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高海拔地区土地复垦植被种植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高海拔地区土地复垦植被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绿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高海拔地区土地复垦植被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区,常规多年生绿化植物难以生长,且灌溉、培肥成本太高。

目前高海拔地区通常面临土壤稀缺,多为碎石土,土壤贫瘠,水源稀缺,多为地下水,市面草种存活率低,且次年基本无法再次生长。

此外,牧区牛、羊或当地食草动物对绿化植被的破坏严重。

同时,高海拔地区阳光辐射强烈,地表蒸发量较大,地表根系较浅植物不易生长。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结合土地复垦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海拔地区土地复垦植被种植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高海拔地区土地复垦植被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草种:选取叉枝蓼的草籽;

种植:挖坑播种并覆土、浇水;

养护:浇水、施肥。

其中,选取颗粒饱满、未腐烂、未变色的草种。

一般在每年4-5月份进行种植,不同海拔种植时间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在地表冻土融化20cm后即可种植。

可选的,如果地表蒸发较大,种植时掘土8cm-12cm。

可选的,每穴播种5-10颗草籽,种植时使草籽接触少量土壤,表面可覆盖碎石土。

可选的,碎石土的含土率10%以上。

可选的,间隔1m进行种植。

值得说明的是,播种后第一年,不降雨时1-2天内灌溉1次;次年不降雨时,每2-3天浇水一次;第三年及以后根系发达,只需干旱时浇水。

值得说明的是,施肥不可在植株幼小时进行,以免烧苗。可在植株高度达到5cm至10cm时进行施肥。优选地,在雨季前施肥,在植株上游10cm至20cm处挖坑施肥,然后覆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植被味酸、涩,当地牛羊及食草动物基本不食用,可减少动物破坏。

2、本申请的植被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经过4至5年养育成珠后,根系平均可达1米左右,对固土起到良好效果。

3、本申请的植被单株覆盖面积大,成珠后,植株高度约70cm至140cm,覆盖周围直径约200cm,植株覆盖后可减少地表蒸发,有利于其它低矮植物的生长。

4、本申请的植被对土壤要求低,在含土率10%的碎石土中即可存活,含土率超过10%存活效果更好。

5、按照本申请方法进行种植及养护,该植被在高海拔4600米至5000米,且海拔4600米至4800米为该植被生长最为茂盛区域,碎石土区域种植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远超市面绿化植被在高原地区的成活率。

6、养护难度低:本申请种植的叉枝蓼为多年生,只需保证种植后2至3年的养护即可,根系发达后,不再需要养护。

7、高海拔地区土壤少且造价昂贵,成活率低也会造成复垦的造价升高;本申请种植叉枝蓼,存活率高,利于降低种植成本;需要考虑的成本主要是采集草籽、浇水、施肥的人工成本及购买有机肥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叉枝蓼的照片;

图2为实施例中叉枝蓼的根系情况图;

图3为实施例中前期试种情况图;

图4为实施例中种植3年左右植被生长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将叉枝蓼根部清洗干净放入水中,用霍格兰营养液进行水培,待植物稳定再进行实验,3-5天进行更换营养液,实验结果证明该植被有很强的生命力。

本实施例以西藏地区为例,西藏地区海拔高,土壤少,地表蒸发较大,同时牧区牛、羊或当地食草动物多,绿化是一直以来的难题。叉枝蓼野外自然生长能力好,由于自然生长于野外有一种类似麻雀的鸟类,成群的在果实成熟期间进行觅食,导致该植被生长覆盖率较为缓慢,通过本实施例的人工培育种植,可大大的提高植被覆盖率及成活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高海拔地区土地复垦植被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叉枝蓼的草籽。

不同海拔取籽时间有差异,应抢在群鸟觅食前、果实成熟自然脱落前采摘。一般植株变红即为取籽的最佳时机,整株红透即为枯萎期。

2、选种。每年种植前,组织人工选种,选取颗粒饱满、未腐烂、未变色的草种。

3、种植。

一般在每年5-6月份进行种植,不同海拔种植时间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在地表冻土融化20cm即可种植。

种植时,由于地表蒸发较大,高海拔日照直射紫外线较强,冬季气温较低幼苗无法直接度过冬季,掘土需达到8cm-12cm左右,播种5-10颗草籽,种植时使草籽接触少量土壤,并进行浇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播种后直接覆盖碎石土,种植深度10cm。

可选的,碎石土的含土率10%以上。

如图1、图2所示,由于叉枝蓼根系发达,平均可达1米左右,最长可达1.5m-2m,因此可间隔1m左右进行种植。

4、养护。

浇水:播种后第一年由于植株较小,约2cm至5cm,不降雨时需1-2天内灌溉1次,防止其被晒成粉末。次年不降雨时浇水频次可降低至每2-3天浇水一次,浇水时需渗透土壤20cm,第三年及以后根系发达,只需干旱时浇水。

施肥:由于土壤贫瘠,需进行施肥。但施肥不可在植株幼小时进行,以免烧苗。

在植株高度达到5cm至10cm时进行施肥,一般在植株成活的第二年或第三年雨季前进行。施肥品种为有机肥,在植株上游10cm至20cm处挖坑10cm,施肥20克左右,然后覆土。

经过多年培育、选种、试种后,总结出上述种植方法,解决了该植被不易人工种植,发育期较长等问题,如图4所示。

本申请种植的植被在高海拔地区存活率高,种植、养护成本低,并可减少动物破坏,可广泛运用到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土地复垦等方面。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0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