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外科器械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25


外科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器械。

背景技术

外科切割吻合器是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替代手工缝合的器械,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切割刀对组织进行离断和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吻合,类似于订书机。根据适用于不同的身体部位可分为多种吻合器,对于外科切割吻合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手术部位精确定位的穿刺器的套管进入患者体内,继而在组织中制造纵向切口和在切口的相对侧施加吻合钉,从而对组织进行离断和吻合。

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切割刀组件和操作组件,操作组件与钳口组件和切割刀组件连接,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对操作组件进行操作,使钳口组件转弯,至与待夹持的组织对应,钳口组件转动至合适位置后,医护人员控制钳口组件闭合夹持人体组织。在手术进行中,钳口闭合后需要对钳口组件进行转动锁定,防止钳口组件在夹持组织时发生移动拉扯组织。现有技术中在操作进行钳口闭合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操作将钳口组件锁定,操作繁琐,且如果忘记锁定可能会产生拉扯组织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角度转向件的外周面设置锁定齿,锁定齿沿角度转向件的径向设置,外科器械还设有锁定件。角度转向件转动时,锁定件与锁定齿对应,两者配合时将钳口组件锁定。受限于套管组件的宽度,角度转向件两侧面大体呈直线型,外周面包括两侧直线型壁和中部弧形壁,在钳口组件转动角度较大的外科器械中,锁定齿必然会有部分排布在直线壁,位于直线壁上的锁定齿不沿角度转向件的径向设置,角度转向件转动至位于第一侧面上的锁定齿与锁定件对应时,锁定齿的延伸方向与锁定件的配合方向相错开,配合不稳定,导致钳口组件无法被有效的锁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外科器械,钳口闭合时可稳定地锁定钳口组件,防止钳口组件转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转向结构、套管组件、运动转换结构和锁定件,所述钳口组件通过所述转向结构与所述套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角度转向件,所述角度转向件具有外周面,所述角度转向件包括壁部和配合部,所述外周面设于所述壁部的外侧,所述配合部设于所述壁部的内侧;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连接于所述钳口组件,并通过所述运动转换结构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配合部锁定以阻止所述钳口组件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转动,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配合部解锁,所述钳口组件响应于被操作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转动;

所述外套管位于近端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处于张开状态,所述锁定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运动至远端位置时,驱动所述钳口组件从所述张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并且通过所述运动转换结构驱动所述锁定件向近端运动以使所述锁定件切换至所述锁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和所述锁定件其中之一设有锁定齿,其中另一设有配合槽,所述锁定齿与所述配合槽配合以使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锁定件锁定;所述锁定齿与所述配合槽分离以使所述配合部与所述锁定件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形成有多个,绕所述角度转向件的转动轴线排布,所述锁定件位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件与至少一个所述配合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包括位于首端的第一配合部和位于尾端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锁定件配合时,所述钳口组件与所述套管组件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70°;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锁定件配合时,所述钳口组件与所述套管组件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70°。

进一步的,所述外科器械包括机架;所述运动转换结构包括杠杆件、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杠杆件连接所述转动部,并通过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杠杆件,且分别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

所述外套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锁定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外套管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运动时,所述杠杆件绕所述转动部转动,使所述第二连接部驱动所述锁定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转换结构包括两个杠杆件,两个所述杠杆件的转动部同轴设置,两个所述杠杆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端杆连接,两个所述杠杆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端杆连接,以使两个所述杠杆件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套管通过导向结构可运动地连接,所述外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运动时,第一连接部随所述外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并与所述外套管相对运动,以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锁定件通过导向结构可运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时,所述锁定件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运动,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仅能驱动所述锁定件沿所述套管组件的轴线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运动杆和移动槽,所述运动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转换结构包括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位于所述齿轮两侧且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连接于所述外套管,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于所述锁定件,所述外套管沿第一方向驱动所述第一齿条运动时,所述齿轮转动,驱动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锁定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转向驱动组件,所述转向驱动组件被操作时驱动所述转向结构转动,进而驱动所述钳口组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驱动组件包括操作手柄、齿轮组件和推动杆,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所述推动杆的近端设有连接齿,所述连接齿与所述齿轮组件啮合,所述推动杆的远端与所述转向结构连接;响应于所述操作手柄的转动,所述齿轮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齿驱动所述推动杆运动,进而驱动所述转向结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部、弹性锁定件和固定部,所述手柄通过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齿轮组件,所述固定部具有锁定齿,所述驱动部具有配合齿,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弹性锁定部,所述驱动部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锁定件处于初始状态,所述配合齿与所述锁定齿啮合以阻止所述驱动部的转动;所述驱动部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弹性锁定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配合齿与所述锁定齿分离,使得响应于所述驱动部的转动,所述齿轮组件驱动所述推动杆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闭合钳口组件的同时即可完成钳口组件转向的锁定,避免钳口组件在夹持组织时转动,拉扯组织。配合部设置于角度转向件的内侧,使得配合部沿角度转向件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配合部的延伸方向与锁定件的配合方向基本一致,使得锁定件与配合部锁定稳定,进而使得钳口组件被稳定地锁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钳口组件和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钳口组件和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角度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角度转向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锁定件位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锁定件位于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钳口组件、套管组件和杠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至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套管驱动钳口的运动改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外套管处于近端位置时,杠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杠杆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外套管处于远端位置时,杠杆组件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杠杆组件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套管组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杠杆组件的第二端杆与锁定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锁定件、顶针座和角度转向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顶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转向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26是本发明的驱动部、端头件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驱动部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一传动件的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的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连杆组件位于第二位置;

图31是本发明的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连杆组件位于第一位置。

其中:

100、钳口组件;

200、转向结构;210、角度转向件;211、壁部;2111、凹槽;212、配合部;213、转向孔;214、外周面;215、中部弧面;216、第一侧面;217、第二侧面;

300、锁定件;310、拉杆;320、锁定部;321、凸出部分;330、锁定头;340、弯折部;

400、套管组件;410、内套管;411、顶针座;4111、第一收纳槽;4112、第二收纳槽;4113、第三收纳槽;4114、限位区域;41141、远端壁;41142、近端壁;4115、固定轴;412、滑动槽;420、外套管;421、第一驱动部;422、第二驱动部;423、第一移动槽;430、弹簧;440、滑块;

500、运动转换结构;511、杠杆件;512、转动部;513、第一连接部;5131、第一端杆;514、第二连接部;5141、第二端杆;5142、腰型槽;

600、机架;610、连杆组件;611、第一连杆;612、第二连杆;

700、转向驱动组件;710、操作手柄;720、驱动部;721、配合齿;722、滑块;730、固定部;731、锁定齿;740、齿轮组件;741、左齿轮部;742、右齿轮部;750、推杆组件;751、左推杆;752、右推杆;760、第一传动件;761、端头件;762、弹性件;7611、滑槽;

800、手柄;810、承托件;

910、释放按钮;920、解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操纵吻合器的手柄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侧”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侧”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手柄为近侧,钳口组件为远侧,如某个零部件的近侧端表示相对靠近手柄的一端,远侧端则表示相对靠近钳口组件的一端。术语“上”“下”以钳口组件的抵钉座和钉仓座的相对位置为参考,具体的,抵钉座在“上”,钉仓座在“下”。然而,吻合器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地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抵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等并不排除在外。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外科器械,具体为吻合器,如图1和图2所示,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100、套管组件400、转向结构200和操作组件,套管组件400连接在操作组件和钳口组件100之间,且钳口组件100通过转向结构200与套管组件400可转动地连接,使钳口组件100能够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在手术时,钳口组件100处于张开状态时,医护人员通过操作组件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动一定角度,转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对操作组件的操作使钳口组件100闭合,将人体组织夹持并压榨,方便后续进行切割。

如图3至图5所示,转向结构200包括角度转向件210,角度转向件210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套管组件400,另一端连接钳口组件100,响应于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角度转向件210具有外周面,外周面214绕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轴线排布于角度转向件210的外周,具体包括中部弧面215、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分别位于中部弧面215的两侧。角度转向件210还包括配合部212和壁部211,壁部211具有一定厚度,配合部212设置于壁部211的内侧,外周面214位于壁部211的外侧,壁部211将配合部212与外周面214隔开。

在钳口组件100闭合夹持组织之前,钳口组件100可以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而在钳口组件100闭合将组织夹持后,钳口组件100需要被锁定,防止压榨时钳口组件100晃动拉扯组织。如图2、图6至图8所示,外科器械还包括运动转换结构500和锁定件300,套管组件400包括内套管410和外套管420,外套管420套设于内套管410外,并能够相对于内套管410移动,外套管420通过运动转换结构500连接锁定件300,外套管420具有近端位置和远端位置,相应地,锁定件300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

本实施例中,各配合部210均设置于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轴心的近侧,锁定件300从解锁状态向近端运动切换至锁定状态。当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时,钳口组件100处于打开状态,锁定件300处于解锁状态,响应于角度转向件的转动,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此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组件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向;当外套管420从近端位置运动至远端位置时,钳口组件100切换至闭合状态,且外套管420通过运动转换结构500驱动锁定件300向近端运动,使锁定件300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锁定件300锁定角度转向件,使角度转向件无法转动,进而阻止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在闭合钳口组件100的同时即可完成钳口组件100转向的锁定,避免钳口组件100在夹持组织时转动,拉扯组织。

外套管420从近端位置切换到远端位置,使钳口组件100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如图9至图13所示,钳口组件100包括钉仓座110、可转动地连接于钉仓座110的抵钉座120,外套管420和钳口组件100的抵钉座120之间设有运动改换机构,运动改换机构将外套管420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抵钉座120的枢转运动,从而实现抵钉座120相对钉仓座110枢转而闭合或打开钳口组件100。具体的,外套管420朝向近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20向上枢转而打开钳口组件100,外套管420朝向远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20向下枢转而闭合钳口组件100。

具体的,外套管420包括相连的本体425和驱动管426,驱动管426驱动抵钉座120向上或向下枢转而打开或闭合钳口组件100。本体425和驱动管426通过铰链连接。

运动改换机构包括设置于驱动管426的第一驱动部4261、第二驱动部4262,以及设置于抵钉座120的第一从动部121和第二从动部122。

第一驱动部4261驱动抵钉座120打开,第一驱动部4261为设置在驱动管426上的突部,突部沿右下方倾斜延伸。第二驱动部4262驱动抵钉座120关闭,第二驱动部4262为驱动管426远端的驱动面。

相应的,第一从动部121可与第一驱动部4261配接,第一从动部121为设置在抵钉座120上的凸部,凸部朝上延伸。第二从动部122可与第二驱动部4262配接,第二从动部122为抵钉座120近端的抵接面。

抵钉座120和钉仓座110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抵钉座120上的销子123,设置在钉仓座110上的斜向腰形槽111,斜向腰形槽111沿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请参见图13至图12的状态变化,需要关闭钳口组件100时,外套管420的本体425推动驱动管426朝向远端运动,驱动管426上的第二驱动部4262与抵钉座120上的第二从动部122抵接,销子123从斜向腰形槽111的近下端移动至远上端,抵钉座120向下枢转,钳口组件100关闭。

请参见图12至图13的状态变化,需要打开钳口组件100时,外套管420的本体425拉动驱动管426朝向近端运动,驱动管426上的第一驱动部4261与抵钉座120上的第一从动部121抵接,销子123从斜向腰形槽111的远上端移动至近下端,抵钉座120向上枢转,钳口组件100打开。

配合部212设于壁部211的内侧,锁定件300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件300与配合部212解锁,锁定件300向近端运动至锁定状态时,锁定件300与配合部212锁定。配合部212设在角度转向件210的内侧,可以更好地与锁定件300配合,如果配合部212设于外周面214,则在钳口组件100转动角度较大时,锁定效果较差,具体原因如下:

受限于套管组件400的宽度,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大体呈平面,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设置,使角度转向件210呈狭长型。中部弧面215上的配合部212沿角度转向件210的径向方向延伸,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时,配合部212与锁定件300对应,且锁定件300的配合方向与配合部212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锁定件300和配合部212可以顺利配合,在锁定件300向近端运动切换至锁定状态时,能够与配合部212锁定。而在钳口组件100可转动的角度较大时,外周面214上设置的配合部212数量增加,才能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较大角度时有配合部212与锁定件300对应,使得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上设置配合部212,位于第一侧面216上的配合部212大体朝垂直于第一侧面216的方向延伸,而非沿角度转向件210的径向方向设置,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至位于第一侧面216上的配合部212与锁定件300对应时,该配合部212的延伸方向与锁定件300的配合方向相错开,配合不稳定。第二侧面217与第一侧面216大体平行,与第一侧面216同理,其上配合部212与锁定件300也无法稳定配合,使得钳口组件100转动角度较大时,锁定件300无法稳定地与配合部212配合,无法有效地锁定钳口组件100。

本发明中配合部212设置于角度转向件210的内侧,使得配合部212沿角度转向件21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角度较大时,配合部212的延伸方向与锁定件300的配合方向基本一致,均为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使得锁定件300与配合部212锁定稳定,进而使得钳口组件100被稳定地锁定。

其中,配合部212设置有多个,绕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轴心排布设置,各配合部212均沿角度转向件210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锁定件300位于解锁位置时,与其中至少一个配合部212对应,锁定件300运动至锁定位置时,与对应的配合部212配合,锁定角度转向件210。

具体的,配合部212和锁定件300其中之一设有锁定齿731,其中另一设有配合槽,锁定齿731与配合槽配合以使配合部212与锁定件300锁定,锁定齿731与配合槽分离以使配合部212与锁定件300解锁。锁定齿731和配合槽插接配合,能够有效限制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优选的,配合部212包括多个锁定齿731,各锁定齿731排布形成内齿结构,各锁定齿731均指向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轴心。锁定件300设有配合槽,配合槽截面大体为V型,与锁定齿731匹配。

进一步的,配合部212包括位于首端的第一配合部和位于尾端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锁定件300配合时,钳口组件100与套管组件400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70°;第二配合部与锁定件300配合时,钳口组件100与套管组件400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70°。第一配合部与锁定件300配合时,钳口组件100向左转动至极限角度;第二配合部212与配合部配合时,钳口组件100向右转动至极限角度,本发明中的外科器械钳口组件100向单侧转动的最大角度大于或等于70°,可以在手术中更好地夹持目标组织。

外科器械包括机架600,运动转换结构500设置于机架600,外套管420通过运动转换结构500与锁定件300连接。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8所示,运动转换结构500包括杠杆件510、转动部512、第一连接部513和第二连接部514,杠杆件511连接转动部512,并通过转动部512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第一连接部513和第二连接部514分别位于转动部51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连接,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300连接。外套管420移动驱动第一连接部513运动,进而驱动杠杆件511转动,杠杆件511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接部514的运动带动锁定件300运动。其中第一连接部513的运动方向和第二连接部514的运动方向相反,响应于外套管4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锁定件300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平行或共线。如图16所示,外套管420向近端运动时,第一连接部513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接部514逆时针转动,带动锁定件300向远端运动。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时,第一连接部513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接部514顺时针转动,带动锁定件300向近端运动。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514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513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在杠杆结构中,第一连接部513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为动力臂,第二连接部514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为阻力臂,在外套管420驱动杠杆件511转动,带动锁定件300运动的过程中,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杠杆结构为省力杠杆,使外套管420更容易地驱动锁定件300运动,同时,锁定件300位于锁定位置时,外套管420被操作组件锁定于远端位置,外套管420受到的锁定作用力通过杠杆件511提供给锁定件300更大的锁定力,使锁定件300更好地保持在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杠杆件511形成有两个,两个杠杆件511的转动轴512同轴设置,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通过第一端杆5131连接,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二连接部514通过第二端杆5141连接,使两个杠杆件511同步运动。两个杠杆件511通过第一端杆5131和第二端杆5141连接,整体呈一框体,杠杆件511转动时,两个杠杆件511同步转动,提升了杠杆件511转动的稳定性。第一端杆5131连接外套管420,使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连接;第二端杆5141连接锁定件300连接,使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30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杠杆件511可以仅设有一个,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设置与外套管420连接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杆体或孔,杠杆件511的第二连接部514设置与锁定件300连接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杆体或孔等,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外套管420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运动,运动路径为直线,而杠杆件511在转动时,其第一连接部513均绕转动部512做转动运动,运动路径为弧线,直线运动的外套管420连接沿弧线运动的第一连接部513,由于外套管420的运动路径与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的运动路径不同,第一连接部513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住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外套管420与第一连接部513通过导向结构可运动地连接,外套管4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通过导向结构驱动第一连接部513绕杠杆件511的转动部512转动。其中第一方向与套管组件400组件的轴线方向平行或共线。

套管组件400轴线的方向为X方向,Y方向与X方向垂直,外套管420仅能沿X方向运动,推动杠杆件511转动,使第一连接部513做转动运动,第一连接部513的转动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产生位移,在X方向上,第一连接部513随外套管420运动,在Y方向上,第一连接部513通过导向结构相对外套管420运动,且始终与外套管420连接,使第一连接部513在保持与外套管420的连接的同时能够顺利转动,避免转动卡死的情况发生。

杠杆件511被驱动而转动时,第二连接部514的运动路径为弧形,第二连接部514连接并驱动锁定件300仅沿X方向运动,为了使第二连接部514仅能驱动锁定件300沿X方向运动,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300通过导向结构可运动地连接,第二连接部514在绕转动部512转动时,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发生位移,在X方向上,锁定件300随第二连接部514运动;在Y方向上,锁定件300通过导向结构与第二连接部514相对运动,使第二连接部514始终与锁定件300连接,第二连接部514通过导向结构驱动锁定件300运动。

导向结构包括运动杆和移动槽423,外套管420和第一连接部513其中之一设有运动杆,其中另一具有移动槽423,运动杆位于第一移动槽423内,外套管420向第一方向运动时,通过导向结构带动第一连接部513沿第一方向(X方向)运动,运动杆沿移动槽423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滑移,以使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相对运动,从而允许第一连接部513在Y方向上位移。

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连接的导向结构中,如图15至图18所示,运动杆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13,具体为第一端杆5131,外套管420设有第一驱动部421和第二驱动部422,第一驱动部421和第二驱动部422设于外套管420下侧并大致沿Y方向延伸,第一驱动部421和第二驱动部422之间形成移动槽423,移动槽423大致沿Y方向延伸,第一端杆5131位于移动槽423内,能够在移动槽423沿移动槽423的长度方向(大致为Y方向)运动。

如图15至图19所示,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300连接的导向结构中,运动杆为第二端杆5141,第二端杆5141与锁定件300连接,如图15所示,锁定件300的近端开设有U型卡槽,锁定件300通过U型卡槽与第二端杆5141卡接,使第二端杆5141卡接于U型卡槽内,能够带动锁定件300向近端或远端运动。内套管410开设有滑动槽412,第二端杆5141设置于滑动槽412内,第二端杆5141在滑动槽412内仅能沿X方向运动。移动槽423开设于杠杆件511上,具体为腰型槽5142,第二端杆5141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杠杆件511的腰型槽5142中,腰型槽5142沿Y方向延伸;杠杆件511转动时,第二端杆514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杠杆件511的腰型槽5142内并沿腰型槽5142的长度方向滑移(沿Y方向位移),使第二连接部514仅能驱动锁定件300在X方向上运动。在传动结构仅具有一个杠杆件510的实施例中,杠杆件510设置于套管组件400的一侧,第二端杆5141一端固定连接于锁定件300,另一端位于移动槽423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运动转换结构500包括齿轮和两齿条(图中未示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600,两齿条分别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设置于齿轮的两侧,并均与齿轮啮合,齿轮转动时,两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其中第一齿条连接外套管420,第二齿条连接锁定件300,外套管420驱动杠杆件511第一齿条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齿条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平行或共线。当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时,带动第一齿条向远端运动,以使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条和锁定件300向近端运动;当外套管420向近端运动时,带动第一齿条向近端运动,以使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条和锁定件300向远端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20至图22所示,套管组件400设有顶针座411,顶针座411固定设置于内套管410,顶针座411与角度转向件210可转动地连接,优选的实施例中,角度转向件210开设有转向孔213,顶针座411上设置有固定轴4115,角度转向件210通过转向孔213与固定轴4115的配合实现与顶针座411的固定连接,角度转向件210开设有凹槽2111,凹槽2111位于壁部的内侧,配合部212设置于凹槽2111内,转向孔213与凹槽2111连通。锁定件300包括拉杆310和锁定部320,拉杆310近端连接杠杆件511,远端连接锁定部320,锁定部320包括锁定头330和本体部340,本体部340与锁定头330连接。在解锁状态,锁定头330与配合部212分离,钳口组件100转向后,医护人员操作手柄800使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进而使钳口组件100闭合,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时锁定件300向近端运动,锁定件300以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此时锁定头330在转向孔213向近端运动,运动至凹槽2111内与对应的配合部212啮合,锁定角度转向件210,进而实现钳口组件100的转动锁定。

顶针座411开设有第一收纳槽4111和第二收纳槽4112,第一收纳槽4111与第二收纳槽4112连通,拉杆310部分位于第一收纳槽4111内并能够在第一收纳槽4111内移动,本体部340位于第二收纳槽4112中并能够在第二收纳槽4112内向近端或远端运动,第二收纳槽4112具有限位区域4114,本体部340具有收纳于限位区域4114的凸出部分321,锁定件300位于解锁状态时,凸出部分321抵持于限位区域4114远端壁41141,锁定件300位于锁定状态时,凸出部分321抵持于限位区域4114近端壁41142,限位区域4114和凸出部分321的设置限定了锁定件300仅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同时,拉杆310与第一收纳槽4111两侧的内壁贴合,锁定部320与第二收纳槽4112两侧的内壁贴合,防止锁定件300出现左右晃动。

顶针座411还开设有第三收纳槽4113,第三收纳槽4113与第二收纳槽4112连通,且第三收纳槽4113贯穿4115固定轴4115第三收纳槽4113收容锁定头330,第三收纳槽4113与凹槽2111对应,使锁定头330可从第三收纳槽4113中滑出与凹槽2111配合。

其他实施例中,配合部212设置在角度转向件210的上表面,沿角度转向件210的厚度方向设置,多个配合部212绕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轴心排布设置,并朝向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轴心,在锁定位置时,锁定头330与至少一个配合部212配合;在解锁位置时,锁定头330位于角度转向件210的上表面上方。本实施例中的外科器械,在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向后,通过控制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闭合钳口组件100,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可带动锁定件300从解锁位置切换至锁定位置,以锁定钳口组件100,从而在钳口组件100闭合后阻止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外科器械具有手柄800,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致动手柄800控制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通过致动手柄800控制外套管420移动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

如图23和图24所示,外科器械包括设置于机架600的连杆组件610,连杆组件610包括第一连杆611和第二连杆612,第一连杆611的远端外套管420的近端连接,外套管420的远端与钳口组件100连接,第二连杆612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600,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杆611的近端。手柄800在致动时能够与连杆组件610接合并驱动连杆组件610运动。连杆组件6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连杆组件61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611和第二连杆612互成一角度,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连杆组件6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共线或大体共线,使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外套管420位于远端位置,在连杆组件610自锁的作用下,外套管420保持在远端位置。

共线指的是: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位于同一直线上,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80°。大体共线指的是:第一连杆611和第二连杆612越过死点位置,且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5°,在连杆组件610位于死点(对应于共线)或大体位于死点(对应于大体共线)时,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之间的压力角大体等于90°,第一连杆611或第二连杆612受到外力时,对另一连杆的力矩为零,使连杆组件610无法运动,使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从而使得钳口组件100锁定于闭合位置。

其中,手柄800设有承托部810,承托部810位于连杆组件610下侧,连杆组件61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手柄800通过承托部810承托第一连杆611或第二连杆612,以与连杆组件610可操作地接合。当连杆组件610处于第二位置后锁定于第二位置,手柄800在复位回弹时承托部810与连杆组件610分离,手柄800进行后续致动时,手柄800从初始位置切换至按压位置,承托部810随手柄800的运动而运动,承托部100仅在手柄800到达按压位置时(承托部810运动轨迹的终点)接触位于第二位置的连杆组件610,即承托部810在运动过程中与连杆组件610不接触,因此手柄800在后续致动时无法驱动连杆组件610。具体的承托部810为一杆体,手柄800通过承托部810抵持第二连杆213与连杆组件610可操作地接合,在第二连杆213转动的过程中,承托部810能够始终抵持第二连杆213。

连杆组件61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过程中,铰接点逐渐向上侧(远离手柄800握持部的一侧)移动,由于第二连杆612的近端连接于机架600,因此位于第二连杆612远端的铰接点向远端移动,同时第一连杆611的转动使得第一连杆611的远端朝向远端移动,而由上可知,第一连杆611的远端又与外套管420的近端连接,外套管420的远端与钳口组件100连接,因此连杆组件610能够驱动外套管420向远端移动,以使钳口组件100闭合。

在钳口组件100闭合后,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将外套管420锁定于远端位置,进而使锁定件300保持在锁定位置,维持对钳口组件100的锁定。

进一步的,如图3、图25至图29所示,外科器械还包括:转向驱动组件700,转向驱动组件700设置于机架600,用于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动。转向驱动组件700包括操作手柄710、驱动部720、第一传动件760、固定部730、第二传动件和推杆组件750。操作手柄710用于被医护人员操作转动,操作手柄710连接驱动部720,操作手柄710与驱动部720一体设置,可同步转动,驱动部720连接第一传动件760,带动第一传动件760转动,第一传动件760通过第二传动件连接推杆组件750,第一传动件760通过第二传动件驱动推杆组件750运动,进而驱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其中固定部730设置于机架600,第一传动件760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部730内,第一传动件760内开设有滑动空间,驱动部720位于滑动空间内。推杆组件750包括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第二传动件具体包括齿轮组件740,齿轮组件740包括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连接于机架600,分别设于第一传动件760的两侧。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均包括上下两个同轴设置的齿轮,左推杆751与左齿轮部741的下侧齿轮啮合,右推杆752与右齿轮部742的下侧齿轮啮合,第一传动件760下侧设有齿结构,同时与左齿轮部741的上侧齿轮、右齿轮部742的上侧齿轮啮合。医护人员转动操作手柄710时驱动驱动部720转动,驱动部720通过第一传动件760驱动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转动,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的运动方向相反。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均沿套管组件400的长度方向延伸,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的远端靠近角度转向件210,驱动部720转动带动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位移时,推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进而使钳口组件100转动。如医护人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手柄710时,左推杆751向近端运动,右推杆752向远端运动,右推杆752推动角度转向件210向左转动。医护人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手柄710时,左推杆751向远端运动,右推杆752向近端运动,左推杆751推动角度转向件210向右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角度转向件210包括左侧抵持部218和右侧抵持部219,左推杆751抵持于左侧抵持部218,右推杆752抵持于右侧抵持部219,操作手柄710转动带动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位移时,如顺时针旋转操作手柄710时,左推杆751向远端运动,右推杆752向近端运动,左推杆751推动角度转向件210的左侧抵持部218向远端运动,使角度转向件210向右侧转动,右侧抵持部219被带动向近端运动,始终抵持于右推杆752。逆时针旋转操作手柄710,使左推杆751向近端运动,右推杆752向远端运动时同理,角度转向件210向左侧转动使推杆组件750可以驱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进而驱动钳口组件100转动。

进一步地,转向驱动组件700能够锁定推杆组件750,操作手柄710包括锁定部720,固定部730包括锁定槽731,操作手柄710处于解锁位置时,锁定部720与锁定槽731分离,操作手柄710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720与锁定槽731插接。锁定槽731具有引导壁7311,操作手柄710从解锁位置切换至锁定位置时,锁定部720朝向锁定槽731运动,在引导壁7311的引导下与锁定槽731插接,引导壁7311的设置使得锁定部720与锁定槽731未对准时,锁定部720仍可以与锁定槽731插接,使操作手柄710可以顺利回位。

第一传动件760包括传动件本体和端头件761,端头件761位于滑动空间内,并且与传动件本体固定连接,如图26和图29所示,端头件761通过螺钉765固定于传动件本体。具体地,端头件761位于滑动空间的远端,端头件76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612,滑槽7612的长度方向与滑动空间的长度方向相同,驱动部720包括两个滑块722,两个滑块722分别插入端头件761两侧的两个滑槽7612内,以使驱动件720与端头件761滑动连接。使操作手柄710与第一传动件760可滑动地连接,操作手柄710向左侧转动时,滑块722右侧部分与右侧滑槽7612的槽底抵持,驱动第一传动件760向左转动,向右转动同理。端头件761开设有收纳槽7611,收纳槽7611为圆形槽,弹性件762连接于端头件761并有部分收纳于收纳槽7611内,收纳槽7611限定弹性件762的轴线位置,避免弹性件762偏折或弯曲,始终沿滑动空间的长度方向提供弹力。

在转向驱动组件700未被操作时,弹性件762处于初始状态使驱动部720处于锁定位置,配合齿721与锁定齿731啮合,驱动部720被锁定,无法进行转动,同时由于驱动部720与齿轮组件740啮合,齿轮组件740与推杆组件750啮合,驱动部720被锁定,使得齿轮组件740和推杆组件750均被锁定,进而锁定钳口组件100,防止其转动。

手动移动操作手柄710,使驱动部720相对于固定部730滑动,使驱动部720从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此时弹性件762处于压缩状态,配合齿721与锁定齿731分离,驱动部720被解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操作手柄710带动驱动部720转动,进而驱动钳口组件100转动。在钳口组件100转动至合适位置后,松开操作手柄710,弹性件762被释放回弹至初始状态,推动驱动部720滑动,配合齿721与锁定齿731再次啮合,使驱动部720再次锁定于固定部730,进而锁定钳口组件100。即在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向完成后,松开操作手柄710即可对钳口组件100进行锁定。

优选的实施例中,锁定齿731设置于固定部730的近端,配合齿721设在驱动部720的近端,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前推操作手柄710使得驱动部720向远端运动以从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在解锁位置时,转动操作手柄7100以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向。

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将外科器械的钳口组件100和套管组件400的部分伸入人体内,钳口组件100位于直打位置,钳口组件100的长度方向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共线,方便钳口组件100伸入人体内;通过前推操作手柄710解锁转向驱动组件700,旋转操作手柄710使钳口组件100转向,在钳口组件100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医护人员松开操作手柄710,操作手柄710退回,驱动部720运动至锁定位置,初步锁定钳口组件100。然后医护人员致动手柄800使钳口组件100闭合,将患者的组织夹持压榨,同时锁定件300运动至锁定位置,将钳口组件100进一步锁定。压榨一定时间后,医护人员控制切割刀组件进刀以进行击发,击发过程中,切割刀组件向远端运动切割患者的组织;在击发过程中,钳口组件100被锁定,不会发生转动,保证切割稳定进行。在完成击发后,切割刀组件向近端退刀,退刀完成后,医护人员打开钳口组件100,外套管420从远端位置运动至近端位置,该过程使锁定件300运动至解锁状态,然后通过转向驱动组件700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动回到直打位置,最后将钳口组件100从人体内移出。

其中外科器械还包括电机组件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电机组件电连接,电机组件与切割刀组件连接,主控模块根据手柄800的位置以及切割刀组件的位置,控制电机的组件工作,实现切割刀组件的进刀和退刀,具体进刀和退刀的实现可以参见申请人的在先申请202310399540.0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外科器械还包括解锁组件,如图30和图31所示,解锁组件包括设于操作组件300的壳体外的释放按钮910、位于操作组件壳体内抵持位于第二位置的连杆组件610的解锁杆920,解锁杆920与释放按钮910联动,释放按钮910具有驱动杆911,医护人员对释放按钮910进行操作时,具体为推动释放按钮910时,释放按钮910和驱动杆911同步转动,转动的驱动杆911作用于释放杆920,使解锁杆920转动,解锁杆920抵持连杆组件610的一端向下运动以推动连杆组件610,使连杆组件610退回第一位置,钳口组件200张开释放人体组织。释放按钮910未被操作时,解锁杆920位于连杆组件610上方,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医护人员操作释放按钮910时,使解锁杆920转动,解锁杆920的一端向下移动以推动连杆组件610,使连杆组件610不再处于第二位置,以解除连杆组件610的自锁状态。外套管420套设有弹簧430,弹簧430一端连接机架210,另一端连接于推块440,推块440连接于第一连杆611,连杆组件610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簧430处于压缩状态,外套管420处于远端位置;连杆组件610处于第一位置时,弹簧430处于释放状态。当医护人员操作释放按钮910,使连杆组件610不再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簧430被释放,推动推块440向近端运动,连杆组件610运动至第一位置,使钳口组件200打开,同时使外套管420运动至近端位置,进而带动锁定件300运动至解锁状态。退刀完成后,医护人员操作释放按钮910打开钳口组件100,再操作操作手柄710使钳口组件100转动至直打位置,最后将钳口组件100从人体内移出。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利用金刚线切割废硅粉制备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 一种锂电池的铜锡基合金纳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非木材造纸原料碱处理废液制备C/SiOx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 一种利用石墨尾矿制备锂电负极材料的方法
  • 一种改性石墨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负极片和锂电池
技术分类

0612011652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