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育秧方法主要有湿润育秧、旱育秧和水育秧3大类型。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水育秧法,专用秧田要注排水方便,用水、用工量大,而且留置秧田使土地利用率低。目前水育秧长期淹水,土壤氧气不足,烂种烂秧严重,秧苗易徒长,秧苗素质差。

旱育秧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土壤保持湿润,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节水节本节省秧田。旱育秧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不串根,有利于高产品种的搭配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旱育秧还能有效地防止早春低温死苗,出苗率和成苗率高。秧苗移栽后返青快,早发早长明显。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技术,旱育秧比湿润育秧平均亩增产在10%左右。

传统水稻旱育秧方法是选择适宜旱地,翻耕碎土,施有机与无机肥料,播种后用土壤覆盖,浇水。但现有水肥管理繁杂,病虫草害预防及控制技术高、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时常出现立枯病等导致育秧失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可能耽误农时,导致粮食减产。

目前水稻旱育秧培育过程中,需要对秧苗进行培育催芽,然后再进行播种,但是现有技术的秧苗培育催芽效果差,同时传统旱育秧方法存在秧苗移栽大田后成活率低,秧苗返青时间长,水稻育秧生产中极易出现出苗不整齐问题,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秸秆碱化处理后,与尿素、聚乙二醇配合进行冷冻-复融处理得到预处理秸秆;将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加入冰醋酸混合均匀,搅拌状态下向其中滴加预处理玉米秸秆,静置1-2h,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15~-30℃冷冻5-15h,真空冷冻干燥,再加入深层土、玉米秸秆、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发酵菌剂好氧发酵,晒干粉碎,接着加入氮肥、磷肥、钾肥、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2-5.6,得到营养土;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2-1.6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89-92%,保持温度为30-34℃,管理2-3天,调整营养土湿度至80-88%,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优选地,S1中,预处理玉米秸秆采用如下具体步骤制得:将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氢氧化钠溶液中,40-60℃搅拌2-10h,加入尿素、聚乙二醇继续搅拌1-2h,-10~-30℃冷冻1-2h,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优选地,S1中,玉米秸秆、尿素、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30:2-10:1-3。

优选地,S1中,深层土为稻田中深度为20-30cm的土层。

优选地,S1中,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预处理玉米秸秆、深层土、玉米秸秆、花生饼、发酵菌剂、氮肥、磷肥、钾肥、壮秧剂的质量比为50-100:50-100:5-15:60-195:50-100:10-30:1-10:1-3:10-20:1-5:1-3:1-5。

优选地,S1中,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2-4×10

优选地,S1中,接种发酵菌剂后调节体系含水量至70-80%开始好氧发酵,好氧发酵时间为10-20天,发酵过程中维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0-38℃。

优选地,S2中,干谷稻种播种密度为1.5-2.0kg/亩。

优选地,S2中,盖籽土厚度为1-3mm。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方法使水稻旱育苗生长期内无需补加任何肥料,种子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营养土来提供,而且秧苗出秧整齐、根系活力系数高,同时采用稻田深层土既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病毒、有害菌,减少稻田表层土的使用量,又能避免因秸秆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本发明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经碱化处理,再与尿素、聚乙二醇配合,经冷冻-复融处理,预处理玉米秸秆稳定性极佳,然后滴加至溶剂中形成球形结构,经冷冻干燥后密度低,孔隙率极高,对亲水性氮肥、磷肥、钾肥吸附性能优异,同时强度高,不易塌陷。

本发明采用深层土与玉米秸秆、花生饼复配,经发酵处理,营养物质丰富,同时可有效改善深层土结构密度大,粘性大的缺点,进一步配合多孔秸秆气凝胶作用,其内部丰富的空隙结构,可作为深层土的结构载体,配合活性菌剂负载其中,用于水稻育秧,透气保水不易烂根,而且在满足秧苗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水稻在球形多孔秸秆的作用下极易生根,秧苗生长根系活力系数高,并对降低水稻立枯病有极好效果,而在拔秧时容易将秧苗拔起,不会出现传统育秧时根系复杂,导致拔秧损坏大量秧苗根系的问题。

本发明特别适宜水稻根系生长,在拔秧时对根系损伤非常小,移栽后成活更加容易,同时采用土工布代替无纺布,与营养土配合具有更好的透气保水保肥,缓冲性大,可有效减少灌溉次数,节约用水量;营养物质丰富,在整个育秧期间不需额外追肥;秧苗素质好、方便秧苗移栽、育秧成本低、移栽后成活率高,植株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成活率较高,容易管理,农民接受快,可直接实现技术过渡。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实施例5和对比例1-3方法培育水稻秧苗,实施例5组和对比例1-2组的株高变化率、根长变化率、白根率变化率、根冠比变化率的对比图;其中正值代表增长,负值代表降低。

图2为采用实施例5和对比例1-3方法培育水稻秧苗,实施例5组和对比例1-2组根际土壤酶活增长率的对比图。

图3为采用实施例5和对比例1-3方法培育水稻秧苗,对水稻水稻立枯病防效的对比图。

图4和图5均为本申请人进行田间种植实验的现场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10kg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50kg浓度为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40℃搅拌2h,加入2kg尿素、1kg聚乙二醇继续搅拌1h,在温度-10℃冷冻1h,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将50kg三氯甲烷、50k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加入5kg冰醋酸混合均匀,搅拌状态下其中滴加63kg预处理玉米秸秆,静置1h,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在温度-15℃冷冻5h,真空冷冻干燥,加入5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10kg玉米秸秆、1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1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70%,好氧发酵10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0℃,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20%,粉碎过60目筛,加入10kg尿素、1kg磷酸二氢钙、1kg硝酸钾、1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2×10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2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实施例2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30kg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150kg浓度为1.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60℃搅拌10h,加入10kg尿素、3kg聚乙二醇继续搅拌2h,在温度-30℃冷冻2h,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将100kg三氯甲烷、100k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加入15kg冰醋酸混合均匀,搅拌状态下其中滴加193kg预处理玉米秸秆,静置2h,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在温度-30℃冷冻15h,真空冷冻干燥,加入10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30kg玉米秸秆、10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3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80%,好氧发酵20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8℃,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30%,粉碎过60目筛,加入20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钙、3kg硝酸钾、5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4×10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6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3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实施例3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15kg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120kg浓度为0.8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55℃搅拌4h,加入8kg尿素、1.5kg聚乙二醇继续搅拌100min,在温度-15℃冷冻110min,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将70kg三氯甲烷、90k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加入8kg冰醋酸混合均匀,搅拌状态下其中滴加144.5kg预处理玉米秸秆,静置80min,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在温度-26℃冷冻8h,真空冷冻干燥,加入9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15kg玉米秸秆、7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1.5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77%,好氧发酵12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6℃,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22%,粉碎过60目筛,加入17kg尿素、2kg磷酸二氢钙、2.5kg硝酸钾、2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3.5×10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3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5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实施例4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25kg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80kg浓度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45℃搅拌8h,加入4kg尿素、2.5kg聚乙二醇继续搅拌80min,在温度-25℃冷冻70min,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将90kg三氯甲烷、70k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加入12kg冰醋酸混合均匀,搅拌状态下其中滴加111.5kg预处理玉米秸秆,静置100min,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在温度-20℃冷冻12h,真空冷冻干燥,加入7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25kg玉米秸秆、3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2.5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73%,好氧发酵18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2℃,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28%,粉碎过60目筛,加入13kg尿素、4kg磷酸二氢钙、1.5kg硝酸钾、4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2.5×10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5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5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实施例5

一种节本增效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20kg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100kg浓度为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50℃搅拌6h,加入6kg尿素、2kg聚乙二醇继续搅拌90min,在温度-20℃冷冻90min,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将80kg三氯甲烷、80kg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加入10kg冰醋酸混合均匀,搅拌状态下其中滴加128kg预处理玉米秸秆,静置90min,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在温度-24℃冷冻10h,真空冷冻干燥,加入8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20kg玉米秸秆、5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2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75%,好氧发酵15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4℃,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25%,粉碎过60目筛,加入15kg尿素、3kg磷酸二氢钙、2kg硝酸钾、3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3×10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4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5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对比例1

一种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20kg玉米秸秆粉碎过100目筛,加入至100kg浓度为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50℃搅拌6h,加入6kg尿素、2kg聚乙二醇继续搅拌90min,在温度-20℃冷冻90min,解冻得到预处理玉米秸秆;

对128kg预处理玉米秸秆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在温度-24℃冷冻10h,真空冷冻干燥,加入8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20kg玉米秸秆、5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2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75%,好氧发酵15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4℃,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25%,粉碎过60目筛,加入15kg尿素、3kg磷酸二氢钙、2kg硝酸钾、3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3×10

对采用无水乙醇、叔丁醇置换后冷冻处理得到的产物进行测试,其直径为3.462mm,密度为0.059g/cm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4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5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对比例2

一种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将80kg稻田中20-30cm的深层土、40kg玉米秸秆、5kg花生饼混合均匀,接种2kg发酵菌剂,调节体系含水量为75%,好氧发酵15天,发酵过程中保持体系含水量不低于70%,发酵温度为34℃,发酵结束后晾晒至体系含水量为25%,粉碎过60目筛,加入15kg尿素、3kg磷酸二氢钙、2kg硝酸钾、3kg壮秧剂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值为5.4±0.2,得到营养土;

发酵菌剂包括:黑曲霉、酿酒酵母,其中黑曲霉活菌浓度为3×10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4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5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对比例3

一种水稻旱育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营养土准备

采用稻田中0-5cm的表层土作为营养土;

S2、苗床准备

选择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旱地作为旱育秧田,按1.5m宽度做苗床,底部土壤密度为1.4g/cm

S3、秧苗管理

播种后,喷洒水保持营养土湿度为90.5±1.5%,保持温度为32±2℃,管理2.5天,调整营养土湿度为84±4%,做好防鼠防虫防病措施。

于当年5月、6月、7月分别在当阳市王店镇不同村进行田间种植实验,以宜香优2115为育秧品种对象。将所选试验田平均分为4块尺寸相同的小区。其中实施例5组采用实施例5方法进行育苗,对比例1组采用对比例1方法进行育苗,对比例2组采用对比例2方法进行育苗,对照组采用对比例3方法进行育苗,如图4和图5所示。秧龄达5叶一心后实验结束,将秧苗进行移栽定植,并统计相应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从各组小区内分别随机选取30株水稻秧苗,挖取整个植株,用流水冲洗取其鲜根及地上部,以10株为一组,测定以下性状:平均株高、平均根长、白根率、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重干重,求出秧苗根冠比,计算株高变化率、根长变化率、白根率变化率和根冠比变化率。

某组某指标变化率=(该组该指标数据-对照组该指标数据)÷对照组该指标数据×100%

如图1所示,采用实施例5和对比例1-2方法均有效提高株高,降低根长、白根率和根冠比,一方面有效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另一方面避免水稻植株根系过于发达,便于拔秧时将秧苗拔起,减少对根系损伤,提高移栽后成活率。而采用实施例5方法所得水稻秧苗的素质最佳。

实验结束后采集水稻秧苗根际土壤,即以水稻植株基部为中心点,挖取深度20cm、半径15cm的土块,用尖头刀片小心剥除离根系较远的土壤,再尽量取紧靠根面的土壤,每小区选取50株混合作为本小区样品。

土壤蔗糖酶采用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24h后1g干土中葡萄糖的含量表示;土壤脲酶采用靛酚比色法测定,以24h后1g土壤中氧基氮的毫克数表示;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以1克土壤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表示;磷酸酶采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法,用反应后释放的对硝基苯酚的量来表示磷酸酶的活性。

某组某指标增长率=(该组该指标数据-对照组该指标数据)÷对照组该指标数据×100%

如图2所示,采用实施例5和对比例1-2方法均能明显增强根际土壤中酶的活性,促进营养土中营养被秧苗吸收,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系数。而采用实施例5方法培育水稻秧苗使根际土壤中酶活达到最高。

采用实施例5和对比例1-3的方法,以宜香优2115为育秧品种对象,在58×28×10cm的穴苗盘中形成苗床,每个穴苗盘300粒种子。出苗后第5天开始进行变温处理,昼温最高32℃左右,夜温最低10℃,同时保持苗盘湿润,诱导立枯病发生。

至出苗15天终止实验,调查病苗数和总苗数,计算病苗率。

防效(%)=1-(实施例5组或对比例1组或对比例2组病苗率-对比例3组病苗率)×100%

如图3所示,实施例5和对比例1-2方法对水稻立枯病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实施例5方法对水稻立枯病防效最好。

本申请人认为:这是本发明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分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经碱化处理,再与尿素、聚乙二醇配合,经冷冻-复融处理,预处理玉米秸秆稳定性极佳,然后滴加至溶剂中形成球形结构,经冷冻干燥后密度低,孔隙率极高,对亲水性氮肥、磷肥、钾肥吸附性能优异,同时强度高,不易塌陷。而采用深层土与玉米秸秆、花生饼复配,经发酵处理,营养物质丰富,同时可有效改善深层土结构密度大,粘性大的缺点,进一步配合多孔秸秆气凝胶作用,其内部丰富的空隙结构,可作为深层土的结构载体,配合活性菌剂负载其中,用于水稻育秧,透气保水不易烂根,而且在满足秧苗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水稻在球形多孔秸秆的作用下极易生根,秧苗生长根系活力系数高,并对降低水稻立枯病有极好效果,而在拔秧时容易将秧苗拔起,不会出现传统育秧时根系复杂,导致拔秧损坏大量秧苗根系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