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感应器的测试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7:49


感应器的测试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感应器的测试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感应器为能感受外界因素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仪器,其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能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感应信号,实现对外界因素检测、显示、报警、控制信号输出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感应器常常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以解决某个问题,然而,感应器应用于不同的设备或环境时,需要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都是不同的。但是,目前市面上,对于感应器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只能以人工手动测试的方式得到,没有一种测试装置,能够测试感应器在各个范围内各个位置的信号反馈情况,因此让使用者无法准确获知该感应器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并且,若是手动测试,需要多人配合一点点调整感应器与被感应对象的距离、方位以得到测试结果,测试成本高,耗时长,且容易因手动测试的方式出现失误,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的测试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手动测试成本高,耗时长,且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几个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感应器的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固定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侧面,待测试的感应器布设在所述固定组件的顶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固定组件或所述升降组件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感应器感应所述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所生成的感应信号升降;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改变与所述升降组件的间距;

其中,若所述升降组件或所述固定组件通过所述感应信号确定感应距离,则所述升降组件保持当前高度,且所述固定组件绕行所述升降组件,以检测所述感应器的感应角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或底部的投影模块,所述升降组件通过所述投影模块在地面形成圆形且具有角度划分信息的影像。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底座、控制模块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器检测所述感应装置生成感应信号,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伸缩杆连接,以控制所述伸缩杆的伸缩。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距离测量模块,所述距离测量模块设于所述固定组件的顶部,且所述距离测量模块的测量端的高度、测量方向与所述感应器的感应区域高度、角度相对应。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感应器连接的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接收所述感应器输出的感应信号,并向所述升降组件和/或所述固定组件输出所述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感应器的测试方法,其用于如上所述的感应器的测试装置,包括:

S101:接收所述感应器感应所述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生成的感应信号,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执行升降操作,以检测感应距离;

S102:若通过所述感应信号确定感应距离,则保持当前高度,使所述固定组件绕行所述升降组件,以检测所述感应器的感应角度;

S201:接收所述感应器感应所述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生成的感应信号,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改变与所述升降组件的间距,以检测感应距离;

S202:若通过所述感应信号确定感应距离,则使所述升降组件保持当前高度,且绕行所述升降组件,以检测所述感应器的感应角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执行升降操作,包括:通过所述感应信号检测所述对象是否位于所述感应器的感应边界;

若是,则停止执行升降操作,根据所述感应边界确定所述感应距离;

若否,则继续执行升降操作,并获取每一次升降操作对应的感应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感应边界确定所述感应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感应边界对应的所述升降组件的高度以及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升降组件的间距,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间距计算所述感应距离。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感应器的感应角度,包括:

获取绕行过程中的感应信号,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确定所述感应器的起始点、终点,通过所述起始点、终点确定所述感应角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的测试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具体包括:设置升降组件、固定组件,将该固定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的侧面,在固定组件的顶部设置感应器,并将该感应器与固定组件或升降组件连接,升降组件和固定组件根据感应器的感应信号相应进行升降、间距调整,并在确定感应器的感应距离后,固定组件沿升降组件绕行以确定感应器的感应角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升降组件升降以及调整固定组件与升降组件之间间距的方式获取感应器的感应距离,并在确定感应距离后,使固定组件绕行升降组件以检测感应角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了需要手动检测感应距离、感应角度的问题,减少人工成本,且简化测试过程,操作简单,耗时短,提升测试效率,且不容易出现失误,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的测试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器的测试方法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器的测试方法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固定组件;11、监测模块;

2、升降组件;21、投影模块;22、伸缩杆;23、底座;

3、感应器;4、感应装置;5、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示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指示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通过对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感应器为能感受外界因素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仪器,其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能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感应信号,实现对外界因素检测、显示、报警、控制信号输出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感应器常常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以解决某个问题,然而,感应器应用于不同的设备或环境时,需要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都是不同的。但是,目前市面上,对于感应器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只能以人工手动测试的方式得到,没有一种测试装置,能够测试感应器在各个范围内各个位置的信号反馈情况,因此让使用者无法准确获知该感应器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并且,若是手动测试,需要多人配合一点点调整感应器与被感应对象的距离、方位以得到测试结果,测试成本高,耗时长,且容易因手动测试的方式出现失误,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器的测试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感应器的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测试装置包括升降组件2、固定组件1;其中,固定组件1设于升降组件2的侧面,待测试的感应器3布设在固定组件1的顶部,感应器3与固定组件1或升降组件2连接;升降组件2用于根据感应器3感应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所生成的感应信号升降;固定组件1用于根据感应信号改变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其中,若升降组件2和或固定组件1通过感应信号确定感应距离,则升降组件2保持当前高度,且固定组件1绕行升降组件2,以检测感应器3的感应角度。

可选地,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包括感应器3对应的感应装置4,感应器3输出是否检测到该感应装置4的感应信号。升降组件2或固定组件1根据该感应信号中的感应装置4检测信息相应进行高度调整或间距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装置4包括红外感应装置4,温度感应装置4,微波感应装置4、光照感应装置4以及其他设备,感应器3在感应到该感应装置4后,生成感应信号。感应装置4的具体类型可根据感应器3的种类以及用户需求设置。

可选地,感应器3与固定组件1连接,固定组件1根据感应器3产生的感应信号进行间距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器3也可以与升降组件2连接,该升降组件2根据感应器3的感应信号进行升降以调整自身的高度。感应器3还可以分别与固定组件1、升降组件2连接,固定组件1、升降组件2基于感应信号相应进行间距调整、高度调整。

可选地,也可以为测试对象读取感应器3生成的感应信号,根据该感应信号对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或升降组件2的高度进行调整。

可选地,固定组件1可以包括距离测量模块,通过该距离测量模块检测感应器3与升降组件2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测量模块可以为激光测距仪,固定组件1根据该激光测距仪的检测结果确定自身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

可选地,为了提升间距测量的准确性,该距离测量模块的测量端和感应器3的感应端位于同一高度,且该测量端和感应端到升降组件2的距离相同。并且,该测量端到升降组件2的水平距离与该测量端到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的水平距离也相同,通过测量感应器3的感应端到感应装置4的距离得到感应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升降组件2的高度以及固定组件1到升降组件2的间距确定感应距离。其中,通过该高度确定感应器3到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之间的垂直距离,并根据该间距得到感应器3到该对象的水平距离,基于该垂直距离水平距离使用勾股定理确定感应距离。

可选地,为了便于固定组件1移动,在固定组件1的底部还设有移动轮,其中,该移动轮可以为万向轮。

可选地,将感应器3感应到感应装置4时,获取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最短水平距离对应的位置,通过该位置计算感应距离,并将该位置作为感应角度对应的起始点,基于该起始点进行感应角度检测。相应的,也可以将感应器3感应到感应装置4时,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最长水平距离对应的位置作为起始点。该起始点的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测试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在固定组件1绕行升降组件2的过程中,升降组件2或固定组件1根据感应信号得到感应器3能够感应到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的范围,基于该范围确定感应器3的感应角度,其中,固定组件1绕行升降组件2时,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可以保持固定间距,也可以根据感应信号的变化(如调整间距以能够获取感应信号)或测试需求进行相应改变。

本申请的测试装置设置升降组件2、固定组件1,将该固定组件1设置在升降组件2的侧面,在固定组件1的顶部设置感应器3,并将该感应器3与固定组件1或升降组件2连接,升降组件2和固定组件1根据感应器3的感应信号相应进行升降、间距调整,并在确定感应器3的感应距离后,固定组件1沿升降组件2绕行以确定感应器3的感应角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升降组件2升降以及调整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之间间距的方式获取感应器3的感应距离,并在确定感应距离后,使固定组件1绕行升降组件2以检测感应角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了需要手动检测感应距离、感应角度的问题,减少人工成本,且简化测试过程,操作简单,耗时短,提升测试效率,且不容易出现失误,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应器的测试装置,如图1-3所示,该测试装置在升降组件2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1,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间隔设置,且在固定组件1的顶部设置感应器3,该感应器3感应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生成感应信号,通过该感应信号得到感应器3的感应间距和感应角度。

其中,升降组件2顶部的对象包括感应装置4,该感应装置4包括红外感应装置4,温度感应装置4,微波感应装置4、光照感应装置4等能够被感应器3感应,并生成相应感应信号的装置。

可选地,感应装置4与感应器3的设置位置可相互调换,即感应器3可设置在升降组件2的顶部,感应装置4可相应设置在固定组件1的顶部,只需感应器3能够感应到该感应装置4,并产生感应信号即可。

可选地,升降组件2包括设于升降组件2的顶部或底部的投影模块21,升降组件2通过投影模块21在地面形成圆形且具有角度划分信息的影像。其中,感应器3还可以设置在升降组件2的内部。

可选地,投影模块21可以为投影灯以及其他能够产生投影的器件。投影模块21的影像覆盖固定组件1的移动范围,且升降组件2位于该影像的中心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快速确定感应器3的感应角度,投影模块21的投影为圆形,且该圆形标示有刻度,该刻度将投影均分。通过该刻度确定感应器3的感应角度。具体的,获取该感应器3产生感应信号的起点以及终点,根据该起点、终点确定感应器3的感应角度。

可选地,升降组件2还包括底座23、控制模块以及固定在底座23上的伸缩杆22,伸缩杆22的顶部设有感应装置4,感应器3检测感应装置4生成感应信号,控制模块与伸缩杆22连接,以控制伸缩杆22的伸缩。其中,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感应信号控制伸缩杆22的伸缩以调整升降组件2的高度,也可以与测试对象的终端连接,基于该终端根据感应信号输出的指令控制伸缩杆22的伸缩。

可选地,升降组件2还包括第一供电电路,该第一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线、接线端子,供电线分别与控制模块、接线端子连接,该接线端子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将电能传输给控制模块。且该外部电源还用于向固定组件1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端子为插头,该插头与提供电能的插座5连接,并且,投影模块21的高度与感应装置4的高度一致。

可选地,伸缩杆22为气动伸缩杆22或电动伸缩杆22,其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并且,为了便于移动升降组件2,底座23的底部设有滚轮,通过该滚轮移动升降组件2。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23可以为可折叠支架,且该支架的每一个分支上均设有滚轮。

可选地,固定组件1包括距离测量模块,距离测量模块设于固定组件1的顶部,且距离测量模块的测量端的高度、测量方向与感应器3的感应区域高度、角度相对应,通过该距离测量模块获取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距离测量模块为激光测距模块、红外测距模块以及其他能够进行测距工作的器件。

可选地,固定组件1还包括与感应器3连接的监测模块11,监测模块11接收感应器3输出的感应信号,并向升降组件2和/或固定组件1输出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升降组件2或固定组件1根据该感应动作判定信息确定感应距离、感应角度。在固定组件1围绕升降组件2运动时,根据该感应动作判定信息感应器3发出感应信号的位置,根据该位置确定起始点和终点,根据该起始点和终点确定感应角度。

其中,该监测模块11为依据感应器3工作原理配置的感应信号测量设备,其连接在感应器3的输出端。当检测到感应器3感应到感应装置4时,感应器3输出的感应信号相应产生变化,此时监测设备测量到感应器3输出的感应信号的变化信息时,输出判定结果,根据该判定结果确定感应距离与感应角度对应的起始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模块11可以监测感应器3的电压、电路、照度、温度等参数,根据该参数输出感应动作判定信息。

可选地,固定组件1还包括固定台,感应器3、监测模块11均设置在固定台的顶部,移动轮设于该固定台的底部。其中,距离测量模块也固定在该固定台的顶部。

可选地,固定组件1还包括第二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将电能传输给感应器3、监测模块11、距离测量模块。

可选地,测试装置还可以将获取感应距离、感应角度与测试之前获取的感应距离、感应角度进行对比,以判断当前测试的感应器3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得到的测试结果发送给指定对象(如测试对象、客户)。

下面通过测试装置的工作流程做进一步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装置获取待测试的感应器3的感应信息,该感应信息包括感应角度、感应距离。测试对象安装升降组件2、固定组件1,并根据感应器3的类型安装监测模块11,该监测模块11与感应器3的输出端连接。且感应装置4安装固定在升降组件2的伸缩杆22顶部。投影模块21为带刻度360度投影装置,其安装固定在伸缩杆22内,投影模块21的投影中心与伸缩杆22的垂直中心重叠设置。

升降组件2与固定组件1通电,根据感应器3的感应信号调节升降组件2的高度以及固定组件1与升降组件2的间距。其中,获取监测模块11基于感应信号的变化生成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检测感应器3的感应信号是否发生变化(即检测到感应装置4)。

可选地,为了减少测量时间,还获取的感应信息中的感应距离,通过移动固定组件1和控制升降组件2升降以使感应器3与感应装置4的距离达到该感应距离,并通过监测模块11基于感应信号生成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检测感应器3的感应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中,若感应动作判定信息表示感应器3检测到感应装置4,则确定符合设计要求。通过上述方式检测感应器3的感应距离,该感应距离包括最大距离、最小距离的任一种。

可选地,感应距离包括最大感应距离下的感应角度或最小感应距离下的感应角度,也可以为其他距离下的感应角度,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感应距离后,将该感应距离对应的位置作为感应器3发出感应信号的起始点,控制固定组件1以升降组件2为中心顺时针360

在获取感应角度、感应距离后,将其与获取的感应信息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获取的感应角度、感应距离的数据发送给客户或测试对象。其中,若对比结果为小于感应信息中的感应角度、感应距离,则确定感应器3不符合设计要求,发送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感应器3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感应器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感应器的测试装置。

该测试方法包括:

S101:接收感应器感应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生成的感应信号,根据感应信号执行升降操作,以检测感应距离。

可选地,根据感应信号执行升降操作,包括:通过感应信号检测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是否到达感应器的感应边界;若是,则停止执行升降操作,根据感应边界确定感应距离;若否,则继续执行升降操作,并获取每一次升降操作对应的感应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可以为感应装置,感应器在感应到感应装置后,发出感应信号。升降组件通过监测模块接收感应信号,监测模块根据该感应信号的变化情况输出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升降组件接收该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检测当前感应装置是否位于感应器的感应边界上,并在确定位于感应边界时,将当前感应器与感应装置的距离确定为感应距离。

可选地,在进行感应边界检测时,根据该感应边界获取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最短水平距离,将该最短水平距离对应的感应器所在位置确定为起始点。将感应器位于该起始点时,感应器与感应装置的距离作为感应距离。

可选地,根据感应边界确定感应距离,包括:获取感应边界对应的升降组件的高度以及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间距,根据高度和间距计算感应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为感应装置,通过该高度确定感应器与感应装置的垂直距离,并利用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间距确定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水平距离,根据该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计算感应距离。

S102:若通过感应信号确定感应距离,则保持当前高度,使固定组件绕行升降组件,以检测感应器的感应角度。

可选地,检测感应器的感应角度,包括:获取绕行过程中的感应信号,根据感应信号确定感应器的起始点、终点,通过起始点、终点确定感应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感应距离计算时,固定组件所在的位置确定为起始点。在绕行过程中,升降组件根据监测模块输出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得到绕行一圈的过程中,感应器最后发出感应信号的位置,将该位置作为终点。根据该起始点、终点与升降组件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得到感应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感应器的测试方法,该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测试装置。如图5所示,该测试方法包括:

S201:接收感应器感应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生成的感应信号,根据感应信号改变与升降组件的间距,以检测感应距离。

可选地,固定组件根据该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得到判断当前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是否位于感应器的感应边界,若是,则不进行间距调整,若否,则继续进行间距调整。其中,通过感应动作判定信息检测当前是否出现因间距调整出现感应信号消失或因间距调整感应信号出现的情况,若是,则确定该对象位于感应边界。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可以为感应装置,感应器在感应到感应装置后,发出感应信号。升降组件通过监测模块接收感应信号,监测模块根据该感应信号的变化情况输出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固定组件接收该感应信号对应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检测当前感应装置是否位于感应器的感应边界上,并在确定位于感应边界时,将当前感应器与感应装置的距离确定为感应距离。

可选地,在进行感应边界检测时,根据该感应边界获取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最短水平距离,将该最短水平距离对应的感应器所在位置确定为起始点。将感应器位于该起始点时,感应器与感应装置的距离作为感应距离。

可选地,根据感应边界确定感应距离,包括:获取感应边界对应的升降组件的高度以及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间距,根据高度和间距计算感应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组件顶部的对象为感应装置,通过该高度确定感应器与感应装置的垂直距离,并利用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间距确定感应器与升降组件的水平距离,根据该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计算感应距离。

S202:若通过感应信号确定感应距离,则使升降组件保持当前高度,且绕行升降组件,以检测感应器的感应角度。

可选地,检测感应器的感应角度,包括:固定组件获取绕行过程中的感应信号,根据感应信号确定感应器的起始点、终点,通过起始点、终点确定感应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距离计算时,将固定组件所在的位置确定为起始点。并在绕行过程中,固定组件根据监测模块输出的感应动作判定信息得到绕行一圈的过程中,感应器最后发出感应信号的位置,将该位置作为终点。根据该起始点、终点与升降组件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得到感应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感应装置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2”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图示或文字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图中通过箭头指示各个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图中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此外,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每个子步骤或者阶段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场景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相关技术
  • 测试系统、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存储介质
  • 性能测试平台脚本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接口测试方法、接口测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自动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 点播分发系统压力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一种PIR感应器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存储介质
  • 感应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1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