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8:38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锻压机是一种将钢材采用模具压成指定形状的装置,其主要有包括卷板机,剪板机,冲床,压力机,液压机等,锻压机一般通过液压机带动上模具和下模具挤压进行工作,下模具一般是通过螺栓固定的安装在锻压机床的台面上。

现有的锻压机存在的缺陷是:

1、专利文件CN102909302B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热钣金件等温热成型锻压机,包括机身、工作油缸、滑块及工作台,特征在于:工作台为移动工作台,所述移动工作台上平面和所述滑块下平面上通过紧固件均一次固装有耐高温金属垫板和陶瓷板,所述陶瓷板内设有加热单元;在所述滑块的陶瓷板下平面和所述移动工作台陶瓷板上平面均设有模具快速装卡机构,所述锻压机工作区域四周边上安装有保温装置。优点是:可实现在高温状态下的锻造过程中充分保持工作区域温度,实现热钣金件的等温压制;使温度损失减小到最小,且可大幅度节约能源及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锻造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满足航空航天行业对飞机钛合金等温热成形件的加工需要,然而上述公开文献的锻压机主要考虑如何满足对飞机钛合金等温热成形件的加工需要,不便于快速对同一尺寸的下模具进行更换,现有的锻压机床的下模具由于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锻压机床的台面上,工作人员在需要更换下模具进行使用时,需要借助工具将多个螺栓拆卸下来,较为麻烦;

2、专利文件CN110153347A公开了一种新型锻压机,包括动力机构、机架平台、上横梁、主油缸、侧油缸、支柱、滑块、移动工作台、操作箱、电气控制系统、液压垫、液压垫缸、拉杆、顶出缸、下横梁和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支柱固定设置在下横梁上,所述支柱支撑上横梁,所述机架平台固定设置在上横梁上,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机架平台上;所述主油缸和侧油缸设置在上横梁底部,并且主油缸和侧油缸带动滑块上下运动,所述操作箱固定设置在支柱上,所述液压垫缸和顶出缸带动液压垫的上下运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移动工作台表面上。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锻压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了锻压机工作台面上有人时锻压机意外开启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然而上述公开文献的锻压机主要考虑如何解决锻压机意外开启造成人身伤害,不便于对多种尺寸的下模具进行固定,现有的锻压机在对模具进行锻压成型时,需要通过辅助装置来固定模具,从而提高锻压时的准确度,现有的装置一般为固定大小,不便于对不同大小的模具进行固定,使用范围较小;

3、专利文件CN115625283A公开了一种锻压工艺以及锻压机床,采用先将胚料从料带中冲出,再对胚料冲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锻压机床包括机身、下模、上模和上模驱动装置;所述下模固定在机身上;所述上模驱动装置安装在机身上且动力与上模连接;所述上模位于下模上方;还包括导料板、上料装置和送料装置;所述导料板固定在下模左侧;所述导料板上设有接料槽;所述上料装置为震动盘;通过震动盘对配料上料至接料槽,然后采用送料装置对配料逐步往右运送,通过上模与下模合膜对配料锻压,多次锻压后成为成品,该设置可高效持续地对配料进行锻压加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上述公开文献的锻压机主要考虑如何高效持续地对配料进行锻压加工,不便于增强对下模具的支撑效果,现有的锻压机的锻压组件在下压工件成型过程中,下模具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若下模具的底部支撑物较为薄弱,下模具易受力向下偏移,影响工件压制的质量;

4、专利文件CN112893731A公开了一种锻压机,其结构包括:工件平台、冲压头、动力箱装置、固定架、控制器、配电箱、支撑台,冲压头安装于动力箱装置下方且与动力箱装置活动连接,使设备使用时,通过设有的工件平台机构,使本发明能够实现避免当锻压完毕时,对于所锻压工件的取出都需要用特定工具从凹槽内夹持或者铲出,取出较为的不便,且容易与边缘产生磕碰影响美观性的问题,使设备通过抽拉板与联动杆的往外位移活动,进而特有的提升架装置会与底板形成挤压配合,在嵌管与外嵌框的相互协同下带动底板提升,使得内部装载的加工件提升于加工台水平面,进而对于工件的取出以及更换更加的方便,也不会因此产生磕碰,然而上述公开文献的锻压机主要考虑如何便于对于工件的取出以及更换,不便于对锻压平台遗留的碎渣进行清理,现有的锻压机普遍将下模具置于锻压平台顶部,下模具内部的工件在压制过程中,会产生废屑会掉落在台面上,工作人员在对其清理时,需要寻找工具对碎屑收集倾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下模具的锻压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包括锻压机主体、安装于锻压机主体内顶壁的锻压组件和设置于锻压机主体底端的锻压平台,所述锻压组件位于锻压平台的正上方,所述锻压平台的顶部贯穿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通过滑动组件活动安装有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用于带动两组下模具主体左右摆动,所述摆动组件的顶部通过可调节固定组件对称安装有下模具,所述可调节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下模具;

所述锻压平台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摆动组件贯穿安装,且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摆动组件;

锻压机主体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伸缩组件,所述锻压机主体的内底壁贯穿安装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位于伸缩组件之间,且伸缩组件用于调节清理组件的离地高度。

优选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活动安装于安装槽内部的支撑板、对称安装于支撑板两端底部的第一连接块、通过轴承安装于两组第一连接块相对表面的蜗杆、贯穿安装于锻压平台正面的伺服电机以及与伺服电机输出端的转轴固定连接的蜗轮,支撑板所设长度与安装槽的长度一致,且下模具对称安装于支撑板的两端,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朝向锻压平台内部设置,伺服电机用于为蜗轮转动提供动能,蜗轮与蜗杆之间啮合连接,蜗轮带动蜗杆转动的同时,蜗杆在齿纹的推力下能够向左或右移动,蜗杆用于带动支撑板在安装槽内部左右平移,支撑板用于带动下模具在锻压组件下方左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有对称设于安装槽内壁的限位槽、对称连接于支撑板两侧表面的限位块和排列安装于限位块底部的若干组滚轮,限位槽两端均贯穿设有开口,限位块与限位槽卡合连接用于固定支撑板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限位槽用于为限位块在锻压平台顶端移动提供路径,滚轮的底部与限位槽的内底壁贴合连接,滚轮用于支撑限位块并减少限位块与限位槽内底壁的摩擦,锻压平台的正面贯穿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用于固定伺服电机在锻压平台正面的安装位置。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且对称安装于支撑板顶部的L形限位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活动安装于支撑板顶部的第一限位板、对称安装于两组第一限位板之间的固定板、与固定板螺纹贯穿连接的第一螺杆、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活动安装于第一限位板较长边的第二限位板以及与第二限位板轴承连接的第二螺杆,第一限位板安装于两组L形限位板之间,且第一限位板为“L”形结构,下模具活动安装于第一限位板与L形限位板之间,且二者的内凹面均朝下模具设置,第一螺杆穿过固定板与第一限位板的表面轴承连接,第一螺杆用于带动第一限位板在支撑板顶部移动,第二限位板活动安装于第一限位板内部,第二螺杆螺纹穿过第一限位板的短边与第二限位板的表面轴承连接,第二螺杆用于推动第二限位板沿第一限位板的长边平移,L形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一同夹持固定下模具,第一螺杆远离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与第二螺杆远离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有对称且相对设于支撑板顶部的第一滑槽、对称连接于第一限位板较长边底部的第一滑块和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一滑块底部的滑轮,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的截面均为“凸”形结构,第一滑块与滑轮一同活动安装于第一滑槽内部,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连接用于限定第一限位板与支撑板顶部的连接,滑轮用于减少第一滑块底面与第一滑槽内底壁之间的摩擦;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有设于第一限位板较长边内壁的第二滑槽和连接与第二限位板一端的第二滑块,第一滑槽与第二滑块均为“凸”形结构,第一滑块活动安装于第一滑槽内部,用于固定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通过螺纹对称且相对安装于锻压平台内壁的电动推杆、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螺杆连接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与锻压平台的内顶壁对称且相对连接的固定环,电动推杆与安装槽相对垂直设置,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朝向安装槽设置,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表面分别与对应侧的固定环的内壁活动连接,电动推杆用于为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沿固定环内底壁滑动提供动能,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能够通过卡合组件抵触连接,用于对支撑板的底部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有设于第一支撑块靠近第二支撑块表面的卡合槽和连接于第二支撑块靠近第一支撑块表面的卡合块,卡合块安装进卡合槽的内部,用于固定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有对称且相对安装于锻压机主体底部的方形槽、通过螺栓与方形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的液压杆、对称设于液压杆输出端的铰耳以及通过销轴与铰耳固定连接的万向轮,液压杆用于伸缩调节锻压机主体的底面离地高度,清理组件包括有贯穿安装于锻压机主体内底壁的活动板、固定安装于锻压机主体底部的连接杆和与连接杆底端轴承连接的固定杆,活动板用于承载锻压机主体内部散落的碎渣,连接杆对称且相对分布于活动板的两侧,固定板在连接杆底端转动能够于活动板的底部连接,用于固定活动板与锻压机主体的连接。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在对工件锻压过程中,一侧的电动推杆伸长推动第一支撑块在固定环的内底壁上移动,相对一侧的电动推杆伸长推动第二支撑块在固定环的内底壁上移动,第一支撑块所设卡合槽与第二支撑块连接的卡合块在两组电动推杆的推力作用下,恰好卡合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连接为一个整体,一同对支撑板的底部进行支撑;

S2、需要更换另一组同类型的下模具压制工件时,伺服电机通过转轴带动蜗轮转动,蜗杆两端与第一连接块相对的表面轴承连接,蜗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在蜗轮的带动下横向移动,蜗杆通过第一连接块带动支撑板向左或右移动,将压制完成的下模具自锻压组件下方移出,同时另一组未进行锻压的下模具随支撑板平移至锻压组件下方,以此完成对下模具的快速更换;

S3、在更换下模具尺寸时,转动第一螺杆,固定板内部所设螺纹推动第一螺杆向远离下模具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限位板与下模具侧面分离,转动第二螺杆,第一限位板内部所设的螺纹推动第二螺杆向远离下模具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板随第二螺杆向远离下模具的方向移动,以解除对下模具的限位效果,将下模具取下进行更换;

S4、在对锻压平台清理时,锻压机主体底端的四组液压杆同步伸长,底部滚轮与地面接触高度不变,液压杆推动锻压机主体上移,将锻压机主体的底部抬高,转动固定杆,将固定杆从活动板下方移开,解除对活动板的限位效果,将活动板取出,对活动板顶部累积的碎渣进行清理。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在此过程中,支撑板在蜗杆的带动作用下平移时,支撑板两侧底部的滚轮沿限位槽滚动产生位移,两侧滚轮在减少限位块与限位槽内底壁摩擦力的同时,对支撑板在锻压平台上的安装位置加以支撑;

在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31、在更换不同类型的下模具时,将新置换的下模具分别置于支撑板两端的L形限位板内部,首先转动第一螺杆,第一螺杆推动第一限位板与下模具侧面抵触连接,再转动第二螺杆,第二螺杆推动第二限位板与下模具另一侧面抵触连接,结合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的L形限位板,对新置换的下模具的安装位置夹持固定;

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在拆卸活动板之前,伺服电机通过蜗轮带动蜗杆向左或右平移,带动支撑板从锻压平台所设安装槽内部移出,工作人员对限位槽内部的碎渣进行清理,碎渣随重力下落至锻压机主体内底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支撑板、蜗杆和蜗轮,从而快速对同一尺寸的下模具进行更换,在锻压平台顶部活动安装支撑板,并且在支撑板的底部轴承安装蜗杆,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带的支撑板在锻压平台顶部左右平移,伺服电机为蜗轮转动提供动能,通过设置伺服电机的转动方向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将两组尺寸一致的下模具分别平移至锻压组件下方,便于快速不间断的对同一尺寸的工件进行压制;

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L形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从而便于对多种尺寸的下模具进行固定,在支撑板的顶部对称设置L形限位板,在L形限位板之间对称设置能够活动调节位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通过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能够带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与下模具分离或抵触连接,便于对原装的下模具进行拆卸的同时能够对不同尺寸的下模具进行固定;

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固定环,从而增强对下模具的支撑效果,在锻压平台的内顶壁对称且相对设置支撑组件,电动推杆伸缩能够带动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向或相背移动,在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卡合槽和卡合块,通过二者卡合连接,对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的连接处进行固定,而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连接时,能够一同与支撑板的底部贴合连接,以实现对支撑板的支撑效果,避免下模具受压向下方凹陷的情况发生;

4.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液压杆、活动板和固定杆,从而便于对锻压平台遗留的碎渣进行清理,在锻压机主体的底部中央贯穿安装活动板,使得自锻压平台落下的碎渣大多能够被活动板承接收集,在锻压机主体的底部对称安装液压杆,利用液压杆伸缩,以推动锻压机主体的底部抬升,使得活动板离地高度增大,便于工作人员手部伸到锻压机主体的下方将活动板取下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限位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蜗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蜗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电动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活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锻压机主体;2、锻压组件;3、锻压平台;4、安装槽;5、下模具;6、支撑板;7、第一连接块;8、蜗杆;9、伺服电机;10、蜗轮;11、限位槽;12、限位块;13、滚轮;14、电机座;15、电动推杆;16、第一支撑块;17、第二支撑块;18、固定环;19、卡合槽;20、卡合块;21、L形限位板;22、第一限位板;23、固定板;24、第一螺杆;25、第二限位板;26、第二螺杆;27、转动柄;28、第一滑槽;29、第一滑块;30、滑轮;31、第二滑槽;32、第二滑块;33、方形槽;34、液压杆;35、铰耳;36、万向轮;37、活动板;38、连接杆;3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8、图9和图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包括锻压机主体1、安装于锻压机主体1内顶壁的锻压组件2和设置于锻压机主体1底端的锻压平台3,所述锻压组件2位于锻压平台3的正上方,所述锻压平台3的顶部贯穿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内壁通过滑动组件活动安装有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用于带动两组下模具5左右摆动,所述摆动组件的顶部通过可调节固定组件对称安装有下模具5,所述可调节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下模具5,所述锻压平台3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摆动组件贯穿安装,且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摆动组件,所述锻压机主体1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伸缩组件,所述锻压机主体1的内底壁贯穿安装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位于伸缩组件之间,且伸缩组件用于调节清理组件的离地高度,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活动安装于安装槽4内部的支撑板6、对称安装于支撑板6两端底部的第一连接块7、通过轴承安装于两组第一连接块7相对表面的蜗杆8、贯穿安装于锻压平台3正面的伺服电机9以及与伺服电机9输出端的转轴固定连接的蜗轮10,支撑板6所设长度与安装槽4的长度一致,且下模具5对称安装于支撑板6的两端,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朝向锻压平台3内部设置,伺服电机9用于为蜗轮10转动提供动能,蜗轮10与蜗杆8之间啮合连接,蜗轮10带动蜗杆8转动的同时,蜗杆8在齿纹的推力下能够向左或右移动,蜗杆8用于带动支撑板6在安装槽4内部左右平移,支撑板6用于带动下模具5在锻压组件2下方左右移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有对称设于安装槽4内壁的限位槽11、对称连接于支撑板6两侧表面的限位块12和排列安装于限位块12底部的若干组滚轮13,限位槽11两端均贯穿设有开口,限位块12与限位槽11卡合连接用于固定支撑板6与安装槽4之间的连接,限位槽11用于为限位块12在锻压平台3顶端移动提供路径,滚轮13的底部与限位槽11的内底壁贴合连接,滚轮13用于支撑限位块12并减少限位块12与限位槽11内底壁的摩擦,锻压平台3的正面贯穿安装有电机座14,电机座14用于固定伺服电机9在锻压平台3正面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为了提高压制速率,需要使用多组下模具5压制工件,当需要更换另一组模具压制工件时,伺服电机9通过转轴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在蜗轮10的带动下横向移动,蜗杆8通过第一连接块7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移动,第一连接块7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移动,下模具5对称安装于支撑板6顶部,使得支撑板6能够带动未进行锻压的下模具5向锻压组件2下方移动,以此能够将压制完成的下模具5自锻压组件2下方移出,将另一组未进行锻压的下模具5平移至锻压组件2下方,实现对同一尺寸的下模具5的快速更换。

请参阅图5-图7,所述可调节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且对称安装于支撑板6顶部的L形限位板2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活动安装于支撑板6顶部的第一限位板22、对称安装于两组第一限位板22之间的固定板23、与固定板23螺纹贯穿连接的第一螺杆24、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活动安装于第一限位板22较长边的第二限位板25以及与第二限位板25轴承连接的第二螺杆26,第一限位板22安装于两组L形限位板21之间,且第一限位板22为“L”形结构,下模具5活动安装于第一限位板22与L形限位板21之间,且二者的内凹面均朝下模具5设置,第一螺杆24穿过固定板23与第一限位板22的表面轴承连接,第一螺杆24用于带动第一限位板22在支撑板6顶部移动,第二限位板25活动安装于第一限位板22内部,第二螺杆26螺纹穿过第一限位板22的短边与第二限位板25的表面轴承连接,第二螺杆26用于推动第二限位板25沿第一限位板22的长边平移,L形限位板21、第一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25一同夹持固定下模具5,第一螺杆24远离第一限位板22的一端与第二螺杆26远离第二限位板2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柄27,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有对称且相对设于支撑板6顶部的第一滑槽28、对称连接于第一限位板22较长边底部的第一滑块29和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一滑块29底部的滑轮30,第一滑槽28与第一滑块29的截面均为“凸”形结构,第一滑块29与滑轮30一同活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8内部,第一滑块29与第一滑槽28连接用于限定第一限位板22与支撑板6顶部的连接,滑轮30用于减少第一滑块29底面与第一滑槽28内底壁之间的摩擦,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有设于第一限位板22较长边内壁的第二滑槽31和连接与第二限位板25一端的第二滑块32,第一滑槽28与第二滑块32均为“凸”形结构,第一滑块29活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8内部,用于固定第二限位板25与第一限位板22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在更换模具尺寸时,转动第一螺杆24,固定板23内部所设螺纹推动第一螺杆24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杆24带动第一限位板22与下模具5侧面分离,转动第二螺杆26,第一限位板22内部所设的螺纹推动第二螺杆26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板25随第二螺杆26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以解除对下模具5的限位效果,将原装下模具5取下,将新置换的下模具5分别置于支撑板6两端的L形限位板21内部,再次转动第一螺杆24,第一螺杆24推动第一限位板22与下模具5侧面抵触连接,再转动第二螺杆26,第二螺杆26推动第二限位板25与下模具5相邻侧面抵触连接,推动下模具5与L形限位板21的内凹面抵触连接,对新置换的下模具5的安装位置夹持固定。

请参阅图3、图8和图9,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通过螺纹对称且相对安装于锻压平台3内壁的电动推杆15、与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通过螺杆连接的第一支撑块16和第二支撑块17以及与锻压平台3的内顶壁对称且相对连接的固定环18,电动推杆15与安装槽4相对垂直设置,且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朝向安装槽4设置,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的表面分别与对应侧的固定环18的内壁活动连接,电动推杆15用于为第一支撑块16和第二支撑块17沿固定环18内底壁滑动提供动能,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的顶部与支撑板6的底部活动连接,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之间能够通过卡合组件抵触连接,用于对支撑板6的底部进行支撑,所述卡合组件包括有设于第一支撑块16靠近第二支撑块17表面的卡合槽19和连接于第二支撑块17靠近第一支撑块16表面的卡合块20,卡合块20安装进卡合槽19的内部,用于固定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的连接。

进一步,在对工件锻压过程中,其中一侧的电动推杆15伸长推动第一支撑块16沿固定环18内底壁平移,相对一侧的电动推杆15伸长推动第二支撑块17沿固定环18内底壁平移,第一支撑块16所设卡合槽19与第二支撑块17连接的卡合块20在两组电动推杆15的推力作用下,能够恰好卡合连接在一起,卡合槽19对卡合块20包裹固定,使得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连接为一个整体,而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抵触连接时能够一同对支撑板6的底部连接,以此对支撑板6的底部进行支撑。

请参阅图3和图10,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有对称且相对安装于锻压机主体1底部的方形槽33、通过螺栓与方形槽3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的液压杆34、对称设于液压杆34输出端的铰耳35以及通过销轴与铰耳35固定连接的万向轮36,液压杆34用于伸缩调节锻压机主体1的底面离地高度,清理组件包括有贯穿安装于锻压机主体1内底壁的活动板37、固定安装于锻压机主体1底部的连接杆38和与连接杆38底端轴承连接的固定杆39,活动板37用于承载锻压机主体1内部散落的碎渣,连接杆38对称且相对分布于活动板37的两侧,固定板23在连接杆38底端转动能够于活动板37的底部连接,用于固定活动板37与锻压机主体1的连接。

进一步,在对锻压平台3清理时,首先启动伺服电机9,通过蜗轮10蜗杆8传动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平移,以此将支撑板6从锻压平台3所设安装槽4内部完全移出,此时限位槽11外置,工作人员使用毛刷对限位槽11内部的碎渣进行清理,清理的碎渣随重力下落至锻压平台3内底壁,而活动板37贯穿安装在锻压平台3的内底壁中央,四组液压杆34同步伸长,液压杆34伸长推动锻压机主体1上移,锻压机主体1带动活动板37的底部抬高,固定杆39与连接杆38的底端轴承连接,转动固定杆39,固定杆39自转与活动板37的底部分离,解除对活动板37的限位效果,将活动板37从锻压机主体1上取下,对活动板37顶部累积的碎渣进行清理。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在对工件锻压过程中,一侧的电动推杆15伸长推动第一支撑块16在固定环18的内底壁上移动,相对一侧的电动推杆15伸长推动第二支撑块17在固定环18的内底壁上移动,第一支撑块16所设卡合槽19与第二支撑块17连接的卡合块20在两组电动推杆15的推力作用下,恰好卡合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连接为一个整体,一同对支撑板6的底部进行支撑;

S2、需要更换另一组同类型的下模具5压制工件时,伺服电机9通过转轴带动蜗轮10转动,蜗杆8两端与第一连接块7相对的表面轴承连接,蜗轮10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在蜗轮10的带动下横向移动,蜗杆8通过第一连接块7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移动,将压制完成的下模具5自锻压组件2下方移出,同时另一组未进行锻压的下模具5随支撑板6平移至锻压组件2下方,以此完成对下模具5的快速更换;

S3、在更换下模具5尺寸时,转动第一螺杆24,固定板23内部所设螺纹推动第一螺杆24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杆24带动第一限位板22与下模具5侧面分离,转动第二螺杆26,第一限位板22内部所设的螺纹推动第二螺杆26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板25随第二螺杆26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以解除对下模具5的限位效果,将下模具5取下进行更换;

S4、在对锻压平台3清理时,锻压机主体1底端的四组液压杆34同步伸长,底部滚轮13与地面接触高度不变,液压杆34推动锻压机主体1上移,将锻压机主体1的底部抬高,转动固定杆39,将固定杆39从活动板37下方移开,解除对活动板37的限位效果,将活动板37取出,对活动板37顶部累积的碎渣进行清理。

在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在此过程中,支撑板6在蜗杆8的带动作用下平移时,支撑板6两侧底部的滚轮13沿限位槽11滚动产生位移,两侧滚轮13在减少限位块12与限位槽11内底壁摩擦力的同时,对支撑板6在锻压平台3上的安装位置加以支撑;

在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31、在更换不同类型的下模具5时,将新置换的下模具5分别置于支撑板6两端的L形限位板21内部,首先转动第一螺杆24,第一螺杆24推动第一限位板22与下模具5侧面抵触连接,再转动第二螺杆26,第二螺杆26推动第二限位板25与下模具5另一侧面抵触连接,结合支撑板6顶部固定安装的L形限位板21,对新置换的下模具5的安装位置夹持固定;

在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41、在拆卸活动板37之前,伺服电机9通过蜗轮10带动蜗杆8向左或右平移,带动支撑板6从锻压平台3所设安装槽4内部移出,工作人员对限位槽11内部的碎渣进行清理,碎渣随重力下落至锻压机主体1内底壁。

工作原理,压制工件之前,其中一侧的电动推杆15伸长推动第一支撑块16沿固定环18内底壁平移,相对一侧的电动推杆15伸长推动第二支撑块17沿固定环18内底壁平移,由于电动推杆15相对且对称设于锻压平台3内壁,且固定环18相对且对称设于锻压平台3内顶壁,使得第一支撑块16所设卡合槽19与第二支撑块17连接的卡合块20在两组电动推杆15的推力作用下,能够恰好卡合连接在一起,卡合槽19对卡合块20包裹固定,使得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连接为一个整体,而第一支撑块16与第二支撑块17抵触连接时能够一同对支撑板6的底部连接,以此对支撑板6的底部进行支撑,在对工件锻压过程中,为了提高压制速率,需要使用多组下模具压制工件,当需要更换另一组下模具压制工件时,伺服电机9通过转轴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与蜗杆8啮合连接,使得蜗轮10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在蜗轮10的带动下横向移动,而蜗杆8两端与第一连接块7相对的表面轴承连接,使得蜗杆8通过第一连接块7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移动,第一连接块7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移动,下模具5对称安装于支撑板6顶部,使得支撑板6能够带动未进行锻压的下模具5向锻压组件2下方移动,以此能够将压制完成的下模具5自锻压组件2下方移出,将另一组未进行锻压的下模具5平移至锻压组件2下方,实现对同一尺寸的下模具5的快速更换,需要更换下模具尺寸时,转动第一螺杆24,第一螺杆24螺纹穿过固定板23与第一限位板22的外表面轴承连接,固定板23内部所设螺纹推动第一螺杆24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第一螺杆24带动第一限位板22与下模具5侧面分离,转动第二螺杆26,第二螺杆26螺纹穿过第一限位板22的短边与第二限位板25的表面轴承连接,第一限位板22内部所设的螺纹推动第二螺杆26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板25随第二螺杆26向远离下模具5的方向移动,以解除对下模具5的限位效果,将原装下模具5取下,将新置换的下模具5分别置于支撑板6两端的L形限位板21内部,再次转动第一螺杆24,第一螺杆24推动第一限位板22与下模具5侧面抵触连接,再转动第二螺杆26,第二螺杆26推动第二限位板25与下模具5相邻侧面抵触连接,推动下模具5与L形限位板21的内凹面抵触连接,对新置换的下模具5的安装位置夹持固定,在对锻压平台3清理时,首先启动伺服电机9,通过蜗轮10蜗杆8传动带动支撑板6向左或右平移,以此将支撑板6从锻压平台3所设安装槽4内部完全移出,此时限位槽11外置,电动推杆15收缩带动第一支撑块16和第二支撑块17收缩至安装槽4两侧,工作人员使用毛刷对限位槽11内部的碎渣进行清理,清理的碎渣随重力下落至锻压平台3内底壁,而活动板37贯穿安装在锻压平台3的内底壁中央,液压杆34对称且相对安装于锻压机主体1的底部,四组液压杆34同步伸长,液压杆34底端通过铰耳35连接的滚轮13与地面连接,使得液压杆34底端高度不变,液压杆34伸长推动锻压机主体1上移,锻压机主体1带动活动板37的底部抬高,固定杆39与连接杆38的底端轴承连接,转动固定杆39,固定杆39自转与活动板37的底部分离,解除对活动板37的限位效果,将活动板37从锻压机主体1上取下,对活动板37顶部累积的碎渣进行清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相关技术
  •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锻压机
  •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冲压模具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粉末冶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快速更换易损件的PE木塑模具
  • 一种可快速更换模具的锻压机床
技术分类

0612011598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