定角度后导致加湿组机内的水倒流进入风机组件内,造成风机组件内零部件进水损坏,或者,避免呼吸机倾斜一定角度后导致加湿组机内的水倒流进入呼吸面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继续配合参照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进气腔1052,所述导流壳12还包括连通进气通路1051与进气腔1052的进气孔124,所述进气口102暴露于进气腔1052内。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02暴露于进气腔1052内,具体是指进气口102直接连通于进气腔1052。从而,通过进气口102流入的气体,先经过进气腔1052,再从进气孔124流入进气通路1051,最后通过进风口104流入储液腔101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102的轴线与进气孔124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从进气口102流入进气腔1052的气流方向平行于进气口102的轴线,从进气孔124流出进气腔1052的气流方向平行于进气孔124的轴线。并且,优选进气口102的轴线与进气孔124的轴线相互垂直。从而,流入和流出进气腔1052的气流方向不同,也即气体流经进气腔1052后发生了转向。继而,从进气口102流入储液腔101的气流流速在经过进气腔1052后,被进气腔1052削弱,增加了气体的加湿时间,以及减少气体高速流动所产生的噪音。

而且,进气口102的内径尺寸小于进气腔1052的内径尺寸,气流流入进气腔1052后流速减小,减少了气体高速流动所产生的噪音。风机组件产生的一部分噪音随气流流入进气腔1052,经过进气腔1052后发生了转向,转向的过程冲击进气腔1052的腔壁,噪声气流反射后抵消部分噪音,避免噪音气流直接进入储液腔101。另外,由于进气腔1052位于壳体10内部(储液腔101内部),当气流冲击进气腔1052的腔壁产生噪音时,壳体10能够将该噪音隔绝于储液腔101内,避免该噪音直接辐射至呼吸机外部,降低了呼吸机整机的噪音。

继续配合参照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出气通道还包括出气腔1072,所述导流壳12还包括连通出气通路1071与出气腔1072的出气孔125,所述出气口103暴露于出气腔1072内。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03暴露于出气腔1072内,具体是指出气口103直接连通于出气腔1072。从而,通过出风口106流出的气体,先经过出气通路1071,再从出气孔125流入出气腔1072,最后通过出气口103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103的轴线与出气孔125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从出气孔125流入出气腔1072的气流方向平行于出气孔125的轴线,从出气口103流出出气腔1072的气流方向平行于出气口103的轴线。并且,优选出气口103的轴线与出气孔125的轴线相互垂直。从而,流入和流出出气腔1072的气流方向不同,也即气体流经出气腔1072后发生了转向。继而,从出风口106流出储液腔101的气流流速在经过出气腔1072后,被出气腔1072削弱,增加了气体的加湿时间,以及减少气体高速流动所产生的噪音。

同样的,出气腔1072具有与进气腔1052相通的降噪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而且,改变气体流向的进气腔1052以及出气腔1072的设置,能够在加湿组件倾斜或者侧翻时,避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流出,即避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流向风机组件或者面罩,实现了加湿组件的防倒灌功能。

具体的,所述进风管121具有与进气孔124相对的第一底壁126,所述出风管122具有与出气孔125相对的第二底壁127。本实施例中,如图2,第一底壁126位于进风管121的底部。如图3,第二底壁127位于出风管122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壁126的水平高度自进气孔124朝向进风口104方向逐渐降低,所述第二底壁127的水平高度自出气孔125朝向出风口106方向逐渐降低。本实施例中,进风管121底部的第一底壁126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进风管121的出口端的水平高度较低。出风管122底部的第二底壁127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出风管122的入口端的水平高度较低。从而,当加湿组件倾斜或者侧翻并重新平置复位后,使得进气通路1051和进气腔1052内的水通过第一底壁126顺利流回储液腔101,或者使得出气通路1071和出气腔1072内的水通过第二底壁127顺利流回储液腔101,避免在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内形成积水,为加湿组件的防倒灌功能提供了二道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124的轴线与进风口104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2,从进气孔124流入进气通路1051的气流方向平行于进气孔124的轴线,从进风口104流出进气通路1051的气流方向平行于进风口104的轴线。从而,流入和流出进气通路1051的气流方向不同,也即气体流经进气通路1051后发生了转向。继而,从进气口102流入储液腔101的气流流速在经过进气通路1051后,被进气通路1051削弱,增加了气体的加湿时间,以及减少气体高速流动所产生的噪音。

而且,在加湿组件倾斜或者侧翻时,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较难从进气通道流出,从而避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流向风机组件或者面罩,实现了加湿组件的防倒灌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125的轴线与出风口106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从出风口106流入出气通路1071的气流方向平行于出风口106的轴线,从出气孔125流出出气通路1071的气流方向平行于出气孔125的轴线。从而,流入和流出出气通路1071的气流方向不同,也即气体流经出气通路1071后发生了转向。继而,从出风口106流出储液腔101的气流流速在经过出气通路1071后,被出气通路1071削弱,增加了气体的加湿时间,以及减少气体高速流动所产生的噪音。

而且,在加湿组件倾斜或者侧翻时,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较难从出气通道流出,从而避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流向风机组件或者面罩,实现了加湿组件的防倒灌功能。

配合参照图6和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壳体10还包括连接上壳11并与进气口102对接的进气管13以及连接上壳11并与出气口103对接的出气管14。本实施例中,加湿组件通过进气管13与风机组件的排气口对接,并通过出气管14与呼吸面罩的入气口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13的轴线与进气口102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3的轴线优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进气管13入口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气管13出口的水平高度。从而,当加湿组件倾斜或者侧翻时,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较难从进气管13流出,从而避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流向风机组件或者面罩,实现了加湿组件的防倒灌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14的轴线与出气口103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中,出气管14的轴线优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出气管14出口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气管14入口的水平高度。从而,当加湿组件倾斜或者侧翻时,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较难从出气管14流出,从而避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流向风机组件或者面罩,实现了加湿组件的防倒灌功能。

具体的,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密封件20,所述导流壳12与上壳11卡扣连接,所述密封件20连接导流壳12并抵接于上壳11。本实施例中,如图5,导流壳12还包括连接进风管121和出风管122的安装板123,安装板123与上壳11卡扣连接,进气腔1052和出气腔1072形成于上壳11与安装板123之间。密封件20采用弹性材料,密封件20套设于导流壳12的边缘,即套设于安装板123的边缘。当导流壳12与上壳11卡扣连接后,密封件20抵接于导流壳12和上壳11,消除导流壳12与上壳11之间的间隙,保证了进气腔1052和出气腔1072的密封性。

具体的,所述壳体10还包括连接上壳11的下壳15。本实施例中,上壳11与下壳15之间采用枢轴连接。如图4,枢转打开上壳11后,能够对储液腔101进行加注液体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连接下壳15的保护件30,所述上壳11抵接于保护件30。本实施例中,保护件30采用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材质,能够起到降噪、减震、密封的作用。保护件30套设于下壳15上,当上壳11枢转关闭后,上壳11抵接于保护件30,从而保证储液腔101的密封性。保护件30与下壳15相互固定后,保护件30的密封条31凸起于下壳15的上边缘,上壳11压紧与密封条31。

配合参照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连接下壳的导热板40以及与导热板40相接触的加热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0还具有安装腔108,安装腔108与储液腔101位于导热板4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导热板40将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储液腔101内的液体,从而使得液体蒸发,能够对待加湿的气体同时进行加湿和加热。

继续配合参照图7和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下壳15具有形成安装腔108的第一壳151以及连接第一壳151的第二壳152,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壳151相配合的锁扣50、与锁扣50相配合的解锁件60以及抵接于锁扣50与解锁件60的弹性件(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151与第二壳152之间相互固定,例如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导热板40与第一壳15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导热板40通过热熔柱固定连接第一壳151。第一壳151上设置有安装柱153,安装柱153位于安装腔108内,锁扣50和解锁件60均套设于安装柱153上,锁扣50能够相对于安装柱153旋转,解锁件60能够相对于安装柱153前后移动,弹性件沿着前后方向弹性抵持于第一壳151与锁扣50,解锁件60抵接于锁扣50。通过按压解锁件60,解锁件60抵接于锁扣50,并驱动锁扣50围绕安装柱153旋转,从而将加湿组件从呼吸机上解锁;松开解锁件60后,锁扣50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同时锁扣50也将解锁件60复位,从而将加湿组件锁定在呼吸机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所述呼吸机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加湿组件。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加湿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具有使用者可接近的湿区域的泵组件
  • 烤箱及其加湿组件
  • 热辐射组件、加湿装置、空调器
  • 加湿组件、加湿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 加湿组件、加湿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48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