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科医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儿童体质较差,上呼吸道感染概率很高,所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针对鼻腔局部问题的治疗较成人更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328923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科用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注射筒的侧壁开设有回转槽,所述回转槽内密封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回转槽的周向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出药孔,所述转筒的侧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喷孔,所述活塞上安装有驱动转筒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注射筒与回转槽通过多个通孔连通,所述转筒靠近通孔的一端开设有进药孔。本发明通过利用驱动装置带动转筒不断转动,如此可使药液沿旋转的转筒一侧排出,如此可输入较小的注射压力,即可时药液均匀的喷洒鼻腔内部四周,既防止对鼻腔粘膜造成损伤,同时还可有效提升治疗药效。

上述产品在使用儿科用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时,该鼻腔用药装置在对患者清洗或上药的过程中,无法对药液或清洗液进行加热,较冷的天气中,冰凉的药液或清洗液会刺激到患者鼻腔内部的细胞粘膜,对后期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333257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科用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属于鼻腔用药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儿科用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还包括:设置有工作仓、加热仓、储液仓、收集仓的箱体,其中,所述工作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筒,所述气囊与活塞筒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刻度尺,设置在所述活塞筒表面;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塞筒内,用于调节活塞筒内的容积;喷药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且所述喷药组件通过连接杆与活塞板相连;本发明在对患者鼻腔用药时,便于根据需求精确对用药量多少进行精确调节,以及可实现将喷雾剂匀速均匀分布于患者鼻腔内,并且在使用后可对罐体内壁进行高温消毒。

上述产品在使用儿科用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时,现有的鼻腔用药装置在对患者上药前只是通过简单用水液冲洗的方式对患者鼻腔内部进行清洗,但是患者鼻腔内表面仍会有污垢贴附上面,这些污垢很难被水冲洗下来,无法做到全面的清洗,不利于后期的上药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鼻腔用药装置的结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该鼻腔用药装置在对患者清洗或上药的过程中,无法对药液或清洗液进行加热,较冷的天气中,冰凉的药液或清洗液会刺激到患者鼻腔内部的细胞粘膜,对后期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现有的鼻腔用药装置在对患者上药前只是通过简单用水液冲洗的方式对患者鼻腔内部进行清洗,但是患者鼻腔内表面仍会有污垢贴附上面,这些污垢很难被水冲洗下来,无法做到全面的清洗,不利于后期的上药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装置本体内部插入的容液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底端左右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容液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容液管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并且第一外螺纹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容液帽;

所述容液帽的底端内部贯穿滑动连接有挤压杆,且挤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塞;

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结构,且装置本体通过加热结构对容液管内部的清洗液或药液进行加热;

所述装置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清洁结构,所述装置本体通过清洁结构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全方位的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容液管通过卡块与卡槽构成卡合结构,且活塞与容液管内表面紧密贴合,并且容液管通过第一外螺纹与容液帽螺纹连接,同时挤压杆与容液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结构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且装置本体的右下端外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加热装置和温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加热装置在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所述弧形加热装置、温控传感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且弧形加热装置、温控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结构设置有微型伺服电机,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上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伺服电机,且微型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并且转动轴远离微型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装置本体的中上端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输液杆,且第一输液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输液杆与装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微型伺服电机与装置本体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齿轮通过转动轴与装置本体构成转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液杆,且第二输液杆的上端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输液杆,所述第三输液杆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棉辊,且清洁棉辊、第三输液杆为一次性用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液杆的顶端内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第三输液杆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外螺纹,且第三输液杆通过第二外螺纹与螺纹口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液杆、第二齿轮和第二输液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输液通道,所述第三输液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输液通道,且第二输液通道的上端等间距开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一输液通道通过第三输液杆与第二输液通道构成连通结构,且第二输液通道与出液口构成连通结构。

进一步的,容液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对接口,且对接口的上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扭力弹簧,同时扭力弹簧的末端连接在容液管的内表面,所述挡板与扭力弹簧构成弹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鼻腔用药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和容液管构成,装置本体与容液管之间可以自由拆卸,用药装置在使用过后方便清洗,从而达到实用的效果;

2.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设置有加热结构,在对患者进行清洗或上药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面板启动弧形加热装置对清洗液或药液进行加热,通过温控传感器能控制清洗液或药液加热的温度,加热结构对容液管内部的清洗液或药液进行加热,从而不会刺激刺激到患者鼻腔内部的细胞粘膜,从而达到实用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冲洗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面板启动微型伺服电机转动,从而使清洁棉辊转动,清洁棉辊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挤压杆挤压活塞,清洁棉辊被清洗液浸湿渗水,旋转清洁棉辊对患者的鼻腔内部进行充分的清洗,达到高效清洗的效果;

进一步的,设置有挡板,挡板与扭力弹簧构成弹性结构,容液管在外的时候,挡板主要起到放液体渗出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设置有第一输液通道、第二输液通道和出液口,第一输液通道通过第三输液杆与第二输液通道构成连通结构,第二输液通道与出液口构成连通结构,第一输液通道、第二输液通道和出液口起到液体流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本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容液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本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容液帽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对接口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齿轮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清洁棉辊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蓄电池;3、控制面板;4、卡槽;5、弧形加热装置;6、温控传感器;7、转动轴;8、容液管;9、第一输液通道;10、第一外螺纹;11、容液帽;13、挤压杆;14、活塞;15、对接口;16、挡板;17、扭力弹簧;18、微型伺服电机;19、第一齿轮;20、第一输液杆;21、第二齿轮;22、第二输液杆;23、螺纹口;24、第二外螺纹;25、第三输液杆;26、清洁棉辊;27、第二输液通道;28、出液口;29、插槽;30、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提出的鼻腔用药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1和容液管8构成,装置本体1与容液管8之间可以自由拆卸,便于后期的清洗,其具体结构原理如图1-图5和图10所示:

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用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以及装置本体1内部插入的容液管8,装置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插槽29,且插槽29的底端左右两侧开设有卡槽4,容液管8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0,且容液管8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0,并且第一外螺纹1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容液帽11;容液帽11的底端内部贯穿滑动连接有挤压杆13,且挤压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4;容液管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对接口15,且对接口15的上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挡板16,且挡板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扭力弹簧17,同时扭力弹簧17的末端连接在容液管8的内表面,挡板16与扭力弹簧17构成弹性结构;容液管8通过卡块30与卡槽4构成卡合结构,且活塞14与容液管8内表面紧密贴合,并且容液管8通过第一外螺纹10与容液帽11螺纹连接,同时挤压杆13与容液帽11滑动连接;装置本体1的中上端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输液杆20,第一输液杆20、第二齿轮21和第二输液杆2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输液通道9。

首先使用者将装置本体1、容液管8、容液帽11取出,在对装置本体1、容液管8、容液帽11清洗消毒后,使用者在容液管8中加入药液或清洗液,然后将容液帽11与容液管8的第一外螺纹10螺纹连接,安装好容液帽11后,使用者通过容液管8的卡块30插入装置本体1的插槽29中,至此完成装置本体1与容液管8的对接;

在对接过程中,第一输液杆20的底端会挤压挡板16,挡板16受压向下转动,扭力弹簧17也会收缩,从而产生斥力,第一输液杆20插入对接口15中,此时容液管8通过对接口15与第一输液杆20的第一输液通道9构成连通结构,从而便于鼻腔用药装置后期的清洗与上药过程;

该鼻腔用药装置的容液管8、容液帽11便于拆卸,用药装置在使用过后方便清洗,从而达到实用的效果。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现有的鼻腔用药装置在对患者清洗或上药的过程中,无法对药液或清洗液进行加热,较冷的天气中,冰凉的药液或清洗液会刺激到患者鼻腔内部的细胞粘膜,对后期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如图1、图2和图4所示:

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结构,且装置本体1通过加热结构对容液管8内部的清洗液或药液进行加热;加热结构设置有控制面板3,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3,且装置本体1的右下端外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装置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加热装置5和温控传感器6;弧形加热装置5在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弧形加热装置5、温控传感器6与蓄电池2电性连接,且弧形加热装置5、温控传感器6与控制面板3电性连接。

在对患者进行清洗或上药的过程中,首先使用者将清洗液或药液置入容液管8中,然后扭紧容液帽11,接着将容液管8中插入装置本体1的插槽29中,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3启动弧形加热装置5对清洗液或药液进行加热,通过温控传感器6能控制清洗液或药液加热的温度,待到清洗液或药液的温度合适后,对患者进行后期的鼻腔清洗或上药;

通过加热结构对容液管8内部的清洗液或药液进行加热,使液体受热,从而不会刺激刺激到患者鼻腔内部的细胞粘膜,从而达到实用的效果。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是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现有的鼻腔用药装置只是通过简单用水液冲洗的方式对患者鼻腔内部进行清洗,但是患者鼻腔内表面仍会有污垢贴附上面,这些污垢很难被水冲洗下来,无法做到全面的清洗,不利于后期的上药处理,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如图1-图10所示:

装置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清洁结构,装置本体1通过清洁结构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全方位的清洗;清洁结构设置有微型伺服电机18,装置本体1的左上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伺服电机18,且微型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并且转动轴7远离微型伺服电机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9,装置本体1的中上端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输液杆20,且第一输液杆2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21啮合连接,第一输液杆20与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转动轴7通过微型伺服电机18与装置本体1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齿轮19通过转动轴7与装置本体1构成转动结构;第二齿轮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液杆22,且第二输液杆22的上端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三输液杆25,第三输液杆25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棉辊26,且清洁棉辊26、第三输液杆25为一次性用品;第二输液杆22的顶端内部开设有螺纹口23,第三输液杆25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外螺纹24,且第三输液杆25通过第二外螺纹24与螺纹口23螺纹连接;第一输液杆20、第二齿轮21和第二输液杆2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输液通道9,第三输液杆2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输液通道27,且第二输液通道27的上端等间距开设有出液口28,第一输液通道9通过第三输液杆25与第二输液通道27构成连通结构,且第二输液通道27与出液口28构成连通结构。

在对患者的鼻腔进行冲洗的过程中,首先使用者对容液管8内部添加清洗液,然后合上容液帽11,接着将容液管8中插入装置本体1的插槽29中,此时容液管8通过对接口15与第一输液杆20的第一输液通道9构成连通结构,使用者通过加热结构对容液管8内部的清洗液进行加热,加热到合适温度时,使用者将装置本体1上端的清洁棉辊26插入患者鼻腔内部,然后通过控制面板3启动微型伺服电机18转动,从而使转动轴7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19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21转动,从而使第二输液杆22转动,从而使螺纹连接的第三输液杆25转动,从而使清洁棉辊26转动;

清洁棉辊26转动的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挤压杆13挤压活塞14,容液管8中的清洗液受压通过对接口15、第一输液通道9、第二输液通道27和出液口28流到清洁棉辊26,清洁棉辊26被清洗液浸湿渗水,旋转清洁棉辊26对患者的鼻腔内部进行充分的清洗,清洁棉辊26、第三输液杆25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进行更换即可,新的清洁棉辊26用于后期的上药处理;

上药过程中,在对容液管8中的药液进行加热后,重复上述操作,使清洁棉辊26上的药液对患者鼻腔进行覆盖式全方位上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