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一种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酮密封胶是以107胶为主要原料,辅以纳米碳酸钙、甲级硅油、交联剂、粘结促进剂、催化剂在真空状态下混合而成的膏状物,在室温下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应固化形成弹性硅橡胶。硅橡胶是一种分子链兼具无机和有机材料的高分子弹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综合性能,如耐高低温、疏水性、耐候性、耐臭氧老化性等,已成为现在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硅酮密封胶本身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和防水性能,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目前,硅酮密封胶在制备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在制备硅酮密封胶时,首先需要将纳米碳酸钙和甲基硅油放入107胶内,通过充分搅拌制成基料,由于硅酮密封胶在使用时需要和空气中的水反应固化,所以在制备时基料内不能混入水分,但是由于纳米碳酸钙为超细粉末原料,极其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气,这使得在将纳米碳酸钙放入107胶中时,极易将水分混入胶中,进而会影响硅酮密封胶的制备质量;

2、在制备硅酮密封胶完成后,需要使用泵将胶体从制备罐中抽出,由于硅酮密封胶粘度较大,使得在抽出后,仍然有较多的硅酮密封胶残留在制备管和搅拌机构上,为了不影响后续硅酮密封胶的制备,则需要通过人工刮除的方式将残留的胶刮掉,但是这个过程工作量大,需要耗费较多人力,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该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采用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进行硅酮密封胶的制备,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罐、旋转罐和搅拌棒,所述制备罐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搅拌棒位于所述制备罐的内部能够进行转动,所述旋转罐上设有加热器和第二出口,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所述旋转罐进行加热,所述旋转罐能够进行转动并且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口间歇连通;

采用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进行硅酮密封胶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上料:通过所述第一进口将107胶和甲基硅油分别加入至所述制备罐中,将纳米碳酸钙加入至所述旋转罐中,启动所述加热器对所述旋转罐进行加热;

步骤S2,间歇下料搅拌:控制所述搅拌棒在所述制备罐中进行转动,对所述制备罐中的107胶和甲基硅油进行搅拌,控制所述旋转罐进行转动,使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进口间歇连通,将所述旋转罐中的纳米碳酸钙间歇加入至所述制备罐中而与107胶和甲基硅油进行搅拌;

步骤S4,搅拌棒清理:完成硅酮密封胶制备后,停止所述搅拌棒的转动,对所述搅拌棒表面附着的硅酮密封胶进行清理;

步骤S5,下料和制备罐清理: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将所述制备罐中的硅酮密封胶排出,并且对所述制备罐内壁附着的硅酮密封胶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活塞,所述搅拌棒上设有搅拌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制备罐中,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进行往复直线移动;所述搅拌棒穿过所述活塞,所述搅拌叶转动连接在所述搅拌棒上,所述搅拌叶能够相对于所述搅拌棒转动至所述搅拌棒的内部而随所述搅拌棒移动至穿过所述活塞。

优选的,所述搅拌棒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搅拌弹簧;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均沿所述搅拌棒的长度方向开设在所述搅拌棒的不同表面并且沿所述搅拌棒的长度方向有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搅拌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收纳槽的一端,所述第二搅拌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收纳槽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为T型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竖直段沿所述搅拌棒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搅拌棒滑动连接,并且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收纳槽和所述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连杆的竖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竖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水平段与所述搅拌弹簧连接,所述搅拌弹簧驱动所述第二连杆向靠近所述第一收纳槽的方向移动而带动所述第一搅拌叶和所述第二搅拌叶同时转动至伸出状态。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伸缩杆和连接板;所述伸缩杆沿所述制备罐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伸缩杆的伸出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搅拌棒中穿过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连接板带动所述搅拌棒相对于所述活塞移动至所述搅拌棒移出所述制备罐而与所述活塞齐平时,所述连接板能够与所述活塞形成连接,再由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连接板带动所述搅拌棒和所述活塞在所述制备罐中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导向杆、移动块和控制板;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制备罐上,所述移动块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活塞与所述移动块连接;所述控制板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控制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块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槽且移出所述第二定位槽中,形成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导向杆的连接;所述控制板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块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槽且移出所述第一定位槽中,形成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制备罐中设有多个所述搅拌棒;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移动块上,并且其输出轴与所述活塞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塞进行转动;多个所述搅拌棒分别与所述活塞插装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制备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套设固定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套设固定在所述搅拌杆的一端,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旋转罐中并且与所述旋转罐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向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导向杆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内齿圈和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制备罐形成沿圆周方向的固定连接,所述外齿轮固定在所述搅拌棒的一端,并且与所述内齿圈保持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下料活塞;所述下料活塞位于所述第二进口处,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进口进行往复移动,以控制所述第二进口的启闭。

优选的,所述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罐底活塞、活塞绳和活塞弹簧;所述罐底活塞位于所述制备罐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制备罐滑动连接,能够移动至所述制备罐的内部与所述搅拌棒抵接;所述罐底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绳连接,所述活塞绳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下料活塞连接;所述活塞弹簧与所述下料活塞连接,以驱动所述下料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二进口开启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进行硅酮密封胶处理,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在本发明的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中,通过预先将纳米碳酸钙加入至旋转罐中,利用加热器对旋转罐中的纳米碳酸钙进行持续加热,去除纳米碳酸钙的水分,使其保持干燥状态,之后再利用旋转罐转动过程中第二出口与第二进口形成的间歇连通,将旋转罐中的纳米碳酸钙以间歇下料的方式进行少量多次的加入至制备罐中进行均匀搅拌,提高对硅酮密封胶的制备质量。

2、在本发明的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中,通过在搅拌棒上设置搅拌叶,增加搅拌棒的搅拌区域,从而提高对制备罐中原料的搅拌均匀性,同时将搅拌叶与搅拌棒进行转动设置,就可以使活塞相对于搅拌棒进行往复移动,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搅拌棒表面残留硅酮密封胶的刮除,达到对搅拌棒的清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活塞将制备罐中所制备获得的硅酮密封胶全部推出至第一出口,提高对硅酮密封胶的下料效果以及对制备罐内部附着硅酮密封胶的清理效果,从而替代人工进行清理操作,节省人力。

3、在本发明的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中,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带动导向杆进行转动,再由导向杆上锥齿轮和搅拌杆上锥齿轮的啮合,实现驱动电机同时带动搅拌棒和旋转罐进行转动,节省动力元件的设置,降低成本和控制复杂度。

4、在本发明的硅酮密封胶制备方法中,通过在制备罐的罐底设置罐底活塞,在第二进口处设置下料活塞,并且利用活塞弹性件和活塞绳进行罐底活塞和下料活塞的连接,从而可以在搅拌棒进行短距离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罐底活塞带动下料活塞进行同步往复移动,从而将纳米碳酸钙以间歇的方式自动推入至制备罐中,实现对纳米碳酸钙的间歇搅拌,提高对硅酮密封胶的制备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I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罐1、旋转罐2和搅拌棒3。其中,制备罐1沿竖直方向放置在地面上,在制备罐1上设有第一进口4、第二进口5和第一出口6,第一进口4和第二进口5位于制备罐1中靠近灌顶的位置,第一出口6则位于制备罐1中靠近罐底的位置。搅拌棒3位于制备罐1的内部能够进行转动。旋转罐2采用具有加热器的罐体结构,并且设有第二出口7,利用加热器能够对旋转罐2进行加热,而旋转罐2能够进行转动并且使第二出口7与第二进口5形成间歇连通。

采用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进行硅酮密封胶的制备,可以预先将纳米碳酸钙加入至旋转罐中,利用加热器对旋转罐中的纳米碳酸钙进行持续加热,去除纳米碳酸钙的水分,使其保持干燥状态,之后在利用旋转罐转动过程中第二出口与第二进口形成的间歇连通,将旋转罐中的纳米碳酸钙以间歇下料的方式进行少量多次的加入,使其搅拌均匀,提高对硅酮密封胶的制备质量。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中,还包括活塞8,同时在搅拌棒3上设有搅拌叶9。其中,活塞8位于制备罐1中,并且能够沿制备罐1的高度方向在第一进口4和第一出口6之间进行往复直线移动,从而将制备罐1中制备而成的硅酮密封胶推至第一出口6处而全部排出。搅拌棒3沿制备罐1的高度方向贯穿活塞8,搅拌叶9转动连接在搅拌棒3上,搅拌叶9能够随搅拌棒3在制备罐1中对原料进行搅拌,也能够相对于搅拌棒3转动至搅拌棒3的内部,从而随搅拌棒3移动至穿过活塞8。

此时,通过在搅拌棒上设置搅拌叶,增加搅拌棒的搅拌区域,从而提高对制备罐中原料的搅拌均匀性,同时将搅拌叶与搅拌棒进行转动设置,就可以使活塞相对于搅拌棒进行往复移动,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搅拌棒表面残留硅酮密封胶的刮除,达到对搅拌棒的清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活塞将制备罐中所制备获得的硅酮密封胶全部推出至第一出口,提高对硅酮密封胶的下料效果以及对制备罐内部附着硅酮密封胶的清理效果。

具体的,在搅拌棒3上设有第一搅拌叶9a、第二搅拌叶9b、第一收纳槽10、第二收纳槽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和搅拌弹簧14。其中,第一收纳槽10和第二收纳槽11均沿搅拌棒3的长度方向开设在搅拌棒3的不同表面,并且第一收纳槽10和第二收纳槽11之间沿搅拌棒3的长度方向有部分重叠。第一搅拌叶9a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收纳槽10的上端,第二搅拌叶9b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收纳槽11的下端。第二连杆13为T型杆,第二连杆13的竖直段沿搅拌棒3的长度方向与搅拌棒3滑动连接,并且分别延伸至第一收纳槽10和第二收纳槽11,第二连杆13的竖直段的上端与第一连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一搅拌叶9a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3的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二搅拌叶9b的一端之间通过滑销和滑槽的方式形成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3的水平段与搅拌弹簧14连接,搅拌弹簧14能够驱动第二连杆13向靠近第一收纳槽10的方向移动而带动第一搅拌叶9a和第二搅拌叶9b分别转动至第一收纳槽10的外部和第二收纳槽11的外部,形成搅拌叶展开状态。

此时,在活塞与搅拌棒进行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当活塞相对于搅拌棒向下移动时,活塞与第一搅拌叶形成接触并驱动第一搅拌叶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克服搅拌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至第一收纳槽中,同时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搅拌叶转动至第二收纳槽中,从而使活塞可以顺利向下相对穿过搅拌棒;当活塞相对于搅拌棒向上移动时,活塞与第二搅拌叶形成接触并驱动第二搅拌叶带动第二连杆克服搅拌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至第二收纳槽中,同时第二连杆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搅拌叶转动至第一收纳槽中,从而使活塞可以顺利向上相对穿过搅拌棒;当活塞穿过搅拌棒中搅拌叶的位置后,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在搅拌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再分别转动至第一收纳槽的外部和第二收纳槽的外部。其中,由于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之间沿搅拌棒的长度方向有部分重叠,从而可以保证活塞顺利完成相对于搅拌棒贯穿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往复移动。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中,还包括伸缩杆15和连接板16。其中,伸缩杆15沿制备罐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制备罐1的外部,连接板16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伸缩杆15的伸出端,连接板16与搅拌棒3中穿过活塞8的上端连接。伸缩杆15通过连接板16能够带动搅拌棒3相对于活塞8进行往复移动,并且在带动搅拌棒3移出制备罐1而与活塞8齐平时,连接板16能够与活塞8形成连接,再由伸缩杆15通过连接板16带动搅拌棒3和活塞8在制备罐1中进行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此时,利用伸缩杆和连接板,就可以控制搅拌棒与活塞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实现搅拌棒位于制备罐中进行原料搅拌操作,以及搅拌棒与活塞一起向制备罐的罐底方向移动而将制备罐中硅酮密封胶推出至第一出口的操作。

再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中,还设有导向杆17、移动块18和控制板19。其中,导向杆1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制备罐1上,移动块18通过滑块和滑槽与导向杆17形成竖直方向的滑动连接,活塞8与移动块18形成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控制板19则沿水平方向与移动块18滑动连接,能够相对于移动块18进行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导向杆17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定位槽20,连接板16上设有沿水平方向的第二定位槽21。

此时,当伸缩杆带动连接板移动至移动块处并且第二定位槽与控制板沿水平方向对齐时,连接板带动搅拌棒移动至与活塞端面齐平位置,这样驱动控制板水平移动至第二定位槽中而移出第一定位槽后,就可以将移动块和连接板形成连接而使移动块与导向杆脱离连接,从而将活塞与连接板形成连接,进而再利用伸缩杆就可以带动活塞进行往复移动。当伸缩杆通过连接板和移动块的连接将活塞移动至制备罐的灌顶位置时,即图1所示位置时,第一定位槽与控制板正好沿水平方向对齐,此时驱动控制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至第一定位槽而移出第二定位槽后,就可以通过伸缩杆带动连接板向靠近制备罐的方向移动,而单独将搅拌棒移入制备罐中,移动块则保持在与导向杆固定连接,即将活塞固定在制备罐的灌顶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搅拌棒在制备罐中进行搅拌转动。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19与水平伸缩杆34连接,由水平伸缩杆34带动控制板19进行水平方向的往复移动,以切换控制板19与导向杆17或连接板16的连接关系。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中,还包括驱动电机22,在制备罐1中设有两个搅拌棒3。其中,驱动电机22固定在移动块18上,并且其输出轴与活塞8连接,以驱动活塞8进行转动,而两个搅拌棒3分别与活塞8插装滑动连接。

此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活塞进行转动,就可以同时带动两个搅拌棒在制备罐中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制备罐中原料的搅拌操作,进一步提高搅拌的均匀效果。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中,还设有内齿圈23和外齿轮24。其中,内齿圈2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连接板16上,外齿轮24则固定在搅拌棒3的上端,并且与内齿圈23保持啮合连接。此时,在活塞带动两个搅拌棒进行转动的同时,外齿轮形成沿内齿圈的啮合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棒进行自转,进一步提高搅拌的均匀效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采用分体结构设计,包括与伸缩杆进行连接外圈结构以及位于外圈结构内部且与活塞直接连接的内圈结构,内圈结构与外圈结构之间相对转动连接,内齿圈固定在外圈结构上,这样就可以由连接板的内圈结构随活塞和搅拌棒进行同步转动,而外圈结构保持与伸缩杆的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板设计为一体结构,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环形槽,伸缩杆的上端与环形槽进行沿圆周方向的滑动连接和沿竖直方向的同步移动连接,而内齿圈则可以直接固定在制备罐上。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还包括搅拌杆25、第一锥齿轮26和第二锥齿轮27,并且导向杆17与制备罐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锥齿轮26套设固定在导向杆17上,第二锥齿轮27套设固定在搅拌杆25的一端,搅拌杆25的另一端延伸至旋转罐2中并且与旋转罐2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与导向杆17形成传动连接,以驱动导向杆17进行转动。

此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棒进行原料混合搅拌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动导向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带动旋转罐进行转动,使第二出口和第二进口形成间歇连通,从而对纳米碳酸钙进行同步的自动间歇投放操作,进一步提高对硅酮密封胶制备的自动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中,还设有一个下料活塞28。其中,下料活塞28位于第二进口5处,能够相对于第二进口5进行往复移动,以控制第二进口5的启闭。此时,就可以待第二进口处累计一定量的纳米碳酸钙之后,再通过该下料活塞将纳米碳酸钙推入制备罐。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还包括罐底活塞29、活塞绳30和活塞弹簧31。其中,罐底活塞29位于制备罐1的底部,并且与制备罐1滑动连接,能够移动至制备罐1的内部与搅拌棒3形成抵接。罐底活塞29的下端与活塞绳30连接,而活塞绳30的另一端则绕过多个滑轮32后延伸至与下料活塞28连接。活塞弹簧31采用螺旋弹簧并与下料活塞28连接,以驱动下料活塞28移动至第二进口5开启的位置。

此时,通过控制伸缩杆带动连接板进行竖直方向的短距离往复移动,就可以在活塞弹簧和活塞绳的作用下使罐底活塞随搅拌棒进行往复移动,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增加搅拌棒在制备罐中的搅拌区域,提高搅拌效果,也可以控制下料活塞进行往复移动而控制第二进口的启闭,实现向制备罐中对纳米碳酸钙的连续间歇自动投放。

另外,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罐2的罐底33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作为旋转罐2的进料口,用于向旋转罐2中加入纳米碳酸钙。

结合图1至图5所示,采用硅酮密封胶制备装置进行硅酮密封胶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上料:通过第一进口将107胶和甲基硅油分别加入至制备罐中,将纳米碳酸钙加入至旋转罐中,启动加热器对旋转罐进行加热。

具体的,通过第一进口4将107胶加入至制备罐1中,再通过第一进口4将甲基硅油加入至制备罐1中,然后将旋转罐2的罐底33打开将纳米碳酸钙加入至旋转罐2中,开启加热器对旋转罐2进行加热,使纳米碳酸钙保持干燥状态。

步骤S2,间歇下料搅拌:控制搅拌棒在制备罐中进行转动,对制备罐中的107胶和甲基硅油进行搅拌,控制旋转罐进行转动,使第二出口与第二进口间歇连通,将旋转罐中的纳米碳酸钙间歇加入至制备罐中而与107胶和甲基硅油进行搅拌。

具体的,启动驱动电机22带动活塞8进行转动,再由活塞8带动两个搅拌棒3制备罐1中进行转动而对原料进行均匀搅拌,同时借助外齿轮24与内齿圈23之间的啮合,使搅拌棒3进行同步自转。与此同时,驱动电机22通过皮带轮和皮带带动导向杆17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7和搅拌杆25带动旋转罐2进行转动,使第二出口7与第二进口5形成间歇连通,使旋转罐2中的纳米碳酸钙间歇进入第二进口5中进行暂存,同时控制伸缩杆15进行竖直方向的短距离往复伸缩动作,通过连接板16和活塞8带动搅拌棒3在制备罐1中进行竖直方向短距离往复移动,形成对制备罐1中更大区域的搅拌,并且在活塞弹簧31和活塞绳30的作用下使下料活塞28进行同步往复移动,形成对第二进口5的连续启闭控制,从而将纳米碳酸钙以间歇加入的方式推入至制备罐1中进行混合搅拌。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伸缩杆进行短距离往复移动的距离和频率,就可以控制下料活塞的移动幅度和速度,从而控制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投放的单次投放量以及速度。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S3,二次加料搅拌制备:通过第一进口向制备罐中加入其他原料进行混合搅拌,以满足对硅酮密封胶的制备要求。

具体为,在通过步骤S2对107胶、甲基硅油和纳米碳酸钙进行混合搅拌制备获得基料后,再通过第一进口4将其他原料,例如交联剂、粘结促进剂和催化剂,加入至制备罐1中,通过驱动电机22带动搅拌棒3继续进行搅拌,直至完成对硅酮密封胶的制备。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伸缩杆是否还进行短距离往复移动,就可以控制下料活塞的移动,从而控制是否还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投放加入。

步骤S4,搅拌棒清理:完成硅酮密封胶制备后,停止搅拌棒的转动,对搅拌棒表面附着的硅酮密封胶进行清理。

具体为,在完成硅酮密封胶的制备后,停止驱动电机22的转动,控制伸缩杆15进行伸出动作,通过连接板16带动搅拌棒3向靠近移动块18的方向移动,即相对于活塞8进行向上移动,待第一搅拌叶9a与活塞8形成接触时,由活塞8驱动第一搅拌叶9a通过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克服搅拌弹簧14的作用力而转入第一收纳槽10,同时第二连杆13带动第二搅拌叶9b转动至第二收纳槽11中,从而使搅拌棒3由下向上穿过活塞8,并且由活塞8将附着在搅拌棒3外表面的硅酮密封胶刮下,完成对搅拌棒3的清理操作。

步骤S5,下料和制备罐清理:通过第一出口将制备罐中的硅酮密封胶排出,并且对制备罐内壁附着的硅酮密封胶进行清理。

具体为,当连接板16带动搅拌棒3移动至搅拌棒3的底面与活塞8的底面齐平位置时,连接板16上的第二定位槽21正好移动至与控制板19沿水平方向对齐的位置,控制水平伸缩杆34进行水平方向伸出动作,驱动控制板10由第一定位槽20中移出而插入至第二定位槽21中,形成移动块18与连接板16之间的连接。然后控制伸缩杆15进行收缩运动,通过连接板16带动移动块18沿导向杆1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塞8向靠近制备罐1的罐底方向移动,即由第一进口4向第一出口6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制备罐1中的硅酮密封胶推至第一出口6处而排出,同时将附着在制备罐1的内壁的硅酮密封胶刮下并推至第一出口6处排出,从而完成对硅酮密封胶的下料和对制备罐1的清理。

此外,还包括步骤S6,复位:在伸缩杆15进行收缩,使活塞8移动至制备罐1的罐底而完成对硅酮密封胶的排出之后,控制伸缩杆15进行伸出动作,控制连接板16带动移动块18沿导向杆17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活塞8向靠近制备罐1的灌顶方向移动,即由第一出口6向第一进口4的方向移动,待移动块18移动至控制板19与第一定位槽20对齐时,控制水平伸缩杆34进行水平方向收缩动作,驱动控制板10由第二定位槽21中移出而插入第一定位槽20中,形成移动块18与导向杆17的固定连接,然后再控制伸缩杆15进行收缩,从而通过连接板16带动搅拌棒3向靠近制备罐1的罐底方向移动,即相对于活塞8进行向下移动,待第二搅拌叶9b与活塞8形成接触时,由活塞8驱动第二搅拌叶9b通过第二连杆13克服搅拌弹簧14的作用力而转入第二收纳槽11,同时第二连杆13通过第一连杆12带动第一搅拌叶9a转动至第一收纳槽10中,从而使搅拌棒3由上向下穿过活塞8并再次展开,即图1所示位置和状态,完成复位操作,以备后续硅酮密封胶的制备。

相关技术
  • 一种硅酮耐候密封胶的制备方法
  • 一种改性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快速固化光伏组件用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硅酮密封胶用粘结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于无砟轨道的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硅酮密封胶用粘结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于无砟轨道的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595763