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9:37


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发声装置,比如扬声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声学部件,其为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传统的扬声器的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既需要满足薄型化的发展趋势,还要越来越注重性能的优化,并兼顾工艺的简化和成本的控制。

目前,扬声器的振膜通常为非平面的,这样扬声器不仅会产生沿其轴向传播的轴向声波,还会产生沿其径向传播的径向声波,其中,轴向声波是所需的声波,但是,径向声波则会使声音听起来浑浊,还会影响扬声器的指向性,从而使整个声场受到影响,导致扬声器的声学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扬声器等发声装置的振膜产生的径向声波导致扬声器的声学性能变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所述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包括: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膜,所述振膜振动形成沿其轴向传播的轴向声波以及沿其径向传播的径向声波;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振动单元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振膜向上伸出所述盖板并形成凸起结构;

导音结构,所述导音结构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且所述导音结构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周向围设于所述凸起结构外侧,且所述导音结构自内朝外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径向延伸,所述导音结构形成供所述轴向声波通过的传音通道,且所述导音结构能将至少部分所述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所述盖板。

可选地,所述导音结构具有多个导音面,多个所述导音面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周向布置,且各所述导音面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径向延伸,所述导音面能将至少部分所述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所述盖板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导音面呈倾斜平面,所述倾斜平面自下朝上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倾斜平面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锐角。

可选地,所述导音面呈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自下朝上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弧形曲面的内凹侧朝向所述盖板。

可选地,所述导音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导音条,多个所述导音条围成所述传音通道,且各所述导音条的两侧面形成有两个所述导音面。

可选地,所述导音条的外端与所述盖板的边缘连接,所述导音条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凸起结构的上方,且多个所述导音条的内端围成所述传音通道。

可选地,所述导音条的内端与其底部之间通过一弧形内边连接,所述弧形内边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外轮廓的形状匹配或基本匹配,且所述弧形内边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外轮廓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两个所述导音面共用所述弧形内边;所述导音条的顶部形成有弧形顶面,所述弧形顶面的两侧边分别为两个弧形顶棱边,所述导音条的底部形成两个底棱边,各所述弧形顶棱边平滑延伸至与其同侧的所述底棱边及所述弧形内边以形成所述导音面。

可选地,两个所述底棱边靠近所述凸起结构的位置交叉布置,且交叉处形成所述弧形内边的底端点;两个所述底棱边自内朝外延伸,且两个底棱边之间的间距自内朝外呈渐扩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底棱边均为直边;

或者,

两个所述底棱边均为弧边,且所述弧边的轮廓线呈抛物线。

可选地,所述弧形内边的底端点与所述凸起结构之间沿所述凸起结构的径向上的距离为2mm~30mm。

可选地,所述导音条的内端形成沿所述凸起结构的轴向设置的竖端面;所述导音条的外端边缘与所述盖板的外边缘重合。

可选地,所述导音条的内端与所述盖板之间沿所述凸起结构的轴向上的距离为2mm~40mm。

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音结构。

可选地,所述吸音结构为铺设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吸音布;

或者,

所述吸音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多个吸音孔。

可选地,所述导音结构上用于传导所述径向声波的区域形成多个吸音孔。

可选地,所述导音结构投影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盖板的上表面总面积的25%~70%。

可选地,所述导音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盖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收容于所述外壳内。

本发明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振膜振动产生轴向声波以及径向声波,其中,轴向声波即沿振膜的轴向传播的声波,径向声波即沿振膜的径向传播的声波。在声波传播过程中,轴向声波通过传音通道传出,实现发声单体的发声功能,而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则可通过导音结构传导。由于导音结构自内朝外沿凸起结构的径向延伸,与径向声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利于对径向声波进行传导,且导音结构可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盖板,径向声波衰减,减少了径向声波的传出,从而消减了浑浊的声音,且不影响发声单体的指向性,保护整个声场不受影响,优化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声单体的导音结构40包括振动单元、壳体20和导音结构40,其中,振动单元包括振膜10,振膜10振动形成沿其轴向传播的轴向声波以及沿其径向传播的径向声波;壳体20的顶部盖设有盖板30,盖板30与壳体20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振动单元位于壳体20内,且振膜10向上伸出盖板30并形成凸起结构11;导音结构40设置于盖板30的上表面,且导音结构40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围设于凸起结构11外侧,且导音结构40自内朝外沿凸起结构11的径向延伸,导音结构40形成供轴向声波通过的传音通道43,且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盖板30。

本发明发声单体可应用在发声装置中,发声装置可为电脑、手机、音箱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音箱等,发声单体可为扬声器单体。本实施例以发声单体为扬声器单体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振膜10振动产生轴向声波以及径向声波,其中,轴向声波即沿振膜10的轴向传播的声波,径向声波即沿振膜10的径向传播的声波。在声波传播过程中,轴向声波通过传音通道43传出,实现发声单体的发声功能,而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则可通过导音结构40传导。由于导音结构40自内朝外沿凸起结构11的径向延伸,与径向声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利于对径向声波进行传导,且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盖板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即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径向声波衰减;在另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打散,即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被打散,径向声波衰减;在又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传导至盖板30,改变了径向声波的径向传输路径,径向声波衰减。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打散,或者吸收和传导至盖板30,又或者吸收和传导至盖板30,又或者吸收、打散和传导至盖板30,从而使得径向声波衰减并提高衰减程度。如此,本发明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中的导音结构40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盖板30,径向声波衰减,减少了径向声波的传出,从而消减了浑浊的声音,且不影响发声单体的指向性,保护整个声场不受影响,优化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具有多个导音面41,多个导音面41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布置,且各导音面41沿凸起结构11的径向延伸,导音面41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盖板30的上表面。

导音结构40通过设置导音面41,导音面41沿凸起结构11的径向延伸,且均能将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吸收和/或打散和/或传导至盖板30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对径向声波的衰减作用,减少径向声波的传出。并且,导音面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音面41可同时对径向声波进行传导,提高对径向声波的衰减效率与速度,进一步优化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面41呈倾斜平面,倾斜平面自下朝上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延伸,且倾斜平面与盖板30之间形成锐角。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导音面41的底部可与盖板30连接,导音面41的顶部相对于其底部而言,是沿着凸起结构11的周向延展扩张的,如此,使得径向声波向外传导的过程中,由于导音面41呈倾斜向下的倾斜平面,从而将经过该导音面41的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向下反射并引导至盖板30的上表面,实现对径向声波的衰减作用,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易于制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音面41呈弧形曲面,弧形曲面自下朝上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延伸,且弧形曲面的内凹侧朝向盖板30。具体地,导音面41的底部可与盖板30连接,导音面41的顶部相对于其底部而言,是沿着凸起结构11的周向延展扩张的,如此,使得径向声波向外传导的过程中,由于导音面41呈内凹侧朝向盖板30,即内凹侧朝下的弧形曲面,从而将经过该导音面41的至少部分径向声波向下反射并引导至盖板30的上表面,实现对径向声波的衰减作用。并且,弧形曲面的设计可提高对径向声波传导的顺畅性,优化对径向声波的衰减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简单。

本发明导音结构40包括多个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导音条42,多个导音条42围成传音通道43,且各导音条42的两侧面形成有两个导音面41。

如图1和图2所示,各导音条42自内朝外沿凸起结构11的径向延伸,且各导音条42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的两侧面形成两个导音面41,两个导音面41可同时对径向声波进行传导,提高径向声波的衰减效率与速度。进一步地,导音条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音条42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间隔布置,从而从多方位对径向声波进行传导,进一步提高径向声波的衰减效率与速度,并优化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多个导音条42围成传音通道43,对轴向声波不会造成干涉,保证轴向声波的正常传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导音条42的数量为3个~6个。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条42的外端与盖板30的边缘连接,导音条42的内端延伸至凸起结构11的上方,利于对凸起结构11产生的径向声波进行传导。且多个导音条42的内端围成传音通道43,对轴向声波不会造成干涉,保证轴向声波的正常传出。另外,导音条42还可对振膜10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条42的内端与其底部之间通过一弧形内边421连接,弧形内边421与凸起结构11的外轮廓的形状匹配或基本匹配,且弧形内边421与凸起结构11的外轮廓之间具有间隙422。

如图1和图2所示,弧形内边421用A表示,弧形内边421与凸起结构11的外轮廓的形状匹配或基本匹配,且弧形内边421与凸起结构11的外轮廓之间具有间隙422,从而为凸起的振动提供空间,不影响振膜10的正常振动,结构设计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导音面41共用弧形内边421,提高结构简化性。导音条42的顶部形成有弧形顶面423,弧形顶面423的两侧边分别为两个弧形顶棱边424,导音条42的底部形成两个底棱边425,各弧形顶棱边424平滑延伸至与其同侧的底棱边425及弧形内边421以形成导音面41。

弧形顶面423的设计,优化了导音条42的设计流畅性,便于生成导音面41。弧形顶面423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的两侧分别为两个弧形顶棱边424,两个弧形顶棱边424分别用B1和B2表示,导音条42的底部与盖板30连接,并形成两个底棱边425,两个底棱边425分别用C1和C2表示,其中,弧形顶棱边424(B1)与底棱边425(C1)同侧设置,弧形顶棱边424(B2)与底棱边425(C2)同侧设置。弧形顶棱边424(B1)平滑延伸至底棱边425(C1)及弧形内边421(A)以形成其中一个导音面41,弧形顶棱边424(B2)平滑延伸至底棱边425(C2)及弧形内边421(A)以形成另一个导音面41,提高对径向声波传导的顺畅性,优化对径向声波的衰减效果,结构设计合理。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底棱边425靠近凸起结构11的位置交叉布置,且交叉处形成弧形内边421的底端点;两个底棱边425自内朝外延伸,且两个底棱边425之间的间距自内朝外呈渐扩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底棱边425的交叉处用O表示,即,弧形内边421的底端点用O表示。两个底棱边425自内朝外延伸,且两个低棱边朝外延伸的过程中还向凸起结构11的周向倾斜,使得两个底棱边425之间的间距自内朝外呈渐扩设置。如此设置,使得通过导音面41传导的径向声波可沿垂直于底棱边425的方向反射,使得径向声波水平散开,利于对径向声波进行衰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底棱边425均为直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底棱边425均为弧边,且弧边的轮廓线呈抛物线,提到对径向声波引导的顺畅性。

在一实施例中,弧形内边421的底端点与凸起结构11之间沿凸起结构11的径向上的距离为2mm~30mm,使得弧形内边421与凸起结构11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对凸起结构11造成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条42的内端形成沿凸起结构11的轴向设置的竖端面426,避免形成尖端结构,避免在组装时划伤人手或者其他装配件。导音条42的外端边缘与盖板30的外边缘重合,使得导音条42的外形流畅顺滑,并提高美观度。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条42的内端与盖板30之间沿凸起结构11的轴向上的距离为2mm~40mm,即,导音条42的内端底部与盖板30之间沿凸起结构11的周向上的距离为2mm~40mm,使得导音条42的内端底部与凸起结构11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对凸起结构11造成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盖板30的上表面设置有吸音结构,吸音结构可将导音结构40传导至盖板30的上表面的径向声波吸收、衰减,大大减少径向声波的传出,更进一步优化发声单体及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吸音结构为铺设于盖板30的上表面的吸音布,吸音布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起到吸音效果的绒布,可将径向声波的能量吸收,避免径向声波在盖板30的上表面再次反射。

在另一实施例中,吸音结构为形成于盖板30的上表面的多个吸音孔,即,盖板30的上表面呈多孔表面,多个吸音孔可分布呈蜂窝状或其他有效吸音的形状,实现对径向声波的能量吸收,起到对径向声波的有效衰减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上用于传导径向声波的区域形成多个吸音孔。具体地,导音结构40上用于传导径向声波的区域为导音面41,可在导音结构40的各导音面41上形成多个吸音孔,即导音面41呈多孔表面,多个吸音孔可分布呈蜂窝状或其他有效吸音的形状,实现对径向声波的能量吸收,起到对径向声波的有效衰减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投影于盖板30的上表面的投影面积占盖板30的上表面总面积的25%~70%,尺寸设计合理,即不影响发声单体的正常出声,又能实现对径向声波的有效衰减。

在一实施例中,导音结构40一体成型于盖板30,省略了装配步骤和装配误差,易于制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单体,发声单体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发声单体的导音装置。该发声单体中导音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声单体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发声单体,发声单体收容于外壳内。发声装置可为电脑、手机、音箱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音箱等。该发声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声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屏幕发声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 音圈辅助支撑部制备方法、音圈辅助支撑部及发声装置单体
  • 音圈辅助支撑部制备方法、音圈辅助支撑部及发声装置单体
技术分类

0612011613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